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6-30

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共9篇)

篇1: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孔子思想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不怨人,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其中有些糟粕,如知识来源,他肯定有些人“生而知之”。

关于学习的问题中,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他还主张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还有就是其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在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而后对儒家文化还有很大贡献的还有朱熹等大家。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篇2: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财务本101 魏巍 06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篇3: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营销礼仪,意义,发展趋势

营销礼仪是指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 用以维护企业和个人形象, 并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营销礼仪的产生和兴盛既是营销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礼仪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营销礼仪无论是对于营销行业还是对于礼仪学科来说, 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 营销礼仪的重要意义

1.1 营销礼仪的产生标志着现代礼仪的成熟

营销礼仪的产生标志着现代礼仪的成熟。在此之前, 现代礼仪根据适用对象、范围来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和国际礼仪等几个大类。营销礼仪属于商务礼仪的分支, 是商务礼仪在营销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营销礼仪在商务礼仪的体系中加以独立区分, 不仅说明了现代礼仪的体系有了更完善的结构, 显示了人们对现代礼仪的认同度和践行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也意味着现代礼仪的发展有了新方面, 将得以更细致化的发展。

1.2 营销礼仪彰显了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

现代礼仪作为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 用以增强道德修养, 提升个人素养, 调节自身行为, 改善人际交往, 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我国古代礼仪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化价值毋庸置疑。

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是凭借营销礼仪得以彰显。营销礼仪不仅仅是营销人员的个体行为, 更是营销企业的企业行为, 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达成营销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 营销礼仪可以直接带给企业经济效益, 充分体现了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

1.3 营销礼仪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营销礼仪的运用,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营销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更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专业稳重的外在形象, 得体大方的仪态举止, 彬彬有礼的待人处世, 既可以在从事销售活动和维护客户关系塑造营销人员自身的形象, 又可以从营销人员的个体行为中折射企业文化和企业导向, 从而在客户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公众口碑。

1.4 营销礼仪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营销礼仪是一种营销沟通的实用艺术和交际手段, 是企业竞争的附加值, 是提升销售质量的润滑剂。营销礼仪不仅具有现代礼仪的情感沟通功能, 更注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讲求策划创意和传播效应, 注重在营销活动中利用大众传媒来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所以营销礼仪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2 营销礼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对营销礼仪的实用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和个人忽视营销礼仪对于营销活动的积极作用, 认为礼仪是流于形式的繁文缛节, 是对于营销人员不必要的束缚, 非但起不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还使营销人员曲高和寡, 成了营销交际中的一堵墙, 阻碍了营销人员和顾客的沟通。或者认为营销礼仪可有可无, 对于整个销售过程毫无影响。这样的错误观点来源于对营销礼仪不了解, 对于营销礼仪的实用性认识不足。

2.2 对营销礼仪的道德性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和个人在学习和运用营销礼仪时, 片面重视营销礼仪对于塑造企业和个人形象、促进人际关系、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实用性, 而容易忽视营销礼仪的道德性。

道德底蕴和礼仪规范是礼仪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区别, 但也紧密联系, 缺少道德底蕴的礼仪规范是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在运用营销礼仪时也同样要正确认识其道德性, 要将道德调控和营销礼仪技巧兼修并用, 以确保营销礼仪技巧真正地、持久地发挥其作用。

2.3 对营销礼仪的体系性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和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营销礼仪的重要性, 却认为营销礼仪是营销活动和礼仪规范的简单相加。持有这样观点的企业和个人, 虽然同样会在营销活动中使用礼仪,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礼仪对营销活动的润滑作用。但是较之真正的结合经销环节和市场环境加以转化调适的自成体系的营销礼仪来说, 并没有将其作用完全发挥。

以上现象, 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和营销人员对营销礼仪的价值和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 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营销礼仪自身发展的不足。营销礼仪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功能不全、定位不明之处。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有碍于营销礼仪的运用, 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营销礼仪学科的发展。

3 营销礼仪的发展趋势

营销礼仪既具备一般礼仪的共性, 又具有其特点, 因此在推进营销礼仪学科发展时要遵循礼仪学科发展的共性原则, 更要凸显营销礼仪的独特功能。营销礼仪的发展趋势应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 营销礼仪将与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关联更为密切

道德和礼仪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任何内容都具有某种形式, 任何形式也表现着某种内容。一方面是内容决定形式, 另一方面是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调控其营销行为, 指导营销人员在实施其营销行为时能坚持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原则。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长足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 营销礼仪要得以健康发展, 必须与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密切关联, 在具体的礼仪行为和礼仪规范中务必遵循职业道德的调控和指导。

3.2 营销礼仪将与营销人员职业技能训练结合的更为紧密

营销礼仪的运用场合是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之中所涉及的礼仪知识和技能, 是通过礼仪主体的营销行为加以呈现。因此, 营销礼仪不同于一般礼仪, 它与营销活动紧密契合, 不可分割。营销礼仪要得以快速发展, 必须加强与营销人员职业技能训练结合的紧密度, 使其在营销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加以体现并强化。这样对于综合培养营销人员的礼仪规范能力、应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营销礼仪的习得方法将更多样化、全面化

目前营销礼仪的习得方法主要是通过企业对于营销人员上岗前的入职培训, 或者营销人员自行通过书籍、影视等多种途径加以学习。

入职前的营销礼仪培训较为有效, 有较强的针对性, 主要是围绕营销人员的实际本职工作展开, 能从一定程度上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 并能结合企业实际, 激发营销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不足之处在于, 入职培训一般时间较短、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密集, 不便于消化掌握。而且相对于其他技能而言, 营销礼仪不仅强调操作技巧, 更强调其道德内涵和道德调控。如果习得所花费的时间不足, 极易将营销礼仪形式化, 使学员重技能轻内涵, 走入流于形式的误区。

至于营销人员自行习得, 从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有其优势, 但是也存在极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各种书籍、影视良莠不齐, 兼修杂学也不利于消化掌握。且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和岗位的实际相结合。

鉴于营销礼仪的学科特性, 其习得方法应该多样化、全面化, 以确保礼仪规则与道德内涵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礼仪原则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首先, 应该加强高等院校高级营销人才培养期间的礼仪教育。高校课堂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时间较长, 便于营销礼仪道德内涵的培养。课堂教学也便于营销礼仪体系性的建立与理论层面的掌握。其缺点在于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无法及时与实践相结合, 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效果减弱。

其次, 应该强化入职前营销礼仪培训环节。确保在大学期间已经建立的营销礼仪知识基础和职业道德内涵的基础上开展礼仪技能训练, 联系岗位要求, 切实做好营销礼仪培训。

最后, 应该加强礼仪培训考核和建立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营销礼仪既是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修养, 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业技能,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礼仪培训并进行相对应的考核, 不断更新知识, 强化技能。将营销礼仪写入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中, 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

参考文献

[1]刘小清.现代营销礼仪[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0.

[2]宋莉萍.礼仪与沟通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伟.浅析营销中的商务礼仪[J].现代商业, 2009, (33) .

篇4:电子商务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兴行业,其中就包括电子金融。电子金融实际上就是网络上的金融行为,其特点是虚拟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发展电子金融,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管系统,从而将电子金融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1 现代社会中电子金融发展的意义

1.1 全面、直接的电子金融服务可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也越来越大,网上支付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网上交易把人对人的方式转变为人对软件的方式,而配套的软件需要满足功能全面、安全快捷和高保密性的特性。网上交易对于客户来说比传统交易更便捷,不是只有到柜台才能得到服务,而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满足需求。这样一来,便捷的电子金融就可以使金融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2 电子金融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

传统的金融机构需要固定的营业网点及大量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地点都要设有网点,这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而电子金融则节约了网店建设和维护成本及人力成本。据调查报告显示,开办网络银行需要的费用与传统银行的比例为1:20。

1.3 电子金融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享受跨国金融服务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软件可以不受语言的束缚,为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业务提供便利,这使得网络银行的服务人群更加广泛。不需要在不同的地区设立网点就可以实现服务范围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

1.4 电子金融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以往的金融服务都是由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电子金融的诞生打破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界限,非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好的金融服务。电子金融包含的业务有很多,涉及银行、保险、期货、证券、结算、支付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金融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会遇到区别于传统金融的风险和问题,为了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必须认识到电子金融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2 电子金融的特点和问题

电子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主要体现在业务办理和金融管理上,可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让金融服务更便捷、更全面、更人性化,不仅使经营成本大大降低,还实现了业务办理的高效化。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电子金融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不同的国家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电子金融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很早就开始发展电子金融,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就相对晚一些,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大。电子金融的发展极为不协调。其次,电子金融是一种网络经济活动,需要的硬件是计算机,软件是网络,而国家对于网络的管理办法还不是很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跨国交易的信息危机问题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风险潜在因素。再次,关于电子金融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电子金融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系统,存在很多缺陷,对于主管部门的责任模糊不清,很有可能导致交易不合法、不合规。除了上面的几点问题,电子金融还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技术不熟练、客户权益不安全等问题。

3 关于加强电子金融监管的方法与建议

上文中对电子金融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阐述,电子金融确实变革了全球的金融经济,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而电子金融监管需要一些方法,下面就对这些方法进行阐述。

3.1 共同发展电子金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发达国家在电子金融的发展上会占优势,可以帮助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电子金融,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以援助,探索出一套全面的电子金融体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各国联合发展电子金融,使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在全球范围内搭建更好的平台进行交易,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3.2 建立一套全面的电子金融监管制度

一套全面的电子金融监管制度,是针对实施者和被实施者两者的。各国设立的电子金融监管制度要有创新,抛弃陈旧思想和硬性规则,做到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信息沟通更彻底、服务更优质。而被实施者要多了解相关的政策,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除此之外,监管还要从机构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打造牢固的金融风险预防围墙。举个例子,作为电子金融发展较快的国家,英国电子银行的监管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进行。内部监管主要负责对银行自身的系统进行监管,外部监管则是在整体上进行监管。内部和外部的相互配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控制风险。

3.3 完善电子金融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电子金融实现更规范地发展,防范电子金融产生的危险,保障客户的切身利益,促进电子金融的良性发展,必须健全和完善电子金融的法律法规。以中国为例,电子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快,现有的法律要推陈出新,追赶发展的步伐,制定出一套全新的法律,让电子金融的交易活动有法可依。对于以往法律中存在的立法空白,要及时填补。我国有专门的机构对不同行业进行监管,比如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等。电子金融业也应该效仿这种形式,把电子支付、电子保险和电子银行分别交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最后,如果电子金融想更好地发展,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第一,加强服务质量的管理;第二,创新和改进信息技术;第三,树立始终把保护消费权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使电子金融的发展更健康。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金融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电子金融逐渐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电子金融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在给经济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各个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对电子金融的各个环节严格对待,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16-09-20

篇5: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提出“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也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是从上而下的,是一种政策,要你改,教师自身没有觉得他要改。这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可以这么做的,也必须是这么做的。当你的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你就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法的弊端,要改掉它。这时候,教改的原动力就是教师自己。

(3)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让人觉得有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4)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篇6:智慧旅游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

智慧旅游将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使游客、企业、机构与自然、社会相互感知,在感知中产生智慧的服务,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动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智慧旅游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从旅游业的目的地品牌效应、旅游资源整合能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目前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关键手段之一。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在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进中国智慧旅游发展”整体战略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期。

智慧旅游作为新事物,对整个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旅游者而言,智慧旅游可以让游客不出家门,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发出救援及接受帮助信息;游程结束后亦可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第二,对旅游企业而言,智慧旅游的系统是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并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篇7: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重要意义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论述来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将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这些重要战略思想的关键。

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符合社会现实的需求

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进一步解决好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无论是资源结构、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必须实行战略性调整;无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干部的思维方式,还是相应的评价体系及社会管理模式,也都必须加以调整。

以党章的法规形式,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政治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整体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思维方式和干部作风必要的重要条件。这一举措,有助于树立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尊重民意的民主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这一战略思想从理念转变为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和法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新党章中写入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突显出人文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新党章中写入科学发展观,还有利于把发展动机与发展效果统一起来,有利于健全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新党章除新增巡视制、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等事涉党组织和干部建设的内容,浓墨之笔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由此,“科学发展观”将被视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已成共识的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不仅是对经典格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而至关重要者,则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人们在新的时代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科学发展,而不是盲目发展;要我们和谐发展,而不是掠夺发展;要我们适度发展,而不是过度发展;要我们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发展。一切对自然界的掠夺过度;一些对欲望的贪得无厌,都将受到因果报应的惩罚。回想人类历史走过漫长之路,从社会科学角度讲,为了生存和欲望,产生国家、军队、法庭、战争、残杀、掠夺、压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贫富悬殊。制造武器、互相残杀、改朝换代,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无辜而亡或饥寒交迫。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人们为了一时之生存之享受,无规律的砍伐大自然之树木、无计划的开采地球之矿源、无节制的使用地球之水源、无科学的享用地表之资源、无远见的利用有限的土地之资源,等等之过度开发和追究欲望享受所带来的天灾人祸,就知道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我们眼下最迫切的任务是:认真考究大自然报复的根源、认真考究盲目开发的思想根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向前看,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由过去的粗放型社会,逐步转变成为科学细化型社会。

三、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体现执政为民、有利于加快企业改革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作为党员,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执行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利益,为实现党的目标努力奋斗。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企业走向发展壮大的根本力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企业就要大胆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依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干部与群众的和谐、职工与职工的和谐。

从陕煤建司的现实情况来讲,提高职工家属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司经济发展起来,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公司才能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看到,当企业总体上更加富裕时,解决矛盾与问题的空间就会更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想最多的办法,首先把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民生权力,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希望,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我们广大员工要树立坚定的信念,筑牢思想防线,这就需要我们共产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陕煤建司党委,把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企业职工喊响强司富民奔小康的目标,仅仅才开始起步,在整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困难职工,多数是因企业改制、矿井破产而进入下岗、待岗失业行列,或提前退休、一次性安置等,拿生活费或低保金艰难度日。他们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退出岗位牺牲自我,是做出奉献的困难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构建和谐企业更应勿忘困难群体。我们要以实施“民心工程”和“温暖工程”为载体,始终带着感情、责任关注困难职工,把解决困难职工的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多渠道多门路帮助困难职工走脱贫致富道路。对生活不能自理,因病灾造成特困的职工家庭,我们要积极实施扶贫送温暖献爱心工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要开展好扶贫助学,“希望工程”、“宏志行动”、“绿色通道”等,帮他们完成学业。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困难职工的利益,使他们时刻享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切实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真正享受到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陕西煤建企业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瞄准高端矿建产品市场,向深度矿建施工进军,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摆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局限性,必须从传统的产业领域转移出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并改变原来的以单项施工承包为主的经营模式,加快项目工程总承包施工的改革步伐,加大研究开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低层次的竞争格局,最终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陕西煤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目前,国有煤建企业受观念、资质、体制的影响,以及失去了国家政策保护,跨行业参与高速公路、地铁、铁路承揽工程的机遇丧失,再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有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在招投标时宁愿高价位要私人企业、行业外矿建队伍施工,也要千方百计找理由淘汰行业内的施工队伍。除非深度井,地质复杂的工程,别人干不了的才让自己的队伍来干,而煤建施工企业作为一般竞争性行业,产品本身的含量低,市场准入和技术要求不高,必然是无序竞争严重,战线长,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国家没有任何的保护政策,煤建施工企业受承揽行业外工程和总承包资质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走向高端化、走出行业竞争力的脆弱,导致煤炭施工企业目前的恶性循环。

面对现实,我们国有煤建企业作为煤炭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制度上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关系,以市场、行业协会、政府为调节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社会信用体系为支撑的煤建行业的诚信建设,推进市场化进程,努力消除束缚资源配置的政策性障碍,为企业竞争营造一个统一、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要给有条件的企业提供资源要素再配置的环境和土壤,以兼并和重组来实现资源的整合,通过全行业内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让强势企业率先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集管理、融资、科研、设计、施工能力为一体,彻底摆脱现有的拼资源、拼人力的低水平竞争局面。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在促进企业生产更加科学、经营更加发展、党建更加巩固、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安康上,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任务放在实现强司富民的目标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陕煤化集团公司和公司决策部署上来,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生产经营、安全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章,要把握一个思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所以党是关键,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为陕煤建司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篇8: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员工不稳定原因

1. 员工收入浮动幅度大。

从企业员工自身利益角度考虑, 收入是影响员工稳定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在企业每一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会有淡季和旺季。对于普通职工来说, 淡季和旺季的收入差别较大, 尤其是在淡季时, 员工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这样就会极大的损伤员工工作热情。而对于企业内部销售岗位, 员工收入更是与销售额密切挂钩, 在一些比较平淡的季节, 对于销售岗位员工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员工就是由于企业薪资低, 且浮动幅度较大, 而出现较大范围的流失。

2. 企业精神文化影响员工稳定性。

员工留在企业的原因, 除了经济利益层面, 比较重要的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了, 一个优秀的企业, 如果想要留住人才, 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 不仅要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 也要有吸引职工的精神文化。不稳定的职工队伍, 通常对应较差的企业管理。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 对职工没有感召力, 流动性一般都比较大。

3. 企业整体环境对职工的自身发展、价值实现不利。

一般来说, 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 除考虑上述经济收入、企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外, 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 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稳定的职工队伍企业, 在岗位设计、人才发展规划、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做的不到位, 影响职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导致职工频繁离职。

二、稳定职工队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企业降低职工招聘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源方面的开支, 占据一部分。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 职工的招聘、培养、薪资福利等方面开支, 在企业总体成本中占据很高的比重。对于企业职工招聘来说, 如果企业职工队伍稳定, 则企业就不需要经常进行频繁招聘, 而是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企业销售和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现代企业招聘一般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猎头推荐等三种方式。在组织招聘、筹备招聘活动过程中, 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果企业可以降低招聘次数, 则这些费用支出, 资源消耗, 就完全可以降低。

2. 有助于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连续性。

稳定的职工队伍, 对于企业在制度变革更新方面, 产生的阻力较小, 并且部分职工会为企业改革创新提供合理的建议, 积极拥护和支持企业创新改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如果企业职工队伍不稳定, 新职工比例大, 老职工离职频繁, 会对企业改革创新产生较大阻力。在管理延续性方面, 如果职工队伍不稳定, 影响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制度的连续推进。

3. 有利于企业人才战略的制定和落实。

企业在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方面, 一般都会制定企业人才战略。现代企业人才意识越来越强, 对于优秀人才非常重视, 企业为保证今后发展, 不出现人才的断层, 一般都会进行人才的培育和储备。从这个角度来看, 如果企业职工队伍不够稳定,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企业的人才战略的落实, 需要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从大型优秀企业发展路径来看, 企业人才战略, 往往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其关键在于保证优秀人才不断层。

4. 有利于企业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

在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 职工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既是企业活跃的成员, 也是精神文化的塑造者。职工队伍的整体精神文化层次决定了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内涵。稳定的职工队伍, 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沉淀, 对企业精神的凝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核心精神, 是引领企业职工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稳定的职工队伍, 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 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技术研发突破都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在稳定的状态下, 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 可以更好的代表职工的切身利益。

5. 有利于企业品牌价值主张实现。

品牌其实主要是表达一种价值主张, 对于企业来说, 在职工管理方面, 希望员工在组织中更愉快、平衡的工作, 并且得到个人发展, 这就是企业的价值主张。企业价值主张和企业品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对企业价值主张在对内、外部持续有效传播和沟通, 直至形成雇主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 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整合人力资源政策, 并就此和员工进行长期、持续的沟通和传播。这是很多企业实践验证的构建雇主品牌的有效途径。

三、稳定职工队伍的措施建议思考

1. 充分体现对员工的爱与关怀。

首先是提出企业对于职工的两条明确要求:企业希望职工努力工作、始终拥有创意, 并且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希望职工能关注、尊重企业的每一位客户。其次是提出企业对于职工的三条回报:第一, 职工将得到稳定的工作、公平的学习与成长环境;第二, 企业是一个对职工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 职工在企业内部将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温暖;第三, 企业以拥有职工为荣, 同时企业认可职工的每一份贡献。最后, 通过人力资源政策体现对职工回报的承诺。比如西南航空为员工提供了全国最顶级的福利计划, 此外还有“爱心捐助计划”“员工救助基金”等帮助员工度过生活困难时期。这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爱与关怀。西南航空将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姓名与头像印在飞机机身上, 以此体现对员工贡献的认可。西南航空还将回报员工计划以“自由”为主题进行打包整合, 提出了八项特色福利政策, 包括自由健康、自由财富、自由旅行等。通过人力资源政策, 和员工对价值主张进行沟通, 会在员工心中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

2. 对职工采取更加人性化沟通。

企业在和员工沟通、传播雇主价值主张时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感知度高, 第二要能满足员工需求, 而且真实可信, 第三要有自己的特色、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异。从几个实践案例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是如何和员工沟通、传播雇主价值主张的。

一家房地产的标杆企业, 这家企业非常希望能营造一个关爱员工的组织氛围, 之前也有很多零散的关怀行动, 比如开设员工按摩室、生日会等, 但员工感知度不高, 对传播雇主价值主张作用不明显。在学习并使用更加人性化的沟通之后, 重新整合、包装了公司之前的福利政策, 构建了关爱员工的雇主品牌落地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使福利政策体系化, 而且注重员工接收到这些关怀政策的感受, 简单地说, 要让员工受感动, 才能留下印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鉴于稳定的职工队伍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重点分析了稳定的职工队伍在企业招聘成本降低、制度改革创新、精神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提高职工稳定性的两点管理原则, 在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 企业也要全心全意的为员工服务, 为员工办实事, 只有牢牢稳住员工队伍, 才能让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工作热情奉献给企业。

参考文献

[1]田颖.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维护职工队伍稳定[J].经营管理者, 2014 (32) .

[2]陈志勇.稳定的职工队伍是优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保障[J].工会信息, 2014 (25) .

[3]秦立臣.浅谈国企基层维稳工作开展方式方法[J].中国市场, 2011 (14) .

篇9: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36-1

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告别了传统的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是利用现代的农业机械设备,保质保量、同时高效的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具有现实意义,甚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也将影响到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势态良好,各种农业机械走进了农民家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更是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推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1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业机械化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取代人力、畜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和生产模式,同时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融合更是有效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最大程度的使用农业机械来代替手工工具,如在种植业中使用的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都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省时省力,同时翻耕土地、灌溉、运输等等各个环节也几乎都运用了机械动力和电力,基本不需要人力或者畜力来完成。因此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实现了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增强了对抗灾害风险的能力。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根据国情,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均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

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告别了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生活的时代,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的增长势必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近几年来,各种农业机械走进了农民朋友家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将人们从原始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使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可以说农业机械是农业技术的载体,只有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如设施农业、深耕深松、高效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就只有依靠农业机械才能保质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未来的农业技术发展也将依托于农业机械来实现,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来说,任重道远。因此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普及农机具的使用,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对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对于农机化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樊日文.农业机械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4,(03).

[2] 王硕,朱德泉,王继先,李金才.沿淮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

[3] 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2).

[4]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5] 李成忠,陈玉娟,初杰.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意义[J]. 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上一篇:联系群众个人工作心得下一篇:长沙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