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2024-05-29

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精选11篇)

篇1: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集团目前财务管理体制还不能说很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仍在不断调整中,可以考虑:

1、集团架构调整,真正形成以资本为纽带,投资关系清晰,治理结构合理的的集团母子公司体系,这项工作将结合当前海外融资计划进行;

2、统一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有效性;如发放工资的核算,集团内就很不统一;

3、建立财务工作简报制度,及时总结集团或下属公司的先进做法、解答探讨财务、税务、会计难题;

4、各子分公司财务进行委派管理,集团财务对分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财务人员统一调配和定期轮换,财务各岗位工作设计明细和规范化;

5、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将枯燥数字提供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通俗化后供领导决策参考;

6、建立财务预警管理体系,控制财务风险;

7、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宜将从事日常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申报纳税的会计核算职能与从事资金筹集、投资、分配、财务预警、并购等方面财务管理分开。

篇2: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集团财务工作应承担着融资的重大任务,在当前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特别关注的形势下,瑞立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和资金调度工作更应引起重视。

1、组建主权融资班子,负责集团上市、私募等主权资本融资工作,要配备或引进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有与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证券市场中介、证券监管机构等合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2、资金调度要尽量避免期末大额出账,增加资金在合作银行的积数和结算笔数。下属公司售房款或贷款资金到账后,要在账面保留一段时间,避免一到账就外划。从积极意义上讲,减少资金宕账时间是资金利用效率高,无闲置;但金融机构往往又视为资金紧张的征兆,觉得公司财务上过于激进。资金使用调度上适当控制节奏,注意利用效率和适当保有现金流量相结合,增强抗风险能力。

篇3: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建议

1.规定的业务范围

财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新金融机构模式, 除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开立基本账户、发行银行卡外, 其主要业务类型与商业银行基本相同。同时, 还可以从事保险代理、证券投资等业务, 近似于一种混业经营性金融机构。银监会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 (15类业务) 。从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中间业务三方面归纳如下:

(1) 资金来源: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同业拆借;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成立1年后) 。

(2) 资金运用:成员单位贷款及融资租赁;成员单位票据贴现及承兑;有价证券投资 (成立1年后) ;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成立1年后) ;成员单位产品的买方信贷、消费信贷及融资租赁 (成立1年后) 。

(3) 中间业务:成员单位财务融资顾问, 信用鉴证及咨询;成员单位内部转账结算、资金清算方案设计;成员单位交易款项的收付;成员单位保险、年金代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成员单位之间的担保;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券 (成立1年后) 。

2.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

基础功能业务———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存款、贷款和结算是其主要业务, 几乎所有的财务公司都开展了此类业务。其中贷款业务中银团贷款增长较快。财务公司通过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 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功能, 通过结算业务, 将银行的结算功能嫁接到企业集团内部, 节约了货币资金流通成本, 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延伸功能业务———财务公司的委托业务、票据业务、担保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发展较快, 但总量尚小;外汇业务开展的范围和总体规模有限, 尚处起步阶段;获准发行金融债的财务公司更少, 大部分财务公司服务范围又仅局限服务于成员企业, 只有少数企业集团于在产融结合中进行积极地探索, 如深圳华强集团财务公司, 不仅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还为集团主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

二、现阶段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1.银监会对现阶段财务公司发展提出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立足企业集团、立足资金管理的战略定位”。首先, 要服务实体经济。无论是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 还是我国2013年6月发生的“钱荒事件”, 都说明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自我循环是不可持续的。其次, 要立足企业集团。立足主业, 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 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支持。第三, 要立足资金管理。财务公司行业发展初期, 曾因过度融资、超范围经营、乱拆借、乱投资出现过一些重大风险事件, 导致多家财务公司被撤销或勒令停业。为防范经营风险, 确立了资金集中管理。

2.存贷款业务范围放宽至集团企业的上下游客户。为企业集团增加业务机会, 扩大业务规模, 增强谈判能力, 提供金融支持。

3.在金融市场监管成熟、体制完善, 财务公司自身实力增强和规范程度提高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逐步实现向具有产业背景、产业特点的商业银行转变, 但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制约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因素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三部分:资本金、成员单位存款、同业拆借。其中成员单位存款占主要比例。随着成员单位现金管理能力的增强, 定期存款比例日益下降, 活期存款占主要比例。但成员单位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却呈现上升趋势。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从根本上制约了财务公司的发展。

2.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加重了财务公司的负担, 影响了资金配置效率。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调解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出于控制通胀的需要,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处于较高水平。财务公司的存准率比商业银行略低, 但仍处在较高水平。因此, 有些监管政策对财务公司限定的业务范围与商业银行有较大差异, 主要是不允许对社会公众吸储, 即不具有最主要的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同时存款支付和清算风险又小于商业银行, 即高比例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也小于商业银行。

3.上市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目前, 财务公司所属集团上市或集团拥有上市公司的占比较大, 且上市公司在集团中资金占比较大。但根据《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以及“严禁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相关规定, 对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造成较大限制, 致使财务公司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4.财务公司服务对象有限。基本限定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 当成员单位需求不足时, 资金会造成闲置;当成员单位资金需求旺盛时, 财务公司受资金来源所限, 无法及时满足成员单位对资金的需求。同时, 财务公司发展规模受制于企业集团发展规模, 盈利空间也有限。

5.结算效率低。结算是财务公司最基本的业务。一方面, 由于财务公司没有独立的清算行号, 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来办理对外结算业务, 增加了结算环节, 影响结算效率。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实力雄厚, 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较强, 相比之下, 财务公司无疑处于劣势。

综上可以看出, 财务公司虽为金融机构, 但实质上受监管政策限制, 其内外部并不具有完整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颇多。

四、对策建议

1.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要切实解决财务公司资金来源问题, 必须加大直接融资比例, 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支持财务公司长远发展。现阶段最现实的方式就是发行金融债。虽然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7月发布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但在实际执行中, 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 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只限于少数大型央企。建议监管部门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放开金融债的发行,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使金融债成为财务公司长期、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

此外, 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手续简单的应收票据再贴现业务, 积极研究、实践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卖断、转让等创新业务;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金融资产交易所保持良好沟通, 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和机会。

2.扩大客户群

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局限于企业集团成员企业, 决定了其业务规模有限, 业务类型单一。扩大客户群是财务公司发展的关键。

(1) 成立合资财务公司。2012年6月, 金龙汽车发布公告, 与厦门海翼、厦工股份等四家公司合资成立财务公司;2012年8月, 北京控股集团、北京燃气集团、燕京啤酒集团合资成立财务公司。2013年1月, 由山东重工集团联合潍柴动力、潍柴重机、山推股份、金谷国际信托5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山东重工集团财务公司。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业务规律、资金收支规律有较强互补性的不同企业合资成立财务公司, 可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融通资金、调剂资金的作用, 优势更为明显。 (2) 服务对象不局限于集团内成员企业, 积极为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3.加强风险管控

目前, 受规模、业务结构、人员结构所限, 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总体而言不高。与专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相比, 差距很大。亟需加强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

4.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化社会, 结算系统的便利和高效率是金融机构重要的软实力。但同样的原因, 受规模、业务结构、人员结构所限, 财务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提并论。但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又迫在眉睫。因各财务公司业务结构类似, “开拓思路, 打破壁垒, 联合研发、成果共享”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同时, 应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协会的作用。

5.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为财务公司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并存。财务公司自身要强化内功, 提高利率趋势预测管理能力、资产产品与负债产品的定价能力、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能力、开展中间业务能力和金融信息化管理能力等。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中国石化财务公司结售汇业务资格及开展外汇资金集中收付的批复》, 批准其为办理结售汇业务首家试点单位;2007年银监会批准中石化、上海电气、中国华能、武钢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2009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财务公司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海尔、上汽、五矿、中电投为第一批上线试点单位。但以上政策的适用范围只针对个别央企, 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对其它财务公司逐步放开。此外, 还要为财务公司提供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联行号, 以节约频繁的手续费支出, 提高结算效率;适当放宽金融机构股权投资资格、同业拆借等;进一步向财务公司开放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

摘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集团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起重要作用。基于财务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及其业务发展情况、发展定位, 分析制约其发展因素, 提出扩大客户群、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通过财务公司有效的、合理的配置资金资源, 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篇4: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关键词:财务重述;动因;会计更正

一、引言

2005年5月,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将财务重述表述重新修正为:对前一期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正,并且将前一期的财务报告中的差错反映出来。因此,财务重述就不再包括其他方面的财务变更,而是专门指代财务报告中的差错纠正。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详细的说明了“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正确用用或者根本没有利用以下两方面的信息,导致前期的财务报表中出现遗漏和错误指:第一种信息,在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可以获得并且能够考虑到的可靠信息;第二种信息,能够从前一期的报表中得到的可靠信息。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修改后的“前期差错”是对公司的责任进行更进一步的强调和指出,并且,同时可以描述出前一期报告中存在差错的原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

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出现频繁,并有着愈演愈烈之趋势。就仅以美国为例,具有财务重述现象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在整个上市公司总数中占有的比重可能不是很高,但是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以及比例不断上升,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再看中国证券市场,情况也不太乐观,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屡见不鲜。那么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内在动因到底是什么?经过分析,我认为其内在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操纵盈余

企业上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筹集资金,促进发展。今年来,财务重述案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逐渐增加,比例不断上升,其实都与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有关。证券监管部门的政策就像指挥棒一般,左右着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根据有关政策,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特别处理以及退市等行为都维系与利润财务指标相维系,为了达到相应指标便成了管理层选择利润操纵行为的动机之一。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差错更正要求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为了避免追溯调整对本期利润产生影响,会计差错更正金额不允许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公司却常常利用财务重述本身具有不影响本期利润的特点,并且“追溯调整”不影响当期损益,这样财务重述便成为了公司在不同会计期间调节利润分配的工具。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年来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会计差错更正。为了达到市场监管所要求的指标,为了虚增利润,一些上市公司首先在当前会计期人为的出现会计差错,然后对会计差错更正进行更正,进行财务重述,补回利润漏洞。例如,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2001年年报中披露,主动对公司2000年的财务报告进行财务重述,追溯调整以前年度利润金额高达15485万元,内容涉及少转成本费用,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等问题。可见,通过对会计差错及其财务重述的精心安排,便可以在两个会计年度扭亏为盈,满足证券市场监管的要求。

2.高管薪酬契约

我们把薪酬契约定义为用来规范劳动者与企业之间酬劳关系的契约集合。由于薪酬契约的存在,在财务重述期间,企业高管拥有比其他投资者更多的可靠信息,因此,使得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易行为在财务报告重述事件发生的前后,会产生特别异常的行为。此外,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现代企业当中由于采用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而且越来越多的薪酬制度都采取与股票相关收入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得经理代理人和公司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但是,也会有一些弊端,例如促使经理代理人为获得高額利润和短期收益而采取有损于企业的措施。

3.纠正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所引起的财务重述占总体数量很大比例,由于导致会计差错发生的原因多很,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所以,利用财务重述对已经发生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财务重述除了是管理层操纵利润和获取收益的工具,也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补救措施之一。

三、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诱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机,我将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希望对财务重述现象的改善有所帮助: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公司可以对经营期权的收益进行特殊设计,让会计造假的成本提高,抑制经理代理人的会计造假动机。因此,公司在制定和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时,可以努力去建立有效合理的经营者激励制度,努力做到把企业剩余价值与委托代理人的利益长期结合起来。

2.完善会计约束机制

我国在制订会计准则以及公司在制定公司会计控制制度时,应该少用或者避免用不确定性措辞,为了减少主观判断差异,对于不确定的内容也应该尽量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或者数值范围。当然,为了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充分发挥其约束和监督控制作用,公司要加强会计制度的管理,尽量避免模糊和不确定性的规章制度,减少企业因这些方面的损失。

3.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债权人、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源于融资契约的存在,而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了解公司相关情况的方式,也大多是依赖于外部审计。于是我们得见外部审计在信息传递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行为时应严格的遵守其职业道德,保持足够的谨慎性,提高重要性水平,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严格执行审计准则职业标准,提高审计信息质量。(作者单位: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傅建设,范小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

[2]陈凌云: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2).

[3]佘晓燕:投资者行为视角的财务报表重述监管研究[J].财会通讯,2008(11).

[4]何建国,房力利: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的财务重述动因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05.

篇5: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集团目前财务会计力量较为雄厚,新的财务人员成长较快,老的财务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排排队,我也注意到集团会计人员水平相对不平衡,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加强集团内财务人员培训和交流,应该是很有必要的。我建议拥有众多资格的同仁们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或者就自己擅长的某个专题开开讲座,带领大家共同进步,要毫无保留。

集团进行的海外融资对很多财务人员来讲从理论到实践都很陌生,建议让财务顾问公司给相关财务人员搞一个讲座。

上述建议不一定成熟,不妥之处请领导多批评指正!

篇6: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建议论文

目前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分公司财务控制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权力分散,缺乏监督。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监督,为各种违规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往往缺乏规范的决策机构、决策程序以及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来规范管理层的经营及投资筹资行为,导致少数企业经理人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及其收益,谋取各种利益。

2.费用支出失控,隐吞公司资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理层的业务招待、购车等开支缺乏约束监督机制,子公司管理层大量的隐性在职消费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有的子公司由于财产物资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资产大量流失。

3.会计造假严重,影响企业发展。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一些企业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在采取分权控制的集团公司更是严重。子、分公司管理层为了短期业绩,或维护小团体利益、牟取私利等等原因而人为调整利润。另外财务人员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领导,使财务监督和控制行同虚设。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中往往无法保持原则性、独立性,对财务收支审查监督实际已经失效,甚至与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这种误导信息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整体经营决策,为集团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留下后患。

二、美国跨国公司财务控制方式特点

1.财务的集中管理。近年来,美国的大公司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及资金的结算等业务,普遍实行了母公司集中管理的模式。由于将具有共性的财务工作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因业务的迅猛扩张而需要增加的财务管理人员数量,拓宽了财务管理的职能,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公司财务管理的规模效益,强化了财务监管。

2.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跨国公司实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关键环节。管理层非常重视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中普遍成立了预算委员会,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预算的编制与管理。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都严格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预算方案执行。

3.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美国的法律注重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针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大股东一股独大、内部控制、暗箱操作等问题,加强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职能和作用。近年来独立董事的数额已占全部董事的三分之一,而且公司大都设立了由独立董事担任主要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具体承担公司内部的审计和监管职能。

4.采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前美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近年美国管理理念的发展,又将电子商务、智能商务的思想引入了企业的管理,开始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全球着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波音等一批世界级优势企业都成功地引入了数据库,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政策建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善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首先要构建财务控制系统,其次要保证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因此,良好而且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是集团财务控制的关键。

1.强化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方式来保障运行和分散风险,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制度。在董事会下设立一些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投融资委员会等等。其次,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人员委派制度,以保证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与监控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不仅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与否的具体体现,也是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和实施监督与控制、考核与审计的基本依据。预算的编制既要考虑子公司的意见,照顾子公司的利益,又要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磨擦,增强凝聚力。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注重全过程控制,以保证全面预算体系作用的发挥。

篇7: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论文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集团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首先来看,目前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分权的情况,一些集团公司将财务权利过度下放给子公司,这就使得其财务权利过于自由,对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在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子公司的数量与规模在不断的提升,这使得母公司所提供的资金管理比较分散,造成了一些资金方面的浪费与限制,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由于子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很难保证财务管理的`信息质量,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集团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篇8: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随着企业集团持续发展壮大, 组织层级不断增多, 经济规模不断膨胀, 企业加强集团财务管控也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加强对集团财务管控, 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 确保整个集团在更高、更强的竞争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集团财务管控, 就是以集团总部为财务控制主体, 采用一定的方式使集团资本运动链沿着集团公司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发展, 从而实现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 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实现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集团财务管控, 其重要性和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金集中调配功能。

通过集团管控, 可以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以发挥企业集团资金的最大效能, 强化集团资本经营。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以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有序供应,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 强化信息沟通职能。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能使集团总部及时传达总部的相关政策, 并及时了解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及生产经营情况。确保了集团总部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为企业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和经营方向的调整提供了信息保障。

(三) 加强财务监管职能。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强化了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使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考核、分析更加方便直观, 确保各子公司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

(四)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实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后, 可以以企业集团的名义进行信贷活动, 这样就提高了与银行谈判的筹码, 可以降低资金结算费率和借款利率, 减少了利息支出。同时, 以企业集团名义进行信贷活动, 也提高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偿还能力, 从而提高了企业集团的信用等级, 降低集团的信贷风险和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难度, 为公司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更稳定充足的资本。

(五) 风险控制职能。

加强集团财务管控能从总体上计划企业集团的成本费用开支, 控制企业投资和负债的规模, 通过制定财务预算和财务监控来降低财务风险。

二、集团财务管控的基本原则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 并不是集团总部随心所欲的加以管理和控制, 而必须依据集团战略发展目标, 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开展, 其主要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合法性原则。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实施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为前提, 避免企业集团内部利益关系失衡, 影响企业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 企业集团在制定设计管控流程和制度时, 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绝不能以干涉、牺牲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为代价建立管理办法和制度。

(二) 职责明确原则。

母公司应建立健全职能部门, 将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及服务内容进行细致化的分工, 准确详细地定位母子公司的职能权限, 合理划分权能范围, 明确责任奖惩制度。只有明确了母子公司的职能权限, 才能确保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各司其职, 不出现互相推诿等情况。

(三)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集团在制定财务管控办法时, 应坚持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使母公司发挥决策和协调的作用, 又要调动下属分、子公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企业集团应根据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建立初期, 由于集团的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选择相对集中的财务管控体制;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 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的不断加强, 集团总部可以适当分权, 将初期的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转换为相融型财务管控模式。

(四) 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管控办法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集团的效益。在选择集团财务管控模式时, 应当考虑财务管控的成本以及有此带来的效益, 只有带来的效益超过集团财务管控的成本时, 集团财务管控实施才有意义。

三、目前我国集团财务管控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历史大约只有三十多年, 集团组织形式仍处于成长期, 由于发展经验沉淀过少, 在集团体制、组织结构和管控方式上还不够成熟, 致使其财务管控体系方面仍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 集权与分权运用不合理, 控制方法不充分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模式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 具体的应用应该按照具体的情况区别应用。在我国很多集团公司对所属的成员公司采用一种控制模式, 从而导致成员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的动力或者对于关键企业的控制不力。

(二) 财务管控制度不够完善, 缺乏一体性

目前多数集团企业未建立与企业集团总体战略相一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集团企业与其下属公司经营策略不一致, 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在重大决策上会各自为政, 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得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 无法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效应, 使得企业整体的优势变弱。

(三) 财务人员结构亟待优化

财务人员管理方面, 大部分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无统一的进出管理标准, 也无定期的财务人员集中培训, 导致了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无法满足特定专业性岗位的财务人才需求。

(四) 集团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部分企业集团的信息共享平台没有建立完备的体系, 集团企业的财务、人事、风险、经营管理等信息也没有进行统一划分, 无法实现资金流与企业信息流的有机衔接, 资金没有实现最大化的运转。一些企业集团自身的管理基础较薄弱, 财务信息化建设还未实现有效的联通和共享, 经常发生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现象, 从而无法完成信息的集成, 更难以进一步完成数据的挖掘分析, 集团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度较低, 很难为企业集团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集团财务管控的措施和建议

(一) 规范基础会计核算, 建立集团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实现有效的集团财务管控措施, 首先要规范集团的基础会计核算, 建立起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制度作为基础, 才能确保集团和子公司有统一的核算标准, 保证企业集团开展更多管控措施。企业集团可依据相关财经法律、法规, 结合集团财务实际情况完善集团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指导各所属子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集团层面财务工作的实际操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而且也使企业集团整体财务操作更加规范化。

(二) 完善财务管控组织架构, 保障财务管控有效实施

企业集团通过建立和完善涉及集团财务管控组织架构, 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财务管控队伍。通过整合和优化组织结构, 确保财务管理政策和措施能够及时下达至下属单位, 并能够在全级次单位有效实施。同时, 集团总部可以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或者联合检查小组定期检查等方式, 加强对下属单位财务管控执行情况的检查, 以保障集团财务管控执行力度。

(三)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管理, 打造高素质财务人才队伍

集团总部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子公司财务人员培训, 以拓展子公司财务人员知识面, 提高其业务技能, 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财务人才队伍。同时, 集团总部还可以加强对子公司中高级财务人员考核评优, 并定期开展集团财务体系政策宣贯和培训, 逐步提高整个集团财务人员素质。

(四) 实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集团通过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通过对整个集团资金实行管控, 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调配和使用。另外, 还可以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掌握实现对企业内部业务运动的掌握, 将业务运动的信息转为资金运动的信息, 实现业务、财务的实时同步运作, 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准确、完善的财务信息。

(五) 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企业集团应通过信息化建设, 建立母子公司信息实时交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 以加强集团各职能部门、集团与各子公司间的信息沟通。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程度可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运行效率。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可以保障集团总部与子公司间信息快速沟通, 达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同时, 建立信息化平台也有利于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开展监管, 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风险。

(六)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各单位业绩考核挂钩

全面预算管理集团性企业进行有效财务管控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企业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 其内容涵盖企业经营全过程, 在企业整个管理控制活动中起着枢纽的作用。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有利于集团计划性的开展工作, 便于期间资源综合配置和调控, 提高集团综合管理能力。同时, 也有利对下属子公司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加强了整个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七) 建立“大财务”观念, 推进多边参与的财务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在战略目标上是促使企业集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在职能层面的目标是对企业集团整体财务资源优化整合, 以保障人、财、物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因此, 集团财务管控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 需要决策层的参与及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大财务”的观念, 从决策参与、人力配备、资金支持、物力保障等多方面与财务部门积极配合, 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 才能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多边共同参与的高效财务管控体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集团财务管控的重要性, 以及建立集团财务管控的基本原则, 之后针对目前集团财务管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提出了加强集团财务管控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集团,财务管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从戎.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思考及其建立与完善.现代商业, 2010 (24) .

[2]李红卫.论集团财务管控的必要性.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0) .

[3]张建军.论集团财务管控系统的构建.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1) .

[4]王吉鹏, 杨涛, 王栋.集团财务管控.中信出版社, 2008.

[5]赵晓秋.以加强集团财务管控推进企业集团管理, 2014 (47) .

[6]王元.加强集团财务管控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9) .

[7]廖华丽.浅析集团财务管控——基于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的思考与分析..现代商业, 2013 (26) .

篇9: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摘要:近年来,在公司年报公布之后,很多公司又以财务重述的方式对财务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本文针对该现象,通过抽查深市和沪市的部分重述报告,希望可以了解公司重述的具体原因以及经济效果。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原因分析;经济效果

一、财务重述基本概述

财务报告重述(简称财务重述)是指企业对以前发布的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表述的一种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财务重述定义为“上市公司自愿或由于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的督促,对其先前公布的财务信息予以更正的行为”。针对重述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重述分为利润项目、资产负债项目、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和其他项目重述。

二、财务报告重述原因

(一)由于技术问题导致重述

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因录入、打印、校对、排版等技术原因造成的错误或遗漏。例如在净资产及每股收益的表格中,由于录入时的失误将稀释每股收益由0.03误写为-0.03或遗漏披露前十名无限售股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等。发布这类公告多是因为年度财务报表中存在一些细微的差错或遗漏,影响相对较小。

(二)由于会计问题导致重述

由于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进行解释说明等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例如对计算的减免所得税进行前期差错更正或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并且由于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对公司的年报产生较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公司的股价、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公司自身的形象。

(三)由于敏感问题导致重述

由于敏感问题导致的重述是指因投资者质询或公司认为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等原因对年报财务指标或者公司的生产经营、风险、公司治理等重要问题进行的补充更正。例如公司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的更正公告或因对外担保使资产所有权受到限制的补充公告。

由于敏感问题导致的重述也是反应公司在生产经营或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所以此原因的重述也会使投资者重新考虑对该公司的投资,也会对重述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所以也需要引起关注。

(四)应法律法规要求导致重述

应法律法规要求导致的重述是指因年报格式或内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因存在重大疏漏、应纰漏而未纰漏的事项而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解释说明等原因导致的重述[9]。例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要求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并追溯调整以前财务信息。

(五)受到监管部门惩罚或敦促导致重述

受到监管部门惩罚或敦促导致的重述是指因会计舞弊、重大会计差错、会计丑闻等重大问题而被财务部、中国证监会或地方监管机构要求对公告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例如财政部办事员对某公司进行会计质量检查发现有重大会计差错而督促该公司进行更正。

从以上对各类原因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技术问题的重述性质较轻,所以其上升下降不会引起投资者的过度关注,但是会计问题、敏感问题和应法律法规的要求等问题的重述可能表明财务信息存在重大问题,严重的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而我国财务报告重述中这部分的比例占比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改善建议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企业是真的在财务报告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错误或遗漏而进行重述,但是也不乏一些企业故意“报喜不报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建议主要就是针对之前故意进行错报,然后利用财务重述进行利润操纵和盈余控制的行为,这里我们主要从第三方的角度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一)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我国财务重述现象的日益严重,也反应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存在问题,所以为防止这一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加强市场监管则是势在必行了。有的学者把市场监督分为5层,分别为公司董事会、证监会、司法部门、媒体监督和市场参与者监督。所以要加强市场监督就要分别从这5个方面入手。

公司董事会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机构,董事会应当制定合适的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管理层执行此制度,确保公布的信息的完整、准确;证监会和司法部门属于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移,即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事前审批,重点关注事后监管,但是如果只注重事后监管,寄希望于司法部门严厉的处罚的威慑来减少和防范违法行为则会出现“生米煮成熟饭”的窘境。所以我们要将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结合才能使政府监管发挥最大的作用。媒体在市场监管体制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安然事件中媒体的监管就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媒体的监管就要求媒体要及时关注和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丑闻要进行充分的揭露以补充证监会的不足,充分的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市场参与者监督就是提高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成熟程度,增强中介机构和专业评论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二)完善法律责任追究与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虽然现在我国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正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执行的结果并没有减少会计造假行为,因此要从法律方面减少利用财务报告重述进行利润操纵行为。首先要完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责任追究机制,明确CEO或CFO的会计责任。其次要加快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提高会计造假成本。现行的经济处罚力度及民事责任的缺失对造假企业及造假者无法起到震慑作用,所以我们要提高造假者的经济处罚力度使其有切肤之痛。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约束机制

我国财务重述还以这么高的比例存在,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还存在一些缺陷亟待我们完善。我国2007年新会计准则中才明确提出“追溯重述”,暂时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披露标准,造成披露的随意性,因此应尽快规范财务重述的规则格式,制定统一的披露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重述的披露系统,保证财务信息使用者获得正确的信息。

(四)提高外部审计信息质量

外部审计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报表进行审计可以降低财务报告因错误或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投资者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就会加大信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程度,所以要求审计机构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外部审计的信息质量。(作者单位:甘肃省农牧厅)

参考文献:

[1]尤丽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因研究.商业经济.2009—1

[2]荣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吉林.吉林大学.

[3]林成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及其完善.苏州.苏州大学.

[4]姜英兵 崔刚 汪要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趋势与特征:2004-2008.载《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Trends,

[5]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2

篇10: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准设立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至今,我国的财务公司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已由初建时期的较小规模、较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如今的实力日益强大、业务范围日趋合理、规范。

为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的《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通知》中明确了大型企业要向集团方向发展,对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等均进行了规范,并明确提出了具备条件的试点企业集团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财务公司,即把发展财务公司作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措施之一。1992年的《关于国家试点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通知》中也指出通过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的,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源再配置水平。利用财务公司发挥熟悉集团成员单位资金运用上的时间差和地域差的优势,有效地积聚闲散资金,及时解决某些成员单位暂时性资金短缺问题,保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1996年9月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财务公司从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到市场退出等全过程进行了规范,第一次对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依产权关系建立的企业集团才可以设立财务公司。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自此,我国的财务公司进入到了一个规范化的发展阶段。1997年国内所有的财务公司根据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了改制和增资扩股,完成了业务范围调整、财务公司与所办证券营业部的脱钩工作,实现了财务公司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对公司自营的长期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除国债、成员企业债券和自用不动产外,原有的投资项目基本都转移给了企业集团。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要分布于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材、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骨干行业和重点支柱产业。

当前我国财务公司所处经济环境分析

企业重组并购高潮在即,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据有关资料预测,未来的两三年我国企业将掀起重组并购的高潮,会有一批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诞生,而这其中,必然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集团企业也必然会有组建自己的财务公司的强烈渴求。因此说,无论是现在既有的财务公司、还是既将成立的财务公司,在支持所属成员企业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事宜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与巨大的市场运作空间。

外资银行与跨国公司的入驻必将带来全新的冲击与机遇。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一些著名的大型外资金融机构、国际知名公司已开始抢驻中国市场,并且这种趋势会在入世后表现得更加明显。外资银行与这些跨国公司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它们常常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不忘将支持母国的跨国公司作为其经营目标之一,全方位支持母国的跨国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这种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相互渗透日渐强烈,已形成了一批知名的国际财团。这些财团有着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必将对我国的财务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财务公司更应利用此时机,抓紧提高自己,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国际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与我国分业经营的现状。当今国际金融业的一大趋势就是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混业经营的方式,而我国出于具体国情的考虑,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的拓宽,使其难于像许多国家的财务公司那样拥有更多的业务空间。

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特别是2000年9月21日,人总行发出通知决定对外币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虽然,利率改革目前对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影响不大,但受各商业银行在外汇存、贷款方面利率决定的影响,各企业也会相应将其人民币业务选择在同一商业银行,从而使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的存款、结算等金融服务量受到一定影响。

财务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

自1997年对财务公司进行规范经营以来,财务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超范围经营、为集团公司进行大量的融资和担保、对原有的投资项目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转让、账外管理混乱等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也潜伏着许多风险: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运用信用工具从事信用活动时,信用工具的本金与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程度。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成员单位主观上存在逃债思想,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2)成员单位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转嫁给财务公司。这些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营风险等。也就是说,成员单位经营活动本身及所处环境有很大的风险性,从而决定了财务公司信用活动也

带有很大的风险性。(3)企业集团的不当干预带来的信用风险。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干预过重,实际工作中的许多贷款是根据企业集团总裁办公会或电话通知发放的。财务公司在既不了解市场、又未进行细致的贷前调查的前提下,就将贷款放出,一旦市场走向与企业集团的预测相背离,财务公司的贷款就可能出现风险。(4)信用担保不当所带来的信用风险。总之,财务公司的信用风险是与成员单位经营风险密切相连的,成员单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对财务公司的信用构成极大的威胁。

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由于资本规模过小,不足以弥补一定时期经营亏损,从而影响正常营运的可能性。财务公司的法定资本金,一般由企业集团拨付、或成员单位入股,是财务公司扩张经营、弥补亏损、抵御经营风险的基本保障。一些企业集团并不注重财务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财务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没有得到明确和应有的尊重,仅把财务公司当成对外融资的窗口。不管成本多高,只要能融入到资金就行,致使有的财务公司处于无利或微利的境地,更谈不上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金。在本身已有的资本金被抽减、抽空,又无增补资本金的来源的情况下,出现资本风险也就不足为怪了。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及时支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这主要是由于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而造成的,尤其是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支付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具体来说,首先,财务公司的存款往往是成员单位需要贷款时,才临时存入的,一旦取得贷款,存款则立即被转走,使财务公司存款余额极低,可周转资金数量有限。其次,企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把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大出纳和融入资金的中心,似乎财务公司能够拆入资金发放贷款支持成员单位就行,客观上助长了财务公司不断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和用拆入资金发放贷款,而无视其暗藏的巨大风险。再有,财务公司吸收的存款、拆入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集团成员单位的贷款,且多数贷款又不能及时收回,一旦出现资金紧张时,极易出现支付危机。财务公司除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外,可用于周转的资金及可变现的资产数量都太少,直接影响了财务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市场风险(也即价格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或汇率发生不利波动,导致财务公司收入减少,或者成本增加、资产贬值的可能性。前文分析中已指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财务公司的利率风险会越来越显现;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也使得财务公司在经营中必然会遭遇到汇率风险的冲击。

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力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如决策者决策失误给财务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给财务公司带来的损失,以及财务公司内部控制不当、自身人员素质不高致使内部人员和社会不法份子勾结进行诈骗和套取资金的犯罪活动而带来的损失等。

发展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几点建设

1、加强法制建设。各财务公司要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这些既有的法规、条例,并结合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出台更加完善、合理的法律、法规等,并注意制度建设的连续性与缜密性,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中央银行对财务公司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央行对财务公司的日常监管,除每年年检外,还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以督促其防范和化解已有或潜在的金融风险,对经营管理不善和没有生存条件的财务公司应坚决地予以撤消或兼并。不论是对中资财务公司,还是对外资财务公司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国民待遇,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

3、要提高成员单位对财务公司的认识。财务公司也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同其他成员单位一样,既要为集团公共效益,又要保持自身的经济效益。企业集团要从集团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出发,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主动避免干预财务公司贷款的自主决策权,支持财务公司到期收贷收息,对那些拒不还贷付息的成员单位,要支持财务公司捍卫其信贷资产的完善整性。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和摆正集团、财务公司和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促进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4、增加财务公司的自律意识,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首先,财务公司要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稳健经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时刻牢记遵纪守法经营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保证。其次,注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一些重要业务应注重指标体系的确立与考核,并形成各部门相互牵制、监督的关系。第三,不断提高财务公司从业人员的素质。人力资源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其所在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向。因此,要切实重视财务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以保证财务公司经营的安全、高效。

篇11: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建议书

2012年04月17日 10:03 来源:《财务与会计》 2011年第10期 作者:周珣 刘忻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的定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明确规定:“企业有子公司的,应当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增强集团管控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整体价值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财务公司的功能谈起,分析我国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

(一)资金集中功能

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池的建立,即将集团成员单位的多余头寸集中起来。但是,由于财务公司集中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整个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因此在财务公司的实践中,“集中”已经不仅限于货币资金的集中,还包括如下内容:

1.账户集中。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部分层级较低的成员单位的管控力度可能会有所削弱,而成立财务公司就能以信息化的手段对这些企业进行监控,通过清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规范账户设立,防止资金的闲置浪费和管理混乱,这样既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集团对直属企业的管控。

2.结算集中。通常集团的每个成员在当地银行都有各自的结算备用金,当集团的成员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各自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会导致集团整体的结算成本较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利用财务公司统一对内清算和对外支付结算,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改善集团净现金流。同时,通过对成员单位的结算,财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集团了解成员单位在支付风险和现金流上的情况,协助集团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

3.货币资金集中。每个成员单位在吸收存款并完成结算后,由于数量匹配和期限匹配等原因,会形成一定的资金沉淀。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可以将分散在各成员单位的沉淀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现金池”,这个“现金池”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资金管理功能的基础。

4.票据集中。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将成员单位的存量票据盘活,加快资金周转。此外,还可以对外转出票据或者将票据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再贴现,实现为集团融资的功能。由于贴现率一般较贷款利率偏低,可以达到为集团节约融资费用的效果。

(二)资金管理功能

1.内部资金调节。财务公司可以将资金充裕企业的盈余资金以适当的存款利率吸收后,以较银行贷款利率低的利率发放给资金短缺的成员单位使用,或者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调剂,为集团节约息差损失和手续费损失。

2.融资功能。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当资金出现缺口时,可以通过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同业拆入、信贷资产转出、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3.投资功能。当财务公司资金出现盈余时,为了确保资金获得更大的增值,除了进行同业存款等低风险业务外,财务公司还可以适当开展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对有价证券的投资和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三)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功能

一是围绕集团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功能。根据《管理办法》,财务公司可以开展对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以提供金融产品的方式促进集团产品的销售。二是其他中间业务,主要包括债券承销、财务顾问服务、担保业务和保险代理服务等。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集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集团定位问题。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首先应对其在集团财务体系中所发挥的功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根据上文所述,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大部分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对此都较认可,但也有部分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对于财务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并未予以明确。有的集团同时设立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彼此功能发生冲突或有所重叠;也有的集团将财务公司理解为“社会化金融机构”,未明确其在集团内部的地位,这些都阻碍着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功能的发挥。

2.成员单位不配合。从集团的整体利益看,通过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降低整个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促进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财务公司成立之前,集团各成员单位由于长期得到当地金融机构在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在转由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后,减少了各成员单位所掌握的财务资源,成员单位有可能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资金集中工作的展开。

3.上市公司资金集中困难。上市公司与财务公司进行交易时,通常会出现关联交易的情况:当财务公司的大股东为上市公司时,财务公司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贷款会涉及关联交易;当财务公司的大股东为企业集团时,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集中也会涉及关联交易。一般来说,出现关联交易的情况后,只需要按照证券交易所关联交易相关的程序进行表决和公示即可。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本身对集团的资金集中持抵触态度,加之社会上存在的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是否会导致侵占资金的疑虑,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集中较为困难。

4.没有联行清算号。在资金集中功能中,结算集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财务公司本身具有结算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授予财务公司联行清算号,使得财务公司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财务公司在进行内部成员单位的结算后,对外支付仍需依附于银行来开展,这一方面降低了结算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交易费用的减少。

(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存款准备金的提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立主要出于两个基本功能的考虑:对存款支付的保险,防止支付风险导致的社会动荡;进行流动性的调节,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也需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但笔者认为,财务公司主要吸收内部存款,业务仅局限集团内部之间,因此存款准备金对保证财务公司的存款支付和清算作用是有限的。提取存款准备金相当于直接冻结了生产单位用于生产的资金,可能导致设立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后反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信贷规模控制。财务公司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要求实施信贷规模控制,而贯彻这一控制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财务公司本身在资金集中后有大量可供分配的资金,但是由于信贷规模的控制却不能将资金贷给成员单位。

3.业务范围限制。财务公司在申请成立后,其可开展的业务需由银监会批准,而近两年,银监会对新设的财务公司往往只批准其存款资格,并不批准其贷款甚至委托贷款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资金集中后无处使用的尴尬局面。这种只可集中难以管理的情况使得财务公司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反而增加了整体费用的支出。

(三)提供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准入资格的问题。财务公司虽然持有金融牌照,但是很多业务资格都受限。比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财务公司可以承销企业债券,但国家发改委之后出台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财务公司不能以主承销商的资格参与企业债券的承销,只能以副主承销商或分销商的身份来参与。此外,在发行企业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业务中,财务公司甚至无资格参与承销团,只能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参与。另外在其他一些涉及集团的业务(如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中,财务公司也没有相应的管理资格。

2.专业人员的缺乏。要为集团开展延伸金融服务,除需对集团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外,还需要有专业人员来设计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但财务公司一方面由于薪金体系需要与整个集团进行对接,无法提供高薪,另一方面由于专注于为集团进行服务,专业性的人才所能发挥的空间有限,因而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3.无法为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产业性集团都有自己的产业链,财务公司除了进行资金配置外,还需围绕集团产业链进行金融服务。根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财务公司可以为成员单位的产品提供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业务,这是财务公司唯一可以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而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包括下游的消费者和销售者外,还应包括上游产业。由于《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仅能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进行服务,因此,财务公司目前还无法盘活整条产业链的资金,无法最大功能地发挥其作用。

(四)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为集团服务与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矛盾。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设立的、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集团希望财务公司为支持集团的发展发挥最大功效,财务公司在集团内部开展业务,也需要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财务公司具有金融牌照,需接受银监会的监管,银监会一直要求“财务公司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风险判断,不能盲目服从集团的要求。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支持集团,在什么程度上不能支持,要与自己的资产负债、资本控制、拨备管理结合起来”,因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2.财务公司的绩效评价。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其作用首先体现在为集团节约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然后才是充分利用资金来创造收益。然而目前通行的考核机制主要是考核机构利润,对其他方面的考核较少。这种考核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财务公司忽视其基础职能,过多地从事投资等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而财务公司作为资金集中的主体,一旦其自身的经营风险提高,实际也提高了集团资金的风险系数,将给资金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3.设立分支机构存在限制。目前国家对财务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存在严格的限制。而从目前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开始进行区域性布局,少数国际化经营程度较深的企业集团甚至开始进行全球性布局。财务公司要为集团提供更好的服务,就需要在集团布局的核心区域甚至核心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以延伸财务公司经营体系,增强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企业服务的便捷性。

三、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围绕集团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

根据《管理办法》,财务公司被定位为实现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还规定财务公司只能为集团及其成员单位进行服务,并且根据这种定位和服务范围规定了财务公司的服务范围。从财务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满足服务集团的需求,但是,从为产业链服务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在做精目前业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赋予财务公司一些新的业务功能,以便更好地为企业集团服务。对于近些年新出现的业务类型,以及之前规定中比较模糊的业务种类,也应予以明确。

(二)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并赋予财务公司相应资质

财务公司是典型的产融结合的金融机构,所以与财务公司相关的各类政策比较多。而不同的管理部门由于其所监管行业、政策考虑因素和取向的不同以及对财务公司作用和发展情况认知的不同,推出的规定和政策可能会阻碍财务公司为集团服务功能的实现。比如,作为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接受和其他金融机构同样的监管手段并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却没有实质参与金融市场的资质,即挂金融机构之名却无金融机构之实。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明确财务公司定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对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并赋予财务公司相应资质。

(三)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应认清并明确财务公司的作用和定位

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是为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服务,从而降低整体成本。但是这种功能能否真正实现,还与企业集团的规模、产业结构、管控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财务公司设立后,可以减少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但随之会产生基础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金融管制成本以及税收等一系列的成本。因此,企业集团需认清自身需求,确有必要时才设立财务公司。在设立财务公司后,就要在集团内明确财务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各种考核、行政管理等手段协助财务公司实现其职能。

(四)加强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

上一篇:电工个人年度总结工作下一篇:5个面试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