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2024-04-09

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共8篇)

篇1: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国土部门执法培训

今天我根据国土部门的邀请参加这个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国土部门常用的行政处罚和土地确权和大家一起探讨,下面分两个部分谈点我对法律的理解。

行政处罚部分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3款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任何法律都要遵守一定的立法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也要公开,这是公开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依法中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是为了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非法损害违法行为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依法对行政处罚提出的根本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1.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2.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实施。3.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行政处罚公正原则、行政处罚不免除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构成了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这三种法律责任的性质是不相同的,不能相互代替。)、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在现实中对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过一次后,行政相对人屡教不改,仍我行我素的,那就不是一个事了!一个事情完结后,再犯 那就继续行政处罚!有的违法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当事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规定,该法律、法规同时规定施罚机关可以并处两种 处罚,如没收并处罚款,罚款并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是对违法行为人的从重处罚,在具备法定条件下实施并处同样也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不再罚”的核心是“不再罚款”。)

二、行政处罚的从轻或者减轻情形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3、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土 地 违 法 案 件 查 处 程 序

一、受 理

1、范围(案件来源):①上级交办 ②其他部门移送 ③群众举报④巡查发现

2、登记:对受理的案件,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3、处理: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在七日内作出如下处理:①符合立案件的,立案查处;②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③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④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

二、立 案

1、立案条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行政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①有明确行为的人(在现实中出现不知道涉嫌违法人员是谁,如非法建筑的土地使用人);②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③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④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

2、立案步骤 ⑴审查。对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听取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及群众意见,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内容:①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可靠(初查,可以在立案前);②案件的违法性质和情节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③是否应由本级、本部门管辖等。经过初步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查处。⑵立案: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填好以下有关内容:案由、违法单位(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主要违法事实及性质、受理人建议、受理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⑶上报: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调 查

1、指派承办人。对承办人有关要求:

⑴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⑵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⑶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2、询问调查有关人员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关系人询问。询问结束,制作询问或者调查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认笔录无误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

笔录的制作要求:

1、时间包括年月日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主要能反映一天中2次以上询问同一人的);

2、地点;

3、调查人或者询问人(注明执法证号)、记录人(只能是一人)

4、被询问人或者被调查人、性别、年龄、族别、职业(是否务农)、政治面貌(是否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文化程度、籍贯、住址。

5、告知执法人员是哪个行政机关的(同时注明出示执法证件),要向被调查人了解什么情况。了解被调查人和违法人是什么关系。了解被调查人是怎么知道情况的(情况来源,如看到的还是…)。了解违法行为发生的确切地点(小地名或者四至界限、面积等)。了解违法行为发生和终止的时间。如果是询问当事人的还应该了解(如建房的就应该了解有几出房屋,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房屋、面积、办理登记手续的情况、家庭农业人口等情况,目的是是否违反了“城市近郊区,人均占地不得超过20平方米,每户最多不得超过100平方米”等规定,在笔录的后面应该经被调查人审核后签名按印、日期)。

3、勘验检查

现场勘验,制作勘测笔录,由勘测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在此过程中可以摄像或者照像。勘验笔录应当有以下内容: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记录人,绘图人,拍照人或者摄像人,见证人、其他参与人,勘验使用的工具,勘验是什么人的指挥下,其他勘验人分别从事什么工作,如XX测 量,XX制图,勘验的结果(违法用地的因确定违法用地面积和界限)等。最后由勘验人、当事人、见证人、记录人等分别在笔录、草图、相片上签(印)字,拍照的请在相片上注明拍摄的时间和拍摄人等。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4、收集证据 证据包括:⑴物证;⑵书证;⑶视听材料;⑷证人证言;⑸当事人陈述;⑹调查笔录和现场勘测笔录;⑺鉴定结论;⑻其他

在这个阶段可以调取相关能证据违法行为身份的证据,如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已经办理的相关土地登记手续等。复印件应当和相关部门核对后并由相关部门或者当事人注明认可后入档。

5、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承办人经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且正在进行的,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6、起草调查报告

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四、处 理

1、集体审议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集体审议,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2、处理

调查终结的案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⑴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对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⑵认定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⑶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⑷认定非法批地的,撤销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5)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无权处理的,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附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6)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五、告 知

1、在立案调查后,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复议和提出诉讼的权利,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符合听证条件的(指 对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罚款的案件或者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应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须按听证程序组织听证。

这里所指的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过公开举行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的程序。

1、听证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处罚决定之前进行,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专门人员或机构的主持下,由直接参与案件调查取证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为一方当事人,被认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将受到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另一方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等共同参加,口头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护、质疑和要求,以进一步澄清事实、核实证据。

2、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日内提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听证的七日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包括每个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等)。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听证程序的基本内容

1.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2.当事人在限期内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要求

3.行政机关在7日之前告知当事人听证时间、地点

4.公开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5.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 6.听证委托代理

7.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8.制作听证笔录

9.审查听证结果报告,作出处理决定。听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

拟听证事项的具体经办人员,不得作为听证员和记录员(案件承办人)。听证可以由一名听证员组织和一名记录员记录,以可以由三或五名听证员组织。

首先在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查明听证参加人(包括委托人)的身份和到场情况,宣布听证纪律和听证会场有关注意事项。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介绍听证员、记录员,宣布听证事项和事由,告知听证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 主持人指定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证据应当分组出示并在出示的时候说明要证明什么事实?)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就行政机关调查人提出的事实和相关的证据发表意见、出示证据、进行答辩;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就各自出示的证据进行辩论;辩论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最后由主持人宣布:待听证人员综合听证情况报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请当事人和调查人员核对笔录,听证结束。

听证笔录应当在听证后当场交当事人审核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当事人认为无误后,听证主持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当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作出处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送 达

1、送达时间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2、送达方式

①直接送达 ②留置送达 ③邮寄送达④公告送达。

3、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并签名盖章。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时,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负责送达人员、见证人签名盖章(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执 行

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必须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180日内申请强制执行。

土地确权部分

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争议的确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办理争议案件有关事宜。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当事人有选择权)

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

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住址、邮政编码。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代为申请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进行审查(注意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主体是否合法,如集体的土地只有极少数的人申请又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是申请的主体不合法,如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并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和发送受理通知书给申请人(同时发告知通知书给双方当事人,在土 地争议未解决之前双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包括权力义务,提供证据的义务,提交答辩书的时间,授权委托代理人的权力,申请调解的权力等)。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时,应当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下列证据材料: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划拨、出让土地或者以其它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或者附图;

(五)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

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以就是说在被申请人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后,处理意见下达之前要组织调解,在这个期间才算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时间段,这里就要看当事人的了,如果你的调解通知书下达后有任何一方不愿意调解就不能启动调解程序了,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达不成协议就不存在制作调解书了。为了证明通知了当事人调解,而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可以在调解书上注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组织调解,到时候不到视为不愿调解,可以以两次为限。调解通知书采用送达回证。不论调解是否达成协议都应该在案件中有文字记载。不愿调解的有调解通知书,调解达不成协议的有调解笔录。达成协议的有协议书。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

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调查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三)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四)拟定的处理结论。

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我对土地行政处罚案件和土地确权案件的法律理解讲完了,不妥之处请行政审判庭的领导和国土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纠正。

篇2: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一、国土执法监查部门的职责: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方式,对本行政区域内单位和个人执行、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目的市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保证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秩序,保护国土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国土执法监察部门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

1、2、监督检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受理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通过巡查、卫片执法检查、媒体反映等途径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3、核查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

4、依照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

5、指导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查工作,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国土资源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存在的问题: 土地执法监管问题:

1、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比较严重;

2、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问题突出;

3、农村违法用地特备是农民违法占地建房问题突出; 矿产执法监管问题:

1、零星分散的私挖盗采现象禁而不绝,呈现“多、小、散”的特点;2、3、4、5、三、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3221”的工作思路,即树立三种理念、打造两个平台、推进两个转移、构建一个机制,形成“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新格局。

1、2、树立三种理念:科学,公正,效能。

打造两个平台:打造监管平台,实行地方政府主体监管、相关砂石、黏土违法问题较为普遍;

部分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问题时有发生; 边办边采现象仍然存在;

出现以工程或项目名义采矿的苗头性问题。

部门联动监管、国土主管部门全程全员综合监管;打造信息平台,运用先进科技、网络、通讯、媒体,发挥巡查、卫星遥感监测、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对违法行为早发现的综合预防系统。

3、推进两个转移:推进关口前移——将执法关口由事后查处前移到事前预防,把执法工作向前延伸到制度设计和改革,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为发生;推进重心下移——将执法监察重心下移到县(市)、乡(镇)、村,充分发挥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

4、四、国土执法监管体系的具体内容。

“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执法监管体系。

1、全国覆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范围覆盖全国(不包括港构建一个机制:共同责任机制 “大家管、大家用”。

澳台)

2、全程监管:对土地管理的规划、耕地保护、利用、地籍、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开发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3、科技支撑: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全国“一张图”、试点开展视频监控网建设。

4、5、执法监督

社会监督:12336举报电话;聘任国土资源协管员、信息员和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社会媒体网络等。

五、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探”。[参考《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3号]1、2、3、天上看:卫片执法检查 地上查:建立巡查制度

网上管:将执法监察信息与国土资源“一张图”“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对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息化、网络化监管。

篇3: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今年是国土资源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州局提出在系统内开展“两树两强”活动和创建“五型”机关的总体要求。当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 进一步转变职能, 加快服务型机关建设步伐, 努力改进我们工作中体制性、机制性弊端, 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好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是促进我局职能转变, 从权利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根本要求

当前, 加强政府机关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要求, 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同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 国土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部门, 我们的工作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建设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服务型机关作为改革的方向。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改变传统的行政审批方式, 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全部集中于政务大厅统一集中办理, 直接为群众提供规范、便捷、优质服务, 从体制上、机制上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的根本要求。

2、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 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实情况看,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要。作为国土部门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分散审批、多次收费、服务不规范、用户多次往返办手续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部门的形象, 投资者和群众有一定的意见。这些问题归结起来, 主要是我们的职能转变不到位, 服务的功能发挥不到位, 管理方式和手段改革不到位。因此, 只有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实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3、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 防治腐败的需要

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 赋予国土部门直接审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权力, 可以说权力很大, 加上审批环节多, 缺少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交易和“暗箱操作”。.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将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统一办理, 将所有审批程序、审批条件等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开, 可以使权力运行得到全方位监督;同时政务大厅内的各业务窗口和部门之间, 申办人与业务部门之间, 形成了互相联动、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的关系, 可以有效地预防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推行“阳光政务”。

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的主要任务

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主要是为了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政府的具体要求, 进一步转变职能, 创新行政审批方式,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

1、是要切实转变观念。

要破除科室权力重于一切的权本位观念和注重审批“管”字当头行政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事事为群众着想, 为民、利民、便民。不断改善部门形象, 事事为服务相对人着想, 把我们的思想观念切实转变到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快发展上来。

2、是要转变管理方式。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 全面整合审批权限, 实行相对集中的审批模式。将以往由大厅接件到局里审批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大厅为中心, 一次性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模式, 凡是能够进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 包括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 采矿权出让等。

3、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的主要模式

(1) 是组建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受理、承办行政审批和行政性事业收费。实行科长坐班、局长值班制, 防止过去大厅以科室为单位, 各自为政, 管收发不管审批的现象, 一定要做到能办就办, 即来即办, 不让服务对象跑冤枉路。

(2) 是择优选配行政审批人员。行政审批事项相对集中后, 原分散在各科室的审批业务都要与其剥离, 行政审批办公室人员的选配要从这些科室中择优选用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工作人员, 充实到行政审批办公室, 并把行政审批办公室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的场所, 进行定期轮岗。

(3) 是调整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各科室将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全部移交行政审批办公室以后, 其职能和工作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各科室要正确认识, 服从大局, 认真做好服务大厅和自身所承担的其他各项工作, 切实把各项基础性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规章措施

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集中到行政审批办公室办理, 为实现“阳光政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 也不能说就全部解决了权力制约的问题, 权力集中了, 对集中审批的监督不能放松。下一步我们要结合我部门的实际, 研究制定《行政审批工作规程》、《行政审批综合管理办法》、《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制度》、《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度》、《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相应规定, 用制度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和行政审批行为, 确保行政审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利民。

总之,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项制度, 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一项改革举措, 我们将对这一关乎机关创建及国土局前途的改革工作不遗余力地向前推进, 全面提升国土部门对外服务形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的重要性, 提出了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的主要任务并进行简要说明。

篇4: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内化于心,围绕思想教育促认识

坚持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为基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型行政执法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是抓好法制教育。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一年集中轮训一遍、考试检验一次。

二是抓好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支持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国土资源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搞好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有关文件、规定的学习,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等。

四是抓好廉政教育。抓好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四位一体”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提升廉政教育效果。

服务贴心,围绕用地保障谋发展

强化服务“零距离”“全方位”,解决好企业群众实际困难,高效办理项目用地手续,突出抓好政策服务、审批服务、执法服务、资金服务等。

一是政策引领服务。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的良好氛围。

二是行政审批服务。成立了行政审批股,进驻县行政服务大厅,将所有审批业务纳入窗口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搞好执法服务。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禁令等,定期不定期對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向企业进行回访,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四是压缩时间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并多次到企业上门服务,主动作为,缩短办事时间。

保障用心,围绕企业发展求实效

加强与相关委局、各镇以及相关用地意向单位的沟通衔接,梳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用地服务台账,当好“三员”。

一是当好向导员。通过行政服务大厅、业务股室,向企业印发《服务指南》和《用地服务提示函》,并设立政策咨询点,适时上门服务,征求企业、群众用地需求,宣传土地政策,告知土地审批流程,引导企业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引导服务到位。

二是当好参谋员。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针对企业用地要求,在充分尊重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用地需求,使企业用地结构更加科学节约合理。

三是当好服务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分包联系一个企业,联系一个贫困户,解决一批重点项目用地指标配置,解决一批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解决一批微小企业融资发展问题。

深化有心,围绕发展大局促提升

深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开源节流,主动作为,破解难题,创新服务,依法行政,更好地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通过窗口依法办理审批事项903件,提前办结率达97%以上。

一是土地整治“扩增量”。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先补后占”有关规定,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确保各类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的尽快建设。

二是增减挂钩“挤存量”。大力申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持续推进建新拆旧,实现了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土地使用效率更有效的目标,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化项目的用地问题。

三是专项整治“稳总量”。深入开展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治理,囤地圈地集中治理等专项活动,大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篇5: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社会服务承诺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特向社会作如下承诺:

(1)将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职责、办事程序、办事内容、办事所需手续、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

(2)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认真查处违法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土资源重大案件,经调查核实后,按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布。

(3)对到我局反映情况和进行法律咨询的来访者热情接待;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登记、处理和答复。

(4)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禁令》,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干部职工以权谋私的行为。

(5)相关业务办理时限:

——收到申请作出不予受理或暂缓登记决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将决定通知当事人。决定受理登记的,在收到申请30日内办结。

——建设用地申请:20日内审查完结(不抱括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审批期限)。

——未列入会审范围的建设用地报批审查期限,自正式受理申报人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上报工作。

篇6: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城市房地产开发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方兴未艾,伴随着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些年,盛行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国家近几年不断强调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特别是商业,旅游、娱乐、豪华住宅用地使用权出让,应采取招标、拍卖方式。但在实践操作中,国有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国土部门)对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不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的规定委托合法的拍卖企业实施拍卖,而是自行组织拍卖。为此,笔者就国土部门在自行组织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施拍卖中存在的弊端发表浅见。

一、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所谓“拍卖”,并没有严格按《拍卖法》的规定对“拍卖标的”进行公告与展示,从而阻碍了潜在的竞买人参加竞买。

按照《拍卖法》的规定,拍卖企业至少应在设区的市设立,拍卖人(即拍卖企业)应当于拍卖前7日发布拍卖公告,拍卖公告应当通过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介发布。无疑《拍卖法》的规定既保证了拍卖的公平、公开,同时又尽可能邀约潜在竞买人参加拍卖。而国土部门在自行组织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施拍卖时,往往只在其办公地点进行公示,其公示期限也无法按《拍卖法》规定得到保证。因此,无法体现拍卖的公平、公开原则,也阻碍了潜在的竞买人参加竞买。

二、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无法保证拍卖师的专业水平,往往使“拍卖标的”不能最大限度实现价值。

拍卖对拍卖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以此保证最大限度的实现“拍卖标的”的价值。因此《,拍卖法》对拍卖师的资质和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国土部门在自行组织拍卖时,一般都是由自己的工作人员担任拍卖师,无法保证其专业水平,也就无法保证最大限度实现“拍卖标的”的价值。

三、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无法防止“拍卖标的”的权利瑕疵。

国土部门在自行组织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时,既是出让人又是拍卖人,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无法防止“拍卖标的”的权利瑕疵。实践中,国土部门在未完全收回该宗地土地使用权时,即对该宗地实施拍卖,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侵犯了竞买人和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串通竞卖的情况难以避免。

串通竞买和串通竞卖均是严重妨害公正、公开及诚信的恶意竞争行为,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拍卖法》第65条规定,违反本法第37条的规定,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拍卖无效,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参与恶意串通的竞买人处最高应价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对参与恶意串通的拍卖人处最高应价最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该规定,一方面对恶意串通的竞卖人员是一种震慑,另一方面对违法者的处罚,也有法律依据可循。因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拍卖”,故串通竞买和串通竞卖的行为难以避免,而对违法者的处罚却无法律依据可循。

五、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只是《合同法》意义上的“要约与承诺”,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拍卖。

《拍卖法》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该法第10条、12条对设立拍卖企业有明确的实质条件和程序规定。而由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系由国土部门作为拍卖人,国土部门只是政府职能部门,并不具有拍卖企业的资质和能力,因此国土部门自行组织的拍卖不是法律意义的“拍卖”,不能适用《拍卖法》,只是《合同法》意义的要约与承诺,只能适用《合同法》。实践中,国土部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拍卖,确定竞买人后,往往出

篇7:国土执法部门服务规范

务型”转变

浅谈地税部门如何从“执法型”向“服务型”转变

浅谈地税部门如何从“执法型”向“服务型”转变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办税,实行 ‘阳光作业’,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纳税环境。” 作为基层地方税务部门,其工作在全县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地发展。作为地税部门来说,就要坚持“服务纳税人,满意在地税”这一基本理念,树立税收服务观念,增强税务服务意识,在人民群众中树起良好 的形象。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彻底改变工作作风,打破“单纯收税、一俊遮百丑”的狭隘观念,打造一支“服务型”地税队伍,把服务纳税人工作寓于日常税收执法工作当中,努力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均衡发展服务。那么地税部门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阳光作业,坚持公开办税制度。

1. 继续大力推广纳税公开,实行阳光作业,对纳税户的基本纳税情况实行一月一公开,公开地点主要设在各乡镇所在地、集贸市场和人员来往比较集中的地方,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消除纳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为纳税人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除去特殊情况外,一律实行微机开票,从根本上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现象的发生。

2. 严格按照税务人员“十五不准”的标准,要求每个税务干部。当前税务干部利用职权经商做生意的现象比较严重,违背了上级的有关规定,应当引起一定的关注,采取适当氖侄危右越饩觥?/span>

3. 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税务人员的执法状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有过错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二、认真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涵养税源,增强后劲,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要到位。该减则减,该免则免,对下岗职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认真落实,帮助其早日实现再就业。维护稳定发展的大局。

2.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产业信息,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点多面广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例如今年一季度国内钢材涨价,我县农牧机

械有限责任公司在面对急剧上涨的钢材价格,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不购进钢材,企业就会面临停产的危险,同时又怕不购进钢材以后再涨价,可是购买钢材又面临实际成本加大的现实,当地税务部门主动和厂领导座谈,从国际国内钢材市场具体情况分析,参照有关报刊的预测,最后决定先按一个月生产量的需求购买钢材。进入4月底5月初之后,国内钢材价格开始回落,仅此一项该企业就避免损失20余万元。

3.为企业搞好税收政策辅导,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变“执法型”队伍为“服务型”队伍。

地税工作错综复杂,工作难度比较大,因此全体税务干部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从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着眼,要充分认识

篇8:浅析国土执法监察工作

1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必要性

1.1 标准化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的重要途径

国土执法监察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及实施有效的配套措施, 是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的前提, 是提高国土资源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就国土执法监察活动及其监察的事项而言, 由于法律法规原则性很强, 不可能事无巨细作出详细的规定。而在现实行政执法中又需要把握事物的度, 法律原则的模糊性和实际要求的准确性之间产生了偏差, 法律的执行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因此法律法规的实施要依靠标准的支持。通过标准化活动,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即标准或规范, 这些标准或规范形成对法律法规的科学补充和对法律条文的细化, 实施这些标准或规范则对具体活动构成规范指导与统一协调的积极作用, 从而获得在该范围内的最佳秩序, 为依法管理国土资源打下基础。

1.2 标准化是提高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有效性的技术支撑

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科技性, 涉及范围较广, 包括土地、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权益等多个层面, 要综合运用法律和各种高新技术手段, 提高对违法事件的监控、调查取证和处理能力。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事件发现机率、突发事件判别、应急响应及突发事件的调查取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新技术监测手段有了更迫切的需要。标准化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最好技术手段。监察技术手段的研制、使用和推广, 离不开技术系统的支持。而先进技术系统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技术标准体系。

1.3 标准化是统一国土执法监察尺度的有效手段

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受人为、环境因素等影响, 执法尺度产生不同。通过实施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 建立统一公正的执法监察体系, 推行标准化管理, 消除地区等外因差异, 能够实现国土监察执法的统一, 提高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严肃性, 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现状一是与法律法规配套的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体系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目前, 我国制定并已实施573项国土资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包含地质仪器标准, 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 , 其中与执法监察有关的标准数量较少,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程度急需加强。二是执法行为规范性不足, 执法矛盾突出。对于执法监察大队来说, 以严格规范的程序执法是其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而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以及人情关系等特殊执法环境极易造成“制止”、“处罚”程序的不规范。三是在执法监察工作中, 仍然存在重法律轻标准的情况, 执法监察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有待提高。

2 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的建议

2.1 强化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意识

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 必须从提高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做起。加强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 强化国土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标准化知识和意识, 使其把握标准化工作的实质, 在市级工作中按标准把关, 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甚至姑息迁就违规操作问题, 保障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2.2 以标准为法律补充, 解决执法依据缺失问题

在执法监察的实践中, 存在国土执法监察依据缺失或不充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 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而在实际操作中, 对超出一个自然间的房屋往往难以拆除;又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

近期, 可以通过制定国土资源违法调查取证工作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式服装、土地巡查车检测技术标准、土地巡查成果信息管理标准、违法鉴定评估技术规程等标准, 在短期内快速、有效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执法依据缺失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2.3 建立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

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是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蓝图。应当借鉴国土资源标准体系、测绘标准体系等国土资源领域已有标准体系的建立经验, 结合国土执法监察工作需要, 建立国土执法监察标准体系, 给出未来10年内国土执法监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制定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 使整个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技术规范, 指导、规范、统一国土监察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明确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

2.4 制定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急需的重要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加快制定国土执法监察标准, 主要是国土执法监察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规范和支撑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在近期, 应积极制定《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标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式服装》、《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技术标准》、《土地巡查车检测技术标准》、《基层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规范》、《土地巡查成果信息管理标准》、《违法鉴定评估技术规程》等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通过制定执法监察行动中监视、取证、识别、评价、鉴定、立案等工作相关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规范) , 为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正化提供依据。

2.5 加强标准实施, 重视监督检查

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国土执法监察标准的同时,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贯彻标准, 并经常性地监督检查标准的执行情况, 保证标准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使制定标准的目的得以实现, 并检验标准的适用性, 推动标准化不断向前发展。

2.6 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联合执法”标准化

上一篇:远行为题的作文下一篇:调离岗位致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