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2024-06-23

县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共6篇)

篇1:县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今年1—9月,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增长21.5%;规上工

业主营业务收入103.56亿元,增长51.5%;利税24.5亿元,增长50.4%;规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09年全年总和的近两倍,利税是2009年的近三倍。工业园区发展突飞猛进,规划面积达到了30.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0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9平方公里,共落户企业141家,其中投产企业91家;规模以上企业由2009年的32家增加到现在的55家。1—9月,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35.77%;完成工业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24.71%;实现税收4.72亿元,增长76.89%。

在“强工”战略深入推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园区企业年货运量达30万吨左右,货物运输辐射国内10余个省市,工业企业物流难的瓶颈愈加突出。因此,当前的物流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有效破解物流难题,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从目前我县的物流业来看,还仅仅停留在以货物托运为单一功能的物流业发展初级阶段。

我县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2002年以前,全县仅有少数几家从事托运的企业,且经营范围十分有限,起初仅有南昌、九江两条物流专线,以运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贸市场日趋繁荣活跃,两条省内物流专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投资主体纷纷投资开办物流公司,并逐步开拓省外物流专线,物流业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方方达、顺鑫、奔马(南昌)、华东、老涂、洪齐、君安、洪顺、赣北吴记、诚捷、大广久鑫、双华、鑫鹏、洪伟、娇姐、515货运、赣北快运、利群、恒祥、黄锋、奔马(武汉)等21家物流公司,其中老涂、方方达、大广久鑫、鑫鹏、娇姐等5家规模相对较大;开通了南昌、九江、长沙、武汉、佛山、义乌、泉州等七条物流专线,其中营运南昌专线的公司有10家,九江、佛山、义乌专线的公司有2家;运输范围也由原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拓展到家具、电器、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1家物流公司的货运量为20余万吨,约占我县全年货运量的5%,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机制灵活、竞争充分的物流市场主体。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2011年,我县成功引进达星国际商贸物流园落户我县,该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占地140.6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分为物流运输区、商贸展示区、商务办公区、仓储停车区、汽车修理区、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物流园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形成五位一体的专业物流体系。目前,物流园区已建成6栋用房约2.1万平方米,另有7栋用房约2.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方方达、华东等21家物流公司均已搬入物流园区并开业运营,物流园区发展正步入正常轨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步伐仍然缓慢。物流公司各自为战,工业企业货运量小,加之运输环境不够宽松,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公司各自为战,物流信息闭塞。目前,我县物流业主要依靠物流公司自有车辆运输货物,基本还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物流公司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愿分享自己的客户信息。未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物流公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线路重复,使本来就有限的货源被分散至多家物流企业,往往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拼凑一车货物,造成产品外运屡遭阻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信誉度。缺乏与外界车辆的沟通联系,物流信息十分闭塞,无法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了工业企业货运不畅、物流公司效益低下的双重尴尬局面。少数物流公司还经常半路加价、中途甩货,致使企业托运的货物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延误了交货时间,企业业主苦不堪言。

(二)企业货物量小,运输成本过高。由于我县工业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工业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产品产量不足且不稳定,大多数企业以零担货物为主,货源严重不足,时常难以满车发货,造成运输费用相对较高。同时,不少企业在整车货物的情况下便自己装运发货,在遇到零担货物时才通过物流公司运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物流公司的积极性。

(三)环境不够优化,行业垄断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从我县过境的货运车辆较多,但由于交警、运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对过境车辆管理过于苛刻,如有轻微违章或违规行为动辄罚款几百上千元,使得外地货运车辆不敢进城顺路带货,致使我县的物流环境较差,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进而形成了本地物流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不利于物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破解物流难的思考与建议

物流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我县周边各县(市、区)来看,物流业发展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也没有一个破解工业企业物流难的比较好、可借鉴的办法和经验。通过到高安市和上高县的考察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上述两县市在发展物流业中,都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基本处于“无为”状态。同时,上述两地也有着我县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安目前共有货运车辆2.3万辆,年总运量位居全国县市首位,已形成了物流滚滚、货畅其流的繁荣局面,所以不愁物流难;上高县地理位置优越,320国道穿境而过,过境车辆较多,加之园区共有投产企业215家,特别是有裕盛、匹克等这样的大型鞋企,也基本形成了货畅其流的局面。

结合我县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破解物流难题,必须紧紧围绕“大商贸、大物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采取强力措施,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从而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一)加快完善两个平台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分别设立物流信息平台,采取货物拼凑整车运输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货运车辆的实载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往外运送。同时,要与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并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将需要托运的货物信息及时发布,引导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确保工业企业的货物在第一时间运达目的地。

二是夯实物流平台。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的仓储、库存等主要功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形成集聚效应。物流园区要成立工业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备足配送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配送到位。同时,要逐步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功能,开通沿途公交线路,设立公交站台,最大限度聚集人气、商气。要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将营销范围拓展到周边三省九县,吸引周边县市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同时,要与周边县市的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将他们需要托运的零担货物集中到我县物流园区转运,逐步把物流园区打造成以修水为中心、辐射周边三省九县的物流集散地。

(二)抓好内外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县内资源。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县物流业有序发展。要切实抓好县内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整合重复线路,优化货源配置,切实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状。同时,要将工业园区企业自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剥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保障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利用县外资源。要与输出地的物流公司寻求长期合作,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二次转运,直至运达目的地,解除企业货物托运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及省道的醒目位置设立引导牌,引进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对接,使企业的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发出。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货运环境。交警、运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坚决打破部门小利益思想,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进入我县顺路带货的货运车辆要特别对待,一般轻微违章行为只纠章、不罚款,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坚决打破现有的市场垄断行为,使外地货运车辆进得来、留得住、运得出,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对影响我县物流业发展的人和事,纪委、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规范行业行为。要强化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物价等部门要指导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开收费标准;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对托运的货物要按照事先约定,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杜绝半路加价、中途甩货等违规行为发生,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的良好氛围。对不符合资质、违规经营的物流公司要进行清理取缔,达到净化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政策支持扶助

一要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至两家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促进全县物流业转型升级,进而解决困扰工业发展的物流难题。同时,重点扶持广州、义乌等两条物流专线,由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公开招投标,合理制定补贴标准,确保物流企业每天有车发向上述物流汇集地,提升物流运输成效。

二要建立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对工业企业的运费补贴机制,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缴增值税、提供就业岗位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其物流情况,制定适当的补贴标准,予以一定时期内的补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切实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

篇2:县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流通结构明显优化,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发展现状

1、城乡市场日趋繁荣。2013年,全县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和个体户**户,其中:企业**户,个体户**户,从业人员

1.82万人,同比增长**%。商业建筑总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城乡市场*个,物流快递达到*家。全县已基本形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

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在全县招商引资中,先后引进**、**等多家连锁超市和银座、**等多家连锁餐饮店,修建的时代广场大型商业步行街和**建材灯饰城等大型商贸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商贸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3、发展层次加速提升。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连锁超市已达*家,便民店**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配送、代理、租赁、1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电子订货、网上交易等营销方式初现雏形。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我县对发展工业、建设新农村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而商贸流通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状态,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2、规划引导缺失。全县商贸流通规划还停留在一般性、零散性、滞后性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专门性、系统性、超前性的规划。这种规划引导的缺失,使我县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网点建设随意性大,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难以协调。如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建起后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3、市场功能单一。**县农副产品丰富,但优质品率、深加工率低,基本只在县内这个小范围内流动;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流通的工业产品很少。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县尚属典型的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规模档次较低。我县现有商贸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各专业市场的仓储、运输、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商居混杂

严重,资源整合不够,商业利用率低;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县城内专业市场只有*个,且市场规模小。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县商贸流通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制定全县商贸流通总体规划,明确商贸流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到责任单位。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重点解决商贸流通业总量偏小、竞争力弱、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优先扶持企业新建或扩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2、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一批国内外流通企业进入县工业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建立配送网络,增强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运输系统建设。建设一批专门网站和门户网站,建立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安全、高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

信息服务。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3、提升产业层次。一是着力完善流通网络。在发展壮大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的同时,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电信、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致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网上营销,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流通市场,科学引导流通企业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规划建设好为各大专业市场开展商品储存、配送、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大依法治商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秩序。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内资以及民间资金,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外引内联破解商贸流通发展的资金“瓶颈”,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规模、档次和水平。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招选拔一批、整合调配一批、培训提高一批的办法,建设一支商贸流通管理人才队伍。坚持把

篇3:发展庆城县畜牧业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庆城县,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

庆城县位于甘肃东部, 泾河上游, 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共辖5镇10乡2个办事处, 153个行政村, 总人口3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 土地总面积2692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82万亩, 其中山地占64%。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3亿元, 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 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7.1亿元和3.9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庆城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启动的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的有利契机, 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 以畜牧业增效为核心, 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手段, 以“基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培训技能化”现代畜牧业为发展方向, 立足资源优势, 积极调整结构, 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使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效应逐步显现。

㈠畜牧业生产指标稳定增长

全县畜牧业各项生产指标增幅较大。2013年底, 全县肉羊、肉牛、生猪、肉蛋鸡、商品驴饲养量分别达到34.3万只、7.39万头、8.17万头、43.3万只、2.16万头;肉类总产量1.47万吨, 禽蛋产量0.10万吨。

㈡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畜牧业增长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

2013年全县新 (扩) 建养殖小区 (场) 68个, 新增规模养殖户1030个。全县规模养殖场 (小区) 累计达到197个, 其中:规模养羊场 (合作社) 114个, 养猪场 (合作社) 22个, 养牛场 (合作社) 4个, 养鸡场3个, 獭兔、驴及特种养殖场 (合作社) 5个。全县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10930个。通过大力推进“五统一分” (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圈舍建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经营管理和分户经营) 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四配套” (品种改良繁肓技术配套、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配套、饲草料加工与调制技术配套、疫病防治技术配套) 养殖大户培育及整村整乡养殖基地建设, 全县形成了小区带大户、大户带整村, 户带户、村带村的发展势头, 使全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

㈢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草食畜良种化水平和良种供种能力明显提高

庆城县现有畜禽良种场17个, 自繁自育场12个。年供种禽60万羽以上, 种羊5000只以上, 种猪3万头以上。畜禽人工授精站点网络已初步形成, 共有生猪人工授精站点3个, 蛋肉鸡人工授精点1个;肉牛人工授精点10个, 生猪、蛋肉鸡、肉牛和肉绒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2%、98%、70%和85%。

㈣草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逐步凸现

2013年, 全县畜牧业产值2.56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22%。畜牧业增加值1.07亿元, 农民牧业纯收入350元。草畜产业增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快速提升, 养殖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草畜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 而且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了就业渠道, 对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为实现庆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 庆城县畜牧业将启动实施“百村千社万户”工程 (即到2016年, 发展专业养殖村100个, 建设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小区1000个, 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0个, 规模户户均牧业收入2万元以上) 和“农民草食畜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工程 (即1村1名草畜产业技术总负责, 10户1名草畜产业技术员, 1户1名草畜产业技术明白人, 1村三五名草畜产业明星示范户) , 加快“玄马镇10公里养殖长廊”建设 (即建成以贾桥村、孔桥村、玄马村、房里村和老庄村的川区、塬区、山区由点带线、以线带面10千米养殖长廊, 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户, 每户年存栏基础母羊30只以上, 年户均养殖纯收入达到4万元) , 着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全力加快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畜牧业的最大瓶颈

㈠基础设施薄弱

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存在圈舍等基础设施差、饲草料加工机械短缺、养殖量小、品种不优、技术不精、经营管理不善、设备设施陈旧、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特别是必要的消毒隔离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普遍缺乏。

㈡产业链条较短

养殖业是庆城县的传统优势产业, “十一五”期间, 庆城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养殖量大幅增长, 但由于没有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至今没有开发出像“甘南牦牛肉”“甘南藏羊肉”“靖远羊羔肉”“民勤草本羊肉”“平凉红牛”等地方特色产品。畜禽大多以活体和胴体形式出售, 产业链条短, 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 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 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㈢畜牧产业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扶持逐年增加, 但是总的来看, 财政投入还是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庆城县是一个农业县, 政府财力紧张, 县财政无法对畜牧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庆城县农民人均收入低, 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资金自筹能力不强;资金困难导致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其他产业, 现代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疫病防治等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经费困难, 监管服务难以到位, 限制了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弱、人员编制少、单位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技术推广的工作要求。养殖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功能不健全, 上连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财政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㈠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庆城县从2008年实施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2011年开始实施“中央现代农业肉牛、肉羊产业建设”项目以来,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 以中央财政项目资金为引导, 撬动了民间投资, 共建设标准化规模种羊场养羊小区32个, 引进推广良种羊1500只, 通过项目示范带动, 在全县掀起了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羊的高潮, 项目资金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㈡注重对规模养殖户和小型养殖场的支持

当前通过农牧部门的财政扶持资金, 主要目标是“扶大、扶优、扶强”, 扶持对象是大型养殖场、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扶贫部门的财政资金主要是针对贫困特困户, 而庆城县现代畜牧业的主力是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小型养殖场, 虽然他们以“小规模”形成了全县的“大群体”, 但他们却是财政资金扶持的盲区, 应研究相应的扶持切入点和办法, 加以支持。

㈢支持畜牧业保险

庆城县畜牧业已发展到了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技能化培训的关键阶段, 一个养殖小区、一个养殖场或一群羊几头牛就是几户或一户农民的全部资产和致富的希望所在, 而近年来畜禽及其产品跨省区交易频繁, 输入性疫病增多, 加之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养殖业风险增大, 一旦发生, 不仅使农民遭受毁灭性打击, 而且会严重挫伤农民投资养殖业的积极性, 为了化解风险, 减少损失, 建议研究相应的应对办法, 以财政资金支持养殖业保险, 把养殖业保险从能繁母猪扩大到牛、羊、禽, 从能繁畜扩大到商品畜甚至养殖场、小区财产保险, 以此化解风险, 消除后顾之忧。

㈣加大财政支持养殖业融资环节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 但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养殖业扩大规模, 提高质量的主要瓶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贷款指标多头管理, 如“双联”贷款在双联办, “小额妇贷”在妇联;担保公司是企业管理, 担保过程要考虑风险;银行发放贷款又有自己的评估标准。目前, 畜牧业还是弱势产业, 从事畜牧业的业主大多是农民, 也是弱势群体, 很难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由于农牧部门不参与任何一个环节, 在养殖户贷款过程中无法进行协调和服务, 致使养殖场 (户) 要指标难、担保难、贷款更难。建议研究财政支持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支持环节一是给担保公司注入一定资金用于担保运行;二是要有一定的坏账准备金, 用于风险担当;三是担保公司要有农牧部门参与管理, 使农牧部门在养殖业贷款过程中有参与权和发言权。

㈤农业财政项目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工作经费

篇4: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一、永吉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先导区坐落在永吉县西部。全县幅员面积2624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26.7万亩,其中水田33.7万亩,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重要商品粮基地加大了投入,大力推行粮食高产创建增产示范区,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在这一战略带动下,永吉县在国家、省(市)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等措施,对示范区农田进行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稳步增产创造条件。全县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80万吨左右,尤其是水稻产量近20万吨,是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星星哨水库灌区1.2万公顷稻田生产的稻米,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国家航天局、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专供米,“万昌大米”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闻名全国。

(二)经济状况

1.相对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永吉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小。最近几年虽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人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115.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817元。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2014年,全县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18.0∶43.6∶38.4,全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2亿元,虽然比上年增长14.5%,但分行业看,支撑永吉县工业生产产值的采矿业同比下降0.9%,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4.8%,食品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40.2%,全县工业经济效益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1.8%。

2.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是税源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增长乏力。近三年,地方税收收入中涉及土地的收入比重过大,耕地占用税三年共完成20380万元,而且是逐年减少,已由2012年的8802亿元下降到2014年2639万元,契税由2012年的5827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287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由2012年的944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733万元,土地增值税由2012年的1293万元下降到2014年的96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靠投资拉动所产生的一次性税源较多,地方税收来源大部分来自城乡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高投入,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地方财政依存度居高不下。二是全县财政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自有可用财力十分有限。近三年全县财政支出分别为190230万元、186079万元和178647万元,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三项支出,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巨大财政支出缺口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弥补,县财政成了不折不扣的“要饭财政”。财政状况窘迫局面靠自身努力近期内无力改变。

二、永吉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资源优势

永吉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9亩,其中水田1.4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41.6%,共有大小河流38条,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0座,塘坝334座,全县水资源总量5.37亿立方米,生产和生活用水充足,气候条件良好,适宜现代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18种矿藏,其中钼储量16.5亿吨,居亚洲第二位,石灰石储量10亿吨,石油初步探明有2.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00亿立方米,还有地热、矿泉水开发潜力。交通便利,县内有各级公路干线94条,国省干线3条,通往沈阳、天津、宁波等地铁路干线途径永吉,县城口前镇距吉林市12公里,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是投资兴业的“吉祥”之地,发展县域经济潜力很大。

(二)发展机遇

1.从国家建立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粮食安全、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抗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粮大县会获得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机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加快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做好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谋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从国家发展的现状看,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经步入资本原始积累中后期,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支农政策的继续推进,发展县域经济宏观环境越来越好,这对于产粮大县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3.从吉林省推行“五大发展”战略看,产粮大县将在全省协调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统筹产业发展,支持产粮大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提高增加粮食产量的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开发新型农业企业,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行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等。

nlc202309011013

(三)制约因素

1.体制因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只是作了粗线条的划分,地方政府除了外交、国防等职能外,在辖区内拥有的权力与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地方事权基本上是中央事权的延伸和细化。由于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划分不明确、不固定,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支出责任。“上级政府请客,下级政府买单”,支出责任在政府间层层下压,县乡财政自给水平明显下降且困难程度不断加深。在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情况下,仍然承担着与财政不匹配的事权。每年省政府都要求地方政府为百姓改善民生办实事,有些项目要求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地方财政不堪承受。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农村初中寄宿条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开展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暖房子”工程建设等,算下来差不多有20多项。

2.资金因素。产粮大县财政实力不强,绝大部分是靠上级转移支付弥补财力缺口,本级可用财力除了用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和民生事业支出外,能够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制约产粮大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粮食主要省份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有力促进了产粮大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项目实施者——县级政府拥有很小的控制权,而上级政府则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如支农项目决策权、审批权、资金分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控制部门“重分配、轻管理”,基层部门“跑资金、争项目”等现象发生。有些项目要求对方匹配资金到账才列项,不少县因此而使项目流产。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存在管理松散、衔接不够、交叉重复、效率较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整合规范,提升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3.粮食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与发展缓慢。

近年来,国家支农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出台了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行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粮大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高,农民仍视土地为“命根子”,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发展所需的适度化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生成和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发展。

4.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近年来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产粮大县受经济结构限制、融资问题制约、市场准入条件过高等障碍,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突出表现为融资难和融资贵,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符合银行抵押贷款条件的固定资产很少,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少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综合成本高、审批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等难题。银行贷款名义利率并不高,但附带的保证金、按期回款等条件让企业不堪重负,还要具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担保,使企业贷款门槛不断加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不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利于释放民间资本潜力。

三、加快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

(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是产粮大县的重要任务。因此,产粮大县要担当起增加商品粮生产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攻克粮食稳产、高产难关,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精致农业。要坚持从当地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出发,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业产业。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打造粮食生产基地,培育特色品牌。产粮大县应继续巩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把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目标,在重视粮食生产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粮食生产质量,打造绿色、优质的特色品牌。一是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三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收紧对建设用地审批,执行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四是抓好粮食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

2.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农业小生产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自我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把粮食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3.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统一服务的矛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就得靠发展农民合作社。要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粮大县大多数是工业小县,工业在县域经济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企业结构多数是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初级加工企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名优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产粮大县注重根据县内资源优势引进一些工业企业,工业“短腿”现象有所改变。

1.全力创新体制,改制改造原有县属工业企业,以“两个置换”为突破口,了断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达到“企业存在,性质变;职工存在,身份变”的目的。对目前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企业,允许企业职工控股或买断企业产权;对县内支柱企业,允许不同所有制企业互相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实现存量结构的优化组合。

nlc202309011013

2.加速产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进行横向技术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把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抓大抓强,做大做强。

3.开展招商引资,新创办一批工业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观念,坚持工业立县富县,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要用县内资源、场地、劳动力等优势“抛绣球”,实行以资源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争取国内外大企业对县内企业进行投资和嫁接改造,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工业总量。

(三)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发展科技型经济

产粮大县应该提高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

1.要处理好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目前普遍存在热衷于大项目忽视小项目的问题,大项目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小项目的作用也绝不能轻视。要坚持大小项目并举,“西瓜”、“芝麻”一起捡,大项目要顶天立地,小项目要铺天盖地。

2.要处理好新上项目与原有项目的关系。不能单纯热衷于新上项目,冷落原有项目,在抓新项目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原有项目的改造、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整合,把人才、资金、技术、产品等注入原有项目,使其焕发生机,实现新老并重,以新带老,以老促新。

3.要处理好政府主导项目与市场主导项目的关系。要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理念,政府应在产业规划、项目引导、建立项目库、服务企业、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发展环境方面,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同时,要从源头治理、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全民创业

县域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作用必不可少。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

1.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县域经济发展大舞台的“主角戏”。

2.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要结合县域实际,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3.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招商环境。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积极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扩大规模,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融资环境。注重扶持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助推民营企业发展。要完善金融服务,放宽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延长还贷期限,让企业加速资本积累。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把民间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民营经济质的飞跃。

5.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培训。造就一支敢闯善创、诚实守信、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提高优秀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使民企和国企、外企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用足用活人力资源,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城乡一体承载县域经济升级

1.距离省内较大城市比较远的县,要加快县城建设,确立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实施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策应点的战略,优先发展县城,尽快完善县城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使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和载体。

2.省内较大城市周边的县(市),可以承接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依托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重点镇一体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备、梯次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永吉县为例。按照富民与强镇相结合的思想,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区位特点,永吉县打造了与吉林市工业产业对接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接吉林市项目的延伸,着力培育壮大资源开发主导产业,建设口前—西阳—双河镇工业发展带,以发展冶金、建材、汽车部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了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永吉新工业聚集区,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在城乡一体推进承载县域经济升级晋档中发挥小城镇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推进小城镇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格局。

(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支持产粮大县均衡发展

1.要调整和优化对粮食主产县(市)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和投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构建财源建设新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着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2.要综合运用规范的财政贴息、适当补助、税费减免、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等各种财税政策手段。支持产粮大县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先进产业,促进各类企业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支持加速农业科技和装备进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要进一步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性转移支付现行制度。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帮助产粮大县进一步改善财政状况,提高财力水平,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真正体现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支出向基层倾斜的原则,提高产粮大县的财政保障能力。

5.要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围绕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管方法,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财政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吉政发[2015]10号)。

2.盖东平(永吉县委书记)《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对接发展》,吉林省“五大发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文集。

3.卢贵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4期)。

4.永吉县计年鉴(2011—2014年度)。

课题组长: 李玉峰

研究人员:苑玉建 高赟 张益姝

执笔人:林德山

责任编辑:洪峰

篇5:县商务局发展现代物流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市商务局和各兄弟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按照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扩大开放、企业为本、规范运作”的发展原则,我县现代物流业取得了好成绩。现将2009的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稳发展。

目前,安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安泽的煤炭、玉米、中药材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对原有的购、销网络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为促进我县现代物流的发展,特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刘皓为组长,商务局局长邱金亮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物流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现代物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和我们的努力下,我县建立了现代物流园区1个,现代物流企业4家,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1家,全县物流业营业总额达75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政府调控,统一规划,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

建立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加大物流业的管理力度,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竟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县大宗工矿产品、农副产品销售体系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配送体系及城市农村消费体系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

1、本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注重协调、做好服务”的工作思路,县商务局协调规划、计委、土地、财政、税务、交通等政府职能部门为推进安泽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义务,落实规划任务。

2、发布安泽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贯彻执行国家物流产业技术标准,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引导社会各种所有制成份合理投资,允许外资投资物流产业。安泽县物流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3、鼓励物流企业扩大物流经营范围和提升服务内容,对入驻物流园区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要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合理分担相关费用。今年,我县4家物流企业(三鑫运业、安捷运业、华能运业、平方货运公司)和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发张态势良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域经济的发展。

4、建立了物流业统计体系和考核指标,具体、翔实掌握了物流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更便利于我们对物流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三、立足实际,合理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

要着眼于现代物流链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仓储、运输、分拣、加工、配送、包装、网络服务等物流要素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配合安泽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着手安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步伐。引导、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展、延伸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范围和半径,通过电子网络促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

(2)改造、盘活、挖潜传统物流企业闲置资产,优化、整合社会闲散物流资源。与此同时,要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的普及,推广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标准,提高物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009年,我们现代物流业在我县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一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二是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三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四是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2010年,我们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管理。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引入激励机制,按市场机制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二)加大现代物流业宣传力度。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介现代物流知识,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社会、有利企业的观念,建立社会各界入世后国际竞争加剧的紧迫感,树立和增强办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三)强化市场竞争主体。深化物流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标准,鼓励企业投资物流领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做强做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集团。对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在工商登记、办理证照、交通管理、查验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

篇6:县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2009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市商务局和各兄弟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按照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扩大开放、企业为本、规范运作”的发展原则,我县现代物流业取得了好成绩。现将2009年度的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稳发展。

目前,安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安泽的煤炭、玉米、中药材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对原有的购、销网络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为促进我县现代物流的发展,特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刘皓为组长,商务局局长邱金亮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物流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现代物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和我们的努力下,我县建立了现代物流园区1个,现代物流企业4家,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1家,全县物流业营业总额达75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政府调控,统一规划,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

建立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加大物流业的管理力度,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竟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县大宗工矿产品、农副产品销售体系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配送体系及城市农村消费体系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

1、本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注重协调、做好服务”的工作思路,县商务局协调规划、计委、土地、财政、税务、交通等政府职能部门为推进安泽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义务,落实规划任务。

2、发布安泽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贯彻执行国家物流产业技术标准,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引导社会各种所有制成份合理投资,允许外资投资物流产业。安泽县物流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3、鼓励物流企业扩大物流经营范围和提升服务内容,对入驻物流园区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要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合理分担相关费用。今年,我县4家物流企业(三鑫运业、安捷运业、华能运业、平方货运公司)和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发张态势良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域经济的发展。

4、建立了物流业统计体系和考核指标,具体、翔实掌握了物流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更便利于我们对物流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三、立足实际,合理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

要着眼于现代物流链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仓储、运输、分拣、加工、配送、包装、网络服务等物流要素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配合安泽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着手安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步伐。引导、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展、延伸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范围和半径,通过电子网络促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

(2)改造、盘活、挖潜传统物流企业闲置资产,优化、整合社会闲散物流资源。与此同时,要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的普及,推广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标准,提高物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009年,我们现代物流业在我县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一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二是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三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四是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2010年,我们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管理。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引入激励机制,按市场机制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二)加大现代物流业宣传力度。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介现代物流知识,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社会、有利企业的观念,建立社会各界入世后国际竞争加剧的紧迫感,树立和增强办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三)强化市场竞争主体。深化物流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标准,鼓励企业投资物流领域,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做强做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集团。对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在工商登记、办理证照、交通管理、查验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

上一篇:大扫除记作文下一篇:下雨天的心情说说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