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2024-06-29

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通用12篇)

篇1: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第一天,我从盒子里拿出七个干的海参用自来水直接冲洗,洗掉表面少许的微尘,再用纯净水装进大碗里,放进冰箱里冷藏。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海参的变化,干的海参放进水里后真的有变化,变得有一点儿软了,颜色也变得有一点儿浅了,身上的刺也有点儿变软了。看!它的本领还挺多,会根据水温而变色、变软、变大。

第二天,我给海参换水时,发现装海参的碗里面漂浮着许许多多的棕色和白色的小碎沫,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那些小碎沫是从海参的身上掉下来的,可能是海里的盐吧。”搜了百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海参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的动物,看起来海参身上没什么东西,原来海参身上也是有东西的。翻身来看,我还发现海参有一个小洞,我试着摸了摸,里面好像藏着很多东西,好像吃饱后肚皮鼓起的样子,摸起来比背上光滑和舒服。我捉摸了很久,还是搞不懂,这时候,妈妈来了,妈妈看我一脸焦虑的样子,问:“你怎么了?”我说:“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东西呢?”“等明天变软后就可以知道秘密啦!”妈妈说。

第三天,我从冰箱里拿出已泡了两天的七个海参,准备把它和其它干的海参再对比一下。泡过的海参变得又大又软了,颜色也变得很接近了,肚子上的小洞也有东西漏出来了,好像在吐气,有泡泡。听妈妈说,这里面有内脏、筋和沙子,要用剪刀剪开清除后再放到冰箱一天,然后才可以制作美味的佳肴。而未泡过的海参很硬很硬,就像手里握着小铁棒一样;颜色也不同,有黑色、褐色、灰色;样子大同小异,有的又长又细,有的又粗又短。

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学到了课外的一些新知识,我真的很开心,原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海参更是一种神奇的生物。

作者:王紫涵

指导老师:戴芬芬

公众号:优页作文选2

篇2: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爷爷承包了几个养海参的水塘,每到假期,我总喜欢跟在爷爷屁股后面,看那几个与海相邻一望无际的水塘。时间长了,我对海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弱肉强食,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几乎每一种动物都有天敌,而几乎每一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乌贼遇到敌害,会喷出浓浓的墨汁,挡住敌人的视线,然后伺机逃跑;乌龟呢,它们有硬硬的盔甲保护自己;还有一些动物,它们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很相似,往往也能骗过敌人。而那么弱小的海参,它软软的躯体上仅仅长着软软的刺,而这刺根本起不到防御的作用。那么,当海参遇到敌人时,是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爷爷与海参打了多年交道,这问题肯定难不倒他。可爷爷听了我的问题,哈哈一笑,摸着我的头说:“孩子,想知道答案,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我急于想知道答案,既然爷爷不告诉我,那我是不是可以上网查找答案呢?可爷爷家周围荒僻,根本没网吧。当爷爷得知我的心思,再次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我突然明白,爷爷是想让我通过自己的小脑袋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让别人或者电脑直接告诉我答案。于是,在爷爷的帮助下,我成立了一个属于我的“实验室”。

首先,我在一个大鱼缸里放了一条爱吃海参的鱼,又在一片海藻中放入几只海参。第一个小时,它们都对新的环境感到不适应,尤其那条小鱼,躲在海藻中一动不动,似乎周围的一切对它来说都充满了危险。但不久后,小鱼就发现了海参,它惊喜地游过去。我想,这下糟了,海参要葬身于小鱼腹中了!可是没想到,突然间,从海参的身体里掉出了一团黑乎乎的、跟海参形状差不多的东西,鱼缸里的水顿时一片混浊,鱼儿奔着那个奇怪的东西游去。没过一会儿,本来生龙活虎的鱼儿就翻了肚子。

我惊呆了,茫然地看着爷爷。爷爷笑了,说:“这团黑乎乎、形状跟海参差不多的东西是海参的内脏。危急关头,海参就靠吐出内脏迷惑敌人,最终达到逃跑目的。”原来,海参吐出的内脏可以把周围的海水变得混浊,内脏中的毒素还会把周围的`水域变成充满毒素的浓汤。敌人每每误以为内脏就是海参,傻傻地追着内脏,结果被毒浓汤弄得中毒身亡。

亲自发现海参的秘密,我感到特别兴奋,终于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如果爷爷一开始就告诉我问题答案,那么,我根本不会看到这精彩的一幕。兴奋之余,我不禁为海参感到悲哀:没了内脏,它怎么活啊!爷爷笑道:“别担心,过不了50天,它还会长出新的内脏,重新过上正常生活的。”

篇3: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自古至今, 凡是深入人心的作品, 凡是流芳百世的作家, 无不得益于观察。无论是古人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还是今人在《荷塘月色》中写出的荷塘月色惊异之美, 都是因为作者对景物观察得细致, 了解得深刻。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 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听学生说:“我就怕作文, 一提笔就头疼, 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 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交不上来, 有的虽然交上来了, 但仔细一看, 刚开个头, 敷衍几句, 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 不知所云, 或者东拉西扯, 强行拼凑。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一般只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 很少指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 更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平时只注重课堂内的写作命题指导、讲评, 很少去观察、体验生活。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一提笔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从下笔的状况。

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 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 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 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 多看看, 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都告诉我们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那么, 在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观察能力呢?

一、端正学生的观察态度

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对一切事物都不会放在心上, 生活中缤纷动人的事物只会与他擦肩而过。所以生活面狭窄的学生更应该端正自己的观察态度, 开放五官, 积极观察生活, 摄取外界的各种信息, 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感悟, 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当然, 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 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 有的学生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某些丑恶现象, 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 说一些牢骚、过激的话。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不好的东西, 但是我们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再者, 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确实令人痛恨, 应该揭露、鞭挞, 但绝不能因此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而更应该努力用行动去传承美好的东西, 发扬优秀的东西。要让学生认识到, 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另一方面应该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动机, 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 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 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考试作文”, 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生活作文”。比如, 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 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生活随笔, 上至国家大事, 下至身边琐事都可入文, 隔周抽查一次, 并进行讲评。写生活随笔, 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 命题自由, 文体自由, 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 可抒情, 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 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 不嫌少: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尽兴而写, 随意而止。这样便可消解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怎样去观察。

1. 要“细”。

这里说的“细”, 包含着两层意思, 既指选择对象要细微, 又指在选定对象之后观察要细致。一个人的一生, 大多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度过的,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场面才值得去观察。一个淡淡的微笑, 一堂平常的体育课, 一阵轻轻的春风, 一条漫游的小鱼……都值得你去观察, 都可能成为你写作的素材。当你确定好观察对象后, 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 绝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

在林清玄的《光之四书》中, 一束光的折射, 在作者的心中引起感情上的涟漪, 由此引发了对艺术的感悟。细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你会发现, 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才能引发你的感悟, 一个自然的景观, 一件琐屑的小事, 一次偶然的相遇,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能引起你的某种感悟, 并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很可能与社会中的一些惊涛骇浪、轰轰烈烈的事情无缘, 但只要我们留心,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说:“您看这堵墙, 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 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 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 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 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 要观察, 要思考, 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 它将使你获得知识, 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2. 在观察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不只是“看”, 只看到一些表面的、肤浅的现象。

现代文坛名将鲁迅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既细致又深刻。他曾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短篇小说《祝福》中, 着重刻画了祥林嫂的眼睛, 通过前后的对比, 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学完后, 教师可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布置作文, 让学生通过细节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讲练结合, 长期坚持, 学生就会慢慢学会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 并透过一些现象去思考、理解、抓住被观察事物的本质。

3. 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用三分钟的热度去观察是不能写好作文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曾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 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 这样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4.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 观察要与积累相结合。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每天看到的挺多, 思索的也挺多, 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 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流, 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只有广泛地摄取材料, 及时地积累材料, 才能在写作中厚积而薄发, 写出佳作、上乘之作来。

篇4:浅析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养成

小学生 作文 观察能力

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是小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构成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观察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寻根刨底。同时,直观形象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的对象,最容易让小学生的注意。因此,我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制作自己模型、进行科学小实验,并通过他们游览、参观、访问、观看电影,开展各种班队以及故事会,课外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对大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以自我发生,更主要的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在读四年级时,开始作文成绩较差,对写好作文根本没有什么信心。我就正确诱导,从肯定她某一次作文中的微小的进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根据她的兴趣、爱好,让她记叙一些最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她把要想表达的东西写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她看到自己的成绩把作文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通过引导她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位同学在近期作文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由此可见,兴趣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小学生的观察对象

农村中的孩子说农村没什么好观察的,羊吃草、鸡啄米、锄头粪桶和扁担,看来看去一个样,这是把生活看简单了。其实,农村生活天地广阔,物态万千。可供孩子们观察的事物真是俯首皆是,即使是一草一木,一溪一塘,一路一桥,仔细观察也是姿态各异,别具特色的。小学生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环境、设施及人物

家庭环境和设施这是每个人朝夕相处,习以为常的,也是每个人十分熟悉的。但是,儿童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不进行精致的观察,不一定能完整地、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这其实是学生最现成的对象。画画,从素描画起;写人,从人物的肖像写起。儿童从家里和周围熟悉的人写起,写出个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妨让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社会活动进行再观察,用系统的语言去表达。一个一个的写,一次一次地练,像照相一样,把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肖像,珍藏在自己的影集里。

2.生活中的人、事、物

生活中的人、事、物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其中,在hh学校生活中的人、事、物,是儿童接触很多的一部分。在学校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会产生一些矛盾,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去仔细观察,写出学校生活中的人和事,写出这些人和事的特点。学校生活中物,甚至一块黑板,一只粉笔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中的人、事、物,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儿童发生关系和影响。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不仅是为了作文,而且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了解社会的真假善恶,懂得一点做人的道理。另外,许多自然想象和物态变化,也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最能使儿童心驰神往,产生种种幻想。

例如,日食、月食、狂风、暴雨、闪电、星空、月季、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及冰雪雾霜等物态变化,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

3.留心课文中写作顺序

在课堂学习中,留心课文中的写作顺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提示:作者参观什么建筑物,是按什么次序参观的?有关的课文读后教师列出:看见正门——进了中央大厅——走进大礼堂——上楼到宴会厅——又参观会议厅。让学生知道按观察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的。教师在教“正门”一段时,提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建筑物?按什么顺序看?让学生知道是按从上到下的次序观察的。其余几段,让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说出各段观察的次序。教完了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自己的教室,我们的陈设摆放的顺序,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察书序的提纲,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

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时,要教给儿童合适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方法是观察富有成效的必要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和顺序观察法三种,其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观察法

全面观察法是指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联系。如观察植物,应该注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观察动物,应注意它的外形、神态、声音、举动和生活习性……全面观察可以了解事物的全貌,使观察者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是指按观察的目的要求,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的重要方面或事情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重点的特别的细致的观察。如观察人物,要着中观察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观察事件可以克服观察中的笼统性,使儿童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3.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是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具不同的观察对象,又分为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和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三种。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下雨的自然景象,可以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建筑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件事,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此外,还可以按照先物后人或先人后物的顺序来观察人物活动场面;按照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或先次要人物后主要人物的顺序,来观察比较多的人物活动场面。观察的顺序,应根据观察比较多的目的和对象来确定。

四、结语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观察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有心人,有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有培养小学生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小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的习惯,小学生才能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周爱琴.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09).

[2]黄彩春.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李伟珍.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6).

篇5: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武瑞麟

在自然界,一般是植物被动物和昆虫吃掉,但是有一种植物却可以捕食昆虫,猜猜它是谁?没错,它就是我最近才认识的植物朋友——猪笼草。

一天,爸爸买了一盆猪笼草,我很好奇,便在一旁仔细观察。只见猪笼草的叶子又扁又长,叶子顶端有几根卷须,卷须尾部吊着一个红褐色的小瓶子。我一吸鼻子,一股香味钻入鼻孑L。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的形状很像猪笼,它可以捕食昆虫。我心想:猪笼草是怎么捕食昆虫的呢?正想着,一只小昆虫快速地飞了过来,只见它小心翼翼地看了下四周,没发现什么危险,便站在捕虫器的边上,慢慢地吮吸起甜甜的花蜜。突然,这只小虫滑了一跤,掉进了瓶子里,瓶口的盖子立刻“啪”的一声合了起来。我打开瓶盖,发现小虫身上沾满了液体,很快就不动了。

那么,猪笼草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我上一查,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和瓶盖表面能分泌蜜汁,吸引小虫。瓶口很光滑,待昆虫一滑落瓶内,就被瓶底的液体淹死,虫体营养被分解,并慢慢消化吸收。

今天,我知道了猪笼草的秘密,看来,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

(650031)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简评】

篇6:植物观察日记:丝瓜的秘密

我家种的那棵丝瓜在夏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丰收的快乐,它那青葱翠绿的叶子在夏天为我们送来了丝丝清凉。现在,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冷了,习习的秋风吹来,把丝瓜的叶子染黄了,吹干了,枯黄的叶子一片接着一片地落了下来,瓜藤上光秃秃的,丝瓜好像快要死了。

我以为它再也结不了丝瓜了,可是妈妈还是精心地照料它,还用枯枝枯叶烧成肥料给它施肥,妈妈是希望它明年还能再茁壮成长。

一天早晨,我一起床,看到阳光照着丝瓜藤上一片嫩绿,瓜藤上又长出了许许多多的新叶了,我高兴的跑去告诉妈妈,妈妈说没有放弃是对的。过了几天,枯黄的瓜藤又是枝繁叶茂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篇7: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

一、认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我就经常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要想写好作文, 就得先学会观察生活, 善于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要想写好那些有趣的、有意义的,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让你特别想写下的人、事、物, 都离不开观察。

我非常重视在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一天下午, 我正在上语文课, 突然乌云密布, 雷鸣电闪, 下起了倾盆大雨。巨大的雷声打断了教学, 学生都唧唧喳喳地议论不休。个个都兴奋地站起来, 伸着脖子向窗外张望。我没有阻止他们, 让他们打开窗户, 到走廊上去观看这场“及时雨”。回来后, 我提出了问题:“你们喜欢这场雨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为什么?”他们又争先恐后地回答:“真大呀!”“好痛快!”“到处雾蒙蒙的, 很美!”这时, 我又问:“谁能说说雨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怎么美?”班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好像在思考, 又好像被问住了。我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我们刚才观察了一场大雨, 都认为它很美, 却说不出什么地方美?为什么?”因为观察得不够认真, 不够仔细。”当学生得出这一结论后, 我就明确地告诉他们: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点一滴地积累观察素材, 无论是天气变化, 还是日常见闻, 只要留心观察, 作文时就一定会“有话可说”了。

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 抓住他们的兴趣爱好, 采取生动、具体、贴近生活的方式启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我制定了“每周观察”日记, 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要求: (1) 明确观察的内容; (2) 突出观察的重点; (3) 观察后有什么收获。要求观察日记必须是写亲自体验的或亲身感受的, 不限长短、数量。可以写老师提供的“素材, ”也可以自选内容。开始, 我每周都会结合校园活动和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观察点。例如, 春天来了, 我布置学生到郊外看一看大自然的变化;学校要开运动会, 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赛场上各班运动员是如何奋力拼搏, 为班争光的。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发现观察点, 一段时间下来, 调动起了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的积极性, 学生写作情绪高涨。观察日记中的趣事是一件连着一件。有的同学喜欢养蚕, 写出了蚕宝宝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 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一位平时最怕写日记的学生跟着父母到乡下参加婚礼, 看到了许多新鲜事情很感兴趣, 便认真地把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 还获得了奥林匹克杯作文大赛三等奖。一学期结束了, 班里逐渐形成了“观察风气”, 学生的观察兴趣浓了, 初步解决了没什么写的问题。作文课上也一改往日沉闷的气氛, 大家总是兴致勃勃地交流观察心得, 拓展了写作思路。

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后, 要针对学生观察中的所得, 指导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有序

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领悟到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写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 条理清楚。

我先从指导学生观察静态事物入手, 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先总体后空间的顺序 (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 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 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 从主到次, 从人到物或从物到人等) 和时间顺序 (早……中……晚或先……再……后……) 。如在教学生写喜爱的小物件时, 我让学生把小物件带进课堂,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外形, 观察局部时 (如形状、质地、颜色、图案、内部构造、功能等) 可依照从上到下, 从主到次, 从外到内的顺序来进行, 总之, 一定要有顺序。

学生在掌握了观察静态物方法后, 就指导他们练习观察动态场面。动态观察较静态观察难度大, 我利用作文指导课,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 注意动作的连贯和变化。如让学生表演一段小品或朗诵一篇课文, 演唱一首歌曲, 师生配合做一次小游戏, 要求细致观察动作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按观察的顺序叙述下来, 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

2. 观察要有目的, 突出重点

如学校组织拔河比赛, 比赛场面比较大, 观察的点和面很宽, 究竟应该以什么为主呢?在活动前, 我就引导学生注意看看赛场是如何布置的, 哪一场比赛给你的印象最深, 抓住一名同学最令你感动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学生是有所准备、有目的、有重点地投入到观察中, 对所观察的细节自然就会格外留意, 就能捕捉住最精彩的瞬间, 有了如此深的切身体会, 学生能轻松地描述出观察的经过, 且做到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

3. 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

观察时, 仅仅靠眼睛看是不够的, 要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把看看、听听、闻闻、摸摸、尝尝等多种观察形式有机地结合, 拓展观察范围, 抓住事物特征。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喜爱的水果时, 我准备了一些水果, 让学生观察, 想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它们?学生总结出可以从形状、香味、颜色、重量、大小、味道等各个方面来描写。我就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挑选一种水果向大家介绍。有的同学掂一掂西瓜, 告诉大家足有五六斤重, 摸摸瓜皮, 用手敲敲, 说咚咚作响;有的同学拿着香蕉告诉大家它是月牙形的, 闻闻有一股清香, 打开皮尝尝白白的果肉又香又甜……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了所有的学生, 他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介绍自己喜爱的水果。

4. 坚持写日记, 培养观察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从三年级起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 鼓励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所为真实地写出来。一周两篇, 寒暑假也要坚持。每周一交给我批阅讲评, 范读佳作。奖励日记完成好的学生, 找出一些学生日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议。以达到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自觉观察、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 为开拓写作思路, 提供作文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寓创新意识于观察全过程

篇8:谈小学生作文中的观察

【关键词】观察 写作 小学作文

对于刚刚开始动笔进行习作的小学生,作文无疑是个难点。我们在作文课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同学,叼着笔发愣,迟迟不能下笔,是什么原因呢?小学生感到作文难最主要是没有写作材料,不知道写什么。当一个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可写的时候,并不是他没有接触过某个人、事或物,而是他没有留心,没有注意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的材料来自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或物,捕捉自己感受深的习作素材。

观察有个序列,一般是先看画面上的,再看实物;先看静的,再看动的;先看简单的,再看复杂的。从中慢慢学会观察的方法。

我们以观察图画为例:可以按“单画——多幅画——单幅画”的顺序进行,即先从一幅简单的画观察起,进而观察一组连环画,再回头观察一幅画。

一、认真观察画面

这就是说要善于捕捉住画面的特征。观察画面时可先从观察人物人手,看画面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经过认真的思索,弄清人物的年龄、身高、神态、动作,然后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等不同的观察顺序,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分辨出事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内容。总之,认真观察画面是看清画面意思的基础。

二、确定画面的意思

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弄清了人物和地点的关系,熟悉了画面的内容,并把他印在头脑中。以后再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就可以确定画面的意思了。如果画面是双幅图时,要使学生明白双幅图的内容不一定有明显的发展关系,可能是表现事物的两个侧面。所以,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幅图在内容上的异同点,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点,提高他们准确概括图意的能力。如果画面是多幅的,要使学生懂得多幅图的特点,每幅图都有一个意思,图与图之间联系密切,一幅比一幅有发展,有变化。几幅图表达一个完整的事情,由看单幅图到看多幅图关键启发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看看画面有什么变化、发展,要求学生一层一层有次序地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强调看细、看全、看深,把几幅图连起来多看几遍,弄明白每幅图的意思以及哪几幅是主要的,哪几幅是次要的。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力争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话把他的意思写下来。

学会观察图画后,就可以观察实物。通常画面没有立体感,而事物有,观察时可以上下左右的看。必要时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观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观察一个静物,通常是先整体后部分,不管看什么都是先有一个整体印象,到观察部分时则方法各异了,或先左后右,或先上后下,或先远后近,或先里后外……这并不需要强求一致,要依据事物的不同多观察其富有特点的地方。

观察图画、观察静物这一步要走踏实,因为静是动的基础,会看静的才会看动的。以后的各种观察,如对动物的观察、人的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就会有静物和图画观察在内。

观察动态,可先从变化显著的看起,逐渐发展到变化细微的上去。这里边也有一个先易后难的顺序。最难观察、最高级的观察是人,因为人有大脑,聪明、会掩饰、会做出假象,这就给观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观察人要特别注意观察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但光看眼睛是很不够的,我们还要观察人物的容颜神态、言谈举止、性格爱好、品质情操、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内心世界各个方面。

观察事件要观察事件的发展经过、结果怎样。观察景物要观察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等。

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动脑,我们观察事物时不但要认真细致,还要展开想象。思维是语言的基础,思维越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越快。而丰富的想象会使学生语言表达更为准确、生动、形象。因此,在观察中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有的同学说,我能把看到的写出来,但不会想象,不知道该怎么想。其实观察中的想象并不难,你可以把自己当成观察的事物,身临其境的去感受。

教师要从观察能力的培养人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学习、去认识,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信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启发其写作欲望。观察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的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使他们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篇9: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生写出好文章,教师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比如妈妈的白发、老师的眼神、春花、夏雨、秋雾、冬雪等,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他们在写作文时,才会有真实、新颖、典型的材料可以选择,文章也才会生动具体。

二、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

“观察”,不仅要“观”,而且要“察”。在观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人或物的形状、色彩、动态、心理等方面进行考虑,要有独到的发现。鲁迅曾经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这些话也说明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告诉他们力求做到全面细致。

三、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内容要充实、结构要完整,而且要有条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方位、角度和顺序。只有选好了观察点,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显得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

四、指导学生有技巧地观察

观察时仅仅用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嘴问、用鼻子闻,更重要的是要用大脑去思考。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你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那你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因此,观察是有技巧的。

篇10:教会学生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在作文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1.从玩中观察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记忆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正赶上学校秋游。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之中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专著的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回来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诞生了,真让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画”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来进行作文的第二步—“说”。在第一节作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了解这种植物,喜欢这种植物。学生争先发言,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从这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是仔细观察了。

作文第三步“写”,安排在第二节课。学生们听了要求之后,都埋头在桌子上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得人了。有的同学写到:“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在活动中观察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劲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九年级毕业前夕,要写一篇《我爱我的学校》的作文。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天天见到),又陌生(熟视无睹)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每人选出3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作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中学生智能发展处于中级阶段他们的意志内控力较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我利用一些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记得在指导写《我喜爱的一种小喜动物》一文时,我从学校找到了《小白兔》的录象。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观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先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白兔外形时,录象采用定格,把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定下来”。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说“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爱。”然后在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进行观察。指导过程中,强调观察的顺序。各部分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从整体上加深观察印象,最后训练学生说一说到写下来。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变无序为有序,为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观察与联想相结合

学生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只要我们正确诱发学生的联想,使联想与观察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时在讲读课文教学中,多用投影,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启发他们想象;多用录音,借用一些与课文感情一致的音乐,与课文一起配乐朗读。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向的翅膀会飞得很远很远。然后在脑际展现出一幅幅无限宽广的图画。这样写出文章来才可能是内容丰满,具体而生动的。

三、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光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了观察的方法,还不等于形成了观察的习惯。任何习惯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都从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篇,长期坚持,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会更深入更细致。

篇11:小学生观察作文:观察海参的秘密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知道,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的过程, 会说话就会写作文, 而要想有话说, 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想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就要让学生对观察感兴趣。只有对观察感兴趣才能学会用眼睛去看, 才能做到远“观”近“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的习作,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会再为习作而头疼了。如, 我在指导学生写《介绍我自己》时, 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就外貌这方面可以自己对着镜子来观察自己, 也可以邀请别人来观察自己, 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自己。在写完这篇习作后, 我又给学生布置了相关描写人物的习作, 如, 《爱唠叨的妈妈》《我的好朋友》等, 在对这些人物的观察描写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在观察方法上多做指导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在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而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象。

1. 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写作才能有条理。文章再短, 也要言之有序, 做到短小清晰。因此, 在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 或从上到下, 或由外到内, 或由远到近, 或从整体到部分等等。如, 指导学生《第一次做饭》时, 我让学生从洗米、洗菜、倒油、炒菜等, 按顺序描写做饭的过程, 要求学生先细致地观察妈妈是怎样做的?特别是对火候的观察, 不同的火候炒出来的菜味道不一样, 然后自己再去做, 这样写出的文章有真实性。

2. 观察时要善于想象。

观察时以实际事物的特点作为想象的基石。如, 在描写深秋的树叶飘落时的情景时, 你可以把树叶飘落时的样子想象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仙境一般的生活, 有种被陶醉的感觉, 随着这一片片树叶自己也想要飘起来一样。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广阔的蓝天飞翔。想象还要合理, 只有这样, 观察的内容才会更丰富,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真实、更感人。

观察与作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平时只有能够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才能具体地反映生活。不同的人观察到的内容不一样, 写出来的感觉就不一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关注现实, 表达真情实感。关注现实就是要他们学会观察, 然后把观察到的表达出来。这样, 既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实践证明, 没有观察就没有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育学生关注生活,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篇12:如何培养学生学生作文的观察力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应该说他们生活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 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学生的写作内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观察,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呢?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去获得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的内容,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各类事物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而且使学生产生用自己的笔去表现生活的强烈欲望,也就是说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作文教学就应该从观察入手,把引导学生观察与启发思维想象训练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要培养训练学生观察有序,这里的序不是指排列先后的序,而是从观察的目的,观察方法等方面来确定安排整个训练的阶段,具体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描述性观察和分析性观察。

描述性观察是观察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了解它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时或者动物时,就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的外形以及外貌的某些特点。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白杨树》、《三只小猫》等课文来指导学生观察,了解作者的观察特点,然后再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收获。

分析性观察,即借助思维,反映事物的特点、本质、规律。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大大提高作文水平,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训练中还必须根据儿童的特点加强思维教育和观察方法指导,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有序,例如: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看图写文时,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还要做观察笔录,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有些景物可从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从上到下或从高到低的顺序。如写游记或参观的经过时也可以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观察顺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程序,从观察对象来说,一般从观察图画入手,再指导观察事物,观察事物一般从静态到动态观察,从个体到到群体,也可以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还要学会写观察日记和记录。例如:自己动手生豆芽,要让学生每天都要观察豆芽的微小变化,然后及时记录在本上,还要再根据自己的记录,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多次的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些事物的变化,做到多看、多写、多练、多思、多想就会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有助于指导学生观察的细致,注意重要的情节,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而在脑子里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到写作时,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就能历历在目,笔下的文章,才能生动具体,同时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训练学生把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重新组合成新的印象,把片段的印象构成完整的画面。

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师还要结合教材中不同的类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进行配合性的模仿训练。这种小练笔,内容简单,取材容易,文字又不长,所以学生做这类的练笔时,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的,学生都感兴趣,既锻炼了写作,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观察的能力。

通过不同题材的片段练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意的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逐渐养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随时写作的习惯。在进行命题作文综合训练时,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文章的内容不再是空洞的,而且是具体的,充实的,从而使学生忘记了作文难的想法。

这样,通过教育刻意的培养,大大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的作文兴趣,学生平时逐步养成了注意观察的习惯。老师抓住有利时机,形式多样的布置作文,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

上一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字数及格式要求下一篇: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