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2024-07-02

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通用12篇)

篇1: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它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学生是看得起学生。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肯定、赞赏,当不尽人意时也要加以鼓励。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正确的赏识学生,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因此教师赏识学生善待学生在教学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教师的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开始,是行动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赏识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相信我。于是就会在他心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他就像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欢乐与幸福,从而有了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心,有了同困难斗争的勇气。结果他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愿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教师的赏识能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教师对学生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上就是对某学生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肯定,而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赏识和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赏识其实包含对学生的爱与期望。通过赏识更加激起学生在某一方面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以逐渐挖掘,光点得以越闪越亮

三、教师的赏识能使学生优势互补

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生的闪光点也不相同,教师对学生闪光点的赏识会引起许多同学赏识、喜欢这个闪光点。社会心理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学习他们喜欢、爱戴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使同学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去赏识学生,使他们走向成功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发现闪光点,这是赏识学生的前提

现在部分教师总以分数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却忽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其结果是学生厌烦学习、害怕学习。试想在教师一声声“你怎么这么笨”的呵斥中,学生怎么会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又怎么会有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心态呢?也许你要说,有的学生实在没什么可赞许的,教我怎么去赏识呢?但我以为说这话是你没有放下教师架子,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你的朋友:你总以大人眼光衡量学生,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于是你永远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许有许多经验在大人看来没什么了不起,可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创造和发现;也许一元钱在现在是微不足道的,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捐款活动中,捐出仅有的一元钱,你能说这仅代表一元钱吗?这分明是一颗充满爱心的童心在闪光;也许上课发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件平常事,可胆小、害怕的同学,在一次鼓足勇气发言,却又错了时,难道你能嘲讽吗?······我们的学生身上有许多闪光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去赏识。

(二)理解学生的心灵和行动,这是赏识学生的动力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理解是指人去了解、接受对方的行为和思想。有人说理解是爱的别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灵,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再要理解学生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想,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渴望。

(二)善待学生,这是赏识学生的表现

善待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善待学生包含二层意思。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教师绝不能伤害每个学生的尊严。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有学生的经验,有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这时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他的爱思考,赏识他有提问题的勇气。

篇2: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摘要]笔者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班主任为什么要学会赏识我们的学生,以及班主任怎样赏识我们的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 观念 赏识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学会赏识我们的学生

做父母的都知道,――我们自己也有感受,当孩子被夸奖时他们表现得“人来胜”;越赏识、夸奖,孩子越表现优秀,潜能越被开发,动力和活力、创造力越强。我们也要学会赏识和夸奖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人来胜”。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事实上,每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优秀人才,这要看我们如何去培养了。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像说笑话的校长那样,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比较出色的地方。有些学生理论学习可能不行,但动手能力强;行为习惯不行,但在天文、绘画、音乐、体育、机械、武术等方面有个性和特长。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在学生时期并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他们拥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可贵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并且得到慧眼的发现,使他们成功。这些实例是赏识教育效力的充分体现。

赏识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以赏识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

二、班主任怎样赏识我们的学生

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体验,建议赏识教育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由教导者转变成发现者

传统的学生管理部门习惯被成为“训导处”“教导处”“政教处”,班主任总是扮演学生活动“教导者”的角色;这个角色透射出教师的居高临下的教育心态,不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其实,人在精神上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班主任以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才能吸引孩子们更深入地探究问题、热爱学习;班主任从孩子的“发现者”“欣赏者”的角度切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班级管理才会处于自然、平和、亲近的状态,才会更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

赏识教育主张接近孩子、关注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发现孩子、夸奖孩子、引导孩子,这是一种平和、欣赏的教育心态,它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以一种平和、欣赏的心态对待孩子,从一个平等、引导的角度认识孩子。所以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是“好为人师”地尊严说教与训斥;而是蹲下身来,坐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宿舍,融进学生生活,稍有发现,便赞叹不已,――像冒险家发现新大陆而赞叹不已,像父母亲发现新生儿的微小进步那样及时夸奖鼓励,宽容小错,望大方向上夸奖、引领。所以我们要做学生长处、亮点、优点、美点的“发现者”;――不是发现缺点、毛病、短处。不断发现闪光点,哪怕一星半点也要及时表示欣赏。事实证明,往往你希望孩子成长什么样就望什么样夸奖,孩子也真的能望什么样发展;而相反的越是指责、批评怎么能什么样,也会事与愿违地反而发展成什么样。

2.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变批评者为倾听者

尊重和激励学生,是赏识教育的又一重要原则和方法。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因此,班主任的心里应充满赏识阳光,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甚至要将学生目前的缺点也看成是未来的优点,不断去发现和创造学生的优点,不断夸大学生优点;只有扬长才能补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表扬,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势。不断创造机会,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发挥自我教育和群体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努力!

更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以低位态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至少要平等对待学生;多问他们的想法,多他们的诉说,多体会他们的感受,多听听他们的解释;即使是强词夺理的辩解也要听完后问问他们还有没有要说的,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说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等。千万改变一味说教和揭短的做法,倾听并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肯定赞扬,委婉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民主宽容,和谐相处:变挑刺者为赞扬者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学生主动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意识,即自尊、自信、自律的精神;二是主动探究的能力,即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班主任应树立每个学生都能行的教育理念,用爱把蕴藏在学生身上巨大的潜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民主、和谐中学会学习和生活。

赏识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爱为主旋律,树立每个学生都能行的教育理念,给所有学生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使孩子们在爱的滋润中学会自豪、学会探索、学会请教、学会反思、学会评价、学会欣赏,最终达到让孩子们在赏识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赏识,最终学会学习。

班主任的教态要亲切自然,不要居高临下;多用商量的语气说话,杜绝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当学生有错误时,尽量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批评,就是批评,也要在批评之前先肯定其优点,就事论事,不“新账老账一齐算”,真正为学生着想,“优点适当夸张,缺点尽量缩小”;学生有问教师必答,不打断学生的问话;课间有意识地跟需要帮助的同学“闲聊”,送去一句问候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偏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细微处体现教师博大、平等的爱。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基于上述认识,班级管理应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承认个体差异,宽容学生的缺点,用“赏识教育”理念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励他们把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赏识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

篇3: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一、与学生的协作

早在1977年, 美国人类教育协会作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调查, 发现教师的交往能力影响学生的成绩。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孩子们不会从他们不喜欢的人那里学到什么》。卡顿在《优秀教师的培训》一书中指出:学生在一种“奇特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存在时学习成绩最佳。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 师生之间将出现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密切的协作关系, 这种协作关系强调学生的参与,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 共同地批判、考查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 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据以及有关材料, 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 学习者群体 (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 的思维与智能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与同事的协作

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表面上看, 教师整日和满堂的学生在一起, 怎么可能是孤独的呢?但是, 教师确实是孤独的, 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 因为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与学生之间的确有隔膜。另外, 我们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也很隔离, 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在教师休息室里, 除了寒暄以外, 我们从不谈自己班级里的事情, 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 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 一间教室就像一个有城池和护城河的城堡。我们太忙了, 从来不出去, 而我们的同事又羞于进来。我们往往对去参观别人的课堂感到迟疑, 尽管我们可能对里面发生的事情非常好奇。然而, 如果我们相互不合作, 彼此孤立, 这样很容易导致竞争和孤立。这种教师间的孤立是不幸的, 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而获得的。”所以, 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藩篱。

此外, 教师之间的合作的益处有多个: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独的感觉, 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所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 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同时教师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果、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 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 共同努力, 就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合作易于产生新的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 作为一个集体, 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够获得的更多的成绩;通过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调查表明, 当教师集体参与时, 教育改革会更成功, 当个人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 往往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仅如此, 教师之间的合作对学生来说是示范性的: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 在我们说合作有益的时候, 我们自己也在践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

三、与家长协作

美国教育部的《强壮的家庭, 强壮的学校:建立学习的社会合作》 (1994年) 一书中引用了这样一项研究来说明教育中家庭的重要作用:“30年的研究说明, 家庭大量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对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及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秩序的学习环境是极为重要的。”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 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 家长对新课程可能不理解。这时, 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教师有责任向他们解释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自己的改革意图, 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气氛中学习时, 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教师也有义务向社区的成年人说明将要进行的变革, 以便他们能带着同情、理解以及对新课程的敬意来教育自己的社区的年轻人。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家长或代理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教师需要向他们说明, 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工作, 要求教师具有大多数家长所不具备的资格, 但是, 教育又是一项学校与家庭的共同事业, 家长在其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四、与教育行政领导的协作

篇4:要学会赏识学生

一、为什么要赏识学生

1、赏识能激发学生自信,使其从容面对困难。一个人的自信,除了自我激励外,更需要外界的认可、赏识。对于一名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教师一个激励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适时的赏识举动都犹如注入了兴奋剂,使学生在赏识中强化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如果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交往中,不忘多说“你能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之类的话,那么,学生在你的赏识中,就会多一份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

2、赏识能开发学生潜能,铸造健康人格。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发现、发挥这些潜能。学生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来点燃,需要教师的赏识来推掉压在生命上的无限自卑。无数的教育实例告诉我们,对学生适时、用心的赏识能刺激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智慧的发挥,促使各种能力健康地发展。

3、赏识能强化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品质。教师有意或无意中肯定或否定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无疑会强化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有位哲人说过:你希望面对什么样的人,你就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现他的优势,去鼓励他,他就会在你的赏识中,树立起你希望看到的价值观。因此,赏识能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如何赏识学生

1、正确地认识学生。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才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师应当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的需要和倾向。对每位学生都要用诚心去赏识,使他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2、耐心地对待学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正处于一个性格逐渐完善、心理障碍易发的时期。他们有主见但又缺乏能力,急躁又幼稚,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害怕被轻视。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要宽容、耐心地对待学生的缺点,适时地赏识学生的优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相信他们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健康成长。

3、充分相信学生。无论学生表现出优点时还是不尽如人意时,都要一样相信学生,后者更为可贵。要教育一个人,先决条件是看得起他,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他。赏识学生就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这种信任,可以使学生在挫伤面前镇静下来,得到精神鼓励,产生自信心。教师如能在信任的基础上,尊重和接纳学生的问题,鼓励和赏识学生的优良表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其创意而使其变得聪明。

4、不断激励学生。我在教学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学生,让学生在赞美中成长、在激励中奋进,分享老师认同的快乐,应该说是举手之劳。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她看起来很不起眼,2004年她第一次参加市英语演讲比赛,预选时只能勉强入围。我不断鼓励她,反复对她说“你能行,你完全能做得更好”,同时不断帮她纠正发音、把握语气语调、设计动作,最后她取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后来,在我的赏识中,她不断努力,成了一位相当出色的学生,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本科院校。

5、不要忘记赏识后进生。教师对优秀学生的赏识可能顺理成章,但对后进生的赏识却并非轻而易举,而一旦做到,则会有非凡的影响力。当后进生有了过失时,要做到不愠不火、循循善诱;当他们思想上有了疙瘩时,要不厌其烦,耐心为其排解;当他们学习上有了困难时,要及时点拨、诲人不倦。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篇5:教孩子学会赏识自己教育心得

开学第一周的周末,我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篇作文:写一写自己的优缺点(优点不少于十条,缺点不少于五条),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我的目的显然而知,是想让孩子们通过这篇作文来正确认识自己,优点要发扬,缺点要改正,尤其这个学期是小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学期,如果孩子在开学初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改正,我想这将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习作活动。也是因为时间关系吧,布置作文的时候,我并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和引导,只是把它写到黑板上了,因为我相信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一篇作文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应该明白老师布置这篇作文的目的。

作文本交上来了,我认真阅读着孩子们的每一篇作文,果不其然,班内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十分详细认真地写出了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写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看见很多孩子在自己的作文里都写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更完美。”,这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可是也有这样几个学生,交过来一篇不完整的作文,里面缺少的都是优点。有两个学生说自己的那些优点不值得一提就不写了,有一个学生写了优点一词,干脆就空那儿了,询问了半天说是不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所以没写。我搬了把椅子让他坐在那儿,说:“宝贝,你怎么能没有优点呢,你看老师问你作文为什么没有写完整,你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问题,这不就是一个优点吗?下课后,能和伙伴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这不也是你的优点吗?老师经常看到你和班里几个同学一起专注的`打篮球,会打篮球,爱打篮球,这不也是你的优点吗?还有很多呢,仔细想想,怎么可能没有优点呢?虽然你学习成绩不好,但你很努力,这不还是你的优点吗?……”看着孩子逐渐舒展的眉头,我知道孩子的自信心算是回来了,十分钟后孩子便交过来一篇完整的作文。

再次看到孩子的作文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一直是自己有一颗赏识孩子的心,也曾经给家长们说要多赏识鼓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忽略了孩子其实也应该学会自己赏识自己的。于是我走进班级又给学生上了一堂课,内容是教孩子学会自己赏识自己。

主要是围绕三点让孩子们学会赏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就像我们班里的同学说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他也有不足之处。其次我们的优点不只是表现在学习上。学习中我们的优点很多,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整洁,能主动预习、复习,学习成绩优秀等;生活上我们也有优点,比如懂事孝顺爸爸妈妈,不挑吃穿,主动做家务,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等;性格上我们也有优点,比如有坚强毅力,做事有恒心,遇到困难主动克服,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等;另外我们也有自己的特长等。最后是用赏识的眼光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这些优点,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努力做得更好;有了这些缺点也不可怕,我们要改正,可以以此为起点采用多种办法自己改正,也可以在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改正,争取更完美。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时时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处处承受挫折,坦然地面对困难和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看到同学们眼中闪耀着智慧、坚毅的光彩,我相信这节课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能够坚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篇6: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有度

因为相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对女儿基本就是赏识教育。只要她取得一点儿成功,我就夸。

发觉有些不对是在上一周。和女儿同班的阳阳来我家玩,阳阳看到我家墙上挂的认字图画,只认出“人”、“大”、“天”几个字,女儿骄傲地说:“这上面的字我早都认识了,你真笨!”

我还发现女儿的受挫能力弱,遇到点小挫折就承受不了,不能说她的`不好……

看来,过多的表扬让女儿心里产生了自负,那种“你比小朋友都棒”的“比较式表扬”起了反作用。

我赶紧改变表扬方式,不再拿她和其他小朋友比较,她一件事做得再好也只是具体指出她好在哪里。

篇7:教师要学会放手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当“导演”的角色,做一名新形势下人民教师。

以前,在教学中,我总是放不开。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因此,一节课讲授当了大部分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过去称之为的“满堂灌”。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在十到二十分钟之间。所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我曾经非常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积极的参与课堂,上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呢?

课程改革以来,我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贯彻实施。比如,我在讲“数一数与乘法”一节课时,根据教材创设“儿童乐园”的情景(情境中有些学生在乘坐电动小飞机,有些学生在乘坐电动小火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情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有较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能力的强弱等提出多种数学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不仅建立了乘法的概念,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张扬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比如我在讲五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时,遇到一道这样的题: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

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问题一提出。整个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当时一名叫李政道的男生站起来就说:“老师我知道,小强的方案不公平。因为6个面大小不相等,面大的投掷后容易着地”。当时我被震撼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考虑问题这么全面。我当时对他说:“李政道,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当时同学们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他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时有几个学生做实验来验证了他的观点。课堂呈现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中的成就感。

篇8:幼儿教师应学会赏识赞美孩子

关键词:幼儿教师,赏识,赞美

一、赏识, 是每个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氧气

记得有一次, 我们班孩子带来了一包山楂片, 小朋友看到后很高兴。我让幼儿观察后提问:“圆圆的红山楂片象什么?”不到3岁的孩子说出了那么多令我感到意外的答案, 而且口齿又那么清楚:“圆圆的山楂片象太阳公公的脸”, “红红的山楂片象脸蛋”, “象轮胎”, “象小花”, “象钱 (硬币) ”……我不由自主地翘起了肌肉发达的“大拇哥”, 配上夸张的表情以及发自肺腑的“哦――”声, 孩子们被我赏识他 (她) 们的表情迷住了, 一连串说出了许多答案。这时候, 答案接近对与否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们由于渴望得到一声表扬和老师欣赏, 赏识的目光而跃跃欲试的场面!我没有理由不为孩子的优秀表现和小小进步而夸奖他们, 表扬他们, 真心地赏识他们!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 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

二、学会赏识, 要从关爱的角度出发

长期以来, 不少父母在批评孩子时, 固执己见, 根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从不听取孩子的辩解。父母在批评孩子时,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并给孩子传达这么一种信息:相信他会改正错误。诸如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相貌平平、能力一般、沉默寡言、不好表现的孩子, 他们最容易被周围人忽视, 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赏识。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愿赏识日益成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理念, 教育成功的良方。

三、教师要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幼儿

我们都知道, 在幼儿园里有很多聪明、漂亮、活泼的孩子, 他们平时在各种活动中往往显得积极主动, 通常是老师宠爱和信任的宝贝, 经常受到老师的赞赏和鼓励, 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自信起来。而其貌不扬、性格内向、反应迟钝的幼儿往往被老师所忽视, 使他们在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的过程中而处处显得压抑被动, 造成心理障碍, 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由于我们老师平时对他们这一类幼儿的关注极少, 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总被我们老师平时所忽视, 哪怕偶尔表现出色, 我们也有可能因对他们平时印象不佳而很少对其表扬, 所以也就很少去赏识和鼓励他们了, 最终导致他们怕老师而变得有时不敢说真话。

四、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赏识和赞美

在实践中, 一些家长往往将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 从而滥用表扬, 为表扬而表扬, 为赏识而赏识, 结果得不偿失。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不要过于频繁, 要让孩子懂得去珍惜别人给予的表扬, 对不同个性的孩子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对胆小、能力稍差的孩子, 只要他有一点进步, 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对于能力很好平时表现就很好的孩子我们对他 (她) 的表扬就要适当、节制, 我们应该谨慎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当发现孩子的进步时, 我们可以采用点头、拥抱、手势等肢体语言或亲切的话语来及时地鼓励他。还可以采用奖励他为全班幼儿服务的方法, 这能给孩子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而一味用表扬来满足孩子, 事事夸奖孩子, 则容易误导孩子认为努力的结果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篇9:学会赏识 更要反思

关键词:学会赏识;反思教育;教学感悟;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素质教育实行以来,教育的根本目标不只是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要培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科的难点大,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不愿意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本文就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正确的赏识手段,对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有效性。

1.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的有效途径

1.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关键路径。在实际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因教师理论知识不强,缺乏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观察学生等能力,或因自身素质不强,最终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而理论培养和学习,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一个新的提升。其次,要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或者自学等方式,提倡学会反思、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并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

1.2加强跟同事的交流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还应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得到自我反思。在教室之间,通过开展相互听课、观摩等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被人的优点,总结出自己的缺陷,在相互借鉴中得到自我教学教育的感悟。事实上,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等心态,更能拓宽教师自身的视野,使得其各项素质得到提升。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团队之间互相听课,多多观摩别的教师课堂表现以及方式,还可以通过实录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讲课的视频,为基层教师提供指导。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积极从其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内容、语言表达、学生反馈情况等细节方面进行反思,并得到有针对性的结果,以为教师的后期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1.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氛围与效率。而想要构建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完成课堂的高效率,教师更要注重课堂后的自我完善与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更是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俗话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学也一样,追求的不只是当下的高效率,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后的自我完善。教师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来对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调整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尽量契合学生的状态和实际需求,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教学才是适应学生主观与客观双重目标的教学目标。

2.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立足于教学实践

很多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事实上是存在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的方式事实上是不具备科学性的,学生小组的成员分配和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学生讨论的效率是不是真的高等问题都没有考虑到。这都是因教学没能结合实际,实践活动不科学导致的。教学必学做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将现实生活中涉及的教学问题引入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现给学生一个更真实、更客观的实践情形。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是十分明显而有效的,能更大程度的解决学生自身接受能力与知识理解掌握能力的问题。

2.2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得到体验、经历以及感悟。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科属性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结构、计划与策略。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并利用课后的反思及时去捕捉、提炼,将这些信息重组整合,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精彩。另外,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能的平台。2.3学会赏识并鼓励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并在师生平等、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课堂反应,更是为教师的后期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教学的高效性还要注重徐盛的自尊心与上进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学会赏识学生并进行鼓励,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善变,精神饱满,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温和的去引导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抱怨,以获得学生的支持,促使其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赏识学生并鼓励学生,更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增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促进高校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金香,孙培虎. 学会赏识 更要反思——教育教学感悟[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9:32.

[2]陈庆.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杜尚荣. 感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高跃芳. 论赏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篇10: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教师要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处理好,能给予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要耐心说服教育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到之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体罚学生。

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对对方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真诚的态度,是不能做到为对方考虑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他们,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

还有一例:课堂上老师写了错别字,学生当场揭穿。教师尴尬了,但死要面子,美其名曰“笔误”,更有聪明人士,头脑极其灵敏:“老师是故意写错,想考考你们。”可有多少学生信了呢?反之,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如果学生说“笔误”,说“考考老师”,教师能沉默吗?就是学生不说此类话,老师肯定也会把“小事化大”,把它搞成一个“批判大会”,认为老师的苦心教育算是水泼在筛子上了。

但可悲的是,很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错了什么。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只有把“鸟儿”当作“鸟的天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角,才会更全面地、更客观地、更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教育也需要用这种全局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不会下课铃响了,当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自个儿还津津有味地讲着;当学生犯了错,就用不适宜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罚;因为是后进生,所以剥夺了一切体育活动的时间„„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你就会明白学生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号,因为他们确实不明白。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因学生带来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阳光。

篇11:校长要学会感激教师

一所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办学效益自然就提高了。校长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足他们的干劲,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作好贡献。为达到这一效果,校长要学会感激教师。

感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与教师的努力分不开。大到政府部门的表彰,小到社会人士的褒奖。校长要记住,不管荣誉的大与小、轻与重,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不要认为,学校的荣誉,都是校长一个人的贡献。校长一旦滋生了这样的思想,必然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要善于把这些成绩分摊到各个教师的身上,记入教师的“功劳簿”里。教师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果,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么,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就能得心应手了。教师们也就能和校长一起同吃苦、共患难,一心一意地协助校长办好心目中的“理想校园”。

感激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特别看重上级对自己的赏识,也特别明白知恩图报这个道理。有很多教师,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业绩被校长认可,自然会激发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进而竭尽全力地工作。在这种氛围中,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干劲十足,何愁学校的办学质量上不去呢?

校长对教师的感激,不仅仅包括荣誉上的获取,还可以是工作、生活上的细节。只要教师做了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不论大小,校长就可以把它作为感激教师的材料。这就要求校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即善于观察、乐于交流、勤于记录、富于表达。

校长如何感激教师呢?除了适量的物质奖励外,要侧重于精神表扬。有时,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称赞的动作,都会给教师带来工作上的动力和心理上的`愉悦。这时,教师们工作中遇到的烦恼,碰到的困难,经受的挫折,遭受的打击,甚至对领导的不满,对学生的抱怨,都“一去不复返了”。对教师群体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师,学校要为他们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并采用向广播站、报社投稿等方式,将教师的感人事迹和工作实绩向社会广泛宣传,以扩大教师的知名度。还可以邀请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尽可能地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展示的舞台。校长还可以为教师写上一学年的评语,内容可以是就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或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从而让他们享受到独特的人生价值。有了校长的感激,一个有着较高师德的人、一个有着较多实绩的人,他会因为多吃几份苦怨声载道吗?他会因小事与同事斤斤计较吗?

校长感激教师是对教师成绩的肯定、对教师进步的关注、对教师人格的尊重、对教师道德的褒扬。校长诚心感激教师,就能找到人生的平衡点。

作为校长,当教师因你的赏识、重用和关爱而拼命工作时,你能不感激他们吗?

感激是一种智慧,一种包容,一种气度,一种超越,一门艺术。

篇12: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一、实施赏识教育的合理性

(一)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

首先,幼儿自身是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关注的。其次,幼儿的发展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性格、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适当的赏识会让幼儿学会感恩、感激,从而使幼儿能够注意和欣赏事物积极的一面。恰当的赏识能够给幼儿带来积极的体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当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出现困惑甚至失败时,教师更应充分肯定幼儿,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幼儿,使幼儿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尊重。

(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毫无疑问,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教师、同伴的赏识与关注。当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日常交流时,一切以幼儿为中心,积极关注幼儿,运用鼓励、微笑或表扬等肯定方式来推进赏识教育时,家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这种教

育方式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园氛围,有利于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合作,使教师积极地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更有效的家园共育。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赏识教育也同样认为幼儿拥有无限可能,并要求教育实施者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鼓励幼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模式,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二、实施惩戒教育的合理性

惩戒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防失范行为和危险行为,二是对失范行为进行否定、评价和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惩戒与惩罚是不同的。惩戒强调“戒”,而惩罚强调“罚”;惩戒针对的是犯错的行为,惩罚针对的是犯错的人。因此,我们要将惩戒教育与惩罚教育区别开来。正确适当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幼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惩戒教育。

(一)幼儿自身成长的需求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犯错。从伦理上说,幼儿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或不适宜的言语会对他人甚至自己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这种消极后果往往会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时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运用合理的惩戒教育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消除不良后果。因此,惩戒教育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是非常必要的。

(二)惩戒权合理使用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同样,《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也指出教师可以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些政策法规虽未明确惩戒的方式,但幼儿园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分子,也是拥有惩戒权的,这也并不代表幼儿园教师可以滥用惩戒权。同时,教师也绝不能将惩戒上升到体罚甚至变态体罚。

三、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第一,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运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在赏识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说对话或者做对事时,仅仅通过简单的言语鼓励;在惩戒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主要通过口头批评、眼神暗示等方式惩戒幼儿的不良行为,而忽略了其它的惩戒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幼儿园教师都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采取不同形式的赏识或惩戒教育,单一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教育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第二,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懂得合理运用教育手段。一方面,当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时,不仅在内容上没有指向性,而且存在不分场合进行赏识教育的问题。同时,如何把握赏识的程度也是困扰幼儿园教师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惩戒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也面临此困惑:惩戒过度或者惩戒过轻,都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惩戒

过度便会使惩戒发展为惩罚甚至体罚,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惩戒力度不够或者不惩戒,就无法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二)面临的挑战

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时,面临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压力。从幼儿的角度讲,幼儿对教师赏识教育的接受度远高于惩戒教育,虽然不同个性的幼儿在接受程度上会有所不同。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不同类型的家长偏向于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来源于他们对赏识教育、惩戒教育的不同认识。极端型的家长总是一味地支持赏识或者惩戒教育方式。而民主型的家长则认为,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实施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都是有必要的。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坚决反对惩戒教育。这些家长认为有些幼儿园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惩戒的力度掌握不足,一旦教师的教育方式使用有误,就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伤害。[2]

四、促进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有效实施的建议

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目前都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教师应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增强职业素养

教师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3]因此,为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而且应关注教学活动后幼儿的反馈,并对这些反馈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做到合理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或惩戒教育。同时,无论是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出发点都要基于对幼儿的爱。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有爱,而且也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幼儿园教师真正热爱幼儿,就会带着温度、带着理解、带着激励去对待幼儿,用赏识教育或者惩戒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幼儿。

(二)幼儿园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共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指引幼儿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展开沟通交流,改善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整体环境,充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校园亲子活动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并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养成正确的赏识观与惩戒观,使家长在对待、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能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幼儿表现好时给予赞赏,而幼儿表现欠佳时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实现家园共育。

(三)幼儿园教师应合理把握赏识和惩戒的力度

上一篇:光伏电站施工流程下一篇:会计报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