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2024-06-23

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共13篇)

篇1: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种花》

活动目标:

1、体验交集处的物品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学习按交集的要求分类。

2、在观察讨论中感受、理解交集的意义,尝试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3、能积极思考,努力克服畏难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大小、颜色标记经验及分类经验;7以内数分合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白板课件《感知交集》,学具:操作卡片人手一套;作业单三组;小夹子、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感受情境,根据特征标记一级分类。

1、出示花园页面。

师:花园里有两个大花坛,可是还没种花。每个花坛种同一种特征的花,看看花坛的标记,想一想该种什么花呢?请能干的小花匠帮帮忙吧。

2、幼儿按照标记进行一级分类。

二、观察讨论,理解交集并尝试分类。

1、师:花坛真漂亮啊,我们给他拍张照片吧。

2、演示两个集合的交集过程并进行比较。

师:现在花坛改建啦!看一看,他和原来的花坛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个部分是怎么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呢?他属于哪个花坛?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部分是这两个花园共同拥有的地方,它既属于大花坛,又属于黄花坛。他既符合大花坛的特征,也符合黄花坛的特征。

3、尝试按交集要求种花。师:那现在这个花坛该怎么种花呢?这个交集的部分应该种具有什么特征的花?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按交集分类种花,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4、交流结果,师生总结。

请幼儿将自己的操作展现在页面上,并陈述理由。

师生共同总结:这两个花园共同拥有的地方,所种的花既要符合大花坛的特征,又要符合黄花坛的特征。

三、小组活动。

第一组:幼儿操作材料《感知交集》

师:这边有好多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气球,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还要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分。

第二组:数的分合(4、5、6、7)第三组:7以内的加减法

篇2: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2014年3月——7月)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大班级开展有关 “水”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幼儿园的大力支持,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次活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活动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本次主题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前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工作到位。

为做好这次节水活动,制定了活动计划,各班教师结合班级情况研究制定了详细的班级活动方案。

二、围绕活动主题,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2.水利局讲解员通过展板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幼儿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让教师和幼儿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以及水与生命的重要关系。

3.各班以 “节水倡议书”、“世界水日”、及保护水资源小常识,节约用水的意义等方面为内容做了主题活动。幼儿与教师一起绘制了“爱护地球,节约用水” 和孩子们一起设计、绘制了“关爱地球,节约用水”主题长廊,让幼儿感知爱护地球,节约用水要从自身做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身边的每一个人要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不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向家长做了很好的宣传。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了《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宣传画板

三、活动效果

篇3:从根子上消除大班额

大班额是教育生态失衡的表征

不少人将大班额问题简单归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不断选择优质学校,于是出现超出额定人数的大班现象。这样的归因还是过于简单,或者说仅仅说出了大班额出现的社会背景,事实上其他国家就有较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没出现大班、大校的例子。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已达74%,进入城镇就学的学生比率不仅超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超出了201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说明在城镇化因素之外还存在造成城镇大学校、大班额的其他因素。

从微观层面看,大班额是近些年一些地方教育政策和布局不当造成的区域教育生态破坏的后果。2008年笔者到黑龙江的某个乡,当地实施集中办学,把小学集中到乡里办,并依据当地户籍计算每个年级大约有130名学生。待到乡里的新学校建起来后,新的一年级仅收到15名学生,事实上其他110多名学生都挤进城里的大班里去了。因为原来每个村有小学的时候,家长感到有就近之便就让孩子在村小上学,集中到乡里后多数学生要坐几十里路的车才能上学,十天回家一次,家长们多数认为既然没有了就近之便,与其把孩子送到几十里外的乡里上小学,还不如干脆送到几十里外的城里上小学。然而当初做集中办学决策的时候就没有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考虑。

虽然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但基本的原因相类似,就是各地政府在过去十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中,很少考虑村民和乡村学生的切身利益与便利,乡村教育生态破坏了,花钱建了不少对村民而言并不方便的漂亮的薄弱校。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处于明显的大都市、省城、市、县城、乡村梯级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教育的偏态分布引发大范围持续升温的择校潮。不平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师资、教育理念、设施、条件、教学水平严重的不均衡,差异很大。它所形成的效应是,大量的人单向流动到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农村地区家庭的孩子会到乡镇去上学,“集中办学,撤点办校”又在其中推波助澜,乡镇的家庭有一定条件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去县城上学,乡镇干部及教师的孩子都送到县城或更大的城市上学了,他们失去办好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动力,导致乡村教育进一步空虚,成为推动更多的孩子到外地上学的动力,生活在县城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又产生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他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区里、市里,市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省城或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上学,整体上形成“倒金字塔”形压力较大的择校恶性循环,加剧形成恶性不平衡的教育生态。

这种不平衡到达边界以后就引发或不断加大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效应,增加由中国到国外留学的推动力,很多城市家庭会把孩子送往国外上学,出现低龄留学潮。择校、大班额与出国留学是一个整体上相关联的现象。由于大量农村家庭把孩子送进县城上学,就必然导致县城以上的优质学校普遍出现大班额。如此大班又影响到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既误了城里学生,又毁了乡村教育的双重损伤。

既然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问题,解决大班额的问题就不能仅仅盯着某个具体的现象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而是需要把农村学校发展滞后,留不住教师和学生,城乡教育发展失调这些根源性的问题解决,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标准多样的平衡态才能缩小班额

怎样才能缩小班额?主管部门制定必要的班额和学校的适度规模标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从外延方面理解和解决问题,也不能仅仅从数量上设置关卡。还需要从内涵上来理解和寻找解决办法。当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还在奉行大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的理念,并明文规定人数达到5000或1万人才有条件被评为示范高中的时候,这种理念和行政行为就在客观上阻止、压制了适度班额和适度规模学校的发展。

一些人简单地认为班额与学校规模不直接相关,其实在中小学阶段,班额与对学校规模的期待有正相关,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试图通过外延发展而非通过内涵发展的方式发展自己。不排除一些学校存在通过扩大班额来达到上级文件要求的示范高中学生总数要求的意图。即便是那些每个班的班额都严格限定的大规模学校,也存在依据相同标准的简单复制来扩大办学规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教育的平衡态、教育教学标准和班额、学校规模是存在深层内在关联的。

通常,当教学过程、标准和要求单一的时候,才会有大班、大校的出现。如果教学的理念是多样性的,教学过程、标准和要求是多样的,教育的生态就会趋于平衡,就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大班现象,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巨型中小学校。可以想见,受高考改革的影响而实行选课走班后,大班将明显减少。或者说,当下中小学教学的单一标准的不平衡状态才是学校内部造成大班额的机理性原因。建立对学生评价的多样性标准,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校际教育生态平衡,才能从内在机理上消除大班额出现的可能。

也就是说,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多学校少”,而是由于在同一标准下不同学校之间的纵向级差大,导致生源挤向纵向区位较高的学校,离开纵向区位较低的学校,导致一部分学校空虚、小班的同时,另一部分学校大校、大班。而比较多的人仅仅看到大班、大校,没有看到空校、小班,呈现在公众面前的问题也仅仅是“大班额”问题,而没有看到它与大量存在的薄弱学校是一病两症,只有完整地看到整个生态的状况,才能避免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从内在机制上解决大班额问题就必须明了基本原理:压低学校间的级差,依据多样而非单一的标准评价学校和学生,建立多样性的学校,不同学校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把适度规模作为长远的发展策略,整体上形成良性平衡的教育生态,才可能从根子上消除大班额现象。

创造教育平衡生态的措施

既然大班额仅仅是不平衡的教育生态的一个表征,一些地方在当下生源流入多的地方投入更多的钱新建和扩建学校显然是过于短视的治标选择,还会造成今后发展更多的不均衡问题。在当下创造并维护教育的平衡生态就成为解决班额过大问题的治本之策。

创造平衡的教育生态不仅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整个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各方共同参与。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政府、学校、家长多方形成的学校评价标准的定势,消除分数考得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简单判断。建立起新的教育评价共识,把能否为具体的孩子提供有效的成长发展服务作为评价学校更为重要的依据,提高适度规模和班额在学校评价中的权重。适度规模、适度班额、适度师生比、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应该成为评价学校和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不少人现在之所以舍近求远,找熟人、托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名气较大的学校,甘心忍受“大班额”的拥挤,就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高。这部分孩子和家长需要进一步审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受关注度和获得感。在一所教室坐不下的学校里,与在一所孩子能够受到教师更多关注、有更大自主发发挥空间的学校里,孩子所能获得的成长发展效果是不一样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在差距不是明显的两所学校之间做权衡,是希望孩子在大班里做“边缘人”还是在一个适度班级受到教室更多的关爱,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对孩子实质性学习权利的维护而非形式上的上高分学校,这本身就是为创造平衡的教育生态做了努力。

与此同时,政府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切实改变观念,消除长期存在的在办学中追求本地的某一所学校一枝独秀的目标,而是以建立本地教育的良性生态作为首选目标。并通过管理和评价、投入等多重手段,确保本地教育的良性生态的建立和维护,整体提高本地所有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品质,激励学校之间平等竞争,形成良好的校际秩序。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财政投入对不同学校一碗水端平,在问题解决阶段甚至还需要向相对薄弱的学校倾斜,增加生均经费在财政教育经费拨付中的比例。现实中就有一些城市学校自身为了节约师资、降低办学成本,就相应地减少开班数,以“大班额”获得短期利益,在财政经费拨付中需要明确经费使用目标,采取措施消除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形而下的层面,要强化班额和学位概念,参考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做法,推动班额和学位的确定通过专业调查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敲定的原则和程序。从源头上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在过程上列入当地居民的议事范围,从程序上走向有法可依而不是学校随意增减或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文件确定。这样才符合法治社会建设的大方向,才能保证一所学校的建立相对长久的稳定期待,而不是急功近利。

篇4: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笔者连续三年从事大班幼儿教育工作,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为数不少的“本科生”,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复读生。这些幼儿大多出现在农村幼儿园,入园年纪偏小。但由于没到入小学的年龄,只能继续留在幼儿园,过着重复的大班生活。在与其他大班教师交流中发现复读幼儿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复读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问题的描述

情景:课堂上,复读幼儿程晨把目光落在了走廊上的植物角。他的注意离老师越来越远,完全沉浸在绿色的世界里。程晨今年虽然才5周岁,但是与其他幼儿不同,今年已经是他第二次坐在大班的课堂上了。语言课上,老师在分段讲述故事《月亮船》,这时老师提问:“请大家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程晨马上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这个故事我听过了,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长城脚下。”老师一听愣了,程晨的回答让整个故事的悬念全部消失了,其他幼儿也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她无奈地摇摇头。接下来的时间,程晨对故事完全没有了兴趣,他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身旁的男孩子讲话,再也没有专心听课。

这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碰到的事。幼儿在上课时走神了,把注意转移到课堂外的地方。教师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你还不必惊奇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的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像程晨这类幼儿重新回到大班,听重复的课,学习重复的知识,因此,常常会出现学习倦怠、听课习惯不好甚至影响其他幼儿听课的行为。

三、问题的分析

1.幼儿对同类刺激的兴奋度会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多而减弱

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部事物,也可以是自身的行动或观念。幼儿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每瞬间都有大量的事物作用于感官。但是幼儿不能同时反映周围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选择地反映少量的事物。著名心理学家华生在他的行为主义理论中提出:“所谓适应,我们仅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他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对复读幼儿而言,他们对重复的学习内容已经产生了适应感,难以对此保持初学时的好奇。孩子有寻求新事物的本能,他们喜欢新事物,新刺激。对于程晨而言,故事《月亮船》属于旧刺激,而窗外的风景、身旁的男孩子则是新刺激,当新旧事物同时呈现且新事物具有不可预见性时,孩子通常选择新事物。

2.幼儿具有好动、好奇的天性,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较短

幼儿期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对有意注意的控制能力较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多次给予不同类型的刺激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案例中程晨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男孩子讲话,可见他已经对故事失去了兴趣,并无法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好动去注意课堂。在旧事物不能满足好奇天性的时候,外界的新鲜刺激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长时间从事单调活动,产生疲劳,注意力随之涣散。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转化。那些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工作,开始时都必须依靠意志努力去维持注意,一旦对此工作产生兴趣或者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之后,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继续保持注意了。

3.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缺少对特殊群体、个体的思考与把握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群体的教学效果,当大多数幼儿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时,教师通常会认可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部分不适宜此类教学方法的幼儿则被教师忽略了,如案例中老师的提问方式对程晨来说并不适宜,教师可以这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故事接下来有哪几种可能?”这样的提问更加具有开放性,教师并不执意要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说说自己的猜想,这样有助于孩子展开想象,阐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告诉其他幼儿自己学过的知识。此外,教师可对语言活动做一些微调,让那些学过的孩子感受故事与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而对幼儿听课时的状态缺少关注。如案例中教师对于程晨“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和身旁的男孩子讲话”的行为并没有进行干涉。在一些幼儿园中,常听一些老师对家长说“你们孩子很调皮,上课总是做小动作,不过很聪明,上课我说一遍他就懂了”,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反映出教师重知识、轻习惯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也让孩子错过了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关键期,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不利的影响。

四、问题的实施

1.实施时间:2012年9月—2013年9月

2.实施地点:湖塘中心幼儿园大一班、大四班

3.具体措施

(1)改变课堂策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微调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与新鲜感。对于复读幼儿来说,重复的教学内容既没有悬念又缺少思考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做一些微调,特别是对于活动中的素材——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氛围的需求,适当增减故事的内容。如大班语言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中涉及“恐龙”的故事,教师可以在故事中穿插各种恐龙的绘本故事,如《你看起来很好吃》《永远永远爱你》《我是霸王龙》《你真好》,让孩子感受故事的变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复读幼儿从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转变为教师的合作者、孩子的帮助者。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学会歌曲的复读生做小指揮,帮助其他幼儿找准节拍。

(2)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上课习惯

良好的上课习惯是幼儿认真学习、学会学习的保证,对幼儿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摒弃“反正他已经学过了”的想法,要把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引导重点。教师可经常性地鼓励程晨认真听课,也可尝试用“代币法”激励孩子,一开始当孩子能坚持5分钟的时候奖励孩子一个“代币”,到后来坚持十分钟、二十分钟再奖励代币,逐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3)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制订适合“复读幼儿”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可在大班教研组申请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具体计划有:“复读幼儿施教中存在的问题”“对复读幼儿施教的经验”,通过这类研讨,逐步制订适合本班“复读幼儿”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也可对班级中复读幼儿的家长发放问卷,问卷围绕复读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在家与家长交流的情况,在园需要哪些方面的指导等等,了解幼儿究竟需要哪些帮助,以此完善细化个性化教学方案。

(4)家园合作

教师可定期与幼儿的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一方面掌握幼儿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听课习惯的养成。

(5)个案观察

继续关注程晨的学习情况,定期观察他们在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引导下的听课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问题的总结形式

1.个案记录及反思笔记

2.撰写论文,分享经验,共享成果

篇5:大班上学期社会教学计划2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学计划2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学计划2 (中国大学网 ) 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一幼儿园 蒙大班上学期社会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大班幼儿面临入小学,为帮助幼儿今后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注重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的主动交流和实际交往能力都需要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氛围将有利于他们亲社会化行为的培养。 二、日常社会教学计划: (一)、有爱心,能关心同伴,关心家人,关心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二)、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改正的`愿望宇行为。 (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不气馁,敢于不断尝试。 (四)、了解各行各业劳动着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熟悉有关安全,交通,环保的标记,愿意按标记的提示行动。 (六)、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候,敢于劝阻。 (七)、期待长大,憧憬未来的生活。 三、日常具体实施措施: (一)、引导幼儿体验爱心与感恩,引导幼儿关爱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关爱。 (二)、指导幼儿正确的评价自己,使幼儿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尝试改正。 (三)、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自信,勇敢活泼的个性品质,鼓励幼儿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四)、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习礼貌的接待客人。 (五)、帮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 (六)、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懂得尊重劳动着, (七)、帮助幼儿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幼儿自觉爱护周围的环境。 四、本学期社会领域课程安排表:

 

篇6:上学期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1.体验合作搬运物体的方法并积累经验,促进肢体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发展。

2.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敢于挑战并乐于展示分享。

3.培养良好的体育活动常规和习惯。

教学准备

小竹梯20个、轮胎10个、空地一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好玩的小竹梯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用小梯子来做游戏,我们一起玩一玩。

游戏过程:

1.教师与幼儿持器械入场,共同布置游戏场地。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梯子上进行走、跑、跨跳等热身活动,练习时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3.操节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各握小梯子的一端跟随教师的口令玩“跷跷板”(上下举放)、荡秋千(左右摆动)等伸展游戏。

(本环节的游戏,帮助幼儿逐渐熟悉了活动器械,激发了幼儿对器械和游戏的兴趣,为开展下面的活动营造了积极、愉悦的氛围。)

二、基本游戏:快乐的搬运工

(一)试一试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快乐的搬运工,请两个人合作用一个小梯子试一试:怎样合作抬小梯子走才能又快又安全?

游戏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思考、讨论并尝试两人合作抬小梯子的方法,在场地上根据教师指示的线路行进,体验不同的合作方法。教师巡回观察,启发幼儿尝试不同的动作并提醒注意安全。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游戏方式较好的幼儿作为教学示范资源。

2.适时集中幼儿,邀请个别组向全体幼儿展示不同的合作游戏方法,集体模仿练习。

(二)玩一玩

指导语:我们学会了用梯子搬运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用梯子搬运轮胎。

游戏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将轮胎放在小梯子上,在场地上往返搬运,要求:又平又稳。幼儿自由往返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个别组幼儿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集中幼儿交流搬运的方法及轻拿轻放等问题,邀请个别组幼儿示范并组织集体练习。

(三)比一比

指导语: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搬运工的本领更强。

游戏过程: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竞速搬运轮胎,比一比哪一组搬得又快又稳。

2.在场地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比一比哪一组能平稳地搬运通过。

(本环节,设置“试一试”“玩一玩”“比一比”三个层次的游戏情境,使幼儿逐步感知并学习动作,在模仿练习、体验比较中,感受不同动作间的差异。通过设置搬运重物、开展竞赛游戏、增加障碍等手段,不断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挑战,不断得到增强,既促进了动作的学习与发展,又培养了幼儿坚持、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放松游戏:开货车

指导语:我们把小梯子变成一辆小货车,两个人坐在上面一起开着去送货吧。

游戏过程:

1.幼儿与同伴坐在小竹梯上,跟随教师进行拍打放松、模仿开汽车等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

篇7: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篇8: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欢度国庆---亲子划船游园活动”

活动安排时间、地点:

2011年10月7号玄武湖公园

活动价格:

一大一小70元一大两小100元二大一小105元

集合时间:

2011年10月7号上午:9:30集合集合地点:

玄武湖公园正门大门口(公交路线:1路、3路环线、8路、15路、22路、25路、28路、30路、33路、35路、38路、47路、56路、74、路、游

1、地铁1号线玄武门站下即可)

活动内容安排:

1.9:30---10:00划船前热身运动---“徒手操”、2.10:00—11:00划船游园(玄武湖全湖)

3.11:00---02:00自备午餐(注:只要是参加的幼儿一人发一盒“酸酸乳”)、亲子游戏:“土豆蹲、踩报纸、我穿大鞋走”

家长注意事项:午餐请大家自备,园区水和食物价格较贵,请大家准备充足。集体活动请每位幼儿都要准时参加,不迟到不早退,活动是家长带幼儿参加活动,不得让未成年人带幼儿参加活动。活动在国庆期间,公园内人流量大,请家长看好自己的孩子,跟好老师,以免走失。划船时,请大家在开心游园的同时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在船上打闹。谢谢参与!祝全体幼儿和家长划船游园愉快!

大班9月27

篇9: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2、了解汉、蒙、藏、维等部分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服装特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⒈出示少数民族儿童图片,初步认识少数民族(看图片)。

师: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来做客,看看他们跟我们一样吗?(从服饰、长相)

师: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几十个民族的人口较少,对这几十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我们称“少数民族”。刚才这些就是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⒉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师:少数民族的人们和我们汉族人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那么各个民族的人们他们喜欢吃哪些食物?生活习惯又怎么样呢?

⑴幼儿观看录像。

汉族:主要以米和面食为主食。此外,象糕饭、汤圆、馒头、饺子等人们也比较爱吃。酒和茶是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牛羊肉和面食,奶酒等,也喜欢喝茶。

藏族:农区饮食以糍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喜欢吃青稞酒、酸奶等食品。有些地方也吃米饭、面条。

蒙古族住的房子是蒙古包。呈圆形尖顶,边上有木条围成。包内有炉灶或木塘,冬暖夏凉。

⑵交流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⒊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

师:少数民族的人们除了吃的食物和我们汉族的不一样外,他们的服装也不一样。

⑴继续观看课件,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蒙古族:身穿长袍,头上扎着头巾,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维吾尔族:头上戴个花帽子,穿着黑背心和长裙,有许多的小辫子,男孩子穿的是灯笼裤,靴子,头上也有花帽子。

藏族:他们头戴上是毡帽,身穿长炮,斜开衣襟,一只长袖挂一边,脚穿长统皮靴。女孩子穿的是五彩裙,他们穿的偶是用动物的毛做的衣服和帽子。

⑵游戏:“穿衣服”

师:这里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他们只穿了一些服饰,都没来得及穿好衣服,现在请你们根据他们身上已经穿好的服饰来给他们穿好相应的衣服,请你来帮他穿一穿。

⒋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进一步感受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师:我们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我们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是一家人。

⒌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感受兄弟姐妹是一家。

篇10: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故事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运用已有经验以绘画方式设计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不守规则的叮当狗。

2、联系生活实际的录像、图片等。

3、记录的彩色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1、教师:有一只叮当狗,想到游乐场去玩,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段叮当狗的录像。

2、幼儿欣赏课件:《不守规则的叮当狗》。

3、讨论、交流。

(1)叮当狗去游乐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动物们对叮当狗的做法感到满意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3)你觉得叮当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最后花喜鹊对叮当狗说了一段什么话?

4、教师:是呀!叮当狗这样做很不好,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让我们一起把花喜鹊说的话告诉叮当狗,让他牢牢地记住:“叮当狗,听我说,做游戏有规则,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二)“火眼金睛”,找出不守规则的行为。

教师:生活中规则处处有,时时需要我们来遵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就叫“火眼金睛”,看看谁的眼睛就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请大家找找图片中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并说一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对。“火眼金睛”的游戏是有规则的,拿就是――谁先发现谁就叫停。看谁找得快,说得好。

1、播放幼儿一日生活的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发现规则。

(1)升旗时:行注目礼时眼睛不看国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时行注目礼是尊敬国旗热爱国家的表现。)

(2)吃饭时: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不专心吃。(讲话不仅吃得慢,饭要变冷,而且有时还会将米粒呛到器官里,骨头卡到喉咙里,会有生命危险。)

(3)上下楼时:两步一走。(踩不好,会从楼梯上摔下来,身体受伤。)

(4)课间时:和同伴在走廊里奔跑。(玩得满头大汗容易生病,还会你撞我、我撞你摔跤。)

(5)洗手时:推挤前面的小朋友。(盥洗室很滑,脚下不稳就摔跤。)

(6)玩滑梯时:从下往上爬。(容易摔跤,还会影响别的小朋友。)

2、边看边说,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说的好。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眼”,都找到了,还明白了不守规则不仅自己会受到伤害,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别人,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做个遵守幼儿园规则的好孩子。

(三)操作实践,制订班级公约。

1、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要在班级生活学习,那在班级中也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做保障,请大家想想在我们班级里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形成我们的“班级公约”,请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2、分组讨论、交流。

3、幼儿操作设计一日活动规则标记。

4、展示标记,并说说适合放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结束语:规则处处有,大家来遵守,方便你我他,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起把自己设计的规则图制订成“班级公约”,做到人人遵守班级公约。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一日活动规则设计成棋谱,幼儿进行棋类游戏。

2、家园共育:提供图文并茂的班级公约,由家长监督幼儿每日反思。

3、日常渗透:在各项活动中提醒自觉遵守分享、轮流、等候等的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

社会规则是约束每个人言行的道德准绳,可如今的独生子女自私、霸道,样样都要争先,不守规则,其行为还直接导致了同伴关系的不融洽,受孤立。为此,我们针对幼儿中间存在的这一现象,在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遵守分享、轮流、等候等游戏规则,故事《不守规则的丁当狗》通过叮当狗去游乐场游玩发生的一系列不守规则的行为,让幼儿有所感触,从丁当狗的行为中折射出幼儿平时的行为。此活动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并明白不遵守规则给别人造成的后果。从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反思:

课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约:公约是集体共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为了让集体更文明,班级更美好,我们可以针对班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班级公约,通过班级公约的形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督促我们改正不良的行为。

然后,以六人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确定哪些是我们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入班级公约,督促我们改进。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人人发言,并由组长记录下。

再请每组介绍分别制订出的公约,进行班级交流,针对什么问题,制订什么约定。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组提出的约定条例进行表决。全班通过或绝大多数人通过的就记录在黑板上。交流结束后,黑板上就记录下了我班的文明公约。再请同学仔细看一遍,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再进行班级公决,定下班级公约。

篇11: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说明收割顺序的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出话题。

师:现在是秋天到了。秋天里的果园大丰收了,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果树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儿自由交流。分享平时的经验)

教师小结:秋天,苹果,句子,橙子和稻谷都成熟了,所以我在这样美的季节里,我们能够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农民伯伯在秋天里的工作。

师:那这些水果都是谁收的呢?你们见过农民收水果吗?那我们在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认真看,看完之后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图片的内容)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上的事情吗?

(让幼儿逐一讲述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呀!农民伯伯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们收果子是要经过很多过程的,这样果子才能够保存的很完整。有了农民伯伯,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师出示农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图片,你们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说了之后,请你们来看看哪一张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给这些图片来排队吧!

三、教师介绍农民伯伯的工作,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我们刚刚看了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和水果工作时的照片,那你们还知道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工作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农民伯伯的工作)

教师小结: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干活了,他们要播种,要给庄家施肥、除虫、除草,等到庄家成熟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点点收割下来,然后一袋袋包扎好,就变成礼物我们超市里的大米了!农民伯伯还要在家里养猪养鸭养鸡,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来做。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农民伯伯的想法,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的东西了,可能连吃饭都吃不饱呢!但是很多却是看不起农民伯伯,那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多吗?那我们要怎么样做?你们对他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爱惜粮食,每天吃饭都要吃干净,不能剩饭,做一个能干的好宝宝。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有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虽然活动总的来说是一节体育活动,但是它的教育意义更多的在于通过幼儿体验,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

篇12: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2、初步培养幼儿对台湾岛几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包括台湾岛)、风光图。

2、蝴蝶标本。

3、教师编排高山族舞蹈。

4、教学挂图“宝岛台湾”。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欣赏诗朗诵“我去台湾岛”。

在低低的乐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

2、让幼儿学习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1)了解台湾的地图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指出台湾岛的位置(或帮助幼儿找出),让幼儿知道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台湾岛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人们可以从海上坐船去台湾,或乘飞机去台湾。

(2)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

@让幼儿看教学挂图,认识高山族,知道高山族是生活在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引导幼儿观察高山族人的服装特点,知道他们勤劳勇敢,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告诉幼儿台湾还生活着很多汉族人,他们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为建设祖国宝岛作出了贡献。

(3)了解台湾的风光美景。

@出示有关台湾的风景图片,告诉幼儿台湾的山多、树多,非常美丽,让他们重点认识阿里山、日月潭,知道这些都是台湾署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出示蝴蝶标本,引导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台湾有很多品种的蝴蝶,有的品种非常珍贵,只有台湾才有;科学家吧蝴蝶制成了标本,供人们欣赏、研究。

(4)了解台湾的特产。

台湾气候较热,水稻生长的好,盛产大米、甘蔗。

台湾还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樟木具有芳香、驱虫等特点,可以制成樟脑、榨油;樟树的种子可以榨油。樟脑、樟油饰我国的出口产品,产量在世界领先。

3、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能力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4、最后,请幼儿欣赏舞蹈“高山青“。

附儿歌

我去台湾岛

小木船,漂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船儿船儿哪里去?

我去祖国台湾岛。

台湾岛,小朋友,和我拉手跳呀跳,一同登上阿里山,向着北京拍手笑。

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了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辛勤开发的结果。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篇13:大班上学期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关注家庭的需要,了解当家不容易,懂得节约。

2、初步建立健康消费的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难点:

懂得节约,学会合理、有计划地花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人民币;与家人去超市购物,对所购商品的用途有所了解等。

2、材料准备:一元纸币若干、家庭胸卡标志、家庭座位牌、购物篮、挂历、统计表、旅游海报,超市区角设置。

3、活动室布置:以理财师主席台为中心,以家庭为单元,呈扇形分布。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

1、成立“三口之家”。

师:今天我们要参加一档有趣的节目“今天我当家”,让大家都尝试一下当家的感觉。

宣布规则:现在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自由组合,三个人组成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组合好了就到老师这里来佩带家庭标志。

2、介绍家庭。

师:请大家对号入座,欢迎大家做客“今天我当家”,我是大家的理财师。这是1号家庭……这是10号家庭,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

家庭分角色:现在请每个家庭快速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谁当孩子。(重点关注孩子分工)

二、游戏“今天我当家”

(一)活动一:发工资

师:现在大家就正式当家作主了,今天是1号(将挂历上1号圈起来),是每个月最开心的日子,爸爸妈妈辛苦了一个月。终于可以领工资了。请张会计给大家发工资吧11、清点工资:请每个家庭都清点一下,你们家领到了多少工资?(重点关注孩子是否数正确)

2、统计:理财师将各家工资记录在统计表上。

师:看来,大家都领到了10元工资。我想看看你们会怎样支配工资。

(二)活动二:交水电费

师:一晃今天就到5号了(将挂历上5号圈起来),对了,今天有阿姨要来收水电费了,大家得准备好钱缴上个月的水电费哟!(收水电费的阿姨拿着单子进场,介绍自己是收水电费的。)

1、理财师公布金额并记录在统计表上。

2、观察:请每个家庭仔细观察,哪个家庭水电费最高?哪个家庭水电费最低?(重点让孩子关注用得最多和最少的)

3、讨论:为什么各家的水电费不一样呢?怎样才能减少水电费呢?(重点让孩子懂得只有节约才能减少水电费)

理财师小结: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

(三)活动三:超市购物

师:从发工资到现在已经有10天了(将挂历的10号圈起来),可能很多家庭都需要去超市购买一些用品了。

1、购物。

师:请每个家庭商量一下,你们家现在最急需什么?然后每家派一人去附近的超市购买。(目的:让孩子真实地花钱购物,体验购物乐趣的同时,也感觉到东西买得越多,钱就越来越少了。)

2、介绍家里急需什么。

师:请在的家庭成员介绍一下,你们家里现在缺少什么。

3、介绍购买情况。

师:现在请刚才去购物的人说说你为家里买了什么。

4、统计:根据各家回答将商品分生活用品、零食、玩具i类列表统计,比较各家消费情况。(重点关注孩子哪类物品购买得多,对生活用品的需求如何。)

5、讨论,师:这三类物品,哪些是家里没有了必须买的?哪些有多余的钱可以买?哪些东西买得太多浪费了?(目的:重点让孩子知道生活用品是家里不可缺少的。是必须买的,其余的应根据剩余的钱合理选择。)

理财师小结:以后大家逛超市,首先应该选择必须买的,再根据剩下的钱合理选择其他的。千万不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要合理花钱。

(四)活动四:交旅游费

师: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已经是16号了f将挂历的16号网起来),差点忘了:刚才旅游公司送来了一张海报。说是最近推出了几条旅游新线路,非常好玩,价格便宜,只需4元钱。

1、报名收费。

师:机会不容错过,现在请每个家庭好好商量一下,想去旅游的家庭举手报名,请工作人员前去收费。(重点关注家庭意见不一致时是如何解决的。)

2、统计:将各家庭报名情况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师:有的家庭选择了不去,请不去旅游的家庭。说说你们为什么不去?(重点了解不去的原因,是缺钱还是另有原因。)

理财师小结:有的家庭不去旅行是为了把钱留着做其他的事,很不错!但有的家庭水电费或超市购物太浪费了。现在没钱去旅游了,真可惜呀!看来,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大家用钱一定要有计划。

(五)活动五:讨论家里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用钱

师:现在请大家想想,你们家除了交水电费、超市购物、旅游,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交流:电话费、网络费、孩子学费、孩子打预防针、家人生病、看望老人、给朋友买生日礼物……(关注孩子对家庭的开支了解多少)

理财师小结:哎,当家真不容易,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大家一定要留一些钱以备急用,可不能把钱都花光了。

(六)活动六:剩余钱存人银行

1.统计。

师:现在请每个家庭数一数,你们家还剩下多少钱。

2.讨论。

师:如果这个月家里不需要再花钱了。你会把剩下的钱放到哪里去?(让孩子知道银行是个存钱的好地方)

理财师小结:看来,大家存钱的办法真多,我觉得存入银行倒是个不错的注意,把节余的钱存起来,急需用钱的时候,大家就不用着急了。

三、游戏结束:颁奖

1.评选。

师:现在请大家评评,今天几号家庭花钱最合理、持家最有方。

2.颁奖。

师:掌声祝贺×号家庭,现在给他们颁发“持家有方”奖。(重点为了激励孩子学会合理、有计划地花钱)

理财师小结:再次感谢大家做客“今天我当家”,今天大家都尝试当了一次家,看来当家真不容易,以后大家花钱一定要有计划,能节约的尽量节约,一定要存一点钱以备急用。现在,就请大家把剩下的钱存到银行去吧!

教学反思:

1、一节好的活动,离不开丰富的物质材料情境,更强调和谐愉悦的精神氛同情境。我将本次活动定位成一档娱乐节目。用特定的情境激发了幼儿的热情,首先从形式上受到幼儿欢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设立了真实的超市区角,用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的参与行为:讨论家庭还有哪些开支时。我用开放性问题引领幼儿的讨论方向:每个家庭的开支及超市购物详细情况,我都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他们的实践结果。让幼儿对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充满了热情,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2、整个活动,我始终坚持“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互动,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和展示的机会。活动中,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全体成员全程参与活动,充分、真实地去体验生活,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而我自始至终将自己定位成一位理财师,未在活动中串换角色。给了幼儿一个清晰的脉络,就犹如一档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活动我向后退了一小步,幼儿向前跨了一小步。从而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

3、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教师的有效调控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如家庭谁去购物、是否都去旅游等。这对正处于合作进程中的幼儿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当家庭意见不一致时,教师能否机智调控和把握核心目标回应幼儿,这对我来讲也是一次挑战:当“家庭成员”在我的有效调控下达成一致意见时,我感觉自己和幼儿都共同进步了。

4、在活动选材与开展方面。我力求贴近生活、尊重经验、追求开放的教学状态。基于该年龄段幼儿的经验。他们能十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喜欢真实的东西。因此。活动中我给幼儿准备了真实的钱,尽量生活化,同时义让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幼儿面对手中的10元钱、超市众多物品及诱人的旅游时,他们也需要讨论、思考并做出选择,这对幼儿来讲是一次整合现有才智的考验。

5、活动也有遗憾的地方,经过自己精心设计,感觉每个环节都挺精彩,不懂得取舍,导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优秀员工评选资料下一篇:抗震救灾捐款感谢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