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2024-05-04

教师教育故事随笔(共10篇)

篇1: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我幸运,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今天怎样做教师。我甘做一名园丁,愿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愿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带着这样一种信念,我默默地在幼教园地中耕耘了近十二年。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在领导的关心下,在与同事们的和睦相处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也懂得该如何做一名幼儿教师。

一、责任从挚热的爱心中来。

有人说,世上唯一可以与母爱相媲美的,就是教师的爱心。我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当一名孩子王是我从小的心愿。当我第一次走进幼儿园,迎来孩子们第一声“老师早”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觉。

作为一名园丁,我与许多教师一样,辛勤培育、快乐耕耘,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针对孩子们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总是耐心地指导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幼教之友《教育随笔: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把幼儿园当成是我的家,对幼儿园的孩子关爱如亲妈妈。

关爱,赋予生命以光彩和魅力。十几年来,我唯一没有遗憾的是把自己的爱无私地洒向每一个孩子,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我都一视同仁,看着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二、责任从默默地奉献中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就象一盏明灯指引我航行,使我拥有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人格是奉献的人格,教师的天职除了奉献还是奉献。如今的孩子,他们个个聪明灵活,但同时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明显很差,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默默奉献、耐心指导。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但我更知道,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该如何把自己奉献给孩子们。

在奉献中,我体会到了教师的无私和伟大;在奉献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给予我的回报;在奉献中,我拥有了做教师的幸福之感。

三、责任从进取中来。

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这是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但我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政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不断向党组织靠耧,并时时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修正自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关键在于执着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努力。当你攀登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回头看看,幸福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我衷心祝愿我们石笋幼儿园的前景一片光明。

篇2: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这其中,有一位同学尤其让我头疼。李心安,择校,走读生。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该生表现一直都很懒散,我行我素,不交作业、上课不听讲、迟到等违纪事情经常发生,老师找他谈心,最多管一天,第三天又恢复原样。在又一次无故迟到后,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当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心里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这样?在他交来的思想认识中,我看到了他思想的另一面。他说表现不好一是因为已经习以为常,自己管不住自己,没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所以只好“随心所欲”地上学,二是自己对学习实在提不起精神,在学习上对语文存在兴趣又能怎样,单靠语文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找到这个突破口后,面对他的实际,思考再三,我决定从他感兴趣的语文入手。于是,我找他谈心,分析他现在的情况,并结合他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哲理小故事建议他现在该如何做,才能让梦想实现。

第一个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就够了!”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他,要正确认识自己,要量力而行,自己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大事情。第二个故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不知道具体路程,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两三里,有人叫苦,一半时有人愤怒,有的人开始抱怨,有的停下来不愿意走了,越往后情绪越低。第二组: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但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估计。走一半时,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簇拥向前,当走到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第三组: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达到了目的地。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他,路就在自己脚下,自己要有目标,而且要将目标细化,才能成功。

他在听了我讲的故事后,表现出了觉悟的表情。后来的一次周记中,他这样写道:“老师,对不起,我让您操心了!今后我一定用实际行动来表现我的风采!”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欣慰,看来故事的作用体现出来了。

在这之后,他表现还比较好,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作业也能基本及时完成。但是,面对这样的学生,稍一松懈,它可能就会又“故病重犯”,所以只要他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尽量在同学面前鼓励表扬他,特别是在他感兴趣的语文课上,尽量多点他回答问题,给他更多关注和监督,让他成为全班的焦点,也使他不好意思再犯错。这样又过了两个星期,在一次语文课上,他竟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了,听着他那声情并茂的朗诵,我知道,鼓励奏效了!前段时间,他主动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并制定出了奋斗目标以及努力方法,看来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在积极追求上进。现在,他一点点地改变着,班级活动中也有了他的身影。虽然偶尔还会犯错误,但至少学习态度积极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作为班主任,刚接手班级,我开始很有点力不从心!但我也不甘心,并不断地告诉自己,无论学生多么不尽人意,要始终相信:只要他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他们就一定会有收获!

篇3: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开学没有几天, 学生就开始状态百出。上课讲话的, 午休讲话、下位的, 同学打架的, 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有老师说, 罚呗!罚做清洁, 罚抄班规等等。罚他几次, 他就怕了。可仔细思量, 发觉不妥。为什么呢?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强, 如果一犯错就罚, 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 甚至破罐子破摔。不管你老师怎么罚, 他都无动于衷, 那不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吗?况且学生犯的这些都是一些小错, 有的甚至是他们的无心之过。只要老师适当的加以引导, 他们完全可以改正, 甚至做得很好。正如《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

故事一:

开学第一天, 班上就有个叫杨云杰的孩子迟到, 第二天这个学生变本加厉, 不仅迟到, 连作业也不交了。

对这个学生, 我比较了解。上期因为初三的工作结束早, 学校就派我出去招生, 刚好就到了他所在的小学。当时他班上的同学就说, 杨云杰不爱学习, 从来不交作业, 天天迟到, 上课就睡觉, 是他们班的四大天王之一。本来不想把他招到学校的, 但是他是我们的对口生, 户口、毕业学校都是我校的招生范围, 没有办法啊!开学分班的时候, 我一直祈祷不要分到自己班, 但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作对, 怕什么偏就来什么。

这才刚开学就像这个样子, 三年的时间可怎么熬啊!但是既然遇到了他, 就不能放弃。

我马上和他家长联系。家长说, 早上很早就叫了他起床, 但是他就赖在床上不起来。至于作业, 他小学时就不喜欢做作业, 家长也没有办法。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 我发现家长一方面比较惯孩子, 另一方面就是对孩子没有信心。

我首先找孩子谈了话, 给他鼓劲。告诉他小学的学习不好并不代表现在学习不好, 更不代表将来也不好,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 只要他肯努力, 肯定会有进步。然后我又和他家长沟通, 告诉家长:第一, 不能惯孩子的坏毛病, 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 在关键问题上家长坚决不能让步, 必须让他按时起床, 按时完成作业。希望家长在刚开学的时候严格要求孩子, 养好孩子的习惯。第二,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学好, 不能放弃, 要给予孩子信心。

同时, 我也给他适当的调整了座位, 安排了一个较好的同学和他一起坐, 在他跑神的时候提醒他, 在他不懂的时候给他讲讲。这几天他再也没有迟到, 作业也都按时交了。我发现他每节课也在努力地学习, 认真地记笔记。我也及时地联系家长, 告诉他们孩子的可喜变化。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杨云杰, 他恐怕现在就和小学没什么差别了。

补叙:后来我又和家长联系了几次, 才了解到其实孩子很可怜。他没有父亲, 母亲在南坪的一家商场上班, 每天回到家已经将近12点了。孩子每天回到家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孤零零的, 没有人说话, 也没有人关心他。因此孩子的性格很内向, 在班上从不与人交往, 成绩也越来越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 我随时都关注着这个孩子, 特别叮嘱他的同桌要多帮助他, 多和他交流, 和他做朋友。前几天, 他的同桌告诉我, 说杨云杰居然一口气和他说了5句话, 还看见杨云杰笑了。

故事二:

今天中午午休刚刚结束, 徐成剑就到我办公室, 很委屈地告诉我他给班上丢了脸, 班上因为他被扣了分。当时我很生气, 本想狠狠的批评他, 但是我还是压住了怒火, 问他怎么回事。他说,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 他不小心把菜里的油撒在谢建军的汤碗里, 谢建军就把那碗汤倒在他的菜里, 他没法吃, 就把饭菜全倒了, 被学生会的同学逮住, 因为浪费严重, 班上被扣了分。

我让他把谢建军叫来, 问清了情况, 确实如徐成剑所说。我没有批评他们任何一个, 而是让他们仔细想想, 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徐成剑就说:“老师, 我不该把油撒在他碗里, 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谢建军也说:“老师, 我把汤倒在他菜里, 但是那碗汤我并没有喝过, 我也没有弄脏。”

看来两个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我问徐成剑:“你不小心把油撒在了同学的碗里, 假如你当时及时给同学道了歉, 并主动帮同学再舀一碗汤, 你想, 同学会把汤倒在你的菜里吗?”他想了想说:“不会。”然后, 我又问谢建军:“徐成剑把油撒在你的碗里, 不管他是不是故意的, 你把汤倒在他的菜里, 这种做法恰当吗?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 让人瞧不起。你愿意做一个让班上同学都瞧不起的人吗?”他说:“不愿意!老师, 我错了。”

经过老师的开导, 两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并且明白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反思:如果我当时按照班规处罚了徐成剑, 也许他和谢建军的结就永远也解不开了。经过老师的教育, 他们不仅认识到了错误, 而且懂得了与人为善的态度, 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故事三:

最近和徐成剑一个小组的同学经常反映, 说徐成剑上课又讲话了, 他又没有交作业, 他的英语听写又没有改错……总之, 因为他, 小组被扣了不少的分。于是有同学说, 老师,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徐成剑。

听到这个话, 我很震惊, 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我班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的是小组考评制度。六个人一组, 这六个人就是一个整体, 如果其中有一个同学表现不好, 就会扣整个小组的分。

他老扣小组的分, 拉小组的后腿, 同学们不喜欢他, 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同学们就此抛弃了他, 这对徐成剑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以后他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孩子岂不就毁了!同时这样也不利于班集体的整体建设。

需要和同学们好好谈谈心了!

我首先找小组长, 做了小组长的工作。再召集其他的同学, 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组员遇到了困难, 就抛弃了他。大家是一个整体, 必须互相帮助, 共同努力。然后我又找徐成剑谈心。

徐成剑的成绩不好。他在入学考试中是年级的倒数第二名 (倒数第一名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 , 在学习上是相当吃力的。如果老师要求他每天的作业必须做到多好, 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我跟孩子仔细的交流后, 给孩子提了下面几个力所能及的要求:第一, 作业必须努力完成, 每天必须按时交, 保证作业这一项不扣小组的分。第二, 上课严格要求自己, 不讲话, 不做小动作, 争取纪律方面不扣小组的分。第三, 如果自己不小心扣了分, 就要努力把分找回来, 比如多为班集体服务, 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另外, 我还专门安排小组长帮助他。每天检查提醒他的作业, 遇到他不懂的给他讲讲。

这个星期, 他们小组再也没有人来反应徐成剑了。他不仅按时交了作业, 没有任何违纪, 反而为小组挣了不少分。学校开运动会, 他积极地去帮学校搬桌凳;中午休息, 他积极地去打扫办公室清洁;课间操后, 他积极地去为班上领牛奶。小组评分的时候, 他的分数居然是最高的。他被评为小组榜样。

以后的每一天, 我看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精打采, 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的, 做事也很积极。他每天脸上都带着笑。看得出来, 他真正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徐成剑, 按照班规处罚他, 不去真正的了解孩子, 帮助孩子, 孩子可能就又会回到小学时候的状态, 被同学孤立, 对学习失去信心, 每天生活在恐惧中。想想自己都觉得后怕!

篇4:《孤独的反面》随笔故事集

Publisher: Scribner

An affecting and hope-filled posthumous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stories from the talented young Yale graduate.

Marina Keegan’s star was on the rise when she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Yale in May 2012. She had a play that was to be produced at t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Fringe Festival and a job waiting for her at the New Yorker. Tragically, five days after graduation, Marina died in a car crash.

Even though she was just twenty-two when she died, Marina left behind a rich, expansive trove of prose that, like her title essay, captures the hope, uncertainty, and possibility of her generation. The Opposite of Loneliness is an assem-blage of Marina’s essays and stories that, like The Last Lecture, articulates the universal struggle that all of us face as we figure out what we aspire to be and how we can harness our talents to make an impact on the world.

这是一部充满希望、令人动容的随笔散文集,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年轻才女的遗作。

玛丽娜·基亘于2012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毕业,前途一片光明。她的原创短剧将登上纽约国际艺穗节的舞台,《纽约客》也向她抛出橄榄枝。不幸的是,毕业五天后,玛丽娜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尽管芳华早逝,但她留下了广泛而丰富的文章,如同她那篇同名散文,捕捉到了她这代人的希望、捉摸不定和可能性。《孤独的反面》收集了所有玛丽娜的散文和故事,如其中《最后一课》一样,讲述了我们大家在认清自己的渴求,考虑如何发挥才能影响世界时都要面对的纠结。

篇5: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关爱学困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人们给了教师无数顶桂冠,每一顶都那么诱人,这也许是我最初爱上这个职业的原因吧。

今年,幸运的我如愿以偿成为XX中心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第一次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美好,然而,醉酒方知为师难啊!才几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扫而空,面对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们,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琐碎。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啊!这难道就是我将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有点茫然。这时候李校长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必须记住教师干的是良心的活。”听了这些话后,我很惭愧,也豁然开朗。“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啊!

此后,在校长的建议下,没课时我就旁听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上课经验。我也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还记得开学第二周,我们班有个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说会道很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动作很慢,不肯动脑筋,书面作业相当潦草,发现问题后,我找他谈话,希望他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能改,争取进步,可是刚说完后,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课竟然变本加例,当时真的心都冷了,想想还是算了,要不放弃吧,但又觉得非常不干心,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一定要转化他!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 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

② 在批改作业时我用了足够多的激励语言,尽可能的激发他的进步。例如:这次作业很棒,有进步;老师其实很喜欢你,如果你把字写的再好一点就更完美了等等。

③ 在课堂上,反复地提问他问题,在回答正确时,我毫不吝舍地给予肯定,表杨,回答错误时,我会稍微引导他,让他再想想。

④ 课后,我会询问他旁边的同学,看一下他的表现情况,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情况。

一周以后,我发现他的情况有所好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作业安时完成,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于是,我开始反思这种情况,我发现,我把这种方法用在了另外一个不爱说话其他情况与少博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身上,效果是一样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一个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及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XX中心小学

篇6:教师读书故事随笔

我羡慕变成天鹅的丑小鸭,我同情在圣诞夜死去的小女孩……

我总是缩缩脖子,把自己埋得更深,鼻尖是吸满了阳光的棉絮的,味道。我便一直以为,童话便是那种味道,和阳光一样的温暖、明媚,和棉絮一样的柔软、温馨。

8岁。学会认字的我粘上了太婆家的书柜,那个仿佛藏宝箱一样的小柜。或许,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里面的确藏着宝贝。

我会一整天坐在书柜边,看那带着大段图片的古老的小人书。那比它更古老的传说。我相信了女娲造人,我崇拜追日的夸父,我向往奔月的嫦娥,我难过牛郎织女的分隔……我总是埋在那堆发黄的纸页中,鼻尖划过的历史的味道,带着点点霉味,却更多的是种未知的神秘,出奇的好闻而吸引人。

12岁。不知不觉,我有了自己的书柜。我开始读四大名著,艰难地啃着,囫囵地吞着,却依旧兴致勃勃。我开始读诗,读冰心的《繁星》与《春水》,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吉檀迦利》。

我懵懵懂懂地读鲁迅的杂文,安安静静地读朱自清的散文,津津有味地读欧,亨利的小说……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深吸一口气,那是书的味道,是世界的味道,那是思想的味道。

16岁。我依旧读书,读《瓦尔登湖》,读《一个人的村庄》,读《相约星期二》,读《行者无疆》……但是。依旧没有故事,没有特别的故事。我想,或许读书并不需要故事。纸张翻过,绚丽的颜色――花朵皆故事。是啊,每一本书。读每一本书,它们难道不是故事么?那每一种思想的激荡,每一种灵魂的感动,他们难道不是故事么?读书,本来就是故事吧。

20岁。我走上了教育生涯,非常欣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那时起,在我眼中,书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盘。

书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尝”它。

《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要从小心怀天下,关心百姓;《海伦,凯勒》启迪我要笑对人生,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三国演义》使我了解到古代历史上的战争故事;《绿野仙踪》则使我浮想联翩现在,虽说年龄大了,可始终不忘读书。心情好了,翻上几页,有点心得也好,没有也罢;晚上上床睡前,披衣而卧,念上几章散文,在饱尝书香的韵味之后便安然入睡,何尝不是一种幸事。读书是乐事,是容易的事。举手之劳的小事,我也严格遵守欧阳修老先生所谆谆教导的“读书三上”,“枕上”“厕上”。只不过把欧老师的“马上”改成了“车上”。

一本书,它改变不了世界。但它影响着读书人的心。

自己读书多了,收获多了,又当了30多年教师,也就“好为人师”了,我常常说给我的学生:读书要广,要有猎奇心理,而且什么都要涉猎,面要广,当然了也要精,对一个方面要深读下去,深读,也是慎独,君子慎独。

读书不是做样子,不是在人面前摆摆“我要读书了”的样子,而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的心看,要人前人后一个样,这就是所谓的读书慎独。要想着如何挖掘自己的思想,一日三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广泛阅读,而且还要专门地去读一些哲学著作,要上知老子,苏格拉底,下知老子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追问。远知上古先秦,近知今人学者,所以要更多地去读哲学类书籍,哲学。万学之母嘛!

是啊,书,是我们无声的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是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是书,启迪了我的智慧;是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要感谢书,是它们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书页翻过,翻过春夏秋冬,翻过喜怒哀乐,读书知书识礼。

篇7: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篇8:漫话“教育随笔”

一、教育随笔的涵义

教育随笔可以是教育日记、教育心得、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后感、随感、教育札记、教育体会、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实践感悟。这其中既体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 也有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与情感升华。

简言之, 教育随笔是把教师精彩的教育教学故事叙写下来, 把真实的教育教学情节记录下来, 从口头语言变成书面文字。

二、教育随笔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教育随笔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我们必须与时代同步。因此, “与新课改同行”, “与学生一同成长”, “寻找教师自由的教育天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与不懈的追求, 而这其中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时尚的做法。正因为教育随笔彰显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 因而它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厚爱与青睐。同时, 也逐渐成为我们成长的一种职业习惯, 成为我们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写“教育随笔”是用笔记录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验, 不同于教育专家的演说讲稿, 不是发表在正规刊物上的经验论文, 是教师“讲述自己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故事”;而且从提高教师精神生活质量层面来说, 写“教育随想”是教师在愉悦放松自己、检验倾吐自己、反思感悟自己、总结提高自己, 是属于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方“乐土”, 乐在其中, 得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 教师学会写随笔, 是在培养自己的主动探究精神, 是在搞“小科研”, 是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用一句专业的话来说是在“促使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教育随笔的特点

教育随笔, 得其真意的也许就在一个“随”字, 随意、随手随时可以思考、记写, 具有适时、适度、灵活的特点。

“随意”是说, 写随笔没有什么程式化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 文字可长可短, 内容可大可小。无章法之限, 形式灵活多样, 不必循规蹈矩, 无段式之分。如果心里有一个内容, 但没想好这件事阐明了什么道理, 却被这件事深深感动了, 达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 这时不必硬挺着, 也不必要什么理论做依托, 可以把事实写出来, 让读者自己去体悟, 去碰撞。

“随意”不是无目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不是无休止地记流水账。如果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 如果说某一天灵感闪现, 写几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 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经得起推敲, 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

“随手随时”是说,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教育事件和稍纵即逝的想法和信息, 所以需要及时收录、存储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 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完整了, 灵感的火花可能也消失殆尽了。所以要养成随手随时记、随手随时写的好习惯。也就是说坚持记教育生活日记。

四、教育随笔的内容

教育随笔写什么?我想, 我们应该从读书笔记, 教育案例, 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 学生档案记录,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 心灵感悟等几方面着手实践。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做个有心人, 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

1. 教材的挖掘。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 是我们教前教后时时面对的, 从备课到上课, 到课后反思, 到作业点评, 我们真的把它参得很透, 自然有新的认识和观点生成。况且它本身不一定是完美的, 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打磨研讨, 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那么及时把它写下来, 有所思, 必有所得。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做一个有心人的话, 一定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2. 教学的得失。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都会有令自典型案例:己满意甚至欣喜的体验。随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况且, 听课、评课的机会是很多的,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 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 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 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 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

3. 自学的感悟。

教育政策法规, 也可以在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研究性学习甚至同行交谈、家庭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取。

五、怎样写教育随笔

1. 要广泛读书。

身为教师要多读书, 而且要博览群书, 精读专业书, 否则就无积累, 无沉淀, 缺少人文色彩、缺乏文化视野。读书可以给人启发, 读书可以丰厚人的底蕴, 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学养。

2. 要勇于实践。

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实践资源, 我们从教学中来, 到教学中去。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随笔资源。

3. 要学会思考。

读书和实践只是为写好教育随笔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要把读书的收获和启迪、实践得失与感受付诸笔端, 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思考。思考是总开关, 没有思考就没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没有思考, 就没有概括和提炼;没有思考, 就没有思辨与生成。

4. 要完美表达。

也就是说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不同于说, 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心里想的变成文字, 还是要一定的文字功夫。因此要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 提高写的能力。

5. 要与时创新。

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或是切入一个事例的角度不同于以往, 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 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篇9:教师教育故事随笔

十二年的德育工作,让我深刻意识到认真倾听学生说话有多么重要。因为,哪怕是学生的一句话,背后都是一个柔嫩心灵的认知世界,那个世界里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更带给我们以思考。

“我对生活都很满意”,一男生紧皱眉头说,师追问:“你可以说出两点你满意的地方么?”男生无语,眉头依然紧皱。一个14岁的男孩说:“我对生活都很满意”,本就令人费解,紧皱的眉头也暗示出此话的可疑,不能具体说出满意的地方,再次证明“我对生活都很满意”的虚假与敷衍。他为什么皱着眉说自己对生活都很满意,又无法具体说出哪里满意呢?

带着疑惑,我与其父进行了长谈,其父泛泛地说,这样……那样……总之都很好。当我问起,孩子总是紧皱眉头的事,其父说没有在意,问到在家还有没有特殊的行为时,其父只说,男孩从不与家人一起吃饭,每当家人吃饭时就一个人端着碗,夹些菜蹲在一边,吃完了事。男孩言语行为的反差,在家行为的特殊,让我觉得男孩一定有不为人所知的心结。

我于午休时间走到男孩身边,他低着头,我轻抚他肩膀,他略抬头,并未用眼睛看我,眉头依然紧锁,我伸手抚平,他微震,没有躲开。待眉头舒展后,我说,不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么?好一会儿的沉默后,他点头,说嗯,为什么呢?又是沉默。

我联系男孩父亲,希望家长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瞩其晚上做些孩子喜欢吃的菜,等孩子放学一起吃。

下午放学,我站在班级门口,拉着男孩的手,嘱咐他路上注意安全,并说:“今晚和爸妈一起吃饭,明天告诉我你的感受,好么?”

第二天,男孩上学来,我问,一起吃饭了么,嗯,感觉呢,不好。

下午我到班级,看见只有男孩一个人在座位上,他抬头看我,眉头紧锁,我抬手,抚平,他落泪了,只是无语,我坐下来,我想等待,等待他主动让我走进他的内心,几次抽噎,“没有人管我”,伴随着又一轮的哭声,带着委屈和难过。我只是拉着他的手,这时候的言语教育是多余的,他最需要的是一个听众和毫无顾忌的发泄。

断断续续的言语中,我了解到,他觉得没有同学喜欢他,都讨厌他、孤立他;父母也整天忙,除了吃和给钱,没有关心过他。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很痛苦,就想把自己放在一个小空间里,最好谁都没有。

找到问题的症结,我单独找到班上几个阳光活泼的男孩,嘱咐他们帮助他顺利回到班集体中。随后我又联系了男孩的父亲,告知他孩子内心的想法,嘱其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

思考一:家长都觉得自己很关心孩子,孩子有什么需要就说出来,家长能满足的都满足了。家长的这种想法没有错误,但他们所谓的关心,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吃的,穿的,甚至直接就是给钱,他们觉得已经足够了,孩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其实这远远不够,孩子更期待的是父母的精神关注,包括倾听他的乐事难事、陪伴他看书看电视、和他分享成功的喜悦、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样的关注远比一顿丰盛的饭菜更能让孩感到幸福,因为关注背后的是来自于父母的深切关爱,是爱的流露。

另外,家长认为孩子有想法应该说出来,其实,家长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是什么都和家长交流的吗,似乎不是。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担心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家长的认同,所以往往不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加之家长的威严、责备,孩子就更三缄其口了。那么,面对孩子,家长就束手无策了么,也不是,家长要多观察孩子行为、言语的变化,根据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加以正确、合适的干预。

很多家长,当老师告知孩子发生状况时,还是茫然不知,原因就是缺少观察、关注,觉得孩子有吃有喝,每天上学放学,就长大了,其实,全然不是。看到发生的状况,有的家长诺诺几句,依然故我,有的家长则以忙、没有时间、不会、不懂等等为理由推说,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否得以解决,家长的作用很关键。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爱和关注,让爱的阳光一直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相对少些,“问题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位问题家长”,也道出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故事二:“我在家里是多余的”

“我在家里是多余的”,当一个15岁的男孩哽咽的说出这句话,我一边皱眉,一边心酸。皱眉,是我不解究竟怎樣的家庭环境让天真无忧的孩子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呢,心酸,是为这样小小年纪便背负如此沉重想法而感到酸楚。

孩子的父亲也在旁边,一脸的怒气。

我选择让孩子开口,“我要离开这个家,我不愿意呆在这个家里。”“那你说,这个家哪里让你不满意了?要是我,那我走,打工去;要是你继母那娘俩,我就把她们送走。”还未等我开口,父亲大怒质问。

我侧身摆摆手,示意父亲冷静,回身正要问孩子原因,孩子已是满脸泪水,只是无声。我拍拍孩子的手,孩子平静下来后刚要张口说话,父亲起身开门出去了。

“继母和她带来的妹妹总在我不在的时候说我不好,说没见过像我这样不好的小孩儿,父亲也觉得我不好,我甚至不如家里的狗,我爸每天无论回来多晚都会给狗喂食,摸摸它,对我问都不问,饭做好了,也没人叫我,就好像家里没有我一样。早上,我说给他们盛饭,他们都说不用,然后自己去盛饭,我觉得我在家里是多余的。”

又是一阵哭声。

我知道孩子明显感觉到了父亲和继母的冷漠,但我又不得不加以安慰,“爸爸忙于秋收,忽略你也许不是有意的。继母的做法,也许是你们缺少沟通,有些误会。相信老师,你爸是爱你的,你是家里的一员,怎么可能是多余的呢?放心,你永远是爸爸心里的好儿子,他只是把希望全都放在你身上,所以对你要求严格一些。”

让孩子回班上课,走廊里看见了正在抽烟的孩子父亲,他抬起头,一脸的无措,“孩子一点儿也不听话,顶嘴,事事针对继母,学习不用功,竟然想辍学不念了,气死我了。”父亲也是满肚子的牢骚和失望。

我转述了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父亲分析孩子言语行为的症结在于他的思想,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他也想摆脱这个想法,但父亲和继母的行为又每天在强化这种想法,使得他想摆脱又没有办法摆脱。于是,他矛盾,他痛苦,他无助,他用顶嘴、针对继母、不写作业、辍学来发泄,想找到矛盾的出口,但显然,这个出口并不正确。

孩子父亲意识到:自己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同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尊重孩子,多关注孩子。回去后,也会和孩子继母沟通,做好思想工作。

我来到班级,孩子看见我马上在座位上站起来,并望向窗外。“爸爸走了,他说让你放学回家,他们等你吃饭”。

孩子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但却并未提及辍学、多余的话题。

我说:“父亲是爱你的,理解他吧!”

孩子未做声,迟疑一会儿,说:“我考虑一下。”

思考二:父母离异后再组家庭,虽然表面上又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了,但那只是对于父母来说,家又完整了;但对孩子来说,家永远不会完整了,但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如何将这种伤害降至最低。

亲父(母)亲如受继父(母)言语的影响,原本的关注没有了,还对孩子产生反感,甚至表现在言语行为上,孩子感受到后,顶撞、对抗随即产生,大人认为是无理取闹,不懂事,孩子觉得缺少关心、理解,痛苦情绪产生,甚至想逃离家庭。

篇10:两个小故事 教师随笔

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却说不出怎样才叫做得好,下面我就把我做班主任工作中发生的两个故事说一说吧。

这才叫童年

2011年3月3日下午第二节我们五(3)班是科学课,在科学课上,黄子健和黄俊杰各拿了一把玩具枪出来打仗,扰乱了课堂纪律。上科学课的李老师把他俩的手枪缴了上来并交给了我。我把枪放在抽屉里。下午放学,黄子健和黄俊杰在排队时来央求我把枪还给他们,我瞪大眼睛对他们说:“不行。”他俩生气地走开了。排队出校门时,他俩一直远远地跟在的队伍后面,我也没有理睬,当队伍离开学校时,他俩没有跟着队伍离开,而是躲在一个角落,班干跑来告诉我时,我说:“今天别管他们,他们心情不好。”

6点,我下班回家了。开着车一路上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从奶奶家吃晚饭回家的路上,我的汽车老是打抖,越抖越厉害,我只好停车检查,我走到车身后面时听到有气体发出的“扑哧扑哧”声,我以为是轮胎漏气了,用脚踢了两下,感觉不是。我上车找来电筒,打开电筒一眼就看见汽车的排气管被人用纸团堵住了,气排不出来,原因在这里。我找来树枝把纸团挑出来,还真多塞得真结实。我一边挑一边就猜出是谁干的了,肯定是他俩。我决定回到家马上给他俩打电话揭穿他们。解除障碍,一路回到家。我还没进门就接到了一个电话,看着电话号码,我就知道答案了。电话是星铭打来的,他是黄子健、黄俊杰的好朋友,他看到他俩在干这事,他一直担心我是否会出车祸,但又不想告好朋友的状。他等到8点34分终于憋不住了,给我打了这个电话。我告诉他我解除危险时他松了一口气,真是个善良、可爱的孩子。他向我讨要糖吃,我答应明天带给他,我们就互说再见了。我心里真高兴。9点35分我接到了黄子健打来的电话,他忐忑不安地熬到这时,他很害怕我有什么事情发生。我告诉他我很好,而且我从头到尾一直都没有生气。我真的觉得他们就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样的经历才叫童年。

第二天,我带了一桶徐福记新年糖到学校,全班同学分享了甜蜜,他们问我为什么还要请他们吃糖,我回答道:“我希望你们在甜蜜中长大。”大家都笑了。

发生这样的事,使我深有感触:当你用心去体会,使学生的喜怒哀乐化为你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的每一根神经的颤动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应,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同一节奏,他活在你身上,你也活在他身上。这才叫教育。

教育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工作不愉快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行;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那天,我流泪了

这一周,轮到我值周,每天早上7点20分必须到学校做好迎接师生到校的工作。时间这么早,我来得及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吗?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他们已经五年级了,可以帮我做这件事了。于是我在上周末跟赵丹打了个招呼,她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星期一,赵丹忘了这件事,我是让潘慧洁帮我把儿子带到幼儿园的,赵丹有点不好意思。一天过去了。星期二,我起了个大早,自己把儿子送到幼儿园了,当我在口迎接师生入校的时候,赵丹来到我跟前脸红红的,她说:“黄老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你儿子呢?”我用半埋怨半玩笑的表情说:“我已经自己送去了。”她冲着身边的覃飞扬喊道:“就是你咧,慢吞吞的。”我微笑着看着这对好朋友走进校园。一天又过去了。星期三,儿子起得特早,我们7点钟就到达幼儿园了,我兴冲冲地来到学校门口时,只见赵丹、覃飞扬已经等在那里了,我大声一笑说:“哈哈,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来,我自己送去了。”赵丹的脸上表现出一丝失望:“哎,又晚了。”覃飞扬用眼睛鼓了一眼赵丹,嘴角往上一翘,做出一个嗤之以鼻的表情小小声地说了一句:“害我来得这么早。”旁边的保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发出洪亮的声音说:“黄老师,你放人鸽子呀!”我赶紧为自己辩护:“我没有,她两天没有帮我送儿子,今天我不知道她来不来,所以我自己送去了。”赵丹的表情由尴尬变为通红,她咬咬嘴唇低下了头,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转,她强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我回头喊了她一声:“赵丹。”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噙在眼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我快步上前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轻轻说了声:“对不起。”她没有抬头,沉默中我把另外一只手也搭了上去,还是沉默……她慢慢抬起头,眼里有泪水、有失望、有委屈、有埋怨,还有后悔,她用手背擦了擦眼泪,慢慢看了我一眼,动了动嘴唇没有说话,我的手在她的肩膀上用力按了按,她就向着教室的方向走了,我朝覃飞扬挥挥手,她马上跟在她后面。一天很快过去了,放学时我和儿子在路上碰到飞扬和赵丹,我们相视一笑就道别了。星期四,我依然要7点20分到学校,我来到学校路口的时候,正要过马路送儿子时,有一个怯怯的声音在叫我:“黄老师。”我回过头看见赵丹已经直直地站着,她有一丝浅浅的笑容,有点害羞,我们相视着,淡淡的笑着,我把儿子的手放到她手里,他们就走了。我来到学校门口,刚戴好袖章,身后又传来一个喘着气的声音:“黄老师,赵丹呢?”原来是飞扬,我抿着嘴,笑着定定地看她,她嘴巴大大地说:“送走了!”我点点头,她露出了一丝丝的遗憾。此时,我可以猜想得出:今天赵丹起了个大早,她要在7点钟之前到学校,当她迎着凉爽的风出门,路过覃飞扬家楼下的时候,她没有叫覃飞扬,她不知道,那一刻,覃飞扬也做好了出门的准备,正在等着她的喊声。赵丹走过覃飞扬家楼下时,看了一眼那扇熟悉的窗口,走了。覃飞扬在家左等右等,7点钟了,怎么还没见来,突然,她意识到了:赵丹已经走了。她急忙冲出家门……

赵丹从幼儿园回来了,我在门卫室搂着她们俩的肩膀,流泪了。感觉好像许久没有认识新朋友了,其实身边的同事慢慢变成了朋友,教过的学生慢慢变成了朋友。

上一篇:大年三十除夕夜零点拜年祝福语下一篇:七查七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