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2024-06-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精选11篇)

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2017***卫生院

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

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为积极推进我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根据《四川省贫困县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2017版)、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加强本院医务人员及各村村医专业技能培训,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识别、评估慢阻肺并提供指导的能力。

(三)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项目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

组织开展对本院医生、村医生的培训,以提高项目相关人员认识、1、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提供指导的能力。

2、经培训合格的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在辖区内搜索经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登记簿”。所有登记的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项目,按照《四川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以镇为单位,组织1~2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属的座谈交流会。结合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世界慢阻肺日”举办1~2次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大型宣传活动,包括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举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讲座、举办义诊或咨询等活动。

(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

1、结合健康管理员项目,组织开展对本院医生、村医生(每村至少1 名)的培训,提高项目相关人员认识、评估类风湿关节炎并给予复健指导的能力。

2、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在辖区内搜索经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的类风湿疾病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登记簿”。所有登记的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类风湿关节炎管理项目,按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随访管理工作。

3、经培训后的村卫生站人员结合随访,开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针对不同病情患者开展复健指导。

4、以镇为单位,结合每年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知识、危害、复健方法、预防措施等,可以座谈会、义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组织与管理

(一)我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公卫副科长为副组长,医院医务人员、各村村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镇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村卫生室负责为本辖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指导服务,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服务对象的建档及健康管理等技术指导。

四、考核内容与指标

(一)考核督导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情况、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信息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二)主要评估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登记率,率不低于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8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管理率不低于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登记率,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规范管理率不低于85%。

***卫生院 2017年4月22日

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摘要】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的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护理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问卷(SGRQ)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 d,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对社区的护理服务不够满意,经过协商和有效沟通均得到解决,满意度达9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11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1.05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具有不完全可行性气流受限特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COPD呈进行性特征,可能与有害颗粒或其他的异常反应有关[1-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多数人认为可能与炎症感染有关。这种病多见于老年人,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COPD的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3-4]。本研究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问卷(SGRQ)评价等方面分别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COPD疾病患者诊治的标准[5],选择2012年6月-2013年

6月在笔者所在社区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5例,男4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70.4±2.7)岁。患病时间5~24年,平均病程(13.2±2.3)年。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楚,沟通护理无障碍,可基本阅读,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服务,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家庭氧疗、定期心理辅导、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等社区康复管理,观察期限为1年[6]。期间以电话回访、上门随访、定期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并及时、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恢复状况。

1.2.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有COPD的多数为老年人,均有焦虑、抑郁、悲观的负面心理存在,因此,护理开展之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有效地沟通。讲解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法时,语言应简单易懂,另外,疾病的知识讲解可通过视频、漫画、现场演示等方法,让患者充分理解家庭氧疗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项。

1.2.2 创造积极的护理氛围 加强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互动,建立病友俱乐部,定期组织社区文艺演出,并邀请COPD患者参与其中。让患者之间彼此交流沟通,相互关心,有利于患者走出焦虑的心理。

1.2.3 电话回访及家庭访视 社区医护人员每周一次电话回访,每个月一次家庭访视。回访时要热情有耐心,并要求家属参与,积极询问患者情况,为其家属讲解有关COPD的疾病的知识,让患者家属掌握该病的治疗及护理知识,并监督患者。

1.2.4 加强社会关怀与支持 为慢性非阻塞患者积极寻找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包括医疗费用包销方式、参与社会组织的慈善活动等[7]。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

1.3 评价指标

(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社区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包括60分)为合格。(2)肺功能监测:在患者出院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其中包括:PaO2、PaCO2、FEV1、FEV1/FVC。(3)生活质量情况问卷(SGRQ):SGRQ的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越好,分值为0~100分。(4)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SGRQ得分和肺功能指标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试验组的患者对采取社区管理模式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肺功能监测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VC和FEV1占预计值比较,其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2.3 两组SGRQ得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治疗前后,其SGR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GR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 d,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初期难以诊断,不被患者关注与重视等特点,起病缓慢,病程长,容易反复,此慢性疾病护理也存在较大难题[8-9]。除临床常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寻求更有利于COPD患者的治愈方法[10]。

试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占预计值为(1.70±0.09)L、(53.90±6.79)%,通过社区健康管理,经常接受运动训练、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家庭氧疗等护理后,以上指标分别达(1.83±0.10)L、(63.21±6.19)%,治疗前后对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GRQ得分上,试验组患者通过对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和呼吸情况的调查,总分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治疗。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采取社区健康管理护理的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对COPD患者来说既减轻了生活压力又为其带来了生活的自信。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资料与方法

2015年我院呼吸内科出院COPD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有效。将患者按照奇偶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32例, 女28例, 年龄53~84岁, 平均 (66.0±5.1) 岁, 病程5~12年, 平均 (8.2±1.1) 年;合并高血压26例, 糖尿病21例, 冠心病13例。对照组男30例, 女30例, 年龄53~85岁, 平均 (66.2±5.4) 岁, 病程5~12年, 平均 (8.0±1.2) 年;合并高血压25例, 糖尿病21例, 冠心病1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 两周后行电话回访。试验组:实施综合肺康复方案。 (1) 成立管理小组:COPD康复治疗管理小组, 设计过渡护理辅以聚焦解决康复治疗模式的相关步骤和具体内容。 (2) 组织培训: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过渡护理辅以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及掌握规范化操作和指导。让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掌握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疗方法, 使本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推广性。 (3) 具体实施:出院前3 d,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梳理出可能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问题, 在主管医生指导下, 制定个性化过渡治疗计划, 包含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预防感染、物理治疗、运动锻炼、家庭氧疗、营养治疗、呼吸肌锻炼等项目, 在出院前1 d开始实施干预。干预形式包括:现场指导、电话随访、集中授课、家庭访视、操作示范、复诊教育等。每个项目制定对应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和目标, 并进行阶段评价和动态调整, 为期3个月。

评价方法: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 同时统计半年内复发住院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肺功能各项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FVC、FEV1、FEV1/FVC、MVV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FVC、FEV1、FEV1/FVC、MVV水平, 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复发住院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复发住院次数3次, 对照组8次,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33%, 对照组18.3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COPD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干预, 旨在了解和掌握本地区COPD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现状, 促进COPD康复治疗规范化及持续质量改进, 探索医院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和延伸服务模式, 对于在医疗实践中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同时也为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为降低COPD患者复发率、提升生存质量探寻新的方法和途径[3]。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常规出院指导, 应用综合肺康复方案进行管理的COPD患者, 其FVC、FEV1、FEV1/FVC、MVV水平均明显提升, 且患者复发住院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降低, 由此提示, 综合肺康复方案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出院指导。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勤, 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 (1) :25-27.

[2]邹小芳, 于书慧, 刘翠贞.综合肺康复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 (21) :4-6.

篇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质量;护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88-0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反复急性发作和缓解是本病的特点,病毒或细菌感染常常是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常发生于冬季。

1 护理问题

1.1 呼吸困难 慢支合并肺气肿时,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晚期患者即使是轻微的活动,都不能耐受。

1.2 咳嗽、咳痰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发热、咳嗽、咳痰加重,痰为黄脓伴喘息。

1.3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因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患者食欲下降、摄入不足,在有感染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营养的需求也增加。

1.4 焦虑 长期患病,反复发作,晚期出现的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出现焦虑症状。

2 护理目标

2.1 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形态正常,呼吸困难得以缓解

2.2 病人能正确进行有效咳嗽,使用胸部叩击等措施,达到有效的咳嗽、咳痰。

2.3 病人能认识到增加营养物质摄入的重要性。

2.4 病人焦虑减轻,表现为平静、合作。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由于COPD 住院患者多系老年,反复发病,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聆听患者的叙述,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利用健康教育的机会,讲解常见病、常用检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疏导其心理压力。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营养护理 COPD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易疲劳甚至衰竭,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嘱患者宜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主,少食产气食品(如牛奶、大豆等),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 15%~20%,其中優质蛋白占50%以上。如果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供给需增至20%~50%[1]。病室应环境清洁、舒适、空气新鲜,室温最好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0%~60%,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2]。

3.3 氧疗过程中的护理 COPD急性发作期,大多伴有会吸衰竭、低氧血症及CO2 潴留。我们通常用鼻导管低流量(1~2L/min)吸入给氧,浓度25%~30%。目前我们临床采用的一次性无菌吸氧装置,有效地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3.4 对COPD病人的护理指导

3.4.1 腹式呼吸法 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初学者以半卧位最合适。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3.4.2 缩唇呼气法 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总之,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一定能有效的延缓病人的病情发展,病人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合理正确的护理亦能使患者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312.

篇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讲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廖小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阻肺危害知多少

由于肺功能受损,使得病人的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增大。即便坐着或躺着呼吸,这种病人也感觉像挑着担子上山一样。因此,一旦患病,不仅病人自身生活质量降低,且长年用药、氧疗等治疗的花费较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慢阻肺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被动吸烟,也就是环境中有他人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的发生。

2、吸入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也就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和粉尘也会引起慢阻肺。

3、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室外空气受到污染的区域也会导致慢阻肺发病。而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人,空气污染可以加重病情。

4、呼吸道感染:对于已经罹患慢阻肺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

三、哪些表现提示您患上慢阻肺

如果您出现了咳嗽、咳痰、气喘、气促等症状,且一个月以上仍无好转迹象,或时好时坏,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是老年人就会经常出现的症状而掉以轻心。早期诊断出慢阻肺相当重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或对病程进行干预,可以使病人肺

功能下降程度延缓,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就是慢阻肺的表现。要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您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有慢阻肺危险因素的接触史而考虑慢阻肺的诊断,而确诊则需要进行肺功能的检查。

四、慢阻肺缓解期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慢阻肺患者每因呼吸道感染而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预防感冒和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可采取耐寒锻炼或全身运动如步行、登楼、踏车、扩胸运动、广播操、太极拳等。

2、停止吸烟:吸烟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改善肺功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戒烟后咳嗽咳痰减轻,肺功能减损的速度也较戒烟前缓慢。

3、呼吸训练:患者应学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以减少呼吸频率和增加潮气容积。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由1数到2,吐气时,如吹口哨般地噘起嘴唇后慢慢向前吹气,维持吐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4倍。

4、补充营养:慢阻肺常因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能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出现营养不良,其结果是进一步导致呼吸肌肉萎缩无力。研究显示慢阻肺患者基本代谢速率要较健康人群高。建议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与少量多餐,重视营养素的摄入。

5、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转移因子等。

6、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是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一般使用鼻导管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治疗

(一)戒烟

(二)体育锻炼

(三)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劳动保护

(四)防治感冒

(五)呼吸道的卫生和护理

(六)饮食调护

篇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摘要】目的 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重要意义的认识。方法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的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不可逆下降和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病理特点,使用肺量计对COPD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选和监测,以期早期确诊病人。 结果 资料证明,在导致COP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吸烟是最重要的原因。为制定早期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结论 吸烟是导致COPD的最重要的原因,使用肺量计筛选和监测高危人群是早期确诊病人的有效方法,戒烟、控制肺部感染和对易感人群营养支持以及STOP策略对不同年龄组高危人群的及早干预具有重要防控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防 职称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最影响健康、要经历慢性长期病程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不可逆下降为特点,并伴随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其他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体质下降。明确诊断后,存活率<50%,其中1/3以上患者死于呼吸衰竭。COPD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是致死、致残的重要疾患。COPD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正常人群中估计超过5%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的人群中超过70%有潜在阻塞性肺疾病,潜在的患者往往错过早期预防机会。因COPD治疗效果不好,一旦发生几乎很难逆转,延误诊断和治疗是导致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病情已不可逆转时才作出诊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防和治疗效果。如果针对COPD进行大范围人群的早期筛选,会产生过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有必要探究COPD的病因学和易感人群的特点,寻找出COPD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1 高危人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导致COPD的主要病因是吸烟。虽然其他因素也有一定作用,但吸烟是引发COPD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影响COPD发生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性别、个体基因、气道反应性、遗传性过敏症、职业、社会经济状态、饮食和生活中的环境因素等。

1.1 吸烟 虽然重度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发生COPD,但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主动吸烟是引发COPD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FEV1指标下降的危险性更大,吸烟量与FEV1下降密切相关,戒烟后FEV1能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论性别如何,吸烟者发展为COPD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的14倍。而被动吸烟也同样增加肺吸入颗粒、有机粉尘和气体的负担,因而增加呼吸道症状和发展为COPD的危险。

1.2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和NO2等气体,会使成人、儿童的FEV1以及F-VC等指标发生改变,显示肺脏功能受到损伤。很多研究发现,在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较高的地区,气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COPD的发生较其他地区增多。分析发现,城市污染是发生COPD更危险的因素。

1.3 个体基因 研究表明,不同个体遗传易感性差异在COP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可以解释有10%~20%的COPD患者有吸烟史。有研究项目对包括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内的5种基因进行分析,有明确证据的只有α1-抗胰蛋白酶基因(AAT),它是早期严重COPD和快速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尤其结合吸烟因素时更为明显。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IL-13也可促进COPD的发生。

1.4 高气道反应 有高气道反应的人群肺功能容易下降。虽然高气道反应如何影响COPD的形成过程尚不清楚,但是研究显示,伴有高气道反应的吸烟者易发展为COPD。气道高反应预示肺功能的损失,这是吸烟状态后肺功能下降的最主要指标,并且吸烟导致的气管炎症使气道高反应表现更加明显,使受累人群更易发生COPD。

1.5 FEV1 FEV1值及其下降速度,对COPD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尤其在COPD的早期,FEV1下降速度较后期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有较高FEV1值的人3岁后发展为COPD 危险性较低。对特殊人群(例如吸烟者)的FEV1跟踪检测可预测其发展为COPD的危险性。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

1.6 职业 在工业操作中,煤尘、金属粉尘、喷涂粉尘、异氰酸盐、镉等被认为能增加COPD的危险;尤其是长时间的职业粉尘和化学颗粒环境,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有危险的行业包括木工、造纸、纺织、建筑等。

1.7 营养 营养在预防COPD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部分对抗因吸烟、空气污染对肺脏的氧化损伤,长期缺乏新鲜蔬菜使FEV1水平较常人低。其他如镁、ω-脂肪酸等也与预防COPD有关。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多者的FEV1水平高于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少者。此外,低体重儿童的F-VC、FEV1指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是低体重对肺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导致成年后达不到预期发育水平而易于发生COPD。已有报道证实,饥饿会加速弹性蛋白酶诱导的肺气肿发生,而且肺气肿在低体重个体中更严重,这为营养因素影响肺修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依据。

1.8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或就业情况等。低收入、居住环境差、室内外空气污染、教育水平低、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等,在儿童时期是发展为COPD的危险因素。慢性进行性疾病反过来又可影响其社会经济状况。

1.9 肺发育不良 从出生到25岁,肺脏都在不断发育直到最大容积。肺的发育过程受到干扰,与吸烟环境、体重等因素有关。孕期和哺乳期吸烟可影响胎儿的肺发育和体重,还可影响到免疫系统发育,受到影响的婴儿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咳嗽和呼吸功能受损症状,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成人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篇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1kg>21kg/m2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3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体重指数会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复发间隔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因此, 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干预, 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体重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愈后; 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的气流阻塞为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病症, 在全球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之一。体重指数的判断人体营养状况的核心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表现为体重减轻。有研究提出, 患者的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会对预后有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针对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愈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4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1kg>21kg/m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3例。观察组中男性85例, 女性79例, 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 (73.5±8.2) 岁;对照组中男性140例, 女性123例, 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 (72.5±8.6) 岁。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 (P>0.05) , 证明研究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身高、体重, 抽血气, 胸部X线检查, 次日空腹抽取血清学标本测定血清白蛋白。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d, ?±s)

2.2 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对比 (d, ?±s)

2.3 死亡人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死亡人数对比[n (%)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以气流受阻、具有可逆性及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会在患者肺部产生生理改变, 同时还会引发到全身。有研究提出, 患者体重指数减轻是患者病症加剧的标志之一[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 能量需求和饮食不平衡导致体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长期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右心功能不全, 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 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2) 患者常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或食量有限, 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影响[3]; (3) 患者常用的茶碱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会刺激到胃肠道;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反复感染应急及高代谢状态, 气道阻力上升、呼吸机做功增加, 能量需求增加, 出现负氮平衡呼吸肌负荷增加, 耗氧量上升, 基础代谢增加, 有研究提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息时能量消耗高于正常人10%~20%, 基础代谢高于正常人30%左右[4]; (5) 患者张口呼吸, 气促, 进食会导致气促加剧, 患者会出现无食欲的情况; (6) 患者活动有限, 胃肠蠕动能力差, 腹部饱胀感明显, 无食欲; (7) 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 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体重下降; (8) 细胞因子会增加, 肿瘤坏死因子、IL-6等介质的肌组织蛋白分解状态和肌纤维合成障碍也是导致患者体重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下降的主要害处是肌肉组织减少, 累及膈肌和呼吸肌。一旦患者的部分呼吸肌减弱、功能下降时, 其他的呼吸肌会进行代偿性作功。长时间作功下, 呼吸肌会出现疲劳甚至呼吸衰竭的情况, 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体重指数低不仅会导致营养成分缺失和水电酸碱紊乱, 还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肺泡上皮细胞修复能力削弱, 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感染发生率增加, 从而使呼吸衰竭加剧, 增加死亡率[5]。此外, 低体重指数还会导致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纤维机构改变, 呼吸肌萎缩和呼吸肌力下降, 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力不足,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生成量较少, 引起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降低, 全身细胞免疫力减弱, 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呼吸系统病症恶化,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至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 (P<0.05) , 具备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低体重指数会严重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复发间隔时间较短, 住院时间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因此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干预, 改善患者的体重指数,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锋英, 俞烽, 杭晶卿, 等.社区呼吸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1) :47~51.

[2] 周锋, 刘锦铭, 孙兴国, 等.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35 (6) :453~454.

[3] 张希.不同体重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程度的比较分析.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6, 11 (6) :111.

[4] 蔡晓婷, 时国朝, 万欢英,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气肿评分分组特征.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 12 (3) :223~227.

篇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居全球慢性病死因的第4 位[1]。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 至2020年COPD将成为第五大疾病经济负担[2]。 调查发现, 40 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达8.2% , 其中女性为5.1% , 男性为12.4%[3]。 药物疗法是COPD的基本治疗措施, 而综合肺康复在COPD非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 肺康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医护人员及COPD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综合肺康复方案的制定和效果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因此, 笔者基于肺康复指南, 对COPD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旨在为制定标准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促进综合肺康复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使更多的COPD患者受益。

1 COPD综合肺康复的含义

1.1 概念

美国胸科协会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 对综合肺

康复的最新定义为: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综合多学科内容, 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4]。 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旨在改善其呼吸功能、 减轻疾病症状、 提高日常活动耐力和促进疾病趋于稳定。 综合肺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疗法、 家庭综合干预、 心理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 运动疗法是其核心内容。

1.2 循证指南

肺康复不仅仅是肺功能的康复, 它是一个整体的康复过程, 包括肺功能康复、 运动能力康复、 心理行为康复以及回归家庭社会的康复等诸多方面。 研究证实[5], 肺康复是促进COPD患者康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ATS于2007 年主办了肺康复专场, 欧洲呼吸学会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和ATS指南为肺康复提供科学指导及循证医学证据[3]。2007 年, 美国胸科医生学校 ( American College of Cheast Physicians, ACCP) 和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ACVPR) 更新了肺康复循证指南, 定义肺康复是对有症状、 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方案, 目的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减轻医疗负担。 ACCP于2007年在97 版指南基础上, 通过回顾近10 年的相关文献, 进行了系统的循证调研, 制定了最新肺康复指南。 新指南将证据强度分为A、 B和C三级: 肢体功能锻炼、 肌肉耐力训练和健康促进综合方案为A级; 健康教育、 无创正压通气为B级; 普通家庭氧疗为C级。 新指南明确指出了肺康复方案的3 个重要特点: 个体化、 多学科及改善患者整体功能。

2 COPD综合肺康复方案

2.1 运动疗法

2007 版肺康复指南再次强调运动锻炼的基础性作用, 运动耐力降低和活动受限是COPD患者的显著临床特征, COPD患者通过运动疗法, 对于减轻呼吸困难、 提高有效呼吸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疗法主要从运动方式、 强度、 时间和频率、 运动周期以及运动方法等方面进行计划[6,7]。 运动方式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 力量训练是通过多次、 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达到改善肌肉群力量、 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 不同的次数、 组数以及负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主要包括各种循环抗组训练和负重训练[8]; 耐力训练是指在一定强度下, 在相当的时间内 ( 不少于15~20 分钟) 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 是一种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 近20 余年来被广泛用于增进健康及预防慢性病方面, 主要包括快步走、 爬楼梯、 慢跑和骑自行车等, 根据COPD患者不同的心肺功能选择采取相应的运动方式[9]。 心肺运动试验是确定患者运动强度的标准方法, 运动强度的客观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 (VO2max) 、 代谢当量、 靶心率 (THR) 、 患者疲劳程度及症状等[10,11]。 目前临床多以VO2max和靶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重要检测指标: ﹥ 70% VO2max为高强度运动, 50% ~70%VO2max为中等强度运动, ﹤ 50% VO2max为低强度运动。研究证实[12], 高强度与低强度训练均可使COPD患者从中获益。 ATS建议COPD患者运动方案持续8~12 周, 每周2~5次, 每次20~30 分钟, 但重度老年患者因自身耐受情况和依从性较差, 可酌情减轻运动时间和降低运动强度[13,14]。Verrill D等研究证实[15], 持续12 周肺康复训练后, 患者的活动耐力、 呼吸困难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Troosters T等研究表明[16], 6 个月的肺康复训练所获得的益处可以持续18 个月, 而短于6 个月所获得的效果仅维持12 个月便逐渐消失。 运动方法包括持续运动和间歇运动。 持续运动是指达到靶心率后持续运动至规定的时间, 主要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适用于病情稳定、 体质较好的患者[17]; 间歇运动则采用运动-休息-运动的方式, 低强度、 短时间内多次进行, 适用于活动量低、 体质较弱者。 Milo A等调查结果显示, 间歇运动组与持续运动组在增加活动耐力和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是间歇运动组的患者运动后出现症状少, 更易被患者接受。

2.2 家庭综合干预

目前国外已开展信息自动化反馈系统研究, 将COPD患者居家的生命体征情况、 每日运动锻炼依从情况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进行检测, 医护人员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评估并调整干预措施。 Langer等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运动计划, 不仅局限于康复机构, 如果在家庭综合计划中遇到困难, 可以向治疗师咨询或在指导课上讨论解决。 进行家庭康复时, 指导患者在体质虚弱 (感冒、 COPD急性加重期或肺部感染) 时暂停运动锻炼, 饭后1 h内不要剧烈运动。 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 胸痛等症状时, 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后出现心悸、 恶心和头晕等自觉症状不能缓解时, 应及时就诊。

2.3 心理行为干预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对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COPD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呼吸困难等因素, 普遍存在焦虑、 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 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及心理疏导。 新版肺康复指南对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述, 干预内容与旧版基本一致。 已有研究表明, 对COPD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 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2.4 效果评价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COPD属于全身性疾病, 不仅仅是累及肺脏。 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气流受限,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100%<70%, 表明患者存在气流受限并不完全可逆。 然而, 单一的FEV1 检查不能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的全身状态, 因此, 需要一个综合的评价标准。 Celli等研究证实, BMI (体重指数) 、 气流阻塞 (AO) 、 呼吸困难 (D) 和运动能力 (E) 可以更好地体现COPD患者的预后效果, 简称BODE评分系统。 目前这一评分方法被各国学者广泛应用, 并证实是预测患者死亡率、 再入院率及存活率的重要指标。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 BODE指标较FEV1 更能全面地评价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3 展望

篇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高发疾病,而老年人占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7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COPD的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提供了COPD的一些整体护理措施:

1 护理评估

COPD的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可伴随着呼吸困难,我们首先评估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和性质,COPD的并发症很多,常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肺心病、心衰等,评估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和神志的变化,由于此病病程较长,愈后容易反复,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悲观等情绪,因此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2 症状护理

2.1 咳嗽,咳痰的护理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性质,颜色,量以及气味,嘱其多饮水,以湿润呼吸道,利于痰液的排出,不易咳出痰液的患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協助拍背,鼓励其咳出痰液,可根据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帮助排痰,无力咳痰者,给予吸痰。

2.2 呼吸困难的护理 患者呼吸困难时,给予其坐位或半坐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次数,深浅度及节律的变化。

3 一般护理

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遵医嘱给予合理的氧疗,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神志的变化,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4 健康护理指导

患者恢复期指导其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季节更换衣服,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等,尽量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如戒烟,避免冷空气刺激等。合理选择食谱,保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增强机体抵抗力。

篇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摘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慢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数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居当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报道,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估计全国有2500万人患此病,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的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康复方案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饮食护理

1.1 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

1.2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1.3 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

1.4 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1.5 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五音疗法

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 呼吸功能锻炼

4.1 呼吸训练

4.1.1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放松训练: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机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方法为: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以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缩唇呼吸法:用鼻腔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这种方法可增加呼吸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导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加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暗示呼吸法:通过触觉诱导腹式呼吸法,如:双手置上腹部法,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

4.1.2 胸廓活动训练: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吸气时挺胸,呼气时两肩向前、低头缩胸。

4.2 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4.3 防感按摩操,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康复指导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锻炼体会,提高患者锻炼的信心。定期随访,鼓励坚持锻炼。

出院指导

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小结

通过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护理,认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小泉、崔三生等临床运动疗法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中医护理方案卫生部

篇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方案

好帮手写作网,版权所有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目前并不是十分确切,但是主要以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两者有关。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等等。由于随着病程的发展慢性阻塞肺疾病可导致终身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9%-10%。本文以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为中心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实际的医疗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关键词】氧气驱动吸入;慢性阻塞肺疾病;雾化效果

引言

由于患有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中咳痰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加。环境因素与个体易患因素是导致人体患有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主要因素,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吸烟等都会提高罹患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概率。另外就是遗传因素、气道反

[1]应性增高者或者是在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发育不良的个体。由于慢性阻塞肺疾

[2]病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致残率与致死率非常高。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稀释浓痰,帮助患者改善通气质量。因此,理论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有着重要意义。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具体方法

加快氧气速度将药物变成微粒更小的雾气利用呼吸作用进入到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中,有效起到稀释浓痰的作用,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平喘、消炎,提高患者通气质量。雾化方式能够灵活调节,分子小,药物能够到达更广的范围,粒子小更有利于粘膜的吸收,[3][4]效果明显。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方式与传统的口服药相比,疗效快,副作用小。药物雾化配合氧气的吸入不仅消炎镇咳,对减轻患者长期咳嗽导致的咽部水肿充血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一般护理

清理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针对首次治疗患者需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注意事项,治疗目的,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治疗环境的空气流动,减少空气中弥散的药液潴留[5]。保持合适的气雾温度,控制在22℃-26℃中间,避免较低温度的气雾温度反而引发小气

[5]管痉挛。治疗室内严禁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检查雾化吸入器是否存在破损、裂缝,[6]氧气输出是否畅通。将装载好药物的雾化器与中心供氧管道连接,保证连接紧密、正确,[7]避免出现漏气。打开供氧开关,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氧流量调节。将治疗巾垫于患者前胸

[8]部位,避免雾气弄湿患者衣物。整个治疗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叮嘱患者一旦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立即反映给护理人员。对不能适应或者是难以坚持雾化吸入的患者采用间歇吸入,让患者吸入几分钟后暂停一定时间再进行吸入,如此反复,直到完成规定药液的治疗。特别是针对首次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完成[9]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协助患者清理衣物。

[10]护理人员在患者吸收过程中,必要时进行呼吸指导。嘱咐患者采用口吸、鼻呼的方式[11]。告知患者采用深长呼吸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雾化液的疗效。特别是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学习能力比较弱,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详细的进行示范,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关于患者的口腔护理,完成一次的雾化吸入治疗后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消毒更换流量表中湿化瓶,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雾化用药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吸入方式。嘱咐患者利用双唇含住雾化器的口含嘴,深吸气,停留一定时间,呼气离开口含嘴。吸气时按住出气孔,呼气放开,缓缓的将气体从鼻腔呼出,保证每次雾化吸入药物能够达到靶器官。

(1)抗生素类。利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庆大霉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咽部红肿、疼痛,同时能够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13](2)稀释痰液浓度类药物。一般使用糜蛋白酶和沐舒坦。这两类药物能够有效清除患者气管内的蛋白分泌物,达到快速排出痰液以及促进分泌物的溶解,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3)激素类药物。使用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等,此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道炎症,解除患者支气管痉挛。加上地塞米松被吸收进入血液的分量不多,因此副[14]作用小。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能够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起到减轻起到粘膜水肿的作用,缓解患者喘憋症状。

(4)利尿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尿剂中的呋塞米能够有效抑制Nacl的氯离子进入到气管上皮基膜的主动转运,从而减少了细胞中钠离子、钙离子浓度,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紧张,由于运动或者抗原吸入产生的气道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减少感染导致神经末梢传入的气道腔,从而使得气道上皮释放出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有效缓解患者粘膜水肿,提高通气质量。

[15](5)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喘憋症状。由于肾上腺素能够激活α、β受体,α肾上腺素能够有效减轻粘膜水肿,改善气道梗阻。Β肾上腺素能够松弛患者气道平滑肌,利用氧气作为驱动力将药物传播至整个下呼吸道,保证药物浓度的同时改善肺部血管收缩功能。

(6)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短期使用能够缓解症状,长期使用能够减轻症状。

[16]另外支气管扩张剂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疲劳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粘膜清除能力。目前比较

[17]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抗胆碱能药、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能够对中央起到和外周起到均表现出治疗作用,但是对大气道的作用明显强于小气道。同时还能够抑制气道粘液的分泌有效改善肺功能。治疗术后不良反应除了出现口干之外其他并不明显。加上抗胆碱药物难

[18]以通过细胞膜,因此大剂量使用也很安全。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小气道,保证小气[19]道平滑肌舒张。具体作用机制为β2受体激动剂能够选择性的提高起到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水平,有效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另外还能够减少细菌在气道中的黏着。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够快速发挥出消除气管痉挛的作用,短期内按需使用能够缓解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临床症状。

[22](7)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糖皮质激素能够改善患者的[23]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急性发作期间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大量浸润,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肺部的腺苷A1受体的表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另外临床研究证明,糖皮质激素不仅能够控制炎性反应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气体交换的功能。加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式能够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只需要小剂量就能够达到全身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4.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氧气流量

[24] 氧气湿化瓶中避免使用蒸馏水,保持瓶内干燥。完成雾化器的连接之后进行氧气流量的调节,刚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起始浓度不易过高,成人一般保持在6-10L/min左右,小儿保持在5-8L/min,每次吸入时间保持在5-10min,待患者适应后,保持雾体长度为10-12cm,再具体调整氧气流量。实际临床试验证明氧气流量过大降低患者舒适感,氧气流量过小雾气小,影响药物药效的发挥。5.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雾化时间、频次

[12] 雾化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前进行,目的在于避免药物雾化吸入引起恶心呕吐。需要具有

[26]针对性的选择雾化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0min。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雾化吸入可能加重患者支气管管腔水肿,导致通气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力衰竭。雾化频

[27]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日2次或者3次。6.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雾化体位

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等呼吸困难的问题,加上雾化液的吸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合适体位能够减轻患者的不是症状。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28]量采取坐位方式,坐位法有利于雾化药物沉积到患者的支气管和肺泡。针对意识模糊的患者采用侧卧位,抬高床头高度大致30°左右,目的在于扩大患者胸腔,使膈肌下降,从而提高气体交换效果,保证治疗效果。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采用坐位或者半卧位,稍微抬其头部,保持气道处于打开状态,护理人员一手托住患儿枕部,另一只手持氧气雾化面罩紧扣患者口鼻部,保证雾化治疗的顺利进行。7.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之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之前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讲解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则应该

[29]始终陪伴在身边,提高患儿安全感。8.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存在气喘等呼吸不畅的现象,在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的雾化液会加重患者的气喘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耐受性下降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治疗,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稍后继续治疗或暂停。针对年龄较大咳痰无力

[30]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在一旁进行扣背,帮助其痰液排出,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完成雾化治疗后,让患者保持坐姿,扣其胸背部,护理人员手背隆起,询问患者的承受能力,采用由轻到重,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拍打,目的使得患者肺部分泌物脱落,拍打时间保持在3-5min。嘱咐患者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等食物,多饮水,饮水量保持在每天1500ml以上。9.结语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是慢性阻塞肺疾病发展到后期导致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会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关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阿力古丽,吕玉敏,胡新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37(19):203.[2]王红梅,孙炜,林琏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01):156.[3]吴笑兰.氧疗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14):18.[4]李静.实施家庭氧疗30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临床康复,2013,31(15):233-234.[5]茆俊卿.颗粒剂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45例[J].中医杂志,2013,13(03):186.[6]陈建蓉.非语言沟通护理在呼吸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3(19):229.[25][7]王秋月,侯显明,于润江等.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17(05):432.[8],陈亚红,刘振英,张晓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17(03):225.[9]秦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的变化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51(24):132.[10]王菊贤,袁戈,吴立静等.戒烟和防止被动吸烟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19(08):154.[11]王晓良.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06):254.[12]曹莉锋,赵秋菊,徐进步等.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37(11):192-193.[13]李蔚,李小惠,陈果.口服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0,23(10):233.[14]朱佳,李忠凯,凌 敏.TNF-α基因-308 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中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9(03):233-234.[15]贾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2,15(01):14-15.[16]王克琴,刘佳.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05):135.[17]卫小英.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炎症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7(20):23.[18]许广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机械通气时气道细菌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9(05):122.[19]黄桂兰,欧阳科,黄玉玲.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3(12):286.[20]陈梅艳.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51(33):66.[21]徐佳卿,陈文静,郑凤梅等.循证护理在COPD病人机械通气联合振动雾化吸入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9(13):21.[22]唐小细.提高COPD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效果的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7(02):171.[23]张丽萍,周慧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心病622例血气分析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3(09):166.[24]鲜于云艳,张芹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4,33(11):228.[25]范秋丽,贺青,王群.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35(21):174.[26]周忠卫.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3(11):188.[27]陈宁,张永红,董晓岑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及IL-

上一篇:奇妙的颜色小班教案下一篇:一二九合唱比赛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