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学大作业

2024-05-28

工业社会学大作业(共6篇)

篇1:工业社会学大作业

读书报告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老师:张彬彬

2012年01月04日

未来工业设计的展望

引言: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设计产业已经成为关乎企业、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设计、塑造产品的形象,并将其最后统一在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宜人性、视觉传达、市场关系等而取得人—机(产品)—环境和谐的一项创造性设计。通过工业设计概论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在众多工业设计的分支中,我对它的现状和前景很感兴趣,就此以有限的知识对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及前景展望。

内容概述 :工业设计已经深入人类生活体系,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生活,而且起着主导作用,它的未来之路将会更加广阔。主要内容 :是对工业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进而对其提出应对策略,具体内容见文献综述和观点分析。观点 :方法方面有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等)和未来设计发展可预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的设计、高科技应用与高情感产品设计等);问题方面有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教育现状堪忧、认识的缺陷等 ;策略方面主要在设计环境、设计文化、设计机遇和端正设计意识这几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文献综述:从参考文献中获知,新世纪的舞台上,即将出现在中国的工业设计业的国际竞争,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另外,文献对工

业设计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该怎么设计。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做创新的设计。创新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及发展的灵魂。那么设计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创新设计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作者认为创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由于近阶段,我们的设计不是一会半会地能赶上外国设计,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于抄袭,模仿能够启发思维,提供方法,少走弯路。所以作者认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后超”,先抄后超是必经之路。我们在学习国外工业设计的同时,要不断地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情况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国的工业设计理论真正能指导我国的工业设计实践。

设计理念之组织设计。随着信息化、自动化、全球化的出现,人们设计了“全球工厂”、“战略联盟”、“电视直销”、“网络营销”等各种生产和营销组织形式。我们需要设计“全球工厂”。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已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竞争的优势,商战的严峻现实需要众多的各具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形成“全球工厂”。绿色设计。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实用且节能;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

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五大材料的运用以及现代新材料。对于材料的合理运用是工业设计创造的基础。对于材料属性的了解,能为形态的创造提供新的途径。不同的材料的运用,不同的材料的属性和表现形式能给与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任何设计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作为载体来创造内容。材料与设计是一体的两面,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活动中,如何使材料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使材料的质感与功能充分表露,使极为重要的内容。五大材料分别是:玻璃、金属、碳纤维、陶瓷和木材,他们有着不同的性质,因此应用相当广泛,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单晶体材料、精细陶瓷、新合金材料、太阳能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纳米材料、光学材料、新塑胶材料等,对于研制新一代的工业产品设计有重要意义。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对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综合分析。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工业设计新科技的运用。产品创新设计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其中复合注塑成型技术使工业设计艺术化的创想得意实现。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微型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新的成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贡献。

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从工业设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工业设计和材料工程一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业设计就是要根据对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它们的结构与形式,确定它们的组合方式等。因此,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材料的性质与特点。其实材料的进步推动着设计的创新与进步,设计的要求也推动着材料的进步。我们的设计师必须有着结合这种关系的能力,使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很融洽的体现在产品上。

观点分析 :工业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近年来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是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是专门的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第二是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如上海广辰工业设计公司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第三是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模式,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从个大高校毕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巨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人员分布也理所当然的和行业分布呈相辅相成关系,创意设计人才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工业设计到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由于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周围充满了浮躁的味道。设计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奋起直追的国家的常态。我们正在追赶世界,世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难。设计在我国还处在幼稚阶段,如何面对这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值得深思。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在循环走引进—模仿—生产的道路,并且有好多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设计水平也和有原始技术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大多数产品都仿制的比较相似,但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

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教育现状堪忧,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当前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缺乏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他们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胜任工作,可是目前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机制,导致部分设计师长期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阶段,不能很深入的进行正直的设计。就我国国内的工业设计发展而言,确实比西方落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设计将永远落后。我们还处于学习、提高有待加强研究的阶段,这对工业设计在理论上的充实尤为必要。那么重担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认识的缺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民大众混淆了设计和艺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做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人就是艺术人。他们总带有一种蔑视的眼光,口语称其为“看不起学设计的人”。我国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

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足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有多大?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中国文化传统的“伟大”之处。面对着一些些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设计环境,首先,大力普及设计教育,加强人们的审美观念,树立起审美标准,那么人们对设计品不会再置之不理。其次,树立设计观念和全民意识,国家自上而下,建立一个机制,树立设计意识和设计观念。让一种全面、新颖、科学的设计意识常驻人们心中,是指成为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文化,一种风格。第三,做社会需求设计。适于需求的设计,适我们想要的设计。设计实际可达到的目标并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确”的设计,而只能达到在一定条件下“满意”的设计。这里最重要的是“满意”并不是一个基于科学上的标准,而是一个“人”的标准。

设计文化,文化需要物的载体来体现。最近国内学者联合倡议进行阻止外国文化的渗透:圣诞本是西方各国的节日,近几年来中国过圣诞的人越来越疯狂,近乎超过元旦。作者认为圣诞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有物的载体进行传递,优秀的永恒的设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机能,而且必须有效地反映人类的信念、知识、精神和对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欲望。通过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等同确认,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以形成具有历史持续性和地域特征的设计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设计文化负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信息,虽然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人类不同群体(民族、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

设计机遇,首先从消费方面。从传统的消费文化转向现代型消费文化。现代消费观念认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小康型消费。年轻一代中,开始以“能挣会花”的新兴消费观念冲击“省吃俭用”的传统消费观念。从生活型消费转向社会型消费。消费文化的转变,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在庞大的市场冲击和丰富的机遇和挑战环境下,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引领新的潮流和尖端科技发展方向。其次从资源环境方面。全球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已经引起全球人们的注意,那么人们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树立起来,设计品求当然要顺应大的社会趋势。近些年来提出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等等。那么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设计是最受欢迎的设计。

端正设计的认识,正确认识设计与艺术,是处理做好设计的首要前提。作者认为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笔者经常浏览BBS设计论坛,相当一部分人在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看待他人的设计作品时少了些宽容与豁达,少了些理性与从容。

结语 :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技术与情感的桥梁,他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保障。从市场潮流,人的需要到提出设计构思方案,除了解决技术与材料的问题,还要研究内部结构与功能、使用习惯与方法、生产工艺的选用,节

约原材料与降低成本、外观设计与色彩、包装与运输,直到如何推向市场销售等问题。我们在现有的社会发展形式和社会化的发展潮流下,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在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让我们用心期待它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郑祥光《生活中的人体工程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编委会编写《中华美术学院七十年华》.中华美术学院七十年华.杭州:中华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3]王文玲《工业设计——制造业的创新之路》[J].经济丛刊,2006年5月版 [4](英)莱夫特瑞,董源等译《欧美工业设计5大材料顶尖创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版

(外文)

[5]李玉萍《现代制造业中设计与制造新理念》[J].石材,2004年版

[6]张宗登、张华、刘李明《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7]吴琼.《论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版.[8]董俊华《现代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月版.[9]高岩《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0]朱炼,张福昌《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M].江苏: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张伟《绿色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M].河北:河北工业科技.2007.

篇2:工业社会学大作业

年级:2008级学期:大四上学期任课教师:杨静萍班级:机械083班学号:2008022321姓名:肖东明

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引言

物资管理对保证物业管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 不仅是物业管理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关注的事项, 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 只有全员的参与, 全过程的控制, 才能有效构筑物业管理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1、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企业中的物资管理, 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 加速物资的流转, 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相关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 避免污染环境。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 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物资是企业实现生产服务过程的物资基础, 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 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 搞好物资管理工作, 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 加强物资信息管理, 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 ics, 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 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 使用Physical D istribu tion(PD)一词, 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 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 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 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 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 tics理论, 90 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 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1980年, 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 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 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 北京# 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 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 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 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 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 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供应链(Supp 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代理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 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 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 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物业管理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 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 一般物业管理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 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 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 配套设施薄弱。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 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 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是典型流程式、# 标准化.的管理, 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 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 一旦延误生产, 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 物资管理人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 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 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 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 物资人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 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 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 无法吸引人才, 增强活力, 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 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 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 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物业管理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 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 提高管理效率, 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 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 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2)建立战略联盟, 发挥互补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 物流市场快速发展, 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 快速传递信息, 降低渠道成本, 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物业管理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 或者区域性销售商, 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 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 减少无谓消耗, 有助于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效益最大化。

2、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第一是确立科学管理理念, 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物业管理企业物资消耗规律, 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制定的计划, 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 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 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 引入竞争机制, 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 择优布点、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 以降低采购物资的买价和运输费用。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 强化纪检监督工作, 杜绝采购人员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 多存信息, 少存实物.的新观念, 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 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通常物业管理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 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 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 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 加大修旧利废工作, 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 不断探索材料# 零库存.的可行性。

第二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 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 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 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节省物资供应成本, 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 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 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 必须讲求科学, 按物业管理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 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 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

资工作人员的行为, 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 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 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 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 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 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 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 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所限, 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 从经济内容上看, 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 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 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 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五、结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业管理企业的生产、服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 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 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 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 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 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 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参考文献:

篇3: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

传统的成本法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弊端

现今客户更需要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希望能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它也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过于简单, 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新的、基于先进技术的操作过程。这往往需要主要生产方式的变化。但是, 如果当估算产品的成本或流程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 会导致失真的成本估算。

当一个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的分配时, 它是基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将足够的包含所有的间接成本和预期利润, 甚至不考虑间接成本的分配。这是因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相关性是不够的, 从而导致这样的成本分配方法的失真和误导性信息。

科技的进步导致资本密集型和直接劳动成本下降, 如果你仍然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直接劳动标准分配更高的生产成本, 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导致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减弱, 使企业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 (或多个市场) , 使用单一、适用于整个公司范围的成本比率分配间接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会有很大缺陷。同时导致成本的变动的原因是多样的 (例如, 订单号、机器小时, 测量单位) , 也使一个单一的分配不可行。因此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是导致企业无法找到降低成本、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的目标的原因。

工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笔者调查了河南省近100个工业企业, 结果显示正在使用或试验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有15家, 占15%, 40%的企业正在考虑使用 (或试验) , 45%的企业从未考虑。从调查中发现, 中国企业实施ABC的数量很小, 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ABC的重要性, 考虑使用 (或试验) 的15家企业中, 资产规模有2个在1亿元以上, 占13%;1000万到1亿之间的企业的资产规模为5家, 占31%;资产规模在1亿以上的有8家, 占56%。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ABC在我国没有被广泛的应用。有很多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经验或类似的公司, 但真正意义上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管理的公司很少。ABC的应用可归纳为几点:第一, 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工业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较少;第二, 缺少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经验和基本理念;第三,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管理操作中, 如产品, 工艺设计, 质量管理, 而不是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

工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约束条件

1.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环境不断改善。但是, 目前我国企业总体的生产方式还处于较低水平, 依靠半机械化和人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企业也面临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业成本法在社会环境中有一定的约束。

2.技术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大量的高科技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的水平。但从整体上来看, 应用领域中采用高新技术的企业还没有几个, 企业整体装备水平还很落后, 不能把作业成本会计应用于所有工业企业。

3.理论条件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基础是管理会计, 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各种管理方法缺乏可持续管理的应用和实践, 还没有跳出固有的管理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管理效率的内在动机和意识, 内部科学管理的要求不强。所以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法缺乏理论基础。

4.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区别在于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如果没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多样化的制造成本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大量计算工作负载会使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很难真正付诸实践。目前,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范围小、发展不平衡、应用水平较低, 没有形成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等综合管理系统, 财务软件发展水平较低, 基本上保持在簿记、账户和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方面。作业成本法, 需要更广泛应用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作为支持。

5.作业成本法本身的局限性

计算工作量大, 实现成本较高。在实施作业成本法要求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组织系统更为完善。当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选择大量的成本变动原因, 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所以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成本计算和工作负荷。因此提供信息的成本大大增加。如果规模较大的企业, 有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无疑将出现高成本的压力。成本过高是实现这个方法的一大障碍。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时, 成本动因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成本动因揭示了企业执行作业和作业消耗的资源的多少。选择和确定成本动因对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步骤是有难度的。选择正确的成本动因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 成本动因的选择分类不同, 计算出来的成本也不大相同。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成本动因的选择通常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降低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原始数据收集困难, 缺乏信息或数据失真。作业成本控制需要全面的原始数据, 根据传统成本系统提供的成本信息有限, 不能满足作业成本控制所需的资料。

工业企业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

1.建立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是可以避免的。但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有会计方法的原因, 更多是法律法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文化背景等深层原因。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除了有效的会计方法, 搞好体制改革和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外还要建立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 需要企业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系统。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 制定自己的制度来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如合理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内部检查岗位责任制, 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 包括成本、费用定额、标准、报销范围系统等;引入企业内、外部门的监督机制, 结合会计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 层层把关。形成一个三维的保护系统, 确保会计信息是真实和正确的, 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打下基础。

2.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 重新配置人力、财务等, 以及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到企业现有的会计系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 企业需要增加熟悉作业成本法管理和会计人员。通过内部培训, 也可以从外面招聘, 或两者的结合。让企业尽快实现变革。推广的过程中实施作业成本法。也应该特别注重企业内部员工培训, 包括特定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作业成本方法体系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科学, 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计研究有其适用的环境背景, 在国外作业成本法证明是有效的, 不能完全复制应用于在我国。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进行研究。打破传统的会计观念的束缚。充分评估作业成本会计未来的发展。努力做作业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突破传统的视野。采用广泛接触、多学科协同的方式, 结合操作成本、管理、法律进行研究等。

4.在教育阶段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员

篇4:加速发展大飞机工业

中国是否需要发展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一直是萦绕在国家决策者、飞机工业界和学术研究部门专家学者头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段时期,仿佛达成了共识: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在飞机制造领域,只要进口飞机就可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当我们看到欧洲依靠强大的政府补贴建立了生机勃勃的空中客车公司,与美国波音并驾齐驱的时候,不得不静下心来检讨以往的决策:没有飞机制造这样关键产业的自主创新,中国是否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从我国的实际和欧洲的经验看,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发展大飞机制造业时不我待

对于中国而言,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举措。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激烈较量的大背景下,大型飞机工业的崛起对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型飞机制造业,能够推动一大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促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大型飞机的设计制造,关联到材料、电子、机械,车辆,能源、建筑等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其技术特别是关键性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扩散,能使制造业产业链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飞机制造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比用这种技术制造的航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其带动技术升级的衍生效益就更大。其次,我国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有效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过程中。通过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来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经验表明,有了大型飞机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就有了整个产业结构进步的领导者。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其他各项现代技术不断更新。

发展大型飞机制造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航空产业是现代“工业之花”,不仅是大国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而且也是实现技术和系统集成的重要载体。技术创新不仅表现为单项技术的突破,还表现为相关技术的集成,战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复杂系统的组织集成。加强航空产业领域的技术集成,是我国实现技术跨越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战略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系统集成不足问题,难以形成技术集群的突破与跨越。发展航空技术及其产业,有利于我国科技发展由注重技术导向转变为注重产业导向和市场导向,有利于带动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产业。电子产业、材料产业、发动机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天,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实际的技术创造,特别是系统集成还都依赖于跨国企业。也就是说,中国因为没有关键技术体系进步的推动,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集成体系。这就意味着,最终的产业竞争力是虚弱的。

发展大飞机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航空科技及工业体系,基本具备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大飞机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市场条件。

从技术上看,我国已能够自行设计开发和制造大型飞机。多年来的多项国际合作,使我国已拥有制造大型飞机的工业条件、技术基础和管理能力。通过转包生产国际大飞机制造企业的部件,使我国航空工业的装备水平和部件加工工艺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具备了先进客机的零件加工、检测和质量保证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与原麦道公司合作生产的实践,使我国具备了大型先进客机的批量组装能力,系统地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工艺流程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的标准及方法,从而使全行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迅速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另外,我国曾经独立发展过中短途飞机的研究制造,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工艺流程方面也有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和知识积累。此外,我国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从事太飞机总体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队伍,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设计,管理及工艺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不继续推进入飞机的科研和生产,这支重要力量就会自然解体,对国家来讲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从经济上看,我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支撑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并实现完全的产业化。

欧洲各国为空中客车的发展提供了数百亿欧元的研发和生产补贴,美国对此耿耿于怀,从没有放弃过指责和批评。中国要发展大飞机也必然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至于这种补贴的规模有多大,专家学者们的测算大相径庭,但是总体看,绝对不会超过“三峡工程”的动态投资规模。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撑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其实,实际需要的国家投资远远小于“三峡工程”的水平。

从需求来看,大飞机的市场潜力很大。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新增客货机将达2万多架,总价值达15000亿美元;届时我国民航客机拥有量将达到1900架左右,20年内共需补充各类客机约1700架,其中65%是干线客机。这一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发展我国大飞机制造业的重要历史机遇,绝对不能够坐失良机。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分别从空中客车和波音公司购买了14口和70架(据传近期还要从波音购买一扎(飞机)客机,显示我国民用航空市场扩张速度超出预期。尽快生产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是抓住机遇的唯一途径。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通过积极开展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我国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掌握航空键技术钓国家或集团都不可能转让核心技术,培养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方针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在具体做法上,必须强调通过产品带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摒弃单纯的技术取向。另外,我国在航空工业发展上一直走仿制。改进、改制的技术路线,这种技术发展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产业关联,不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明确以获得型号自主知识产权为首要目标。尽快形成明确的机型系列发展思路,从而带动相关技术的群体突破。目前,在波音、空客垄断大

型民航飞机国际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应参照国际上先进大型喷气飞机制造技术,走从支线飞机到干线飞机的发展道路,一旦条件成熟,首先在国内批量生产,替代部分进口,以最小代价、最短时间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发展大飞机制造业的政策措施

一是突破体制束缚,重整国家资源。体制问题是阻碍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国航空工业内部力量分散、相互掣肘的问题十分突出,条块分割、地方分割和“山头主义”的弊端至今仍然存在,使得国家有限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与利用,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和型号规划上长期难以形成共识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无论是支线飞机还是干线飞机的研制,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果。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深化航空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力量布局,推进航空产业的战略重组,改变航空工业内部部门分割和分散重复配置资源的状况。然后逐步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飞机制造企业,让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动性。政府只是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不代替企业决策。美国、欧洲的实践都说明,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政府和企业分工合作是飞机工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必须在这方面有所借鉴。

二是将大飞机发展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航空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产业,一旦发展战略和方针确定,就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是大飞机的型号研制投入巨大,应尽量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成系列发展。我国航空制造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因而缺乏发展的连贯性。这种状况不但容易造成国家财力上的损失,而且容易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把发展大飞机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政府的力量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有效分散战略产业的市场风险,保证战略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美国、欧洲、俄罗斯、巴西等国都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列入国家的长远规划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三是建立自主的航空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波音和空客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依靠专利和标准占领市场,设置森严的技术壁垒,封锁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高技术和研制大飞机。因此,我国必须实施完整配套的标准战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有自己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以适应未来航空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发展大飞机制造业的几点启示

1、政府和市场在构筑国家竞争力中都发挥着独特作用。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现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的主导作用也会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形成。空中客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波音集团走过的历程同样是美国政府高度干预的结果。政府的有效干预在一定市场条件下加速了资源整合,形成了全球竞争的新格局。这种现象其实并不背离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因为在跨国市场形成和全球产业重组的背景下,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弥补了市场差异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所以,当我们考察国际竞争时,多重视一点政府的作用,并不会扭曲资源配置。

2、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我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几起几落,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竞争需要的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事关国家发展前途的重大决策往往由几个技术人员或是不明技术特征的政府官员最后拍板,这就难免失误连连,最终给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再看我国的汽车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决策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我国仿佛形成了谁主管,谁决策的惯性机制,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应该是利益回避的、融合社会所有精英意见的体制,是以事实说话,而不是以地位高低论真伪的体制。

3、应该吸收民营经济力量进入一些战略产业。以往的经验总是告诫我们,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应该由国家控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这不等于要完全由国有企业代包代办,只要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由中国的任何经济力量来办都不是问题。国家要重视的是事业的可持续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性的不竭源泉是持久的盈利。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永久的盈利,就由国有企业来做,如果其他经济成分的效率更高,就由其他经济成分来做,不要拘泥于一些仿佛正确的理论束缚。

篇5:工业社会学 作业1

杨邵鹏机自***11、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基调是以孔夫子的思想为主题的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心智”这也是贯穿我国历史的文化主要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有一批符合如上所说道德价值行为准则的贤明之人。中华文化之所有灿烂悠久,也离不开道家等其他思想的渲染,沉淀。有句话如是说:内修黄老外施儒术。便可对文化繁荣与应用方面的多姿多彩略见一斑。

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我认为,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主要存在对于自我的认识。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很隆重的个人利益为中心倾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价值的体现集中在实现集体利益,实现国家,名族利益。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教导人“中庸”,为人处事平和,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但西方文化在此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相径庭。他们更多地是“认识自我,超于自我”。强调个性的发展。

2、封闭思维,自我中心,有哪些表现?

答:封闭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对,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墨守成规,不求进取或许就是最好的代名词,封闭思维另外体现就是对于新思维,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沉浸在老古板之中不能自拔,反对改革,敌视新事物。自我中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与社会的认知水平上,自我中心会产生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不懂换位思考,认为周围的环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等等,会产生过分的优越感,自恋倾向,以及家庭和小环境中的小少爷,小公主。说白了,产生这种问题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一句俗话:惯的毛病!

3、如何看待自由竞争?竞争起什么正面作用?竞争对什么起副作用?

自由竞争是指可以自由投入资本,精力等以换取收获最大化。通过优胜劣汰,市场选择等相互角逐,整体进步。竞争有着极其强烈的正面作用,可以说,自然发展,社会进步,科学创新等都离不开竞争这个源动力。我一直很赞成竞争在人,甚至历史的决定性作用。竞争可以增强自己,企业,社会的柔性,所谓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竞争是动力的产生的最直接原因,这能使之进步。其次竞争的产物就是社会发展的见证,有百家争鸣,农民地主阶级的竞争演化为中国千年的古代历史等等。一句话概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亦无穷!

篇6:社会学作业

2009610130 郭笑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的城市人口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的,更多的是农民,是山区的人民。要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过的好,首先要看生活在最底层的民众过着怎样的生活,作为最底层人民的希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更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关注的问题。

现在媒体对于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报道基本上是以深入他们生活,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条件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受众的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能够给人十分震撼的感受,但是媒体引起的关注多数在普通民众当中,而且这种关注是具有时效性的,而解决大量的贫困山区孩子生活成长问题仅仅依靠普通民众的捐助只是杯水车薪,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要依靠政府,虽然近些年政府的拨款已经不断增加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我觉得除了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坚持资助以外媒体方面也应该多加关注加大宣传力度。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主题中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