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16

气象培训心得体会(共8篇)

篇1: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气象培训即将结束,我不仅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而且学到了气象知识,并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三个月的气象培训中,先后学习大气学、大气探测、卫星气象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气候学等气象基础知识,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很懵懂,但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指导,我很快进入了学习的氛围,通过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光教授了我知识,更教予我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气象工作者。首先要守时,时间对于气象观测是最基础的保障;其次是准确,仪器使用方法准确,数据观测准确。我也得到真正上岗前最珍贵的礼物-扩展训练,老师精心准备,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使我受益匪浅,每一项训练后,老师让我们自己总结得失,并从中感受“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由此让我联想到工作中,与同事和睦相处,彼此间相互信任,多理解,多沟通,这样一个坚固的团队就诞生了,因为完成每项工作,是需要多方面人力的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这对于刚从学校步入社会,处处还想彰显自己个性的我们,是多么宝贵的经验,一个人的力量远不如一个团队的力量,只有团队中人人建言献策,那么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而且班组织也积极组织同学们集体活动,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也在活动中,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大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老师就是这个家庭的长辈,在他们悉心的照料下,我们茁壮成长。

在离别之际,不光有依依惜别的惆怅,更多的是感谢,感谢缘分,三个月来有这样一......

篇2: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10月13日到10月17日期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福建省气象局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组织的20xx年全省气象部门新进毕业生岗前培训。在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度过了充实,有趣而且有意义的五天,在这五天的培训中,我收获颇丰,认识了来自全省各个地区县市气象局的新进同行们,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气象方面的知识,由于自己是非气象专业的毕业生,所以有关气象方面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更尤为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有指导性。

本次培训由福建省气象局魏副局长、各个处室的领导和专家来为我们授课。内容涉及到福建省气象现代化、福建气象事业发展历程介绍、气象预报业务介绍、福建气候概况与气候变化、福建省人才政策和人生规划、科技文章写作、基层课题申报、福建气象灾害及防御、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介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介绍、办公Lotus Notes系统介绍、财务报销及核算业务系统介绍、气象远程教育平台介绍等知识。目的在于让我们20xx全省气象部门新进人员对气象业务开展情况、现代业务体系及气象现代化建设等有初步了解,促进我们完成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福建省气象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在理论知识上使自己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收获友谊,思想上开拓了视野,发展上明确了方向,面向未来,在我省气象发展、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干。

篇二: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省气象局在XX举办的20xx年全省气象部门新录用人员入职培训班,在培训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度过了紧张、充实,而又有意义的X天。这三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不仅认识了XX多个来自XX各局的同行,而且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并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由来自省局人事处、观测与网络处、科技预报处、机关党委办公室、XX气象局、培训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授课。内容涉及我省气象部门概况、现代业务体系、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层气象工作特点及职责任务、职业道德教育等知识,旨在使20xx年新参加工作的我们对XX省气象事业发展、XX省气象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现代业务体系及现代化建设等有初步了解,促进我们完成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坚定我们投身我省气象事业、为之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XX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的省份,我们要抓住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尽快转变角色,了解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业务工作,融入到气象现代化建设、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作为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工作者,要认真负责,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和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省的气象事业才有了今天很好的发展,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我们赶上了我省气象进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抓住中央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我省经济发展的大好环境的机会,我们要切实做到立足岗位,为我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发挥聪明

才智。我们要积极适应气象工作特点,要有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在做好气象业务、服务等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加气象基础性研究工作,多总结勤学习,脚踏实地,发挥团队精神,面向未来,在我省气象发展、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并得到很好的发展,为XX的发展奉献力量和才干。

X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对气象知识的学习还只是刚刚开始,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收获了知识和友谊,同时我还感受到,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学习,多向有成功经验的资深前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增强使命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所学的新知识,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实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的总体要求而努力奋斗。

篇3:我国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的搭建

近年来, 我国气候灾害频发, 给人民生活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额损失, 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培训业务对提升气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更新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质量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搭建气象培训评估平台, 构建有效评估体系, 是保证气象培训评估工作的题中之义。

1 搭建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的意义

(1) 更好的了解受培训人员的需求。通过气象培训评估平台, 受培训人员以及相关委托单位能够有效表达自身的业务需求, 不仅方便培训教师的备课准备, 也使培训单位能够观测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业务关注点, 有侧重的加强研究; (2) 更好的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反馈教学质量的便捷渠道, 通过学员对授课教师的点评, 能使授课教师及时发现自己业务的不足,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 更好的评估培训的成本、收益情况。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也使培训单位及时了解培训成本、收益情况, 有效管控、调整培训单位的财务收支。

2 我国气象培训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气象培训评估主要采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Kirkpatrick Model) 。分别从评估气象培训被培训者对培训质量程度、测定被气象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考察气象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计算培训创出的经济效益四个角度来评估培训效果。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Kirkpatrick Model) 对我国气象培训的评估发挥了一定的监控作用, 但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教学概念不清, 从技术能力上来讲,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并不能解决气象培训评估的全部环节; (2) 评估主客体混淆。在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中, 对气象教学的主客体区别模糊。气象教学的各个主体, 根据不同情况, 不同角度, 互为主客体。在评估时, 应该对培训教学的所有要素、过程、结果进行评估; (3) 方法与工具混淆。在对气象培训评估过程中,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在解释具体操作时, 没有将工具和方法分开, 对气象培训评估而言, 这个定位很低, 没有反映出评估的真正作用。

3“软件即服务”软件的引入

3.1“软件即服务”软件的介绍

“软件即服务”软件 (Software-as-a-service) , 又叫软件营运服务模式, 其依托于互联网, 由第三方运营商来提供和维护, 即需求方可以使用该软件却不能拥有。

3.2“软件即服务”软件应用在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的优势

(1) 能够满足大量应用者的访问。以“软件即服务”软件搭建的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了, 可以实现在不更改目前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系统框架的技术上, 根据用户访问量的程度, 自动修复软件应对大量访问者时的能力, 大大提升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和使用者的使用培训评估平台的效率; (2) 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基于“软件即服务”软件搭建的评估平台, 开发人员将针对各个培训单位需要的评估模式, 建立其需要的网络系统和硬件系统,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警系统, 将软件核心“核心”锁定在一定区域内, 充分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3) 能够实现对培训的多方面评估。“软件即服务”软件优点之一就是可以集成多个软件并通过互联网呈献给使用者, 即在用户与软件之间充当接口角色, 通过该软件展现给使用者, 从而保证对多个流程的评估, 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化。

4 建立基于“软件即服务”软件评估平台的解决方案

4.1 气象培训评估平台在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搭建流程

基于“软件即服务”的国家气象培训评估平台需要根据软件供应商对于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软件开发的成熟度, 来确定选择“软件即服务”服务器构架成熟度模型级别, 如果针对国家培训过评估系统需要定制开发特定的软件, 则要通过“软件即服务”构架下的软件注册流程将第三方开发的定制软件加入到租户选择的软件列表中, 然后上架供租户下的用户使用。

(1) 选择“软件即服务”成熟模型级别。在气象培训评估平台搭建初期, 要根据“软件即服务”软件供应商的提供使用的软件服务能否满足系统功能所需来选择系统构架模型级别。针对不同的租户需求, 软件供应商从应用软件的可配置行、高性能、可伸缩性三方面来对“软件即服务”架构模型进行分类; (2) 软件注册和编辑。通过软件供应商或者第三方公司对所需要的应用软件进行开发, 然后在“软件即服务”平台上对软件进行注册和编辑, 并通过使用该应用软件提供的数据接口来完成气象培训评估系统所需要的功能; (3) 租户购买软件。通过第三方对所需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在“软件即服务”平台中对新开发的应用软件的注册和编辑, 来满足气象培训评估平台对应用软件的需求, 如果“软件即服务”应用软件供应商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应用软件满足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搭建, 那么租户可以直接访问“软件即服务”平台注册账号并到软件工程商城对所需的应用软件进行选取和购买; (4) 软件基本信息管理。当租户在购买相应的应用软件来完成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的搭建后, 系统会进入正常的运行维护状态, 组成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应用软件的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交给“软件即服务”的软件供应商来完成的; (5) 用户登陆设计。当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真实用户拿到管理员 (租户) 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后, 即可通过访问“软件即服务”平台提供的连接对气象培训评估平台进行访问。当用户登陆到“软件即服务”的气象培训评估平台后, 平台会调用Check Login.aspx模块接口, 对请求接口名称进行判断, 如果用户ID, 软件ID等各种信息正确, 就会获取请求的参数, 实现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各项功能; (6) “软件即服务”平台对用户初始化。当用户在平台在线登陆后, 会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 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 气象培训评估平台的管理员可以再次对该用户修改权限来提升此用户在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中的使用权限。

4.2 气象评估平台的安全管理

(1) 物理层安全设计。物理层指的是物理连接方面的安全, 重点是通过规范不同密集网络之间的连接规则, 确保整个系统物理上的安全与稳定。具体包括对网络实施监控、配备专用机房、精简机房电路设计, 以及根据密集程度设置安全拓扑和安全旁路; (2) 基础安全服务平台设计。该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别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用户的可信的身份、识别可信的运行网络, 、流转可信的信息数据、记录系统数据流动的时间点等; (3) 安全技术支撑平台设计。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是在基础安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 为气象培训评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双保险。安全技术支撑平台中涉及的具体技术有:数据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加密算法、加密程序和账号安全技术等; (4) 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安全管理制度是网络安全得以实现的切实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涉及需要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 并针对这四个方面相应制定4种服务; (5) 响应与恢复机制。基于“软件即服务”软件搭建的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中, 保留着大量的用户使用信息, 这些信息关系到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和培训单位的重要信息, 为此, 有必要建立一套响应与恢复机制确保出现系统出现故障时, 数据能够及时回复。

5 结束语

基于“软件即服务”搭建的气象培训评估系统对降低使用者运营成本, 完善评估体系、保证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以“规模化、低成本、快速、简单”特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得气象培训评估结果更加科学。由于该平台服务类型复杂, 服务需求自定义高, 如何更好地满足气象培训单位的需要, 还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气象培训评估平台为保证气象培训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也是气象培训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软件即服务”软件为降低培训评估成本、提高气象培训评估的科学性提供了帮助。如何构建以该软件建立的评估平台, 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气象,评估,搭建,应用

参考文献

[1]厦门市气象局人事教育处.做好气象教育培训促进事业快速发展—厦门市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思考.

[2]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 詹姆斯D.柯克帕特里克.如何做好培训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杰克J.菲利普斯, 罗恩德鲁斯通.如何评估培训效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气象培训心得体会

一、引言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全面提高气象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气象队伍的开拓创新能力,是发展气象事业、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中国气象局提出了《中国气象局实施人才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局”的战略思想。近年来,为了适应气象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气象局加强了国家和省两级培训基地建设,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人才。但面对气象部门5万多职工的知识更新和培训需求,由于受培训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无论是培训质量还是培训数量,离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地、市以下尤其是西部地区基层台站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极少。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益高、形式多样、受训面广等特点,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因此,在努力做好传统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培训领域,大力发展远程培训,对于全面贯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提高气象部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现状

(一)总体情况

截止到2002年4月30日,全国气象部门共有正式职工52308人,其中,中国气象局及局直属单位和八个专业所所在省(简称国家级科技队伍)6542人, 占职工总数的12.5%;其它省(区、市)气象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不含8个专业所所在省,简称省级科技队伍)8875人, 占职工总数的17.0%;地县气象局36891人,占职工总数的70.5%。其中,行政管理占职工总数的16%,业务科研占职工总数的60%,科技产业占职-I-,总数的24%,基本形成了事业结构三大组成部分的新格局,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人员占职//2,总数的72%。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只占职32,蟓数的20%,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年龄段。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6.4%,其中正高占0.4%,但主要集中在56岁以上的年龄段。

(二)主要特点

气象队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七个方面,其中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三个方面的不足。

四个优势:人员总量控制较好,但高学历人才的增长速度较慢;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人才的层次分布与各级气象部门所承担的业务科研工作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基本一致;已基本形成了以气象业务服务科研为主、气象行政管理和科技服务并举的“三支队伍”,其人数比例已达4:15:6。

三个不足:

(1) 人才地域分布不合理,西部地区人才缺乏问题已成为西部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西部12个省(区、市)气象局现有职工19728人, 占部门总人数的37.6%,而西部地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西部人数的15.?%,比全国平均比例低4.3个百分点;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比例比部门平均比例低2个百分点。

(2)地县级气象部门高层次人才缺乏

图1给出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层次及地域分布。由图可见,高学历人员在地县级气象部门相当短缺。在占部门总人数的70.5%的地县级气象部门,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有969人(其中正高7人),占该层次单位职工总数的2.6%,比部门平均比例低3.8个百分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613人, 占该层次职工总数的12.5%,比部门平均比例低7.5个百分点。

(3)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台站从事监测服务的人员专业单一,拓展领域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73.4%集中在大气科学类专业,环境类、基础利·学类、管理及经济类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三、气象部门的工作特点

气象部门是国务院直属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机构,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台站人员高度分散等特点,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实行条条领导的单位。伞国有5万多职工,有2600多个气象台站,尤其是西部地区有许多人工作在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随着气象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给各级气象台站人员提出了新需求,都需要提高素质,加强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益。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集中式培训方法,不仅会受到培训条件的限制,而且势必造成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同时经费压力也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气象部门专业性强并在业务中广泛采用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新型探测手段和计算机与通信等高新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其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难以承担起部门职工的培训任务。因此,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任务相当繁重。除了开展常规的集中式的培训外,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培训手段,以适应气象事业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要。

气象培训的特点之一是教学内容中图形图像占很大部分,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图形图像信息,如卫星图像、雷达回波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图形图像信息用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可以使学员对所学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掌握。并能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效率。远程教育培训的特点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开展远程教育对于适应气象部门培训需求、解决基层台站职工尤其是西部地区和艰苦台站职工的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以及经费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气象部门的行业资源特点

气象部门由于其特殊的需求和作用,拥有本行业的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系统),其主站位于北京,双向站点分布到省级气象部门,单收站点分布到省、地、县(市)级,共有2000多个站点,其中绝大多数布设在基层县气象站,覆盖面非常广。单收站点除了接收常规的数据资料外,还可以接收主站播放的视频节目。双向站点除了接收主站的信息外,还可以向主站发送信息,包括译音信息(卫星电话)。试验表明,在保证气象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利用一部分资源,采用单向视频广播的方式进行远程培训,并利用语音系统与主站进行交互。因此,在不需要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依托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开展视频单向广播方式的气象远程培训。此外, “九五”期间建设了全国气象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中国气象局与各省、地(市)局,省局之间,省内各地(市)之间管理信息点对点和广播式数据通讯、语音通讯、电话会议、传真、电子邮件以及监控等功能。 “十五”期间,中国气象局还将建设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实现实时双向视频交互。所有这些都为气象远程培训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和Internet技术为依托,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经过“十五”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实现具有实时交互功能的、多通道和多功能(视频广播、多媒体交互式光盘、基于Internet)的、技术先进的气象远程培训,以适应气象部门实施人才战略、拓展气象业务领域的需要,适应气象部门职工尤其是基层台站职工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二)系统结构和技术方案

1.系统结构

本系统由主站(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二级站(省级培训中心)和三级站(地县气象局)三级子系统构成,,主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提供教学支持环境和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包括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二级站是整个系统的骨干,设在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主站下传的教学节目、组织本省市区学员的学习、辅导、教学管理,协助主站建设教学资源,向主站反馈有关培训信息,并与主站共同组织交互式远程教学。三级站是基层台站学习点,设在各地、县气象局(台),主要任务主要接收主站下传的教学节目,向二级站反馈有关培训信息,必要时可以登录到主站、二级站服务器进行交流。

2.技术方案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作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主站,将建没4个子系统:

(1) 远程直播教学予系统

以多功能远程直播教室为核心,通过9210系统,将教学现场向全国气象部门进行单向视频广播。还可以在气象局系统局域网或Internet上实现教学现场网络直播。此外,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实时制作。

(2)基于Internet远程培训子系统

以气象远程教学网站系统为核心,提供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基础平台、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实现教师、学员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学习、交流和管理等功能。

图2给出了我国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示意。

(3) 多媒体教育资源综合开发子系统

以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发集成环境为核心,提供资源开发的基本硬件环境、软件平台和素材库。逐步建立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和面授培训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及图书文献、学习情景、虚拟、模拟试验等所需的资源库。

(4) 实时交互方式远程培训子系统

以建立实时交互方式教学系统为目标,依托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和各种宽带数字化传输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远程教育培训。

根据目前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气象部门的需求和现有条件,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拟采用以下4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频交互相结合的实时制作和播放方式,远程用户在本地通过“举收站”接收下传的视频节目,并在本地进行学习。

(2)以多媒体光盘(CD或DVD)和录像带为载体的方式,远程用户在本地计算机上自主学习或在本地观看录像带。

(3)基于Internet的交互式远程培训教学、考试与管理方式。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进行各种交互(包括Email、BBS等提问、答疑、讨论)、学习,参加相关的考试,并取得相关的资格等。

(4)依托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和其他各种宽带接入方式,实现实时交互方式的远程培训。

(三)气象远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站)和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二级站)二级体系组成,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主站负责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开展,管理层面到省级,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负责本省范围教学管理,汇总后上报主站统一管理。

(四)气象远程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中国气象局实施人才战略的意见》,主要建设以下重点培训课程体系:

领导于部综合素质培训和气象业务技术培训,包括:高新技术培训、岗位培训、重点:仁程建没培训等。

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的对象是全国各省、地、市、县气象局和各级直属单位的领导干部,,教学目标是: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的教育,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方面教育,提高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和利,学素质。

气象业务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在气象、业务服务和产业等各类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广大职工。教学目标是:提高和加强气象业务人员在气象预报、信息网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促进职工学习,更新和扩展知识。对不同岗位系列的气象职工将分别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五)气象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远程教育的核心,远程培训系统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能否组织并开发出一批能够满足气象部门学员学习的需要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因此,需要开拓创新,走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如:积极选用国内外现有的能符合我国气象部门培训需要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避免重复建设;组织人力(含科研、业务单位)抓紧开发出一批气象部门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急需的重点课件。

气象远程孝,:育资源建设主要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承担,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协助建设。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负责提供资源建设的基本平台和环境,并负责指导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的资源建设。资源建设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根据重点培训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计划;在此基础上,组建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小组;然后,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课件开发方式,确定开发平台。最后进行课件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如编写脚本、收集素材、制作各种媒体、编写程序、调试等等。

为了使开发的课件更符合实际需要,必须发挥二级培训基地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业务一线人员的人才资源和业务一线的数据资源。因此,在组建项目开发小组时,要注意吸收业务一线的人员参加。同时,主站的开发人员也要深入业务一线,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两者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一线人员参与课件的开发,扩大开发人员的队伍,开发更多的课件,另一方面可以使主站的开发人员更贴近业务、了解业务,从而设计、开发更好的课件。使资源建设步人有序的轨道。

篇5:气象部门培训学习心得

20__年开绐,本人从远程培训网中学习了:

1、中国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解读;

2、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下);

3、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国际比较(上、下);

4、生态文明社会经济生态化转型;

5、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6、绿色发展的意义;

7、设施小气候调控(1、2);

8、自动气象站虚拟实训等。

通过学习以上1---6远程内容,让我了解到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二大问题即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污染严重等等。为此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即建立一支自上而下的垂直的管理队伍、强化公民的环境意识等,做为一个气象职工,保护环境也要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低碳生活。通过远程设施小气候调控(1、2)的学习,让我了解并学到了在设施农业中温度,光照,湿度(水分)气体等系系相关。为我在日常三农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篇6:气象培训计划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掌握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掌握观测设备维护和保障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从事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需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上岗资格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方式

在职脱产集中培训;

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

四周(每周5个教学工作日,8学时/日,总学时160学时)。

五、培训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附录。

六、主要授课教师

干部学院教师,分中心教师,高校和业务单位的专家,具有丰富观测经验的观测业务人员。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和讲义。参考书: 1.《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张文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7 3.《大气探测学》,孙学金等著,气象出版社,2009 4.《气象仪器及测试技术》,李伟,气象出版社,2010 5.《雷达气象学》(第二版),张培昌等著,气象出版社,2008 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3 7.《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10 8.《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2005 9.《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1999 10.《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格式》,气象出版社,2006 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手册》,综合观测司,气象出版社,2011 12.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

13.《综合气象观测》,王强等著,气象出版社,待出版 14.《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李柏等著,气象出版社,201115.《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气测函〔2005〕81号)

16.《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管理和运行保障职责(试行)》(气发〔2005〕233号)17.《风廓线雷达观测规定(试行)》(气测函〔2011〕223号)18.《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5 19.《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气测函〔2012〕61号)

八、考试(核)方式考试(核)采取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

附录: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气象观测基础(12学时)

教学内容: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定位和范畴;气象观测的内容和主要观测方法;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维护要求;气象观测资料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和传输;观测员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化管理;观测站的分类和观测项目;观测场内的仪器布设要求;探测环境要求和保护工作。

教学要求: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定位和范畴;理解直接探测和遥感探测的含义;掌握气象观测的内容和主要观测方法;掌握气象观测中的时制和日界;掌握气象观测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含义;理解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基本维护要求;理解气象观测资料的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和传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解观测员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化管理;掌握观测站的分类和仪器布设要求;了解不同观测站的主要观测项目和观测时次;掌握探测环境要求和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2.常规地面气象观测(52学时)教学内容:

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基本要素(28学时):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规定;基本气象要素的相关概念及单位;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观测方法和日常维护;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适用范围和计量检定;观测资料的误差来源及应对方法;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观测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内容;基本观测产品的制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相关业务软件。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8学时):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酸雨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的基本内容;主要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数据采集和资料传输相关业务软件。自动气象观测系统(16学时):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自动气象站的分类、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自动气象站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相关业务软件。

教学要求:理解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掌握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蒸发、辐射、日照、地温、冻土、天线积冰、地面状态、雪深和雪压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概念及单位;掌握各气象要素的主要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掌握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理解主要人工观测设备和自动化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计量检定方法;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观测资料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应对方法;理解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掌握观测资料基本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了解云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了解云的外形和成云基本过程;了解云状的相互演变及其与天气演变的关系;掌握能见度的定义、观测方法和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了解天气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理解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内容。掌握酸雨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酸雨和大气成分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了解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气象站的分类、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理解自动气象站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过程;理解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过程。掌握相关业务软件的使用。3.常规高空气象观测(16学时)

教学内容: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技术要求及日常维护方法;高空风观测;高空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主要观测产品;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的基本内容;高空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掌握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观测方法;了解探空气球的种类及气球升速的计算方法;了解定向天线(雷达)跟踪、经纬仪跟踪和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等方式观测高空风的基本原理;了解高空风观测数据处理和误差来源;掌握l波段雷达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业务流程;了解无线电探空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高空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误差来源;了解规定层输出数据的种类和内容;了解高空气象观测的主要观测产品、业务技术要求和设备维护方法;理解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的基本内容;了解高空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4.气象雷达观测(12学时)

教学内容:气象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主要结构、探测原理、基本产品及其应用领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运行和保障的主要要求。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

教学要求:掌握天气雷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和折射;掌握多普勒效应;掌握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基本探测原理;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的主要结构、基本产品及其应用领域;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的识别方法;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运行和保障的主要要求;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的使用。

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8学时)

教学内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定位;国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主要地基、天基、空基气象观测方法和基本原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要求:理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定位;理解国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掌握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理解微波辐射计、闪电定位仪、gps水汽探测以及激光雷达等地基遥感探测设备的基本原理;了解系留气艇和飞机观测等相关空基气象观测方法;理解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含义;理解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基本特点及互补性;理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6.计算机基础及业务软件使用(12学时)

教学内容:计算机及网络基本设置;网络故障诊断和维护;数据备份和电脑病毒防护;业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操作;观测数据的维护、处理、存储和传输;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基本设置;掌握数据备份和电脑病毒防护方法;掌握气象观测业务软件的安装、使用和参数设置;理解观测数据的维护、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理解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篇二:全国气象部门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教学计划

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全面了解各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综合业务平台,具有基本的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的综合素质,为县级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训对象

县级气象局综合业务岗位骨干人员(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县级气象台台长或高工等)。

三、学制

研讨班学制为两周(12个学习日,共96学时)。

四、培训方式 在职脱产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策解读、观测与信息网络保障、预警预报、气象服务等模块。培训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培训主要课程及学时

培训班综合运用讲授、实习实训、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等多种培训方法。各类培训方法学时安排见表2。

表2 培训方法学时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一)入学教育(4学时)教学内容:开班式,教学计划解读,室内拓展。

教学要求:使学员准确把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增进学员彼此了解,提升班组凝聚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政策解读(8学时)1.县级综合业务管理综述(4学时)教学内容:中国气象局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改革的政策解读,县级气象机构职能设置、履职落地,主要业务分工及业务流程,综合业务改革与发展,基层综合业务的布局。

教学要求:掌握县级气象机构的设置、职能,了解各机构的主要任务;了解省市县主要业务分工及业务流程,重点掌握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流程;了解县级气象机构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县局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了解基层综合业务布局。

2.“两个带来”和综合业务改革交流研讨(4学时)

教学内容:围绕学员的两个带来(带来一个工作案例,带来一个通过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教学要求:通过案例交流和问题研讨进一步提高学员综合业务岗位工作能力。

(三)观测与信息网络保障(20学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概况(4学时)

教学内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主要规范、规定;主要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适用范围和计量检定;观测资料的误差来源。

教学要求:理解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了解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主要规范和规定;掌握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蒸发、辐射、日照、地温、冻土、天线积冰、地面状态、雪深和雪压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气象要素的主要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理解常用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观测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掌握其他新型气象观测仪器基本知识及观测技术发展;了解气象观测仪器计量检定的基本要求;了解观测资料的主要误差来源。2.自动观测技术基础(4学时)

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自动气象站的分类;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方法;自动气象站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了解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自动气象站的功能和主要分类;了解国内主要的自动气象站生产厂家及其产品;理解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日常维护方法;理解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样和数据处理过程;理解观测资料的传输和存储过程;理解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3.自动观测保障实习(4学时)

教学内容:主要自动观测仪器安装、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方法;通讯、供电等常见故障的排查思路及流程;观测仪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基本解决方法;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测报业务软件使用及其参数设置。

教学要求:掌握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等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各类故障的排查思路及流程,掌握较简单的自动气象站故障排除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和操作;了解自动气象站实际业务中的常见故障和简易判断、处理方法;掌握最新版本测报业务软件的安装、维护和参数设置;了解与自动站相配合的测报业务软件(最新版ossmo 2004、isos-ss等)使用及其参数设置方法。4.mdos、asom系统应用(4学时)

教学内容: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系统介绍、台站级客户端日常使用、业务试运行工作安排;基于mdos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内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应用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观测系统软件的安装,备份,参数设置,历史资料存储和调阅;了解mdos系统、掌握台站级客户端日常使用、业务试运行工作安排;掌握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应用基础。

5.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简介(4学时)

教学内容: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技术要求及日常维护方法;高空风观测;高空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主要观测产品;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规范的基本内容;高空观测业务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求:了解高空气象观测的发展简史;了解《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等高空业务规章制度的构成;了解探空气球的种类和用途;了解氢气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了解高空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要素的观测要求、观测方法和误差来源;了解高空观测装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了解l波段(1型)高空观测系统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了解全自动探空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四)预警预报(36学时)1.天气分析主要技术概要(4学时)

教学内容:短期、短时天气预报业务中常用地面、高空天气图、辅助天气图,短期和短临预报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地面、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的分析方法,掌握短期、短时预报思路。2.数值预报及其释用技术概要(4学时)篇三:中国气象频道2010-2011业务培训计划表

篇7: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培训教程

旬邑县气象局

窦慎

二〇一〇年三月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由系统管理(AgMOManage.exe)、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AgMOEditor.exe)和农业气象测报数据应用服务(AgMOService.exe)三个主程序,以及相关的系统参数文件、输入与输出表单模板、数据库文件和系统帮助文档等组成。

1.1 使用AgMOManage

启动AgMOManage程序。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程序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实现用户管理、数据库维护、测站信息设置、土盒编码和作物参数、物候、畜牧、灾害等观测参数设置。

AgMOManage菜单与工具栏 :

首次使用,请使用系统初始默认的高级管理员(Admin)身份登录。从主菜单上选择“文件->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登录】按钮,进入用户登入界面:

从管理员栏中选择系统默认管理员为Admin管理员用户,输入密码(123456),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建立一些用户,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配的使用权限。

1.1.1 用户登录注册

使用具有管理员身份的账户登录(系统登入界面中仅列出管理员帐户名单)。从主菜单上选择“用户->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登录】图标按钮,进入用户登录注册界面.1.1.2 用户权限管理

以管理员身份登入后,选择“用户->用户管理”菜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用户管理】图标按钮,显示“用户管理”对话窗:

增添:用户名“DSH”全名:“窦慎: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在权限栏对“管理员”“修改”“写入”“读取”进行打勾。

增添:用户名“LZM”全名:“李志民:设置为农气观测员,在权限栏对 “写入”“读取”进行打勾。

设置完成后点“应用”。1.1.3 测站信息的设置

首次使用必须设置本站的基本信息。

本地台站信息包括台站名称、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所属省份以及台站的人员信息,在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中,经常使用这些信息。为了方便操作使用和避免操作失误而导致出现同一台站的数据记录存在不同的台站的信息,系统运行中将直接使用默认的本地台站信息资源。因此,要求各农业气象观测站在使用本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管理与应用时,事先必须创建本地台站信息表。

选择“设置->测站信息”菜单项,或点击工具栏中【测站信息】图标按钮,显示“测站信息”对话窗:

使用前,选中“编辑”项,出现 “√”标志方可编辑测站信息。首次使用时,从右上方的省会及相应的台站信息表中选择本测站的信息,自动添加海拔高度以上信息,手工添加以下信息后保存。1.1.4 测站土盒参数的设置

首次使用或更换、新增土壤测墒用的土盒时,必须进行本项设置。在录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之前,做好土盒编码工作,创建土盒编码与土盒重量的对应关系。

选择“设置->土盒编码”菜单项,显示“土盒编码”对话窗: 注意: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土盒重输入、调用错误,建议作物地段土盒编码“小麦”编M,玉米编Y,水稻编S。固定地段编A/B 如小麦地段水分用盒,首先在“自动生成”栏内“编码特征”中填M,土盒个数选20,点新添一组,再找新添组的M001,按实际称量值修改盒重。修改完后保存。

1.1.5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极值初始化

首次使用必须进行各类观测数据极值的初始化工作,在进行观测数据录入过程中,其极值将被新的观测数据动态更新。初始化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数值型)的极大值和极大小值,自动生成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极值数据库,并在今后数据的录入中不断自动更新完善。极值数据库可以控制观测数据输入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失误而输入超出范围的数据。

选择“设置->观测数据极值设置->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或畜牧气象”菜单项,分别进入各类观测数据极值的设置界面,如“作物生育观测与生长量测定极值数据编辑”对话窗,进行修改,也可对原数据不作修改。

1.1.6 修改观测参数

与观测项目相关的参数设置。系统默认的参数是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制定的,本地对于作物、土壤、物候和畜牧的观测有特殊规定或需求时,可以修改这些参数,包括作物观测参数、植物动物名称、植物物候期、牧草名称、牧草发育期、灾害名称、气象水文现象。

从AgMOManage模块的“设置->观测参数”菜单下选择相应的参数设置项目:

1.1.6.1作物参数

关于《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常规的作物观测项目&大田调查项目的各项观测规定。下表为没有生长量观测的冬小麦、春玉米观测项目&大田调查项目的各项观测规定。

1.1.6.2 植物动物名称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植物动物->植物动物名称”项,显示“植物动物名称”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动物的名称、科别、类别和学名等内容。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

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

1.1.6.3 植物物候期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植物动物->植物物候期”项,显示“植物物候期”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科别、物候期名称和子物候期集(名称列表,以半角逗号“,”分开)。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1.1.6.4 灾害名称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灾害名称”项,显示“灾害名称”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主要农业灾害类别和灾害名称集(名称列表,以半角逗号“,”分开)。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1.1.6.5 气象水文现象

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Manage”项,启动系统管理程序,并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选择菜单“设置->观测参数-气象水文现象”项,显示“气象水文现象”对话窗:

1)浏览项目内容。操作“操作命令”栏下的【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查看植物科别、物候期名称和子物候期集(名称列表)。

2)修改项目内容。操作【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修改、保存项目。3)添加项目。操作【新增】、【保存】和【放弃】按钮实现添加和保存项目。

第二章 农气簿管理

2.1 农气簿记录编码规则

记录簿编码是同类观测数据记录的唯一识别符,各类观测数据的记录簿封面中“记录簿编码”段与储存该类观测数据的数据库中的“记录簿编码”字段是一一对应的。记录簿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的13位编码,根据不同类别的观测数据采取两种不同的编码方式:

2.1.1作物类的编码

在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簿和作物生长量测定记录簿中,记录簿编码由区站号、和作物编码组成。前5位为“区站号”数字;第6-9位4位为“”值;第10-11位2位为“作物名称”编码,由系统参数数据库中的作物参数表的作物内容确定;第12位为“品种类型”编码,按“品种类型”组合列表中的顺序位置决定;第13位为“品种熟性”编码,按“品种熟性”组合列表中的顺序位置决定。

2.3.2其他类的编码

在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畜牧气象的观测记录簿中,记录簿编码由区站号、和顺序编码组成。前5位为“区站号”数字;第6-9位4位为“”值;第10-13位4位的“顺序编码”由数据库中的同站、同的记录所决定,即若某站某的第一个记录的“顺序编码”部分为“0000”,则同站同的第二个记录的“顺序编码”部分为“0001”,依次类推...。

2.2 创建农气簿

通过农气簿封面管理方式,建立观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其观测数据记录的索引。因此,在观测数据录入之前,必须为之在农气簿封面中建立其相应索引档案,产生记录索引编码、记录名称以及保存该观测对象的基本属性数。根据《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制定的观测内容,分为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四大类观测对象,设计相应的4个簿封面记录管理模块:

2.2.1 创建作物观测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作物”项:

显示“作物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浏览状态:以列表方式显示农气簿封面记录的所有内容和数据录入状态。——属性:以文本编辑框和组合列表形式显示农气簿封面记录的内容。在“新增”和“修改”状态下,“编辑状态”栏中的大部项目处于有效状态,可以直接对各段的内容进行编辑。其中,测站相关信息、“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修改。

——操作命令:提供数据库记录指针移动命令(【第一个】、【最后一个】、【下一个】和【上一个】按钮)和数据库记录执行命令(【新增】、【删除】、【修改】、【保存【和【放弃】按钮)。

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

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作物名称”、“作物品种”、“作物熟性”、“栽培方式”、“”等项目可以直接从相应的组合列表框中选择或由键盘输入,无内容输入“/”,不可“空白”; “记录簿编码”由系统根据有关参数所决定而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3.2.2 创建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土壤水分”项:

显示“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地段类型”、“作物名称”、“作物品种”、“作物熟性”、“栽培方式”、“”等项目可以直接从相应的组合列表框中选择或由键盘输入,无内容输入“/”,不可“空白”; “记录簿编码”由系统根据有关参数所决定而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当地段类型选择“作物观测地段”时,“记录簿编码”将按作物观测的编码方式:

而选择“固定观测地段时”,“记录簿编码”将采取带具有特征码“9”的顺序编码方式: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2.2.3 创建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先以具有“修改”权限的账户登录。从水平菜单中的选择“农气簿->管理->自然物候”项:

显示“自然物候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

观测记录簿管理对话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上方的“浏览状态”区,显示记录簿中记录内容细节;中间的“属性”区,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编辑;下方的“操作命令”区,提供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命令按钮。3)观测记录簿管理操作流程。——新增簿记录

在录入观测数据之前,先为之的数据库储存空间申请相应的记录编码,建立一条索引记录,并保存相关的基本信息,如给记录簿中该记录命名、保存创建的时间、修改的次数等信息,详见“属性”栏中项目。

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新增】按钮,“属性”栏中允许编辑的项目由无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等待操作员输入或选择操作,填写各项内容,并确定检查无误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新建立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不保存新输入的数据,返回等待状态。

“属性”栏中的有关项目要求如下:

“记录簿编码”按顺序编码方式产生,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请参照“3.1农气簿编码规则”;

“记录簿名称”可自动产生。双击“记录簿名称”文本编辑框,自动产生由“”+“台站名称”+“作物名称”+本类数据特征名称组成的字符串,但操作员可进行修改;

“修改次数”、“首次修改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的内容由系统确定,操作员不能进行编辑。—— 修改簿记录

当创建了某观测数据记录簿的记录后,若还没有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允许修改其内容;若该簿记录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则系统发出警告:

此时,系统只允许修改与“记录簿编码”的无关的内容;若修改与“记录簿编码”有关的项目后并进行保存操作,系统将发出警告,不保存修改的数据:

在“浏览状态”栏中的簿记录列表中,移动光标选择要修改的项目,或在“操作命令”栏中点击记录移动按钮,如点击【第一个】、【下一个】、【上一个】和【最后一个】按钮,则在“属性”栏中的各项内容将随之改变;当确认选择好要修改的簿记录后,点击“操作命令”栏中的【修改】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当编辑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则保存修改后的记录;若点击【放弃】按钮,则放弃修改,返回等待状态。—— 删除簿记录

未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可以直接删除;但已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录入观测数据的簿记录不能做删除操作,系统发出警告:

2.3 修改与删除农气簿

创建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各类观测记录农气簿后,若未进行相关的观测数据录入工作,可以对“农气簿”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记录编码也将发生变化,但已录入观测数据的农气簿将不允许修改或删除。

1)例如修改农气簿-1中的“2003年郑州农业气象实验站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系统检测未录入数据。可以点击【修改(E)】按钮进行修改,再点击【保存(S)】按钮保存修改后的数据:

2)又如修改农气簿-3中的“2001年郑州农业气象实验站自然物候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系统检测到已录入观测数据。操作时系统发出警告提示:

即使修改了某些项目,如也无法保存:、三、数据的录入

3.1 作物观测录入

观测数据录入模块以农气簿记录表单的形式输入的各类观测数据中。该模块要求具有“写入”权限以上的操作员才能操作。对于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四大类观测数据的录入方法基本一致,从以下几个过程开始:

1)从程序组“AgMODOS”中选择“AgMOEditor”程序项,启动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程序。2)从水平菜单中的“用户”菜单下选择“登录”项,或点击工具条上的【登录】图标按钮,并以“写入”权限以上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

从水平菜单中的“农气簿”菜单下选择“打开”项,或点击工具条上的【打开农气簿】图标按钮,出现以树目录结构形式展示农气簿记录情况的“农气簿管理”窗体: 以下进入软件分步说明。

四、数据上传

4.1:进入数据服务模块,登录后点击生成——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农业气象观测要素

打开后进入下一页面:

点选项,进入

第一次上传时,在“编报参数”栏除第一个框外全打勾,同时填写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同时根据你上传的内容在“规定上传要素”栏内选要上传要素前打勾。

特别要注意右边初始日期的选择,要修改初始日期,在“重置初始日期”前框内打勾,修改“制作日期”然后点击浏览上传文件。

右 点击右下角编报,机子自动编报:进入下一页面:

如果没有新的数据文件,则出现以上内容,如有则生成上传文件。4.2.1 农旬月报观测要素上传

4.2.1.1 在自动站编报后读取报文数据。首先在自动站机上点击“气象旬月报”编报生成文件。然后打开“SSMO 2004”进入“SYNOP”目录下,寻找生成的报文文件,下载到农气机子,执行下列操作:

生成如下格式

点编报:生成上传文件,点浏览上传文件,可查看生成文件。3.2 传输路径的设置:

打开“生成”点击“观测数据传输”,出现下列对话框

首先设置FTP路径:我省为172.23.64.20,用户名:dqt,密码dqt 远程路径暂未定。设置好后对要上传的文件进行添加:

添加完毕点连接:

主机连通后左下角会出现:

再点击上传,出现以下对话框:

篇8: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现状与展望分析

1 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现状

1.1 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的进展

在气象培训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者们一直对各种培训评估技术和方法进行不断研究,只有准确的评估培训效果,才能了解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达到哪种程度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程度。

培训评估业务中使用的常见的培训评估模型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菲利普斯评估模型和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这两个培训评估模型对培训评估均分为五层,主要包括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结果层评估和投资回报率评估。

但是在实际的气象培训评估中,基本只进行了反应层评估和学习层评估,至于后面的行为层评估、结果层评估和投资回报率评估只有极少数的组织会使用。

1.2 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的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气象培训评估主要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分别为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

1.2.1 反应层、学习层评估

在反应层评估中,主要是想要了解培训学员对此次培训是否满意,只要是对学员对培训反应的评估,而学员对此次培训是否满意则分别从此次培训的安排、培训的内容、培训准备的讲义和教师以及使用的培训方式等是否满意入手来进行评估,一般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实现。第二级的评估为学习层的评估,主要是为了检测学员此次培训的效果,主要检测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估,主要是通过考试、学员自评等方式进行评估。

反应层和学习层的评估是一般气象培训过程中基本都会进行的评估,在评估的内容和过程中都比较完善,获得的最终评估效果也比较准确,主要就是为了了解学员对这次培训的满意程度以及取得的培训效果,评估的过程和方式也比较简单,一般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就可以获得评估的结果,通过这两个层面的评估,首先可以了解学员对这次培训的态度,从侧面上也可以了解学员的需求,喜欢采用哪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通过评估,可以对培训的教师、讲义、方式等进行改善。

1.2.2 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

第三层评估为行为层评估,主要是检测学员通过培训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也就是学员是否将这次培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学员自评或者培训单位对学员进行评估,主要是为了检测学员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程度以及工作的态度是否发生转变。

第四级评估为结果层评估,一般是由培训单位以及服务的对象进行评估,主要是为了了解送培单位在业绩上是否改善以及改善的程度如何等。在实际的培训评估过程中,对气象局局长的培训、预报员的培训等都应该进行结果层评估和行为层评估,培训的方式主要为培训者自评、送培单位自评、送培单位的服务对象评价等,从而全面的了解学员通过培训之后的转变,培训取得了哪些实际的效果。在这两级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和有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才能取得准确的评价效果。

2 气象培训业务的展望

从现阶段的气象培训评估业务来看,培训评估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针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和完善。

1)在现阶段的气象培训评估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培训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不够统一,因此评价的指标也各有不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培训评估指标应该更加统一。在现阶段,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各有不同,再加上评估指标各种各样,那么就造成不同教学方式和不同评估指标是否完全适用的问题。很多气象培训机构都已经非常重要气象培训评估的重要性,但是评估的深度和评估的指标都不同,导致评估效果没有可比性。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设统一的规范化的气象培训评估业务,使培训评估业务更加规范和统一,从而更好发挥作用。

2)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建设规范化的培训评估业务,还会建立更加高效的培训评估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评估数据,对评估过程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级别的评估数据的分析,可以更有效的检验评估的成果,使整个培训管理过程更加完善和高效。

3)最后,在气象培训评估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更注重对培训评价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深入挖掘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评估结果的实用性。

3 结语

气象培训评估业务在气象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气象培训评估中还不够完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培训评估的研究,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气象培训评估业务,建立更加高效的培训评估平台,同时加强培训评价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气象培训的效果。

摘要:在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中,气象培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气象培训评估是保证气象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方式,通过气象培训评估,在设计培训项目和评价培训效果时都可以发挥作用,使培训项目的设计更加优化,培训效果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科学,从而保证和提升整个气象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现状

参考文献

[1]马旭玲,邓一,赵亚南,叶梦姝,屈芳.气象培训评估业务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4,03:53-54.

[2]孙小东,司静金,孙钢.气象业务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改进[J].华夏教师,2014,07:91-92.

上一篇:如果想承包通风消防排烟工程找那些人啊下一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