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2024-06-03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通用8篇)

篇1: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摘要: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集中的论述和探讨了关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构建 研究分析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的提出,一系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起来,针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而言,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要求。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问题上已经有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而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其中不仅需要对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环境有一个了解,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价值链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并将其纳人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当中。下面,笔者就将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会计的信息化是在一系列会计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总的来说它是通过对会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相关规律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形成相关的理论认知。而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则是对会计信息化活动中长期进行的事物以及概念进行界定和确定实施标准。这样一来会计管理活动就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在这个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就是通过以往会计信息化管理案例,进而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选取最优化的信息化方案,并作为今后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目标和依据。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的概念,一般来说主要是在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与此同时进行共同使用或者是重复使用,其中概括了的会计信息化活动或活动结果的规则、导则和特征,是一种较为规范化的文本文件。总的来说.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对最优方案的追求,并作出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进而指导着会计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建立起概念框架和框架结构模型,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去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进程。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框架构建问题分析

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首先就要确立一定的框架结构。而在当前的会计理论框架建设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设过程中,需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提炼一些基本的要素,进而确立相应的构建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实现标准体系固有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和明细列示,制定具体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解析其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而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标

准体系的框架构建过程中主要的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主要的就是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这四个层次之间是互为关联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规划。

(一)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进而构建出相应的目标.这是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前提准备和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准确客观的机型会计信息化标准的体系定位,通常这是确定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具体地位的工作,同时也进一步的确定了它和其它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关系。而这是和会计信息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它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我们也知道会计的信息化是包括了其它多种信息的,并且是其它信息的重要基础。如审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财政信息、统计信息等,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交换涉及多方,如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供应商、客户、各方监管者等,可见它是该体系内其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所以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定位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科学的开展进行。

(二)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扰是要促进套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会计信息化地过程中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而针对于这一问题,会计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就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对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以及会计管理的有效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在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最优化方案的总结。获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性文件。由此可见,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是和具体的管理实践工作分不开的。它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原则在会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定位.同时确定了相关的构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要进行相关元素的确定和构建原则的确立。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需要考虑其基本的组成.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元素就是对这一信息化标准的具体细化。通过信息化标准基本元素的确定从而使得信息化标准具体化。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所衍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主要的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基本的元素既包括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与此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会计信息化评价等。而在确立了这些基本的元素之后就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构建,从而确立相关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陈翔.会计信息系统[M].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周南.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叨.会计师,2004

[3]杨周南.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叨.会计研究,2005

篇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摘要]

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视角看,农业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既与高质量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制定及执行相关,还与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系统的构建有关。内嵌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基本模型显示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是政府主导推动、鼓励扶持各农业活动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应在更多地注重“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并建立健全协调机制进行信息整合。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三农”;会计

[中图分类号]17832.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众多中外投资者对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日益关注,农业会计信息作为农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愈发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视。而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视角看,农业会计信息的高质量除了与高质量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山制定及执行相关外,还与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系统的构建——信息收集、整理的准确和传输发布的及时便捷有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以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为背景,在梳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实务标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既符合国际会计趋同要求.又适合我国特有农业会计环境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

一、主要国家或组织农业会计核算标准评述及农业会计信息供给的经验(一)农业会计核算标准的简要评述

同其他行业会计一样,农业会计的核心也是确认、计量和报告。农业会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生物资产和农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以及由此所影响的农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因此,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主要围绕以上问题制定。按照农业会计核算标准的颁布时间,国际上主要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见表1。

由于在确认和计量程序中皆涉及到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不同的计量属性的运用会导致生物资产和农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进而也会对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目前国际上关于农业会计准则的争论焦点是计量属性的选择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由表1,我们可以把国际上现有的农业会计标准按照所倡导的计量属性分为两大类,即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代表所倡导的公允价值会计标准和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代表所倡导的历史成本会计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直接应用IAS41或在IAS41框架下制定农业会计准则。

(二)基于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农业会计信息生产与传播:来自欧盟的经验

欧盟的农业产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其国内人口的5%∞,家庭农场是欧盟农业企业中的主要组织形式④。欧盟的农业上市公司被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IAS41,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所在国的上市公司数据库获取有关会计信息。鉴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已经比较完善,而且家庭农场在农业企业中占有主体性地

位,下面仅从欧盟的农业信息化环境出发,着重分析家庭农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传输发布机制。

欧盟目前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源自20世纪90年代“共同农业政策(CAP)”所确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至2006年,欧盟已经实现了国家、地区一级并可延伸至乡村农场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通过该平台系统.不同国家、区域农业用户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可以共同享有所需要的信息。欧盟农业信息服务主体以官方机构为主,与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相关的官方机构主要有欧盟统计局(Eurostat)和农场会计委员会(FADN)。

1.欧盟统计局的农业会计信息生产。欧盟统计局在欧盟各成员国设置联络处收集农业信息,其设计的调查问卷非常标准,便于各成员国之闯的信息比较。欧盟统计局主要通过农业经济账①(Economic accoun[8 for agriculture,EAA)、农产品价格与农场结构调查(The Farm Structure Survey,rss)等项目收集农业会计信息,而其所提供的农业会计信息是反映农业部门经济绩效的宏观经济信息。

2.农场会计委员会的农业会计信息生产。农场会计委员会隶属于欧盟委员会(EC),在各成员国设置会计办事处(Accounting Offices),旨在直接针对欧盟各成员国中大约60000家样本农场②收集每家农场经营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的会计数据,为CAP的执行和绩效评估提供微观层面的信息依据。农场会计委员会在长期与数以万计的农场主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了农场会计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为了帮助农场主解决会计确认、计量等问题,农场会计委员会在农业会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农场会计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指南③。农场会计委员会获取信息的核心程序是农场主在会计办事处指导下填列“农场信息表(FarmReturn)”调查问卷;为了便于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其研制了一整套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把样本农场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信息进行汇总,编制出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类似的财务报告。

3.农业会计信息审核和传输发布。各成员国联络处和会计办事处收集的会计信息分别上报欧盟统计局和农场会计委员会,经其严格检查和标准化处理后上报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以电子和传统出版物等形式发布。表2简要总结了农业会计信息的审核程序。

二、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会计核算标准:我国做法及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在信息化网络、农业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总体来看,农业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这构成了农业会计信息的整合、传输发布的基本环境。

以家蹙(家庭农场①)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制度安排和农村产权关系的不断变革决定了我国农业以家庭(家庭农场)为基本组织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农场、股份制仑业、新兴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綦好东等,2005)的基本格局。这些不同的农业活动主体在性质、规模和组织结构、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其会计核算标准的差异性,并不可避免地影响会计信息在信息化系统中整合、传输发布的路径。下面以农业信息化系统为背景,简要评述不同农业活动主体的现行会计核算标准。

(一)农户、家庭农场②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标准

1.农户、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标准。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安排使农户和家庭农场成为农业活动主体,但由于“自耕农”的自给自足性质又使得农户没有必要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而家庭农场至今尚未大规模地形成,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针对家庭农场制定会计核算标准,并且囿于基本会计知识的欠缺和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认识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家庭农场并不专门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会计核算。农户和家庭农场的成本收益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主要涵盖在国家各级次统计局和市、县、乡、镇农经站的调查统计所整理出的宏观经济信息之中。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标准。始于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和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行业所进行的“国际化通行”制度的变革引致了2004年9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布。随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的逐渐弱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营利性特征日趋消失,而该制度并未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及时修订。而且,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后一公里”的硬件制约和农村中积淀已久的诸多陈规陋习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通道并不畅通,很多地区的农户等信息使用者尚难以通过会计电算化等渠道获取及时、可靠的村级财务信息。

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会计核算标准。财政部于2007年12月发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是合作社的会计核算标准,但该标准仅适用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社,在计龄属性上要求选择历史成本。在会计核算实践中,由于现阶段合作社普遍规模小、资金少,计算机软硬件等必要的设备落后,大部分合作社员等信息使用者丰夏通过定期到合作社办公场所,查阅合作社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获取相关财务信息。

(二)农业类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

1.国有农场等农业非上市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财政部于2004年4月发布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以规范罔有农场等农业类非上市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实践中,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特有企业组织形式所引发的特有的经济业务与该制度的规范盲点导致一些农场会计核算的缺乏。使得这类企业无法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目前而言,国有农场等非上市农业企业会计信息通过统计局等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途径,以宏观经济信息的“格式”进入信息化系统;且这些企业也大多没有建立起提供会计信息的其他平台,信息使用者获取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路径会较“曲折”,成本会较高。

2.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核算标准。在充分考量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借鉴IAS41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目前,其强制规范的对象是农业类上市公司和中央直属垦区企业。该准则与IAS41实现了大方面的趋同,同时在计量属性选择的优先顺序等小方面保持了“本土特色”。

鉴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公共责任性”和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在相关监管机构的严格管制下,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比较规范,信息传输发布机制比较健全,信息使用者可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询网或各上市公司网站等途径获取会计信息。

三、基于农业信息化要求的我国会计核算标准体系构建

我国农业会计核算标准的繁杂和不健全导致了农业会计信息整体质量不高和数量缺乏,而尚不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系统阻断了农业会计信息的整合、传输发布的路径,使得农业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时效性较差,共享程度低,获取成本高。为了给各农业活动主体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部门提供高质壁的农业会计信息,应该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借鉴欧盟的经验,在既有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和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健全我同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和农业会计信息化系统。

考虑到会计信息和农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公共品属性.基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是政府主导推动、鼓励扶持各农业活动主体积极参与。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决定了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应涵盖主要的农业活动主体,具体包括农户、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农业类企业④,这就注定了我国的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在进行国际趋同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本土特色”。鉴于农业类活动主体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而与它们联系最为紧密、对其业务特点最为熟悉的政府层级为县、乡两级,因此县、乡两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承担农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构建和会计信息的编制指导、收集、整理和发布等工作。农业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应是按照农业信息化要求、在政府推动下已经建成的和正在投资建设的覆盖全国各省、地(市)、县、乡直至延伸到村、农村中小企业、合作社等的农业信息化网络。为了实现农业会计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国家一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农业会计信息标准以及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规程、统一开发基础性财务软件。基于以上思考,农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①构建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农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内嵌于农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中。现将农业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模型的运作要点说明如下:

1.依托政府行政部门设立县农业会计信息中心和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根据政府各部门分工,农业会计信息中心和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可选择设立于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或统计部门。县农业会计信息中心构建会计信息数据库以存储服务站点采集的会计信息。村级会计信息服务点可选择设立于村委会。

2.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农业类企业及农户会计核算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农业类企业均已作为会计主体加以规范,尽管其会计核算标准尚不完善,但随着研究的深人。问题可以逐渐得以解决,问题是作为农业活动基本主体的农户和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尚缺乏规范标准。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农户和家庭农场加入到“龙头企业+农户”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中,与龙头企业、合作社、银行、信用社等单位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其成本、收益等方面的会计信息13渐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因此应考虑制定专门针对农户和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标准。考虑到当前农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信息编制者的素质较低等具体情况,针对农户和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标准应具有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特点。具体说来,应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适当引入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应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损益等要素;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农户和家庭农场的会计核算标准的调研、准备工作可以由会计信息服务站在指导农户、家庭农场的会计信息编制、收集会计信息过程中进行。

3.建立有效的农业会计信息传递机制。当地样本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应在乡镇农业会计

信息服务站或县农业会计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下,分别按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其会计信息传递至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或县农业会计信息中心。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的指导下,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并将会计信息由村级会计信息服务点传递至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样本农户和样本家庭农场在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和村级会计信息服务点的指导下,按照相关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并由村级会计信息服务点将会计信息整合传递至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

所有的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都需要经过村级会计信息服务点和乡镇农业会计信息服务站最终传递存储至县农业会计信息中心的数据库。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建立会计信息服务站点对会计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的严格信息审查制度和反馈制度。

篇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会计信息化是以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管理资源, 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储存、应用等处理, 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资源的支持, 更好的完成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降低经营成本, 保证企业经济运作方向正确的会计目标。

而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则是对会计信息化活动中长期进行的事物以及概念进行界定和确定实施标准。这样一来会计管理活动就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目前, 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如下理论:

1、标准化理论。

标准化理论是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过程及运作规律进行的总结与概括, 标准化理论来源于实践, 有对实践起到引导和推进的作用。

2、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

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通过对会计实践中的规则经验进行总结与抽象形成的基础理论体系。通过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 可以有效界定与解读会计信息化, 从而推动实践与创新。

3、软件工程理论。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软件工程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软件工程方式, 开发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维护软件, 通过软件系统分析、软件系统设计、编程测试、软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评估五个阶段, 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维护。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件与构建原则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要件, 就是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事物与概念的具象, 依据当前的软件工程会计信息化理论, 其基本构成要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更迭与信息运动, 辅以综合支持管控和评价。

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具有四项基本构建原则, 即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和划分清楚。除此之外,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还应遵循如下5项特殊原则:第一, 整体性原则, 即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间应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架稳定、概念完整;第二, 结构性原则, 即会计各要素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中的位置或次序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 可以通过排列组合进行有序优化;第三, 一致性原则, 就是在同一事物或过程中, 会计标准化工作的信息标准是前后统一一致, 各阶段标准相同的;第四, 动态性原则, 即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各项要素及框架是有序发展变化的, 标准体系不能一成不变, 也应随之持续深入的发展变化;第五, 分类原则, 即指按照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各项要素的相似程度及框架类别进行架构, 对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整合。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

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层级分类法、象分类法及性质分类法等。这些不同分类却同样基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 这些基础标准是其他标准的基础, 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时, 首先应当符合的, 即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 也即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会计信息化术语标准、会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等。在坚持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符合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的基础上, 应当着重注意一个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信息更迭性能及会计信息的运动性能, 次之, 应考察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支持与控制性和信息化评价性能, 在这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

1、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信息更迭性能。

一个优秀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高效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而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使用者而言, 最至关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信息更迭性能。只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工作侧重、专业需求, 才能够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时, 体系应当完备的经历开发、使用、评审和审计四个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中, 均应当有系统开发工程师、监理师、使用该标准体系的企业人员、审计师等多方参与其中, 方能够切实开发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信息更迭性能。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会计信息运动性能。

会计信息是在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运动的动态数据, 通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概况, 可以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运动情况概况为产生、发展、挖掘、分析、使用五个环节, 在这五个环节的运转过程中, 充分展现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于会计信息运动性能的挖掘能力与作用。

3、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综合支持与控制性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更迭和会计信息运动的各个环节, 都伴随着综合协调处理与信息安全问题。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综合支持与控制性能方面, 应当注意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安全控制能力和安全控制标准, 体现出了一个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规范准则和安全性能, 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会计信息化评价性能。

会计信息化评价性能涵盖了对以上三个性能的各环节评价与综合评价。这个评价既涵盖了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信息更迭性能及会计信息的运动性能的分析, 也包括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支持与控制性的评价, 更是综合性的对于信息更迭性能、运动性能、综合支持与控制性能之间动态配合流转性能的概括评价。评价的程度与程度, 也深入体现了一个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质量、成熟度和价值。

四、优化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措施

1、准确定位, 加强立法建设。

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出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目标, 在目标的指引下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于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而言, 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各个信息标准化体系息息相关。会计信息包罗万象, 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流不可获取, 包含着税务信息、审计信息、统计信息、财政信息等多种类的财务信息, 并且是这些财务信息的基础数据。除了会计信息的数据特殊性外, 会计信息交换过程也涉及到整个经济活动的所有人员, 包含了种种纷繁复杂的会计操作。因而, 优化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首要任务就是科学界定会计信息化, 准确对会计信息化白哦准体系进行定位, 才能切实促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

2、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流程。

传统的财务管理依托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 只能通过内部网络进行往来管理, 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 不符合高速发展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无法与电子支付、电子货币进行对接, 对于企业发展不利。因此, 新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应当在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基础上予以强化, 密切结合企业管理与会计往来的方方面面, 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全方位囊括, 自动高效的生成报表、进行核算, 加强管理, 适应新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标准发展的要求。

3、建立平台实现会计信息统一, 进行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

在经济往来频繁、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当切实符合实际需求, 建立信息统一流转, 标准明确同一的标准化平台, 极大的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和该系统的使用效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存在的作用就是为现实服务, 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通过对各项会计要素和会计数据的挖掘分析, 为企业管理与发展提供决策基础。在这样的需求下, 建立起一个高效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平台, 并汇同搭建多个会计信息数据库, 对于当前经济往来具有急需而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和数据库, 可以实现对多个企业公司的财务信息的统一网格化管理, 进一步搭建全面的会计信息数据库, 对多年来及多个行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 加强分析与联系, 通过高速发展的大数据分析, 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建立起相应的分级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管控与外部操作, 形成主系统严密丰富, 子系统相互配合有机运行, 操控切实有序的高效网格化信息平台。

4、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人才。

我国一直具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 重书本、轻实践的教育思想。这种“重学轻术”的传统教育思想, 不利于当前会计教育和会计行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因此, 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认识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因此, 各部门应当提高认识, 加强对于复合型会计信息化实践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危机感与紧迫感。各高校会计学院应加强组织引导, 更新教师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并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提升。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人才对于我国经济社会不可或缺, 亟待提升专业水准, 并加深实践能力, 切实符合职业需求, 创新发展。

总之,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信息化经济社会的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才能准确的收集采纳各行业各阶段的会计数据与会计人员操作, 对于浩如烟海的会计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概括分析, 为各个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 我们应当加强对于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视, 充分发掘聪明才智, 在会计原则基础上, 搭建完备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充分发展数据涵义, 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振晖, 邓超.企业信息化标准技术采纳实证框架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 (10) :09-11

[2]宋振晖, 邓超, 朵晶.企业信息化标准工作组2005年工作进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 (12) :22-25

[3]吴红.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01) :39-41

[4]政府企业联手企业移动信息化标准项目启动[J].每周电脑报.2009 (07) :12-13

篇4: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构建

一、引言

自从我国提出了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后,各个方面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便随之开展。特别是会计管理工作,快速建立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更好地做好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有相关的专家研究分析之后,得出了一定的成绩。所以这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来说,其发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相关的进展也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也就是说,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我们从更多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抓好这一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分析

会计的信息化形成在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在常规的工作当中,它需要对实践管理活动当中所存在的相关规律和相关规则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以便于形成一些相关的理论认知,会计信息化和标准化则是对会计信息化活动当中长期进行事物和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样就能够确保会计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下来,最终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在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结合以往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案例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和客观地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最后选择出最佳的方案,这也能够当作是今后在会计信息化实践过程当中的一点重要的工作依据。而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来说,其概念比较泛泛,就是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当中获得最佳秩序,通过协商以后一致认定并经过工人机构批准,它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1]。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趋于完善,这促使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信息化的建设当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在这种作用力的促使下,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实现了一定的价值,而其自身的信息系统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独特优势被运用到了各自的管理决策领域当中。企业对于每一个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将每一项本职工作做好,完善每一项职能决策,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信息技术发展到当前的这种情况的时候,那么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要对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做出全面透彻的分析,这有助于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所以说,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做出透彻准确的了解,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定位

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能够更为有效地将相应的目标构建出来,这也是构建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前提和必要准备。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更为客观地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这是确定其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当中具体地位的工作,而且这也进一步地将会计信息化和其他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对会计信息化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当中它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我们都知道,会计信息化主要包含了各类信息,所以这也决定了对会计信息进行交换的时候,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多[2]。简单来说,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也有供应商和客户等等方面的监管者,由此也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体系是该体系内部其他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定位问题一定需要予以必要的重视,做好这一点对于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要科学的开展,有序地进行。

(二)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需要将会计信息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共同促进。所以,在对会计信息化进行构建的时候,就需要在明确目标建设的基础上作出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工作,而在此之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根据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和会计管理的有效模型作出分析[3]。通过大量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在有针对性地对最佳的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也需要将在此过程当中所获取的经验和教训作出总结和吸收。在总结和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并进行规范,最终形成完整的规范性的、科学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建设和现实当中的实践管理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在此基础上最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才能够更好地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加以实现出来。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要素和原则

在对会计信息化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我们也做出了必要的定位,所以确定出相关的构建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元素和相关的构建原则进行确立,就能够更好地完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4]。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其基本的组成,而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元素,也是对会计信息化的标准作出具体的细化。根据信息化的标准来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确认,最终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标准体系更加的具体化。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其中也包含一些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是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所衍生而来的。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元素涵盖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还涉及到了会计信息化在其运行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当然也有会计信息化的综合支持与控制,涉及到了会计信息化的评价等。

四、结语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方面的主要内容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文中笔者也简要地谈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我国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业内,关于这一问题的构建也一直都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本研究当中,文章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在目前来说还缺乏必要的实践性,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是,通过本研究,笔者更为坚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在目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凡.从会计信息化的一些基本特征看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J].财会月刊,2012,15(12):658-659.

[2]杨周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3(12):65-66.

[3]付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2(01):321-322.

[4]张玉涛.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02):164-165.

篇5: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2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利用项目库资源,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这就构成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应用能力发展规律,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四层次”:

2.1校内模拟实验部分

2.1.1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教学一般是伴随着理论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加强对理论课程中某个章节重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比如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项目库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然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的实验,再进行开设和登记会计账簿实验,还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实验,以及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最后进行编制会计报表的实验等,这些单项实验均随同理论课进行,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在《统计学》课程中,根据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阶段开展调查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显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根据理论教学可以开展分配要素费用实验、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实验;再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实验;还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以单独分子系统开展系统管理实验、总账系统实验、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实验、供应链管理、工资管理实验、UFO报表管理等实验项目.对《财务管理》课程,可以按教学进度分步进行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决策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证券投资决策实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实验、存货决策、财务预算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在《审计学》课程中,分阶段开展制定审计计划实验;货币资金审计实验以及四大循环审计实验;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实验.

2.1.2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经过第一阶段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的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有关一些单一知识点的基本应用方法后,再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某一专业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专业课程性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和配套的章节性实验教学全部完成之后,开设专业课程综合性实验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直到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整个会计循环,形成对会计工作流程的初步、整体的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实验,将启用的其他子系统与总账系统统一起来,完成一整套电算化处理,这样既进行手工方式处理,又进行电算化处理,使学生会计核算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2.1.3专业综合性实验项目专业综合性实验是指将同一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将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通与整合,形成系统、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体系.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前两阶段实验教学之后,开设《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和会计报告审计,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等课程.完成了手工方式处理之后,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分析及计算机审计等,并将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多方面扎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1.4学科综合性实验项目现代企业需要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扎实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科综合性实验是指将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组成的集成实验,使学生获得一个有机整合的、彼此关联的方法、技能体系,培养其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ERP沙盘模拟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验,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实验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及目标的制定、财务预算的编制、市场预测、资金需求计划及筹资、物料需求计划与采购、市场营销、新产品的.研发与认证、生产能力规划、固定资产的投资与改造、生产管理、业绩评价与股利分配、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的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内容,在实验时均要予以综合考虑和平衡规划,为实现企业目标,实验人员必须全力配合,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想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该实验项目一般是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结合运用,利用ERP管理软件对模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该实验项目通常以分组对抗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该实验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环境,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2校外社会实践部分

该部分包括社会专题实践项目和社会综合实习.社会专题实践项目是指定具体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可以组织会计学专业学生下基层开展专题调查活动,并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习是深入到企业,进行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

3实施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多样化的实验场所

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要进行实验教学,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固定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一定要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因为实验室的有限性,这种传统思想会减少实验教学的开设.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要求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可以根据课程和实验项目特点,随理论课程同步在教室进行,或学生自己在寝室、自习室分散进行,也可以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只有那些需要实验教具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才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

3.2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时间安排

现有校内模拟实验都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校集中统一进行.由于受教学时间安排的局限,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在课余时间或课堂与理论课同步完成;也可以安排在假期由学生自主完成(如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等形式.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外”时间,摆脱了课时的限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实验效果.

3.3创新独特的实验教学方式

现有校内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面对面指导,让学生在实验室集中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由于时间过紧,只知道照着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实验任务,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吸收,更别说思考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变革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实验项目特点采用独特的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研究讨论,老师再集中分析答疑;对于实验中个别存在的问题,可个别答疑辅导.答疑辅导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式、电话答疑、网络在线答疑与辅导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综合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鞠成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会计,(5):68-69.

〔2〕杨惠,张更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2):173-176.

〔3〕汤健.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33):96-98.

〔4〕李勤.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1):106-108.

〔5〕赵秀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1(16):34-36.

篇6:环境资源会计体系构建研究的论文

首先,虽然我国现在主要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但按照我国私有制和公有制相结合的特有国情,国家层面除尽快建立起专门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之外,还应该对自然资源加强调控,即设立宏观的环境会计或者自然资源会计,着重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对整个国家资源的存量、消耗、再生情况进行宏观的监测和管理。在核算体系上,可以借鉴美国的方法,将国有资源分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再分别设存量、消耗量、投入、效益等科目并在传统的经济账户中进行核算。在披露要求上,对内强调资源储存及耗费量、有关环保的投入及产出等,对外强调应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单位的资源互换进行衡量,以求达成信息对等的交易。

其次,省市政府应当承担起建立国家和企业之间关联的职责,即既向国家层面反映省市内部的资源管理情况,又向企业传达国家政策的要求并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在核算体系和披露要求上,省市政府与国家层面一脉相承,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反映所辖境内的资源的存耗量、投入及效益等情况,同时还应当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规定自然资源的定价范围,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决策,起到规范示范作用。

最后,针对企业而言,提高其应用环境会计的积极性和规范性是当前建立环境会计体系应当考虑的重点。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以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上市企业作为试点,推广 MFCA(物质流成本会计),以此减小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难度,使企业在真正实现环境会计之后深刻感受到其能够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优势所在,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企业基于扩大自身利益的角度主动接受和应用环境会计。同时,在信息披露方面,企业不仅应当提供国家、政府所需要的宏观环境会计数据,还应当向内部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3.2 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情景分析法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和信息行业交叉的产物, 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许多便捷。应用大数据方法可以提高数据规划的时效性,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进而从经济的角度为环境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在企业的环境会计模块中引入大数据思想,有利于企业快速获取内外部有关环境资源的信息,在核算体系上做到与国际接轨,从而以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制定环境会计的工作计划,较准确地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和确认;还有利于对企业内部环境会计的规划控制进行强化,促进所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情景分析法是近来被提倡用于管理会计的一种应用方法,指的是在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未来可能出现的相关事件情景进行假设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要求,通过模拟分析相关方案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应后果,以做出最佳决策的方法。而环境会计需要估量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应用情景分析法,即首先建立合理的假设基础,确认决策的事项,再设定具有测试意义的情景,考虑各情景下企业的决策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并将其资源的损耗与产出量化之后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一种方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李文静. 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3] 杨青 .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解决办法[J].中国商论,2017(8).

[4] 刘畅,卢静.我国发展与实施环境会计的战略研究[J] .财会通讯,2017(4).

[5] 林乔青,谢海娟.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J].会计之友,(5) .

篇7: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4)以来,全国高校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然而,如何衡量或者确保高校双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探讨双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BTQS)和确保该体系得以贯彻的. “激励型”双语质量监控体系(BQCS)构建思路.

作 者:刘森林 胡加圣 LIU Sen-lin HU Jia-sheng 作者单位:刘森林,LIU Sen-lin(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英语系,深圳市,518053)

胡加圣,HU Jia-sheng(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海,83)

篇8: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要素,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会计的结合,是指以会计学和系统性为理论基础,依据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和加工,利用县级的信息技术建立新的会计模型,实现会计信息高度共享。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标准是指,将会计信息化中的重复性的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定,经过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搜集、储存、加工、传递等活动,来制定信息技术的标准,形成全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将各类会计信息化标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于整个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指,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会计信息化的综合控制、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评价等等内容,包含的范围广泛。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就是具体化的会计信息化标准,这种基本要素的完善与否体现了会计信息化的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整体性原则体现了其系统性的要求。整体性原则是指整合各种不同的基本要素,建立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制约性,发挥出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

2、结构性原则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结构性原则是指将会计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规律进行分布,便于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结构性原则要求将会计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根据一定的空间或者时间序列进行整合。

3、分类原则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类原则是指要根据信息间的相似度,通过一定的分类方法,把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按照基础、技术等方面的标准进行划分。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体系的相关框架构建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构建分析

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建设,首先必须要确定一定的框架结构,根据框架结构来确定相应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以及解析层。

1、定位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出相应的目标

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客观的定位,进一步确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与其他信息化标准直接的关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定位工作,并构建出相应的目标,对于会计信息化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构建会计信息标准的前提准备和基础工作。

2、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目标是为了促进会计管理的效率

我国建立会计信息化的标准题词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会计管理的效率,增加社会效益,因此,就必须在明确会计信息化的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对了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对以往的会计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整合出一套有效的有针对的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对对会计信息化标准进行完善和规范,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效率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面临了诸多制约因素,例如对会计信息化的意识薄弱,认识程度不高;会计信息化的专业人才缺乏;会计信息化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等等。下文对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1、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目前,阻碍和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助于实现信息的高度功效,促进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在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会计信息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认识程度不高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历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将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统计学等多种学科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和会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理念,会计信息化的意识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

3、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对跨级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的现状来看,我国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人才。大多数会计人员对于计算机仅仅停留在日常操作,对于计算机等信息软件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过少,不能很好地利用会计网络处理相关会计业务,影响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更容易被泄露,因此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4、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区直接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各行业直接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在短期内,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会计信息化水平,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技术运用的不平衡现象,阻碍了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三、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策略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标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亟需积极培养会计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能够符合当代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发展的会计人才。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水平,更好地构建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效率。

(二)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部机制

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部机制是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必然要求。健全内部机制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健全企业的会计考核奖惩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会计审核质量与其工资与奖金进行直接挂钩,用这种方式来促使会计人员积极性的增长。另一方面,要要建立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规范会计岗位的内容、职权等会计信息化岗位的标准。

(三)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资源标准

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资源标准是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的技术标准是指用于规范信息技术,依托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来相应建立起各种技术标准。制度统一的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标准要求给予会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来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建立信息系统集成标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等。统一会计信息资源标准则包括会计信息元素关系标准和会计信息资源元素标准这两类。

(四)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明确会计信息化化标准体系的根本功能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转变会计工作思路,实现会计工作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首先要明确构建目标,根据构建目标来对之前会计管理案例和模型的剖析,在进行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活动规范科学的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有效资料。找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定位,明确根本功能有立于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陈翔.会计信息系统[M]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周南.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J].会计师,2006

[3]庄明来.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大会发言稿,2012

[4]路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评述[J].现代商业,2011

[5]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07

上一篇:艺术教育学校下一篇:2016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见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