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2024-05-24

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通用10篇)

篇1: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来源: 转自互联网 作者: 卞文峰 时间: 2010年04月22日

曾有媒体报道了东莞一家公司要求所有的员工早晨集体诵读《弟子规》一事,起初我并不以为然。日前到南方去了一趟,发现重视国学的企业确实不仅此一家。我们暂不评论究竟他们是深谙国学的真谛,还是偶有做秀的成分,但国学日益灼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却是不争的事实。

说起《弟子规》,其阅读面和影响力仅次于《三字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和养成忠厚家风的儒学经典读物。受此启发,感到有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公司效行。

一、孝悌与忠诚

《弟子规》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原意解读: 这八句话说的都是对父母的基本态度: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听进去;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的传统伦理讲的是“百善孝为先”,所以《弟子规》里也同样以“入则孝”作为第一篇。一个孝顺的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推而广之,孝可以理解为忠诚,即对父母对单位对事业的忠诚。忠诚是做人的标准之一,没有了忠诚,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并与人为善。忠诚于企业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的忠诚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忠诚是相互的。教科社日投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对员工要仁爱和关心,员工对领导要尊重和服从。企业忠诚于员工,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平台,保障每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对公司的安排应“应勿缓”“行勿懒”;应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上,对工作失误要“须顺承”;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爱企如家,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

当然,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并不是一味的“愚忠”,并不排斥提意见(对公司提合理意见也是忠诚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衣冠与制度

《弟子规》曰:“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原意解读:《入则孝》和《出则悌》后的第三篇是《谨》,都是讲日常行为举止的。这一段就是说: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正冠扣扣系带”从表面上看是有关衣着的小事,但却喻含着做人修身的深意。很难想象一个不注重规范和秩序的人会将工作安排周全,会将工作推进的有条不紊。那么,规范员工的行为靠什么?就要一靠制度来规范,二靠道德来约束。

我们公司是一家从事教育文化服务产业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不可能也不允许采取家族式的亲情管理;而从事教育文化服务产业的行业特殊性又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作为一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企业,尽管我们提出了“文化先行”的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经验不足等),实施文化管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即把制度的刚性和“以人为本”的柔化结合起来。公司提出的“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贯彻“制度至上”理念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做人需要道德规范,作企业需要企业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要用企业制度考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任何员工都必须忠于企业制度,因而忠于企业制度是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任何人都不能因自己的特殊地位而损害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约束着企业中的所有人。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厚德载物”,涉及到人的管理与管理人,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必须重视道德的力量,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宗旨。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管理自己永远比管理别人重要,实际上最伟大的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自律,就是要时刻“正冠扣扣系带”,这是很重要的品质,很多企业领导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放纵了自己。

三、言语与诚信

《弟子规》曰:“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原意解读: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且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凡出言,信为先,未见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作企业又何尝不是这个理呢?有个故事说,一位亿万富翁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我一生成功的秘诀有两条:一是要信守承诺,二是更重要的尽量不要承诺。”一个做不到的承诺不如不承诺,总是随便承诺会使员工和客户对企业失去信任和信心,而轻易断言不是欺骗自己就是欺骗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古老道德文明的基石。中华历史,屈指五千年,从《乐羊子妻》到《曾子杀猪》,从《程门立雪》到《移木建信》,诚信美德绵延不绝。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古今中外,诚信得失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的安达信公司依靠诚信起家,也因失信而败家。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一朝失信,曾经名满天下的企业因此遭受重创。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应是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失信行为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突出表现。我们公司从事的是教育文化产业,提供的是教育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是终极目标,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而“在教科社日投公司,利润永远是第二位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因此,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在教科社日投公司,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就是成就百年基业的助推力。

国学博大精深,不仅仅包含对做人的教化,还有像“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国学对今人在修身养性调节心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企业来说,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管理理念中,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虚妄的仪式或昙花一现的做秀,国学将沦为被异化和扭曲的悲哀境地。所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这才是运用国学管理企业的理性选择。

篇2: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今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弟子规》的学习,每次播放蔡老师的讲解视频,蔡老师的温吞的讲解循序渐进的渗透到我们的脑海和行为里。学习了弟子规的前八讲,使我深深地感悟到里面的意思,使我受益匪浅。学习后,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百般呵护,我需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他们所能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觉得很他们唠叨,实在觉得不应该。小时候和弟弟,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非常为我们担心。作为子女,我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我们应该孝顺父母,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在操劳,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作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听从长辈的安排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和睦,我们工作也会非常的努力。“冬则温,夏则凊”这句话字面上解,是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冬天父母看书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可以给父母披上一件衣服,夏天出门可以为父母带好水和遮阳伞等等。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我们如果能养成了对父母爱护、关怀的习惯,我们的心地也就变得非常的善良。我们要常常为他人着想,他人才会常常想到我们。

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到父母家一般是不买什麼东西的,因为他的工资比我要高,吃的、穿的一样都不缺,根本就不需要我买……这样的想法一直到我学习传统文化才改变,现在到父母家我几乎都要买点东西,花钱不多,可父母真的很高兴。

通过这段时间对《弟子规》的学习其中的道理,让我过去所做的一些错误的事情有所改正,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而完善自我。

篇3: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正确运用金融创新,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金融机构过度利用金融衍生品, 过度使用金融创新有关。而且在金融创新产品运用的过程中, 缺乏对金融创新要素的严谨把握。各贷款机构为了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盲目的降低贷款条件, 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 本来不可能借到钱的“边缘贷款者”也能成功借贷。金融危机说明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由于杠杆使用过度, 而产生了巨大的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这为全球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阴云, 在我国也有人士提出, 金融创新理应减缓步伐。

我国金融创新的最初推出主要是为了应付利率和汇率波动所引起的越来越多的风险, 而在金融创新存在的几十年间, 金融创新也成为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和进行套期保值的工具。金融创新还在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加强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推动金融自由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创新还非常落后, 金融工具明显不足, 金融市场严重落后, 缺乏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市场。

今后, 我国在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 应注意加强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品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投机和套利。监管层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金融机构风险的控制以及金融创新产品的审核。我们要借鉴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 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 我们既要看到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 也要对其负面效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便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最大限度地防范由此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警惕国际热钱的威胁, 加强我国流动性资金的稳定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 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 追求汇率变动, 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市场上迅速流动、炒作和抽逃, 给各国经济带来很大冲击。二十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9 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 都有这种“热钱”的推波助澜。

目前, 我国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 与国外大量涌进来的热钱有关。据有关资料统计:预计到今年年底, 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实现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 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 还可以对国内股市、楼市进行投机。目前中国所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 已经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下, 资本的流动风险有极强的突发性, 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是复杂多变的。对于我国来说, 热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活跃性, 但也时刻威胁着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 由于国内资金短缺, 一些美国企业将海外大量资金抽调回国, 2008年第三季度, 中国的资本账户开始出现净流出的现象, 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当前“热钱”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危险, 目前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实体经济领域的一场战争, 同时还面临着一场货币领域的战争。热钱流入一般来说是一个相对缓慢积累的过程, 但是热钱流出的特点, 第一是快, 第二是规模大。可以设想一下, 如此大规模的热钱如果突然流出, 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个问题, 时刻警惕热钱的流动。

三、积极为外汇储备寻找出路, 减少因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 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1996年末外汇储备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截至2008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所以目前美元的贬值, 必然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问题。

持有外汇储备就等于放弃了相应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我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 在目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如果投资于美国国债, 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大量外汇储备带来的不是收益而是损失。如果不投资于美国国债, 美国政府筹集不到大量的美元救市, 带来的将是经济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 对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我国可能损失更大。外汇储备的增加使我国政府被动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量,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的放大效应而增大了货币的供给, 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过大。

我国应积极为近2万亿外汇储备寻找出路。例如, 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 参股收购相关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次核心技术, 先进设备;设立基金, 高薪聘用世界顶级人才, 有计划的潜心安排对重要领域跨国企业包括跨国金融机构的参股收购, 以逐步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与质量;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地位相适应, 逐步择机增加黄金储备;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 以鼓励“藏汇于民”、“藏汇于企业”;同时我国应积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从简化境外投资审批手续、放宽用汇限制、提供信贷支持等方面, 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条件, 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海外的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 能转移部分富余资金。

四、积极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内需、出口和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情况下, 主要国家进口收缩,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国际贸易将会明显减少, 中国出口面临最严重困境。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本上还是要加快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因为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特别是农村有待大力开发, 通过拉动内需, 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中国经济就能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在外需增长受到限制的客观条件下, 积极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而消费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块短板, 我国内需不足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 财富向少数人集中。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 再加之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不够, 致使居民把大量的收入存入银行作为养老金、医疗费用以及子女的教育费用。我国的社保系统还比较落后, 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险, 致使广大居民“养儿防老, 攒钱防老”的观念不能改变, 使很多人不敢花钱, 不敢消费。

我国应鼓励银行系统包括政策性银行通过小额贷款对自主创业的居民进行支持, 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收入;鼓励农村居民到城市务工, 提高广大农村的收入。通过税收等机制缩小贫富差距, 增加居民收入, 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努力开发新产品, 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 大力发展流通市场, 方便居民消费。进一步完善各项消费政策, 尤其是调整消费税制等方面的政策, 鼓励并方便居民扩大消费。大力增加“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方面的支出, 完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抓紧建立健全全民社会保障制度, 适度增加财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尤其是要加紧农民工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建设, 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建设。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 却处于产业价值链条的最底端。在包括产品制造和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6+1”产业链中, 产品的巨额利润基本上都被后6个流程所垄断, 中国的利润只在制造这一环节, 而这一环节的利润率极低, 且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由于就业较为充分, 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增加较多, 这些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都被掩盖了。近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央做出了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布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我国在整个世界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争取在全球产业链条中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 这对我国未来经济的科学发展尤为重要。

此次金融危机中, 中国要抓住当前的调整机遇, 积极主动地利用增速减缓时期价格涨幅同时减缓的条件,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使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的减慢具有积极意义, 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积蓄能量。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二,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 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四,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并发展成为百年不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本文透过危机重新对金融创新, 国际热钱, 外汇储备, 扩大内需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审视, 建议我国应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我国流动性资金的稳定, 积极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寻找出路, 扩大内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扩大内需,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王联络, 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 年1月

[2]、丁刚, 金融危机教我们学会消费[N], 人民日报, 2009年3月10日

篇4: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许多家长朋友来信抱怨,孩子的书桌总是很凌乱,跟着孩子收拾,一个人学习,全家上阵伺候。这些可能和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哟!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学习是为了提高人的修养的,品德养成和知识积累一样重要。我们很乐意和家长、和孩子分享两个和学习态度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有一个名士叫陈蕃,是很有骨气的人,他少年的时候独自住在一间房子里,可是自己很不讲究,把住的地方搞得脏乱不堪。有一天,他父亲与朋友来看他,见到屋里一幅乱糟(zāo)糟的景象就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客人。陈蕃很狂,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能把目光放在一间屋子里?”朋友当即反问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啊,我们应该时刻提醒孩子,从身边力所能及之处做起,时刻为自己营造整洁的学习环境。如果连身边小事都做不好,那么,又怎么能让人相信能做好大事呢?

第二个故事是“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书不是纸质的,而是将竹片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熟牛皮条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孔子晚年读《易》,反反复复地把书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千百次地将书翻开来又卷回去。因为看书勤,他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修补好了再使用。要知道,煮熟的牛皮是非常结实耐用的,可以用作绳索捆(kǔn)绑(bǎng)东西,轻易是不会折断的。而孔子只是经常翻书,就将煮熟的牛皮弄断,可见读书之勤奋。这个故事不是让我们都动手补书,而是号召大家一要爱惜图书,二要用功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把读书这件事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有了态度,学识和修养才会在不远方等着我们。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请别吝惜让孩子整理书桌的时间,这些是端正孩子学习态度的最佳办法!

篇5:《弟子规》对企业的影响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目前,很多企业正掀起学习《弟子规》热潮。笔者认为,学习《弟子规》,对企业管理也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大幅度提升员工素质。《弟子规》主要分为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共七个部分,其中前六个部分都是讲做人的,而这些东西恰恰是目前很多企业员工所缺乏的。通过对谨信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诚信品质,培养员工认真做事、按规矩做事的品质,增加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而我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现,企业真正缺乏的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认真做事的人。通过对泛爱众和亲仁的学习,可以提升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和爱心,使员工更加关心同事,热爱企业,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恰恰是我们今天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弟子规》具体生动,它直接从生活的日常小事入手,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这是我们子女孝顺父母应该做的六件细小的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教育我们如何与长者相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如果企业员工都能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的企业管理自然会上一个台阶。“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就是在生活小事中养成的,这与《弟子规》不谋而合。

篇6:《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出处:神州网辽宁分站

发表时间:2010-08-17

近几年来,社会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启蒙读物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课堂。这些启蒙读物是祖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不仅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孩子的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启蒙书籍中的规范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弟子规》为例分析一下该书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书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行为,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弟子规》的结构很简单,先是总叙,后是分叙,分叙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详细的阐述了总叙中的各项内容。从总体上看,《弟子规》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上司和下属关系准则的借鉴

《弟子规·入则孝》是分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教育小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很具体的讲述了孩子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几乎涵盖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与父母发生关系的所有方面,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所应采纳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弟子规》,站在企业的角度,把父母换做上级,那么《弟子规》就可以看作是对员工的一种教导。它告诉我们:要尊敬上司,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及时完成,如果有事外出,一定要向上司报告请假,回来后要及时销假。对于上司和公家的东西不要随便动,不要未经允许就拿走。和上司发生矛盾冲突,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面冲撞,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能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带着关爱去处理问题,那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会处理得很融洽。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弟子规》对父辈和上司的立身行事也具有启发意思,启迪父辈和上司要平等、慈爱地对待子女和员工。

二、同事之间关系准则的借鉴

《弟子规·出则悌》是分叙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兄弟姐妹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他未来处理社会关系的演练。

同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如何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上级领导有事找别的同事,那么我就应当主动的代为应答,而如果他碰巧没在,我就应当主动去承担他的工作。如果这样去做,就有利于造成一种和睦而轻松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借鉴

《弟子规·谨》是分叙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同样适用于企业,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高素质、有教养、识大体、顾大局的员工。

四、员工品德才能修养借鉴

《弟子规·信》是分叙的第四部分,接着讲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不要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易许诺,承诺了就要做到,不能言而无信,因为这很容易养成坏毛病;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要传播流言蜚语。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要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学习和培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成良好的节操;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也很有现实意义,它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不良风气的诱惑。

五、人际交际与为人处事的借鉴

《 弟子规·泛爱众而亲仁》是分叙的第五、第六部分,这两部分教育孩子要培养仁爱、宽容的心胸,要学会爱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五部分亦适用于企业员工和上级领导反思学习,重要的不是权势,而是个人的品德和才能,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第六部分讲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人,可是道德品质、心智高低各有不同。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流俗走,而仁慈博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往往身正行正,不随波逐流,如果能够接近他,向他学习,那么过错就会减少,品德就会增长;反之,接近小人就会堕落,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部分对企业员工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六、如何才能德才兼备的借鉴

《弟子规·余力学文》是分叙的第七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一方面,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前面所提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行为规范,只是学习文化,那么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徒增浮华之气,而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家庭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做到了前面所提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中行事,蒙蔽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因此,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要读好书,不读坏书,进一步开启智慧。这两个方面就是孔子讲的博文、约礼皆不可偏废的道理。最后,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步骤和方法,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守规矩,要讲究居室卫生,讲究整洁。最后指出,读书不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发愤图强,循序渐进,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达到圣贤的境界。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员工应该努力践行良好的品德,同时在工作中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奋发图强,业务上向优秀员工看齐,品格上向圣贤看齐,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砺自己的德行,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员工,做一个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有益的人。

篇7: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般认为,私人领域是通过市场交易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则是通过政府规制才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原则上要求通过一体化命令来组织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向一个执行长官负责。私人领域的协调通过市场体制实现,该体制通过竞争性购买和销售来治理经济关系。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公家的”与“自己的”这种划分,并且“公家”一般总是排在“自己”之前,“公家人”本位主义由此形成并一直存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我国公共领域中的选择性问题就尤为突出和明显。

一、对我国公共经济领域的启示

公共经济不一定是一个排他性政府垄断经济。它也可以是-个混合经济,在其中私人也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但这一点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表现出来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后果就是公共服务、公共工程等公共经济项目由政府独自包揽,由此形成的公共经济领域的主体单元化格局暴露出了其生命力不强的弊病,这种弊病直到今天依然时不时发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认识到,公共经济市场化之路是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依据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观点,市场具有重要的自我规范、自我治理的功能。斯密认为:

在国家内,各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作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能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纠正在-定程度上是不公平和压抑的政治经济的不良后果。这种政治经济,虽无疑会多少阻碍一国趋于富裕繁荣的发展,但不能使其完全停止,更不能使一国后退。如果一国没有享受完全自由及完全正义,即无繁荣的可能,那世界上就没有一国能够繁荣了。幸运的是,在国家内,自然的智慧,对于人类的愚蠢及不公正的许多恶影响,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做纠正,正如在人体内,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准备,来纠正人类的懒惰及无节制的不良后果一样。

公共经济由于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在考虑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大量的诸如社会公平之类的非经济因素,其非市场决策的一面同私人经济相比更为突出,因而不可能将它与私人经济完全等同对待。在公共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有代表“公家人”利益的政府公务人员的参与,而不可能完全或过多地交给私人或依托于市场。在我国,“公仆”原则将我国的政府公务人员看作是无私和超世俗的,他们始终代表公共利益,努力谋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理想的“公仆”原则规治之下,公共经济领域之中是不可能出现违背公众利益的寻租现象的。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公共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寻租现象便是佐证。

二、对我国公共政治领域的启示

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中,由于政治领域中的约束规则本身不够健全以及“公仆”的“好人”定位,所以相应的情形是政治领域中的决策者约束机制不够明确,这事实上造成了一种人为的分化或者说一种人为的不平等一处于强势的政治家与处于弱势的民众。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政治机制本身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政治机器的核心负责国家意志的决定和表达;人民政协为国家意志的合理表达提供参考意见和咨询;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与执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负责秩序的维护与补救;人民军队负责维护国家安全。而由一方面作为中国民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者,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是产生于民众之中并和民众血脉相连的中国共产党负责统筹全盘,这为政治机器提供了最好的指挥和协调,可以最大化地将社会偏好转化为国家意志。可以这样说,就政治权力的配置与分工制衡而言,在战略设计上,我们是无可挑剔的,我们的问题是,就各个具体细节上的约束规则而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步完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设法提高我国国家公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开出的处方是:加强和完善选举制度建设,使人民代表真正能够代表民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使官员的选用更加科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党组织建设,使其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继续推行民主的观念,使之深入人心。

三、对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启示

综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会出现繁荣的文化景象,这一点,在西方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演进过程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古希腊时期的文明灿烂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里特、斯多葛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等。究其原因,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这一时期西方的政治开明。到了中世纪,基督神学思想主宰了欧洲,因而没有为其他思想留下发展的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中世纪西方文明的衰落。到了近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再一次启发了西方的政治智慧,点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

开明政治必须给人们思想上的最大化的选择自由。“社会选择理论面对的问题是协调不同的利害关系和有分歧的价值观念。—种经济体制,实际上任何社会体制也是如此,应该尽可能满足它的成员的需求。”作为关心社会选择的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一方面无疑对我们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公共选择机制本质上是一种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决策依据的机制,这种机制在多大程度上显示个人的真实偏好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效果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无论在私人还是集体行为中,有目的的个人可以被看作是基本的决策者,这就是说,个人要求最大的选择自由,即根据自己愿望选择任意替代方案的自由。

篇8: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 对于隐喻理论的理解也应该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隐喻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英语语言, 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1 隐喻理论

Lakoff认为,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 即概念隐喻, 是人们思考、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 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1980:3) 。赵艳芳在解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时提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一些熟知的, 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复杂的, 抽象的概念, 两种不同的概念之间通过认知方式联系在一起 (赵艳芳, 1995) 。隐喻概念根植于文化中, 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其概念隐喻体系, 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赵艳芳, 1995) 。在进行认知推理的过程中, 人们往往在经验的基础上, 从源域 (或叫隐喻的本体) 中找到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形成相应的概念结构, 并将其投射到目标域 (或叫隐喻的喻体) 中, 二者形成跨域映射关系。正是通过这种跨域映射关系, 听话人在理解的时候, 可以通过源域中具体的, 容易理解的信息推导出目标域中的抽象的, 难以理解的信息。这个过程, 也就是隐喻认知过程。

隐喻是人的一种思维过程, 存在于人概念体系中。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是概念隐喻的表现形式 (赵艳芳, 1995)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 Lakoff把概念隐喻分为了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种类型 (1980:14-30) :

结构隐喻是指人们在跨域映射基础上, 用一种事物的概念结构去理解另外一种事物 (朱建新, 2009) 。而一词多义现象, 就是人们将反映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表达另一种概念。比如cost这个词, 在表达“花费”这个意思的时候, 人们最早是用于谈论“金钱”, 通过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 它后来也被广泛用于谈论花费时间, 精力, 等等。

方位隐喻是用理解空间概念的方式来认识其他一系列抽象的概念。空间概念是存在人思维中的一种意向图示, 是人们可以通过直观感受理解的概念, 如, 上-下, 前-后, 深-浅, 中心-边缘等。结合物质和文化的经验, 人们可以将一些抽象概念 (如感情, 思维, 情绪等) 跨域映射到空间概念上, 同时用表示时空关系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如, 在谈论到情绪的时候, 我们经常用up来代表愉快的心情, 相对的会用down来代表低落的情形, 于是形成了以下的表达方式:

I’m feeling up.

He looks down recently.

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概念 (如, 思想、情感、感受等) 看作有形的实体。在实体隐喻中, 最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 (container metaphor) , 人本身是一个容器, 独立于周围世界, 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是容器内和容器外的关系 (赵艳芳, 1995) 。通过跨域映射, 我们也可以把人体以外的其他的抽象概念当做容器。如, 在He is in trouble.这句话中, “trouble”被当作了容器;在The success is in sight这句话中, “sight”也被当作了容器。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形式, 已经为人们所共同接受和广泛使用, 成为人们固有的认知方式。虽然在使用时人们不一定都认识到所使用的语言中存在的隐喻性, 但是往往会不自觉地用熟悉的, 具体的事物来思考和表达陌生的, 抽象的事物, 并找到其共同特点, 用更加系统的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来认识和描述世界。

2 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 隐喻理论在指导英语教与学两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用概念隐喻来指导教学, 有助于语言教师系统地阐述各种语言现象存在的理据, 增强学生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 帮助学生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 语篇阅读理解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方面来都起着重要作用:

2.1 掌握隐喻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很多学生在词汇学习上往往需要下很大功夫。大多同学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单词, 有的同学甚至背下整本字典, 以求扩大词汇量。但是, 当真正需要用英语进行阅读和交流时, 大多数同学仍然感到很头痛。其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方面是因为词汇的积累还不够多, 词汇量还不够大;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通过跨域映射关系, 在不同的语境下所形成的一词多义现象。多义词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 英语词汇中有大量词语都是以多义词的形式存在。掌握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一词多义现象。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 多义词中词语的不同意义就是在意向图示的基础上, 在概念隐喻指导下, 词义通过从具体到抽象映射形成的。当人类通过认知和推理, 将一个概念域跨域映射到另外一个概念域, 并以相同的词语来表达两个概念域的意义时, 就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掌握一个词语不同词义的形成方式、发展规律和转变机制, 在进行词汇学习时, 就可以很好通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去体会与之相关的抽象意义, 从而扩大词汇量, 并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head”为例, “head”的基本意义是作为人体一部分的“头部”, 但是根据“head”在人的身体中处于最顶端, 并且控制着人的整个身体和器官的活动, 是身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特征, 在隐喻思维指导下, 通过跨域映射, 把它用到其他事物上去, 扩展出该词的抽象意义, 形成了该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而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很快地接受和理解这些扩展的义项。所以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语言中得隐喻现象, 培养学生用隐喻思维理解词汇意义的能力。

2.2 培养隐喻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隐喻性是语言的自身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我们的整个语言体系可以被看作是隐喻化的结果。因此,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对语言各个层面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经常用隐喻来表达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如爱情、理智, 情感等, 它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 大量存在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中。在隐喻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 通过跨域映射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 内容更加丰富, 读者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类比和想象是隐喻思维存在的前提, 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和文本形式前提下, 充分发挥想象力, 可以更好感受语言强大的生命力, 体会语言背后所运载的丰富表意经验和规律, 大大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3 概念隐喻理论有利于语言的跨文化的教学

隐喻根植于文化中, 是文化存在的载体, 不同文化中隐喻概念也不尽相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 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标语民族文化一个重要手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概念系统和认知方式。是否能够理解一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熟悉和掌握这个民族的文化模式。语言存在于文化中, 与文化紧密相关, 因此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 是否能够得体地使用一种语言, 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根植于文化中得交际规则。

用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的语言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化现象, 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到不同文化下语言的奇妙之处。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强化概念隐喻的思维特征, 关注各种语言现象形成的理据和隐喻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使学生在学习外语时, 不仅仅沉于对字面意义理解, 更要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义和情感, 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 在心理词典中构成语义网络, 便于记忆和提取 (王守元等, 2003) 。我们通过语言来学习文化,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语言中隐喻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透过表面语言现象, 通过独立思考和学习, 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学生要学会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找出其所运载的文化差异, 透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去探索深层的文化本质。将语言教学放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 通过隐喻思维来感受语言背后强大的文化内涵, 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形象地学习文化知识, 而且节约有效地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 隐喻是根植于文化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以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作为语言教师, 在教学和教学研究时, 要着强化语言中的认知现象, 帮助学生培养认知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 不仅要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特征, 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及个性差异作深入分析, 揭示语言背后所承载的的民族文化特征, 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观察和领悟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摘要: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不是修辞格, 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 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运用隐喻理论对英语教学进行指导,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一词多义词现象, 掌握语义扩展方式;培养隐喻思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作品形式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将隐喻概念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知识, 认识和了解其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隐喻,英语教学,词汇学习,英语阅读,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Lakoff G, 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 2003 (6) :38-46.

[3]束定芳, 汤本庆.隐喻研究中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 2002 (2) :1-6.

[4]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5]王守元, 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 2003 (24) :48-52.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67-72.

篇9:对网络广告法律规制的几点建议

网络广告是现代网络电脑技术和广告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将广告转化为数据形式, 并将数据通过网络渠道予以发布。网络广告的兴起为企业推广其产品创造了新兴渠道, 客观上有利于其产品声誉的打造, 提高了社会效益。然而, 网络广告在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当前, 虚假网络广告、广告邮件骚扰、超链接广告等问题困扰着网络广告业的发展。因此, 法律应当对网络广告这一新兴事物进行有力的规制。

二、关于网络广告的立法建议

(一) 加强立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做到有法可依

当前, 我国对广告进行规制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该法对广告准则、广告的审查、法律责任、广告活动等事项做了详细的规定。另外,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部分条文涉及到对广告发布事项的调整。然而, 这些法律制定之时, 网络广告处于兴起的阶段, 由网络广告所引起的纠纷也不多, 因而这些法律并没有专门设置对网络广告进行规范的条款。笔者认为, 立法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予以完善和更新, 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网络广告方面的立法, 完善网络广告法律体系, 使网络广告的发布、传播和责任追究有法可依。[1]具体而言, 笔者认为我国应当修改广告法的规定, 在其中加入专门规范网络广告的条款, 对现行广告法中没有规定的事项, 如垃圾邮件、网络隐私权保护、广告链接抢注他人域名等行为进行规制。另外, 我国还应当制定专门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 也就是说, 修改后的广告法为规制网络广告的基本法律, 其对网络广告做出原则性的规定, 而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则对广告法予以细化, 使之具备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标准, 作为辅助工具切实地发挥广告法对网络广告的规范作用。

(二) 完善网络广告法律责任制度, 明确网络服务供应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对网络服务供应商之法律责任进行规范的方面, 网络著作权保护中有一个著名的“避风港原则”可供参考。所谓“避风港原则”, 是指只要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不知道提供的链接指向的对象侵犯他人著作权, 并且在得知链接的内容侵权或收到权利人的通知后迅速断开链接, 就可以免于承担帮助侵权的责任。[2]笔者认为, 在网络广告法律责任制度中, 我国也可借鉴“避风港原则”。在具体的制度建构方面, 可以规定, 对于提供广告链接的网络服务供应商, 如其不知道链接指向的广告为虚假广告、淫秽广告或其他具有侵犯他人权利的广告, 并在得到侵权或违法通知后及时断开连接, 则其提供链接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如其明知广告内容违法而提供链接, 则与广告发布者构成共同侵权乃至共同犯罪, 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 对于直接在其网站上发布内容违法的广告, 则不应适用该原则, 网站的所有人、管理人、广告制作公司和发布广告的企业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 建立网络广告审查制度, 提高网络广告的准入门槛

针对当前网络上虚假广告、淫秽广告泛滥的情形, 笔者认为我国还应当建立起网络广告的审查制度, 提高网络广告的发布门槛。根据我国现有法律, 我国广告法已规定了广告的批准制度。广告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从事广告经营的, 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制作设备, 并依法办理公司或者广告经营登记, 方可从事广告活动。根据该条的规定, 广告公司进行登记后就可进行网络广告业务, 而无须就其网络广告业务进行专门的登记。[3]笔者认为, 仅此一条并不足以规制网络广告的审查准入制度, 我国应当建立起专门的网络广告发布审查制度, 通过修改广告法设立网络广告许可制度, 广告公司开展网络广告业务的, 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得到许可后方可从事网络广告业务;网站需要发布网络广告的, 也应当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 由有关机关颁发许可证方可发布网络广告;如有违反, 则给予行政处罚。

(四) 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消费者监督并举

笔者认为, 我国应当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治和消费者监督并行的网络广告管理制度。[4]首先, 我国应当建立起专门的监管机构, 由该机构统一行使监测网络广告的内容是否侵权以及是否为虚假广告、淫秽广告的职能;其次, 就行业自治而言, 我国应当允许广告公司、网站等广告发布者组成专门的网络广告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可以出台规范性文件规范组织内部成员的广告发布行为, 也可依组织内部成员的意愿而代替其参加诉讼、行使权利, 从而维护网络广告自治组织成员的合法利益。最后, 我国还应当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 提高消费者的权利意识, 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涉嫌违法的网络广告。

三、结语

网络广告是时代发展的产品, 它的出现降低了广告制作的成本, 提高了广告的传播力度, 扩大了广告产品的知名度。当然, 网络广告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虚假广告、淫秽广告泛滥、广告邮件骚扰频繁等问题。为对这些问题予以有力的规制, 维护网络广告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应当在立法上对网络广告进行专门的规范, 严格广告发布审批, 提高网络广告的准入门槛, 并设立以政府监督为主导、网络广告行业自治组织和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网络广告管理体系。

摘要:网络广告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品, 其出现加快了广告的传播速度, 扩大了传播范围。随着网络广告的兴起, 虚假广告、淫秽广告泛滥、广告邮件骚扰频繁等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立法应当积极回应社会生产的诉求, 对网络广告业进行有效规制。本文对我国当前网络广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之后, 提出了对网络广告进行有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广告,立法,责任制度,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

[1]石磊.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的完善[J].商业研究, 2009 (6) :78-80.

[2]魏小荃.网络搜索引擎商著作权侵权责任之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11 (2) .80-81.

[3]文麟.论完善网络广告的法律规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34-38.

篇10: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1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形成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负面的、消极的、病态的一面。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 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认为高职学生由于录取分数很低, 素质差。于是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的品质特征, 付出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审美情趣、坚韧、宽恕、创意、远见、信仰、有天赋以及智慧。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 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从积极心理学出发, 就会发现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着自主性强、渴望独立、愿意接受新事物、富有创造力、积极乐观、热情向上、乐于助人、善于动手、承受挫折的能力强等优秀品质。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向上的潜能, 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 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和力量, 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

2关注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传统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消极面, 作为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上, 管理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 管理观念落后、模式单一, 手段陈旧, 效果不佳, 管理者疲于应付, 学社叫苦连天。在管理模式注重用严明的制度、行为的限制、批评、惩罚等手段, 使学生常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积极心理学认为认识培养个人积极品质的途径就是增加个人积极情绪体验。大量的研究也表明,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 能够促进人的活动, 能够形成一种动力, 激励人去努力, 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 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 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快乐的来源与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分不开的。一个成长与周围充满着爱、支持、赞许的环境中的学生, 他们更多地体验到的是关怀和支持, 他们更容易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反过来, 如果生活在批评、否定、限制、暴力、的环境中, 学生更容易形成顺从、压抑、自卑、反抗的品质。作为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者, 关注学生群体的社会环境条件 (家庭、学校、社会) ,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3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 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 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几所中专合并而成。但在管理中, 往往把视学生为管理的客体, 过分的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地位, 制度的作用,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生在管理理中的作用, 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被动的自我发展模式, 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开发, 压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管理相应的技能练习机会。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倡导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以谋求个体的幸福为出发点和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责任意识, 主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 使自我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过程得到统一。学校的管理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智能, 鼓励倡导支持协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资源管理模式, 鼓励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制订长期和系统化的能力培养方案, 提高学生目标管理、情绪和压力管理、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积极资源管理能力,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4建立积极有效的组织管理结构

积极心理学从群体层面看, 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 它涉及公众的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 主张前置式的管理策略。认为学校管理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学校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 而不是修正缺陷。从积极心理学出发, 高职院校管理的着眼点应从过去的管理举措变成了激励和引导, 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综合制度, 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发展目标, 为学生创造幸福的发展环境条件, 用激励的手段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性, 创造力、培育学生的正向力量;用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对学生的缺陷修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及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 对学生更多的持接纳、鼓励、尊重的态度去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力, 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促进学生改变, 发挥学生正向或积极的潜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要树立积极心理学的思想, 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管理观。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及体验, 让学生更快乐、更幸福、更自信、更乐观的去学习去发展。要注重学生爱得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 是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罗梦君.高职院校学教育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3年4月第29卷第4期 (上) .

[2]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OL/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15 (15) .

[3]白西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模式[J].学术月刊, 2013.9.

上一篇:教师的即兴演讲稿下一篇:父母在儿子婚礼上的精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