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5-27

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共9篇)

篇1: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企业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企业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和以权谋私的表现,是最为严重的****形式。加强对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探讨和研究,及时发现和杜绝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论文关键词】企业;职务犯罪;预防治理;机制探索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最严重的表现,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从源头上遏制****现象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反****斗争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入,企业领导人员违纪违法的案件也有所增加,案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企业职务犯罪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本文分别从责任、宣传、行业、岗位、同步、超前等七项预防措施探讨从源头上预防、治理****和职务犯罪,为企业强化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提供借鉴。

1.新形势下职务犯罪产生的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职务犯罪的案例分析来看:目前大多数职务犯罪的主体,整体文化素质较高,且绝大多数是党员干部;从犯罪的动机看,谋取经济上的利益是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特点。集中表现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个方面;职务犯罪,形式多样,手段诡秘,包容量大。职务犯罪罪犯从作案形式看已不仅局限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目前已扩展到经济环节的各个领域。

2.形成这些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有:2.1 政治素质低。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学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日常管理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想信念动摇。

2.2 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政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法制观念淡薄。

2.3 特权思想严重。在职务犯罪干部中,大多数以管人者身份自居,把党和职工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党纪、政纪约束。其二是缺乏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职工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忘记了“权力来自于职工”的崇高宗旨。群众观念淡薄,忘记了干部的本色是为职工服务。

2.4 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处理上又失之于宽。

2.5 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企业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3.探索职务犯罪者的心理因素3.1 产生侥幸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违法乱纪。一是认为自己行动诡秘、手段高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保险可靠。如某些领导干部认为贿赂行为是两个人的事情,风险很小,即使被人举报,只要自己死不承认,纪监部门、司法机关就没有办法。二是认为如今社会纪律松弛,法不责众,大不了检查检查完事;三是少数领导干部信奉“权大于法纪”,“有权就有一切”,依仗权势,谋取非法利益,从而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

3.2 仿效心理。近几年,一些人钻改革的空子,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了很多不法收益,未受到惩处,而逍遥法外,个别领导干部就仿效,以“他人能干的,我为什么干不得”为由,赚取非法收益。

3.3 金钱诱惑。经济搞活后,不同社会集团成员收入差距拉开,再加上社会分配不公,使一些人产生了个人利益的失落感,在强烈的补偿心理支配下,就容易萌生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财富的贪婪心理。

3.4 攀比之风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用不恰当的比较方法,在生活报酬上向高标准化,工作、贡献上向低标准化,这样越比思想觉悟越低,越比传统作风越少,为了“享受生活”,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大量非法财物供自己消费。

3.5 高消费导向。近几年来,高消费不仅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而且冲击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风和美德,一些领导干部追求高消费,入不敷出,逐起邪念,利用职权侵吞国家、企业、集体财产,损害职工权益。

4.建立良性企业职务预防犯罪机制

4.1 建立责任预防机制。预防职务犯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预防职务犯罪当作灌区工作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了预防办,落实专职预防员,年初与部门签订责任书,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到人和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由主要领导牵头抓,主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具体抓,职能科室配合抓,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体制和上下贯通,左右联系,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4.2 建立宣传预防机制。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预防宣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时政政策和党风廉政政策学习教育,确保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注重《廉洁准则》学习,坚持把学习与“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相结合,深刻领会《廉政准则》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相关要求,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营造了“知荣辱、讲正气、比廉洁”的文化氛围。

4.3 建立制度预防机。制度是实践的结晶,是做好工作的准绳。建立和完善反****抓源头工作实施办法、部门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意见等,对管钱、管物、管人、管事的公职人员,在重点工作环节提出有效防范措施,从基建项目投资、办公设备用品购买、大宗废旧品设备处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专项责任审计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了各种行为;在用人机制上,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选拔任用干部,采取资格认定、业务考试、竞争演讲、民主测评、党组决定的用人制度;人才选用方面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制度;干部管理方面,采取定期交流、民主考评、强化监督的办法,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4.4 建立岗位预防机制。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政务、财务公开等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监督。公开内容以经费收支、重大事项、廉政情况为重点,公开时间每月一次,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同时借鉴其它行业先进管理制度,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对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统一委派,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工资、奖金、福利与工作业绩挂钩,要求会计人员统一时间报帐,每月向财审部门汇报一次工作,把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服务经济建设之中。

4.5 建立超前预防机制。为了进一步强化组织监督,干部管理关口前移,变被动的事后监督为积极的事先防范,对干部实行 “严管思想,严管纪律,严管作风,严管八小时以外”不放松。教育党员干部慎独自律,增强党性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建立中层干部年度述廉考评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把中层干部廉政述职和职工测评相结合,与组织考廉、群众评廉相结合,为科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方式,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同时在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个人六项费用自查活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党员干部在职工中的良好形象,构建了

拒腐防变的心里防线。

篇2: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所谓的职务犯罪是指企业领导人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贪污腐败,不顾党纪国法损害了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和我们提倡的反腐倡廉和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背道而驰。近年来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和谐,挫败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了从源头上寻求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发生,如何搞好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国企更好的服务,结合近年来国家整治的一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谈几点思考。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出现扭曲,信仰出现危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剖析近几年来的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的根源,都与理想信念的蜕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有关。都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行动没有了思想准则。有些企业领导干部由于受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信仰动摇并出现危机,行动上没有了准绳;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的充电,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从而心理上发生失衡。当贪婪的欲望在脑海中占据上风时,对手中的权利就失去了监督,忘记了年少时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吃喝嫖赌物欲横生被利欲冲昏头脑,从而逐步滑向违纪违法以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权力运作不公开不透明,以自我为中心,搞自己的“山头主义”。

我们国有企业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经过改革开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且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来发挥国有企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正是由于经历的发展时期不同,目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将人事、财务等权利集于一身,有的甚至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上个人说了算,以我为大,对于权力的运用不公开不透明,对于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规章管理等制度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和摆设,对于权利的运用不能正确行使,随心所欲。对于民主集中制在他们眼里只是摆设,我是企业的一把手,在方圆这一亩三分地上,由我来主宰,我行我素。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谋求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暗箱操作”,长此以来建立自己的“安全网”和“保护层”,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和领导干部的形象,侵害了企业和职工利益。

三、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就是先立规矩,然后按照 规矩办事。然而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原因,管理粗放,不注重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致使政令不通,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迎合上级领导领导的欢喜。工作中不讲原则随心所欲,办事不按企业程序管理办事,利益不讲大局只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不顾群众得是只求个人荣誉。致使企业已建立起的一些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限的制约机制。有的企业对权力的运作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在某些人事安排上造成权力失衡,重要岗位的安排自己喜欢的 “圈内人”,致使个别领导干部居高临下,以个人意志和意愿代替民主制度,以个人的喜好代替工作方法,以个人权力代替集体领导。对于企业相关制度只是履于形式,形成企业的经营者“以我为大”,致使监督部门不敢监督,知情部门不愿监督,职工无监督的局面。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要狠抓干部的政治素质。

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又是企业目标的实践者和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企业的表率和形象。他们的言行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导向、示范和引导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缺乏正确的用人观,片面强调 某些人的经营业务能力,从而忽视政治素质,结果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企业发展也欲速则不达。因此,在选拔使用干部中,必须高度重视人选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否则,将会给国家、企业甚至广大职工带来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领导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把好政治关。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源头防腐水平。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监督管理,是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在企业内部依照现行的国家法律行规的范围内制定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并且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企业的纪委部门,要加强纪委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公司党政的各项工作有效融合,制定完善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的规范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把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考核,从源头上堵住,要使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首先想到的他代表的是企业广大职工的利益,不自己的私利。并且建立健全涵盖全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及的各个管理部门和重要岗位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闭环,是每 个工作环节要有有效地监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必须根据环境和时间的变化,不断修订或补充完善相应的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更新的需要。同时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有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不强,各项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执行、落不到实处,所以在日常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中,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加大对干部执行各项制度的监督和考核。并且使制度的约束形成一种日常行为规范。

三、以廉政教育为基础,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人的好恶、善恶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及早注重宣传教育,远离不良习俗、不良环境。首先强化反腐倡廉教育,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习总书记的“两学一做”活动为主线,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在企业内部的报纸、宣传阵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洁从业等法律法规教育。二是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有重点地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影像片,特别是对企业职务犯罪易发生的重要部门和岗位,要邀请检察机关的同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组织企业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感受历年来的反腐倡廉的典型人物是如何走 上腐败道路,给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通过参观,让所有参观人员不仅从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从心灵深处得到震撼和上感悟到教育,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不断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形成强大的教育阵地,逐步祛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良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份量,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构筑练级自律的心理防线。

四、以监督检查为手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篇3: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贪官太可恶, 把国家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祸国殃民, 罪有应得!”大家看过警示教育片除了感到震惊和快人快语的批判外, 更多的则是对引发犯罪教训的理性思考。腐败犯罪是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它严重危害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 严重损害国家机关正常的活动和公正廉洁的信誉, 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些身陷囹圄的人, 他们曾有过位高权重的“得志”, 曾有过光环四射的“荣誉”, 也曾被老板、哥儿们“拥戴”。置身囹圄, 回首往昔时, 涌上心头的是对自由、亲情和人格尊严的强烈渴望。

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曾联合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 征求中国民众对目前最关心的问题的看法。民调结果显示, 中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不是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也不是物价上涨问题, 而是对官员职务贪污腐败的深恶痛绝。“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两千七百年前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就已经提出了廉耻是立人之大节, 然而, 事实上廉洁这一品质的养成却远非那么容易, 作为廉洁的对立面, 腐败问题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而生, 虽然它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各朝代政权的一大顽症, 有其文化和历史根源,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理性和实践告诉我们, 预防职务犯罪不是一个能孤立解决的问题, 道貌岸然的贪官锒铛入狱似乎早已是官场永不落幕的“戏剧”, 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具有职业化特点的“贪官之癌”。

近年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日趋猖獗, 预防职务犯罪已经成为新时期反腐败面临的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什么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中, 有的人能恪守节操, 有的人却变节沉沦?通过对多数典型职务犯罪案例的剖析和思考, 本人认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既有社会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 也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和心态有关, 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 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是职务犯罪客观原因:制度疏漏, 为腐败犯罪提供便利;机制缺失, 使腐败犯罪有机可乘;管理不善, 使腐败犯罪衍化滋生;监督乏力, 使腐败犯罪侥幸规避。

二是职务犯罪主观原因:理想信念动摇。许多公职人员的堕落, 首先是从理想信念的动摇开始的。理想信念动摇, 必然丧失精神支柱, 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自律意识薄弱。沉湎于不健康的交往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必然使人心智迷失。缺乏自控能力, 对物欲的贪婪, 对享乐的追逐, 对待遇的攀比, 对利益的求偿, 以及规避追究的侥幸等负面心理, 是衍化犯罪动机的成因。

从思想根源来看, 职务犯罪的滋生源于行为人价值观念的错位。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会“个人至上”、“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 同时由于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行为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个人与社会的错位, 他们把自我当成社会的中心, 把公共权力视为私人特权, 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 在面临外界的各种诱惑之下, 价值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人的贪欲膨胀和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有:

1吃亏补偿心理。一些公职人员看到别人发财, 就觉得自己吃亏, “我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不如人家搞一年”, 从而产生了以权谋私, 趁势“捞一把”的心理。

2投资回报心理。有人把权力看成“一本万利”的致富工具, 通过跑官、买官谋到一定职位后, 便迫不及待地把权力作为资本投入不正当交易, 以获取巨额回报。

3人之常情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中, 人情主义、“面子文化”根深蒂固, 而人情化和关系网很容易使人丧失原则, 不少公职人员正是在“人之常情”、“情面难却”等心理驱动下而丧失心理防线的。

4为公无过心理。一些人头脑中存在“只要为公, 自然无过”的认识, “我不是为了自己”成为理直气壮的辩解。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 他们滥用权力谋取地方利益和单位利益, 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

5法不责众心理。“法不责众”意识在传统法文化中由来已久, 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腐败分子提供了一个心理保护层, 同时在客观上也成为反腐败的心理障碍。目前, “集体腐败”成为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动向, 其实质就是行为人期望通过集体决策分散责任以逃避惩罚。

6侥幸过关心理。这是腐败分子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 其实质是一种心里自慰。正如有人指出, 如果行为的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要大大高于受惩罚的恶果时, 如果在他之前的类似行为在逃避处罚方面都获得成功时, 就会促使犯罪分子实施某种行为。在职务犯罪中, 行为人的职权身份、靠山与关系以及作案手段的隐蔽性等, 更是强化了其侥幸心理。

那么,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做到公职人员拒腐防变呢?我认为, 公职人员应以案为戒, 持清防浊, 心防在先, 走好人生紧要关口, 把好“六关”, 切莫误入歧途:

一是初始关。职务犯罪行为人都是踏破了道德底线, 超越了党纪国法界限。“线”和“限”如雷池。一旦越过雷池, 人生就会变样。二是亲情关。人生在世, 亲情宝贵。“父母情”、“夫妻情”、“师生情”、“战友情”、“同窗情”结成社会“关系网”。防止“关系网”沦为“腐败网”, 就要把握好“情”与“权”、“钱”的关系。三是交友关。“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很多案例表明, 职务犯罪行为人被埋葬的“坑”, 很多是“朋友”挖下的。四是美色关。典型案例揭示出“淫逸生患”的道理。所以切莫贪图色欲, 遭致灭顶之灾。五是节庆关。逢年过节, 婚丧嫁娶, 这千年民俗若成为“猎权”者利用的机会和借口, 就会成为受贿者的“鬼门关”。六是小节关。“不虑于微, 始成大患;不防于小, 终亏大德”。职务犯罪行为人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失端开始的。所以小节不守, 大节难保。

作为领导干部, 要拒绝诱惑, 清白做人。抵御声色名利的诱惑, 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口渴时觉得能喝下整个大海, 真渴时只喝下属于自己的一杯清水。理想滑坡, 信念动摇, 往往步入歧途。要常怀“敬畏之心”。对民众民心有所敬畏, 对党纪国法有所敬畏, 对事业成败有所敬畏, 对工作责任有所敬畏。当官用权要管住自己, 管住身边的人, 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 以他人教训警示自己, 秉公用权、慎重用权。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清清白白做官, 堂堂正正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踏踏实实作为, 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自己的人。

摘要:党员干部对人生的价值观、自己的权力观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记党的宗旨是为民服务, 人民给的权力只能为人民。要把自己定为普通一员和人民公仆, 尤其是那些正在失去清醒, 步入怪圈的党员干部要迅速从吹捧、恭维、吃请、送礼、贿赂中醒悟过来, 牢记两个《条例》, 立即悬崖勒马。

篇4: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对策

中图分类号:E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57-01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从历史与现实、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要坚持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证人民军队的本质不褪色。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着眼强军目标要求,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部队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这个时代的主题,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监督,保证我军人民军队的本质不变色。

一、抓好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我军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

从我军的成长发展历史来看,每个历史时期和阶段都坚持把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作为我党我军的长期政治任务,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宝贵经验。

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整肃党风军纪提升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党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等法规文件,对职务犯罪进行严厉惩处。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有效遏制了贪污浪费,积极促进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创新发展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军内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军实际的预防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军队预防职务犯罪道路。历史证明,我党我军正是因为高度重视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从而保持了党和军队的本质不变色,使我们的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二、新时期军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军队职务犯罪与以往相比,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发案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党我军对于打击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和决心从来没有松懈过,但军队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据总政检察院调查统计,2011至2013年三年时间查处的军队人员预防职务犯罪案件数量,相当于建国后至2011年的发案总数,且从近几年发案数来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犯罪手段越来越复杂,查处和预防的难度越来越大。 新时期,受地方职务犯罪的影响,军队职务犯罪也出现了许多以往没有的更为隐蔽新手段和新形式,给查处和预防工作增加了难度,主要包括(1 )不直接使用权利而是借助第三方出面间接获利或以亲戚朋友名义间接经营获利,或以集体名义造假个人获利等,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2) 行贿的方式由过去的直接送实物、现金改为送银行卡、购物卡等,增加了案件调查取证的难度;(3)行贿者经常会密切关注领导干部个人或亲属婚丧嫁娶、乔迁、子女升学等事件, 瞄准机会以“ 随礼” 为名送上巨额财物,既达到自身行贿目的,又给受贿者提供了冠冕堂皇的收受理由,减少受贿者的后顾之忧。这些新形式的出现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检察机关对案件的查办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防控难度。

三、抓好新时期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对策思考

习主席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主席的话高瞻远瞩,寓意深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更是为做好新时期我军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明了方向。

筑牢官兵思想防线。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对物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做好军队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抓好教育,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线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传家宝,预防职务犯罪更是要坚持思想先行、教育先行,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教育所具有的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的重要功能,培养官兵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占领官兵的头脑,在思想道德领域打好主动仗、进攻仗,注重发挥思想教育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关闸截流”作用,在广大官兵头脑中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一是扎实开展经常性基础性法纪教育。二是深入总结案件教训,开展警示教育。三是落实预防职务犯罪进课堂活动。

篇5: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税务机关是税收工作职能部门,它通过贯彻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来组织各种税收收入,运用税收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由于税务机关的这种职权,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利益的包围,有的不法分子乘机拉拢腐蚀税务干部,而有的税务干部则放弃主观世界的改造,经不起权与利的考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放弃职责,致使渎职犯罪不断发生。近年来,我市立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占全部渎职犯罪案件的19.5%。由此可见,在做好打击犯罪的同时,抓好税务机关预防犯罪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新时期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税务机关渎职犯罪的主要特点

1、案件多发生在基层。由于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掌管业务的直接性,以及他们工作在税收第一线的特殊性,形成了每时每刻都与纳税人、纳税单位有着密切联系,这种业务上的联系,给纳税户产生一种直观上的错觉,那就是“税官”有权,纳税与否、纳税多少全凭他的一句话就可定局,只要与他们搞好关系,就能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结果税务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自觉和不自觉被那些“有心人”当成了重点“目标”成了被腐蚀的主要对象。从发案情况看,发生在基层的案件占90%。

2、犯罪后果较为严重。从查办的税务人员犯罪情况来看,凡是发生在税务机关的案件对外影响较大,因为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他们在执法的前提下知法犯法。一方面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或几千万的损失。由此可见,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是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显著特点之一。

3、连续作案的占多数。由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好,懂业务,加之他们工作辛苦,给领导和群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而一些“见利忘义”的工作人员,在这种“好”的掩盖下,私下进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为了防止事情的败漏,一些人还采取“放长线钓大鱼”手段,实施连续的犯罪行为,如我院在查办宋某渎职犯罪一案时,发现他从开始作案到案发,作案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二、案件成因分析

1、个别税务人员职责意识不强。作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所维护的是国家利益,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管理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否正确履行职责,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工作的好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工

作人员所履行的职责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工作实践中,个别税务人员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摆错了自己手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致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案件的发生,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认真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超越、滥用职权,从而导致个人犯罪、国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后果。

2、制观念淡薄。在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现代化、超前化的新形势下,一些人不能依法调整经济主体之间和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整日忙于事务,放松了学习,对有关法律法规不闻不问,不懂不学,嘴上说“执法”,行动上“违法”。有的则受各种不正之风影响,自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个人捞取实惠,作为工作的“副业”。如宋新生徇私舞弊出口退税、滥用职权一案就是典型一例,宋身为一局之长,却把自己手中权力当成一种交易的砝码,置国法于不顾,徇私舞弊,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3、思想教育较为滞后。有的单位只注重工作实绩,而忽略了政治思想教育,有的税务机关往往把税收任务完成如何作为考评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从个人的主观意识抓起,结果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思想再好完不成任务就会什么也不好,其实他们根本没弄明白,所以称之为好,就是有效果、有成绩,当任务完不成时,要找原因,找对策,而不是消极等待,如果思想教育跟不上,加上一些单位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就会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三、预防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有针对性采取各种方法来预防犯罪,就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力,从根本上来铲除和遏制腐败的产生,维护税务机关良好的管理秩序,以保证国家税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实践证明,人的思想阵地不会是空白的,不被正确的思想所充实,就会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占领,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强化思想信念,树立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把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纳入到干部培训中、干部管理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预防犯罪的关口前移,真正筑起稳固的思想防线,使教育效果深入人心。

2、强化监督管理。在强调自我约束力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部门监督管理,即要监督又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治。监督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一些重要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在一个岗位时间长,形成一定关系网。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工作标准公开,使群众对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全面的了解。三是形成硬性的监督措施,从个人自我工作报告、单位工作检查、上级专项抽查等内容出发,形成一系列严密的监督机制。

3、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打击犯罪是为了更好地挽救、教育更多的人不去犯罪,并以此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对犯罪的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一查到底,把打击犯罪作为预防犯罪的重要内容。对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需要交由有关单位进行党纪、政纪处分的,及时建议有关部门处理,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篇6: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思考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完全背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及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并对国家利益、经济秩序、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行政秩序、司法秩序构成威胁。总之,在我国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循私舞弊,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一)现行体制因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是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置上存在的一些体制弊端和制度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为贪污腐败提供了条件。权力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必然产生官僚主义。

2.权力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有两个自然属性:一是它的腐蚀性,二是它的扩张性。如果权力不加监督和制约,任凭自然属性发挥作用,腐败是必然的。

3.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力度不够。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公共权力(主要指国家机构的权力),在其运用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

(二)个人素质因素

如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是导致职务犯罪现象的根本原因,那么一个人的素质也是决定其是否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素质的高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起根本作用的是主观原因,大凡职务犯罪的领导干部在主观上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政治立场的动摇,丧失了党性原则。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

2.价值观念扭曲,私有观念的存在,以及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助长,诱发了部分公职人员贪婪心理。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的存在本来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然而一些公职人员却崇拜西方国家高消费的物质享乐,把正常的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转化为贪婪的自私自利的心理,价值观念扭曲。

3.道德防线的崩溃,是导致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职务犯罪的贪官,走向犯罪都是从道德败坏开始的,都是从行为不检点开始的。

4.侥幸心理作祟。不少公职人员都是侥幸心理占上风时陷进去的。

5.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一些公职人员帮了别人的忙,内心总希望能有所回报,这种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6.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建议

职务犯罪具有强烈的社会危害性。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要搞清体制和个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两者中哪一种因素是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确保正确的方向,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成效。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建设工作

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许多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从这一点说,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二)加强体制改革创新,权力配置要合理

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并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作。其核心是解决好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将过分集中的权力予以合理的分解,过分分解的权力予以合理集中,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将会大大降低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和危害结果,且将工作效率保持在人们期望的水平上。

(三)能够赋予独立的监督职能,以权力制约权力

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防和揭露犯罪的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

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在理论上有着不可否认的正当性。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令人遗憾的少数公职人员将手中的权力看做是上级赋予的,只唯上不唯下,从而忘记了自己应该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有必要通过健全选举制度,权利救济制度来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更好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法规制度

政务公开应该是依法公开政务,政务公开有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公开将改变权力运作方式,使其成为人民监督之下的“阳光”操作,可极大避免暗箱操作中的权钱交易现象。

(六)司法机关要加大对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强化警示作用

司法机关要加大对职务犯罪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让其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是预防职务犯罪最有力度最能体现成效的办法。当前职务犯罪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强大阻力。所以,建议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大惩处力度,按照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给予刑罚处罚,让职务犯罪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对职务犯罪起到震慑作用。□

篇7: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为国家授权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机关,税务部门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部门之一。近年来,税务部门通过改革税收征管体制,加强分权制约,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提高队伍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使税务部门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苗头和倾向。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有效地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当前税务部门职务犯罪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预防措施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当前税务部门职务犯罪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结合前一段时期税务部门所发生的职务犯罪情况,我们对税务部门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形式简单归纳如下:

(一)当前税务部门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从近几年税务部门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来看,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本质是以权力为资本、以人情为媒介、以金钱为诱饵、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是典型的以权谋私,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往往发生在“权”、“利”的结合部上,出现在权力相对集中,且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工作关口上。二是职务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案犯的职务也越来越高,如金华、南宫、沿海地区的出口退税案等大要案,一批中高级官员严重犯罪,甚至出现了河北省国税原局长李真、广西柳州市国税局原局长杨立峰等重量级的人物“落马”。三是部分作案主体呈群体化,均为集体研究决定或一人主谋、指使、授意,多人参与,上下串通甚至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呈现出一案带多案的窝案、串案,一罪带多罪的重案。

(二)当前税务部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税务部门职务犯罪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擅自降低税率,改变税目,这种情况直接发生在税款征收过程中。二是积压、截留国家税款。个别基层税务干部违反国家关于税款征解入库规定,收税不解税,将本年(月)度实际已征收的税款积压转下年,冲抵下税收任务而“卯吃寅粮”,造成国家对税款暂时失控。三是贪污税(公)款。违法违纪者有的分联填开完税证,大头小尾贪污差额;有的对已收税填开而纳税人没有取走的税票进行涂改,一票重用再次收税,贪污税款;有的白条收税,挪用贪污国家税款。四是以各种名义、借口,向所管辖的纳税户借钱借物,借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暗示或公开要求纳税人提供吃喝玩乐;

收受或索要纳税人礼品、礼金和证券;五是收关系税、人情税,在税收上照顾熟人亲友或为行贿人在税收上谋取非法利益。六是利用职务或职权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和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谋取非法利益。七是与不法分子相勾结,虚开发票,买卖发票,骗取国家税款。

二、当前税务部门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分析

税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税收执法权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不到位”上∶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始终没有足够的认识,极少数干部轻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放松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立场不坚定,经不起金钱诱惑和享乐主义的侵蚀,滋生了以税谋私、以权谋私思想,致使某些部位和环节权力失控,个别税务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违法犯罪分子。

二是制度不全,落实不到位。从上到下,从系统内到系统外,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这些制度中总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最为关键的就是这些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很好的落实,往往是写在纸上的多、说在嘴上的多,监督检查的少、认真落实的少。致使少数税务干部误入歧途。

三是管理体制不到位。应该说,随着“金税工程”的全面启动,为税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搞活,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税收管理方式、办法总是表现出它的滞后性,不能用先进的、超前的税收管理方式来引导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抑制税务人员违法活动的滋生。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监督的形式有很多,但问题是,有些单位在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中,至今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从而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权钱交易。

三、税务部门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税务部门预防职务犯罪,必须以制约权力为主线,以改造世界观、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体制、制度为突破口,着力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力度。

(一)强化学习教育,筑牢思想堤防。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觉悟。有的税务干部整天上班时间忙于工作、业余时间忙于家庭事务,而疏忽和淡化了政治学习,税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税务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党纪政纪学习,使每一名税务干部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依法行政,为国聚财,分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和遵守税法。

加强业务教育,提高业务水平。有的税务干部政治素质虽然不低,但业务水平不高,往往会因为缺乏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学习,执行政策不到位,执法程序不严谨,最后成为了被告。所以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务干部税收业务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统一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确实使税务干部懂得如何征税、如何执法。

加强正反面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税务机关在加强税务人员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结合实际工作中先进典型事例,经党组织税务干部学习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严格执法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染人、带动人、教育人。同时,利用反面案例,警示税务干部自觉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整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思想上树立起自觉抵制权力腐败的铜墙铁壁。

(二)完善制度体系,实施规范管理。在行政管理方面,对干部任免、人员交流、基建招标、重大工作部署、大额经费开支、以及税收的减、免、抵、退、返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审议制度,确保各项重大决策建立在民主规范的基础之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坚持开展内部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建立基建、大宗物品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种资金(产)的管理。

在税务执法方面,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充分制约税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完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税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重大案件审理实施办法》,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执法岗位、执法环节和其相应的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认真开展执法评议考核,严格实施过错责任追究。要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建立各级纪检组负责人同下级机关主要负责人谈话、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等有关制度。

(三)实行公开办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公开办税是遏制以税谋私的有效手段。公开办税落实不好,不但腐败现象难以根治,而且依法治税也难以进行。对此,一要实行“阳光办税”,就是要把税收政策、税额核定、案件查处、一般纳税人认定、出口退税审批等一些带有实质性、敏感性的问题向系统内外全部公开,把执法各环节公开,不给以权谋私者可乘之机。二要广开监督渠道。公开举报电话,明确受理群众举报的部门,制定奖励、保密等措施,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主动邀请人大、政协等部门监督税务人员和税收工作。三要拓宽对税务干部的监督渠道,加强对税务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四)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是依法治税的具体要求,也是堵塞征管漏洞、促进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各级税务机关的“一把手”,应为本单位的执法第一责任人,要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一要按照管事的要求明确每一个税收执法岗位和每一名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包括工作职责、办事规则程序、权限范围、具体标准、处理时限等;二要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复议等各个工作环节中,明确部门和个人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考核指标;三要通过CTAIS系统、金税工程加强执法岗位责任制考核。同时,建立以执法过错责任制为突破口,对税务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产生的违法或者不当的税收执法行为,尤其是人为造成纳税人税负明显不公等

篇8:浅谈深化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6 年2 月12 日, 河北某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专业大五学生, 撬盗手机专卖店, 盗窍店内52 部名牌手机, 涉案金额近16 万元。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近年来增多,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犯罪类型多样化, 逐渐从普通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等案件向一些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犯罪发展。另外, 犯罪主体范围也从普通大专院校大学生向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大学生发展。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何频频发生犯罪案例?

1.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

如今, 各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 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欠缺, 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拿到学分, 从而导致学校开设该门课程的法制教育目的没有达到, 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

从生理角度, 大学生基本上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 但是其心理状态却不一定成熟, 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心理脆弱等原因都会导致他们容易走上歧途, 甚至引发犯罪。

3.家庭教育的失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教育的失当是青少年犯罪滋生的土壤。教育的失当主要表现在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存在了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是对子女的过度溺爱, 另一种极端则是过度专制。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无论是放任自由还是过分保护和干涉, 都会导致子女养成不良的习惯和人格。

4.社会因素的影响

今天, 尽管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 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 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 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轨和倾斜, 诱导着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针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自然也应该从三方面予以考虑。

1.加强学校各方面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的直接管理人, 在预防大学生犯罪过程中, 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 学校教育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1) 加强法制教育

高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 (法律技能) , 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 结合不同专业, 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 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而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 要改变现在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 而是要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

同时, 高校的法制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求学期间, 而不仅仅是某个学期开设了法律基础课, 进行一下法制教育, 未开课就忽略了法制教育, 而是更多地要通过课堂以外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法律修养。积极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加大法律宣传普及力度。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不可否认, 预防大学生犯罪, 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如果一个人的举止行为仅仅靠法律才能约束, 那是远远不够的, 当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有时候会是约束一个人行为更有效的方法。但是, 多数大学生对现行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课并不感兴趣, 觉得这些课“无趣、空洞”。所以, 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 就要将以往的抽象地喊大道理、大口号的教学方式, 转为事迹学习、互动讨论等方式,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道德规范, 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通过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完善课堂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 产生心理偏差, 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 对于学校来说, 要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和辅导员老师,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分发心理健康资料, 积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 增强社会应变力, 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 学会自我调节, 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2.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和指导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往往会对子女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从家庭方面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时基本上都是从改善教育方式、注重道德、心理教育等方面展开的, 这些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确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 如果家长自身对于如何正确地教育子女都没有清楚的认识, 抑或根本寻求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那作为家长来说, 正确的教育子女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了。所以, 通过某些途径给予家长以正确的指导是实现正确家庭教育所必需的。当家长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哪些缺陷, 并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加以指导和培训, 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公益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对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同时, 还可以针对不同家庭教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以便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 避免家长的盲目探索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危害。

3.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校园已经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 而是正在慢慢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中, 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预防大学生犯罪自然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大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司法机关可以适时发出司法建议, 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总之, 要预防大学生犯罪增加的趋势, 就应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横向联系网络, 只有各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 共同参与, 各负其责, 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提高法律意识, 避免触犯法律、发生犯罪。

参考文献

[1]钟文化.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浅探.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 .

[2]胡必坚, 许烨荣.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实效性探微.安顺学院学报, 2008, (4) .

[3]耿俊茂, 宋彤宇.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探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0) .

[4]刘野林.培养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民营科技, 2008, (6) .

篇9: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的几点思考

本文所述的预防宣讲,是指检察机关利用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对特定的受众宣传、讲述预防职务犯罪相关知识的一种活动。

(一)特点再认识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干警对外进行预防宣讲,首先是法律监督及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的一种体现。因此,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必须紧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来进行,必须准确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次便是对外宣传检察机关。比如面对第一次授课的受众,把对检察机关的介绍作为内容之一。宣传的内容包括检察机关的职能、组织架构、工作现状等,其中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宣传的重点内容。再次,预防宣讲主要还是围绕职务犯罪的预防而组织、开展的。通过解释职务犯罪的具体罪名及其构成,以具体的职务犯罪案例作为警示,分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进而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

(二)作用再認识

预防宣讲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来实现的,廉政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受教育者塑造心理上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惩罚机制。当前,对于预防宣讲的作用及效果,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还未能有准确的评估,概因受众的心理反应很难衡量。对于宣讲后的反馈体系尚未完整和准确地建立起来,无法做到一一评估。经常在宣讲后发放的问卷调查,在题目设计、参与率乃至是否真实反映被调查人的内心想法上都存在一定的折扣。预防宣讲能够从多大程度上被受众接受确实难有定论。

1.要理性认识宣讲的有效性。预防宣讲只能追求对大多数受众的有效性。假设:我们将一个受众群体分为四类人,第一类是已经涉嫌犯罪的人,第二类是将要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第三类是犯罪决意尚未形成还在犹豫的人,第四类是无犯罪需要不会触犯职务犯罪的人。从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上分析,对于第一类人,预防宣讲的作用在于及时阻滞其进一步犯罪,避免构成后果更为严重的犯罪;对于第二类人,预防宣讲的作用在于悬崖勒马,弱化或抑制其犯罪意志,调动起本人意志,克服为恶欲望和犯罪的诱惑,中止犯罪或放弃犯罪;对于第三类人,预防宣讲的作用在于,强化其反对职务犯罪的心理动机,并逐渐消除犯罪动机;对于第四类人,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的作用则主要在于宣传而非教育,支持和巩固其对职务犯罪的正确认识。

2.要正确看待宣讲的时效性。预防宣讲的作用,主要是触动受众的内心,与其行为动机进行博弈而显现的。如果宣讲战胜、扼杀、消除、抑制了受众的犯罪动机甚至犯罪意志,就表明宣讲取得了效果。但是,宣讲的内容本身并不是对于受众工作和生活基本需要的满足,从本质上来看,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只是将相关知识从外部强加于受众的一种形式,即使有效果,也只能是一定时期内的。这个时期究竟有多长,还取决于受众本人是否真正认识到了职务犯罪的危害,取决于受众是否能够正确平衡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职务犯罪预防宣讲只能起到一个“不时敲打、不时提醒”的作用。受众的各种价值观念早已成型,有些人对犯罪动机进行了抑制或消除,有些人还处于犯罪动机和反犯罪动机不断抗争的时期,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的及时出现,只是临时加强了反犯罪动机。因此,预防宣讲的时效性有一定的限制,宣讲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宣讲更为深刻、动人,尽量争取更长的宣讲保鲜期。

3.要警惕宣讲的负面作用。案例警示是预防宣讲中的重要内容,要特别注意全面认识案例所能带来的各种效应。一方面,查处的案例有可能在正向上对受众达成警示,通过宣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而给予受众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案例介绍(比如,当前职务犯罪案件判决中缓刑比率较高等现状)有可能加强受众的心理防卫机制,甚至从宣讲中获知规避法律制裁、提高反侦查能力的知识。因此,预防职务犯罪宣讲要把握很多的平衡。

(三)地位再认识

基于预防宣讲的特点和作用的再认识,我们对于预防宣讲的地位也要客观看待。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想取得更大的实效,需要综合运用现有的工作方法,合理统筹现有的工作资源,争取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按照《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开展预防工作的手段主要有预防调查、犯罪分析、检察(预防)建议、预防咨询、警示教育、预防宣传、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预防宣讲融合了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的特性,可以看做是预防宣传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在整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法体系中只是细小的分支。因此,无论是从预防宣讲本身特性来看,还是从整体预防工作体系来看,都要求检察机关及其预防部门要注意合理配置预防工作资源,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的模式,坚持预防工作重点,突破预防工作难点,把对预防宣讲的投入控制在科学的比例上,从而保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预防宣讲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检察机关的实践来看,预防宣讲已是检察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作手段。通过宣讲团致力于打造专业管理、专业队伍、专业课程,丰富相关单位的廉政教育内容及形式,推动相关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当前的预防宣讲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检察机关引起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宣讲内容的问题

当前预防的宣讲内容普遍是四段论。一是检察机关职能介绍,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面对相同的受众群体,往往不再能用这个内容。二是结合案例谈当前职务犯罪形势、罪名介绍,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案例不够贴切或者震撼。要么引用的不是本地职务犯罪判决,受众很难与当前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要么虽然引用的是本地职务犯罪判决,但有的案例比较陈旧,有的案例本身警示性就不够强,如犯罪数额不小、犯罪情节不轻却判了缓刑等问题。三是谈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危害,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分析职务犯罪原因时,容易给人停留在纸面上、理论上的感觉。四是谈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主要还是从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出发,并给大家比较职务犯罪收益与成本,但很多时候会出现账算得不清不楚,不够深刻的情况。

nlc202309041734

(二)宣讲员的问题

1.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精细。一是对职务犯罪罪名的内涵分析不到位,比如贪污罪中,何为窃取、侵吞、骗取?没有比较形象生动的解释,很难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对职务犯罪罪名的外延掌握不到位。比如,对可以认定为受贿罪的新形式只有粗浅认识,没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三是对检察机关职能的整体把握不够精细。由于宣讲员都是主要从事预防、公诉、侦查等某项具体业务的检察干警,对检察机关的其他业务解释并不十分到位,对其他业务动态发展的掌握不够准确,容易出现解释陈旧或者不准确的情形。

2.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一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比如对一个问题本已解释清楚,但习惯性地用相似的语言重复表达多次,或者在用通俗语言表达专业词汇的意思时,显得过于拖沓;二是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不规则停顿、运用口头禅、口头语等现象较多,在无形之中消耗着听众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给人平庸的感觉;三是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相同的词汇反复出现,反映出宣讲员掌握的词汇量不多、知识储备不丰富、经验范围不够宽阔等问题,给受众以不专业的感觉;四是肢体语言表达比较单调,个别宣讲员宣讲时显得比较僵硬、呆板,无法运用自身魅力增添宣讲课程的吸引力。

3.宣讲技巧不够娴熟。个别宣讲员还不能很好地克服怯场的问题,导致临场发挥打折扣,个人表情和语言使用都达不到平时工作时的自然状态;个别宣讲员不能调动起现场的积极性,也很难把课堂活跃起来,无法与受众互动,整个宣讲过程让人感觉比较沉闷;个别宣讲员只顾自己宣讲,没有及时观察现场受众的动态,并及时作出回应,导致宣讲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宣讲过程的问题。

主要是有些机关单位本身对预防职务犯罪宣講并不重视,表现为在宣讲的组织、统筹等方面做得比较随意。从大的层面上看,这些单位没有把预防宣讲作为灌输预防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未将此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手段来看待,认为搞了宣讲就等于搞了预防工作;从小的层面上看,把预防宣讲看做是仅仅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比如配合预防单位,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开展一次预防宣讲;在宣讲过程中对宣讲的重要作用、意义强调不够,在客观上影响了预防宣讲的效果。

三、关于预防宣讲实效的思考

(一)在预防工作方法体系中统筹运用预防宣讲

准确地认识其特点、作用及地位,将预防宣讲放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法体系中去衡量和看待。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为,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对于检察机关来说,要合理配置预防资源,将各种预防工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片面强调预防宣讲及其他预防宣教手段。

(二)从宣讲要素入手,多方面提高宣讲质量

1.认真筹备。一是坚持课前调研,对受众的需要进行准确摸底,确保宣讲内容是受众不排斥的、想听的。二是广泛收集和认真准备资料,并选取适合受众的资料进行精心排列组合,形成框架合理、搭配科学、知识准确的内容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并充分共享宣讲资料库,将可用的图片、案例、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科学归档,方便宣讲员参考和利用。三是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反映课程精华,辅之以图片、视频等元素,增加课程的可听性和吸引力。四是部分课程可运用集中备课形式。对于系列课程,成立备课小组,运用集体智慧去完成课程的筹备工作。五是进行反复演练。运用试讲等形式,对宣讲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2.提升能力。一是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表达的简练性、流畅性和丰富性进行单项以及综合性的训练,做到用词准确、恰当,语言精练、丰富,推理严谨、逻辑性强,语速平缓,语调适应宣讲过程及气氛,确保宣讲清楚、明白。二是要不断提高肢体语言运用能力,学会肢体语言在不同宣讲场合中的适当表达,引导受众更加关注宣讲内容。三是要不断提高课件制作能力。PPT已是宣讲普遍采用的载体,并已被实践证明不可或缺。精美的课件在提升宣讲的专业性、可听性以及效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单调的课件只能起到帮助受众识记宣讲内容的作用。要更多地向书本学、向能人学、向同事学,使得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精美。

3.苦练技巧。一是要学会与受众交流。通过受众的眼神和表情揣测其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以此来实时调整宣讲的内容和结构,也可以此观察时间是否适宜,如发现时间过长,马上调整。二是要做好开场,开场白要自然切入主题,既克服自身的怯场心理,又使得受众迅速进入角色。三是做好控场。通过控场和气氛调动,使得宣讲过程严谨又不失生机、专业又不失灵动。

(三)建立宣讲效果评估体系

着重建立宣讲课后反馈体系。一是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从多个方面去衡量受众的听讲感受和评价。二是建立鼓励调查的制度。激励受众认真对待调查问卷,说真话,谈思考,实事求是地评价宣讲效果。三是探索建立受众跟踪制度。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建立固定宣讲机制,并建立受众档案,不中断地跟踪其心理动态和行为表现,以此来测定宣讲效果。并以上述内容为基本构成,建立宣讲效果评估体系,通过体系化的评估,检验并提高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的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上一篇: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下一篇: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