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02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共10篇)

篇1: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4-01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以主题为主干,从中央向四周的分支放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形象具体地反映了人类大脑的自然结构和放射思维具象化的过程。通过调动人类大脑的机能,将右脑存储的图像、想象等感性知识和左脑自身逻辑、语言等理性思维联系起来,可以得到一张主干突出、分支明晰、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能够将整个思考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并且跃然纸上,从而实现充分开发大脑的潜在机能和拓展发散思维的目标。高中政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学习方法太过死记硬背的缺点,导致政治课堂缺乏生机,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活力的现象。利用思维导图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在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备写教案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从概念出发,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整理,最后形成有自己教学风格、特点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可以顺应学生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听课,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

首先,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的疑问当成思维导图中的枝干提炼出来,一是探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二是探寻学生在本节课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授课,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高中政治课堂要求学生脑动、眼动、耳动、手动。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经做过一个是否做笔记对课堂听讲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证明记笔记对课堂听讲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时,思维始终跟着教师积极思考,?眼睛和耳朵也高度集中地获取相关信息,手则要将思考的过程直观表现出来。最后,思维导图式的笔记相较传统线性结构的笔记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记笔记的效率,通过关键词的延伸能够产生精简明了的效果。所以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缩短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自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思维导图是巩固知识、快速解题的坚强后盾。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让我们知道,学得的知识在一天之后会被遗忘的只剩25%。因此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记忆容器,教师也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以看、背和反复做题为主,这种方式既枯燥乏味又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新授课时,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已经将图画、关键词、数字等有利于记忆的因素凸现出来,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就是模拟逻辑理性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学生在巩固知识时,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内容按顺序从关键字到主干、分支回想一遍或者重新组合。这样的复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使他们在细微知识点上做到不缺不漏。解题就是从问题出发,采用逆向思维逐个击破的过程。问题是我们要寻求的答案,而题目所透露的信息就是处于思维导图起始状态或者中间过程的某个信息,学生根据问题的实质向正确的方向推进就能够得到答案。

二、思维导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逻辑思维导图在课堂有效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比如在《资源配置》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上会产生混淆。为此我在教学中使用图1就有效地把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进行一目了然的识记和理解了。

(二)逻辑思维导图在知识理解记忆过程中的运用

比如学生在理解记忆《商品的价值量》的知识点时,可以

(二)逻辑思维导图在知识理解记忆过程中的运用

比如学生在理解记忆《商品的价值量》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图2的逻辑思维导图:

通过图2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与记忆下列关于商品价值量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三)逻辑思维导图在试题解题分析过程中的运用

比如下图是关于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体系的逻辑思维导图:

我们之所以构建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是想引导学生通过图3这个逻辑思维导图,对专题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能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逻辑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的运用

比如我在复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使用图4进行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

通过图4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掌握第一单元的五大知识点:商品、货币、工具、价格、消费。再由这五大知识点展开解读其本身所包含的二级或三级知识。

三、努力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

《全日制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能够保证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学习目标,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直观性、逻辑性强的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初级阶段,教师先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维的差异性,从而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实现放射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后,可以让其独立完成。在预习阶段学生根据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授课时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缺补漏的完善工作。教师要积极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只要动手画了,思维导图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思路清晰,没有知识性错误,就应该值得肯定,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另外,教师既要因势利导将其他适用的思维导图类型介绍给学生,又要将这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

篇2: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俗称脑图,它用关键字词、图画、数字、连线、色彩等把我们大脑中的思维以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表达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具有表达直观、通俗易懂、浓缩知识的特点。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所以,自它出现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门新兴脑科学的思维导图策略逐渐被政治教师嫁接、引进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来。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枯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试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探究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式导图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思维导图是教师很好的备课工具。政治教师可以借助它整理教学思路,构建教学模式,彰显教师思维,暴露学生思维缺陷,让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体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思维品质不断得到锤炼和优化。例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政治学案为核心载体的“三点四步”教学模式。“三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四步”是指教学流程,它包括定向示标→问题分析→合作探究→反馈指导四个板块,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和操作要领用思维导图呈现如下: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上述活动模型可简化为七步高效教学流程,利于教师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也使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一解决落实。

二、板书导图

即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完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板书作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板书,要求教师在互动学习中明确知识的重点,层层深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并借助线条与色彩,揭示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呈现所学框题、课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板书中的关键词刺激学生思考句子的要点是什么,图像和颜色可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专注度,加深记忆。板书的知识脉络与结构图的优美,能给学生深刻的思维启迪,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政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例如,高一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框的板书可设计为:

三、探究导图

即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探究思维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讨论话题上,实现思维碰撞和智慧共享,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克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分散不集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无序思维得不到组织、挤占有限教学时间的毛病。探究导图是一份讨论图表,由话题、姓名、见解构成,空白的探究图表课前先发给各小组长备用。在政治新授课上,学生初步疏通教材后,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盲点,筛选并呈现比较有思维价值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和求证,敢于争辩,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各小组书记员记录讨论结果,让每个学生的观点在探究导图上充分展示。这样,政治教师可明显看出各小组讨论正朝哪个方向发展,灵活调控,避免跑题。小组讨论交流结束后,由书记员整理在全班展讲,其他学生质疑和补充。偏颇或疏漏地方,教师及时纠正。

附:探究思维导图

四、复习导图

即在复习课上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总结知识的工具,构建知识体系或网络,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学生先独自运用节点、连线、连接词等基本要素,以形象的手法按章节或单元来绘制单元或模块知识的结构图。节点是核心或重要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通过分层级的线条连接重要概念,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整合,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图。其次,小组讨论、修改复习导图。最后,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师生评选最佳复习导图。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记忆潜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方便对知识的提取,促进学生由熟悉知识到掌握能力的转化,起到一图胜千言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不能为追求图示好看犯知识性错误。

例如,高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维导图为媒介,集思广益,把思想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册的知识网络构建为等级图:

五、解题导图

即把思维导图恰当运用于试题解析过程,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因素,准确捕捉试题的有效信息,锁定考核的核心知识,明确解题思路,领悟命题意图,快捷地解决问题。

例如,选择题解题导图可归纳为“二划三排”式:

而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导图可总结为:

例如: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用主观题解题导图平台演示思路,使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轻松、有趣,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步骤,很清晰地知道材料背后所包含的知识原理,从而根据设问要求作出规范化的回答。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运用于学生预习、记笔记,促进全体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成为政治课学习很好的方法。思维导图还能够成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笔记、小组合作和作业中设计思维导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方法。

篇3: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可为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提供显性的整合方式, 协助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开发[2],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 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有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功能

1. 促进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 要求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与先前知识建立本质上的联系。而实际上, 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构图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主动建立联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新知识的引入促进已有知识的改变, 形成新的图式。使用思维导图构图, 可以理清思路, 明晰知识网络, 有助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形成知识关联性和系统性。因此, 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

2. 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从若干新角度对已知的知识重新提出富有独创性的见解。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能够对某个主题进行回忆、判断、分析、评价等, 使主题观念变得更加清晰, 思维不受约束而获得新的观念。新的观念与其他已有知识联系, 会触发新的联想, 从而又形成新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对知识的判定, 关联了新旧知识, 并使其形成意义建构, 形成了创造性思维。

3. 作为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 有助于学习者组织素材、长期记忆、整合知识体、画出主题现存知识结构、新知识与现存知识整合等。主要应用于:记笔记, 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列提纲, 确定主题, 列出次级主题, 使思想有序表达;复习巩固知识, 清晰勾画出课程的重要内容, 促进记忆和理解;激发联想, 激活学生联想和想象, 产生新的观点;反思评价, 勾画的思维导图能够反映学习者在某个主题上的理解和掌握, 有助于学习者反思和自我评价。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点解析

现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 解析思维导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切入点。

1. 运用思维导图使概念具体化

概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设置情境, 使抽象概括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如在解释“货币”概念时, 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牛羊、贝壳、布匹、盐、斧头等一般等价物, 通过分析它们的缺陷, 引出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货币的本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 (如图1) , 并辅以详细的解释, 将货币概念中各个抽象的关键词具体化, 同时借助思维导图的线条与色彩, 突出“一般等价物”、“金银”等关键词在这一概念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一目了然, 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2. 运用思维导图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3]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辅助教学, 使教学变得生活化、情感化、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如讲解“物物交换”时, 创设张三买鸡给生病的母亲炖鸡汤的情境, 展示物物交换的过程 (如图2) 。如果教师单凭文字描述来呈现, 既繁琐又不利于学生记忆, 通过思维导图呈现该情境, 可以使学生清晰看到五次交换过程, 更容易理解“物物交换”的复杂和不便!

3. 运用思维导图辅助理解性阅读

阅读作为思想政治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考查手段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阅读量比较大,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读而不解, 仅仅浏览扫过, 没有在记忆和理解中留下任何痕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本课中“纸币的发行量”这一知识点有大段的文字供学生阅读与讨论, 此处教师设计了思维导图 (如图3) 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时呈现, 将知识要点清晰又简洁地代替大段文字总结, 使学生的理解程度大幅上升。

此外, 课堂的讨论活动中也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传统的讨论活动效率不高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学生主题分散, 无序思维得不到组织, 利用思维导图来组织讨论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4]如本课中学生讨论“纸币的发行量”阅读材料时, 教师首先阐明话题要点“纸币的发行量”并呈现相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 每组推举一名书记员, 及时记录组员的讨论情况, 此时即可用思维导图进行简明的构思, 将每个组员的观点用一种符号框图或颜色表示出来, 或把组员达成一致的观点用一种颜色标注, 有分歧的观点用另一种颜色标注, 这样整个讨论活动就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4.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是政史类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同时也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几乎所有政治考试都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 论述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等, 这也是众多学生感到最难把握的一种考查方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思写作过程:先列出提纲, 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概要, 或用文字, 或用图片、图表, 它将构思过程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5]然后再根据提纲扩充阐述, 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节省时间。例如本课扩展知识“对假币的认识”进行阐述时, 学生即可先列出“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反假币对策”、“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这四个提纲 (如图4) , 然后再对每个问题进行细节扩充阐述。这样能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 并能通过导图的构建过程, 保持思维的连续性, 强化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5.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应用方式是课堂板书设计, 尤其在总结复习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难题是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 不能全面理解知识内容, 不能形成知识网络, 更不能够深刻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在课堂小结或者复习课中, 即可借助思维导图 (如图5) 来构建章节的知识体系, 知识脉络更清晰可见, 有利于引导学生由点及线, 由线及面, 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结语

为了验证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假设, 笔者曾在河南省临颍县某高中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后, 教师编制试卷对实验内容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从独立样本检验中可以看到, 两个班级成绩的独立样本检验中, F=0.044, Sig.为0.834, 大于0.05, 接受零假设, 两个样本的平均分之差Mean Difference为4.53, P值Sig. (2-tailed) 为0.016, 小于0.05, 表明两个班级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思维导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效的。由此可见,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具有优势,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 作为知识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参考文献

篇4: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政治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知识系统与核心知识,可帮助学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促进理解与记忆知识,构建有效学习与思维的支架,对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政治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63-02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图示技术把抽象思维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如果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隐形思维显性化、解题规律模型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思维导图是思维视觉化的一种呈现方式,主要通过使用颜色、符号、词汇、线条和图像等方式来连接、创建、记录、思考和创作学科知识点,连点成线,扩线成面,从而将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以来,思维导图策略被逐渐引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过多采用讲解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忽视了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政治课堂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我们进行一些实践探索。

一、创编构课时思维导图,让零散知识系统化

运用思维导图反映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条、符号、关键词等对重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系统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把握章节知识与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例如,学习高中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可以做如下导图:

又如,学习模块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可做如下知识整合(如下图示)

二、思维导图设计要突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教学板书呈现思维导图,能将教学中的零散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全景式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板书,通常的呈现方式是线性观,各知识点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师展示思维也比较零散,没有整体性,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控能力薄弱。而通过用简单线条联结关键字词的导图能使学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保持思维发展的连续性,不断强化所学的认识。

如在学习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可做设计如下板书导图: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践的实例

在教学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复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知识,整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争取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例如,复习经济生活中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知识时,可设计如下导图:

在试题分析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洁清晰地列出考点涉及的知识、原理,帮助学生有效地捕捉试题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更加准确地解答问题。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用思维导图解释思路:

另外,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做题的方法与策略,步骤要求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策略:

四、绘制课堂笔记思维导图,把握知识脉络,促进知识理解与记忆

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在绘制导图笔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和理解,能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思维导图通过色彩、线条、图像和其他符号等吸引视觉的创作,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5: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写作主题以及写作要求有针对性的来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写作指导,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思维导图模式的教学优越性。不仅在文章标题的确立上能够提供很有针对性的引导,透过思维导图模式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 作文教学 应用

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带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些全新的思维与模式,并且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找到更多好的写作出发点。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写作主题以及写作要求有针对性地来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写作指导,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思维导图模式的教学优越性,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综合语言能力。

一、确立新颖独特的写作标题

思维导图的效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在作文标题的确立上这一教学模式就能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很多学生在写作标题的确立上都会面临各种障碍,要么就是不知道如何确立,要么就是选定的题目没有任何新意。文章的标题是首先被人们看到的部分,这也是决定文章的主题与内容的重要引导。新颖独特的标题不仅能够极大的吸引别人的阅读兴趣,很多好的标题还能够起到点明文章主旨,促进文意表达的功效。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标题的确立能力上都较为缺乏,这也是作文教学中需要提升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可以透过思维导图的介入来给予学生思维上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确立一些好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迅速的确立一个好的写作标题,这也会提升整篇文章的质量。

例如,以“成功路”为话题展开写作,由于这个话题较常见,写作的次数较多,学生所拟题目往往缺乏创新性,没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学生便能够积极展开想象,发散思维,进而想出很多新颖的题目。如运用比喻手法的“梦想腾飞的地方”、运用反弹琵琶手法的“真想做个差生”、运用名著典故的“梁山好汉学堂纪事”等。这些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教学优越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思维导图的模式在确立文章标题时可以起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锻炼与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路能够真正得以打开,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很多时候学生的文章之所以会严重缺乏可读性,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思路十分局限,文章中描述的内容没有任何新意。这个问题在很多学生的习作中都能够看到,这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中很有必要完善的一个地方。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模式的合理使用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同时,透过有效的思维引导也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更多充实的内容,这会极大的提升学生文章的可读性。开阔的思路才能够让学生找到更多可写的素材,这也是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起到的一个积极的教学效用。

例如,在讲授“坚守与放弃”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来思考“坚守”与“放弃”的联系与意义,打破以往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有新意的写作方向,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经过了这个环节之后,教师还可以再要求学生根据“坚守与放弃”这个中心思想,写出很多联想的人和事。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当他被俘和经受磨难的时候,他仍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这让我们看到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并没有随着时局而动摇。透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找到更多值得写的内容,只有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才能够让学生写出更多质量更好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作文课程的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有些类型的文本的写作中,尤其是散文或者景物类题材的描写时,发散思维能力的具备非常重要。这会让学生有很多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更为充盈且更具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够引发出文章中的很多情感,能够让学生写出更多具有感染力的文章。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来深化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作文水平将会是极大的促进。

以题目“秋天”为例,在写这篇作文时很多学生入手的角度显得过大,一般都会联想到凄凉、忧伤。对此,在讲授该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灵活的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图,这个图是以秋天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几个小图,让学生联想秋天会有哪些景物以及秋天常常让人产生的情绪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说出秋天的落叶(银杏叶)、秋韵、秋天的收获等。然后,教师从中选取秋天的景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给人的感受,如秋天的悲凉、秋天的风以及充满收获和喜悦的感情等。这个过程便是一个和有效的引导过程,能够让学生透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更好的确立想要写的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学生的文章具有可读性与感染性,这也是一篇优质的学生习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

【结 语】

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将会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在文章标题的确立上能够提供很有针对性的引导,透过思维导图模式的合理使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写出更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作文水平将会是极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盛慧.让学生轻松作文【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5)

【2】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0)

【3】张东升.面朝导图,评论花开――谈思维导图在时评类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0(43)

篇6: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特点和优势,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般应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了生物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1]。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策略,对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很大帮助,因而在英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物学科知识面广,知识点琐碎而繁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繁杂的知识点很难记忆而且无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很多学生刚接触生物时,就觉得生物知识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太多,即便花工夫记住,也只是把知识点无序地堆放在大脑中,一遇到综合性的题目就不知道如何组织应用。由于知识间没有形成内在联系,很难进行发散性思维,不能将知识点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导致学得越多越易混淆,最后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骤减。这就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寻找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把所学的知识点很好地联系、组织起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策略,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从而建构知识、整合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特别是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碎繁杂的生物知识点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脑科学。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思维导图正是在此基础上由英国人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3]。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它依据人类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等各方面潜能,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4]。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更是记忆知识的有效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思维导图能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教学中,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繁杂零碎的知识,有效呈现知识间的联系,将隐形的教师思维过程显现化、可视化,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设计。

由于教育形势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能解读教材,而是要能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特点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调整、删减、补充等工作,从而使教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所授单元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及学生所能掌握的程度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才能有条不紊。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而对学习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组,使整个教学任务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5]。借助思维导图将所有单元内容进行逐层分解,直到具体的每一个知识点,然后以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

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本质上将原来储存在教师头脑中隐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显性的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既能直观地观察到知识点,又能感悟到教师的思维过程。而且用计算机制作的思维导图能够和相关多媒体信息进行超链接,这样使得平面的教学内容立体化了,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就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2.在课上,利用思维导图强化教学效果。

在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逐步引导他们体会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和思维工具的优越性,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例如,在听课时,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能提高效率,把平时用于记笔记的时间更多地用在思考上。思维导图“是一种创造性地和有效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它可以把一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6]。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与一般的线性笔记相比,思维导图不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且色彩丰富、图文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应用思维导图学习时可使大脑兴奋区域增多,建立多条神经通路,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痕迹深且多,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增强。在学生画思维导图时不仅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新的组织和梳理,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点间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它使记笔记的过程成为学生创造的过程,不再只是教师板书的复制。

3.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生物学知识点繁杂琐碎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的复习决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复习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大量知识点时,能够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对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应对繁杂的记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能力。

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通过列出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联想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画出思维导图。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在此基础上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帮助学生加深了理解[7]。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整本书学完,可以画出这本教材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点。还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完善思维导图。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的内容时,学生容易对细胞的结构一章的内容产生混淆,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图1所示的真核细胞结构的思维导图可以将整个细胞结构一章的内容有条理地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图1 真核细胞结构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和教学策略,它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生物的学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生物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它在生物教学及其他学科上还有更深层次、更多价值的应用,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更为积极的研究与探索[8]。

参考文献:

篇7: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画板中心写下本次思维导图的主题,并在周围都留出一定的空白,从而为后续信息添加以及拓展打好基础。之后,则可以根据导图的主题对其确定发散性话题范围,并从图表的上方开始,以顺时针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因素逐个成列,并将其中存在的话题以及分支进行适当的连接。并在继续对主题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将主分支以及次分支进行罗列、链接和再次的编辑。而当所有元素都呈现完毕之后,则可以对图标中的元素加以不同的字体以及颜色,从而进一步明确其中分支间的关系。

二、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普通记笔记的形式都是顺序型的,即对其中各大项要点进行分列之后再对其中的次要点进行分列。但是,在英语笔记记载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即笔记记载的越多,对于我们的记忆反而没有帮助。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虽然笔记具有全面的特点,但是却往往使我们在注重全面的同时没有突出其中的重点。而这种重点以及非重点的本质就正是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而通过思维导入的绘制,则能够真正地从主题入手,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不同要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并且能够在属于自身色彩、修饰的基础上更能够方便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对于人类英语的学习以及交流来说,都是通过词汇的交流而开展的,而一名学生的词汇水平也直接代表着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英语单词来说,其构成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而只有对这些规律进行掌握,才能够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对单词进行记忆,而通过思维导图,则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掌握单词变化的规律。以词根“act”为例,其自身具有的含义即为“采取行动”,此时教师则可以使学生对以往所有学习过、同act具有关系的词汇进行回忆,如“exact,action”等等,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部分词汇进行前、后缀的归类,如-tion,ex-等等,并在归类的过程中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对词汇的含义、词性等进行推断,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这部分前、后缀构建成新的词汇。而在学习完毕之后,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对这部分词汇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整合,则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相关词汇的学习印象。同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单词同时具有动词、名词等多种词性,而正是这种词性学习中的难点使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则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词性向学生进行分别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同单词的词性、用法,并且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中对不同单词进行对比记忆,这对于学生单词的记忆以及理解能够起到更为全面的作用。英语单词扩展学习,具有很多的近义词、同义词,如何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中选取最为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则成为了学生的大难题。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师则能够对这部分近义词的含义进行归类以及对比,并在图标的分类下指出不同单词间的微小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其应用的方式。

篇8: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以来,思维导图策略被逐渐引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过多采用讲解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忽视了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政治课堂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我们进行一些实践探索。

一、创编构课时思维导图,让零散知识系统化

运用思维导图反映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条、符号、关键词等对重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系统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把握章节知识与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例如,学习高中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可以做如下导图:

又如,学习模块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可做如下知识整合(如下图示)

二、思维导图设计要突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教学板书呈现思维导图,能将教学中的零散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全景式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板书,通常的呈现方式是线性观,各知识点间缺乏横向联系,教师展示思维也比较零散,没有整体性,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控能力薄弱。而通过用简单线条联结关键字词的导图能使学生清晰把握知识脉络,保持思维发展的连续性,不断强化所学的认识。

如在学习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可做设计如下板书导图: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践的实例

在教学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复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知识,整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争取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例如,复习经济生活中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知识时,可设计如下导图:

在试题分析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洁清晰地列出考点涉及的知识、原理,帮助学生有效地捕捉试题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更加准确地解答问题。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 )

A.开放性B.竞争性C.自发性D.滞后性

用思维导图解释思路:

另外,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做题的方法与策略,步骤要求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策略:

四、绘制课堂笔记思维导图,把握知识脉络,促进知识理解与记忆

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在绘制导图笔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和理解,能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思维导图通过色彩、线条、图像和其他符号等吸引视觉的创作,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9: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06-0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教学理念在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中逐渐凸显。与此相呼应,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辑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在更新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热点,将知识的应用作为教材编辑的主要脉络。这一变革带来教材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强的同时也使得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被忽视。尤其是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不能孤立地教与学。但是,受课时原因和教学方式的限制,政治教学中知识点之间无法完整地呈现,学生只能习得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展开教材外的思考与探索,甚至往往会出现学了这个知识点却忘记了别的知识点的问题。思维导图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结构图,理清学生思路的同时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从点到面地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格局。

一、图式化表现,展现知识点内在联系

思维导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互为联结的网络图,其思维原理是非线性的。思维导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作原理是将学生理解和正在学习的新知识与原先学习过并已掌握的知识点或经验相连接,将新知识整合进原有的信息系统中,并以互相联结的、具体化的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与网络,从而推动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整体理解。可以说,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思维导图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如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之间的知识点联系就十分紧密,各个知识点都存在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仅仅按照教材顺序展开教学,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就显得分散且无法深入,配合思维导图,往往能够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出来。

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节,教材将货币、信用工具以及外汇分成两个小章节进行介绍,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货币、信用工具以及外汇的概念等基础知识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却无从想起,教材中也没有相应的解释,这就导致这几个知识点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引导,从货币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入手,分别引导学生将货币与信用工具和外汇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图(如图1),以图式化的形式展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的认知。

二、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讲解教材知识、学生生硬记录,这导致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习兴趣不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且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重点。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的动态生成,绘制时涉及关键词、关键句,且绘制中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线条与颜色,若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来,无疑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不断地领悟中生成思维导图,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此外,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也各不相同,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自然存在差异,也表现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互相交流,以更好地推动教学。

完成这一简单版的思维导图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创意,在此基础上制作新的、更翔实的思维导图,并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制作时的想法。

三、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又涉及实际运用的问题,因此在学习中更要求学生运用整体的意识。很多学生无法使用教材知识回答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深入,无法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联系新旧知识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对政治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解,达到掌握知识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经济生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其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诚信为本的良好品德,同时明白学法、懂法及守法的重要性。但这些说法都过于模式化,对学生来说太过枯燥,因此要通过案例与思维导图的结合给学生留下切身的感受和印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结合当前的热点,如三氯氰胺事件、苏丹红鸡蛋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案例,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呢?在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形成思维导图(如图3)。这样学生就能将所学的知识点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并在分析中形成整体的思维。

图3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点所在。教师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来丰富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将以思维导图为代表的教学工具之作用发挥最大,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限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1(30)

[2]伍燕坤.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优缺点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2(12)

篇10: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柏林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实现学习目标的分级设置与分步展示,满足地理教学要求;能培养“图学”意识、“图学”能力和“图学”习惯,优化地理学习方式;能实现“以图导议”、“聚思成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效率;能实现“以图导思”、“以图会意”,提高教师精讲点拨的实效性;能提高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价值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托尼布赞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能促进发散思维的展开,有利于开启大脑潜能,提高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效率。在形式上,思维导图是以中心议题为核心,利用发散式和节点式的结构,以文本、图形、色彩等符号为载体存储大量信息,直观表达思维过程的复合图像,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图1是使用专业软件MindManager8.0制作的本文写作框架思维导图。

图1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由于思维导图既可为地理学习提供认知工具,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和语义建构,又可为地理学习提供认知“支架”,促进学生特定认知模式下的高效思维方式的养成,因此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用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大致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思维导图(思维工具)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总结与反思;一是在课堂实施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创建图像化课堂,促进师生交流、激发思维创新,展示思维成果。与其他地理图像相比,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和水平,更有利于增强“双边”互动的效率。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尝试,谈一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所具有的应用价值。

1.能实现学习目标的分级设置与分步展示,满足地理教学要求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科学有序的培养目标体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出来的不同层级的分支,可设置分级学习目标,分步展示学习目标,避免教学过程对知识点之间有机联系的忽视,从而避免造成知识点之间的隔离。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学习目标进行分级展示。

如图2(MindManager9.0制作)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学习目标思 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专业软件mindmanager8.0制作)。在投影展示过程中,只需使用鼠标单击图中各分支的节点处,就可以控制分支内容的显示或隐藏,能够满足教学上分级呈现学习目标的要求。

图2 2.能培养学生的“图学”意识、“图学”能力和“图学”习惯,优化地理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强调地理教学应当“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课堂生存能力。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发展与他人或群体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堂生存能力,就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并为之提供必要条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或认知策略,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整合新旧知识,扩展、重组、浓缩、优化知识结构,能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与把握地理概念,增强地理知识的记忆、内化效率(全面性、深刻性、简捷性)和输出质量(表述能力、调用能力和图形化能力),避免地理学习上的不求甚解和死记硬背。

在地理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绘制、展示、交流思维导图,逐步形成“图学”意识、“图学”能力和“图学”习惯,有利于“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思维水平。如知识网络式思维导图能显示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反映知识点的内在序列,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记忆、理解知识点,促进新知的衍生;而原理性的思维导图可以揭示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地理概念间的联系等,能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正确的地理判断。问题分析与解决类的思维导图,则能够展示学生个体思维特质,暴露学生的思维弱点,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如针对性的质疑、追问、点拨等),及时矫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图3 如图3(MindManager9.0制作)是笔者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堂总结阶段所使用的知识网络式思维导图。该图以教学课题为中心,用分支结构清晰地呈现了该课题下各个知识点及其联系,完整地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结构,既便于教师课堂总结,又便于学生梳理、记忆、理解各知识点。

3.能实现“以图导议”、“聚思成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效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小组在活动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探究成果、领悟地理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思维导图强能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聚拢、激活其思维,有利于解决探究问题。具体使用可参考如下两项。活动流程:提出中心议题-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探究活动-绘制思维导图-展示与交流活动成果图-整合、完善、呈现终结性成果图-问题解决。活动要求:第一,围绕活动题中的中心议题展开探究;第二,边讨论、边绘图,将探究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第三,要对本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予以阐释和答辩,对他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大胆质疑;第四,阐释、质疑和答辩完毕,共同归纳、整合、完善思维导图,再次展示。

如图4(MindManager9.0制作)是高考地理复习课上,学生小组完成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两区域对比探究任务后所绘制的思维导图。

图4 总之,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思维导图能够聚合论点,引导讨论方向,记录讨论结果,实现“以图导议”、“聚思成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重视前期示范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逐步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思维导图的使用水平。

4.能实现“以图导思”、“以图会意”,提高教师精讲点拨的实效性

地理素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则是学生在长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过程中,淀积而成的地理实践知识、技能与方法体系。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围绕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地理智能发育的核心目标,积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构建激情灵动的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点拨”,其实质是师生思维活动的聚焦和调控过程,其目的是引领学生挖掘地理知识的“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片面化、空泛化的“中间状态”的知识提示上。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对地理概念进行精讲点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其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积极性、激发其课堂互动潜能、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创新能,有利于深化地理知识概念的理解,有利于重点、难点目标的突破。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明确自己的构思,可令课堂教学活动更具组织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为课堂“精讲点拨”创造良好的准备状态;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图导式”教学,可以以图导思,以图会意,提高“精讲点拨”的实效性。首先,思维导图能将教学语 言和教学内容图像化、直观化,使复杂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变得简单容易;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将师生的思维过程外显,从而有效消除师生“双边”交流的中间障碍,实现科学引导下的高效学习;再次,思维导图作为开放性的大容量的信息载体,其使用能扩大“双边”思维的接触面与作用面,实现师生交流的高密度、高速度。总之,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实现“以图导思”、“以图会意”,引导学生抓住地理知识的“根”,使教师的“精讲点拨”入木三分。“千讲万讲不如一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图5(MindManager9.0制作)是笔者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教学所用的点拨性思维导图。该图深刻揭示了“喀斯特地貌是地球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产物”这一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强化了学生对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

图5

5.能提高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课堂评价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的把教学实践当作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地思考和总结,以减少课堂低效环节和行为。教学反思要对课堂预设的调控、课堂生成的应对、教学资源的调用、关键目标的突破等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及时做出考量(如图6,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图6 作为可视化的、物化的思维,思维地图能客观记录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活动的轨迹,为地理课堂形成性评价及课后反思提供良好证据,使教学评价与反思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大大提高。课后教师又能重新审视课上所用的思维导图,对课堂思维过程进行逻辑化、条理化和理性化的深度反思,为再教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和素材。比如,教师通过课堂上学生所绘的思维导图,能够了解学生对地理概念理解的程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活跃度和创新度等等,找出学生地理知识、概念理解层次上的盲点、认知思维能力层次上的弱点,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表现以及课堂总体效果做出较为客观和深入的评价。思维导图也能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课后巩固、内化所学地理概念提供易操作的工具和有效途径。思维导图还可以为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积累丰富的图像素材。此外,思维导图用于地理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各方面:第一,要遵循科学性、适用性、趣味性等基本原则,以吸引学生广泛而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的使用,达成教学目标。第二,要“精于思,而简于图”,自然而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维,要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简洁的图像去捕捉、表达复杂的思维过程。第三,要以中心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合理使用各种构图元素,以突出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思维导图的设计可借助计算机,运用思维导图专业软件进行。

上一篇:金融犯罪成因及其防范下一篇:温泉乡当前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