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2024-05-19

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精选8篇)

篇1: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申请季即将结束,很高兴看到小伙伴们和自己都有了满意的归宿。看到学弟学妹们在教室,图书馆,乃至食堂努力刷托福GRE的身影,不由得想到了大二大三的自己,迷茫于保研还是出国,迷茫于如何把T刷上100,G刷上320。从不敢独自出远门到大三下学期参加澳洲交换项目,渐渐地喜欢上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于是渴望有机会在本科毕业后出国读博。

接下来的一年中,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汇聚成自己的申请之路,最终理想与梦境成为现实。在这里分享我的申请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算是对自己的申请画上一个句号。背景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12级 地理信息系统方向本科生金融工程双学位 Major GPA:4.62/5.0

Rank:1/21(专业)or 2/80(院)TOEFL:102(R28 L27 S23 W24)GRE:V 151 + Q 170 + AW 3.0 科研:科研经历两段,水经历若干; Paper:SCI一作一篇二审中

推荐信:两位南大教授+多伦多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获奖:国家奖学金以及若干其他奖学金

交换:大三下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交换,GPA:3.75/4.0

其实自己的背景也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尤其是TOEFL&GRE都是基本达到要求,但感觉申请PhD最主要还是要看软条件尤其是科研经历吧。在准备的时候尽量可以把每个方面都做好,突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习潜力。录取情况

PhD: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altech(fellowship the first year: 31000 Dollars & RA the rest years)

世毕盟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申请感想 3.1 GPA 有人说GPA决定了申请学校的大致档次,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对于本科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同学。因为本科生不像硕士有了三年的科研经历,绝大多数时间还是花在课程上,所以一个漂亮的GPA会让教授觉得你的学习能力至少过关。建议除了Total GPA,还可以注明Major GPA和排名情况,毕竟排名比GPA的绝对值更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对于所在给分普遍较低的学校和院系的同学。由于国外的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4.0scale的算法,所以会涉及到GPA的换算。我的建议是哪种算法高就写哪种算法得出的GPA并同时注明使用的是何种算法,在此我推荐北大算法和WES算法。如果做GPA的WES认证需要上千元,其实绝大多数学校是不需要提供WES认证报告的,我们只需要在WES官网用它提供的GPA计算软件换算一下自己的GPA就行。

回看GPA这一块,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前两年确定了,申请阶段可以补救的并不多。与其每天担心不理想的GPA给自己的申请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如抛开这个不可控因素多多争取其他方面还可以争取到的优势,比如积累科研经历,研究教授paper等等。

3.2 科研

很多同学问我如何进入教授的科研团队,还有如果发现老师给的课题自己不怎么感兴趣怎么办?记得大二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计划,开始自己的第一段科研。我想教授们都是很欢迎同学的,可以跟他们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出国想法以及科研兴趣。我当时非常直接地告诉教授以后有出国读博的想法,所以想积累科研经历,教授当即表示非常欢迎,并鼓励我好好做研究,争取发表英文论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想法有两点。一是自己最初选择教授时最好先了解本专业每位教授的研究方向从而缩小自己的选择范围;二是要认清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都不是我们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而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到了PhD学习,导师可能布置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到了工作岗位,领导可能会分配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所以,抛开一切消极心理,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才是王道。况且,我们本科生做科研最重要的还是体验这个过程,考虑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做学术,是否适合读博士。在此过程中,积累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英语的写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编程能力,了解如何把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最重要的。

世毕盟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建议有条件的同学申请暑期科研项目,海外科研经历在申请时无疑会成为一大亮点。由于我大三下在澳洲参加交换项目,错过了暑期科研的申请时间。对于没有条件海外科研的同学也不必灰心,在本校教授的课题组里搬砖也是不错的选择。当时我的导师告诉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可能不会解决一个大的科学问题,比较理想的是选准一个适合你背景和现有能力的科研方向,有所收获,在之后申请时能告诉教授你这个课题的亮点以及你的成果。对于本科生,国外教授其实并不是特别看重有无paper的发表,更重要的是科研兴趣,学习能力和潜力(这点在我去Caltech campus visit与教授交流时得到了印证,我也会在后面的PS部分详细说明如何在文书中体现)。

3.3 交换

个人觉得交换的帮助还是挺大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吧。一是证明自己在英语国家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二是有机会套到外国教授的推荐信;三是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国外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当然第一二点的前提条件是在交换学校取得不错的GPA,否则也不好意思问教授要推荐信是吧。

3.4 英语考试

对于申请PhD,托福GRE考试到线即可,一般要求托福100(口语23),GRE320,作文至少3.0。本人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好,托福刷了4次勉强上了102,终究是够申请几乎所有学校,所以就不谈如何准备标准化考试了。到了这个语言基本要求,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对申请更重要的其他事情上。千万别执着于“越高越好”,“我可以考更高”这种无谓的事情。根据本人亲身经历,第五次托福考试奔着105去的,最后95…… 我想,没有教授都因为一个人语言成绩考得高而录取这个学生(当然,会因为语言成绩没达到学校要求而刷掉这个学生)。据说申硕士,可能会越高越好?(不了解的不乱说,嗯……)

3.5 推荐信

尽量还是选熟悉自己的教授写吧,多一些干货,多一份真实性。我的推荐信搭配是两位南大教授(都有在他们组搬砖的经历),以及多伦多大学教授(只是上过他在南大开的课,很感谢愿意为我推荐)。一般来说海外的老师会比较重视海外推荐信和自己认识的国内老师的推荐信,功利地来说这些人的推荐信会比较给力。积极的同学会很早就开始考虑什么样的推荐信组合最强,并积极为获得这样的推荐信而努力。可以主动跟教授交流,让他们了解自己,甚至加入他们的课题组,都是比较好的套近乎方式。

世毕盟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3.6 CV&PS 如果说推荐信从客观的角度展现自己,那么SOP/PS就是从主观的角度推销自己。高质量的文书需要体现申请者的:学术基础,研究兴趣,学习潜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与教授交流时得知的)。所以在选取文书素材的时候要注意综合展现自己以上方面的能力。学术基础可以包括之前在先修课取得优异成绩或者优秀的编程能力等,研究兴趣主要表现在PS最后提到的今后研究方向,学习潜力可以体现在自己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等,合作和领导能力可以体现在自己在某次科研项目中担任主要负责人等。总之,一篇好的PS一定是有个性,有层次和有逻辑,并且富有科学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清晰性。我们文书中选取的事例都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各项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或者报流水账。CV的格式可以参考往年申请人的模板,控制在2~3页,建议把科研经历写得具体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确做了许多事,也显得真实可靠些。

3.7 套磁

摆正心态,套磁不一定保证录取,但是可以增加获胜几率,尤其是在教授掌握招生权的院系或大学。对于极其top的学校,比如综排top10,很多情况下是组委会确定录取,所以套磁的意义不是太大,当然还是鼓励跟教授多交流,也许教授会向组委会推荐呢~还有一些学校,教授个人掌握非常大的招生权,套磁就非常重要,可以说陶瓷成功=录取。对于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在套磁上花很多时间,基本上只是跟教授们有一两封邮件往来。套磁对我的意义主要是两点:知道教授今年是否有招人计划,避免浪费申请费;让教授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今年想申请做他的PhD学生。如果教授确实对申请人感兴趣的话,会主动Skype或者发论文继续深入交流。一般而言,Assistant Professor的回复率比较高,毕竟他们手头课题资源充沛对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建议大家在套磁时优先考虑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不必太在意教授的头衔,是助理教授,副教授还是正教授。把套磁作为一种了解这个学科、了解这个学校的方式,要是有意料之外的好结果,那就作为bonus吧!

3.8面试

感觉都挺轻松的,就像是聊天。教授们普遍关心的是学科背景,研究兴趣,为什么要读PhD,之前的研究经历。建议面试前可以先跟mock一两次,把这些问题好好准备一下,尤其是自己的研究经历部分,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都要思路理顺,注意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总结

世毕盟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回想申请历程,的确是一件很随缘的事情,不可否认,会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然而一切机遇运气也都是属于准备好了的人。当时决定申请Caltech也是很偶然,恰好看到有一个教授做的方向是自己喜欢的,因为这个专业之前没有录过南大的学生,所以自己当时也是不抱希望,尤其是教授回复我是由院里的committee决定录取,因为这个项目每年录取的人数都很少(大约一年全球10个人),所以竞争非常激烈。1.1截止申请,1.16就收到了录取邮件,而且都没有面试,想来也是做梦一般。说这些就是鼓励大家大胆尝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幸运。

我是大四暑假找的世毕盟留学,从之前对申请的一头雾水到后来经过mentor和coordinator对申请规划的指导才慢慢梳理出头绪,开始套磁,文书写作,网申。这一路来历经坎坷,从最初保研和出国的激烈心里斗争,到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英语考试,以及一封又一封套磁邮件,需要感激的人太多。感谢小滢让我萌生并坚定了出国的想法并鼓励我学托福学GRE(还记得那年天天督促我早起吃早饭去图书馆占座以及之后跨越大洋的祝福),感谢孔神从大一带我刷GPA(还记得那年一起自习的仙二五楼教室),感谢小闫陪我终于把托福刷上了100(刷到后来真的心碎了,还好没放弃~),感谢小朱(猪)对我整个申请过程和科研项目的全力支持(虽然未来几年做不成同学但说不定以后可以跟Dr.Zhu做同事,哈哈),还有Liu学姐,DF学长,WY学姐,XY学长。非常感谢柯教授带我做科研写论文以及占文凤教授带我做研究和修改申请文书,以及很多很多人的陪伴与帮助。

申请只是漫漫长路中的一座桥,未来还有许许多多的蓬勃,一如桥上的风光。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旅途。

最后用喜欢的一首歌结个尾: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世毕盟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篇2: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学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GPA:3.92/4.0 GRE:153+168+3 TOEFL:104(23)

录取情况:

Stanford ERE MS-PhD,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PhD, CMU CEE, Yale MPH, Columbia MPH.我的申请季似乎格外的漫长和煎熬,面试后等到要绝望的时候迎来了dream offer。那一刻的感觉不是欣喜若狂,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所有的纠结和焦虑在那一刻仿佛都有了意义,不管结果怎样,也算是给自己了一个交代。回首整个申请季,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我收获了哪些能力或者哪些offer,而是我开始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

作为一个无比纠结的人,最困难的就是做出选择。出国还是推研,mater还是PhD,要不要转专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要考虑的因素都太多,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决定。对我而言,出国是一个自然而然地选择。它未必就能帮我明确人生的方向,但我觉得可以带我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即便申请过程中会有很多磨难和历练,但是我做了自己最想要的事情,并且在整个申请季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从未后悔。我想每一个决定申请的人都是有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这段经历也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生中很宝贵的财富。

因为是转方向申请,而且两个方向都主申PhD,所以我的申请过程比较曲折,一路走来欣喜与失望并存。我的硬件条件还不错,在英语考试上也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石油方向的科研上。因为一直拖到大三下才做转专业的决定,所以时间非常紧张。而且环境专业主要偏重于化学和生物,而能源方向对数学物理要求较高。自己学了很多相关的专业课,也从科研小白开始变得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回过头来看,转专业仍然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决定,但是我想说,只要你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无论什么时候开始新的学习都不算晚。

对于PhD申请,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成绩和科研。成绩是对你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证明,科研经历是对你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很好的解释。申请PhD过程中,两者不可偏废。一些传统名校,比如MIT和Stanford,TOP3的成绩是有明显优势的。尤其在最终进入面试之后,大家科研能力都差不多,一个好的绩点能充分证明你的科研潜力。特别是如果你在有关专业课的成绩非常好,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所以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如果现在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先努力刷绩点。

科研方面,环境或者石油领域本科生发paper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这也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进行方向确定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些完整的结果。所做的项目与未来申请的方向match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匹配也不用担心,重要的是你在科研的过程收获了怎样的科研思维,得到了怎样的科研能力,把这些完整的呈现给导师,完整的写在文书里,就可以充分展现你的科研潜力和能力了。这样下来,CV和PS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明确学校所需要的能力和潜质,对症下药,展现出你的热情和科研实力,表现出缜密的科学思维,用事实和自己的感悟征服招生的教授。

非常感谢我所在的机构,世毕盟(GGU),一年来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龚老师、小伍和超级厉害的mentor师兄。小伍一直认证帮我规划申请的每个环节,在我有情绪的时候耐心开导我,等结果的时候一直在鼓励我,陪我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感谢霍达师兄对我转专业申请的建议,让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知道了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感谢霍达师兄一直指导我的科研,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文书,面试前的鼓励和关心,不断给我信心支持我坚持到最后。要感谢的人太多,一路上何其有幸遇到大家。

篇3: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基本背景

学校:山东大学

major: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PA: 88(WES: 3.68)TOEFL: R27+L28+S23+W27 GRE: V153+Q169+AW3.5

科研:山大环境学院3段+哥大暑研1段 实习:2段

推荐信:哥大教授1封(只投了5所)、科研老板一封、课程老师一封、intern一封 主申方向:CEE(Civi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申请结果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Offer:Stanford CEE, Yale MPH, Columbia ERE, JHU EHE(with $1w+ scholarship), Cornell CEE M.Eng, NYU Civil Eng.(with $7000 scholarship), UCLA CEE, USC CEE, Northwestern CEE

Rej: Harvard MPH, Princeton CEE, MIT CEE, Yale FES.Pending:UCB MPH

一、准备篇

1、科研

科研对于申请来说还是挺重要,建议从大二开始就可以联系老师做科研了。最开始可能都是从基本的实验操作做起,随着时间的推进,后期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独立思考。大三的暑期科研尤其重要,不仅能给你增添一段充实的科研经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要到国外教授的推荐信。暑研期间,最重要的就是给老板留下好的印象,因为国外教授写推荐信还是很写实的,你平时的表现是怎样最后的推荐信就是怎样。所以推荐信是用行动写成的!平时踏踏实实做实验,拿到强推还是不难的。建议可以给老板发一个weekly report的邮件,每周定期做ppt给老板汇报工作进展,会显得你很积极哈哈。平时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最后起跳要推荐信:)

2、GPA

GPA的话就没啥可说了,尽量刷高!越高越好!如果想要申请顶尖的项目,一个高的GPA可以为你的申请增加很多自信。如果GPA不是很高也不用太沮丧,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和实习来弥补。

3、TOEFL, GRE

这部分我还是要重点说一下的lol…honestly托福我一共考了7次(太丢人了喂)对于理工科master的申请来说,语言成绩过线即可(托福100+,GRE153+166+3)但是我为什么托福考了这么多次呢(尴尬脸)前四次都是没怎么刷题就去考了,纯粹属于浪费钱啊(在这里say sorry to爸妈…)然后因为托福一直拖到了申请季还没考出来,后三次考试的心态就比较崩溃。分数依次是97-95-105,好在最后一次破釜沉舟总算考出了够用的分数。但是那时候已经到1月了,之前申请的学校都用的是不过百的托福成绩,结果也比较悲剧,拒我的学校无一例外都是deadline在12月的…虽然之后也去update了托福成绩,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接受。当然,语言成绩可能也并不一定是这些学校拒我的唯一原因,但是还是想提醒一下19年以及之后申请的大家,GT成绩一定要早点考出来啊!!建议最好在大三下之前就考出来,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不然拖到申请季会很影响心情,而且申请季应该用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选校、各种申请文书的准备、面试等等)

大家千万不要因为看到我如此曲折的考托经历,就觉得托福过百很难啊!只要认真刷题,其实真的不难。阅读和听力这2个单项纯靠刷题(TPO)就可以了,刷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ETS的出题套路,总结错题的原因和生词,到后期要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来刷题(不然很浪费TPO资源的…)其实如果不限制时间的话,很多人阅读都可以拿满分的,但是如何能在1h内把42道题都做对,就需要平时的限时练习了。听力的话,重点是要“听懂”。关于是否记笔记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我是完全不记笔记的,因为我在刷题的时候发现记笔记很影响我“听”的质量,索性就完全不记了。听力考试重点是“听”嘛,如果听懂了的话,起码在5min(差不多一段lecture的时长)的时间内是不太可能忘记的。而且因为做题时没有笔记的参考,我会逼自己在听的时候更加的集中注意力。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做题习惯,大家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很建议大家考前一两天反复听tpo磨耳朵,沉浸在英语的环境里。口语就是多说多练,平时刷tpo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录音,然后找问题。写作的话,综合写作的听力部分还是要记笔记的,听力阅读分别3点对应,总结好自己的模版,再把听力阅读的内容客观还原就可以。独立写作可以多积累高级句式,提升打字速度,对比举例因果论证都用上,字数争取上450,没有语法错误的话,写作25+不难。

在托福考到105之后,我熟悉了一下GRE的套路然后刷了少量的机经题就去考试了,G也考到了刚刚过线的成绩。填空部分,建议大家可以在刷机经的过程中总结生词并背下来,注意总结同义词,这个很重要。GRE的阅读和托福还是有蛮大不同,一定要把错题的原因找到,总结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

虽然GT成绩对于理工科硕士的申请来说重要性不大,但是一定要早些考出来过线的语言成绩,这是被录取的前提!建议战线不要过长,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准备,尽量争取一次过。

二、申请篇

1、选校

申请季首先就是选校了,可以到学校的官网上查到项目的具体信息。包括这个项目的track,课程设置,staff,申请要求等等。选校不要太激进,可以留1-2个保底校。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2、PS和CV

PS和CV都是通过和GGU的mentor meeting来挖掘可以写入文书的各种经历,初稿成形后还会有native speaker来帮忙润色语言。建议大家最好还是要再自己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小的语法错误,让文书更完美。

3、推荐信

国外老师的推荐信需要大家在暑研后期临走之前跟教授面对面套一下磁,请教授给自己写一封推荐信。当时我在哥大做暑研的时候,老板是要求我在最后的组会上做一个final report来总结这一两个月的工作。之后我也就很顺利的要到了推荐信。建议大家在暑研期间一定要尽量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样你会收获很多实验技能,也可以给老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记得我当时周末都泡在实验室里的lol)国内老师的话,基本上都是让你自己写一个初稿,然后老师再稍作修改。所以要做到有东西可写,在平时做实验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进展、出现的问题、之后的方向etc.)

4、面试

其实在CEE的master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面试不算很多。我自己经历了三场面试:Yale 两个项目(录好的视频面试)和哥大ERE(真人面试)。非真人面试的话,其实认真准备一下自己简历上的科研实习经历,提前组织一下语言,就差不多了。GGU那里也会有各种面经题,可以面试之前刷一下。一定不要紧张!我在面Yale FES那个项目的时候就很紧张,回答的很不好,最后也被拒了,我怀疑和面试表现很有关系-_-真人面试的话,我收到面试邀请后就跟GGU那边约了mock interview,这项服务还是很好的!我在哥大正式面试中被问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在mock interview里练习过的。(当然,正式面试被问到原题时内心怎么狂笑都行,脸上还是要波澜不惊的hahaha)

三、关于GGU

当时自己也是选了很久的留学中介,最终让我签下GGU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他们的申请战绩(各种顶尖项目的批量录取),最后我的申请结果也还不错,证明自己当初还是挺明智的哈哈哈。由于我签的是B项目,基本所有网申都是GGU来负责的,为当时还在考语言的我减轻了不少压力。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GGU是一个有温度的机构。暑研和申请期间,咨询师姐姐和mentor一直很耐心地回答我各种问题以及安抚我不定时崩溃的情绪。记得11月份还没考出语言的那会mentor姐姐跟我说:别怕,你还有爸妈,还有毕老师,还有我。我直接就泪奔了好吗,怎么会有这么优秀又美好的人啊。

四、心路历程篇(此处有少量鸡汤出没)

说实话感觉经历了申请之后整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变高了。当初高考的时候就是心理状态太差,最后的结果也和平时大相径庭。你很难想象一个心理建设如此差的人可以在申请季的1月份考出GT成绩(大家千万不要学我,语言成绩还是早点考出来的好…)9月份放弃了学院的保研名额。10月份之后的整三个月我都是在负罪感中度过的,就觉得都到这个时候了语言成绩还没搞定,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爸妈,对不起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对我就是很容易心理压力很重的那种人)12月份的那一场托福考试,其实自己已经想好要是还不能考出来的话就索性gap一年,完全就是拿着破釜沉舟最后一搏的心态去考的。(现在还记得当时考听力为了逼自己集中精力把手都掐紫了…同学还以为我在自残哈哈哈囧)1月3号出成绩那天看到105的分数整个人都疯狂了,你们可能还是无法体会一个托福考了7次的人最后终于可以和托福分手的激动。

2月份提交完了所有申请,之后基本就是在佛系等offer了。讲真因为我考出语言成绩的时间实在太晚了,心里就想哪怕UCLA要我我也就去了。没想到第一个收到的offer就是JHU,还给了1w多刀的scholarship,很满足了。(甚至有种申请季结束了的感觉)之后陆续来了Cornell,哥大,Yale等等的录取。本来已经做好去哥大读书的准备了,然而3.10上午9:39在高铁上收到了Stanford的录取(我整个人直接傻脸好吗)之后的一天内我都处于一种“what???他们不会发错offer吧?”的状态,也很难把自己和Stanford联系到一起。爸妈倒是出奇的淡定(也是令我很意外…)

回想一下自己的申请季,有遗憾也有惊喜,但走过的路就不后悔。我的存在其实也是可以告诉人们,努力一下可能也是可以够到梦想的。(好像自己最后小小的横扫了一下下?)感谢GGU的毕老师和mentor Yinmeng学姐以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感恩总是无条件支持我的爸妈!申请季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话痨了些,希望你们别介意嘻嘻。

世毕盟留学:

篇4: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Part 1 申请情况

申请方向:美国,PhD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申请结果:Offer:UC Berkeley, UIUC 小结

我的选校主要根据材料专排,大部分都是前10的学校。因为决定读Ph.D.所以没有申Master保底。申请结果大部分都是拒信,但很庆幸来的两个offer我都很满意。从我自己以及周围同学的申请结果来看,不确定性很大,有一些收获意外惊喜,同时也有很多条件很好的同学申请过程并不顺利。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申请时能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同时也要摆正心态。

Part 2 背景条件

本科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GPA:88.8/100 排名: 2/133 托福: 107(R29 L29 S22 W27)GRE: 322(V152 Q170)+ AW3.0 科研经历:

1.镁空气电池电解液和阳极的优化(2014.5-2015.5 上海交通大学)

2.铂/钯合金十面体纳米颗粒二重对称性的探究(2015.7-2015.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暑期科研)

文章发表情况:中文一作(Submitted)

推荐信:交大科研导师+Northwestern科研导师+交大任课老师

小结

我的背景条件中没有太大硬伤,亮点是GPA比较高,还有一段海外科研经历,弱点是没有发表质量较好的文章。申请海外暑期科研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亲身体验美国学校的科研氛围很有意义,据说在清华北大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以前交大鲜有这样的先例,我觉得这也会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关于海外科研导师的推荐信的作用,国际学生如果有一个美国教授的推荐信可以让申请材料出挑。它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科研水平,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committee可能会认为可信度较高,但同时也可能暴露你在科研中的弱点。所以并不是有一封海外导师的推荐信就够了的,还应该用行动争取到“强推”。

Part 3 申请准备 3.1 TOEFL & GRE

在准备托福和GRE考试时要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考试时间,尽早考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申请工作中。每一次考试都做好这是最后一次考试的准备,不要浪费精力。但是如果真的遇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应该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到下一次准备中去,不要盲目攀比进度,乱了阵脚。以我自己为例,托福一共考了4次,考到了2015年11月份,GRE考了2次,考到2015年10月份,时间都偏晚。

3.2 科研

特别是对于申请Ph.D.的同学而言,科研经历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利用课余和暑假的时间参加科研项目,暑假还可以申请海外的项目。在科研课题的方向如果能与未来与博士科研方向一致最好,便于知识和人脉的积累。但在本科期间也不应该过分限定自己未来的方向,遇到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多尝试和探索。

3.3 文书 CV:

CV的写作应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而言,科研经历是重点,因该有条理地列出自己在此段经历中具体所做的工作。

推荐信:

推荐人应该有足够地说服力,应该与他有足够互动(至少在理论上)。推荐人的选择应该有针对性,科研导师能证明科研能力,实习主管能证明工作能力,任课老师可以证明学习能力。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应该以科研导师的推荐信为主,而申请工作导向的硕士的同学则可以加上实习主管的推荐信。

对于需要自己拟推荐信初稿的情况,内容充实、事例具体的推荐信会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SoP(Statement of Purpose):

SoP是最能反映出申请者个性的文书。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要读这个项目以及我为什么能读这个项目。这两个问题是值得仔细思考的,不仅仅为了写SoP,更是是为了说服我们自己花未来几年的时间在这个项目中是值得的,这个项目跟我们的职业规划是契合的。思路打开之后可能会事无巨细地想到许多事情,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改找到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最简洁的表达方法,将最核心的内容有逻辑地表达出来。所以,最终SoP的内容虽然以科研经历为主,但是并不能一开始就只是以单纯地叙述科研经历作为目的。

小结

申请预备期主要是各种硬件(GPA, TOEFL, GRE, 科研,文章)的准备,中期主要准备文书,后期寄送成绩、填写网申等。越到申请后期越应避免犯低级错误,在申请时应该细心浏览学院网站上对申请材料的各种要求(例如SoP字数或版面限制,送分代码,是否需要纸质成绩单等),如果遇到问题及时跟小秘沟通。

Part 4 申请心得

回过头再来看申请申请过程,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最好和最坏的打算,在申请过程中虽然纠结不断,但总相信到最后都会有最好的安排。最终能去伯克利真的是太幸运。感谢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孙老师对我申请的支持和帮助。MIT大牛Mentor作为过来人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帮我理清文书思路。培训师工作非常负责又耐心,我在申请流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从她那儿得到及时的答复。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其实有时候只要想到有许多人正在跟我并肩作战或者在我背后默默支持,就能给我很多力量。最后祝学弟学妹们申请顺利!

篇5: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我是复旦大学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刚刚申请完,拿到offer的学校有沃顿、耶鲁、芝加哥、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统计学博士,最终我选择了沃顿的统计。很高兴能有世毕盟的指导,使我走到今天,所以我也非常愿意和荣幸能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心得。

我的分享主要是以下2点:

1.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博士项目介绍 2.申请统计学的同学整体背景打造和各项材料的重要性

首先是沃顿商学院,它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商学院,是宾大里面的一个独立的学院,单独招生,并且只招收本科生(undergraduate)、博士生(Ph.D.)和MBA,而不招收master,这点比较特殊,在申请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并且很多学校的招生项目、政策上也都会有一些不同。沃顿的统计学在usnews和qs的排名大并不高,都是第9第10的样子。但是我想说qs和usnews的排名只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能作为参考。一般来说统计学最强的是Stanford和Berkeley,是当之无愧的top2,他们都有很久远的历史,Berkeley的统计系更是耳熟能详的大统计学家Neymann创建的。

沃顿的统计学系历史比它们短,但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快速,现在已经有31位教职人员,而phd学生每年全球约只招收4-6人,官网的数据显示现在沃顿共有25位学生,如果大家计算一下的话,会发现沃顿的师生比大于1:1,非常恐怖。而更恐怖的是,这么多教授很多都是大牛,而大牛中又有很多都是中国人,比如Tony Cai、Zongming Ma,还有我很喜爱的Stanford毕业的Candes的学生Weijie Su等教授。沃顿的学术水平非常出色,我们的casual inference是世界第一的,而其他的包括machine learning、high dimensional statistics等方向也非常出色。学术和课程等方面都远远能够满足我对于统计学的所有期待。

再说说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沃顿里面整体风气是鼓励phd拿教职,沃顿的网页上也会公布每年毕业生的教职去向,如果大家对教职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然后就会发现这些教职真太厉害了。一般来说顶尖的学校每年可能就会发一个faculty offer或者不发,但是每年顶尖学校的phd毕业生相比于offer来说要多得多,所以沃顿毕业生拿教职的情况很好。

而且沃顿地处费城,离纽约很近;而我们也说了,它是世界第一商学院,在华尔街的声誉很好,如果大家对于从事金融证券等行业有兴趣,那么来沃顿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至少有沃顿学生这样一个身份,找实习都会容易不少。此外,统计学的出身还会让你更容易去做数据分析、决策制定、运营管理等这些工作,这也与你在博士五年期间选择侧重的方向有关。

总而言之,沃顿统计今后的就业前景是很不错的。再说说沃顿的其他项目,沃顿除了统计还有不少其他项目,沃顿下面OID(包括运筹等方向)也是对于数理背景的同学来说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沃顿每年只允许申请一个项目,而这点绝大多数项目都一样,包括Stanford、Berkeley;我印象中可以申请多个项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目的只有MIT。项目的挑选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挑到自己喜欢又相对容易录取的项目,对于申请季整体成功很重要。世毕盟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给我做了很棒的个性化的分析和指导,我觉得这个非常的好。

接下来我想聊一下,要申请统计方向的博士或者硕士,要做哪些准备来完善背景。这包括选课、海外交流、科研、和其他。

首先是选课,我很幸运我的本科是数学系的。不同学校的统计学master或者phd对于CS水平的要求彼此不同,但它们对于数学水平的要求却很一致,所有学校对于core courses的定义中一定有数学。这个要求有的学校比如Berkeley或者UChicago会明确地写在申请界面中,而有的学校就会比较隐晦一点,用“GRE Math Sub”的要求来代替赤裸裸对数学课程的直接要求。沃顿官网对于GRE test的要求,是很tricky地说:GRE是必须的,GRE sub是strongly recommended的,也就是都有都高是最好的。

那么既然对数学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应该修什么课呢?针对GRE sub的话,官方说明可以在ETS官网上查到。我想说的是,我们在Transcript上有什么样的课程,会对于看我们transcript的老师留下这个学生数学功底不错的印象:这包括calculus/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theory, real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如果还能有measure theory、stochastic process或者stochastic calculus就更为理想。除此外,虽然编程水平不是必须的,但是为了今后科研着想,适合统计的编程语言也应该至少掌握一门,这包括R和Python,如果能在学校上课的话就很好,如果学校没有开设,也可以选修国外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最后还有一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LaTeX是学术标准的排版语言,最好大家也能掌握。

接下来是海外交流,我在大三上学期去Berkeley交流了一个学期,收获很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也拿到了Berkeley教授的推荐信;沃顿录取我的时候是电话通知,当时他们的院长Mark Low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和我聊到Berkeley的某位老师给我写的推荐信非常好,而且沃顿committee里面某位教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授和她关系很好,一看到就倍感亲切,然后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啦。虽然这样的巧合不能指望,但是出国交流总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大家可以留意学校的交流项目,也要做好自己的规划,可以到国外学校网站上寻找,像哈佛、普林、MIT、斯坦佛、Berkeley等等学校都会提供这种交流项目的机会,请大家好好把握。

我也要谈一下科研,除了单纯上课以外,海外交流还可以给你和国外教授合作科研的机会。我自己比较遗憾,加入世毕盟的时间比较晚,世毕盟每年会在暑假前帮助很多同学拿到了很好的海外暑期科研项目,而我没能在大三的暑假到国外去做科研。我觉得有一个海外学术研究经历+一封国外科研老板的强推荐信对于你的帮助很可能是脱胎换骨的,很可惜我没有,这是因为当年我没有像你们一样听到学长交流这些经验,起步也比较晚,但你们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大幅提升自己的背景。世毕盟有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也有指导你们暑期科研,你们可以早点开始关注。我去年暑假就在上海做的关于运筹方向的研究,成果在去年12月发表在国内的运筹学顶刊《运筹学学报》上,算是稍微弥补了一些没有海外研究经历的劣势。

最后我想说,申请的背景还和“其他”因素有关,这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你申请的program的connection,大家记得我刚说申到沃顿的时候,因为我的推荐信里有一个committee的老师熟悉的教授,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connection。

最后的最后,再次安利一下世毕盟,在mentor和培训师的帮助下,申请工作有条不紊,真的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世毕盟的申请课程也非常棒,大家在申请之前一定要听一遍。在世毕盟也认识了不少可爱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所以,如果决定出国找中介的话,世毕盟了解一下!

世毕盟留学:

篇6: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一、转专业的心态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下定决心转方向到最后拿到录取,感觉真的是一次生死时速的申请体验。由于自己长期的拖延习惯,最后从大三暑假到申请季还需要补GT、实习、相关课程等等,感觉真的十分酸爽。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诉大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

另外,对于有意转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尽早地了解心仪的专业,早一点开始看项目的官网并询问往年录取的学姐学长就读的体验和项目的录取偏好等,使得自己在选校时心里稍微有点底。但是对于数据科学这一较新的学科而言,学校的录取偏好可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能也是在较大幅度的不断调整的,每年的申请者构成也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大家还需要比较冷静地对待往年的录取信息。

二、英语成绩

对于TOEFL和GRE而言,我个人的成绩都是比较一般,从最后的录取结果来看学校似乎也并没有对这两门语言设置很高的门槛,因此建议大家早考早过,并且也不用太过执着于刷分。我对一个够用的GT分数的大概理解为:GRE的V150+,Q167+,AW3.5+; TOEFL:100+(其中S23+,部分学校如芝加哥可能对S有26的要求,希望大家多留意具体项目的硬性要求)另外,对于硕士项目而言,绝大多数项目都不需要GRE sub,因此大家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三、学校的标准化成绩

我个人认为,对于转专业的同学而言成绩是比较重要的。首先,一个较高的整体成绩可以体现出你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其次,建议有能力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选择心仪专业的双学位或辅修,如果没能选择辅修也可以多选择相关的课程,并且争取在这些课程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证明自己对未来专业的学习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拥有校际交换和暑研的经历。因此,也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考虑提前感受美国或其他留学国家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方学校的成绩单来说明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建立推荐信等联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前感受自己是否习惯某个学校或者是留学的生活。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四、选校选项目推荐

对于社科的同学而言,现在有一些相当不错的交叉项目可供大家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有与数据科学的交叉项目,同时也有计算社会科学的社科项目,并且提供较优渥的奖学金。哥伦比亚大学也有量化社科的相关项目,从师资到往年的评价都很好,内含有数据科学的方向。

由于数据科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有许多学校也都是在这两年新开的项目,例如布朗大学和杜克大学,因此大家还需要多多的留意自己心仪的学校是否有开设相关的项目,并通过项目的介绍和规划等推测项目的含金量。

五、世毕盟(GGU)的帮助

在大二加入了GGU,GGU也见证了我的转专业全过程。感谢我的mentor提纲挈领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申请中的不足,并且为我布置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也非常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在申请季一直为我加油鼓劲,同时也鼓励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是更容易取得高分的课程,这一点在我日后的学习中也感触颇深。感谢GGU在申请季的帮助和陪伴。

世毕盟留学:

篇7: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背景:

学校专业:上海交大信息工程 GPA:3.5/4.3 TOEFL:101

GRE:V155+Q170+AW3.5

科研经历:CV(交大);Data Mining(交大);HCI(CMU)

论文: 两篇顶会非一作,一篇一作submitted,一篇非一作submitted 推荐信:交大教授+CMU教授+前Caltech教授

录取:CMU HCI Ph.D.(Accepted), CMU MSCS, Wisconsin Madison CS MA, Georgia Tech CS MA.一、前言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在GPA和英语成绩有较大劣势的情况下,非常有幸地获得了dream offer。从最初对人机交互领域略知皮毛,到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发表顶会论文,最后获得教授们强推,在CMU的9个月的科研经历中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这个成长需要我自己的努力,也要感谢世毕盟培训老师,CMU导师,交大导师和许多人的帮助。

对于CS Ph.D.的申请来说,推荐信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其次是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经历,最后是标准化成绩。尽管排在最后,但标准化成绩对于CS Ph.D.的申请也不可忽略,较低的标准化成绩(比如我的)会给申请带来巨大阻碍,需要在其他方面花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理想offer。

二、标准化成绩

在标准化成绩中,从重要性上来说,一般GPA>TOEFL>GRE。而对于TOEFL和GPA的重视程度则取决于具体的学校和领域。一些学科交叉比较广泛,更注重应用的领域对沟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会相对更关注TOEFL。在许多计算机院校中,中国学生的人数逐年攀升,而即使在顶级计算机院校中仍有不少中国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在日常交流中无法高效地沟通而对科研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计算机博士的申请中,部分教授会很重视TOEFL分数,105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低于105的分数会在申请带来巨大的阻力。一些对于数学和理论有着严格要求的学校和领域则会相对更重视GPA,有时甚至会特别关注与本方向相关性较大的具体课程成绩。如果GPA总体较高的同时在某些与自己申请方向十分相关的学科获得出色的成绩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三、科研

从2017年7月开始,我在CMU进行了9个月的海外科研。这段科研对于我的申请以及我对于未来的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一直以来都对人机交互领域的工作十分感兴趣,但是并未直接从事过相关的研究。因此在最初的阶段,我在跟进项目的同时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literature review上。在被动理解文献的主要方法和创新点的同时,思考这个工作是处于怎样的思考得到的,并尝试将这种思考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去探寻创新与提升。在第一个会议提交结束后,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已有了很大提升,并且积累了几个比较可行且新颖的想法。之后,我一边做实验并尝试实现想法的原型,一边参与各类seminar和talk,广泛地与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我与几位对这一想法感兴趣的教授和同学以其中一个想法为基础完成了项目和论文。而其中一位教授最后给了我一份强推。

在评价一个学生的过程中,教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在科研方面,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在这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论文提出的新方法,还需要学习科研的思考方式。比如,可以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个优秀研究者的系列工作,先理解每一个工作的贡献,再整体地去理解整个系列的逻辑以及背后的big picture。同时,不断尝试将这些方法和思考方式类比到其他工作或自己的工作上。在这样不断被启发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会萌生出很多新的科研想法,而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想法。2.交流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主动地与其他研究者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而不少同学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不够自信,想要等到自己的想法已经十分完善,literature research做得十分到位了再去交流。实际上,无论是教授还是博士都十分乐意听到一些新颖但还未成形的科研想法,并且愿意给出自己的建议甚至一起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会得到补充和提升,其他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优秀的科研项目往往在这样的交流中产生,而与教授合作交流的过程则是展现自己科研能力的机会。3.Big Picture

许多同学最初对一个领域感兴趣是源自于对技术本身的兴趣,比如认为VR技术很酷,很有趣。这种兴趣使然的科研追求无可厚非,但教授会想“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它不有趣了,你准备研究什么”。顶级院校的学者和其他学者有时候科研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前者往往有着更强的story telling能力,而这种能力源自于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的长期的宏观的愿景,并且对于这种愿景有着很强的信念。因此,一个学生在探讨技术的同时,如果能提出一些独特而合理的对于领域未来发展的理解,对于自己工作的长远愿景,那么有可能得到教授更多的关注。

四、Ph.D.与master的选择

从客观条件来看,Ph.D.可以免去学费并获得足够支持日常生活的薪资,Ph.D.毕业后的就业范围更广泛,可以留校任教或在工业界从事研究类的工作。但是面对Ph.D.和master之间的选择,首先需要检验自己是否具有持久的对于自己当前领域的科研的兴趣和热情。Ph.D.是一个五到六年的科研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只会关注结果而不会在意过程。无论背后有多少实验失败,多少算法模型被推倒重来,无论自己多聪明多努力睡得多晚起的多早,reviewer只在乎一个成功的结果,评价一个Ph.D.只在乎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他/她的发表情况和影响因子。选择Ph.D.这条路需要把科研当成是事业对待,能够从科研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关于GGU

在申请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努力,还要感谢世毕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1.广泛的信息来源

最早是在与一位签约世毕盟的学长的交流中第一次了解了暑期科研,如果没有这次交流,我就不会有这段愉快而收货丰富CMU科研经历,也几乎不可能拿到dream offer。世毕盟的mentor是美国顶级院校的在读Ph.D.,无论是对于领域的专业知识还是文书的写作技巧都可以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2.丰富的经验

在科研和申请的过程中,在遇到重大的选择,或感到迷茫的时候。培训老师都会客观地分析我的具体情况,告诉我一些过去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案例,最终让我自己找到当下最合理的路线并更自信地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3.准时的提醒

世毕盟有着一套完善的进度管理体系,根据这套体系,培训老师会时刻监督并提醒我什么时间节点应该考出多少分的TOEFL,哪一天之前应该准备出什么材料,提交什么学校的申请,大概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要提前注意……对于忙于科研心无旁骛(拖延症)的同学来说,有着世毕盟的助理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而不是忙于一些琐碎的申请事务。

世毕盟留学:

篇8:2016环境遥感(世毕盟学员)申请总结 从南京大学到加州理工

基本背景

申请方向:OR/OM PhD 申请结果

工学院PhD:Berkeley IEOR,Cornell ORIE,Georgia Tech ISyE,Wisconsin IE 商学院PhD:U Chicago Booth OM/MS,U Michigan Ross T&O master项目:Stanford MS&E, Harvard Data Science

一、前言

非常感谢GGU给我这个机会来回顾申请季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可以说申请结果看着还不错的样子,但和女神校擦肩而过依旧留有一丝遗憾,不过全力拼搏过的我,对这个结果已然无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二、准备篇

出国是我一直以来的规划和梦想,我渴望了解美国的教育、结识不同背景的优秀同龄人、领略殿堂级大师的的学术风采。申请季是一个需要坚持的长线战场,但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你深刻的认识自己。

1、GPA

一个高的GPA是申请的安全保障,也直接定位了申请学校的档次。虽然一直有耳闻那些top school对GPA的洁癖,例如Stanford、MIT、Harvard、Princeton,但是GPA就像是敲门砖,并不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在大一到大三阶段,认真学习提高GPA是非常必要的。

2、托福、GRE

标准化考试GT当然是在有效期范围内越早考越好,给大三大四腾出更多时间做科研、准备申请材料,建议在大二开始备考,最晚大四上开学之前完成。就我个人经验而言,GT是一项需要爆发力的考试,一段时间(因人而异,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的集中突击复习,争取一次性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便是最完美的。申请PhD的同学托福105+,GRE320+足够,申请商学院则对GT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托福的口语(至少23+,芝加哥要求26+)和GRE的AW(最好4.0+)。

3、科研

科研经历是申请PhD同学的标配,如果想清楚之后要读博,或是有读博可能的同学们,建议从大二开始接触科研项目,刚开始可以是短周期的工程类项目,主要承担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等实操性工作。但是申请中的科研经历并不仅仅多多益善,也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看重质量和难度。因此从大三开始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课题和科研思考。只有“质+量”兼备的科研经历才是出彩的。

大三结束的暑期科研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两个月左右的暑研,不仅可以提早感受国外读博的学术氛围和生活状态,确认自己读博的决心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有一篇不错的working paper产出和一封国外老师的推荐信。

三、申请篇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大四上繁忙的申请季。十一国庆节过后,就是出国党们真正的战场。不慌不乱、不卑不亢、精益求精、自信从容是我申请的法宝。

1、选校选项目

选校选导师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候。仔细阅读dream school官网上的每一个字、一一研读教授们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和前沿的伟大成果,崇敬而向往。申请PhD先选导师,再选学校,不过猜想大部分大陆申请者多少还是有些名校情结的,而且申请初期对导师可能也没有明确的定向,因此除非有非常明确的选校目标和确定的导师联系,其他情况还是从上到下广泛申请较为稳妥。冲刺校、中间校和保底校都要涉及,科学的选校清单将会为后申请季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具体不同专业的选校,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询问直系学长学姐,GGU的mentor以及参考GGU提供的选校列表。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2、推荐信

推荐信是申请PhD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推荐信的质量上不封顶,但是何为一封合格的好推荐信呢?首先,三封推荐信中至少有一封推荐信来自国外大学的老师,或是与国外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内老师。其次,推荐信的内容必须言之有物,这就需要你和老师之间有丰富的经历和可描述事件,老师对你的科研品格和研究能力非常了解并且十分认可。第三,你是推荐人(最)优秀的学生,确保你和推荐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良好的。

如果三封推荐信都是自己执笔,尽量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立体的自己。如果是老师亲自书写,也可以发邮件向老师表达希望被着重评价的方向,或是草拟大纲发给老师作为参考。

3、套磁

对于申请PhD套磁的必要性观点不一,但是我认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套套磁也无妨。对于每个项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发邮件联系。套磁时机应该尽量避免申请高峰期11-12月,可以在10月份左右先套第一轮,在提交申请之后的1-2月份及时跟进,继续套磁。套磁内容可以是介绍自己的背景(附上CV)、研究兴趣、当前进行的课题,以及愿意读博的决心和对项目的无限憧憬等等。

当然,在套磁过程中老师说的话都不是承诺,“你非常优秀,对你很感兴趣”,“我们一定会仔细考虑你的材料的”,“我会强推你的材料”,“我愿意招你做我的博士生”等等诸如此类的回复,都不应视为自己的保单,申请必须坚持到发offer的最后一刻。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4、CV和PS

CV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被阅读最为频繁的材料,而statement只有在进入shortlist之后才会被阅读。CV上的内容要有亮点,夸张点说,例如你的GPA排名年级第一,你的GT近乎满分,你修过很多研究生课程还获得满绩点,你的科研经历满满一页纸还十分solid,你有国际期刊的发表,你有一系列顶尖实习等等。

而对于申请PhD的PS,着重需要写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读博?你的科研经历?你未来的研究兴趣?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规划?PS的确需要精巧的构思和结构,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对研究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科研的清晰规划。其他具体的写作技巧参考GGU详细的课程内容。

5、面试

面试是PhD申请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商学院必有面试,工学院大多也都有面试。面试还是需要多练习、多模拟,这里特别感谢GGU的模拟面试官一次次不厌其烦的陪我mock interview,并及时给出专业的反馈报告。PhD面试中常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例如Why PhD? Why our program?等等。但是最为重要,也是直接决定面试结果的还是科研经历的部分。能够对自己CV中所有科研经历,在任何规定长度的时间内介绍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面试中表现的积极外向、多和老师互动、询问老师一些问题,都是面试的加分项。

世毕盟留学: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四、感想篇

现在已经是四月的春天了,回首从大二决定申请博士,大三全力做科研,大四忙碌的申请季,到现在收下芝加哥Booth商学院后的尘埃落定,这一路的成长让我很开心很感动。这过程中,有临时换方向的挣扎,上百封暑研邮件石沉大海的绝望,科研没有产出的无奈;也有推荐信不够的焦急,梦校不给面试的难受,收到拒信的无助。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激这一路的探险,幸运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offer,认识了很多极其优秀的同行小伙伴、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特别感激为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陪我一路到春暖花开的你们!

世毕盟留学:

上一篇:美化校园方案下一篇:开展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