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透明校徽

2024-06-29

燕山大学透明校徽(精选14篇)

篇1:燕山大学透明校徽

济南大学(University of Jinan)简称“济大”,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计划高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高校之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面向全国招生。

截至3月,济南大学共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460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23000余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5916人。

历史沿革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时期

1942年建校,山东省战工会决定成立山东省建国学校,黎玉兼校长(1942年7月)。

1949年10月9日,“南京国立高级窑业学校”迁至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区),建立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山东窑厂总工程师卢开津博士兼任校长。

1950年8月,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学制三年。同年,学校改名“华东工业部山东窑业学校”。

1952年9月6日,工业干部学校、窑业技术学校正式合并,改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保留部分中专专业,受国家建材总局和山东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材总局为主。

1980年11月,经建筑材料工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同意该院在济南建设新校址,学校本科部开始陆续由博山迁至济南,部分中专专业仍在博山,淄博校区改为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后来合并到山东理工大学)。

济南联合大学时期

1978年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建校。

 

篇2:燕山大学透明校徽

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

12月27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联合成立“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学院”(校址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大学城)。

3月18日,济南大学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实施科教一体化合作。

206月25日,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举行共建济南大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市政府将济南大学纳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济南市在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人文景观、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时,可与济南大学共建共享。

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增列为博士授权高校;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批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1]

3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共建济南大学的意见》(鲁政字[]72号),标志着济南大学正式被列为省部共建高校。

20济南大学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2.校徽-南昌大学

3.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

4.吉林大学校徽

5.校徽:厦门大学

6.军医大学校徽

7.公安大学校徽

8.国立阳明大学校徽

9.民航大学校徽

10.四川师范大学校徽

篇3:大学校徽的设计理念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徽,设计理念

一、引言

高校校徽是集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文化积淀与一体的图像, 设计者通过完整而巧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设计, 将简单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就变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图像。高校校徽是形、意的有机结合, 不仅代表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思想, 更体现了高校的求知精神以及人文精神文化的积淀。

二、各大名校校徽设计理念分析

1、哈佛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 至今依然历经三百六十多年。需知美国自身历史不过二百多年, 所以, 人们说“先有哈佛, 后有美利坚合众国”, 这句话直接体现了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哈佛历史上共培养过六位美国总统以及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还有许多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人才。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与其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密不可分。哈佛的教学模式从其校徽以及校训即可读出。“与柏拉图为友,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与真理为友”作为在哈佛大学传承多年的校训, 体现了哈佛人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而哈佛的校徽 (图一) 早已为世界所熟知:校徽内部的三本书代表了哈佛人追去真知的态度, 而三本书上的字母合在一起恰好是拉丁文“真理”的含义;三本书所处的背景是一座盾牌, 盾形校徽潜在的含义是西方的绅士精神以及骑士精神, 最外围是写有哈佛校名的圆形橄榄树之, 橄榄树枝顾名思义代表的是和平的意思, 设计者所想表达的是追求知识需要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

大学校徽的设计理念离不开大学本身, 哈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 其校徽设计必然立足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校徽不仅需要直观表现出该校的历史进程, 更需要表现出该校的立校之本、建校之源, 而哈佛大学的校徽就完美展现了这两点。

大学教育仅仅教授学生学会已有知识是不够的, 更需要启发学生们创新, 鼓励学生向全新的知识层次挑战。哈佛固然博学者众多, 学生在与这些学者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要充分吸收他们给予的知识, 还要在此基础上敢于怀疑,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理, 我们在与柏拉图为友的同时更需要与真理为友。固然, 追求真理的道路充满坎坷, 不仅需要异于常人的毅力, 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 那些真正以真理为友的人才更值得我们尊敬。

2、北京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大学, 成立于1898年, 至今发展了一百一十多年, 原名叫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最辉煌的时候当属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时, 他将学术自由思想带到北大, 使得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此期间, 当时一批在国内拥有非凡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都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著名文豪鲁迅也在北大兼职过讲师的职务。正因为北大拥有这样的学术氛围, 才有了后来著名的“新文化运动”, 它掀起了我国文化潮流思想的一轮大的改革。之后, 北大被称作“中国政治晴雨表”, 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哈佛一样, 优秀的大学必然拥有优秀的教育思想, 这点北大的校训和校徽也给出了答案。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没有思想自由, 就没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他认为教育应该积极容纳各类学术思想, 让学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北大的校徽 (图2) 更是见证了北大的历史发展以及其代表的精神内涵。北大校徽整体呈现圆形外观, 这与西方校徽多呈现盾形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圆滑处世, 圆暗含了中国;内部小圆内的图案是由鲁迅设计, 内容是篆体的“北大”二字, 该设计精妙之处在于:北大二字呈现出了三人的构象, 表达出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整体看又犹如一人背负二人之重, 表现出的是“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意象。小圆外是表名北大校名以及建校日期的汉字。毫无疑问, 以艺术的眼光来欣赏此校徽, 定会得出校徽简洁大方, 线条流畅规整, 内涵深刻的结论。对文字进行简单设计使其达到图像的作用, 鲁迅使其展现出了深刻的内涵。

3、山东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徽设计理念

山东大学的校徽 (图3) 由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为校名的中英文对照, 内部是由山体、水纹变形组合出的校徽图案, 该图案象征了山东农业大学依山傍水的优异地理环境;山水之间的有机整合神似一艘昂首挺进的帆船, 旨在表现山东农大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山体的层次感所想表达出的是山东农业大学多层次拓展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1906则直观显示了山东农业大学悠久的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沉淀;校徽整体呈现绿色基调, 旨在展现山东农业大学及在校师生的活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徽 (图4) 也是由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为校名的中英文对照, 内部的核心图案为积极向上的飞行器 (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 , 展现了北航立校的根本所在;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等意象共同表现出了了北航的精神内涵, 即不断向太空探索的目标;1952, 简单的数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北航的建校日, 它代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整个校徽呈现了科技蓝基调, 顾名思义, 旨在突出北航坚持探索蓝天, 坚决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能量的决心, 同时也是北航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校徽设计的常用意象以及含义

在设计者进行校徽设计时, 对学校历史及当下的现状把握尤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常用意象的表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事物类

书籍——象征知识;

太阳——象征朝气;

建筑——象征学校特征;

禾苗——象征茁壮成长、生命。

2、色彩类

红色——表现喜庆、热情、奔放;

橙色——表现华贵、活泼、任性;

黄色——表现成熟、收获、兴奋;

绿色——表现生命、生机、希望;

蓝色——表现幻想、活泼、沉稳;

紫色——表现高贵、威严、神秘、幽雅。

四、结语

校徽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代表着每所高校的特色, 更见证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如今的大学校徽设计有三个特点:体现开放式胸襟和国际化视野、体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其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金桥.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1, 16 (5) :100-103.

篇4:从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起

本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实例

1.导入幻灯片:北京大学校门、校徽、校训的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好!请看这组图片,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吧?北京大学的校门、校徽和校训。北大校徽最初是在1917年由鲁迅先生设计,后几经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式。北大人称之为“北大红”,这是因为红色是校徽特别选定的颜色。同学们对于这个校徽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生:(自由发言)校徽上有英文PEKING UNIVERSITY,表示中西结合;1898说明北大1898年成立;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北大两个字是篆体字;两个篆体字像是人形……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校徽中,“北大”两个篆体字上下排列,构成了三个人形,这样就突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正所谓“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2.教学主环节

(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填空”)

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学习目标,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完成。

等待时,教师查看学生的填写情况,并请两个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时间到,來看看大家做的情况。前面都没有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这里能否再精炼一些?

生: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

生: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还有马克思主义。

师:总结一句话:冲击了旧思想,传播了新思想。

(幻灯片展示填空答案)

师:好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学习到此。下面我们将要以问题和材料的形式来解决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师:(幻灯片)第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生:以前的探索都失败了。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师: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政治制度。还有呢?

生:西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思想!

师:好。那“新”在哪里?

生: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新”在学习西方思想。

师:以前学习西方思想吗?和这次有区别吗?(学生思考)

师:以前也学习思想,不同的是以前不以思想为主,也没有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所以“新”是指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节调研课,引入了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个班的学生表现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勇于回答问题,使我的教学设想基本实现。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课堂教学就如一个分层递进的登山过程,教材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各种材料,从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学习方式,成为登山路上的景观。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选取和问题设置时,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课堂导入中对北大校徽校训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复述,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具体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表达清楚比较难。我一方面提示些结论性的语言,如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宣传新文学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逐步解开了这个难题。这里我并没有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因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的思考引导着来理解更为有效。

课堂教学结束了,编写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文本化的处理。在这个教学案例的撰写中,我还参考了木垒一中历史教师的听课笔记,力求维持课堂活动的原貌,以使读者尽可能对此课堂教学展开批评,给出建议,从而推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

篇5: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西南民族大学(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作为中华民族高校最高学府之一,始终坚持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共和国顶尖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共和国少数民族精英“的摇篮”。学校坐落于四川成都,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

西南民族大学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基地”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同时也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的.重点高校。,西南民族大学获批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高校之一[1] 。

截止1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老校区)、航空港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在阿坝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

校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1952年初,学校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仍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4月15日,学校第一期学生518人举行了毕业典礼。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1955年,学校由新玉沙街迁至武侯祠附近的新校园,办学条件大为改善。1960年,学校发展成为本科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并举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共设本科专业14个。在校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320多人。

1957年以后的反右等政治运动,使不少著名专家、教授被迫调离学校。1962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压缩,在校生由3000余人降至1500余人。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教学活动停顿。1968年,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3年,学校恢复办学,各系(科)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和活动,迎来了恢复办学后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四川学生148人,西藏学生160人。

1974年,全面恢复了系(科)专业设置,同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少数民族“工农兵学员”共200名,分别学习汉语文、藏语文、数学、理化、畜牧兽医五个专业。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国家民委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民委为主。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古典文学、宗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兽医学首批4个硕士点于次年开始招生,共招研究生9人。

1994年,国家民委批准建立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列为可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学位授予单位。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至此,学校已有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博士点。

,沉着应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活动受到了国家民委、四川省的高度肯定。同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奠基动工。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博士后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

20,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正式揭牌

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浙江大学

2.校徽:同济大学

3.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4.师范大学校徽图片

5.军医大学校徽

6.中央民族大学校徽图

7.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8.交通大学新版校徽

9.工业大学校徽

篇6:黄河科技大学校徽

黄河科技大学一般指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位于河南郑州。学校创立于1984年10月;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民办专科层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本科层次的黄河科技学院;20取得学士授予权;20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首批成员和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史,曾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中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截至204月,学校在郑州市有两个校区,在济源市建有一个校区,总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4亿元,馆藏图书300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

历史沿革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专科学历教育。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年,取得学士授予权。

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单位”。

20,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年,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年,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轮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

从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喷薄欲出

以其敢向历史挑战、敢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

昭示着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以及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道线,所显示的光芒感、速度感

表现了黄科大人以数量求发展、以金钱为生命、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7]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图强

厚德,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学校教育为本;德智体美为先。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黄,百科兼收,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砺志,磨砺坚强意志,志向专一,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图强,发奋图强是人的信念及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5.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6.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7.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8.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9.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篇7:江苏大学校徽

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截至4月,江苏大学共有在校生33000余人,教职工5763人,其中专任教师2475人;校园占地面积2822亩,各类建筑面积128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余万册,电子图书173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篇8:甲骨文在中国大学校徽中的应用

世界上文字分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这种分类是从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还是语音来定的。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 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在古文字阶段, 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就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 如甲骨文的“象”突出其长鼻子, “鹿”突出其双角。指事是用抽象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抽象符号表示难以直接描绘的事物或位置, 如“本”是在“木”的下部加上一横指示树根的位置。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意思, 如“休”用“人”倚“木”表示“休息”义。形声就是用表示意义类别的构件和表示声音的构件合起来表示一个词义, 如“湖”用“氵 (水) ”表示意义类别, 用“胡”表示读音。在这四种构字方法中, 前三种都没有表音成分参与, 字的形体直接跟词的意义相联系, 第四种虽然有表音成分参与, 但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表意构建。

汉字的上述特点也是标志设计的来源:一种是从字形上进行设计, 另外一种就是从字义上进行设计。甲骨文中文字的构造里已经含有象形、会意、形声的汉字构字方法, 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甲骨文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和社会生产方面的内容亦很丰富, 对现代的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从中可以寻找设计的灵感。以文字作为符号的形式来进行标志的创意, 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 是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导向。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一种视觉符号, 本身包含特定的造型理念, 人们凭借对文字独特意味的“形”来传递信息, 由此产生交流与沟通, 了解信息传达的真正内涵。

二、甲骨文的介绍

中国汉字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文字出现至今, 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 其内容多为“卜辞”, 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 许多字的笔画繁复, 近似于图画。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字、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 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 其契之精而字之美, 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 大抵武丁之世, 字多雄浑, 帝乙之世, 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 字之结构, 回环照应, 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 实一代法书, 而书之契之者, 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而甲骨文的书写结构、字体特征, 用今天的眼观看, 它孕育着设计的美感, 耐人寻味。

三、甲骨文与大学校徽相结合

汉字除了作为中国文化的记录工具以外, 汉字本身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甲骨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这个词以外, 还以为其像斧头之形的构形告诉人们, 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 这些信息, 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 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这可以更好的表现大学校徽具有隐喻的功能, 意象形象和直观象征以及文化内涵。甲骨文中的字作为设计元素, 可以围绕着大学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精神进行设计, 文字中的丰富含义与大学中的深厚文化和特色相互交错和紧密合作, 文字图形的标志又象征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

大学校徽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彰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 大学校徽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功能。大学校微的象征功能离不开意象的营造, 更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大学校徽中的意象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 通过隐喻抽象思维的功能, 寄寓某种深邃的思想, 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能够让人通过意象形象直观认知大学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以汉字设计成的标志具有形简、意美、结构丰富的特点, 使人通过本身就能直接了解其象征意义。大学校徽的意义在于其作用和价值, 是大学形象的标志和大学灵魂的表征。甲骨文的内涵和形式与大学的校徽隐喻的育人思想相呼应。

下面是甲骨文在大学会徽的应用实例:

1. 人民大学会徽

人民大学校徽由三个篆字体的“人”组成, 与学校日常形象的核心理念保持了一致的视觉联系, 具有鲜明的人大特色。简洁而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味道, 体现了三层涵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人大、人本、人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等思路引导他设计出以三个“人”为主要元素, 并在字体上取材篆书。

2. 山东艺术学院会徽

采用方形样式, 以古文字 (山艺) 为主要设计元素。“山”变化为笔架造型, “艺”变形为演奏之人, 来源于甲骨文中“山”和“艺”的文字形状, 并加以变形, 图中乐器取形于古文字 (乐) , 寓意艺术源于自然, 源于生活。

3. 北京交通大学校徽

北京交通大学新校标 (试用) 的设计借鉴了二十年代北京交通大学校标的特点,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 由圆、盾、小篆文字和英文标识等基本元素组成。整个标识古朴厚重、简练大气, 体现了北京交通大学根植于人文之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标识中央的“交大”二字, 采用中国传统小篆文字, 既具有艺术的美感, 也突显出交大深厚的文化积淀。

4. 复旦大学校徽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 本意是“恢复传承震旦公学”之意。后又提议, 取《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之意, 意在自强不息, 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这个醒目的圆形标志——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 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的校训, 下方则是“1905”字样, 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和传播 (传统文化内在的活力)

对汉字的字形、字意着手进行设计, 在设计中, 必须充分体会设计主题上。大学的校徽设计之前应首先了解大学的文化背景和教学特色, 然后再对字体的意念和含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经过构思、归纳、勾画、整理, 形成一个新的图形与文字同构的图形, 产生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的标志。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有三点:一是民族凝聚力功能, 二是精神激励功能, 三是整合创新功能。这些思想观念的相互整合, 塑造了中国文化博大、精进、宽厚的精神风貌。尤其后两点与大学的育人思想十分融洽, 大学校徽体现了一个学府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总而言之, 多多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

参考文献

[1]《简明中华印刷通史》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第34页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第116299336页

[3]《现代大学教育》期刊李金桥时章明著2008.1第91-94页

[4]《标志设计》李巍著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篇9:北京大学校徽的诞生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校徽图样交蔡元培后即得到了充分肯定,并未加任何修改就被决定采用了。

其时还处于蛰伏期的鲁迅是抱着对北京大学的热切期望为北大设计校徽的。该校徽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造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像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纯由3个“人”字组成的图案,给人以北京大学“以人为本、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整体印象。再看“北大”两个字又形似一副脊梁骨,象征北大人应成为中华民族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从3个人的上下叠加,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大科学家牛顿的话:“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整个徽章用中国传统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均匀合理,排列整齐划一,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简洁明快,蕴涵丰富,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这样一枚北大校徽,我们还可视作“五四”前夜先他人而觉醒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张扬人的个性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与创造精神的充分体现。它以简洁有力、大气磅礴的形式诠释了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堪称现代标识史的一枚经典作品。

篇10:西南大学校徽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1-2]

据7月学校网站显示,西南大学占地面积9600余亩,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等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馆藏图书462万余册;拥有37个学院(部)、教学单位,[3] 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万余人,专任教师2921人。[1]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8]

19(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民国五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民国八年),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8] [9]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10] 7月,四川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0]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0]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2]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11-13]

,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14]

篇11:中国各大学校徽

清華大學

上海交大(舊)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上海交大(新)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廈門大學

南京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重慶大學

北京航太航空大學

南昌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湖南大學 北京二外

華東政法學院

西南交大

東北大學

河北大學

蘭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西北大學

篇12:南京财经大学校徽

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升格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4月,经教育部批准,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3005亩,校舍建筑面积95余万平方米;设有教学学院(部)18个,民办本科学院1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本科专业46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余人,红山学院在校学生8000余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0000余人。

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南京财经大学的知名度迅速扩大,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学校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

历史沿革

1956年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创建。

1957年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更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

1959年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更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

1973年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粮食学校。

1979年江苏省粮食学校更名为南京粮食学校。

1981年南京粮食学校升格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

1993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

19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

20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苏财经专科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

20南京经济学院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20,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训

“自谦、自信、务实、超越”

校歌

你是我春天的希望,我是你晨曦中的朝阳

钟山巍巍攀绝顶,大江浩瀚万里浪

以创新为翼,你托举我展翅翱翔

以务实为帆,你推动我起锚远航

啊,南京财大;啊,南京财大

让我们共铸辉煌

你是我春天的希望,我是你晨曦中的朝阳

钟山巍巍攀绝顶,大江浩瀚万里浪

以诚信为本,你哺育我成才向上

以求真为帆,你鼓舞我超越图强

啊,南京财大;啊,南京财大

让我们共铸辉煌

社团文化

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研究生会、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大学生艺术团等校级学生组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财经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财经大学毕业个人简历模板

3.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生个人简历模板

4.财经大学word简历下载

5.财经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模板

6.财经大学简历封面

7.财经大学校徽

8.财经大学学生简历范文

9.中央财经大学校徽

篇13:燕山大学透明校徽

关键词:多模态意义构建,图像,文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视觉语法

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巨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种交际符号, 数字化和多模态化就成了我们语篇世界发展的一大特点。“图像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运用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 (李战子:2003) 这种语篇的大量出现使得我们在释解由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所构建的意义时需要用视、听、触等多种感觉。由于多种模态手段的广泛使用, 仅从语言或其他单模态层面进行语篇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以2011年启用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为例, 尝试通过运用多模态符号学和视觉语法理论, 探讨多模态语篇中文字、图像、颜色、布局等模态资源如何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构建语篇整体意义, 从而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是在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语言的语法描写词如何组合成小句、句子和语篇, 视觉语法将描写所描绘的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如何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叙事。”基于图像的社会符号性, “多模态语篇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那里接受了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以及意义潜势的观点, 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接受了系统理论, 认为多模态语篇本身也具有系统性;接受了元功能假说, 认为多模态语篇也同时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朱永生:2007) 从而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纯理功能思想扩展到了视觉模式, 建立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这种分析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特点, 对于多模态语篇的生产机制和意义理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构建

“大学校徽是言 (文字) 、象 (意象) 、意 (寓意) 、颜色的结合体, 每一个校徽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多模态语篇。” (张红岩、李晓燕:201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主题图案为篆书“经”、“法”二字的巧妙组合体, 二者结合构思巧妙, 属性鲜明, 寓意深邃, 形象独特。经中有法, 法中有经, 代表经济与法律相生相融, 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色。此图案整体为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图式, 外圆象征市场经济, 内方象征法治精神, 阴阳和谐, 疏密得宜, 端庄典雅, 醒目大方。

全图采用中国印信的形式, “经”、“法”二字的组合体处于印信的中央, 外围分别以处于上方的中文名称和处于下方的英文名称所环绕, 且字体和字号都有区别。整个图案颜色采用单色———红色, 吉祥、热情、醒目。 (见图1)

(一) 图像的再现意义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图案中, 篆书“经”、“法”二字的组合体以大字号、阴阳文形式出现于整个图案的正中央, 以高饱和度的红色为背景, 使其在整个校徽图案中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 整个校徽语篇的向量是由这一篆书组合构成, 成为叙事再现意义中行动过程的动作者。

从概念再现意义方面分析, “经”、“法”的篆体组合很好地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色, 经中有法, 法中有经, 代表着财经与法律相生相融;此外, 整个图案是一个圆形印信的形状, 中间的篆体组合是呈现方形, 这一设计也刚好契合了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图式, 体现了学校的财经特色, 外圆象征市场经济, 内方象征法治精神。整个图案就是一个象征过程, 凸显强烈的象征特性。

(二) 图像的互动意义

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相对应,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意义。“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之中世界间的特定关系。它们以此和观看者互动, 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 (李战子:2003) 这种互动意义的建构主要由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等资源实现。

距离通常由通过图像所显示的框架范围来实现。它可以使观者靠近人物、地点和事件, 也可以将观者推出范围之外。根据Kress和van Leuwen对图像交流中距离的区分, 此校徽图案中篆体“经”、“法”组合得到了凸显, 属于“近距离”范畴, 表现的是“经”、“法”所代表的财经和法律和观看者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社会关系。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拥有法治的经济社会团体中, 谁都逃离不开。

接触指图像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于潜在的观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想象中的接触关系, 它可以表达索取和提供信息或服务。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 每一个图像都有一个图像行为, 即通过图像对观看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图像的抽象性与象征性, 观看者无法辨识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所向。如果目光是投向观看者, 那么它传达的是一种索取, 可能是服务的索取, 意指热烈欢迎广大有志之士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求学或工作;如果目光是投向一旁, 那么它传达的是一种提供, 既可能是提供服务也可能是提供信息, 意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财经政法类院校, 责无旁贷地应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

(三) 图像的构图意义

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构图意义主要由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等三种资源实现。

在校徽图像中, 篆体的“经”、“法”组合体以较大字号形式被置于图案的中心, 占据了整个印信将近一半的图面, 边缘分别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字样所环绕。其中学校的中文名称置于组合体的上方, 学校的英文名称置于组合体的下方, 而且英文名称的字号比中文名称小。按照我们的文化传统, 被置于中心的信息是要被凸显的信息, 是理想的信息, 具有较高的信息值。这正是整个校徽要想观者传达的主要信息—学校以“经”、“法”为主的鲜明的学科特色。整个图像所传递的信息是这个校徽所代表的大学是一个以经管、法律学科为中心, 涵盖了文学、理学和工学等6大学科的一所综合型大学, 也喻示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中原, 辐射全国, 影响世界。

总之, 毛体的中文校名、篆体的“经”、“法”组合以及大写的英文校名的完美组合不仅表现出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精妙意境, 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三部分形成了一个有层次、有承载关系的结构体。

三、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下出现的多模态语篇现象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多模态语篇的不同研究侧重, 然后以在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指导, 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 探讨了在意义构建中图像、文字、意象、颜色等模态是如何协作、互补, 共同实现表意目的、构建大学形象、传递大学文化内涵的。

多模态语篇是多媒体时代的新的文化现象, 对大学校徽图案的多模态意义建构进行研究, 能够丰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维度,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促进大众对校徽文化内涵的理解。正如朱永生 (2007) 所言:“多模态语篇分析还处于起始阶段, 还存有不足”。本文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多模态语篇, 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方法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笔者撰此拙文, 以期起到引玉之功效。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1-8.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 2007 (5) :82-86.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4) :3-12.

篇14:透明农场,大学生用科技改变农业

通过物联网技术,把绿色农场变透明,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这是南京农业大学90后大四学生张轩的梦想和实践。他为此成立了南京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张轩说:“‘金麦云’的‘云’是科技云,我想做那朵改变农业的科技云,也梦想着绿色农业实现后,躺在金色的麦子上看云。”

如何重建对现代农业的信任

高考填报志愿,张轩听从父母的建议报考了会计。

2012年外公病重,张轩赶回老家陪伴。外公是个很朴实的农民,有时候打开电视机,听到新闻中报道一些“毒豇豆”、“毒大米”、“避孕药黄瓜”、“膨大增甜西瓜”、“催熟香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眼泪都流了出来。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张轩,外公那一代人很难接受现代农业产品竟会如此变异。

张轩暗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最真实的农民生产状态,拿到一手的数据,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开始关注农业。大一暑假的时候,他跟着老师下农场,一蹲就是两个月。他和三名同学组成一组,对两千家农户大田和五十家大农场进行了调研,主要内容是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使用情况。

调研过程中,天气炎热,苍蝇乱飞,乡野小路崎岖难行。有时户主不在家,来回几次回访,他们的体力和耐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在这两个月里,张轩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学种菜,检测土壤,怎么使用农药。一个夏天,他浑身晒得黝黑,手臂、脸都脱皮了。

辛苦是值得的,一万字的《江苏省射阳县农村生产调查现状》如期完成。

在报告里张轩提出: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习惯使一小部分农民迷信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安全隐患,但是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在用良心种菜。媒体上炒作的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农产品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实际上这些事件中谣传、子虚乌有、以讹传讹占了很大部分。

如何重构消费者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信任,成为张轩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一次张轩在图书馆看杂志,了解到信息工业领域的“追溯”概念,被灵感风暴点燃:“我能否把追溯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监控领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追溯呢?诚实的生产者能自证清白,不诚实的行为也会被约束。”

虽然张轩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中学时,他就对网络信息技术近似痴迷,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建一个食品安全软件研发团队,从技术上探索解决食品安全、重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任的途径。

用物联网打造“透明农场”

张轩找到三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南京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开发软件前,张轩与本校农村信息化中心的几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认为市场上虽然有许多农产品追溯软件,但是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的并不是太多,因此“金麦云”仍有空间。但是老师也善意地提醒:“这款软件从源头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难度很大,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果然,公司成员都是埋头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开发经验极度欠缺,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开发进程几度中断。为了攻克难关,张轩和团队伙伴们进入了废寝忘食的“补课节奏”,逼迫自己通宵达旦地阅读大量技术研发报告,推敲各种案例代码,下班时间厚着脸皮缠着指导老师解疑答惑。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团队第一款面向出口蔬菜追溯的软件在本校的基地农场顺利上线。张轩和伙伴们用上了物联网技术,透明农场里面有一套完整的物联网感应设备,控制采集系统、温感、光感等设备。经过智能化改造,40亩地只需要10个人打理,既减轻了成本,也减少了污染。农场里还装有摄像监控,“我们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登录后可以看到农场里面的一举一动,物联网还提供一个信息库,这块地用的是什么种子、化肥的品牌、撒了多少农药,点点鼠标都能查到。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农场是透明的。”

张轩说,如果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他们还请农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进行“问诊”。专家凭平台账号登录进去,上面会有农场的反馈,长了什么虫,生了什么病,附有图片,专家在线解答。

农大老师从90后学生手里买菜

建立透明农场还只是第一步,解决销售渠道,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张轩的技术研发团队又在网络平台上研发网上订购蔬菜系统。经过反复讨论,公司也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以透明农产品溯源商务平台为核心,外延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和“透明农产品”线下社区两大增值业务,为客户提供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线上商务平台和线下产品销售等软硬件服务方案。

为了解决团队的资金缺口,张轩从容摆正心态,放下老板姿态,先当一个打工仔,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家教、发传单、送外卖、促销员、摆地摊等兼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向江苏省13个市106个县科技局和风投公司电话或者拜访推销团队的项目,试图开拓市场,寻找客户或者投资者。这种招商方式让他碰了不少灰,受过不少委屈。有时他被人误以为是“骗子”,被当面斥责;有时说得口干舌燥,别人却置之不理;有时因为推介追溯软件产品的试用而被人当成无聊推销,通话数秒就被挂断电话。

看来,只有真正把菜卖出去,并受到居民的欢迎,才有更多的农场心动,然后心甘情愿地加入透明农场联盟,并应用张轩团队开发的蔬菜追溯软件。

于是,张轩和团队伙伴们先当起了菜农。他们把基地农场的第一个蔬菜配送点就选在南农大。团队伙伴们在南农大附近,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开始一天只能卖几斤,大家觉得“金麦云”的蔬菜卖得比市场贵10%~20%,不值。

张轩索性把笔记本电脑搬到现场,他打开网络平台,一边向居民展示农场的种植实时画面,一边介绍:“我们的基地农场在常州,你们周二在网上下订单,周三早上五点蔬菜就会运到南京,一般早上8点就能送到家门口。我们从不销售反季节蔬菜,全程监控,保证有机蔬菜的高品质。普通的三口之家,其实每年2800元就可以吃得非常满意了。”

此外,他们还与合作方联合开发了RFID技术芯片,并将芯片置于蔬菜保鲜箱中,客户的手机再安装相应程序。接收时,如果手机对芯片没有感应,说明保鲜箱在途中被人开过封。

听完介绍,很多人开始动心了。最早的一批客户最挑剔,他们很多都是专门研究农业的南京农业大学老师。很快蔬菜变得供不应求,最初一个月才卖500斤,现在已经拓展到上万斤,定时为附近100多户居民送货上门。很多老师都从这群90后学生手中买蔬菜和鸡蛋,甚至办了年卡。

看到透明农场的蔬菜这么受欢迎,找到张轩的合作者也多了起来。

上一篇:中国大学名称法语翻译下一篇:不同成绩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