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2024-06-30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共9篇)

篇1: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有的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不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了果园,满眼都是红的绿的苹果、枣子,这可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啊!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也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他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

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打龙头。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的长相绝对不会彼此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写的学生是这样的:“个子很高,身体消瘦。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也许是身上没有力气吧,他总是弓着背,下巴搭在课桌上,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你再看他那一身黑乎乎的校服,可想而知定是个淘气包。”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特点猜人物。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实践证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四、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会给人于前进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利用黑板报不大的一块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小

天地”,让学生中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有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示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班级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满意的作品集结成册,这样既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乐于写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篇2: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见,写作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有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苦于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说空话、假话、大话,而不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以致学生作文内容虚假,言之无物,言之无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作文过程中重视模仿范文,甚至抄袭同步作文,不重视体验创作,学生经常虚构事实;只重视作文数量,而不重视文章质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写作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首先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天长日久地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对一个好的词语、一句通顺的话都给予表扬、夸奖。这样必定会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是难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

其次,要少写命题作文。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学习写作文,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学生感到可怕,困难重重,并渐渐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减少了对作文的要求,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日常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此外,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在读的过程中收集妙词佳句。有了丰富的感知和积累,在写作中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三、追求个性,轻松愉快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老师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想说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同时,要追求个性化,还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这种想象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让他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写作也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创设情景,注重写作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写作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前,教师要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

五、分享习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都分别提出这样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等。因此,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教师就应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比如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3: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

情感因素, 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 使学生有话可说, 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所以怕作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 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 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 西方的天空, 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 绝非别处, 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 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 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真实, 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 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 “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 学会为生活感动, 善于从身边选材, 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 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 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 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 题材不断扩展, 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二、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 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 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 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 实践证明要让学生练好作文, 既要授之以鱼, 又要授之以渔,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 以提高分数, “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理科书”, 平时很少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 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意所欲, 内容应笔而生,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 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 往往古有是作, 而后人则仿而为之, 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 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 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作文时, 让学生构思后,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 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 春秋时期, 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 叫管仲, 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 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 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 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 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 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 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 在作文中, 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 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 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 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谙熟门径, 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就会成为“小儿科”。

摘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 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 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 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 后果不堪设想。

篇4: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如何激发;写作;兴趣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真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二、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萬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篇5: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教好学生作文,并非易事特别是初一新生,但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积累作文素材——借助范文习作”这一流程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要写好的作文,离不开广阔的思路,而多读正是拓展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之源泉。多读了,准备作文的“米仓”丰富了,选择的空间也就开阔了,写出来的文章就更新颖了。

2、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为作文准备素材。只是靠不断地积累,但人的记忆力有限,读过的书,时间一长,印象就淡薄了,甚至遗忘的一干二净了。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专门设一本读书笔记,边读边摘抄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并进行分类。通过不断积累,学生就拥有一个小型的知识材料库。读的越多,写的越勤,积累的材料品种就越多,作文的素材就越充足,从而解决了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

3、借助范文,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多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素材,或者产生类比联想,感到有东西可写。常言道见多识广,只有多读才能识广,才能手到拈来。例如,我们在教《第一次真好》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许多个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篇6: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历了许多教学观验的更新,传授的知识和传知的方法以及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唯有一点教学方法——写“随笔”仍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独占一席之地,时间越长,越觉得它的意义深远。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容纳着

许多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翻开一篇篇“随笔”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道风景比得上它的美丽,海洋上没有一场风暴比得上它的强烈,地球上没有一遍废墟比得上它的荒凉……它是撒播精神种子的沃土。面对如此巨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来耕耘这片沃土呢?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写“随笔”是较好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坚持让我的学生每人每周写一篇“随笔”,“随笔”的范围、题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想写的事,想说的话都可以写,字数一般300字以上。每周星期五由科代表收齐交到我处,接下来就是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痛苦、接受理想的震撼、品味激情的燃烧的时候了。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一篇篇“随笔”在率真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在清纯中呈现着心地的善良,在低沉中渗透着内心的苦闷……这里他们写下了青春的誓言,留下了青春的热情,录下了青春的思考,记下了青春的迷惘……

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当一名探险家,登上地球之巅;做一名飞行员,穿越于祖国的蓝天之上;练成一名呼风唤雨的使者,让绿色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做一名铁臂英雄平息世界上所有的战火……我为他们喝彩,我为他们加油。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家庭的幸福:周末和父母一起爬山、野炊;逛商场,购惊喜;进馆子,品佳肴;去漂流,找勇敢。他们更多利用暑假长途旅行,观光祖国大好河山,欣赏祖国文明古迹,增强爱国情感。我为他们高兴,我为他们祝福。青春固然是美好的,有激动、欢乐、兴奋、幸福,但也有苦闷、孤独、忧郁与伤感,学生在“随笔”中流露出来的苦闷与伤感,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要像朋友那样来倾听,用那满蘸着真情的笔墨与他们交流,去抚慰,去疏导,使其最快地摆脱困境。有个别同学写下了自己难以自拔的网上之恋,父母的苦心,亲朋的劝导始终不能使自己摆脱出来的痛苦,我为他痛心,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做他们的好朋友,同进网吧,实践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说法,经过我的努力,他们对网吧的兴趣逐渐减弱,生活也充实了很多。班上有几位同学家庭情况相似:父母离异,各寻幸福,无心照管子女;或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为了挣钱将子女抛到一边,他们缺少父母之爱的阳光,每到放归宿假,眼看着别人有父母开来的小车,有父母电话亲切的问候,也有父母在校门外等候的身影……而他们拥有的只有孤独与伤感。我没有为他们流泪,我向他们呼唤:“孤独与伤感对于那些臆造的虚假幸福来说,如同一个坚贞不屈的少女,圣洁无比,孤独是一种尊严,是最崇高、最圣洁、最动人的美。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遭遇和感受过孤独,体验和认识过孤独,把握和拥抱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升华。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说‘我爱孤独’,陈景润在孤独中创造了伟大的智慧。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用我们的平常心来拥抱这份孤独,享受这份孤独。让我们以此共勉!”这几位同学领会了其中的含义,高兴起来了,他们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记住了你的话”。另有一位同学思维不算敏捷,可父母对他要求很高,希望很大,这几次考试有些不随,因此父母唠叨,施加压力,这位同学真有大厦将倾的感觉,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我为他写下了孟子的这几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起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是你生命中出现的一场暴风雨,令你刺骨冰寒,但雨后有更多鲜花开放,它们还会结出果子,你被逆境的大雨浸洗后,谁会知道你酝酿出什么呢?培根说过‘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让我们坚强起来勇敢面对一切。”没想到,自信与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我舒了一口气,又去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位同学的成绩逐渐提高。

“随笔”是同学们心灵的栖息地,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地方,同学们开心时我们一起分享,他们伤心时我们一起共度,老师在领悟真爱的同时充当良师益友,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做人。“随笔”不仅是我走进学生内心的途径,也是我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每周一,我已欣赏过的“随笔”本发到同学们手中,于是我利用周一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评议,当场将所有同学的作文的编号随机抽出几个,然后大家对这几篇习作评议,评议可以从命题、选材、中心、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有所选择地点评,强调同学习作中的优缺点,以发现、鼓励为主。凡是每次评议优胜者贴入班上“优秀作文选刊栏”,供大家学习。然后充分发挥同学们绘画、书法、电脑等特长,将这些习作经过一番加工,变得新颖,别致,搜入班级“优秀习作集”中。每次评议,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习作不足地方他们不断补充,修改,趋于完美,这样以来,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这种方式既是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加强,又是对平时教师命题作

文讲评的补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积极的心里状态下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在评议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同学们写的内容就更多了,有时来自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有的受课文启示,有的还会受同学习作的启发,题目、选材丰富多彩,活泼新颖,又不失童趣。习作更像是他们描绘生活的画册,而不在是单纯的作文,同学们都觉得写作有意思,就是有几个过去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同学,现在也不怕了。《幸福就在身边》出自我班“眼镜”之手,文章一出,就得到“真是生活有心人”的评价;《二十年后的我》读后让人笑破肚皮;《妈妈的白发》是小作者仿写《背影》一文所作,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欢乐的周末》是一位同学仿写习作《难忘的减负日子》而作,模仿是最深的爱慕,是写作的“助跑器”。

有了读课文而触发的灵感和同学习作的启发,同学们不断创造出好的习作,即使是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他们也会变换着不同的内容,不断有新鲜的感觉,不会厌倦,不会没话说。在评议过程中,同学们从表扬中得到成就感,从不足中深感不完美的遗憾。成就感成了他们习作的信心,遗憾却促使他们产生新的习作愿望,每次的一点成功,他们都会视如珍宝,让它成为自己今后习作中的闪光点。

当然,关于“随笔”的评议活动我还尝试着放在每堂语文课之前,每次一篇,原文采用投影仪展示,评议时间不超过六分钟。因为同学们喜欢口头表达,兴趣大,这样也能为这堂语文课拉开一个漂亮的序幕,同学们期盼某个同学的“亮相”,等待着又一个精彩的“表演”,大家会为某同学的一个别具匠心的命题得意、拍手,也会为某同学独具慧眼的选材惊叹、叫绝。当时也有为自己考虑不周而遗憾,于是老师借此东风引入课文,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总能“水到渠成”。但学生在评议时,老师决不先入为主,也不放任自流,在学生评议时,老师除了认真听外,还应充分利用态势语表示注意,赞许,提示等,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最后老师只言片语的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成就心里,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完成本课时学习的关键。

教学观验的更新,应在教学具体操作中得以体现,坚持“随笔”习作不但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学习活力,提高习作能力。同时也能走进学生心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祝福,为他们解忧,让他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平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让做人的信念在做人的历程中继续锤炼。

篇7: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平时多阅读,记录优美语句

平时的积累对写作文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像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应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句好段,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勾勒出动人的 篇章。

二、审明题意,选取素材

在我们要写一篇文章之前,应该学会审题、选材,在我们选取材料的前提下,必须要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割舍材料,所以这样就造成了下笔千言的现象,在我们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培养审题能力,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培养自己的概括文章和提炼文章的能力,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成一句简短的句子,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我们提高对文章审题的技能,是十分有效的。

三、灵活运用修辞、论点

篇8: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 许多教育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其中笔者非常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魏老师的作文教学理论, 发现教师的爱心是激活学生写作动力的催化剂, 是哺育学生写作灵感的乳汁, 是激励学生写作热情的战鼓,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

教师满怀真诚的爱心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 师生之间是有差距的。当今社会, 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从生理年龄而言, 教师与学生的差异特别大, 大多数的老师都与学生父母的年龄相当, 有的甚至相当于祖孙的差距。这必然形成代沟, 再加上阅历差异、个性差异、知识差异、兴趣差异、审美差异等多种因素, 这就使师生之间的代沟变成了鸿沟。正如有的学生无奈地对老师说:“咱们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无话可说。”

改变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责任在教师。因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学生是不可选择的, 但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无论从社会阅历、知识水平、经验积累, 还是从情感涵养、性格成熟等方面, 教师都丰富于学生, 绝对有能力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和代沟。

教师能否打造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是态度问题。只要教师满怀爱心, 像大地一样宽厚, 像阳光一样无私, 用爱意的目光温暖学生, 与学生一块儿学习, 一块儿游戏, 一块儿承担烦恼, 一块儿分享快乐……教师就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点燃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 爱心是永不枯竭的动力, 是开启学生写作兴趣之门的“锁钥”, 是滋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甘露。

当教师用真诚的爱心将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时, 教师便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这是一个绝妙的契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引导学生打开写作兴趣之门。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翻看一些名人著作, 激发起学生兴趣之后, 进而开展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教师推荐书目, 规定时间、地点, 交流读后感。这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素材。学生一定不会因为没得写而苦恼。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 写作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当代著名教育名家魏书生老师告诉我们“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 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 每天读一、两分钟, 有好处, 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 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 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 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 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 一旦形成习惯, 学生会终生受益。”可见读名人著作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生做人, 同时也是在教学生作文。

当教师用真诚的爱心获得学生的信赖时, 可以通过话家常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 帮助学生梳理生活, 挖掘写作素材,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只要学会观察, 每时每刻都有文章可作。朱光潜、鲁迅、傅雷、苏霍姆林斯基、刘墉、魏书生等许多成功的教育家都有与被教育者通信交流的习惯, 而且收获很大。与学生书信往来, 既可以交流思想, 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机会, 何乐而不为呢?

篇9: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11-02

作文教学是综合检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字、词、句、段等材料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而要积累材料,先要学会阅读,这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阅读。中学生好奇心强,特别喜欢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作为阅读时间,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成语典故等,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知识贫乏,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改变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书读多了,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如剪报收集材料。可指导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读时收集材料,对从废旧书报上剪下来的时文华章进行分门别类的剪贴。再如摘抄经典名句。指导学生建立读书卡片,对于在阅读中读到的一些名言警句、民谚俗语以及一些精美的句段,用笔予以摘录。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内容充实有力。

2要“多看、多说、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

“多看”一方面要善于观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要多读书,多吸取文章中好的词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说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其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应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作为作业题去做,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也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2.1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日记可作为练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抒情言志,体裁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问,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零散的、局部的东西记下来。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花鸟虫鱼都可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坚持写日记有利于增强写作的兴趣,能促使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指导学生在写日记时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做到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积累材料,在写作时理解并运用材料,这样既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觉得学有所用,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创作素材,让生活成为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2.2多写片段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小作文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不拘一格。教师不作具体命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写作,学生可写外貌、动作描写的一段话,也可写表现心理活动的一段话,可写表达内心喜悦的,也可反映惭愧心情的,既可写景状物,也可写人叙事等等,这样的片段训练简便易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并积累材料,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运用材料的能力。

“熟能生巧”,学生通过多写多练,可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充分表扬,增强写作信心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值得学习,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像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4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每个人要想学好一种东西,兴趣至关重要。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内、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和组材,写出优秀作文,送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其优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积累材料、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才能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

Stimulates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 Raises Student’s Writing Level

Liu Jianxia

Abstract: The synthesis inspected the student to listen to, saying that to read, writes ability the principal means is the thesis teaching, was als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y. How does stimulate the student to write the interest, enhances the student to write the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spot individual view.

上一篇: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下一篇:区直机关工委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汇报&沿×河生态带建设推进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