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2024-06-29

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精选9篇)

篇1: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大冶铁矿中学 陈建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难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应能“阅读浅显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有赖于对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学习,为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打下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文言实词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该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如“脸”,古代只指眼下方的一小块面部,现指整个面部;有的词义缩小了,如“瓦”,古代指一切烧制的土器,现只指屋顶上盖用的“瓦”;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的“跑”古代称“走”;还有的词语在感受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比喻卫国的武臣,现在比喻坏人手下的帮凶。

二、应该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古汉语单音词较多,现代汉语双音词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代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表示。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那些古今形式相同,但含义不同的双音词。其主要特点是:在古代它们是两个词,在现代则是一个词,例如“妻子”一词,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在今天就只指“妻子”。

三、应该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现象,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同一个词进行不同的解释。要想较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除了注意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认真掌握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的知识。其中假借义的知识又涉及到通假字的知识。

四、应该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亦是文言文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其中,每一类词的活用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例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暂时性的,后者则是永久性的。

除了注意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还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可采取“零存整取,积少成多”法。换言之,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引导把通假字、单音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分别集中、排队,搞个“集解”式的表,表中有典型例句并作扼要解释、出自篇目等,定期补充,逐步积累,做到上下沟通,新旧联系,零存整取,积少成多。这样授之以法,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去学习。

篇2: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安:

1、怎么(安能辨我是雄雌)

2、养(衣食所安)

2、被:

1、同“披”,穿(皆被绮绣)3、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4、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5、并:

1、一起。(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6、尝:曾经

(余尝于土墙凹凸处)

7、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8、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9、但:

1、只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1、道:

1、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2、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13、度:

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39、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也)

14、方:

1、方圆面积(方七百里)

2、正(方出神)

15、负: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6、复:又(复前行)

17、苟: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18、躬:亲自

19、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20、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21、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2、寡:少

23、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24、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25、过:

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6、好:

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27、恒:经常、常常

28.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29.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凭或立)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0、会:正赶上、正遇到

31、及:(1)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32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34、见: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35、将: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36、尽:

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37、就:

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2、完成,达到

3、即使

38、颇:很

39、穷:尽

()40.具:

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41.绝:

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陡峭的

42.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43、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4、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45、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46、乃:(1)于是、就

(2)是

(3)才

(4)你的 例句:

47、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48、强:

1、强悍(凶强侠气)

2、有余(赏赐百千强)

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49、且:

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0、请:

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1、穷:

1、穷尽,动词(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深(穷冬烈风)

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2、去:

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53、然:(1)„„的样子

例句:

(2)这样

例句:

(3)对的54、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55、尚:

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56、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57、舍:

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58、甚:

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59、食:

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60、使:

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61、始:

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62、俟:等

63、市:

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64、释:放

65、恃:

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66、是:

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2、代词,这,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67、是以:即“以是”,解释为“因此”

68、适:

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69、书:

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70、孰:谁、哪一个

71、数:

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î,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72、遂:

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4、终于(遂不可见)

73、所:

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74、所以:

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5、徒:

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76、亡:(1)逃跑

(2)丢失

(3)死亡

77、为:

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8、惟:只

79、谓:

1、说(谓为信然)

2、对„„说(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80、闻:

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81、悉:都

82、鲜:

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83、偕:一起

84、谢:

1、道歉(长跪而谢之)

12、薪:木柴(场主积薪其中)

85、信:

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86、向:以前

87、许:

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88、寻:

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89、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在这里、在那里 90、谒:拜访

91、已:

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92、亦:也

93、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94、易:

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4、改变 95、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96、益:

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97、阴:暗中

98、因:

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

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99、盈:

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100、与:

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给(蹴尔而与之)

101、欲:

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102、、云:说

103、再:

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104、值:遇到

105.至:

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106、置:放

107、.志:

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08.致:

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09、.子:

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

2、您(愿借子杀之)

3、儿子(子又生孙)110 自:

1、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三峡七百里中)

2、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11.足:

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11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13.卒:

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3、死

114.坐:

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犯罪(何坐?坐盗)115、走:(1)跑

116、辄:就

117、状:„„的样子

118、之

1、作动词,到往

2、作代词,3、助词,的4、结构助词,无义。

119、其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 第二人称代词:你:汝、尔、子、君

篇3: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文言文要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文章总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 内容立定形式, 形式表现内容, 二者一起来构成一篇文章, 文质俱美, 相得益彰。讲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 而且处处紧扣文章的思想内容。没有形式, 无以表现内容;没有内容, 形式也无用了。所谓“文以载道”, 不外乎此意。

那么, 怎样分析文言文体现文道统一呢?《爱莲说》中的“自李唐以来, 世人甚爱牡丹”句, 看似平淡, 但它既反衬了作者爱莲之深, 又暗喻长期以来世风日下, 积习难返。作者正是用这种双关手法表现其内心复杂的情感。《观刈麦》中“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反应了农民苛捐杂税的沉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讲清字、词、句、篇, 使学生读懂文章, 这是基本的, 而“道”是渗透在基础知识当中的。现代文是这样的, 文言文也是这样的。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紧扣思想内容, 分析词、句、篇、章和写作手法, 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都会大有好处。教师的教学思想很重要, 要能剖析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主题, 这种教学观点是贯彻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不是语言教育之外加的条件, 文道统一也就是思想和内容统一。

二、教学中要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

尽管文言课文多系名家名篇, 由于作者受时代和世界观的局限, 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糟粕, 吸收和继承的只能是有益养料, 因此,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主题, 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 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端给学生。如教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其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一段, 宣扬了剥削阶级唯心主义的天命观, 属于封建主义的糟粕, 对这样的内容, 就不能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只着眼于词语的诠释, 文句的疏通, 逐字落实, 仅起到一个古人思想的传声筒作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他们的世界观还都在形成中, 他们的思想水平, 理论水平, 乃至辨析能力都还不高,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不健康的内容作恰如其分的分析、批判。

要注意教育思想问题的研究, 进行批判地继承。如《塞翁失马》一文, 用三件事阐述祸福相依,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不要静止地看待得失的道理,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坏事变成好事不是偶然的, 祸与福, 失与得,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换。这里所讲的三件事, 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全是靠碰运气才能转祸为福, 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这就会把人们引入到宿命论中去, 因此,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考虑后果, 不能只满足于古人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必要时可用我们现代科学的观点予以分析。教学本文可补充事物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没有条件是不能转化的观点。但不能把补充的观点同原文的思想混为一谈。这样, 学生才能既懂得古人思想的精华与局限性, 又懂得了正确的认识是怎样的, 思想上的收获就更大了。

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文言文教学决不只是教给学生语言文学功夫, 还要寓思想教育于具体课文的学习之中, 这是由我们的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所决定的。

三、要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文中所选的古代作品, 很多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爱国志士的献身精神, 劳动人民抵抗异族入侵的斗争场面, 政治改革家、科学发明家的伟大成就等, 都可把学生带到祖国历史长河中去汲取民族精英的乳汁, 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 它还可以凭借生动的景物描写, 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都是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到之处, 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代替的。当然, 古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却不可避免地受到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 他们心目中的君、国、天下都有特定的内涵, 不能超越时代的藩篱, 但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今天的爱国主义正是过去的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屈原忧怀祖国, 愤投汨罗江;文天祥兵败不屈, 正气凛然;史可法献身战场, 义无反顾。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 必须强调这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受到爱国热情的激励。

文言文都是过去时代产生的, 反映了过去人的思想感情。教文言文, 对文章的内容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一律肯定, 盲目崇古;也不能一律否定, 用看今人的角度来衡量古人。要从文章产生的时代出发, 指出它的积极意义和它的局限性。这样讲解文言文, 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主义眼光。历史主义眼光, 不仅有助于正确地看待古人和古事, 而且有助于正确地看待今人和今事。今人和今事也往往有自己的历史。不能正确地看待, 一律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 也是会出差错的。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是完全必要的, 同时, 在思想性和实用性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文言文分析应该从文道统一、古为今用、思想教育、爱国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篇4: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应注意的问题

(一)家长要多观察、多引导

家长应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认真分析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状况,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想要自己的孩子去实现,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其结果常常适得其反。而许多明智的家长则是看到孩子对某一方面有兴趣时,就去着力培养,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孩子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要把握好尺度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某方面感兴趣时要适当引导,创造条件,努力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这时,把握好尺度就很重要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当他有进步时,家长要鼓励;当他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帮助。家长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一旦孩子无法达到,他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这十分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需要越强烈,兴趣就越浓。而兴趣越浓,需要

也就越强烈。在这个良性循环过程中,动机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他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因此,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励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奋力向前。

(四)家长要合理使用评价

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要给出合适的评价,包括鼓励、表扬和批评等。有的家长片面夸大了表扬的作用,认为只要一味地表扬孩子,一味地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不然,孩子做得好固然要夸,孩子做得不佳,当然就不能夸。当孩子第一次做得很好时,家长要大夸特夸。当孩子第二次做得好时,要小夸。当孩子第三次做得好时,家长不能老夸。因为,这时孩子已经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了。这时,家长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反之,孩子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也一味地表扬只会阻挡孩子前进的步伐。因为,孩子正在成长阶段,当孩子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时,家长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需要家长的导向,帮助孩子来形成。这样,孩子才能明白什么是对的、好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此外,家长要合理使用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更不例外。

当孩子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出现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从思想上重视,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另外,父母双方要分工配合好。当一方正在批评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要偏袒孩子。不然的话,教育不会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批评的一方,在批评教育后,要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反省。有的家长在批评了孩子之后,又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就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讨好”孩子,这样会冲淡批评教育的效果。

由此可见,家长合理使用评价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五)家长要使用积极、有效的语言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很用心,可总是觉得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在于家长的语言不是积极的。有的家长说,我天天告诉孩子学习要细心,他总是粗心大意。当孩子第一次写字时,少写了一笔,家长说,你就不能细心点儿。孩子第二次写字时,仍然没有操心,还是写错了。家长说,又写错了,你就不能好好看看。如此三番五次,孩子从家长的语言中没有获取任何新的、有效的信息。其实孩子初次接触写字,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全面地掌握字的书写是正常的。当他写不对时,家长要耐心指导,让孩子好好看看和书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分析这个军队院校是如何写的,找出错在哪里,这样孩子在下一次书写时才有可能写对。所以,只有经过反复训练,孩子才能掌握字的正确写法。由此可见,家长积极的语言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此外,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要有效。当孩子学习上出现

问题时,有的家长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话,可是,能触动孩子的语言几乎没有。因此,常常出现家长说了半天而孩子什么都没听进去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只是“我的父母很生气、很愤怒”。那么,家长的这番语言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家长的态度要恰当,情绪不要太激动。情绪过于激动,孩子关注的焦点就不再是语言主。态度合适,语调适中,孩子就会更多地关注父母的语言。另外,语言要简洁、明了,多余的、不必要的话少说或不说。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了问题,孩子才能轻松、愉悦地投入学习。

(六)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家长在孩子面前有威信,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怎样去学习。家长要说到做到,不能实现的诺言一要随意承诺。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很在意。因为家长重视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会重视学习。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展示出对孩子的教育很有信心,让孩子对家长充满信赖。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七)家长要重视孩子非书面性作业的完成家长普遍重视孩子书面作业的完成,有时则会忽略那些非书面性的作业。从孩子长发展来看,那些非书面的作业也很重要。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而积累在于平时。语文教师可能会留一些这样的作业:每天读书半小时、预习、查找资料。这类作业若能高质量地完成,孩子将受益匪浅。孩子每天认真读半个小时有阅

读价值的书,日久天长,能积累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孩子认真预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孩子查找相关的资料既便于培养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孩子认为不用写的作业就不是作业,对待它们不够重视。而家长也要重视此类作业的完成,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孩子才能真正地重视此类作业的完成。

篇5: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柳江县壮校附小——龙素扬

笔者说,自《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又如,老师让小组回答问题时,小组里的人推来推去,显然,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地有效性呢?摘录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3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4、要注意小组分工

篇6:初中生学习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不少初中生,学习上不去,陷入困境,心情十分苦恼,他们唯一能聊以自慰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了,连节假日都用上了,尽力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学习上的一种误区,并非勤奋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

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的低效率的做法。

学习的现实,已经或正在无情地把一批批用功的“高分”学生推向后进队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一种重要因素。

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机械练习、不会笔记、死记硬背等,一般说来,进入中学后,学习内容也逐渐复杂和深化,需要运用理解记忆的内容也逐渐增多。就语文学来说,听讲课、学字词、写文章,这些常规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局限于此,那就成问题了。中学语文教材6册选文200多篇,虽然各类文体兼收文史哲经并蓄,但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名篇佳作相比,与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社会生活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面对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严峻挑战,只有拓宽学习领域,完善学习方法,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语文学习既在课内又在课外,既在书本里,又在生活中,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书、看报、听广播,是提高语文素

养的重要途径;参加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会、文学团体,乃至参观、旅游、排戏演出均可成为发展语文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理解记忆的优势。

概括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生很有帮助。优秀生在学习上大多注重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这“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这说法,同学们并不陌生,可不少同学就是不愿意老老实实去实践,嘴巴喊难,行动懒惰,不去尝试,当然没有收获。其实,实行“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突出表现为我们学生对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习的被动局面就有可能改变,学习成绩就有可能上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也必将为你今后学习的深造与事业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它将使你受益无穷。难怪有同学把这“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叫做“加速运动”,无疑这是尝过这种学习方法甜头的同学们的切身体会。

“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是苦差役,缺乏学习兴趣,提倡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启迪;二戒过多地、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所说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看似老生常谈,实为许多学习尖子生的经验之谈。它对我们初中生来说,是极为有用的。当然,学习方法举不胜举,各人由于自身的条件、习惯不同,选择学习方法最好还

是要切合自己实际。有人说清晨记忆学习效率最佳,有人说夜深人静之时,灵感最多。所以,我们普遍规律加特殊效律。这样一定最棒。关键是每个同学在进行每一项的学习活动时,都要明确自己在选用了哪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糊里糊涂混日子,平常自己就欺骗自己,背书、作业、记笔记、甚至复习都毫无目的地蒙混过关,到头来,一定是两手空空,或者只是满足于“完成”,而不注意质量,归类、比较、小结的话,那也一定是徒劳的。

比如记忆,不少同学只停留于死记硬背,被动的记,学习不求甚解,结果当然是费力大而收获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光会叹息埋怨,也于事无补。

那么,我们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呢?

1、标明确地记:弄明白哪些材料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重点记,哪些只作一般了解。

2、注意力集中地记,情绪愉快地记,否则“小和尚念经存口无心”那是在浪费时间,白搭。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若要记得,先要懂得。这是一条基本原理,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记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4次才能背诵,而记480个音节的一首诗,却只要8次就能背诵。这说明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以,学习中应多动脑子琢磨,理解领会。

4、多种感官都用上记:眼看、耳听、口中念、手做、心想,多种感官都参加学习。

5、利用最佳时间记:一般来说,清晨大脑经过睡眠休息,精力

充沛,兴奋度高,又没有受到前面学习活动干扰,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记忆的良好时机,可把一天内学习的知识在头脑里“过电影”,其效果挺好。

6、通过练习,把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以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有人说:“生活往往有这样的事,别人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往往不 被后来者重视,而当他一旦用自己的经历再证明了这些经验的时候,自己却又一次尝试到了生活的成 果。”

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初中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知识更新加快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学习成功之路。

初中学习能不能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还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要一遇到困难,就沮丧、心烦、寝食不宁,到头来落得个神经衰弱,休学养病。

居里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自信与自尊,有才能的人也会变成无才能的人。

篇7: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知识的积累

《论语六则》是文言文入门教学的一块敲门砖, 对文言文教学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 有谈学习方法的, 有谈个人修养的。每一则相对独立, 不能连贯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论点精辟, 语言凝练, 含义丰富。就其内容而言, 涵盖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知识点, 以及学习文言文所必需的方法与态度。

1. 实词方面。包括文言词语的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及规律。

(1) 多义词 (一词多义现象) 。例如, “子”在文中除了指代“孔子”, 还可译作第二人称代词“你”, 可特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可用作古代男子的美称, 可译作“儿子”。“殆”在文中除了“疑惑而无所得”的意思, 还可以解释为”迷惑、迷惘、危险”之意。“好”在文中读hào时, 是“喜欢”的意思;读hǎo时, 指优秀的方面 (东西) 。“善”在文中是“优点、好的”意思, 此外还有“善良”, 另可用作对某一问题的肯定回答, 相当于“好、行”。

(2) 特殊或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如, “曰、愠、君子、惘、谓”等。

(3) 通假字。例如, “说”通“悦”, “高兴、愉快”的意思。“识”通“志”, “记住”的意思。

(4) 古今异义。例如, “可以”古义作两个词讲:“可”是“可以”, “以”是“凭借”;今义“可以”作肯定回答用, 相当于“行”。又如, “是”古代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 常和“以”合在一起组成“以是”“是以”等固定短语, 译作“因此”;现代汉语中则作判断动词或肯定回答用。“厌”古义是“满足”, 今义是“厌倦”。

(5) 词类活用。例如, “时”本义是“时间、时候”, 名词活用为状语, 译为“按时”。“耻”本意是“羞耻、耻辱”,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表意动, 译为“以……为羞耻 (耻辱) ”。

2. 虚词方面。

本文基本囊括了初中文言文课本中常见的虚词, 有的还涉及到它们各自的用法。从头至尾依次有:而、之、乎、以、为、矣、则、也、于、哉、其、者。这些词都属于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其中, “而”还涉及到“顺接” (学而时习之) 、“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并列” (敏而好学) 、“修饰” (默而识之) 等主要用法。“之”字有代词用法 (学而时习之———代物, 指学过的知识;何以谓之文也———代人, 指孔文子) 。“以”字有作“凭借”讲的 (何以谓之文也) , 也有作“因为”讲的 (是以谓之文也) 。

3. 常见文言句式。

例如, “何有于我哉”一句, 从语法的角度看,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有”是动词, “何”是代词, 二者结合译作“有什么”。“何”应在“有”后, 但用在“有”前, 因而, 属宾语提前。“于我”译为“对于我来说”, “对于”是介词, 和“我”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本应放在“有”之前, 但却放在后面, 属状语后置, 按正常语序应译为“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这样, 该句又缺省主语, 到底“什么”对于我来说呢?联系前文, 应该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样东西。所以, 译时应补为“ (这三样东西) 对于我来说, 我有什么呢?”由此可知, 该句又是一个省略句。当然, 面对初一学生, 我们讲课时要避免繁琐, 在此仅只是引起教师的注意。

4. 方法态度方面。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综合而言, 两方面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学习应该有正确的方法———把学习看做一件快乐的事, 经常复习, 学和思结合起来, 在心里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会择善而从。另一方面, 学习应该有端正的态度———热爱学习,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永不满足, 永不倦怠, 。这样的道理常被我们教师用来要求同学的日常学习, 一点而过, 并未作深入探究。实际上, 这些道理在很大程度上, 包含了文言文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和态度, 对整个文言文学习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本方法的掌握

不注重语言环境和学习兴趣, 被动的填鸭式教学, 或者快餐式教法, 对于文言文学习是不可行的。应在入门阶段明确目标, 稳扎稳打, 在指导学生朗读、熟读、背诵的基础上, 真正授之以“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1.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通”, 指两字通用;“假”, 指借它字代替本字。所谓通假字, 即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初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声音完全相同的字代替本字, 即同音通假。例如, “具”通“俱”, “直”通“值”等。一类是用读音相近的字或是与本字属于双声或叠韵的字来代替, 即音近字通假, 例如, “见”通“现”, “齐”通“剂”等。还有一类是本来是同音相借, 但由于古今意义的变化, 今天已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同音或近音的关系。例如, “被”通“披”, “说”通“悦”等。

2.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 疏通文意, 并积累一些特殊而常用的文言实词。

课文注释内容丰富, 包括基本的文学常识、实词、虚词、人物、地名、事件和句子的翻译与理解等, 容量较大, 有的只需了解, 有的应作重点学习。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作引导, 并加以指点, 让同学去粗取精, 有效积累。

3. 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实词大多具有多义性, 即一词多义。理解文言文, 就必须弄清这些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确定该词在本意以外的意思, 灵活准确地理解句子含义。例如, “故”的本意是“事, 事故” (中原遂多故) , 引申为: (1) “缘故’ (既克, 公问其故) ; (2) “旧的” (温故而知新) ; (3) “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 ; (4) “因此”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如果学生不明白一词多义现象, 一味地用该词的某个意思, 来解释其他句子中的该词, 就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4.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并比较文言文中常见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异义是词义在其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阅读文言文时, 一定要根据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意义来理解, 不能生硬地从字面上来曲解, 以至犯“以古译今”的毛病。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 “妻子”一词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男人的配偶”, 而是“妻子儿女”的意思;“绝境”的意思不是“没有出路的地方”或“绝佳的境地”, 而是指“与世隔绝的地方”。又如, “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一句中, “病”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生病”或“有病”, 而是“困苦不堪”的意思。“向”不是“朝着某一方向”或“朝向、对着”, 而是“假如, 如果”的意思。可见, 不论双音节词, 还是单音节词, 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归纳整理, 学生才能由浅入深地对课内外文言材料进行正确的阅读和理解。

5.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汉语里, 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词性或读音, 灵活应用, 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就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类现象在文言文中属词类活用, 较为普遍, 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意动)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意动) ,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虽然, 参考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没有必要让学生记忆理解“什么词”变作“什么词”之类的概念, 但是, 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常识, 应引起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课内外的文言篇目意义重大。

6.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义, 只显示各种语法关系。

文言句子的构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虚词。因此, 熟悉常用的文言虚词, 也是阅读文言文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初中文言课文里的虚词有几十个, 概括起来, 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句首的虚词, 它们大多有领起一句话或一层意思的作用, 例如, “夫”, “盖”, “惟”, “故”等。第二类是用于句中的虚词, 它们大都有连接各种句子成分或分句的作用, 例如, “之”, “而”, “以”, “于”等。第三类是用于句尾的虚词, 它们大都用来表达各种语气, 例如, “也”, “矣”, “乎”, “哉”等。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记住, 确实不易。俗话说“实词易训, 虚词难释”, 除数量繁多外, 有的虚词是虚中有实, 又实中有虚, 学生很难把握。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 对那些常用的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其、为、与, 则、者、所、夫、也、哉、乎、矣等) , 加以梳理归纳, 仔细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那些不很常用的或用法比较单一的虚词 (且、乃、固、耳) , 把它们当成一般的常用词来记忆理解就可以了。

7.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必须从句子入手。

要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除了积累必要的实词、虚词和掌握必要的翻译方法外, 辨析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极为重要。古今汉语的句型是基本一致的,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古代书面语言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积累这些特殊的句式, 分析了解这些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表达特点。例如,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量词等) 。

8. 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文言文, 指的是能理解常见文言文词句的意义, 能正确解释文言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是一种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练。很多时候, 学生掌握词语意思, 却不能把词语按意义连缀成一个整体, 顺畅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所以, 教师就应注意指导学生努力掌握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直译就是按原文字句逐一译出, 尽量保留原文用词句的特点, 并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 则是翻译出大概的意思, 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把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增、删、移、留、换”, 并结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信———忠实于原文, 不歪曲原意;达———意思明白无误, 句子通顺;雅———语言要规范典雅) 仔细对比, 做到齐全完备。

9.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 必须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态度。

《论语六则》中孔子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入门教学) , 应针对课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为今后学好文言文打下基础。

篇8: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的现实,已经或正在无情地把一批批用功的“高分”学生推向后进队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一种重要因素。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机械练习、不会笔记、死记硬背等,一般说来,进入中学后,学习内容也逐渐复杂和深化,需要运用理解记忆的内容也逐渐增多。

就语文学来说,听讲课、学字词、写文章,这些常规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局限于此,那就成问题了。中学语文教材6册选文200多篇,虽然各类文体兼收文史哲经并蓄,但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名篇佳作相比,与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社会生活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面对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严峻挑战,只有拓宽学习领域,完善学习方法,才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

语文学习既在课内又在课外,既在书本里,又在生活中,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书、看报、听广播,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参加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会、文学团体,乃至参观、旅游、排戏演出均可成为发展语文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理解记忆的优势。

概括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生很有帮助。优秀生在学习上大多注重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这“三戒三倡”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这说法,同学们并不陌生,可不少同学就是不愿意老老实实去实践,嘴巴喊难,行动懒惰,不去尝试,当然没有收获。其实,实行“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突出表现为我们学生对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学习的被动局面就有可能改变,学习成绩就有可能上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也必将为你今后学习的深造与事业上的发展奠定基础,它将使你受益无穷。难怪有同学把这“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叫做“加速运动”,无疑这是尝过这种学习方法甜头的同学们的切身体会。

“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是苦差役,缺乏学习兴趣,提倡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启迪;二戒过多地、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所说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看似老生常谈,实为许多学习尖子生的经验之谈。它对我们初中生来说,是极为有用的。当然,学习方法举不胜举,各人由于自身的条件、习惯不同,选择学习方法最好还是要切合自己实际。有人说清晨记忆学习效率最佳,有人说夜深人静之时,灵感最多。所以,我们普遍规律加特殊效律。这样一定最棒。关键是每个同学在进行每一项的学习活动时,都要明确自己在选用了哪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糊里糊涂混日子,平常自己就欺骗自己,背书、作业、记笔记、甚至复习都毫无目的地蒙混过关,到头来,一定是两手空空,或者只是满足于“完成”,而不注意质量,归类、比较、小结的话,那也一定是徒劳的。

比如记忆,不少同学只停留于死记硬背,被动的记,学习不求甚解,结果当然是费力大而收获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光会叹息埋怨,也于事无补。那么,我们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呢?

标明确地记:弄明白哪些材料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重点记,哪些只作一般了解。

1.注意力集中地记,情绪愉快地记,否则“小和尚念经存口无心”那是在浪费时间,白搭。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若要记得,先要懂得。这是一条基本原理,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记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4次才能背诵,而记480个音节的一首诗,却只要8次就能背诵。这说明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以,学习中应多动脑子琢磨,理解领会。

3.多种感官都用上记:眼看、耳听、口中念、手做、心想,多种感官都参加学习。

4.利用最佳时间记:一般来说,清晨大脑经过睡眠休息,精力充沛,兴奋度高,又没有受到前面学习活动干扰,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记忆的良好时机,可把一天内学习的知识在头脑里“过电影”,其效果挺好。

5.通过练习,把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以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有人说:“生活往往有这样的事,别人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往往不被后来者重视,而当他一旦用自己的经历再证明了这些经验的时候,自己却又一次尝试到了生活的成果。”

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初中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知识更新加快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学习成功之路。

初中学习能不能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还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要一遇到困难,就沮丧、心烦、寝食不宁,到头来落得个神经衰弱,休学养病。

居里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自信与自尊,有才能的人也会变成无才能的人。

篇9: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物理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

(一)理解能力

学好物理,要重在理解,要切实提高理解能力,这是最基础的一环。这个基础薄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诸如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也就失去了依据。每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都有大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理解能力的,有些是直接考查学生对某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有些是通过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运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学的。因此,要学好物理,必须确切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能将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简单情况下加以应用。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不顾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例如:在LC振荡电路中,用以下的哪种办法可以使振荡频率增大一倍?

(A)自感L和电容C都增大一倍

(B)自感L增大一倍,电容C减少一倍

(C)自感L减小一半,电容C增大一倍

(D)自感L和电容C都减少一半

答案:D

这道题如果没有掌握振高频率的数学表达形式,就不能正确解答该题。

我们在学习物理课时,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能准确地解答。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有具体的适用条件,只有在满足它们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学习物理应能鉴别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的说法。在平时考试和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试题是考查考生这方面的能力的。

例: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任一振动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

答案:B、D



(二)推理能力

学习物理,推理能力的培养无凝是很重要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推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点表达出来。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一个基本的判断(包括概念、规律等)出发,推出另一个判断,这种过程可以简单地称之为推理。一般情况下,当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时,常需作出这种推理,它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用的最快的推理方法。有时还需要通过比较不同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的相似性,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高考物理试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境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以及能否把推理过程正确,简洁地表过出来,以此鉴别考生推理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学习时,注意培养推理能力,在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时,要立

用心 爱心 专心-1-

足于基础,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提高自己推理能力的逻辑性,严密性,这涉及到方法问题,即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回步自封。

下一道是要求考生对有关的概念和规律有较深入的理解,根据所学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推理,且考虑问题要比较周密。

例:若物体在动运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则

(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B)物理的动量不可能总是不变的(C)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的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

答案:B

注意:在培养推理能力时,应注意一些试题是考查学生的推理理解能力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有根据概念直接推理得出结论,而且有根据数学公式推导得出结论。在推理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物理概念的多种适用情境,有的要采用正向思维的推理方式,有的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推理方式。



(三)分析综合能力。

在学习物理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必须从最基本的物理过程入

手,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开始,真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习惯。通过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打下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进而才能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切忌“舍近求远”,在没有掌握分析基本物理问题的情况下,去企图分析复杂的物一问题,这样反而“欲速则不达”。在做题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

(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必须能正确分析,清楚理解试题所给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列式,推导,求解。如果没有认真分析试题所经人的物理情境,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只是死记公式,生搬硬套,这是不可以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注意: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从一些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出发,运用数学推导,又可以导出在具体的情境中的富有新意的结果,使我们能对具体的物理过程作出预测,从而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开通了道路。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中一直注重考查学生装的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

(五)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离开了实验,物理科学就不会产生,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实验能力是高中物理中学生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考试对学生要偏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实验知识和实验原理的掌握

⑵实验方法,步骤和过程的了解

⑶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⑷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计算方法

⑸对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原因作定性的判断

我想,你在学习物理时,注意培养上面谈到的五个方面能力的话,把物理学好并不是很困难的,另外,注意在上果时认真听讲并把老师讲解的一些典型例题归纳起来,平时多做习题时也应归纳一些习题,每一类型的习题的做几题,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特别难的怪题应少去做,因为这类怪题往往既做不出来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限于篇幅,关于数学和化学怎么去学我就不一一再说了,其实按授课老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都比较注意如何学习这门功课和学习它的最佳学习方法。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如何学习物理

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要切实提高理解能力,这是最基础的一环,这是基础薄弱,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也就失去了依据,每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是看重考查理解能力的。有些题直接考查学生对某个实体物理要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有些题是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运用综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的。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学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应用。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问题。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让考生鉴别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的说法,特别是一些选择题常常是这样考查的。

如: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和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上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任一振动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的一个波长

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像相同

答案:(B)(D)

学习物理应注意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一个基本的判断(包括概念、规律等)出发,推也另一个判断。这种过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叫做推理,物理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经过推理,有些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涉及到多外方面,不仅有根据概念直接推理得出结论,而且还根据数学公式推导出结论。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考虑到物理概念的多种适用情境。有的采用正向思维的推理方式,有的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推理方式,因此,对于培养提高推理能力来说是很重要的。

物理中力学问题也是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在做力学习题时,应全面分析习题中应用哪些物理问题,特别是有些习题应分清物体的受力问题。

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物理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相对较高的能力,要培养这个能力的实现,也是从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入手,从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开始,真正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个能力,进而才能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切忌“舍近求远”,在没有掌握分析基本物理问题的情况下,去企图分析复杂的物理问题,这样反而“欲速则不达”。学习物理应注意和数学相联系。我们知道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了描述。在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时,注意正确分析、清楚理解试题所给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列式,推导,求解。

例如: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与地面不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A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B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C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值

D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答案:D3、物理成绩也不太好,有什么好方法吗?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上海中学生总结的“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要领。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quot;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刻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我上高中的时候为每个科目都准备了一个专门的本子,把错过的题目抄到本子上面,再正确地解答一遍这道题,并且注明当时出错的步骤和原因。如果是由于粗心而产生的笔误,那么我就提醒自己下次做题要细心;如果是审题不清楚,那么就提醒自己注意审题;如果是概念或者方法错误,那么就应该再做一些涉及这个概念或方法的题目,以及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很高兴你能认识到你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勇敢地提出来寻求解决的方法,下面我将针对你的问题

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多理解主要用于复习初期的复习课本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把书看的明白透彻,重点是要多练习和多总结,同时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能力是重要的物理素质之一,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能力的考察。在这”三多“的进行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要特别准确、深刻和清晰。如果说理科知识的学习是一栋不断在往上盖的大楼,那么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万丈高楼拔地起,打好地基是关键。“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而言,很多知识点非常容易发生混淆,比如说物理中的速度和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唯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和原理,才能正确地解答相应的题目。

2、选择的课外题难度要适合自己的程度。如果基础不太好,可以先选择一些程度稍浅的、清楚地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参考书中的题目来做;等到基础打好了,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牢固了,就应该适当地加大难度,挑选一些引申题、综合题、应用题来做了。但是也不要选择过深、过难的题目去研究,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平时的考试中不会出现的题目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及时总结、归纳不同的题型和其中涉及的概念、原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逆向思维活动。在我国古代的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我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应如此,分析、归纳出出题者的考点在哪里,是基本题还是引申题?是属于单独的概念题还是综合题或者应用题?是单纯地考一个概念还是考两个或多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比较?

4、有关高中物理的学习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忆: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我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起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就无从谈起。

2.积累:

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书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3.综合:

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我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提高:

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5、问:眼看就要会考了,物理,化学怎样过关?物理我是不通,化学通一些。

我想你一定是学文科的,要不怎么会这么怵物理,化学。其实,我当初也是这样,不过我物理很棒,就是化学不着门道。会考还是很简单的,他只是对最基础的概念定理公式的考察。每个地区到时每科都会发一本有关会考要求的小册子,如果你学的好,就随便浏览一下,如果觉得有些难度,那就把本科这本小册子好好研究一番,与课本结合,把各个知识点强化熟识记忆,并把册子上面的题全部做通弄会,考试时,你会发觉很多题有些眼熟,感觉很亲切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基础知识弄得更扎实一些,尽可能查缺补漏,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和没有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搞清楚,给自己定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目标,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可能会效果好一点。

总结我中学时代的学习经验,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个环节的课后学习:

①对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要特别准确、深刻和清晰。”万丈高楼拔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扎实的同学而言,很多知识点非常容易发生混淆,比如说物理中的速度和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唯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和原理,才能正确地解答相应的题目。

②选择的习题难度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你在来信中说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那么现在不妨选择一些程度稍浅的、清楚地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参考书中的题目来做;等到基础打好了,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牢固了,就应该适当地加大难度,挑选一些引申题、综合题、应用题来做了。但是也不要选择过深、过难的题目去研究,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平时的考试中不会出现的题目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③及时总结、归纳不同的题型和其中涉及的概念、原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逆向思维活动。在我国古代的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我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应如此,分析、归纳出出题者的考点在哪里,是基本题还是引申题?是属于单独的概念题还是综合题或者应用题?是单纯地考一个概念还是考两个或多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比较?

④ 重视自己错过的考试题、作业题和课外题,仔细分析并记录错误原因。为这两个科目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把错过的题目抄到本子上面,再正确地计算一遍这道题,并且注明当时出错的步骤和原因。如果是由于粗心而产生的笔误,那么就提醒自己下次做题要细心;如果是审题不清楚,那么就提醒自己注意审题;如果是概念或者方法错误,那么就应该另外做一些涉及这个概念或方法的题目,以及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上一篇:《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下一篇:电影《煎饼侠》的优秀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