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2024-05-27

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共8篇)

篇1: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2010年9月20日,校团委在浦江报告厅举行了第20期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学习报告活动,我作为热能0901班的班长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从中受益匪浅。

整个学子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红院长关于两会的知识讲座和高明书记的关于科学发展观在南工大的实践情况。

这次学习首先让我明确了一个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需要每个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马列主义不再是本本主义,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的适合国情需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自觉加强课外理论修养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的领会了两会精神。“两会”上,“改革创新”是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着力抓好9项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前进动力,发展反过来又“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火花”。这样一对作用力显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人们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从30年前的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到各地民营企业的崛起;从“深圳速度”、“深圳现象”的出现,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改革创新,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透视这一连串巨变,很多代表委员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归纳改革创新得以推进的深层次原因。张兆安代表说,“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也不可能搞成功。只有充分融入整个社会环境,凭借社会氛围的有力支撑,才能达成预期目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要想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制度创新。张兆安代表用“四不”总结了在营造良好改革创新氛围时必须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操作层面不清晰、微观层面不支撑、体制机制不协调、多层目标不统筹。要改现状,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跟不上,自主创新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马兴瑞委员也提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机构的竞争力,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对支柱产业的支持很大。现在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很好,但是难以落实,需要通过政府体制的改革推进自主创新。代表委员们疾呼,时不我待,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探索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机制与体系。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可视作政府营造良好改革创新氛围迈出的第一步创新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迈进,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场坚韧的长跑,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始终。不停顿的改革创新,需要不停顿地解放思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也在发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不适应这种变革的需要,挑战面前不解放思想、知难而上,我们就将停滞不前,就将惨遭淘汰。解放思想是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发动机”。解放思想,就要突破禁锢,摆脱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敢于反映阻碍改革创新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

通过此次的认真学习,今后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更好地树立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的决心和信心。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篇2: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2012年3月24日,校团委在浦江报告厅举行了第22期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的学习报告活动,我作为药学1101班的副班长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从中受益匪浅。

这次学习首先让我明确了一个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坚定信念,需要每个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趋稳固和提高,说明了共产主义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应当对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想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习和吸收,只有强化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听从党的号召,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身的所有才能。

这次学习,也让我深刻的领会了两会精神。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前进动力,发展反过来又“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火花”。这样一对作用力显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在集中辅导环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明教授结合时代要求和团员青年特点为学员作了“新中国三次社会转型和青年学生的使命”主题报告,省委党校范金教授结合“两会”精神为学员作了“中国复兴的经济学解释”专题报告,校团委书记童毛弟结合团员青年骨干成长特点为学员作了“学生干部的领导方法”专题培训,校团委副书记刘大卫针对我校今年的团工作重点,进行了工作动员和部署。

高书记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向团员青年骨干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求团员青年骨干要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牢记自己的使命;要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完成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委党校范金教授不仅注重理论研究、知识渊博,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报告中,范金教授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它山之

石”、“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等三个方面为学员解读了中国综合实力增长的过程,比较了美国、日本、欧洲在二战以后的发展关键时期,并着重从扩大内需的角度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了详细的预测,并分析了在扩大内需中三大着力点:政府治理、供需调整和关系梳理。

校团委童毛弟书记以团员青年骨干应具备的领导学知识为学员作了专题培训。在培训中,童书记向学员详细介绍了用人、授权、激励、协调等基本领导方法和“调查研究法”、“软硬领导法”、“会议领导法”、“危机领导法”、“运筹领导法”等专门领导学方法。

篇3: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早在1859 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马克思本人就对指导其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的总的结果作了经典性的表述, 对自己的学术道路和思想发展历程作了系统归纳。晚年时, 马克思对他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也进行了多次科学的总结, 对于像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这种否定、歪曲他们思想的一系列社会思潮进行了抨击、回应和批判。当然在同一时代中, 列宁及马恩的学生等坚定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 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建设和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在实践上, 苏联因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成为了第一个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国家。中国共产党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础上, 不仅把关于马克思主义丰富翔实的实践资料留给世界, 同时更深切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探析, 因此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风潮一直不减。国内的研究学者还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例如, 复旦大学侧重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南京大学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面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侧重于科学社会主义史的研究, 武汉大学则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等方面的探究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背景, 以及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程, 总结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和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 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过程, 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尤其是在发展中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开拓创新的路径。因此, 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范围清晰明确

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到列宁时期, 再到如今全世界马克思主义领域的创新与延续, 全部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当然如果要把发展史分为不同的阶段单独抽取出来研究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例如不同国家的发展史、特殊发展规律、不同的专题等。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体系严谨完整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因后果, 阐明从马恩思想的起源和创立之初直到“中特”等重要思想出现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根本地把握和深刻地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生规律。而像类似其他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发展情况和特点的研究, 包括关于特定领域或在专门问题中发展的历史, 都归纳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种丰富和补充。对于现阶段青年学生的需要来讲, 学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首先要着重了解正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体系脉络, 并着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进行研读。

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所坚持的原则

1.坚持“史论结合”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 所以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要从根源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和基本规律, 为后来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必要的支撑。只有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 才不会损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2.坚持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是离不开强调整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完备又严整的科学体系, 同时把实现人类世界真正自由和解放视为理想和目标。所以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中心环节就是按照原著本身的重点和内容, 如实地尊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而做出科学地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自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社会主义史和政治经济学史三者的机械叠加, 而应该通过把这三者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的、整体的、历史的研究。

3.坚持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抽象和教条的理论绝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是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的科学。他是人们通过基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并结合实际的变化自觉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案, 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完善和飞跃。伯恩施坦主义、修正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社会思潮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都产生过巨大争议, 然而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产生的两次飞跃都说明, 只有把马克思理论置于历史条件中并坚持理论指导实践, 才能真正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髓与意义。

4. 不断关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其在他国发展的成果

“马恩列斯毛”等伟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上的贡献是无法计算、不可斗量的。纵观历史, 无论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还是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都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时代的强音, 这些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生长点。但是只通过研究其在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去了解马克思主义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研究其在世界更多国家的发展变化, 毕竟马克思是“全人类解放”的学说。虽然之前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是要学习了解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的方向, 而世界上那些默默无闻、持续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哪怕是小众的、支流的, 他们的那些思想至少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而不论他们是否真正代表着马克思主义。

四、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时间长河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创立那天起, 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中国梦”等重要思想的创新与实践, 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正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前人的思想精髓, 才能创立出独立于世的思想学说和科学理论。而列宁的创新在于, 他不仅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获得成功, 更可贵的在于带领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创造性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革命相结合, 从而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也因此取得胜利, 中国从此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末, 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和曲折历程的归纳总结, 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论题,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从此翻开新篇章。在世纪之交,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和发扬, 指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和“中国梦”更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历程正是对其发展史的充分论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信仰和一切的理论基础。从建党开始,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在党内被确立了下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且必须坚信,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一路发展历程的成功, 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同样, 正是因为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党的事业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才使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就, 才使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不断得到切合实际的理论。党的十八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则更加振奋鼓舞, 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努力奋斗。我们青年学生要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我国发展历程, 不断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不断砥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摘要: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 使其对该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关系到青年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内涵和研究原则三方面的准确领悟, 能使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内涵及精髓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加强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合(简称联结学说),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通过动物和人的系列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基本学习定律和五项学习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学习理论。

一、“准备律”

准备律指的是S—R之间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当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换言之,准备律就是在做某个事情时使我们感受到“满足”或者“痛苦”的条件,比如学生有些时候很想玩游戏,他们为了这个冲动采取行动时,就获得了“满足”;相反,如果他们想玩游戏但是被教师抑制,或者不想做作业而被逼着去做,则会产生“痛苦”。自然带来满足的行为学生会继续重复,带来痛苦的行为就会尽量逃避。要很好地利用这个规律,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带来的快乐,而不要把学习比喻成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告诫学生:学习一定要吃苦! 其实这会给他们带来负强化,让他们更远离学习。而当我们经常告诉学生:你做得真棒! 他们就逐渐会把这些受到表扬看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做好了“享受幸福”的准备,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二、“效果律”

效果律是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当出现主客体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反之联结力量就削弱。也就是说,如果反应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就会强化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联结;如果最后得到的是痛苦的效果,就会削弱两者之间的联结。这个定律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奖惩:学生学习成绩好,我们就给予奖励;反之,就惩罚。这种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奖惩措施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往往也会出现问题:第一,学生会认为自己获得奖惩是由于成绩的原因而非学习的原因,而增加成绩的方法并不仅仅只有更加认真学习一条途径,投机取巧、运气都会发挥作用,这样很可能给学生造成误导;第二,会强化一些错误的学习行为,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他并不明白是什么方法真正起了作用,在受到奖励之后,可能会强化某些并不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情形往往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行为联结,影响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奖惩实际上是很有学问的。首先要让学生有尝试错误的机会,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学习方法给自己带来的效果,然后慢慢选择出适合自己、效果良好的学习行为;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奖励,每当学生出现正确的学习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符合自身特征的学习行为。

三、“练习律”

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桑代克认为: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即使用率);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即失用率)。换言之,就是用训练和练习的方式来学习,如果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加以反复训练应用,就可以较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反之,就不能掌握甚至会完全遗忘。不管是根据我们自身的学习经验来看,还是根据“遗忘曲线”来看,“练习律”都是无可非议的,它与我国传统的“熟能生巧”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甲乙二人的智力及各方面能力相当,同时背诵一篇课文,若甲背诵次数较多,必定比乙熟练。另外,练习率的消极方面是失用率,即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联结,在一段时间内不加以练习,则联结的力量因此而减弱。

“熟能生巧”的教育观念在很多老师、家长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让学生将习题多做几遍,学生就会模仿着做类似的题目。于是机械性地反复讲解和训练,一个知识点学生需要做数十道练习题来熟悉、巩固,各种各样的变式训练一应俱全,“题海战术”也就产生了。但是,将训练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一味采用灌输知识、加大训练量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使学生生厌,产生“熟能生厌”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某些方法理论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没有理解的练习是机械的、盲目的,没有练习的理解也是不扎实的、不稳固的。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将两者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实践“练习律”是无可厚非的,但练习应该练到什么程度,老师就应当根据实际状况来控制好这个度。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者、交流者、合作者、激发者、咨询者角色的作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探索求真的精神。

篇5: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东去春来,突来的春风把生机撒向师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接连数周的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学习也已经接近尾声,在青校学习的期间,我的收获极大。

经过几次上青校,我知道了许多有关团方面的知识。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再度崛起,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在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立党支部的早 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 年 8 月 22 日建立 于 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 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的基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列主义、毛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 识武装自己,引导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团校教育给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自加入团组织以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与思想上抱着积极的态度,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到了大二之后,课业比较紧 张,生活变得更加单调,同时看到未来的就业形势极为严重后,我逐渐产生了消极懈怠的情 绪。同时我也在以后的道路该怎样走的问题上一度陷入迷惘,似乎不管怎样都很不确定都苦 难重重,内心的无助让我莫名的烦躁,一味的逃避现实,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在经过团校的教育学习后,我不由得在迷惘的前行中驻足,回顾起自己的生活,感觉甚是惭愧,身边的人都如此积极的面对生活,对社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而我却是个弱 者。我应该现在就理清头绪,定好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管我将遇到的是多么大的困难险 阻,只要我振作精神,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相信我一定会成功。很感谢团校教育给 我敲响了警钟,让我适时的认清自我,重新定位。同时更加认真地接受教育,以更好的姿态 向党组织靠拢。

青校教育也给我带来了认识上的进步以及思想上的提高。平时对党团的学习仅限于 在学习之余从报纸新闻上得来的零星片断,很不完整。而此次经过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我对党团的政策导向以及时事动态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也形成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 歌 德曾说过“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在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任何 人或组织都要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成立之初就具有先进性的政党,一 直以来领导着中国的革命走向成功。在成为执政党之后,如果还仅仅靠着在革命中得到的那 些经验,显然是不够的,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学习,保持先进性,才能 一如既往地领导中国不断前进。而这个先进性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标准线,它所表示的是真正 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团课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家与时俱进的意识,意识 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所以作好对作为共产党后备军的共青团员的意识教育工作显得尤 其重要。我们要摒弃只有党员才要保持先进性的错误认识,团员更应该不断学习,打好基础,准备着为共产党注入先进的血液!

在青校期间的课中,老师们分别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授了团的知识,从中,我更进一步地知 道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知道了中国 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抽象的理论也许有一些空洞,但是优秀共产党员感人至深的故事则确实能给人一种发自 内心的感动。

上完最后的一节团课后回到寝室,内心好似有一种寞名的热火在心中燃烧。有一种思想被提升,拨开迷雾见蓝天的感觉。原以为理论的学习多是枯燥乏味的,但在这次学习中,通过几位领导和老师深入浅出的细致讲解,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日常的生活入手,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的语言,我深深地被感染着,原来理论培训的学习也可以这么生动活泼的,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从开始的被动参加团课学习的任务感,到意犹未尽的回味感,这其中有很多新的体会和认识,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次培训课使我了解到共青团的发展历史:是五四”播下的火种,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篇章;“渔阳里”走来的足迹,铭记着共青团年的光辉历程。上个世纪年代初,一批热血青年汇集在“渔阳里”号,在党的早期组织领导下,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赵世炎、周恩来等相继在北京、长沙、武汉等地建立了青年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标志着全国性青年团组织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人民革命不断深入和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共青团这个响亮的名字,是朝气蓬勃的象征,团结进步的象征,是充满希望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在各个历史阶段,共青团都带领团员青年站在时代的前列,共青团走过的历史,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历史,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历史,是青年英才辈出的历史,是带领一代一代青年茁壮成长的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光荣啊,中国共青团!通过这次培训课的学习,我有很大的触动,也形成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 1.充分认识了在全校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团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团的建设,特别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在全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在适应中发展,团员队伍稳步发展壮大,团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使广大团员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成为具有强烈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的合格团员,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和开拓创新的模范。要通过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得到加强,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

2.团员更应该不断学习,打好基础,准备着为共产党注入先进的血液。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党的政治纲领决定了团的奋斗目标,铸就了团员青年追求的理想信念;党的指导思想是团的行动指南;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激励着团员青年为之奋发努力.不仅要在学习中开创,还要进一步了解团的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及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团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去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党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甘愿吃苦,不怕吃苦。而当前,共青团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集中力量投身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是共青团组织的光荣使命。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活跃团的工作,把团员青年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自觉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引导团员青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面参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除了了解到了团的历史,和有了新的认识,此次活动更给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加入团组织以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与思想上抱着积极的态度,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到了大学之后,课业比较轻松,生活不是那么紧张了,我逐渐产生了消极懈怠的情绪。同时我在以后的道路该怎样走的问题上曾一度陷入迷惘,似乎不管怎样都很不确定都苦难重重,内心的无助让我莫名的烦躁,一味的逃避现实,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通过这次培训课我不由得在迷惘的前行中驻足,回顾起自己的生活,感觉甚是惭愧,身边的人都如此积极的面对生活,对社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而我却是个弱者。我应该现在就理清头绪,定好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管我将遇到的是多么大的困难险阻,只要我振作精神,以团员的标准,以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相信我一定会成功。很感谢此次活动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适时的认清自我,重新定位。同时更加认真的接受此次教育活动,以更好的姿态向党组织靠拢。

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往往有许多潜能,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或否定。比如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但通过团校的学习后,让我们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代的共青团员,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和使命,团课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心,去迎接和挑战一切困难。

团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可以使我们成为德才俱备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将是知识青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时代,于是我们应在课前留下我们报效祖国,报效党和人民的期望刻苦学习的身影,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团是由每个团员个人组成的,只要我们都能够作好自身的先进性,中国共青团在现在的或是将来的历史时期中,都会以最先进的姿态引领更多的青年人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不断奋斗

作为团员我们应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即时刻铭记着共产主义,在做任何事情,任何工作的时候我们都不要脱离共产主义。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这样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共产主义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它为我们带来的和平和安逸。第二,我们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中国是一个经历了五千年洗礼的伟大民族,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我们选择了奋力抵抗,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选择了勇敢面对,但是,作为我们大学生现在还没有抵抗侵略的能力,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是渺小无助的,而我们可以选择的是爱国!第三,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时事,把握最新动态。作为一名团员,我们在信息上不能落伍,要关注社会焦点,比如,近期的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等都是我们应该知道和了解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团员还应该具有节约意识,在西部许多地区都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在非洲,人们不但缺水而且缺少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有许多的妇女儿童因为缺少食物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是死亡。同时,我们作为团员还要有环保意识。我们不仅自身要具备环保意识,还要把我们的这种意识传达给更多的人,因为环保是一个需要全球人民为之努力的问题,我们应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地球会更加美丽和和谐。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注意青年工作的创新精神,要研究青年的需求,研究变化中的社会,研究变化中的青年。和以前相比共青团工作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要把握存在着的共青团青年群体的变化、个体意识显著增强的状况和实际,以研究带动工作,更加务实和开放地开展青年工作。特别是在工作方面要加强与时俱进的精神,工作理念要创新、工作内容要创新、工作的方法要创新,不断加大青年工作的力度。青年工作的手段、载体和形式,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应拘泥刻板、单调枯燥。共青团活动应该成为青年体验和释放青春激情的舞台,成为青年感悟和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的立团之本,我们的共青团工作必须从青年的特点出发,服务青年,服务社会。

篇6: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2010年5月17日,在团委的精心组织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第二届培训正式开班。通过本次培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了解,全面认识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培养工程以人民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为蓝本,结合老教授的切身体会,对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解剖、细致阐发。引导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六个为什么”》一书既从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等方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六个为什么”,体现了深度;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准了尺度,旗帜鲜明地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下面我就本书中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希望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和进步。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正确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提高建设大众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一条把强国与富民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民主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决不是说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1、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4、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把新形势下人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生动、更扎实、更有效。

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这种制度并没有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大资本集团控制的实质。

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而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当前,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实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决不能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错误道路。我国需要的是从本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事实上,我国已经找到并走上了一条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首先,这条道路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在我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代表,因而能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使全社会、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这条道路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运行中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中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又能够从全局出发将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集中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与政策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协调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

五、我国所有制结构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如果放弃和否定公有制,搞私有化,必然出现社会主义的异化演变与自我否定。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私有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如果我国搞私有化,就会导致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出现社会动荡。国际经验也表明,大规模私有化使苏联、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急剧倒退,国家实力削弱,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我国不搞私有化,应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和绩效为前提,以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为前提,也就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

六、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的道路、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改革开放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的方针政策、应对能力和精神状态。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在一次登山时曾对陪同人员说过一句寓意深远的话——“向前走,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对于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深刻启示意义。决不走回头路,是我们从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功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决不走回头路,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善于汲取历史经验;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着力解决好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不断提高对改革自身规律的认识。

09电信

篇7: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顾名思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的理论指导,结合我们当前作为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纠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思想、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本次培训,首先我对大学生应该保持的政治忠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学生工作中,要想保持工作思路不偏离,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并以此来指导工作,这样的学生工作才会是成功和有效的。其次,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学生干部,工作是否能够有效,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服,与自身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密不可分,授课老师从寝室的行为习惯说起,提到了很多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从中获益匪浅,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下了许多更加具体和细化的目标。培训课程的最后,通过和往届学生干部的工作交流,从学长、学姐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在工作时的一些经验,充实了自身的工作思路。

随着新学期招聘活动的结束,能被团委素质拓展部录用我感到十分荣幸。在工作中,我将明确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职责、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在团委领导老师、各位委员的带领下,一起推动团委工作继续向前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一、以校团委2012年工作重点为指导,开展广泛的素质拓展教育活动

1、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教育活动。

积极策划组织开展例如,“践行志愿服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团日活动,校团委将通过学院推荐、现场效果评比、活动意见反馈等方式,选拔一批活动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团日活动,面向全校各学院团委、各班团支部,组织召开观摩会,进行学习交流;邀请高雅艺术团体进学校,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力补充;制作“校园活动形式调查表”,调查问题要最大程度综合各院系特点,以问卷形式展现,将收集上来的意见进行统计和整理,结合我校“立人教育”的素质教育形式,指导今后开展的各项活动。

2、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举办“我的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良师益友评选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个推进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评选方式是让学生评选老师,在各院系推选“良师益友”候选人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撰写征文来展示导师的感人事迹,请老师谈论教书育人理念,由师生一起制作展板、DV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上网投票评选导师,安排学生为导师颁奖,这些环节的设置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师生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保证评选出的导师是真正受同学们喜爱的良师益友。

3、组织开展“感动吉大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感动。校园文明的实现,除依靠学校大力倡导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从身边的大量实际例子中受到教育,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形成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向上、进取的校园氛围。活动将采取学院推荐、学生自荐、同学推举的方式,将相关资料上交校团委,由校团委领导老师、团委各位委员组成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资料进行评选,校电台、广播站要对候选同学做相关报道和大力宣传,评选结果将以晚会的形式公布。

二、协助部长完善部门内部建设

1、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为全体同学服务的思想意识。

在部长的指导下,积极地尽快熟悉部门业务,同时协助部长制定“部门工作细则”,加强内部管理,使部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具体活动的分工上,首先要严格遵从部长安排,同时也应及时制定分工责任制度,在部门全体成员负责的前提下,对全体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在分工负责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团结,加强部门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工作的热情,同时要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学生素质的拓展,提出更多有创意、有效果、够经典的活动。

2、加强与部门成员的联系,增进与部门成员的感情。

由于本学期情况特殊,部门成员分属新老校,因此要积极通过电话、qq等形式相互保持联系,确保合作的密切性以及工作相关信息的流畅。

三、积极协助兄弟部门的各项工作,营造和谐、默契、团结的工作氛围 团委的各个部门是相互协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尽职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兄弟部门的工作,为团委和学校的荣誉而共同奋斗。

本学期对于素质拓展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学期,对部门特色的创建和部门形象的树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一学期必将为我们部门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个人也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相信在校团委领导和团委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素质拓展部一定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加有质有量的活动,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共青团吉首大学委员会 素质拓展部

篇8: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心得

一、“七一”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内容全面丰富、思想深刻, 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国家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对于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宏观上看, “七一”讲话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 胡锦涛总书记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奋斗历程。胡锦涛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时指出, 90年来我们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积累了在中国这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第三件大事,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三件大事贯穿我们党的90年,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还总结了我们党90年所取得的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方面的成就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此外, 胡锦涛总书记又深入展开论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

其次, 胡锦涛总书记论述了在新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 要有忧患意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 胡锦涛总书记具体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 即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忧患意识, 既表明党对执政形势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作出了理论回应, 也凸显了党在未来执政道路上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树立忧患意识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因为胜利, 党内可能生长以功臣自居的骄傲情绪, 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 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也可能击倒党内某些意志薄弱者。”邓小平强调:“一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败现象, 否则, 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江泽民曾告诫全党:“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 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 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面对考验和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从5个方面来推进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从这5个方面来推进党的建设, 将有效地化解我们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对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 胡锦涛总书记阐释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 如何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讲了“四个建设”。

一是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进而,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提出了“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 要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加快发展,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二是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等等。三是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坚定理想信念。四是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就是真学、真懂、真信和言行一致的学风。学习的目的是运用, 学是用的前提, 用是学的目的, 因此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去对待“七一”讲话, 自觉地用讲话精神来指导实践。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践, 是实干。邓小平强调指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 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强调要在“做”上下工夫, 要重在运作;提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 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合力。这些, 强调的都是实践的重要性。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就必须用这种学风严格要求自己、用这种学风指导、推动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我们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对待“七一”讲话, 就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七一”讲话的每一个论断, 在真正理解和信仰的基础上用“七一”讲话精神武装思想, 推动工作。这里, 我们以“七一”讲话中“四个历史选择”的论断为例, 来说明如何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理解“四个历史选择”, 必须联系近现代中国历史实际、联系近现代中国国情和当时人们的思想现实, 把它还原到历史当中。

一是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民族危机, 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魏源、林则徐等近代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希望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使中国强大, 然而由于其指导思想的错误, 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也由于其封建主义思想作祟, 没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没有提出科学的政治纲领, 最终走向失败。戊戌变法提出要改变政治体制, 实行君主立宪制, 然而由于封建顽固派势力异常强大, 变法仍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主张民主共和, 提倡议会制和多党制, 使中国革命看到了曙光。然而, 此时中国的国情还不具备搞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条件, 中华民国又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革命屡战屡败的背景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 当时的优秀青年如毛泽东、蔡和森等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作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成功, 充分说明她满足了中国国情的需要, 满足了中国人民的需要, 代表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政治舞台上有300多个政党, 但这些政党由于其指导思想错误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大都昙花一现, 唯有中国共产党以其指导思想和自身的先进性, 以其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建立了新中国。因此, 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新中国面临着究竟向何处发展的历史选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拥有最高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向往社会主义;农民阶级分得了土地, 政治上翻了身, 成为社会的主人, 愿意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和思想改造, 觉悟得到了提高, 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也愿意跟着共产党进入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共产党通过赎买的政策, 使他们不得不接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项政策。这样, 向社会主义过渡便成为人民大众的共同选择, 而非个别领导人的决定。因此, 历史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广大人民的愿望, 是必然的。

四是历史选择了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长期在封锁和孤立的状态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使本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科技水平更加落后, 差距越来越大。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向先进学习, 实现改革开放, 引进西方资金和先进生产技术, 大力发展经济, 解决物质资料匮乏的局面。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 才有了我们今天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立刻活跃了起来,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历史证明, 封闭就要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今天, 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势不可挡, 我们应当主动融入世界体系, 通过学习、借鉴和合作, 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使中华民族早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真信, 只有真正懂得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道理, 我们才相信历史的必然选择。因此, 我们要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把“七一”讲话学习好、贯彻好、应用好、发展好。

三、勇挑时代重担, 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七一”讲话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充分强调了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并充分论述了我们党与青年的关系, 把党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这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 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 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充满着怀抱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年轻人, 这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力量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给予了厚望, 充满了深情, 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 希望他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 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坚定理想信念, 增长知识本领, 锤炼品德意志, 矢志奋斗拼搏, 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青年大学生学习“七一”讲话, 一定要认清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广大青年, 广大青年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中华民族的重任。那么, 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如何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呢?

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成才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老一辈革命家为了理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而不懈奋斗。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按需分配, 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实现的, 我们不能给它设定一个年限, 而要通过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艰苦奋斗去实现, 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我们这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所能够实现的。作为马克思主义者, 要树立最终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理念, 并为之奋斗终生。

二是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要通过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 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青年学生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社会,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理论联系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一部分青年, 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习和工作,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要坚信党的正确领导, 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为广大青年和群众树立好榜样;同时,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经得起考验, 要相信党、相信人民, 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上一篇:生物教学小故事下一篇:飞向光明的翅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