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评估报告

2024-05-01

声誉风险评估报告(精选6篇)

篇1:声誉风险评估报告

东方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有关工作的通知》,把声誉风险管理纳入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声誉风险的排查工作,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完善声誉风险各项制度。

相继完善、制定了多项制度。制定了本行《声誉风险管理实施细则》,从声誉风险的组织管理体系、报告途径、处置分工、责任认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声誉风险的控制和处置过程。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的报送标准,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对不同等级的重大突发事件采用不同的应急响应,对单位突发重大事件严格按照要求上报银监局、省联社、人行、市政府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新闻采访接待制度和应急预案》,规范对新闻单位采访接待的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防范因新闻宣传不当引发的行业风险和声誉风险。

做好客户投诉反馈工作。

健全服务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基层和社会监督,明确监察室为本行投诉监督部门,在每个营业网点醒目位置设立意见箱、意见簿、公布举报监督电话。对客户的投诉实行按时办结,能够处理的马上向客户给出处置意见,暂时处理不了的明确告知客户处理时间,并做好解释工作,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处理客户投诉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同时,召开各种形式的测评会、恳谈会,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对出现客户投诉现象一经查实的单位,取消其申报创建文明单位的权利。

加强与媒体宣传和沟通。

与市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报、日报、晚报以及人民网江苏视窗、连云港联网等网络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利用媒体力量加大对本行的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客户对我行有着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明确办公室为舆情监测牵头、协调部门,科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也同时利用媒体资源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遇到对该行不负责任的负面舆论报道,该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在第一时间妥善化解不利影响。

篇2:声誉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服务质量、收费等;七个是不允许的。法规执行、小微企业融资、运营风险和案例、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抵押、不良贷款、代理销售、新产品业务等当前舆情热点。,我行的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还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a)案件和侵权行为。近年来,在一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类违法案件认真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我们教会了每一位员工警醒守法,珍惜自己的事业和员工道德,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定期和不定期与员工交谈,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经调查,本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媒体也未出现不良或违法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在服务质量方面,我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们的口号是在x x城市推出x x银行服务品牌,硬件宽敞美观。三年来,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不断的表扬和表彰,但也出现了两次客户投诉(20xx年)。通过在家道歉和解释,我们可以获得客户的理解,继续成为我们银行的忠实客户。一线人员非常重视服务质量。一旦发现问题,不会拖延,迅速报告和解决,尽量就地融化,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同时,分行和总行的`投诉电话和建议书在大堂分发,每季度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客户,对我行客户经理和柜台服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强化监管机制。

关于收费问题,我行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在大堂醒目位置公示各种收费项目。还有收费小册子供客户拿走仔细阅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3)信贷和中间业务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并执行“包容性融资”在街道和社区进行项目宣传,在墙上宣传阳光信贷政策,在墙上宣传客户经理的姓名、辖区、联系方式和在职情况,在墙上宣传银监会“七个是不允许的。要求在营业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供给方面,按照支农扶小的主线和以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信贷供给顺序,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给予全力支持,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我行现有不良贷款金额x x万元,正在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x x万元,系企业经营不善所致,已向法院起诉。预计今年将收回所有不良贷款。历年来x x万元的不良贷款被法院起诉,会有一定的损失。经总行审核,本行员工无违法违规行为。

在发放信用卡和住房抵押贷款时,要积极应对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严格把握贷款审查流程,杜绝乱贷,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销售和新产品的业务营销中,我行始终将学习文件放在首位,深入理解文件精神和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充分解释和揭示风险,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无风险事件发生。

(四)员工管理问题。办公厅负责对员工进行调查,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的舆情风险意识。共调查24名员工,包括2名总裁和2名劳务派遣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相关人员收集相关信息,调查各种行为。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博客等传播各种不利消息。,他们都有很高的防范声誉风险的意识,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上都能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敬业、诚实守信、勤奋、遵守法律法规;,努力维护我们的网点、窗口和员工形象,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舆论风险调查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有几个原因。

第一,领导重视。为了确保舆论风险调查到位,总统明确规定

重点突出,分管副总具体工作机制,综合办公室落实,各部门配合落实,特别强调各部门办公室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调查工作。

第二,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和公安联系、获取视频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行为、服务质量和收费、信贷和中介业务、员工管理四大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努力使调查工作务实、细致、完整、做好,确保调查不留死角和隐患。

第三,加强预防。鉴于客户投诉、中间业务收费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以及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的机会增加,我行坚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重申舆情风险应急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及时向银行领导和总行报告,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措施,确保即时化解,防止舆情发酵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和主流媒体的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加强内部控制和案件防范管理,禁止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禁止员工担任基金经纪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经营,避免员工违法违规引起媒体关注。

在未来舆情风险管理中,我们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的作用,通过正面模式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员工的舆情风险意识,建立“违反是风险,安全是利益。风

篇3:从声誉风险视角看企业风险管理

1.声誉与现实的差距

企业声誉取决于它的方方面面, 包括:企业治理、员工关系、客户服务、产品质量、财务业绩、环境与社会问题、知识资本等不同领域;不同的顾客、员工、供应商、投资者、监管机构、政治家、非政府组织、企业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中的声誉。如果一家企业在多个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当中享有美誉, 那么企业的声誉就会提升。

2.外界对企业的看法和期望发生的变化

外界对企业的看法和期望发生的变化时, 这会导致声誉与现实的差距扩大或者缩小。当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期望发生变化, 而企业的产品品质却依然如故, 那么, 企业声誉与现实的差距就会拉大, 企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3.内部的协调好坏因素

内部协调的好坏同样会影响声誉与现实的差距。如果一个部门提出了一种预期, 而另一个部门又满足不了这种预期, 整个企业的声誉就会受到损害。内部协调不善还会使企业失去洞察力, 看不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看法和期望正在发生变化。在几乎所有经营有方的企业中, 各职能部门不但会给不同利益相关者把脉, 还主动对他们的期望进行管理。

二、企业声誉风险特征与管理

1.企业声誉风险特点

影响企业发展更多的是市场因素, 企业的声誉风险正是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同其他风险相比, 有下列特征。

一是多样性。企业相关利益者既多又复杂, 直接的利益关系者主要有股东、客户、国内外同业、政府、监管部门, 间接的利益关系者有媒体等社会各个层面。由于引发影响企业声誉原因的多样性、做出声誉评价的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 从而使声誉风险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性。

二是常态性。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往往受视角、自身利益局限性、信息的影响, 这种不同向的评价结果始终存在, 其负面评价所形成的声誉风险也就始终存在。这种并不是由声誉风险事件才引起的声誉风险则是一种常态化的风险。

三是关联性。企业的其他风险一旦变成现实时, 就可能引发企业的声誉风险。可以说, 企业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企业声誉, 声誉风险是其他风险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特征。

四是复杂性。目前, 企业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越来越多地运用计量方法、计量模型, 但声誉风险的存在形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风险。正因为此, 体现了声誉风险评估、界定、分类、建模的复杂性。

五是被动性。声誉风险难以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难以组织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建立高素质的队伍、高效的协调机制、有效的沟通机制, 实施难度和管理成本都较高, 因此, 声誉风险管理往往要等到风险出现一定苗头再采取措施才会更加有效。

2.构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要建立并完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完善公司治理, 把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 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内, 建立健全声誉管理机构, 制定提升企业声誉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 领导公关危机的处理, 监测企业声誉状况, 督促声誉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二要建立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会对企业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 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声誉风险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各方面, 因此, 需要纳入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对发生声誉风险事件的, 要严格问责, 并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和员工绩效考核, 以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声誉风险管理。

第三要建立并完善声誉风险防范机制。声誉风险在转向危机之时还属于一种损失的可能性, 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多转化条件。在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中, 对这些转化条件进行改善、加强防范则是管理成本最低的一项措施, 因此, 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事前处理为主、事前沟通为主。

第四要建立并完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声誉风险从产生、积聚到形成往往有一个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 会通过一系列相关指标表现出来, 而针对表现出来的现象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有利于对声誉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这就要通过预警机制构建来实现。

三、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谈声誉风险管理的策略

1.推行全面化的声誉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 各企业必须透彻了解所处的风险和经济资本状况, 对声誉风险管理和经济资本收益进行科学定位;声誉风险贯穿于企业业务始终, 关系到各方利益主体的经济收益, 必须明确声誉风险的战略定位。其次, 无论是声誉风险还是经济收益, 都关系到自上而下的各层组织结构层次, 声誉风险管理需要包括董事会决策者、中层管理者、业务员在内的全员努力, 所以要明晰上层高管、中层管理者、下层业务部门的风险收益关系, 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网络。再者, 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必须目标明确、内容完备, 声誉风险管理战略既要考虑到来自各方的风险都可能引发声誉风险, 又要考虑到应对各种风险的管理环节与管理流程, 任何一种风险的处理不当都可能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2.营造全员化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

声誉风险管理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稳健经营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软环境, 涵盖了声誉风险管理理念、声誉风险管理行为、声誉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构建高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具有长效的作用。第一, 树立企业业务经营中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的理念, 各种产品、各项业务的潜在风险都可能引发声誉事件, 带来声誉风险, 所以声誉风险管理要与业务发展相统一;第二, 做好长期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培植, 通过广泛的声誉风险教育, 重视风险评估, 并将声誉风险管理成效与业绩考核配套, 培养所有员工的风险敏感度, 尤其是频繁接触各类声誉风险事件的业务人员和贯彻落实声誉风险管理政策措施的中高层风险职能部门, 将风险动态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3.组建全方位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

声誉风险管理过程依靠于高技术管理人员监控的一系列组织流程或程序。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董事会、监管会、中层管理职能部门、基层业务人员密切相连, 企业各个组织层通过目标设定、任务分配, 建立有效的机制, 落实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相关人员从自身的职责与权限出发, 在与其他各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选择自身参照, 应对风险, 建立纵向自上而下的报告机制以及横向平行部门的协调机制。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4.实施全程化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

声誉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始终, 科学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保障了声誉风险得到有效监控。声誉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 声誉风险识别。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工具, 分析判断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 尤其是声誉风险与其他各种风险相互交织, 某一因素引起的风险可能引发放大声誉风险的程度与范围。联系经营活动, 实施全面的预警机制, 设置声誉风险管理备忘录。第二, 声誉风险计量。运用计量的方法分析声誉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的损失程度, 通过对声誉风险的量化, 准确掌握自身声誉风险状况, 确定声誉风险事件对企业影响的大小及企业的可承受能力。第三,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声誉风险状况不断发生变化, 必须持续地关注风险变化, 通过关键指标和环节检测并适当地调整战略。第四, 根据声誉风险类别、程度与特点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复杂度和可承担的监管成本, 采取有效的方法, 通过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达到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第五, 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资本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声誉风险事件的事后补偿与处置可能要比事前预警更困难, 所以对于不可预期的声誉风险损失通过资本补偿机制实现的效果不会很突出。

5.运用全新化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

从国外成功经验看, 声誉风险管理对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依赖性极强, 要应对变幻莫测的声誉风险外部环境, 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声誉风险观测与预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通过借鉴声誉指数模型的方法, 对一系列能够体现这种可能性的指标进行监测、综合, 以预计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所带来的损失, 作为对企业声誉风险状况、程度的一个基本评价或判断, 供高管人员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科学的评估与计量结果有利于对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事件进行事前监控、事中控制、事后补偿, 同时还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不断改进更新指标体系和模型约束条件, 使之更趋完善, 从而大大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甚至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6.实行综合化的声誉风险管理策略

一方面, 声誉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 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特征, 声誉风险是其他风险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另一方面, 声誉风险是各种风险进一步延伸的结果, 声誉风险的产生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不易界定, 单靠风险管理部门的常规管理难以进行, 即便是就其本身进行管理, 效果也不一定明显, 所以声誉风险管理要从综合化管理人手。综合企业结构内紧密相连的各个组织层次, 在权衡风险―收益的基础上对每一层面、每一部门、每一员工定岗、定责, 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常规地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再者就是综合客观存在的一切风险, 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区分各种风险引发的根源, 预测对企业声誉可能造成的损失。

7.执行声誉风险分类化的管理模式

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和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进行分类管理。由于声誉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性与因果联系性, 任何层面的风险都可能引发声誉风险, 所以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将可能引发声誉事件的各类风险分门别类, 进行监控, 根据不同的类别, 施以不同的监控力度, 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资源, 提高风险监管力度。对于声誉风险的监控与防范还要多部门信息沟通, 协调一致, 所涉及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都要及时与负责部门联系, 将声誉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施其武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 2009 (8)

[2]薛冬梅.当前形势下商业企业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09 (9)

[3]唐弋宇.浅析商业企业声誉风险管理[J].金融与经济, 2009 (12)

篇4:管控企业声誉风险

良好的声誉使得企业行为容易得到社会认可,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相反,不好的声誉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企业声誉本身无法用收益数量来准确衡量,这使得对企业声誉风险大小的评估与度量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做好企业声誉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对企业声誉有充分的了解。

企业声誉具有关系属性,即企业声誉与特定的组织群体及特定的事情有着紧密联系。一个企业有许多利益相关群体,包括投资者、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等。这些群体分别与企业有特定的关系,对企业行为有着特定的期望。特定的群体会从特定的角度认知企业行为,从而具有不同的企业声誉认知。例如,如果企业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对于顾客群体它在产品价格上具有良好声誉。然而,产品价格过低会导致利润空间变小,这可能会影响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认知,进而影响相对于这些群体的企业声誉。企业到底更关注哪些利益群体,依托于企业现阶段的战略和目标。

企业声誉的形成与企业自身表现出的差异性(即不同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特征)密切相关。利益相关群体会刻意寻找一个能有效区别目标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特征,并以此特征为基础构建他们对这家企业声誉的认知。例如,金融企业通常被看作是具有“风险厌恶并小心谨慎”特征的一类企业,这些特征使得利益相关群体对这些企业放心,愿意委托它们管理自身的资产。如果一家金融企业的行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那么不管是高于还是低于市场平均期望,这些差异性都将作为利益相关群体构建这家企业声誉的主要依据。

企业声誉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它的形成不完全基于客观事实或现实,是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行为的体验、知识和看法的综合体现。尽管企业能够采取措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向人们传授更多的相关知识,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有效地改变他们对企业行为的看法。为了更好的管理声誉,企业不仅需要做到真正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企业的“与众不同”。

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破坏自身的声誉,声誉遭到破坏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结果。企业也许没有做任何事情,但是它的声誉却有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如果一家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这家企业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良好声誉。但是,随着同行业其他企业也相应降低价格,甚至降低的幅度比这家企业还大,那么依据差异性原则,这家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声誉将受到不利影响。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一个时期令企业声名鹊起的因素在另一个时期也许会使得企业被动落后。为了有效管理企业声誉风险,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行为(或来自外部市场上的行为)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应该尽可能深入地分析和预测那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减少意想不到的惊奇。

基于战略和文化之上的企业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和方向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预期性,这是企业声誉构建的基础。为了维持和改善声誉,企业应该努力在利益群体中形成对自身行为的可预期性,同时保证“说到做到”。如果企业之前采取措施对外形成既定预期,但是在实际行动中没有做到,那么会严重损坏企业的声誉。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社会媒体会刻意批评企业的“不诚实行为”,放大行为结果的不利影响。也许危机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声誉毁坏的影响,但是代价肯定也是昂贵的。

篇5: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1

按照《xxx银监局办公室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员工涉及社会融资行为风险提示有关文件的通知》(x银监办通xxxx号)文件要求,我部组织进行全员排查,排查重点是银行员工涉及民间借贷、集资等社会融资行为。

一、工作组织情况

一是精心组织。高度重视民间借贷可能形成风险的后果,认真组织,精心实施,防范员工个人民间借贷风险事件,避免引起声誉风险。二是加强领导。成立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部室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对我部所有员工进行了逐一排查。

二、排查内容

此次员工排查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是否直接组织、参与民间借贷或集资活动;是否充当社会融资“掮客”,介绍他人参与社会融资从中收取贿赂、提成、佣金;是否与资金掮客、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存在资金往来;是否有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或银行员工身份,为借款人提供还款资金或借用、盗用我行信用进行民间借贷或集资活动。

三、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本次排查,未发现我部员工涉及民间借贷、集资等社会融资行为。

四、拟采取的监管措施

我部拟采取以下监管措施深入开展排查:

(一)及时发现并锁定排查重点,发现员工存在社会融资行为的,对与其有关的银行账户开立、对账、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额存取款等业务操作环节的合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彻底查清查透。

(二)抓好“四个结合”,即与融资性担保公司非正常业务往来清理排查相结合;

与贯彻落实省银监局风险排查相结合;与日常员工排查相结合;与群众举报反映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案件防控群防群治的作用,切实防范民间借贷风险,避免风险向银行转嫁。

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2

根据省行银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辖内银行业全面声誉风险自查的通知》及省、市行通知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声誉风险自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并按照自查文件要求,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声誉风险自查工作,并将此工作做实、做细、做全,以确保此次风险自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相关制度情况

经自查我行严格按照总、省市行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制定了各项声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重大声誉事件报告制度,发生事件严格执行,逐级及时上报,确保风险事件影响降到最低,在制度执行中积极收集了全员的意见建议,并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逐步完善改进。建立了声誉风险责任及奖惩机制促进声誉风险防控工作有效开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组织领导建设情况

我行成立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以支行责任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声誉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舆情管理工作情况

落实舆情“零报告”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对我行在当地社会各方面舆论如网站、论坛、博客、微信圈网络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声誉风险舆情,有效防控声誉风险。我行高度重视客户投诉,声誉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定期对客户投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严格按照处罚制度处理我行有责任的相关人员,并督促被投诉人员及部门限期整改,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四、声誉事件分析情况

我行对20xx年以来我行发生的声誉风险事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根据近几年各类银行案件发生情况显示,金融机构内部犯罪情况时有发生,内部风险事件印发的声誉风险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内部风险防控对声誉风险防控至关重要,我行要求各部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外,还定期不定期对前台业务区进行检查,对信贷部门贷款资料及贷后管理进行审核抽查,发现风险及时提醒预警,发现违规操作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最大限度确保我行内部稳健运行。

篇6:2016银行声誉风险自查报告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誉风险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

为建立健全我行舆情监测体系,有效保障我行声誉,消除负面舆情特别是网络负面舆情对我行的不良影响;及时收集民意及客户回馈,保障客户及我行、行内员工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我行自接到相关文件后,领导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一、明确我行舆情工作承责部门及联系人员 为保证网络舆情监测及银行声誉风险排查的有效开展,经领导研究决定,我行的舆情监测部门有稽核监保部负责并由该部门指派相关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信息的上报、轮值监测等工作。

二、开展行内自查工作 为及时掌握行内员工的异常行为动向,及时防范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或借用银行声誉从事违规违法行为,我行已在近期在行内组织开展员工的异常行为排查,排查事项涵盖工作中的异常行为表现、组织纪律方面的异常行为表现、个人行为方面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涉嫌“黄赌毒”等的九种人排查。并采取背向交互判断以及抽查谈话等方式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有效。经过此次排查,暂未发现有异常行为员工。

三、建立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的接访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 为了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群众、客户、员工的信息以及上访原由,直面问题,及时查找自身不足,我行积极与地方政府及监管机构的接访部门联络,确保出现相关信访问题后,及时接受信息,及时查找事由,接受监督。

四、我行继续开放信函、电话、传真、直接来访、网络等形式的信访接待工作渠道。及时接收信访信息,并保证每一个信访问题都得到及时、认真的回复。此外,我行不定期核查客户意见簿所登记的客户投诉及建议,并对异常情况实施问责制度。

截至报告日,我行暂未发现行内、行外及网络负面舆情风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不断强化工作力度,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防范我行声誉风险。

篇二:

根据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两会”和3.15期间舆情工作的通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舆情风险排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总行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积极做好舆情风险的研判、排查及提升应对能力,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排查工作要求,对服务质量、收费、“七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操作风险及案件、员工涉及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房贷、不良贷款、代理代销业务以及新产品业务的风险问题等当前舆情热点提示,我行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重点也围绕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案件和违规问题。近几年来,在行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传达到每位员工,以血的教训教育每位员工警钟长鸣、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职工操守,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定期不定期找员工谈话,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通过排查,我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也未在媒体上发生过不良、违规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对于服务质量,我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行的口号就是要凭借宽敞亮丽的硬件,打响**银行在**城的服务品牌,三年来,已获得客户的认可,表扬与各种荣誉不断,但也有二次客户投诉事件(2013年),通过登门致歉与解释,取得客户的谅解,并继续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一线人员高度重视服务质量,一经发现问题,绝不拖延,迅速报告解决,尽量就地消融,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是也在大堂处布臵了支行与总行的投诉电话、意见簿,按季随机抽查一定量的客户对我行的客户经理及临柜服务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加强了监督机制。

对于收费问题,我支行已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大堂醒目处进行各类收费项目的公示,也有收费小册子可以让客户带走细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三)信贷及中间业务方面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进街道、社区宣传,将阳光信贷政策上墙公布,将客户经理姓名、管辖区域、联系方式及在岗状态上墙公布,将银监会“七不准”规定在营业大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支农支小支实主线和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投放序列倾力支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行现有不良贷款**万元,正在努力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万元,属于企业经营不善所致,已诉讼至法院,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清收。历年不良贷款**万元,均已诉讼至法院,会有部分损失。经总行审计,发生的不良贷款中,我行员工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在信用卡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中,积极相应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严格按规操作,严抓贷款审查过程,杜绝滥放滥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代销及新产品业务营销中,我行总是先行安排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及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做好充分解释与揭示风险,按规定流程操作,未发生风险事件。

(四)员工管理问题。此次员工排查问题由综合办负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舆情风险意识,共排查员工24人,其中正副行长2人,劳务派遣工2人。对相关人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各种行为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发帖、博客等散布各种对我行不利的消息,都具有较高的防范声誉风险意识,都能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上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极力维护我行网点、窗口、员工的形象,提升我行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重视。为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到位,明确了行长

主抓,分管副行长具体抓,综合办公室实施,各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强调各部室要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排查工作。

二是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公安取得联系,调阅录像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问题、信贷及中间业务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四大重点进行了细致排查,努力使排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做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三是加强防范。针对排查出来的客户投诉事件、中间业务收费、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机率增加等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坚持由办公室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并重申舆情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及时向行领导及总行进行汇报,积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处臵,确保第一时间化解,防止舆情发酵和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检法机关、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强化内控案防管理,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严禁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行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因员工违法违规而引发媒体关注。

在今后的舆情风险管理中,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通过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全行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开场白下一篇:杏山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