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

2024-05-29

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精选10篇)

篇1: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

实验室解说词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这里是科学的启蒙,创新的殿堂,凝聚的是智慧,引发的是探求。几年来我校加大了仪器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仪器设施专用教室按二类,超标配备。具体请看,仪器按使用范围分为: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模型、标本、玻璃仪器、药品及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

共有仪器791种,其中用于电化教学的仪器主要有微机97台,电视机27台,多功能厅一个,可以进行微机,实物投影,录象的信号切换;录音机28台。仪器室面积51平方米,仪器橱12个,实验室面积80平方米,实验桌24个,大大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仪器的使用,让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精密化的层次发展。有固定资产帐,明细帐,自制数量帐等帐目齐全,学生实验守则等各种制度齐全,有安全防盗措施。所有仪器完好率达100%,演示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

组织、人员、制度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确保了科学实验沿着创新,探求的轨迹良性运做。学校建立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校长、主任任正副组长,他们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并将实验操作纳入教研系列,指定专人研究,实施。学校成立了各种科学实验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动手,亲历实验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各种养殖小组的建立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另外,根据我校是计算机特色校的特点,我们还鼓励学生根据书中提出的问题大胆想象,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并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请看,这些资料有的是学生们在网上找到的,有的是学生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再有,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并认识一些实验反映不出来的相关知识,这样,实验,亲历,网络,三方面有机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实践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篇2: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

(一)《科学实验探究》(专题)①

一.相关概念以及要求:

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2.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有关生物的科学事实。其中,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的步骤: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 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③作出假设 ④设计并完成实验⑤分析实验现象⑥得出结论

二.做题要求:

1.设计实验的要点:有对照、变量要单

一、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

2.能够指出某个探究方案的对错,并能对实验方案做补充和简单的设计。(关键——此方案是否做了对照,是否是单一变量)

3.能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三.常见题目考法考点:

1.拟定实验题目

2.提出探究性实验的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主要考察你对变量的把握,对照的设置)

4.实验步骤(补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变量、评价或修改实验方案等)

①分组编号:一般取容器分组(试管、烧杯、培养皿),如果没有容器,就取生物材料分组并编号

(材料要求:植物——同种、长势相同、健壮; 动物——同种、生长发育状况一致、健康)

②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根据实验题目来分析确定变量)

常见叙述:向各组同时加入相同等量的。。,向A组加入。。,向B组加入。。,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分辨实验组和对照组)

③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一般根据实验原理,分析确定观察指标。描述实验现象既要描述实验组,也要描述对照组)

篇3: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

本科院校科研和教学实力都比较强, 尤其对于985和211院校来说, 借助于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创新能力是常用的教学策略, 所以说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实验室内, 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发现课堂所学原理的真正所用,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 建立设备齐全、技术成熟以及管理科学、创新的实验室对于推动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必要性

生物科学专业是对生命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同时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涉及范围较广, 与人口、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息息相关, 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生物科学联系。生物科学实验室是培养生物科学人才的摇篮, 因此, 其创新管理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1.1 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

我国生物科学在世界生物科学界一直处于先驱地位,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各国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纷纷展开研究, 我国为了能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抓紧培养生物科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虽然中国曾在人类基因组以及水稻基因组计划中做出过杰出贡献, 但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 为了减小差距, 必须要加强生物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培养出创新能力强, 老、中、青相结合的工作团队, 才能保证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2 为生物科学产业的发展储备新型人才

面临现代资源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 生物产业亟待发展, 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目标, 将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面临的问题同样繁多, 所以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进步一直是我国科研的重中之重。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生物产业, 力求通过几年的发展在生物制药、农业、环保、资源、能源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能有所建树。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在于高素质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结合,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真正推动我国生物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室中培养的技术与创新能力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 也反过来促进生物科学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3 弥补我国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生物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 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 要加大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以及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如今大部分高校生物科学教育中教师会传授学生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实践操作和运用上缺乏锻炼, 没有锻炼机会, 更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有的学校开设了生物科学实验教学课程, 但是在实验室中学生都是被动实验, 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导, 将实验室已经配好的试剂或者其他实验材料和另外的实验材料混合进行实验就行, 完成的实验都是一些经典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用自己真正的去做什么, 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意思按部就班完成作业就行, 十分机械, 学不到东西。久而久之, 学生对此类实验失去兴趣, 学校也只是应付了事, 原本的实验教学起不到任何效果, 更无所谓创新。

2 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本文研究的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由三个主要的部分完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以及实验室技术体系的构建。实验室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设备进行合理整合配置, 构建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和研究氛围。

2.1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 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实验室的建立原则是以学生为本, 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本科阶段,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某个方面的想法, 并且在向老师咨询以后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 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创新项目的科研基金, 并且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研究其项目。对于具体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建立较为宽松的准入制度, 较为严格的生物材料领用制度。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激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但是在关于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就涉及到了实验室的门槛问题。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规定, 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 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就不可以。这样的规定在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中是不可以出现的。这样很容易遗漏学习成绩不好, 但是动手能力很强, 创新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 只要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和一定的专业课基础和动手能力, 能够按照原始教材进行一些简单实验, 就应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确立了较低的准入制度, 但是需要建立严格的实验材料领用制度。实验中对于每种实验原料的领取都要经过实验室管理人员, 对于一些危险物品, 要严格限制领取量, 并且在领取实验材料时要由领取的学生签名, 确保实验材料领取实名制。对于有剧毒、危害性极大的实验材料, 要经过申请报学院或者实验室审批, 才可以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实验材料给予学生, 并监督其使用, 对于余留材料要进行回收。

(2) 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制度。

实验室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作为支持, 所以在开放时间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 尽量在学生需要的时间开放, 其余时间关闭。学生开展实验室研究工作一般是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 所以创新实验室在这期间可以将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一起集合到实验室, 对学生创新研究期间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实验室内的研究主要靠自己完成, 教师只需要在旁观察, 不让学生出现危险就行, 学生是真正的自主式管理。

2.2 创新实验室设备进行模块化管理

生物科学专业涉及微观和宏观世界, 在实验中需要多种实验设备, 为了提高设备的可发现性和利用率, 可以对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模块化设计。创新实验室内的设备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公共模块以及各类专业模块。公共模块基本上是所有实验人员都会用到的, 各类专业模块则是根据研究项目不同而设置的独立模块。当学生按照特定的科研项目到实验室申请实验设备时, 实验室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分配合适的设备模块, 方便学生实验操作。

2.3 提高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内, 管理人员一般承担设备、仪器清洁工作, 实验室打扫工作以及日常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员将不再与传统管理员一样。创新实验室管理员不仅要承担实验室日常安全护理和清洁工作, 还有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比如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摆放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进行研究, 同时还要能够为实验室内进行创新研究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管理员由过去只负责为进行实验的学生配制试剂向“多功能、全面”的管理员转变。同时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也要经常组织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培训, 提高相关技能, 争取在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 能够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帮助。

2.4 加强创新实验室与外界先进实验室的交流

加强与外界先进的生物科学实验室进行交流, 能够为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灵感和动力。

闭门造车是最坏的学习方式, 为了要有创新还要走出去, 在创新实验室管理上也要体现这一点。和外界实验室进行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外界的交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一些科研人员进行交流, 二是和生物科学产业的一些生产实践者交流。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 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从而根据动态调整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与生产实践者多交流能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实际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指明方向, 使研究的结果能够符合实践要求, 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3 结语

本科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为了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 各高校应当都参与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来, 共同商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我国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出发, 对创新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做了具体阐述, 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详细建议, 为我国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对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也不例外。在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重大现实意义,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本文对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细致研究, 从实验室的建设理念到创建及管理过程都进行了分析, 对于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义贤.生物科学专业“四层次”时间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2011 (1) .

[2]李佳音, 官莹.浅谈实验室开放性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2) .

[3]江海.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 2013 (4) .

[4]孙秀英, 宋宏涛, 尹燕霞, 等.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2013 (13) .

[5]王潇, 莫日根, 王迎春.生命科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高校生物教学研究, 2013 (2) .

[6]周晓兰, 陈寅山, 张彦定.本科生创新实践室的建设与管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 .

[7]杨梅, 田春艳.关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4) .

篇4:实验创新,激活科学教学

关键词:创新实验 创设情境 激活科学教学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理念,新策略,用“实验探究”建构动态科学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教育新理念,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愿意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二十一世纪是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所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明确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实验教育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人才,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耐心细致地指导。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做起,促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科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让学生探究想想做做,动手动脑。

二、建构实验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最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创新实验更能诱发学生去求知、去探索,再去创新。

创新实验教学的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想——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

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拓展科学实验创新途径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情感和创新能力。实验方法有: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演绎法等。如探究实验《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师先对实验器材(量筒、蒸馏水、试管三个、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克)及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等作适当指导。然后由学生按创新实验程序及方法自行探究,最后得出影响因素有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的结论。同时也掌握了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类的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这一科学规律。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情感,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创设实验情境,激活动态的课堂

在实验教学中只有重视实验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科学知识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新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能力才能得以优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出发,教师要把握契机,开辟多种渠道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1.重视实验情景的创设,提高创新技能。

技能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如“鸡蛋放在液体里”实验,课前布置让学生带矿泉水瓶两只、鸡蛋一个、小剪刀一把、食盐、酱油、筷子一根、白醋、水,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实验。再根据实验得出结果:鸡蛋在水中下沉。在不同浓度的盐水里有下沉,悬浮,漂浮,在酱油中漂浮。在醋中先下沉后上浮。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得出物体浮沉条件。由此,与之相关的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密度计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又如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学生自己带玻璃(周边用胶布粘贴,防止伤手)、矿烛(或生日蜡烛)两根、打火机等等,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及规律。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高创新思维。

初中科学课本中,许多演示实验做起来可见度极低,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看“电影”,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若把一些演示实验建构成动态生成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进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1)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2)本实验阴雨天是否能成功?(3)用什么样的水草效果最明显?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眼药水瓶做液体的浮沉条件等等。总之,教师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利用随手可及的瓶瓶罐罐,把演示实验转变成自主探索实验。教师只要作适当地指导,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去做。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提高技能水平。如,在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性快慢的因素一课,教师事先布置指导学生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剪去上边2/3的矿泉水瓶、筷子一根、学生手表两只、热水、粗盐、细盐、白糖。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引入渴求探究实验的境界。在探究竞争合作的气氛中展现自我,继而共同提高。

3.变验证式实验为过程式实验,提高创新意识。

由于教学观念中的重结论轻过程现象,使得教材中的几个学生实验也是验证性实验,或仅仅是操作性实验,这种已知结论的实验,有一种操练性之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如: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学生只是稀里糊涂地跟着实验册按部就班地进行,至于为什么要让蜡烛与透镜间距离分别为u>f,u>2f,f

总之,我们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还学生主角的地位;要有意识创设矛盾性实验问题,在冲突和比较中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潮,激活动态的科学教学,形成科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注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5期

3.彭钢等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新课标、新实验《初中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5.李吉林.《从情景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6.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实验中学

篇5: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

—物体沉浮的规律

平常心

【实验目标】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

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铁(39g)、塑料(4 g)、木头(3.5 g);同质量不同体积的铁块(18 g)、塑料(18 g)、木块(18 g);水;水槽一个。

【实验原理】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二课,原课题是《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了使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大小有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活动:“物体的沉浮规律。”学生在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学习中,知道了有的物体在水里上浮,有的下沉;还知道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但是,根据经验,学生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有关。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呢?于是,我设计了用不同材料的物体,通过变量控制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即

1提供一组同体积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组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物体。探究出影响沉浮的因素,得到有关物体沉浮的规律。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易沉,轻的易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易沉,体积大的易浮。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在否定——在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

【实验创新点】

1、向学生提供自备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变量控制的研究方法,理解质量与体积对沉浮的影响。学生对物体质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3、实验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还可重复使用,而且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步骤】

1、把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木头、塑料、铁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塑料块、铁块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体积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篇6:小学科学教师创新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

参赛单位:平昌县鹿鸣小学

参赛教师:孙晓兰

空气占据空间

——创新实验说明

篇7:全州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 李益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年级学生初识科学课程。在前面三个单元中,植物、动物两单元主要以观察为主,“材料”单元中学生通过两个简单实验对材料的特性有了一点认识。前面的这些实验或简单,或趣味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空气占据空间是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个实验过程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要想办法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本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培养科学态度都有很大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友好合作意识和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设计有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

这个实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出示实验器材和讲清实验要求,在不作提示的情况下,我校三年级的四位女老师五分钟内没有一个人能想出解决问题的6方法。学生对“挤”这个词也理解不透,学生回答都是用吸管把水吸出来。学生对从嘴里吹出来的气体是否是空气也不确定,而且实验完成了学生也不易自己总结出结论:空气也是一定物质,能占据空间,所以把水挤了出来。

实验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这个实验简单而经典,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终究还是少了一点趣味性。

三、实验创新之处

1、教者在实验中首先营造了和谐、美的实验氛围,灯光把瑰红色向四周漫射,水波荡漾使整个讲台充满梦幻色彩,让学生置身魔术表演的看台之中,迫切想知道“魔术师”(教师)将会表演什么“魔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心理是放松的,没有顾虑,思维特别活跃,回答问题积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本实验在设计上遵循学生思维规律,层层深入,设置了思维的延伸点。

3、实验通过设置知识陷阱激疑,让学生在释疑后获得成功的愉悦和自信。

4、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废旧饮料罐、塑料泡沫等做实验,体现绿色理念,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更能启发学生科学兴趣。

四、实验器材:

水槽、乒乓球、废旧饮料罐、蜡烛、橡皮泥、泡沫塑料,肥皂液、老式幻灯机、多媒体设备等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一)实验原理

(1)空气也是一种物质,能占据一定空间。

(2)只有空气让出一定空间,别的物质才能进入里面。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二)实验装置 装置简单见实验过程

六、实验过程

实验一:乒乓球潜水实验 步骤:

1、把有盖1.5升的空饮料罐从瓶口约12厘米处剪开,做成一个简单的空气罩。往饮料罐做成的空气罩里塞入黑色塑料袋(黑色醒目便于观察)往下移动空气罩,当黑色塑料袋接触到乒乓球后,塑料袋对乒乓球产生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下潜。

2、教师从空气罩里拿出塑料袋,让学生讨论、预测:“空”的空气罩能让乒乓球下潜吗?

(1)生汇报讨论预测结果)

(2)师操作,“空”的空气罩往下移动看不到物体接触了乒乓球,乒乓球仍然下潜。

(3)师问:为什么空"的空气罩也能使乒乓球下潜?(4)点拔:空”的空气罩里什么也没有吗?(5)引导学生推理:

塑料袋(看得见)――能排开水让乒乓球下潜――是物质能占据空间 空 气(看不见)――能排开水让乒乓球下潜―也是物质也能占据空间 结论:空气也是一种物质,能占据一定空间。实验二:潜水的陷阱

1、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空”的空气罩使乒乓球下潜。

2、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提示:为什么有的小组能让乒乓球下潜,有的小组下潜的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3、实验“成功”的小组和实验“失败”的小组交换空气罩。再进行一次实验。

师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都发现了乒乓球上浮的密秘。乒乓球上浮的空气罩上有小孔,空气从小孔中跑出来了,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从空气罩中跑出来了吗?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但我们的观点、认识都必须有证据支持,同学们能不能用身边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找到空气从空气罩中跑出来的证据。)

点拨:如果你们小组的空气罩没有小孔,你有什么办法让空气从空气罩里跑出来?(打开饮料罐瓶盖)

4、学生利用肥皂液检验空气从空气罩里跑出来了。实验三:定位潜水

师:同学们能分别用有孔的空气罩和无孔的空气罩让乒乓球停在空气罩上有标记的位置吗?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结果。(首先让乒乓球下潜,空气罩有小孔的待乒乓球上升到指定位置后用橡皮泥堵住小孔。没有小孔的打开瓶盖待乒乓球到指定位置后拧紧瓶盖。)

师总结:只有空气让出一定空间,别的物质才能进入里面。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实验四:拓展延伸——点燃的蜡烛下潜。

把蜡烛(很短约5厘米)固定在泡沫塑料上,然后把空气罩的瓶口拧紧,把小孔用橡皮泥堵好。点燃蜡烛,用空气罩使点燃的蜡烛下潜。观察并思考:

1、蜡烛会熄灭吗?

2、蜡烛下潜到最低位置时和蜡烛熄灭时,泡沫塑料的在空气罩中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果后阅读教材83页资料库《空气中有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师: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燃烧实验时发现空气中只有约五分之一的气体支持燃烧,它们就是现在所说的氧气,当空气罩中的氧气减少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了,蜡烛就熄灭了。燃烧消耗了空气罩中的一部分氧气,所以泡沫塑料上升了一点点,这个实验中还有许多科学知识和疑问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学习和解决。

七、实验效果:

本课的实验在教师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中进行,实验难度不大,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实验也很成功。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实验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强调实验纪律,教师在演示和总结的时候学生因为好奇而玩实验器材就会影响教学、实验效果。分工合作也是保证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密切关注。还要重视实验记录表的填写,培养学生客观记录实验结果的科学素养。

八、自我评价

篇8:科学创新实验室讲解词

要做好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用心教学”,“心”的含义很多,其有爱心、耐心、专心、细心、包容心等,这些“心”非常重要,是一堂课是否成功,一位教师是否成功的基础。在面对学生时,每一位教师都饱含爱心、耐心、专心、细心、包容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在当今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创新心”,努力培养符合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能力。笔者就如何用创新之心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一、用创新之心改造实验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居多。而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造成许多实验无法进行,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也给我们一线教师造成了困扰。如果教师放弃实验,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实验内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课时,教材中所利用的材料过多,橡皮泥、空瓶、玻璃杯、吸管、针筒等等,为了变繁为简,笔者从生活出发,采用普通的纸杯、塑料袋等。这是大家常见材料,辅助水槽、橡皮筋,替代了书本实验中的较繁杂的实验器具,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引导他们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以水压将纸杯中的空气压进塑料袋的方式,得到空纸杯里面有空气这一科学现象。一点小小的创新,一点内容的改变,让学生在实验的乐趣中领悟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和科学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创新之心改变实验教学模式

经过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从学生听、看到学生体验,最后发展到现在学生探究、应用的模式。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关注“人性化”,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模式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笔者在实验中不断追求模式的创新,力求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在科学实验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学生主导、学生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自行设计实验并求证,通过讨论完成实验方法的总结,并推选代表进行组间指导和评价,让学生间相互评价并补充,最后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并概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尽量不参与,只在最后进行课程总结,并对知识点和操作点进行概括说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味。新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特别是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成绩的机会。虽然该模式没有得到系统的论证,但在实际中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给学生以尊重和重视的感觉,教学效果自然好了不少。

三、用创新之心丰富实验教学方法

“常教常新”是对教师的要求,实验教学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数年来一成不变,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的情况和差异,有些教学方法在某个班有用,放到另外班级就失效了,因此实验指导方法必须要创新,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例如:“让学生做小教师”的手法,许多教师都在使用,笔者也非常乐于运用,但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失去新鲜感。所以我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例如不光“让优秀学生做小教师”,还“让后进生做小教师,优秀学生做督学或校长”等,方式改变或角色转变只有一点点,但凸显的“椰壳效应”就很明显,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改变。虽然只是一点的创新,却使得教学方法绽放青春,发挥功效。

四、用创新之心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

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重点不是学会了多少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为今后学习更高要求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孩子学会“创新”,激起他们求知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在实验中创新,要求教师也要有创新之心。在设计实验时,笔者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探究,不仅比设计,更要比创意,而且要加大“创新”在评分中的权重,以自身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授“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课时,本课难点是说明空气无处不在,充满在整个空间中。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笔者没有采取书上的方法,而是进行了创新:出示空纸杯,询问学生里面有没有空气,通过“抓空气”的实验游戏验证了纸杯里有空气。新的实验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教师乘机问他们:抓空气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你们还能从哪里抓空气?学生的答案之丰富也让笔者吃惊不小,一点的改变就衍射出孩子们惊人的想象。

篇9: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科学;实验室; 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54-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重视不够,在实验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建设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实验室虽然配备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却因实验教师不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低下而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造成设备闲置及资金浪费。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实验教学的发展,并制约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为了能切实加强学校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我作为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对小学科学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积极地创新性探索。现归纳如下:

一、依据配备标准,完善设备设施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与《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是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所以,规范学校实验室管理,应从标准化建设入手。同时,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又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在创新规范化实验室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依据标准要求,规范仪器、药品管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详细规范了小学教学仪器、药品等的种类、规格及数量,同时,《标准》中对仪器、药品等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编号,这一分类与编号也是实验室对仪器、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的标准。做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布局、整齐陈列。学校仪器室的仪器柜规格一致,橱柜结构合理,做工美观、坚固。仪器柜上有仪器分类标牌、标签,立于橱柜顶部。仪器的分类管理依照标准中的仪器编号分门别类按顺序科学摆放,一目了然。既便于管理、寻找、手到物来,又便于与《标准》对照统计。

2.化学药品的管理。实验仪器室设药品专用柜,存放少量常用危险化学药品。常用化学药品均在瓶上贴有标签,并标明名称、分子式、浓度。根据其化学特性分类保管;药品专柜由教务主任和实验室管理员两把锁子管理,用后剩余及时归柜。确保药品保管和使用安全。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

(二)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及时购买辅助材料。在依据《标准》进行仪器、药品配置的同时,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掌握与调整。在实际使用时,考虑到多个平行班同时授课及仪器损坏等因素,建议学校专门拿出经费进行补充、购置,以满足实验要求。根据实验需求及时计划填写“实验材料采购申报单”,让学校及时购买实验辅助材料,诸如:电池、绝缘导线、橡皮泥、胶水、胶带、火柴、蜡烛、食盐、白醋、小苏打、洗洁精、大头针等等辅助材料。为配合实验教学,建议学校专门购买鱼缸、小金鱼苗、蜗牛苗,由我专门饲养。以满足小学生观察的需求,同时利用养鱼缸里的水既满足了学生制作微生物装片的的需求,又使学生观察到种类繁多的活着的微生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健全账目,规范仪器管理

实验室是学校资产集中的部门,健全的账目管理,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账目管理。实验器材室设有固定资产总帐、仪器设备总帐及教学仪器设备登记册、教学仪器设备借还登记册、教学仪器损怀赔偿登记册、药品消耗登记册、教学仪器损耗报废登记册、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学校自购材料登记册、教学仪器报损报废申请报告单等账册。实验室设仪器分类账、仪器设备明细帐、低值和易耗品登记册,各类账目均按要求认真填写。所有分配或购入的仪器、药品都及时登帐,报损仪器要经实验组长和教务主任签字主管校长批准,凭仪器报损批准通知单及时消帐并通知总务部门。学校每学期最少清点一次仪器,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二)设计科学的登记表册,强化达标意识。在规范账目管理的时,要考虑与《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统一性。具体做法是:在建立账页时就将“标准”考虑进去,在账目的“收入数目”前加一栏“应配数目”,并在“结余栏”后加一栏“对照标准欠缺数量”。这样,不仅现有的资产一目了然,与《标准》要求欠缺的仪器、药品也清清楚楚。如此可确保在仪器、药品购置时不会出现疏漏,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使学校实验室建设向着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迈进。

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设施、器材使用效率

随着城镇经济建设的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县委、政府决定将我校办成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进而使我校学生数量大增,原有的实验室远远满足不了班班每节实验课都能进实验室的需求,针对这一现实,我把3—6年级科学分组实验的内容进行统盘考虑。根据教学进度和不同实验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制定了《盐池三小实验室分组实验安排表》,保证实验要求高的实验都能在实验室进行,使得我校实验室从上午第三节开始到下午最后一节每一节都有学生在做实验。使我校有限的资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配置,使有限的设施、器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极大地提高了设施、器材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档案管理,完善各种实验管理记录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涉及到大量的账目、资料、记录等档案。所以,实验室的档案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校的做法是:在实验教师办公室设资料柜,资料柜内保存以往五年之内及上一学期的有保存价值的资料,资料存入档案盒内,档案盒内有资料目录,目录上编有资料序号、日期和名称,资料柜内有各盒的总目录册。档案管理的基本分类为:

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记录、仪器借还登记册、科学实验计划表、科学分组实验记录档案、科学演示实验记录档案、科学实验明细记录表、实验员工作记录、实验室指导文件、实验室账目、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等。

五、发挥实验室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篇10: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桑枣一小:周健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三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传播知识,同时也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本课的实验有助于对以后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教材中原有的实验是: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大小约为一枚硬币的小孔,然后把这三张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学生就可以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这时,如果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学生就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旨在让学生明白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实验的不足之处

A.不直观。白天光线强烈,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线。B.难操作。实验道具难做精确,三孔难以对齐。

C.不全面。该实验只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没有证明其在液体、固体俩种物质形态中的传播路径。

D.实验器材比较常见,学生对这些天天见到的物体提不起兴趣,不能激发探究热情。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让学生分别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路线,经过反复实验,学生能在这三种物态中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B.变单一的器材为学生感兴趣的多样性器材,吸引他们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

C.把学过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他们解释影子的形成以及玩做手影的游戏,让他们感到科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4、实验器材

装水的烧杯、黑墨水、吸管、小棒、垫棉纸的空烧杯、蚊香、打火机、果冻、玻璃砖、激光笔

5、实验原理

让激光笔照射液体、气体、固体,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路径,得出光在三种物质形态中都沿直线传播。

6、实验过程 实验一:探究光在液体中的传播

器材:装水的烧杯、黑墨水、吸管、小棒、激光笔 步骤:先在水中滴入几滴黑墨水,再用激光灯射向水中,然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实验二:探究光在气体中的传播

器材:垫棉纸的烧杯,蚊香,打火机,激光笔

步骤:点燃蚊香,用烧杯收集烟雾,激光穿过烟雾,观察现象。结论: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实验三:光在固体中的传播 器材:果冻、玻璃砖、激光笔

步骤:用激光笔直接照射果冻和玻璃砖,观察现象。结论:光在固体中沿直线传播。

总结: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沿直线传播。

7、实验效果

A.趣味性强。器材多样,整个实验过程新颖,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B.知识性强。让学生明白了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C.可操作性强。实验器材简单,在平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可代替的东西也很多。实验过程易于操作。

8、自我评价

上一篇:提升教师思政素质方案下一篇:数字逻辑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