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带好头重在抓落实

2024-04-12

贵在带好头重在抓落实(共3篇)

篇1:贵在带好头重在抓落实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一、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精神和实质的认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这次教育活动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始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我认为这个基本精神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始终抓装一条主线”,即始终抓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二是要努力实现“一个根本目的”,即“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着眼点在于要保持先进性。这里,首先要看到,“提高党员素质”是保持先进性的基矗开展这次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基本素质。所谓基本素质,就是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者的有机统一。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了,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看到,“服务人民群众”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所以,在这次教育活动中,特别要把解决执政为民问题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第三,还要看到,“促进各项工作”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只有促进了各项工作,才能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才能把保持先进性落到实处。因此,无论在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哪一个阶段,都要体现这一根本目的。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目的,整个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二、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水利系统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要带头结合实际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以带动其他党员的学习;要按照“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的要求,自觉参加区委和局党委理论中心组的集中学习并搞好平时的分散自学。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要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服务宗旨,增强党的组织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自己能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讲原则、讲党性、讲廉洁;努力成为维护班子形象、维护班子团结、执行集体决议的模范;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不断地增强民主意识,广泛听取党内外党员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切实把党的工作做好。

三、要切实组织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源泉。因此,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把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就水利系统而言,我们的党员队伍构成与80年代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占了80%以上,更多的党员则是九十年代以来入党的年轻党员,所以大多数党员党内生活短,接受较为系统的党的理论与基本知识培训少,接受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教育少,对如何做一名党员,怎样过好组织生活;如何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员“角色意识”;如何更好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作用;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等都不是很熟悉,而我们一些党龄较长的党员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等也不是很清楚,这些也正是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所必需的。对此,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党员责任落实和权利保障机制。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要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要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职务,把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加以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使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责任。

二是用好党组织生活的鲜活载体。要通过行业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小气候。成熟了的行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辐射等多种功能,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建设文化的途径,增强组织对广大职工的吸引力,造就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小气候,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管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则把各项制度内容落实到具体党内活动中,要把党内生活与争先创优活动、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起到凝聚人心、教育和带动群众,为党增光添彩的明显效果。

三是积极创建基层党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其关键就是要大力提高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广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能紧跟时代的最新科技前沿、最新文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单位事业发展的效益成果。

四是要营造党内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形成普遍化和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是永恒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党风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等,都要随着形势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所以,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直到生命结束,都要不间断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五是要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我们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心组理论学习具有很强的表率和辐射作用。各总支、支部在组织学习中,要做到认真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各项制度,保证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时间和质量,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通过先进性教育,自身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争先恐后的工作姿态。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的一个明显区别就在于平常的工作中表现不一样。党员应该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落在群众后面。

其次,要善于充当观念更新的先导。“观念更新天地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之谈。在当今社会,万事万物都在发生急剧变化,观念更新不会也不能有“完成时”,总是处在“进行时”之中。因此,共产党员要率先成为更新观念的先导,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标杆。

第三,要有超前的思维能力。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在今天变革的年代,创造性的思维,超前的思维能力,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共产党员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很明显的是思维水平不能等同。远的不说,最近一段时间宣传的我们水利行业的汪洋湖、民勤的石述柱等优秀党员,哪一位不是想群众所未想,察群众所未察,料群众所未料?恰如有的百姓所说:“人家想的、做的和咱们就是不一样1

第四,要有吃苦在先的风格。“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常态。即使实现了全面小康和四个现代化,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还会遇有这样那样的“苦”。面临这样那样的“苦”,共产党员一定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没有这种风格,这是衡量是否保持“先进性”的一把标尺

第五,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党员的誓言。大家都知道,牛玉儒、郑培民、等都是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终身学习的楷模。其实,这些共产党员能在人们中间树立起伟大光辉的形象,这与他们平日里一点一滴的行为积累分不开的。胡锦涛同志在《共产党员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文中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共产党员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周围群众做出表率。共产党员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勇于开拓创新、防止和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六,要乐于担当实现群众利益的“先行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要以为官一任,造富一方的姿态,为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心竭力。

总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塑造党员灵魂的艰苦过程,它是按照“三个代表”搞好党建的最基础工作,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搞好这项工作,为此付出十分地努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取得新发展,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永远保持住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篇2:贵在带好头重在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他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就是要“精准脱贫”, 这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略。

精准就是要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 还要有正确的脱贫方式,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同时还要提高脱贫的积极性, 带着感情扶贫, 带着爱心扶贫。如何做到立体扶贫? 如何落实好精准脱贫方略? 是摆在我们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 一) 着手调查研究, 全面核实精准脱贫情况。要组织干部职工、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等深入村寨, 深入农户家庭进行调查, 要全面核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 扎实开展校对工作。要对所有建档贫困户进行标准化识别、实名信息管理, 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对通过审核的贫困户, 汇总之后进行数据录入, 确保对贫困户网联管理。对不同类别贫困村, 实行挂图管理, 在图中注明各乡镇街道办、各村实施产业发展脱贫、教育帮扶脱贫、异地搬迁脱贫、医疗救助脱贫、民政兜底脱贫的落实情况。列出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计划脱贫时间表、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时刻聚焦脱贫攻坚战的进展情况。

( 二) 着手层层落实责任状签订制, 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责任状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围绕落实每年目标减贫任务、围绕产业项目扶持, 将每年年度脱贫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户到人。逐级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预期效果明显的帮扶措施, 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严格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 保证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 三) 着手层层落实领导干部帮扶制度, 实行领导联系贫困村。落实领导干部帮扶制度, 实行领导联系贫困村, 可以明确每名县级领导帮扶3户贫困户, 科局级领导帮扶2 户贫困户, 一般干部职工负责帮扶1 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 小康驻村工作组负责相应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二、要达到农村精准脱贫的目标, 就要着重抓“产业脱贫”

( 一) 立足地方实际发展综合产业

适宜综合发展的地方, 要筹资成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完成中药材试种、果蔬种植、肉牛养殖等项目, 让参与项目的农户年收入增加。要投资建设中药材、果蔬、肉牛养殖等种繁基地, 整合资金完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要借助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综合产业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用好用足银行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贷款, 依托乡村旅游业的改造升级, 全面优化产业布局, 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农家旅馆、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要彻底改变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 改变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的空巢现象, 让青年纷纷回乡创业就业。

( 二) 立足好的农业区位条件展农业产业

在农业区位条件好的地方, 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向, 重点培养扶持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要加大脱贫贷款扶助, 发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 发放扶贫贷款到户贴息资金, 扶持龙头企业, 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新增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 三) 立足地方的特色着力发展产业

贫困面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 是因为缺乏长期稳定增收的产业, 要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了小黄姜、中药材、优质大米、山药、芦笋等一批优质特色示范基地, 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要集中打造核桃、中药材、蔬菜、草地生态畜牧业、精品水果、脱毒马铃薯、油茶、茶叶、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扶贫特色产业, 以产业带动,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以提高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推进产业化扶贫, 把特色产业产业培育成第一扶贫支柱产业, 建成最具特色的产业化扶贫示范区。

( 四) 立足把农村资源变为活动资金发展产业

要加快推进乡镇土地确权, 就要成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逐步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农村集体财产权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叠加, 用于农村抵押担保, 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力度和规模, 努力为农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从而把农村资源变为活动资金发展产业。

摘要:要达到农村精准脱贫的目标, 就要落实好脱贫攻坚, “贵在精准, 重在成效”的这一脱贫方略, 着重抓“产业脱贫”。落实好脱贫方略, 就要努力从四个方面着手:着手调查研究, 全面核实精准脱贫情况;着手层层落实责任状签订制, 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着手层层落实领导干部帮扶制度, 实行领导联系贫困村;着手建档立卡, 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要实现产业脱贫就要做到四个立足: (一) 立足地方实际发展综合产业。 (二) 立足好的农业区位条件发展农业产业。 (三) 立足地方特色着力发展产业。 (四) 立足把农村资源变为活动资金发展产业。

篇3:炎陵县 贵在落实 重在创新

一、明晰产权做到“四个到位”

我县紧紧围绕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这个核心,确保各项程序得到严格遵守,各个环节都能准确到位,使主体改革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一 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到位,形成改革合力。县乡村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形成了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林改的良好局面。全县制订县、乡、村林改方案1647个,做到了一村一策,一组一案。村组方案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具体化,以阳光操作确保林改政策在基层实施不走样,坚决防止会议不表决、表决无记录、会后再推翻的现象发生。

二 宣传培训、责任落实到位,营造改革氛围。全县共举办县、乡林改培训班50期,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在省市县媒体刊登播发林改系列报道200余篇,发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辅导读本》3.5万余本,为推进林改营造了浓厚氛围。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乡领导包村、村干部与驻村干部包组、林业站包技术的负责制。县政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主要领导定期研究林改进展情况。

三 民主决策、程序规范到位,尊重客观事实。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及时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实行“大稳定、小调整”。对涉及林农切身利益的环节,坚持做到“两个三分之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四 依法林改、权属落实到位,确保产权明晰。对集体经营的山林实行“山权落实到户,林地允许互换,林木竞标拍卖,内部联户竞买,利益均衡到人,差额实行找补”,能均山的均山,难以均山的均林折股,难以均林的实行资源评估均利等形式,平等落实农民权益。

目前,全县已完成98%应发证山场的现场核实、勘界勾图、四至签字等外业任务,完成85%以上的应发证山场的明晰产权任务,改革综合进度在湖南省位居前列。

二、深化改革推进“三大创新”

在扎实推进主体改革的同时,我们启动了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 稳步推进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按照“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调整精减了林业机构,初步建立了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林业运行机制。

二 稳步推进林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组建了县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和林产品交易、流转、融资的服务平台。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等文件,拓宽了林农融资渠道,增强了林业发展后劲。

三 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县政府出台政策,通过林业要素市场这个平台,从资金项目、技术服务、信息传递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方位扶持。

三、改革成果体现“四点成效”

主体改革的扎实到位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使林业发展的活力得到迸发,推动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初步显现出来。

一 强化了分类经营,促进了生态保护。转变了商品林经营模式,全县以山权为单位,以15-30年为轮伐期,进行统一规划,并严格执行。实行砍造挂钩制度,解决了“只砍不造”或“批少砍多”问题;确立了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时到户。

二 维护了林区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林改后,90%以上的山林都是村民的“自家林”,农民“山当田耕,林当菜作”,森林火灾和盗伐滥伐林木现象少了。通过确权发证,四至界线清楚了,林权纠纷少了。同时,通过林改,乡村干部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的意识明显增强;群众依法维权,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和谐。

三 盘活了林业资产,带动了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林工产业产值突破14亿元,税收增幅达150%,带动社会就业2万多人。

四 搭建了创业平台,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权明晰,减税让利等政策措施保障,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合理流转,为林场经营、专业造林、精深加工等提供了创业平台,企业建基地、公司带农户、专业合作等经营模式大量涌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畅通林权抵押贷款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搞好森林资源评估师队伍建设和林业担保公司的筹建工作,加速林业要素市场的运转。同时,不断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国家的惠林政策深入千家万户,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林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街道文化活动总结下一篇:公司人员选聘操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