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2024-05-02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共10篇)

篇1: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阜宁古河中心小学 嵇雪娣

【摘 要】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美术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审美创作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 美术 创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现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班级容量大,要照顾每一位同学不同的需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他们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更有利于农村儿童美育的发展。本文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点,叙述了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联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基础目标比较适合低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美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而中层次的学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层学生则要在中低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这样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对问题的设置也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定,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使美育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乘车印象》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坐车到卖车场去参观学习,了解各种车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制作,或者画画乘车时的画面。体会乘车时的开心、悠闲、焦急等变化情绪。在目标设定上就让他们互相回忆自己的乘车印象,分层讨论当时的情形。

基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许多孩子并没有乘过多少各种不同造型的车,对乘车的感情也比较淡薄,比较常见的就是电瓶车、自行车、面包车,轿车,很少有乘坐公交车,偶尔也有坐火车,为此这样的预习他们都很开心,让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乘车时的印象,分享彼此的快乐,他们很开心,也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感兴趣的事物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弘扬了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良好风尚。

二、学生作业的分层设计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的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才能,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美术课上采用“一刀切”方式布置作业,或者直接照着图片临摹,作业形式内容比较单调,有时学生更是无从下笔。分层作业则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一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

1、渐进式分层作业。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绘画要求,鼓励绘画态度,让学生自主作业,在此基础上能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美术技能。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老房子》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首先演示用黑色的卡纸撕出房屋的屋顶,然后用白色油画棒画出房瓦,用歪歪扭扭的虚实相结合的线条画上墙面。看简单的一座老房子外形已经画好了,学生则跃跃欲试了。

学生第一次作业: 撕出房顶,可以使不同角度的屋顶。画上瓦片,墙面。注意线条的疏密,虚实的变化。很快的学生完成了第一次作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话一所房子再简单不过了,房顶不用涂颜色是用黑色的卡纸直接撕出来的,学生在撕卡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教师主要强调的就是要用线条把老房子的“老”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抢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呢,看着他们充满了自信与喜悦。

对学生表扬之后,我说:老房子有了屋顶和墙面还差什么呢?学生说:门、窗子、墙。我就很快的加上门、窗、墙角的裂缝处几块砖,为了突出“老”,线条还是要疏密变化,对门窗线条的用法、窗花的设计要有美感。

学生第二次作业:给老房子添上门和窗。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则表现的不是太好的,尤其是窗上雕花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多的是鼓励,毕竟是农村孩子,对雕花的认识则比较少,毕竟电视上、图片上看到的雕花没有立体感、大多数表现的还是不错的。让他们在线条的层次中找到了乐趣与美感。

最后还教了学生“油水分离法”技法,让学生用白颜色的油画棒在墙面上涂满,再用毛笔蘸淡墨在墙角处稍微刮几下,老房子的“老”,再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绘画成功的乐趣,最的作品贴到老师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映入眼前。

2、合作式分层作业。学生的作业通常是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在小组中采取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切磋、互相探讨,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分工,能合理的分配相应的任务,从而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担负一定的职责,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的相互交换实用,进而有序的完成合作探究。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买菜》第二课时

在上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到菜市场去参观菜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考虑到画面内容比较多,就设计了第二课时为手工课,在这节课中,要表现的人物动态多、物体多,而学生之前对这方面的创作接触的比较少,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合作来完成作品,让每组成员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卡纸带关于买菜的图片。学生很快完成分工,在制作工程中学会了合作和交往,更有趣的是有的农村孩子还将家里晒干的小辣椒,玉米粒带来了,还有蛇皮口袋碎料、鸡毛、可见这些农村孩子是多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看到平时家里常见的东西学生是多么的有亲切感呀,这样的合作,他们充满了乐趣,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三、对学生作业采取分层评价

在美术课标中总结了全国范围内教师创造的评价方式,介绍了许多信息,这比我们实际进行评价的方式要多许多,这就给我们的评价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探索内容,也为我们拓展评价领域、创造新的评价方式指明方向。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采用表扬性评价、感动和愉悦的评价、富有成就感的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对低层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对个别指导,主要是及时性的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对中层练习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有时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的反思空间。对高层次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指导拓展想象的创作空间。同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修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的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5 [2]陈为瑽、李志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0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1]《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篇2: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学困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一、学生分层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我首先将学生区分出层次,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性格特点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参考变量。我们要认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结合小班的班额数量以及课堂上的合理控制,我一般将学生的层次定为三层或四层。掌握好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转变成可供学习的若干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层次与教学目标的层级形成对应关系,使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要求他们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而是巧妙地通过学生的自我要求来实现。例如《明度渐变》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调色、配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所以我只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这一最低基本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展示一些明度渐变的作品,有纯粹的填色练习、有 “自然形”的明度渐变、还有一些含概明度渐变的大师作品,利用这些难易程度不同的作品的欣赏、讨论,给学生做好导向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层级的学习任务时,我再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

三、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只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运用不同的形式完成课堂作业的练习方法,学生由于性别和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能够再现经历过的是或物;有的学生创造离、想象力较丰富,能够根据现实的事物展开联想;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能力差,总想依赖于参考现成的艺术作品,否则就无法完成作业。中高层可采用创作画,记忆画的形式完成作业。中低层就可采用临摹形式完成作业。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教师在黑板或投影展示各种参考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但是,如果中低次的学生选用了创作形式完成作业,教师救应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评价分层

作业展评时,我就把它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学生成绩评定时我不搞学生之间作业的比较,而是把每个学生的作业与他前一节课的作业相比较,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望,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篇3:浅谈小学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按照教材上的习作训练内容,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从而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习作之初就逐渐丧失了兴趣,有的连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有的叙述平淡,内容空洞、老套;而部分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实施作文分层教学,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写作教学,以促进差异学生写作水平多层次发展,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注重个体差异,分层互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1. 在作文的具体要求上要有一定的阶梯式难度。

作文形式多样化,虽然可以起到促进每个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的作用,但命题作文仍然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命题作文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作文水平,进行不同的层次性的目标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作文写作的快乐。目标要求的制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样的快乐,使作文教学适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在《记一次劳动》作文训练前,对这次习作的要求我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初级目标:写清楚劳动的过程,主要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实现。良好目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清楚劳动的过程。优秀目标:通过劳动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并能生动形象地写清楚劳动过程。这样一来,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基本上能完成初级目标,他们能在原来的水平上跃跃欲试,并因此产生了一种尝试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希望努力完成上一级目标。而作文水平好的同学,则能够在“合理想象”上大做文章。这时,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登上新台阶,全班同学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促使了作文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在各自层次上渐进发展。

2.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指导分层。

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习作”上,引导学生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在习作之前,按照习作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初步指导。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对所教学的班级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把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习作时,对A组学生要放手让他们写作,对B组学生侧重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对C组学生则根据个人实际多进行个别辅导。修改时,A组学生主要是自我修改和组内同学互相修改相结合,B组学生以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请大家共同评改,再做自我修改和教师批改,A组学生先请C组同学帮助修改,再以教师面批为主。

3.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进行任务分层。

在具体实施训练的时候要向学生下达具体的可实施的任务,对应不同层次的不同目标,任务难度要和学生将达成的目标相照应,任务的数量要适度,不具挑战性就不会引起学生相应的重视,可能导致训练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轻易就能实现,也不能让学生觉得任务的完成是力不能及的,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就会减弱,难度太大,自我认同程度就会慢慢降低,进而丧失写作兴趣。针对目标,笔者对所任的初一班级学生作文分层训练进行了这样的任务布置: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每天写一小段话,要求能表达清楚简单的意思,句子通顺,每段不少于50字就可以了。对于作文中等水平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周写两个片段,要求语句通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做到意思明白,每个片段150字以上。对于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小作文,要求叙事清楚,语句通顺,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每篇300字以上。这样,学生任务难度适中,有了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质和量,以及方向上都有了保证,让学生能完成任务,又让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紧张,从而使分层训练达到了常规化的教育目的。

4. 注重学生的分层评价,激励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所以我们不能够对学生的作文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好句也要及时表扬,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不应从老师单方面的角度出发,可采取自主评价和交互评价这两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价的意义,使他们乐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在评价他人时,无疑能让自己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大受启发。教师在评价时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以提高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摘要:本文首先从在小学作文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谈起,紧接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在作文的具体要求上要有一定的阶梯式难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指导分层,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进行任务分层,注重学生的分层评价,激励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关键词:作文,分层,阶梯式,差异,评价

参考文献

[1]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篇4: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8-02

小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层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生兴趣分层

美术学科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学生的感兴趣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样方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跳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如下: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美丽的天空》这一课时,本节美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凭着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绘画,有的学生认为天空只有蓝蓝的才能是“美丽的天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天空中有白云、小鸟等才能成为“美丽的天空”,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就不要指定学生一定画哪种类型的天空,放飞学生的想想思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能力分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都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产生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但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几个优秀的学生,主要是看整个班级综合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整个班集体,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在教学中进行分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对于一些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比较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画汽车》这节课,首先我会分析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汽车的类型以及结构等,但是有的汽车结构特点比较简单,有的汽车结构框架式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让能力较强的学生画构造比较复杂的汽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引导一些后进生从简单的汽车模型做起,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学生心理发展程度和性格特点分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大有不同的,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活跃,但是有的学生的性格是偏于内向的,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比较安静,通常只是静静的听,但是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不爱说话,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只是自己思考,不能够积极回答和参与,这时教师就要兼顾这些学生,及时提问和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分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分成不同的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在教学的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掌握先进教学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和优势,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守艳.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2]段月华.关于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12年

篇5: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西十路小学 王辉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在美术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学生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高低的一种价值判断。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策略。

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而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如何做能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呢?那就是课前准备。而我们要准备什么呢?又要如何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呢? 1.要读懂教材、把握教材

所谓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就是能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掌握所要教学的内容在全册的位置,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有哪些联系;它对前面学过知识作了哪些伸展,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又有哪些铺垫;是哪些知识的生长点等等。而要想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必须做到如下三点:(1)对照课程标准读教材,了解所教的这册教材课标有怎样的要求,对知识点有怎样的标高。(2)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看所教的内容与前后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只有恰当利用迁移与同化进行教学,教学才有联结点,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3)读不同的教案,听同课异构的美术课。每一篇教案都是凝聚着教师的心血,都体现这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分析不同的教案,思考他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同的设计达到的目标有什么不同,最后又是怎样殊途同归。只有想清楚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教材,我们的教学才可能真正具有有效性。

2.教学设计要符合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下列问题:在有效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美术课程内容目标的基本要求,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认知、训练中轻松、有趣地掌握美术知识。教学设计只有多样化,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3.要恰当的制作、使用教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制作一些教具,这些教具在教学中起到直观、形象,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的作用,学生在这些教具的演示下,理解知识就会更简便、直观和深刻了。但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将一些不必要或者可有可无的教具用较多的时间去准备,那是不划算的。因此,我们应该思考教具所带来的效果与自己准备所花的精力是否匹配,应该用最简单的教具,用最简约的教学,让学生学到较多的东西。

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有效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要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改变常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效率,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取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快乐,这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让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连强调动手操作的技能课,也多实行着“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被动接受。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要求学生自主探求知识,主动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开展研究、探索等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二年级《帽子回来了》时,我先创设“小猪丢帽子”的故事情境,再创设“当小猪的帽子被风吹到树梢上以后,小猪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回想自己平时遇到同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我先邀请性格外向的学生大胆模仿小猪着急时双眉紧皱,张大了嘴的表情。之后我鼓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邀请性格内向的学生模仿小猪思考时两眼怎样转动,想出好办法后怎样咧嘴大笑。最后我邀请平时淘气、好动的学生模仿爬树、撑竹竿、摘帽子等动作,这样既为他们提供表演、展示本领的机会,又为学生下一步绘画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既启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又能够使学生在美术课上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更多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自觉有效地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在教学中一贯重视探究情境的创设,不断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达到“见树木,更见森林”的境界。

三、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实施分层训练要求。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实施分层训练要求。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授一年级《花花绿绿的糖纸》时,我设计了一个开办“小小糖果店”的游戏活动。我向四家糖果厂(班级四个小组)求助,看哪家糖果厂能够提供包装精美、形状丰富、数量又多的糖果。这个“小小糖果店”的情境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绘画制作,但是每个学生都爱做游戏。在创作中,我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分层训练。对涂色又快又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从学具和用品中寻找更多不同形状的材料作为糖块,尝试制作形状特殊的糖纸进行包扎,并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合作能力。对于涂色认真但速度较慢的学生,我则请他们自己制定计划,去完成一定数量的糖纸制作和糖块的包扎,好为自己所在的糖果厂“生产”更多的“糖果”。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快涂色、快包扎,不断提高制作速度。我邀请性格急躁的学生为大块糖纸涂色,并鼓励他们勇于包扎形状很不规则的糖块,以此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又创设“生活实践”情境,邀请他们做“小小糖果店”的推销员,请他们帮助叫卖糖果,使他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示平台,成为知识积累、实践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教材结合实际选用适合学生的新鲜事物,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习气氛,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例如在教学《圆形切割》时,我利用当前最时尚的 “变魔术”方法把三个同样大,但切法不同的圆“变”成了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切割块面的镂空与组合的关系,在简单介绍了制作方法与组合要求后,为学生展示了多种不同的鱼的造型图样,启发学生们想象鱼的各种姿态。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我又积极创设“小小魔术师”的表演情境,鼓励学生到前面来大但表演,自由展现自己的创新作品。有不少学生冲破了教材中“燕鱼”的造型,创作出了“鲤鱼、金鱼”等不同的鱼形作品,且花纹千变万化,新颖别致。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开发,体验到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更加勇于表现,敢于创新,带动了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掌握美术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

五、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中必须注重多元评价。

有效评价是有效教学策略的一种形式,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要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的精神, 将量化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由单项向多项转变。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请到绿色商店来》一课中,当学生绘制完包装纸后,我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包装设计宣传推荐给同学、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花朵(创意花、精美花、进步花)。并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朵花,有的学生说:“我摘取创意花,是因为觉得我的包装设计很有创意,还使用了羽毛来装饰。”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我的包装纸画的很精致,所以我摘了精美花”等等。只有关注评价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的教学活动如能让学生们期待、盼望,并时常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有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吸引力,受学生欢迎;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出版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篇6: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简单而言,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通过不断地引导, 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教学生一些绘图的技巧,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绘图, 而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首要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 学生在探索思维模式下展开学习,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此外, 引导性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3]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这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 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用视频教学资源, 让学生跟着教学视频学习绘画技巧, 或者通过视频感受精美的图片或者风景。这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以及美学意识的方式,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 新型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且应用新型的教学资源,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的。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于此探究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总体来说,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所以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 (1) :239-240.

[2]邱春华.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6) :123-124.

[3]刘鹏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13) .

篇7: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中,不同学生基础不同,以常规方法实施教学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满足,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策略。1.实施原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使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的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调整,提高目标与任务的有效性,符合现实,将不同个体的特性激发出来,挖掘其潜能。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教而学是很好的方法,而方法的正确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

除了因材施教外,还应坚持循序渐进。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以不同的角度出发,先容易后困难来安排课程,帮助学生将基础打好,渐渐的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多给予学生鼓励,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质量。2.策略 2.1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需注意两点,一是符合实际,不可出现偏离,二是符合情理,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保护,不可使学生自尊心受伤。因此,应坚持隐蔽性、动态性、多元性来对学生进行分层。隐蔽性指的是,教师虽清楚的知道学生具体的分层情况,却不以此来评价学生,标记学生,不将分层结果公开,只是心里有数。因为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测验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保护,避免分层教学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所以需有隐蔽性。动态性指的是,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有阶段性的调整,而调整的依据则为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情况,有上有下,有进有出,始终以最佳的发展环境提供给学生,推动其进步。多元性指的是多元化的实施分层,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认知风格、学习水平等各项因素充分考虑,既要考虑智力因素也要考虑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以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与研究作为基础,判断学生的可能性水平,对上一学习阶段与新学习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层次进行确定。分层教学通常将学生分为三层,高、中、低分别以英文字母A、B、C来表示,分层由教师自主掌握,隐蔽不公开,学生并不知情。优等生分为A,A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兴趣较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反应能力,通过自学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只有一些难点知识需要寻求帮助。中等生分为B层,B层学生成绩不稳定或是一般,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些是聪明但努力不足,一些是刻苦认真却没有用对方法,一些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则需要寻求帮助。学困生为C层,C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成绩靠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较慢,不善思考,在智力活动方面比较消极。分层教学目的是提高与发展,而分层是实现这一目的手段。2.2目标的分层

在完成对学生的分层之后也应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学生层次的不同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贯彻因材施教原则。A层学生,以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为基本目标,鼓励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概括,将知识的掌握在广度与深度方面进行拓宽,对其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灵活程度进行培养,确保A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得以保持与拓宽。B层学生,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作为基本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陈述,巩固其数学能力,并适当的进行提高与加强。C层学生,以理解教学内容为目标,能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解决基本的问题,促进其成绩的逐渐提高,达到合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基本数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分层依据为教学大纲,并以学生的认识能力、教材知识结构为基础,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将之贯彻。如在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对一元二次方程能够以求根公式进行解决设置为基本目标。再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目标的设置,对求根公式能够正确的推导并熟练运用为A层学生的目标;了解其推导的过程并能够应用为B层学生的目标;了解其推导过程并熟记为C层学生的目标。2.3分层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因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需注意以下四点内容。①方法上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指导其进行模仿性学习,以简单模仿为基础,学会举三反一,逐渐的掌握其中的规律;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主要是再现学习,以强化巩固的方式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夯实;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主要是进行创造性学习,通过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实现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开发,质疑解惑。②对教学速度进行把握,通过大容量的练习与提问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低速处理;在补差与提优方面应快速处理,保证基础知识的充分讲解。③在知识点的落实方面,注意梯度并将坡度放缓。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单一知识点的落实,贯彻最基本的课程要求即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分析知识点存在的内在联系,从纵向与横向多方向分析,帮助其形成完整的结构。④区别处理例题配备,在差生的例题配备中应就题论题,将课程要求落实,一题一解;在优生的例题配备中应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总而言之,需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调整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是将更多的机会向C层与B层学生提供,在设计环节,教师应明确目的指向和对象指向,即问题所针对的学生群体以及让这一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意义所在。以学生的共同需求为基础,并对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兼顾,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分也合。2.4分层进行评价

篇8: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不同组的划分

对学生的正确划分是进行分层教育的前提条件。对小学生的分层划分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自尊心并且不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 所以我们应采取隐形分层的方式, 即只分层不分班, 不在学生头上冠上不同的头衔, 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及他们在现阶段的认知水平, 这样才能保证正确而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打好分层教学的基础, 保证分层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

分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相同但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的要求不同, 即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 既要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拔高练习, 也要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 同时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可以针对不同的层次对同一项教学任务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尽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 不要让学生感到学习遥不可及, 这样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完成的欲望, 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三、对教学组织方法和形式的划分

1. 对教学方式的分层

在分层教育中, 对教学方式的分层是核心内容, 是分层教学达到既定目的的根本途径。根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 要采用灵活而又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学生, 只学习书上的知识是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的, 要让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 即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他们的自学、和教师的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刻掌握, 同时增加知识的难度和课后练习题的难度, 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缜密性和探究性;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 也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探究性的问题, 激励他们向上一层次的学生靠近;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 教师要采取启迪式的教育方式, 让他们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帮助他们掌握学到的新知识。

2. 对教学形式的分层

为达到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 一帮一合作互助。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 要以班级内学习内容和情况为依据, 采取同层次编组或不同层次编组的方式。同层次编组有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共同进步的能力以及组内协作的精神;不同层次编组使得优等生和中等生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困生, 帮住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优等生和中等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分组教学的运用,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取长补短, 对完成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四、对课后作业和评价的分层

学生对自己学习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自己做作业的情况和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所以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能分出层次和梯度, 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学生;二是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 要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 不能以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同时, 在学生能完成自己这一层次的习题并掌握知识之后, 可以让他们挑战比自己高一难度的题目。这种分层次的习题练习, 既能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达到教育以及考试的基本要求, 又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完成练习分层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待全体学生。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 即对自己在现有水平上能力的提高作为衡量的依据, 这样会使能力强的学生产生动力, 让他们向更高的自己挑战, 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是一种鼓励, 激励他们学习和进步。

总之, 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时,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 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策略以使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小学教育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开始, 是奠定今后学习基础的关键时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工作从事者, 要勇于担起这一重任,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步铺平道路。尽管小学的学习教育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 但是对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有高度的重视, 在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基础上, 分层教育会达到它既定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巫月红《小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新课程:教师》2012年.

[2].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成人教育》.2011年

篇9: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固执地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却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所以语文课花费功夫多,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提不高。中下生“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年级升高,课业负担重,讨厌学习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要求下,这些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却是难以获得成功,导致自信心减弱,失落感加重,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障碍的积淀。柳斌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就当前语文教学而言,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我们创新的重点。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认识:

目标分层,把握水平差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考虑到以上因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总是综合表现出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年龄特点的不同,高段可以命名为“创新组”“争优组”“勇敢组”。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分组,同组的学生因为程度差不多,感觉心理上的压力减轻了,比较的对象也合理,反而学生的自信和学语文的情趣会提高。老师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设计出供不同基础学生选择的三层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分层设计鼓励,采取不同的互助方法,不同的评价标准。

当然这个组合是灵活的,切忌把学生看死,因为造成程度不同的原因有很多,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个性差异,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的要求进发。有些同学进步很快,可以跃到更高层次,此时,便可安排他到高一级的小组继续学习。

分层施教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面对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的差异,因此我采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所获。例如六(2)班有位叫孙浩的同学,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作业拖欠,上课不发言,考试成绩也差。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牢记帮助实现中下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这一教学策略。上课时,提问他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目,回答后,不忘鼓励他有进步;听写时,开始只有60多分,便给他第二次机会,只要达到80分,便向其他优秀同学一样给予他奖励,这样他听写的劲头就大了;作文时,也降低了要求,开始只要通顺,只要有真情,一律打跟优秀生一样的高分,还让他在学生前面读自己的习作,这样打消了他怕作文的心态。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只要树立习作的信心,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活跃了,作业认真了。当我找他谈话时,他说:“现在上课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我稍微一想就能回答,而我讲错了,你都帮我改正,我觉得学习语文容易了,也觉得学习语文还是很有趣味的。”

确实,只要我们牢记这一教学策略,对于中下生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分层教学过程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等生的教学也是如此,多从方法上引导,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比如,容易的课文让他们自学,让他们当小老师;重复的题目可以少做,让他们解放出来,多看名著,多写感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领悟语文的妙处。但是对优生提出的要求也不应过高,而要让其通过努力刚好能实现目标,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分层评价,鼓励学生进步

人人都喜欢被表扬,但只有在小班化中实施有效合理的评价,才有可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尊心,并从内心愿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如教学《美丽的大公鸡》一文时,在我范读后,请学生学着我的语气,读一读公鸡对小蜜蜂说的一句话:“鼓眼睛的小蜜蜂,比一比咱俩谁美?”杨理想(属于B组学生)站起来十分投入地读了一遍,可是“小蜜蜂”被读成了“小蜜”两个字,几个A组学生都笑了,他还有些莫名其妙,有点尴尬的样子,看他那认真样儿,你能忍心直接告诉他你读错了?我就说:“你刚才读的语气真不错,不过‘小蜜蜂’三个字是一个词语,要一起完整地读出来,再读一次好吗?”于是,他又很有感情的读了一遍,而且正确无误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情况很多,我觉得这就是小班化课堂的魅力所在,它使我们教师能够更有耐心,更能够从容地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不同水平的同学。而我也深深地认识到真心实意地欣赏学生,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温情,也只有这种贴近心灵的评价,才真正是人性化的评价。

作业分层,消除成功差异

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高有底,这就要我们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布置基本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有弹性的训练题。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做统一要求,只能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语文家庭作业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烟台的海》可以设计A、B、C三类家庭作业:A类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介于A、C两者之间;C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意完成作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篇10: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裕民县第一小学

杨丽娇 【摘要】教师、家长都会发现孩子越是到了高年级,孩子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会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学习成绩靠后的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是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进行日常教学工作难度也会加大,学生成绩大差异让教学活动进行的十分吃力。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部分教师运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尽量避免个体差异给课堂教学造成较大影响,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隐形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关键词】小学数学;隐形分层;教学法。

【正文】一直以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方便授课,备课时统一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堂练习,甚至在不同的班级提到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并未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对高段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乏味,导致大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我们这样一个民汉合班、学生的差异更加突出的班级,这种现象更加严峻。每位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隐形分层教学。所谓隐形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让所有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相对于显性分层,隐性分层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机会,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一、教学对象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每组选择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孩子作为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内的工作。

(一)A层: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接受能力强,有超强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B层: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习惯良好、家长配合到位,学习成绩稳定中等水平;

(三)C层: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通过动态的分层管理,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层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分层结果取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如果A层的孩子骄傲自满或学习吃力,可以暂时让他去B层学习;当然C层的学生经过努力,效果明显,可以来到B层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教学目标,我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学生可以在这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在对学生进行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

A层同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还能熟练掌握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B层同学: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根据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C层同学: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帮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也可帮助暂时学习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

三、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基础性和提高性两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B层学生;中档以上题则面向A层学生。

如:我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C层同学回答);

2、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B层同学回答)

3、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四、课堂练习分层。

围绕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安排课堂练习。安排一些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练习题,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这类练习应给C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设计一些稍有变化、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新知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这类练习一般应由B层次的学生完成;还有最后一般设计1至2道拓展思维能力的题目,由A层学生完成,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分层不是绝对的,也可鼓励低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竞赛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分层。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C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B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激励他们积极上进;对A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横向评价及针对每个学生的纵向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加危机感,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分层前需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确分层只是暂时的,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分层并不是歧视学生,而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小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教。

总之,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生动实践。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院后勤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