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选修课

2024-07-02

中央民族大学选修课(通用8篇)

篇1:中央民族大学选修课

大学设置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在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在说,就讲一下专业选修。

专业选修课一般都是大二下学期才开始有的,所以大一的同学还不用着急。对于专业选修课,可能很多同学都会特别看重,因为你们刚进入大学才一年,高中认真学习的状态还未完全被大学的文化所腐蚀,所同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你们觉得有专业二字,是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好机会。

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告诉各位,其实专业选修课跟大家想的有很大的差别。我当初也是想你们那样太傻太天真,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我不想有同学步我后尘,所以我提一两点个人意见,至于有没有用,你们看着办。

第一,如果你是想学东西的,最重要的还是以兴趣来选。因为专业选修课每个星期一节的话,一般都要上到16,17周左右,如果你不喜欢那门课你会发现时间试很难熬的,可能开始不会,但后面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想逃课但自己又过不去毕竟父母交了学费的,况且有的老师还每节课点名,不来的话那是想挂科的节奏。

第二,如果你耐得住寂寞就别跟同学,炮友选同一门,因为那很可能你是不喜欢的,而是跟风选而已。但如果你是觉得有人陪,什么都无所谓,那尽管跟别人选。

第三,完全是想混过去的同学,请事先人肉好老师的考试形式,给分高低,点名频率等等。

第四,不要介意选到什么课,其实选修课学得东西不多,毕竟课时是十分有限的,你认真地话选什么课都能学到一些东西。

第五,想逃就逃。只要找得出说服自己不去的理由,那就尽管逃,别犹豫那么多,我觉得大学没逃过课你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况且大学期间真的有的事情识值得去做的,逃课也是在所不惜。

篇2:中央民族大学选修课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在世时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出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

涌上心头,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只是互相注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只是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的。从梦中醒来后,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这就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风格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四、评析李清照《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五、分析《围城》所蕴含的悲剧意义。

鸿渐在《围城》中走过了人生旅程中的爱情、事业、婚姻阶段,其间他对爱情、事业、婚姻都进行了本能的追求,但现实却与他作对,让他的自身性格与社会时代背景在他身后形成庞大坚固的围城,使他处处受围,痛苦得几乎要窒息在人生的“围城”中。小说的结尾写他父亲送他那个闹钟当当响起,“这个时间无意中包涵对人生讽刺和感伤”,说明了人生地现实处境决定方鸿渐实现不了他所追求地人生。因此,方鸿渐的人生旅程不是快乐的历程而是痛苦的旅程,整个现代人生就是一种“一无可进的进口号 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一座森严的“围城”在这严实的困境中,三大阶段的人生旅程都是起点、终点的重合,每一次的努力奋进都是白费力气,他的人生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更替一样,朝代变了,但其本质没变,社会没有发展历史没有进步,是复原性的。

六、翻译下面的文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

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

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七、根据以下文字,分析沈从文的语言艺术。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

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

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

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

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的长大。——沈从文《三三》 沈从文有自己的美学理想,他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艺术美,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并用最符合人性的质朴自然的方式表达美的意境和人生是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一直坚守的美学追求。这种坚守体现在他小说的取材、主题、结构等诸多方面,其中语言艺术,更是因其非凡的精练与质朴,以及质朴而不乏雅致的风格,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也是探讨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及其创作的美学追求的一扇门。

1以有限的词语营造无限的时空、塑造丰满的人物。读沈从文的小说,无时无处不让人感觉到他炉火纯青的炼字本领,无论是小说中的环境、时空转接、人物形象抑或人物语言,他都能用最简练的字词语句进行勾勒。他通常在描述事件之前用不加任何雕饰的语句先将时空构建清楚,这种构建语言符合沈从文式的田园牧歌世界,也是沈从文自然清新质朴含蓄的美学追求的印证。

2沈从文长于着墨不多地刻画出人物整体形象,这种简朴刻画人物整体形象的语言,通常是用居高临下的叙述而很少用客观主义的描写。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沈从文小说中的语言虽然简练传神,但与现代文坛盛行的白描手法还是有质的区别的。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是一个“向我们讲话,想让我们去阅读,尽一切可能让他的作品能被人读的一个人物”。讲述式的语言更易于达到和读者交流的目的,从而让读者很好的接受作者传达的意思,更易得到阅读鉴赏的美感。沈从文小说中多见直接的权威式的语句,从而代替了现代文坛盛行的描摹为主的小说修辞。在沈从文的叙述中自然的人性之美温婉的呈现,读者可以尽情

想象龙朱是何等的美男子,翠翠是怎么样的灵秀与可爱。沈从文在人物整体形象塑造方面的独特艺术特色,不仅仅是他艺术自觉性的体现,也是他对自然健康人性之美追求的体现。3他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同样质朴而焕发人性的生机。

在人物语言中,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通常仅限一行。但并不是说得少就无法让人物鲜活,就无法表情达意。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是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意在言外的。简单的语言没有减弱其小说对美的追求。美丽是在文字辞藻以外可以求得的东西”。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生活和人生中美的部分表现地合人性,沈从文选择用一种含蓄无华的语言将人性的自然之美唯美的表现出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小说风格,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造美的东西,让最简单的技巧焕发恒久的生命力。不卖弄不造作,从这一点上我们对于这个 “边缘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高贵品质以及他的独特审美追求也可略见一斑。4小说语言平实却不失诗意和蕴味。

沈从文小说语言的特点不止于炼字炼句,还在于最平常的语言在他的运用下产生的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阅读快感。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很少看到过分修饰的连珠妙语,但是读来不失韵味。

(一)、沈从文无论写景写人极少用形容词,而是较多地使用实词,如此一来提高了表达的准确性。用最平实的词描述却十分贴切而富于诗情画意的美感。

(二)、沈从文的小说没有文白夹杂的用语习惯,多用简单句式,读来有节奏感,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同时几乎从不运典故,没有卖弄之嫌和愚弄读者之嫌,混然天成的语言质朴而富有亲和力。在简明平实之外,沈从文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对隐讳的恰当运用。一向对美的人性不懈追求的沈从文从不反对小说中对身体和对性的描写,而且他用一种不背乎人性的艺术方式将这两样东西唯美的表现出来,这不得不归功于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隐讳艺术。

八.阅读《牡丹亭·惊梦》,简要评析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并据此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

【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梳罢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

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 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 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旦)

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

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人物形象和赏析

杜丽娘: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由婚恋,坚定、执着的进步女性,有别于传统的封建佳人。

个性特征:外表柔弱,内心刚强,情深义重,有理性的思考,又具有丰富多情的内心世界,不但品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

艺术特点:

汤显相在戏剧艺术上的成就,首先表现在他是第一个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特别是《牡丹亭》,无论在全剧构思和人物塑造上,都能大胆采用浪漫的创作方法,那种超越三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就是剧本浪漫构思的基础。作者正是通过杜丽娘、柳梦梅二人出生人死的爱情,通过梦中相恋、鬼魂成亲这一系列幻想情节,表达了作者热烈追求的理想世界。汤显祖正是把这种“情”提到哲理的高度来观察和反映生活的。而内心深处蕴藏着生死不渝的、火一样的“真情”,是构成杜丽娘这个形象的灵魂。她这种强烈的感情使人相信,在那种社会里,她不能不死;同时又使人相信,她虽死但不会泯灭,死而可以复生。因为,她的死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反而摆脱了现实束缚,换来了精神自由,赢得了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爱情幸福。

九.翻译《诗经·静女》(20分)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十.翻译《诗经·蒹葭》(20分)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dǐ)。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又青,晶莹露珠一层层。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求,道路艰险难攀登。顺流而下再追求,仿佛就在河之洲。

河边芦苇郁葱葱,晶莹露珠明晃晃。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旁。

篇3:关于大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思考

一般来说, 公共选修课由于面向全校学生, 学生来自不同院系, 所学专业不同,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又相对于专业课较为宽松, 因此许多学生往往会抱有混学分的想法,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那么, 如何能使公共选修课上的生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课时一般较短, 教学内容不可能涉及非常广泛, 面面俱到,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更多更好的获取到知识, 必须积极探索、改进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公选课的特点, 选择最适宜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首先, 在讲授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学科意识的培养, 而并不限于具体琐碎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既加强专业的培养, 又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提倡“启发式”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采取课堂提问、课堂答疑、课堂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相长。公选课教师应在简略告知本门课程的特点、用途, 激励同学自行探索的同时, 选取某一或某几方面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解, 所选内容应注重实际应用和同学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 即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 有必要和时间时, 可以给出相关的问题, 请同学自行思考解决, 拿出自己的方案, 大家一起进行分析研究, 引导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

二、改革教学手段

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革命, 已经深刻影响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 已经很难再满足学生的要求了。因此需要对教学手段作必要的改变。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收集各种不同的素材, 把声音、图像、视频、程序等结合起来, 设计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 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感官进行综合的刺激,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理解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信息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主动学习。

其次,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及答疑相结合, 采用学术交流、考察和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训练,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努力获取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也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调整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 在讲授一门课程时, 首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印象。公共选修课由于受学时限制,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全部教授给学生。因此, 教师要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进行取舍, 课程的内容要详略得当, 突出重点。不该讲的东西少讲或不讲, 该讲的理论和知识要讲深、讲透、讲够。

其次, 公共选修课的授课对象常常并非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学生, 因此其内容的选择应以拓宽知识面为主,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了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公选课的教师在保持学科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 对讲课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做到删繁就简, 通俗易懂。

总之, 公共选修课是整个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教师应完善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从提高教学质量着手, 不断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对公共选修课的学习, 能够建立相对传统知识结构更为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褚庆忠, 徐杨可.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

[2]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2)

[3]左颖.也谈公共选修课受欢迎的必要条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5)

篇4:各大学的奇葩选修课

某电子科技大学今年全新开设了一门烹饪公选课程《知味》,专门给同学们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原料知识,教同学们川菜的制作工艺。

中南大学开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学生们在学习、“查案”中自由切换,自然是受到了学生尤其是“柯南迷”的极大的热捧。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还开设了《电子竞技的发展近况及DOTA团队分析》,授课教师不但讲解DOTA角色解析、团队战略等,还会联机游戏进行实战演练,着实够吸引广大“宅男”的注意。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开设《新女性必修课》,通过传授生活常识、人格认知、化妆着衣、生理保健和魅力养成,打造时代新女性。当然还有教授家庭终极难题——如何处理婆媳关系。重庆邮电大学开设的《美容化妆课程》,让你“秒变女神”;东南大学的《女大学生修养》,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如何成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窈窕淑女。

篇5:欧美大学-选修课作业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1班

060111424

彭裕茹

I.增加哪些内容:

老师您的课程内容已然十分丰富,讲课也生动有趣,分析透彻、发人深省,讲述了许多大学的背景、特点、现状以及他们与中国大学的比较等。

晚辈拙见为,建议老师能多播放一些动态的影相资料,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中央电视9套上曾经看过一些近年拍摄的介绍赴欧美留学的大学和香港部分大学的介绍影片,很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有一定商业广告的色彩,但是总体分析还是很全面的。还有一些比如说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瑞士的大学,也是今年来一些比较热门的留学胜地,学生们也十分关注,老师也可以适当提及、比较和分析一下。

老师您还可以添加一下比较实际的内容:像留学出路和准备,留学课程和费用,以及这些内容在各个大学之间的比较等等。

II.论文部分

中美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名落孙山。

二者之间的落差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从一些方面不难看出我们与美国大学之间的差距:中美大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资金和设备;教学的文化传统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与学”等。下面让我详细阐述一下:

1、教学环境:

其实文化和学风问题才是大学学习中最最致关重要的问题。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

有美国研究员戏称哈佛的招生工作简直就是对来自各地、各国的各种文化、种族、宗教和经济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组装”,甚至不惜降低标准、提供奖学金来优先录取非洲裔黑人、西班牙裔南美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为此,一些大学经常被告上法庭指控录取时“歧视”白人。其实不难理解,以培养未来的国家领袖为己任的美国名牌大学,怎能仅以STA成绩作为标准,挑选一批“只会考试”的书虫呢?而中国大学则单单设置了“高考”这高耸的门槛作为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有些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和国外学生,但是平常基本在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规模远不如美国大学。

美国名牌大学不仅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他们也是以超级严谨的学风闻名世界的。他们交作业半秒钟也不许拖延;如果相似之处过多,抄袭与被抄袭者当即都将受到质询和处罚;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3-4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13-18个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每天要学习到凌晨2、3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爬起来去上8点半的课。如此强悍的教学环境又怎么会培养不出才华横溢的学生?中国大学生则是逃的课比上的课还多,来无影,去无踪。绝大部分学生是临时抱佛脚,考试前十天比整个学期看的书还要多;挂科就如家常便饭,如遇好运还能凭借作弊渡过难关,运气不佳者只得重整旗鼓

来年再战。(资料参见中国教育新闻网,《美国大学生怎样学习》,2003年)

2.教学资金和设备

美国大学的资金来源充裕,企业赞助和国家拨款都能为高等教育添砖加瓦;而中国大部分的教育都是依靠政府分配的教育财政拨款。在美国,许多公立旗舰大学的资金来源中,州政府的财政拨款比例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社会筹资比例越来越大,大约占其一半以上。例如,迈阿密大学预算中州财政资金仅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15%,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仅占12%,科罗拉多大学更少,只有9%。再例如,弗吉尼亚大学自1825年托马斯·杰弗逊创立以来一直是美国公立大学的一面旗帜,但最近几年来,州财政拨款比例一直在萎缩,2004在其17亿美元的预算中只提供8%,而20年之前这个数字是28%。于是,对于许多旗舰公立大学来说,在名义上他们还是公立的,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越来越依赖于学费收入和社会上的各种资助,在财政上越来越“私有”了。在中国,由于硬件缺乏,特别是理工类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不足,较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质量。1985年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学金得基本都出自美国,主要是美国对科技硬件的投入与基础投入,因为他们总是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资料参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9月5日第4版《美国大学及其教育收费状况》)

3.教学的文化传统和思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

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前者培养大胆强调自信,但副产品为傲慢;后者培养谦逊与谨慎,但副产品为胆怯,容易养成自卑。

美国学生问题多多,中国学生少问甚至不问。美国学生将已有的基础性知识视为标准化生产,不愿多花精力,直接要求提出新的问题。美国的学生习惯于对话教学,喜欢以探讨和提出问题为主,注重表现和表达,即“show and tell”。美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是自信满满、声音洪亮,所以大家称之为“shout-out”。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参见2001年《中国青年报》与2001年7月23日《报刊文摘》网络版)

中美国教育观念与价值追求的不同表现,也是历史上的文化传承相积而成。中式教育总是一再强调孔融4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12岁为相,强调英雄出少年;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还考不及格,牛顿几岁如何如何的愚顿,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可见,美式教育是既往不咎的鼓励式,强调从零开始,重在抓住未来;中式教育则是鞭策式,强调高标准严要求,重在抓住今天。美国教育重在“只要你努力就成”,中国教育则是尖子式,要求出人头地跑在第一。这种文化的差异无疑使得中国学生在空前巨大的压力中求生存,精神和体能的储备都被教育挖空,一旦到了大学便犹如进入了“三不管”地带,立刻松懈了学习,导致了高等教育的收益低下。

4.教学方法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无论从教学材料、教学大纲和教学过活动中,美国人都注重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思考,而并不是一味的填埋知识。(资)在数百余名教育工作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72·02%的人表示赞同,23·46%的人表示不同意。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资料参见《新民晚报》电子版,《中美教育优劣谈》2002年7月11日)

美国大学教授上课都落实于随性主义——不指定固定的教材,不严格按章节讲课,甚至没有板书,讲课中特别鼓励学生提问,课堂经常被那些爱提问的学生所打断,以致一堂课断断续续,教师只是讲解一些重点,主要工作是学生自己读参考书,自己写文章,然后在课堂上自己讲解。这种教育实际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才华有焕发出来的余地和可能。而我们的“灌输式”的教育绝对是最严谨、最系统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更多的是照顾了最落后的学生,保证了大多数学生跟上进度,按部就班地成长,其代价就是扼杀了那些聪明学生旺盛的创造力和探索知识的自觉性。

5.教学特色

“教”:

在哈佛商学院,教授在讲课之前总要环视一遍教室,他是在挑选最先发言的学生。这时的教室会让人明显感到一种恐怖气氛,如果你被教授提名,却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而不得不“Pass”的话,就犯了哈佛商学院的“大忌”。因为按照记分规则,如果你选择“Pass”的话,成绩就会自动拉下一档;“Pass”两次之后就可能拿不到学分;三次以上的“Pass”,不但拿不到学分,而且还会受到校方“行为不良”的警告,严重的会被勒令退学。

美国大学的教授对授课的认真程度有高下之分,但任何教授都不允许抄袭。有一个教授的话很具代表性:“发现抄袭很难;但我会竭尽全力。”另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上课一般不会沉闷得让你想睡觉。教授也极具责任心。某个同学一门课的最后一个Project到凌晨3点才完工,在大呼轻松之余上网解闷,发现一封新的E-mail,原来教授也工作到凌晨3点,又设计了一个新的Project让他做。

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到手是很不容易的,资格考试有时一个通过的也没有,通过不了就对博士梦说永别吧。即使这样,加州理工大学还明确规定:20%左右的博士生再优秀也拿不到博士学位。在美国,一般最讲究的还是学位,尤其是各大名校,从不乱颁学位。

“学”:

美国大学生学习惊人的刻苦。学生们基本从晚上9点一直学到凌晨两三点,公共机房的数十台工作站前座无虚席,因为每个人都要连续熬夜,能熬到六七点的也不乏其人。而中国大学生在平时就能去图书馆学习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中国大学课堂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一言堂,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一般而言如果笔记记得很全,在考试时就要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美国大学则将作业分成几个Projects,让同学们自己组队,分成个几小组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大大提高了应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篇6:大一选修课选什么好大学选修课

强烈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个类型的系列选修课,在这门课的课堂上,大家可以对股市分析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到一些理财的知识。大家以后毕业后就会发现,理财是一项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一门学问。

外语:

可以选修一门外语,比如日语,德语, 法语等等。外语在现在还是很吃香的,有老师教自己可以去学习一下,增加自己语言能力。

演讲与口才:

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以后,一个有趣的.灵魂加上良好的口才,一定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工作汇报,商务洽谈,创业拉业务,这些都跟口才直接相关,所以大家有机会,一定去系统的学习一些这里面的规则。

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

篇7:大学语文选修课调查问卷

1. 你所在的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吗?

答:

2. 你选修《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它与你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目的:

关系:

3. 你每周或每月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时间是多少?

答:

4. 你每周或每月有用汉语言文字写作吗?大约多少字?

答:

5. 你是否喜欢中国古代文学或现当代文学?为什么?

答:

6. 与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相比,大学语文在本科学习中你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是多少?为什么?

答:

7.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8. 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热情,改变目前大学语文所处的不利环境?

答:

9. 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

答:

10.你认为《大学语文》课程考试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最佳方式:

理由:

最后,再次感谢你的支持和帮助!

篇8:大学英语口语选修课课堂活动初探

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戴炜栋指出:中国加入WTO后, 中外交往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扩大, 英语教育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提高, 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形势, 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尤其是口语与写作能力。

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观点, 外语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知识获得阶段、基本技能获得阶段和交际能力获得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完整教学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第一阶段是通向交际之路的第一步, 在此阶段要使学生打下牢固的语音及词汇基础。第二阶段是指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前两阶段是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的形成所做的必要准备, 即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重要的是语言实践必不可少。由此可见, 口语课是实现第三阶段任务的必要途径, 它不仅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增强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有助于培养一定的领会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

笔者总结了口语课堂上比较实用和受学生欢迎、效果又好的几种类型的课堂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两大类。两大类中还有进一步的具体划分。笔者对每一种活动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及在活动中教师应起的作用都做了详细说明。

小组活动

根据参加本校英语口语选修课学生的特点, 他们已经取得了六级考试资格, 在词汇、语法和听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普遍在口语课上存在“焦虑”心理 (Horwitz, 1986, 2001) , 即不敢开口, 怕说错。焦虑心理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小组活动是减轻或消除学生焦虑心理的有力对策, 使学生更敢于开口, 练习效果更明显, 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小组活动符合美国教育的几种主要形式。

1.任务型活动:

(1) 任务型活动的定义。

Skehan (1998) 认为任务以意义为主;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首先要完成任务;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以任务为本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语言的实践, 而且体现的是“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既能使学生在解决任务中锻炼语言能力, 也能使学生在把精力集中于完成任务的同时放松了心态、消除了紧张情绪。

(2) 任务型活动的特点。

(1) 真实性。提供的任务或虚拟的环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2) 有差距。任务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差距, 学生必须在学习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完成。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 (knowledgegap) 、能力差距 (ability gap) 、技能差距 (skill gap) 、信息差距 (informationgap) 以及文化差距 (culturegap) 等。 (3) 可完成。这项任务应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学内容可以完成的任务, 不是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 也不是与所学内容无关的任务。

教师在布置任务型活动前应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在此阶段,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输入, 使他们掌握口语表达必需的材料, 包括单词、短语及一些有用的表达思路, 同时拓展学生的思路, 给他们的语言表达提供足够的素材, 为下一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从宏观方面给学生以肯定, 鼓励学生的努力, 但在具体细节上, 有必要提出改进的建议, 也可以采用学生小组间互评、打分等公平的手段。

(3) 任务型活动的分类。

笔者在此介绍每一种分类的活动设计原则, 并举例说明, 按此原则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具体活动。

(1) 完成指令。

是指给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一系列指令, 他们要根据指令共同完成一幅画、一个模型, 或找到某样东西等。例如:最近有人目击怪兽, 小组里有一个人为绘画者, 他将根据其他小组成员分别提供的所目击怪兽的一两个特征来画出怪兽的完整图片。

(2) 编故事。

可以是看图说话或讲述画中的故事, 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想象力去完成任务。例如:给每个小组一个四格的图片, 让他们完成一个故事。由于对图片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使得每组学生的故事都不同。

(3) 排序或选择。

给学生一张某些事物的清单, 让他们将清单上的事物按照某种原则排序, 或者选择放弃其中的几样东西。同一小组的成员意见很可能不同, 经过互相说服, 最后达成共识。例如:你将要去寒冷的小岛探险, 有15种物品, 但你只能带其中的10种, 舍弃其中哪五种?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给出理由, 并试图说服其他成员以达成共识。

(4) 找出相似、区别或分类。

例如:给学生两张比较复杂的图片, 大体相似, 但有细节的不同, 让小组成员合作找出这些不同。再如:给学生一些图片, 要求他们将其分类, 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5) 收集信息。

学生用采访或做调查的方式向组内或组外的人去收集信息以完成任务。例如: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去采访其他同学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最喜欢的歌手是谁, 最崇拜的人是谁等等, 最后汇总。

(6) 解决问题。

这类练习的特点是有一个明确的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猜谜语、计算题等。

任务型活动要注意的问题是,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监控, 防止学生急于得到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和练习。

2.小组讨论和辩论

小组讨论是指由教师提出社会热点问题, 或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话题,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形成小组内的报告, 由小组发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老师和同学进行陈述。例如:你所居住的地区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有哪些好的解决办法?

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倾听学生的讨论过程, 为学生做示范;监督学生, 杜绝用汉语讨论;学生表达有困难时, 适当提示,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完成对同一意思的表达。最后, 由教师对小组讨论情况作出总结, 列举学生们具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新想法, 并指出口语表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

辩论是不同观点的两组同学各坐一边, 展开辩论。持中间观点的同学当评委, 老师可作为辩论会主席, 维持辩论的整体结构。课堂辩论时, 学生要学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学会集中注意力分析性地倾听对方的观点、组织思路、进行反驳, 从而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辩论的话题也多是社会热点问题, 或能引起大学生强烈共鸣的话题。例如:网络上是否能交到知心朋友?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小组讨论和辩论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价值, 因为集体努力会令学生更有成就感, 而且不同观点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与辩论前应对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词汇进行复习和补充。尤其是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大量用来澄清、争辩、让步、说服等语言, 教师在组织辩论前可以加强相关的语言输入, 使学生能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教师还应激励学生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 要求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及论证的充分性, 使学生掌握讨论和辩论的策略。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话题的宽窄度适中, 话题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话题不能太抽象, 否则讨论会漫无边际、难以驾驭。话题也不能太细, 否则学生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回答问题, 讨论和辩论就很难开展起来了。

3.情景会话与角色扮演

情景会话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虚拟交际场景, 要求学生按情景编成对话。例如假定教室是超级市场、机场、宾馆、餐厅等, 展开虚拟情景下的想象和会话。老师可介绍在每一种场景下英语的恰当表达方式, 提示或给出一些关键词, 在教师提供较为真实、自然的范例后由学生分组进行演练, 情景的内容可以变化, 难度和复杂度可以不断增加, 由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情景对话可以增强学生对真实语境的熟悉程度和应变能力, 为真实场景下的交际打下基础。

角色扮演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自由选择有趣的故事、戏剧或电影内容, 在认真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他们身份与性格的对话, 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学生的对话和表演设计以及排练可以在课下进行,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准备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应给予帮助, 例如提供更多素材、使语言更加地道等。

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要求扮演者和参与者讨论分析所扮演角色所设情景中应如何表现。如果所设情景与学生生活贴近, 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会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基本价值。在集体讨论中形成个人的自我评价, 有助于克服学生中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偏向。共同编排和表演使学生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可以使害羞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开口说话, 克服缺乏自信心的心理障碍。由于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和表演, 因此它会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角色扮演的成功带给参与者的喜悦和成就感是巨大的, 实践证明, 它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 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带来良性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 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要以语言的练习为目的, 让学生在得到满足感的同时能够学会语言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此类活动的趣味性, 则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而失去兴趣。

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指在口语课堂中学生个人完成的活动,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课堂发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对学生帮助最大的个人活动形式是讲演。

讲演活动是指学生个人经过准备, 就某个话题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五分钟以内的独立演说。英语讲演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其挑战性与艰巨性不言而喻。因为是个人独立进行, 所有工作都要一个人来担当, 较小组活动相比其工作量就会相应增大, 对学生本人多方面的素质要求也随之上升。首先, 学生必须真正理解自己的选题, 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与数据来充实讲演内容;其次, 学生需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讲演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

对于口语课堂上安排的讲演活动, 笔者建议:一是要给学生以时间限制, 通常为五分钟以内, 可规定为三至四分钟。二是选题为其他同学听说过或有一定了解的题目, 因为讲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观众理解讲演者的内容并产生共鸣, 如果选题过于生僻会使其他学生难以理解, 造成效果不好。三是不鼓励学生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 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四是如果有条件, 教师可以使用摄像机把学生讲演的过程摄录下来, 在课下回放给学生, 并指出学生发挥较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之处, 这种方法对学生讲演时使用的语言、技巧包括仪态都有很大的帮助。五是做好评价工作, 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的讲演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 不是笼统地说好或不好, 而是具体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以帮助学生提高。由于讲演这项活动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学生的精心准备和良好的临场发挥, 教师可以考虑把它作为口语课堂平时成绩的一项指标。

结束语

上一篇: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途径探讨下一篇:运动会班主任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