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2024-05-25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共12篇)

篇1: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篇2: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通风姿。本诗的难点应该是重点词的理解及对诗描绘的意境的把握上。因此,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首先,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谚语入手,播放苏杭的画面。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又让学生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冥想:“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一系列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3: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楚 . 江 (cǔ chǔ) 孤帆 . (fān fán) 中断 . (dàn duàn)

淡妆 . (zhānɡ zhuānɡ) 潋 . 滟 (liàn niàn) 雨亦 . 奇 (yí yì)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 ( ) 楚 ( ) 孤 ( ) 帆 ( )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 .. 开

孤帆 .. 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蒙 .. 雨亦奇

水光潋滟 .. 晴方好

四、默写本课所学古诗。

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我还知道他的.诗:《 》、《 》。

七、想象下列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画下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参考答案:

篇4: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篇5: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水 光 潋 滟( liàn yàn) ①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②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③,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yí)。

注释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雾气迷茫,景物若隐若现。

③西子:指西施,她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篇6: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冀教版第十册课文]

篇7: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冀教版第十册课文]

篇8: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解释】: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二首尤为著名,全文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将晴、雨不同气候下的西湖比喻作不同妆饰的西子(西施),取譬生动自然,广为后人传诵。

相关内容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详细内容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篇9: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原文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的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的十分美丽。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的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的那么美丽。[1-2]

创作背景

篇10:《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

西湖的风景真是美如画,就像一匹被揉皱的绸缎,又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缕和煦的暖阳照耀在湖面上,像是一位仙人在上面扫了一把碎金。西湖的水真绿呀,绿得那样迷人,说她像一块碧玉,又仿佛太浅了,说她像一块绿宝石,又好像太深了,就算是能工巧匠也会自叹不如;西湖白水真清呀,让人都胡看到湖底的沙石,和那在水里正自由自在地嬉戏玩闹的小鲤鱼;西湖的水真静呀,就像是一块圆境,映照出青青的山,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蓝蓝的天,和那棉花似的云朵,你看那可爱的荷花,正竞相开放,点缀在湖面上。它们有的早已盛开了,露出了里面淡黄淡黄的莲蓬,和那天真的粉红绽开了迷人的笑靥,有的才初放,才绽开几朵花辨,像是亭亭玉立的姑娘正害羞躲在花辨后面,还有的还只是个青中带粉的花骨朵,藏在花苞里不肯出来,但早有几只小蜻蜓立在丁上头,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呀!看那青青的荷叶,平铺在湖面上,大的像个大圆盘,上的像个绿色小呭子,挨挨挤挤的,可爱极了!你看,那岸边的.柳树姑娘,正伴着微风的拍子,扭动着婀娜的身躯,甩动着碧绿的秀发,风停了,柳树姑娘又像是一个爱美的姑娘,正对着湖水梳妆打扮。你瞧,那岸上精致的小亭子,伴着那湖光山色,是那么的天衣无缝。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这一切是这样美好。

真是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天空下起雨了!看来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正当我正要转身离去时,突然发现雨中的西湖丝毫不逊色于晴天的西湖呀!我深深地汲了一口气,顿时感到十分舒畅,空气就像被过滤似的。啊,远处的山峰被笼罩上一层薄薄的雾,看起来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时深时浅,好像还有点时远时近,真是别看一番风韵呀!呀,你再看那调皮可爱的小雨珠,在湖面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又落在湖面上,奏起了动听悦耳歌曲,活像一个个欢乐的精灵,把西湖也给逗笑了,让她的脸颊上泛起一个个小酒窝!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篇1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篇12:《饮湖上初晴后雨》作文

坐着小竹排,静静地观赏西湖在雨幕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飘虚的绮丽景色,令人回味无穷……似绣花针,牛毛的雨丝乘着风姑娘的脚步飘飘然然的荡漾在天地间,遥望着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梦幻的纱衣罩着大地,眼前似乎很朦胧,似乎又很清晰,雨越来越大,似晶莹剔透的珍珠横挂在天,天地间仿佛挂上了一帘珠帘,豆大的雨珠降落到西湖上一圈圈涟漪向外扩散,像花环般耀眼,夺目眼球,“叮叮咚咚”像无数根指尖悄然落下,弹奏出一只只荡气回肠的交响乐,这乐曲漫漫的融入了一片清水中,透彻……雨中的西湖像一位弱不禁风的少女穿着一件轻薄的纱衣,跟着雨的节奏舞之蹈之,在斜风细雨中谱写着一段感心动耳的传奇。我陶醉了,一股清风拂过脸颊,一片旭阳不停荡漾……

雨渐渐停止了轻唱,太阳冉冉升起了,温暖的阳关洒向西湖,她映照着你,你扶持着她,就这样一片春意在此播撒,惬意的暖风轻轻荡过湖面,留下的是一片涟漪……船桨激起的一刹那你才发觉船在前进,岸在后移。金灿灿的阳关是笔,湖面是一张白纸,每一笔尖的顿落,都是无尽的遐想,湖面上金光闪闪,无数颗金星掉落到了湖中,使西湖更加引人注目,你是否留意到西湖上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大圆盘似的荷叶拖着一只只“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的荷花仙子,她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高高挺立在西湖中央,淡淡的芳香中,没有一丝杂味,顺着一股清风淌入我的心底,陶醉……自古以来都已美名相伴的西湖,真能与西施媲美,那婀娜的姿态,婆娑起舞的神秘真令人刻骨铭心,女儿绿的湖水映照着环山,环山围着绿水,真令人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诗情画意的画卷,画中,我陶醉了……

上一篇:《化装表演》教案下一篇:强烈的反义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