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

2024-06-28

《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5》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心得

新联效小学 教师:王万才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这本书从教师职业技能入手,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为主题,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教学基本技能理论和方法策略,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变化与发展。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将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教学技能具体化,依托科学的理论导引,立足真实的课堂情境,展现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精选鲜活的教学案例,并分别加以阐述和讨论,准确把握教师在学法指导教学环节中的新作用。本书的另一特色是让故事说话,使理论学习生动活泼,编者先把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案例分析”中呈现,对这些案例进行剖析诊断,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提供若干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然后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达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著作。

初读《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时,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种净化。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认识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学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学生所采取的学法并不是同一回事。只有当教师运用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与其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要 1 指导学生除与教师的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外,还要使学生在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应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课外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要加以指导,才能收到成效。

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师在处理具体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与我的教法相适应,如发现学生不对头,就要加以指点,使其有正确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要指导学生思维跟上自己的讲解,二者是同步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某个知识点没听明白,思维总停留在该点上,不能听懂教师以下讲的内容。这时就要指导学生,暂时把此点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根据存疑,向同学请教,或请教师释疑。

2.要善于联想。老师讲授新知识往往联系旧知识,要指导学生认真回忆旧知识,做到由旧达新,以新固旧。联想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知一举三,达到认知更高层次实现知识的迁移。

3.要指导学生养成做简要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对没听懂的知识要做笔记,以备课后向老师请教。做到听、记、练相结合,手脑并用。

4.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教材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复习了所学知识。

5.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习惯。我通常采取的做法有:(1)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让学生做单元卷,加深对知识的巩固。(2)为检查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小组互相出题或在考书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习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让学生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从中找出不足,再加深复习有关单元,查缺补漏。

总之,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作为,认真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积极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 2 实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2:《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

黄凤武

在平时教学之后,我经常在思考,我讲的内容,学生听得懂吗?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感受很深:我觉得教师要经常反思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于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学习《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篇3: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紧密联系。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所谓有效教学, 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 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 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 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 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 而是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 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 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 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 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 则教学效果也为零, 此时, 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 都属于无效教学。

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 就其存在的价值, 从发生学意义讲, 都是有效的, 有价值的, 但是, 从教学论意义讲, 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 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 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 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

三.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 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 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1) 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所谓牵着学生走,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仅以知识掌握为落脚点, 不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和问题, 严格按照预设的过程、问题、细节, 引领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不同, “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设计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 动态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细节和程序,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和目标任务, 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树立创新意识, 从而学会学习, 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 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代有效教学理论强调, 在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的弊端, 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本属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把本属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 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教材, 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 课程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则很少考虑。用教材教则不同, 它把教材只是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教学的目的是用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课程目标,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 而不是教材是否教完。有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这些理念。综

篇4:扎实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扎实;基本功;有效教学;基础

2014年4月8日,我学区在祁家河小学组织了两节公开课,本人有幸前往,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心中不禁一震,同为偏僻山区的小学教师,她们的课堂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学生,取得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呢?仔细分析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共性的优点很多,其中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几位教师课前准备都非常充分,专业水平高,无论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还是对生成问题的思考,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如庖丁解牛,条分缕析,紧而不乱。由于她们的努力,两节课都取得了成功,更是我们全学区老师学习的典范。她们何以获得成功呢?笔者认为,她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周老师讲的是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成功之一就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照搬例题,而是对教材内容做了创新处理,设置了这样一道例题:“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走得又饥又渴,就派孙悟空前去化缘,可是孙悟空只化来了三张饼。四个人化来三张饼,该怎么分呢?唐僧想了想,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八戒其中的一份;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沙和尚其中的两份。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了八份,给孙悟空给了其中的四份。这时八戒不依了,认为是师傅偏心眼。那么,师傅对三个徒弟是否偏心眼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故事的内容紧扣教材,周老师让学生在对故事的解读中分析、判断的大小,讲解:“是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实际就是取它的一半;是……,也是……”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师傅并没有偏心眼,只有少数几位学生还没有搞清楚,于是周老师又让这些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剪成圆形的纸当饼试折一下,在动手与思考后,学生很快明白这几个分数其实一样大,为后面总结分数基本性质的结论奠定了基础。然后,周老师就以这几个数为例,让学生先从左向右看,然后从右向左看,自己分析分子分母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结论,然后老师着重强调了“0除外”这一知识点,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郑老师讲的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灯光》,郑老师在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自制了生字、课文中有关问题的幻灯片,下载了天安门广场的音乐喷泉、课文插图等课件。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前导语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及紧扣教材的解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做过多的讲解,主要通过几个事先设计好的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解答。如,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现在,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作者的回忆?“多好啊”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郝副营长不点燃那本书行吗?你从郝副营长的事迹中体会到了什么?几个问题的设计匠心独运,充分体现出郑老师对教学目标及教材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第一个问题重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第二个问题重在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抓住了全文的要点,第三个问题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生读懂了这三个问题,就是读懂了全文,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学了课文,你一定有话想对郝副营长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读写结合,水到渠成。当郑老师布置完作业后,离下课只剩一分钟时间了。

从周老师和郑老师两位的教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要做一个好老师,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的处理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而文字处理能力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板书的处理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些先天的因素,但它和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运用,则更多地体现在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上。只有善于学习、博览群书、勤于思考、联系实际,才可以使二者相辅相成,运用自如。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

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淀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打铁全凭自身硬。文化功底不仅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广博的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等外围知识。这样,教师在备课时才能吃透教材,准确领会目标要求,恰当把握重点难点,对所有知识点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堂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不是教师的学识水平。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课堂驾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周金玉老师和郑翠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性,这两节课是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良好的学识水平的完美结合。

四、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今,先进的多媒体现代教育设备已经逐步运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各位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向传统的“三个一”教学模式(即一张嘴、一根粉笔、一本书)发起挑战。

篇5:《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12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三

新课程下如何实施学法指导

一、什么是学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的概念

(二)学法指导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的目的

(四)学法指导的原则

(五)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

1、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2、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间隙时间。

3、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

4、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习

二、如何实施学法指导

(一)运用多种模式开展指导 以下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

1、课程讲授式p77

2、专题训练式p78

3、学生交流式p79

(二)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指导

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作以下尝试:

1、讲授指导

2、示范指导

3、提示指导

4、理清思路

5、归纳指导

6、程序操作

7、对比指导

8、渗透指导

9、启迪指导

10、编写歌诀

(三)、利用学生心理实施指导

学生心理对学生掌握学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创设情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争强好胜,激励学生学习

4、因材施教,区别不同学法

(四)学法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具体可行

2、要力戒“模式主义”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5——学法指导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21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话题五

新的学法指导技能

一、自主学习的指导p118——p128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

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重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六主”,其主要内涵为:(1)、“自主”的“主”是“主人”。(2)、“自主”的“主”是“主动”。(3)、“自主”的“主”是“主意”。(4)、“自主”的“主”是“主见”(5)、“自主”的“主”是“主持”。(6)、“自主”的“主”是“主力”。

2、自主学习的特征(1)、能动性(2)、独立性(3)、异步行(4)、有效性(5)、相对性

(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2、在教学中改进教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4、注重点滴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指导(p128—p138)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合作学习的特性

(1)互动性(2)协同性(3)目标性(4)分享性(5)平等性(6)情景性

3、如何开展合作学习(1)、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2)、教会方法是合作学习的保证(3)、明确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基础(4)、有效调控是合作学习的关键(5)、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6)、共同发展是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1、合理建组,相互协作

2、有效分工,强调责任

3、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4、充分参与,培养能力

5、正确引导,及时总结

6、端正认识,走出误区

三、探究学习的指导(p138—p153)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的概念

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的本质

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性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

3、如何开展探究学习(1)、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大胆动脑,主动探究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探究学习环境。

首先,在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拥有的知识、技能与研究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这些合理确定探究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减少学生过多的压力。第二,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耐心指导,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第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互相切磋,互相启发,给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问,勇于探究的学习氛围。(2)、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

在 哈佛大学曾流传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探究学习则是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3)、激励评价,深化探究的意识

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克服困难,认真研究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更侧重于过程评价。这就需求教师在课上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用激励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可设多种奖项,还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畅谈学习体会,找出自身不足,增强探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创新激励评价方式

篇6:《有效教学基本功5》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

浅谈语文如何说课

新联小学教师:王万才

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口头说明具体课题并运用理论的和实际的根据加以简要论证的一种教研活动的新形式。这种形式能把课堂教研从单纯要求教师如何备课引向教师集体备课与个别备课相结合,从单一听老师上课转化为集说课、上课、评课、于一体,从老师之间漫无目的地听课转变为先定主题、然后人人准备、个个说课。因此,以说课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对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提高语文学科教研效果,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一、说课的几个长处

1.能促进教改经验的传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许多骨干教师,在长期教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对新旧大纲,教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较深刻的认识,若由这些骨干教师带头说课,把自己多年来的教改经验进行总结提高,然后通过说课的形式加以传播开来,使其他教师获得启示。同时其他教师也应积极参加说课活动,请同行帮助提高,以加快个人成长的步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课有利于交流教改信息,形成浓厚教研风气,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

2.能促进教材、教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较原教材在编写体例、编写方法、内容选择、习题配备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调整,这显然是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这套教材的使用需很好地进行研究。说课是研究教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说教学目标、教材的地位及重点、难点,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正确地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教学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就可使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更正确、教学效果更明显。

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语文教育教学,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能大面积达标的教法。说课是研究教法改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等,利用、借鉴中外先进教学方法,使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实施,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能促进教育科研、教改的深化,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 说课活动是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助力器,开展说课活动,能促进教师搞科研的兴趣,使教师明确怎样立项,怎样制定教育科研实验方案,怎样制定实验计划、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因此,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进行教改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教育科研和教改意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同时,由于开展说课活动,使教师重视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注意优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教给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细心操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主动。

二、说课的几种形式

说课的形式活泼多样,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 1.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式说课 以备课组为单位,把本年级语文教师组织起来,时间一周或二周一次为宜,事先分配好任务,把下一周要上的课依次说一遍,每人说一课。如人数较多,也可指定人员轮流说课,原则上要让人人都参加,使每人都得到锻炼,骨干教师也可以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说、上、评三结合式的说课 语文教研组可定期举办本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上课前说自己的设想、思路和理论依据,上完课讲述个人授后体会,再进行自我评价与集体评课,达到一齐说课、共同提高。

3.以提高素质或选拔考核为目的的演讲式说课 驾驭语言的能力,应作为语文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这一个活动是适宜的。活动前可预先告诉说课内容,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准备,并在规定时间内面对面说课,以锻炼教师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领导发现、选拔教学业务骨干提供参考。

三、说课的几个步骤

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先由执教者在组内向其他教师进行系统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设计及其理论根据等;第二步是议课,由其他教师就说课内容各抒己见,互相质疑,展开议论,把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起来,起到双向交流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案;第三步由执教者拿着根据集体讨论、修改后的教案正式上课;第四步由上一级评课组(如学校评课组)对课再进行评议。以讲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文为例,教师依据反馈的信息,决定本课授课模式为控制性讨论式,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分析现象和课文结构;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用科学合理解释事物现象的能力。为顺利达到这一目标,按设疑)思考)讨论)反馈)释疑)自结设计教学程序,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梯:1.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奇怪现象;2.古人对沙漠现象有哪些模糊认识?3.作者从客观条件上作了哪些解释?4.作者怎样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些怪现象的?5.课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6.课文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说课后,开展组内议课,大家认为目标设置合理,操作性强,教学程序严谨、科学、主导与主体关系处理较好,同时又指出:导还必须进一步到位,提问语言要进一步锤炼等。根据议课意见,执教者在以后的授课中作了相应调整,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因而学生领悟快,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课后,校评课组再进行认真评议,一致认为本课上得有特色,真正起到了观摩与交流,促进与提高的作用,表现在:主导和主体作用发挥得当,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以体现;师生教学心态良好,课堂气氛活跃;»选用教法和手段,适合学生学、且能发展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会学;¼目标达成率较高,教学效果好。

四、说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原则 说课内容应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学原则,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等,同时执教者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把教学原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中的实际行动。

2.应有创新意识和个性特点 在说课中,执教者应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敢于创新,教学有法而不拘泥法。说课更不能囿于成规,要因时、地、人的不同,创造出自己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来,切忌课课照搬他人,人云亦云。要根据教学情况的不同,对教材从宏观的整体把握及微观处理上应有所不同。

3.应把可操作性放在首位 说课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而是一种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须知说课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而说,是对教学活动的思想、过程、方法、手段的根本指导。因此,如果一节课,认识透彻,设计新颖,但脱离学生的实际,说的内容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那么,这样的说课将失去任何意义,这种缺乏操作性的纸上谈兵式的花架子,是为我们所不取的。

4.应有较完备的提纲 说课是说给其他教师听的,他们对所说的内容都比较熟悉。因此,只须把主要内容说完说透彻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但应把讲课时要用的直观教具、补充的例题、练习题等在说课时展示出来,并列入说课提纲。同时,为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可选用图表、投影等辅助说课,对于青年教师刚开始参加说课活动时,可让他们做点充分准备,写出较详细的说课讲稿。

5.应有一定的预见性 说课过程中,执教者把抽象的教学设想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并努力把它放进具体授课中去印证。这样,就促使执教者对该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一大概的预测。要尽可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因素,预见到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想到相应的对策,作几种不同的设想,以便在课堂上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顶效镇新联小学

篇7:学习《有效教学基本功》心得

本学期在学校的要求下进行对《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技能指导》一书认真学习。了解了新课程下的备课关、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教师备课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觉得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课标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教学课标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课标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集体备课时。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篇8:通向有效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先学后教, 自学领先

我们可以举出这样一个假设的情境和问题:你是家长, 你的小孩跑来问你, “爸爸, 蝴蝶飞舞为什么没有声音, 而蜜蜂飞舞有嗡嗡的声音?”你会怎么处理呢?第一类型的家长可能对孩子进行一顿呵斥:“不要来烦我!”孩子哭着离开。这是我们认为需要反对的。第二类型的家长告诉孩子蝴蝶飞动的时候翅膀振动慢, 而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很快, 声音和振动有关。孩子可能会点点头, 高高兴兴地离开。这里有了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 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方式, 因为家长在满足孩子求知欲望的同时, 也可能导致孩子过于依赖, 今后有了问题, 他还会继续问你, 有时弄得你烦不胜烦, 最终导致呵斥。第三类型的家长可能让孩子首先观察蜜蜂和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是否有声音;然后, 拿出一张纸, 先用手提着它, 让它在空中慢慢晃动, 让孩子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再用力吹动纸片, 让孩子听一听纸片发出的“哗哗”声;最后把这张纸片交给孩子, 让他自己去玩。这样的家长不仅鼓励孩子提问, 而且注意培养孩子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使孩子知道, 有了问题先要自己想一想。当然,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最终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 家长的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 第三类型的家长的行为最值得学习和研究。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有效教学为什么一定要先学, 而且强调是自学。我们可以用“责任、准备、发现”三个词来概括我们的理解。

第一, 先学和自学立足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 通过先学和自学让学生意识到, 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 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 学习者必须承担起必要的责任来。通过先学的实践锻炼, 可以培养学习者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 并在先学中尝试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 使学生在独立工作中思考事实, 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第二, 先学和自学可以让学习变得有准备。布鲁姆认为:“学生在校的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预先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即学习每一任务都要具备某些必需的预先学习。这种预先学习带有认知的特点, 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主要变量,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先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是唤起过去相关经验和发现学习困难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先学, 可以使未来的教学变得有准备。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课堂上的失败感和挫折感源于缺乏事先的准备, 他们不知道课堂上要学什么, 教师要问什么, 一方面赶不上教学进度,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准备, 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参与, 逐步走向边缘化, 这是产生后进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防止“后进生”进一步落后和后进面扩大的有效方法之一, 就是让他们对学习做出事先的准备, 事先准备过了, 参与过程中就不怕了, 准备以后的交流发言质量高了, 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增强了。实践中我们还发现, 有了先学和自学的基础, 后面共同学习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有了更好的保证, 合作学习也好, 探究学习也好, 做起来都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 先学和自学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材料更具有探究和发现性, 更容易激发和满足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欲望, 先学和自学提供给学生接触新材料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自主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和快感, 获得“我能行”的自我认同感。

有效教学中的先学和自学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的有效自学。对于学生的先学和自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有层次和有区别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先学和自学呢?指导学生自学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起学生先学和自学的好奇心, 提高先学和自学的兴趣和热情, “我需要的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思考, 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 ;二是指示学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三是给予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促进先学和自学, 教师需要为先学和自学留出时间, 并在教学工作的重心安排上作出调整。如, 现在有很多教师课下的工夫主要下在课后辅导和弥补上, 我们主张“与其过后弥补, 不如事前准备”, 课后辅导固然重要, 但更有效益的工作是在课前, 是在有效指导学生先学和自学上。同时, 因为教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 因此, 备课 (或称教学设计) 的核心也就在于“备学”, 在于思考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学习材料, 精心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质的智力活动中收获探究和成长的快乐。

二、不会才教, 以教导学

不会才教, 教学生还不会的, 这一道理似乎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这并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以笔者的一次课堂观察为例。

曾经有一位教师要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执教前一天她问我如何教更好, 我请她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学生已经很熟悉了。你一定要想一想, 学生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经知道了哪些东西?通过教学给学生哪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如何让学生对这个老故事产生新奇感?”

第二天在一个大教室上课, 我惊异地发现, 这些一直喜欢选教室后面位置就坐听课的农村孩子, 今天一窝蜂地挤到了教室前排的位置。我们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们要干什么。上课了, 教师开始解题, 然后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教师就要组织故事的分析和理解了, 突然, 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要讲了, 我们来演。”没等教师回过神来, 呼啦啦地, 前排就上去了八九个学生, 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更有意思的是, 扮演白骨精的也上去了四个学生。在后面的近20分钟时间里, 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三打”的过程, 我们也看明白了为什么要上去九个学生:白骨精扮成村姑、老太太、老大爷各一人, 此外还有一个“真身”的扮演者。在“第一打”和“第二打”的时候, “真身”的表演者表现了白骨精的逃逸;“第三打”, 当孙悟空打倒扮成老者的妖精时, “真身”一并倒地。这样的表演使我知道,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已经十分深入。

学生的活动彻底打乱了教师原有的计划和安排。在学生表演的20多分钟里, 教师只能在一旁站立着, 根本无法介入, 她也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后面的近10分钟教学, 尽管教师在组织着, 但学生都沉浸在成功表演的兴奋中, 而且, 教师的教学看来也只是画蛇添足而已。

教学实践出乎执教者的设计和意料, 这时, 最需要执教者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 执教者需要反思的问题既有“教什么”的问题, 也有“怎么教”的问题。

教什么呢?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回顾自己的中学语文学习生活时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 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有朝一日, 我当语文教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 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 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人家明明已经学会, 你还要浪费他的时间, 要他一本正经地坐着专心听讲, 他不分心才怪。语文是这样, 其他学科同样是这样。从这种意义上讲, 我们主张, 有效教学需要明确一个原则:不会才教, 教的有效性表现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过去一知半解的东西, 接触和感受过去不知道的东西, 并进一步引发探究未知的热情和兴趣。

怎么教呢?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要了解学生, 当然最好是在课前调查了解清楚;如果课前没有机会和时间, 课堂上就要安排出调查了解的活动和时间, 调查了解清楚了, 就可以因势利导。在不清楚学生实际的情况下, 我们建议课上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调查了解学生, 学生会了的, 学生来说来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倾听和小结。对于学生不会的, 需要小组合作的, 就进行小组合作;需要教师讲解指导的, 教师讲解指导……

曾经有教师教学“圆周率”, 走进教室先问:“同学们, 假如我们知道圆的直径, 你们是否知道, 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本意是期望学生回答“不知道”, 然后顺水推舟“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没有想到学生的回答是“乘以3.14”, 教师问“你们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说“书上有了, 我们看了书。”就整节课来说, 教师原来准备的是“发现教学”的思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现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怎么办呢?你就不能还当学生不知道, 还让学生去发现一个他已经知道的结论。这时, 因势利导, 就可以变“发现教学”为“实验验证教学”。比如, 可以表扬看过书的学生:“预先看过书, 知道3.14的倍数关系了, 真好。那大家知道3.14是怎么来的吗?”如果学生还说知道, 并且回答正确, 你就可以再进一步:“这是他人的结论, 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实验, 来检验一下前人的结论, 看一看我们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由此, 在实验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中推进教学。实际上, 对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很多结论学生是知道的, 用发现的教学法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用验证的方法更容易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前人的思路, 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不会才教, 教的目的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庄子说:“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有效的教学既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 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不仅意味着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且意味着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能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对于“不会才教, 以教导学”, 如果需要给出三个操作性的关键词的话, 那就是:了解、指导、会学。

三、注重优化, 体验快乐

杜威把教育看成经验的改造。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经验改造本身意味着经验的优化, 也就是要使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得到合理的改造和提升。优化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 感悟生活的智慧, 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和实现。

促进优化意味着要发挥好教师作为“相对先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使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入和细致, 并具有面向未来和生活的拓展空间, 发挥经验对未来生活的指导和影响作用。杜威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 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 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 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 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这是经验内容的优化。优化还意味着促进新经验与原有经验建立联系, 使之具有结构和体系的特征, 这是经验结构的优化。经验的获得和改造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难免发生失败和错误, 也难免走弯路和遇到曲折, 方法的优化就是对获得和改造经验的过程 (包括思路、途径、策略和方法) 进行审视、反思和优化。

在我们心中, 有效教学是理想课堂中的一个目标, 在理想课堂的架构中, 其中还有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美好的课堂生活和有效教学具有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 两者的共同基础是参与者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紧张的智力活动。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能促进有效教学, 学生能够胜任且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说” (同“悦”, 下同) 在何处呢?我们认为, 不能简单地说, 学习就一定会“说”, 不然就难以理解教室里有那么多的学生如坐针毡。“说”在“习有所得”, 即在复习和练习中有所收获, 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 并且在收获、体验、感悟中意识到了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 注重优化是为了“习有所得”。进一步, 要“说”, 就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自己的“习有所得”。当然, 这里的“所得”不能陷入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狭隘的功利主义陷阱, 愉快的时光、同伴的友谊、视野的敞亮和开阔、内心的丰富和充实、自我的认同和实现等, 都是重要的“所得”。

我们也可以给出这一要点的实践操作的三个主题词:交流、优化、快乐。交流是组织分享和展示, 它是自身认识力量的一种外化的表达和实现, 是一种自身的参与和认同。优化是组织概括和小结, 它是在和同伴、师长对话中内化的经验, 是一种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快乐是在对上述两种活动进行审视时, 去发现和获得的内在的愉悦和外在的欣喜。

上一篇:企业网络营销推广定位下一篇:业务监督检查班班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