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话谚语、俗语

2024-06-27

重庆话谚语、俗语(精选6篇)

篇1:重庆话谚语、俗语

无烟无烟哙烫喉。(以芋泥慢冷喻暗热烫人)

七月七,多年乌,龙眼必。(多年即桃金娘,龙眼即桂圆,天热多水果,也喻成熟或变色)

无好家神通外鬼。(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

烧骂无好话,烧拍无好槌。(生气激动时,会不顾一切)

拍别人,哭胶已。(明明打了别人,却假装被打而哭)

到许时,骑许旗。(到时候随潮流转变,也可喻随机应变)

茶薄人情厚。(受到热情招待,就不会嫌茶水清淡)

有银纸烧无银纸夫。(喻货币贬值损失大,钱不值钱了)

手心内写个火字。(以火烧赤壁的故事喻英雄所见相同)

豆酱无虫,世上无人。(喻是必然现象,但实际上是因为不卫生才长虫)

兵头将尾。(以兵先于将上场,喻贤人先当兵后当将,或能者慢登场)

目刺毛着知打浮。(指不能放松警惕,时刻清醒,也用于吵架时放狠话)

无厝骑,起厝赔。(自己没有房子住却还要建屋赔给别人,比喻无力赔偿)

哙圈猪,卖喷火,哙梭圆,卖烙粿。(比喻干活干得太累了)

苏秦不第有三叔蒙正后科无此人。(吕蒙正未中举时赊肉祭灶神,屠户竟与他拿回熟肉,只好肉汤祭神,灶神上告玉帝说不能再等一科,喻帮助要及时)

求人如吞三尺剑。(求人就像吞剑一样,喻求人很难)

你我伊,老厝边,我拍你,你拍伊。(指嫁祸于人)

篇2:重庆话谚语、俗语

上轿正缠脚(指没有做好准备)

刀砍姻缘免想断(真正的爱情不能破坏)

奴仔——坐掷(以婴儿吸奶的坐势喻十拿九稳)

拉扑遇着熟人(吹牛遇到知道事实真相的)

敢生敢死畏老婆(英雄难过美人关,怕老婆)

张无三日新娘样(以前新娘初嫁是要安静贤惠,指新娘过门之后没几天就打回原形了。)

走仔饲大十八变(女儿养大十八变)

花无错开,人无错对(有缘遇才能结合)

富人富千金,穷人穷寸铁(贫富悬殊)

吾死大破相(不死也得大病一场)

一人做工课,百人担浪话(光说不做的人倒是没有缺点)

乌天暗地(昏天黑地)

出门无六月天(天气无常,要多备寒衣)

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

看了生目针(过去认为眼周炎是偷看妇女导致)

三分戏品,七分做人(为学做戏,应先学做人)

吾知头尾(不知道天高地厚)

篇3:重庆话谚语、俗语

一引入新颖,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是一节课的开端, 应该对新课的讲授起到铺垫的作用。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导课, 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心境, 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一个朴素而又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或古诗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欲望,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如教学第二单元“空气”时, 我就以谜语的形式引入:“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 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 这样引入, 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巧用口诀, 帮助理解

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兴趣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和创新欲望, 教师应时常借助激发兴趣的工具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吸收新知识。口诀教学法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运用口诀教学既可缩短知识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还能降低知识难度, 有助于学生迅速牢固地理解新知。如讲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可以利用同音来编个口诀, 即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入药品, 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 收集气体, 将导管移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这七个步骤用“茶庄定点收利息”来简明扼要地描述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并设疑:“如果把利息弄反了, 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然后集体讨论分析:会使水回流至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再如讲解化合价时, 让学生们运用化合价口诀:“单质元素全为零, 化合物中和为零。氢一氧二要记住, 金正非负记分明。一价金属钾钠银, 二价金属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 三铝四硅五价磷。谈根价, 也不难, 氢氧根负一氨正一。酸根所有皆为负, 一硝三磷二硫碳。”通过这样的一些口诀, 就把复杂的实验现象, 化为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的口诀, 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系数, 并能迅速把学生的思绪顺畅地领入新课, 有效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运用歌谣、顺口溜等形式解决复杂难理解的理论和实验

歌谣、顺口溜, 是教学的有趣模式, 应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难于理解的理论和复杂的实验步骤, 都可以用该方法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如讲到化学式的书写时, 元素的先后顺序学生常搞错, 我就给他们总结出, 对于大多数化学式来说满足:“金氢前、非金后, 氧化物、氧在后”的规律。学到1~18号元素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元素名称和序号, 我就用顶征的手法按顺序五种元素一组, 并且让五个学生与之相对应, 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再如讲到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时, 是高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就把命名步骤组成四字经的形式——“最长碳链, 最小编号, 最多取代, 简单在前, 复杂在后, 相同合并, 位次与基, 短线相隔, 同基位次, 从小到大, 逗号相隔”。这样也把难关攻下了。当然这样的教学在严谨性上, 可能会欠缺一些, 但只要处理恰当, 也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通过采取歌谣、顺口溜方式, 既节省了时间, 又可化解难度,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恰当地引用俗语, 助其消化

如在讲硫和酶的有关知识时我们可以恰当地引用俗语:“吃肉不吃蒜, 营养减一半”。当然, 这是夸张的说法, 说明蒜的功用很大。大蒜里含有大蒜素, 化学成分是硫化二烯。因其分子中硫元素而具有杀菌的功能。大蒜素是“植物杀菌素”的一种。大蒜还有降低血脂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因为它能抑制形成脂肪或产生胆固醇的某些关键酶, 防止动脉硬化;其抗血栓作用是通过增强血浆纤维溶解活性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来实现的。俗语的恰当引用, 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五结束语

总之, 我国的俗语、谚语、古诗等资源非常丰富, 需要化学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整理, 并适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利用俗语、谚语、古诗进行教学, 这是其他直观手段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俗语、谚语、古诗开展课堂教学,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知识。

摘要: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有关化学知识的俗语、谚语、古诗、口诀, 如果我们将其巧妙、恰当地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能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篇4:英汉俗语差异及汉语谚语的英译

关键词: 英汉文化差异    谚语英译    直译    意译

语言之间的交流,实质上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不同的谚语所傳递的文化信息不同,这种差异正是翻译的难点。若不处理这些文化因素,则在翻译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解或文化流失。由于拥有不同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这些背景和特点同样会影响谚语的措辞和表达,并且经常使谚语翻译遇到巨大的实际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单独运用直译还是运用意译,都不能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谚语的背景和特点。因而怎样体现谚语的这些背景和特点是一个急需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分析英汉俗语差异的一些主要表现:

1.历史背景的差异

汉语里的“挥金如土”常被中国人拿来形容大把花钱、浪费金钱,如果直译成英语,就是“spend money like soil”,事实上,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达此意。这正是因为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以农立国的历史背景。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十分发达,因此有很多关于水的成语和谚语,前文所说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则是其一。此外,还有“to be in hot/deep water”(陷入困境),“draw water in one’s own mill”(谋取私利),“make one’s mouth water”(使某人垂涎)等。

2.文化习俗的差异

文化习俗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人与中国人对不同的事物、动物、习惯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印记。在中国人眼里寓意吉祥、美好、褒义的事物或动物在英国人眼里可能根本毫无寓意或者寓意着贬义,反之亦然。

比如中国人习惯用“松、柏”夸赞一个人坚毅、顽强的品质,因为松柏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而在英国人眼里,松柏只是一种树叶不会枯落的树而已,并无特殊的寓意。所以中国人常说的“他像松柏一样坚强”,如果在交际中直译为“He is as strong as a pine tree or a cypress”,就会给外国听者造成很大困扰。在动物形象上,文化习俗的差异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英国的谚语中,“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幸运日。),“Lucky dog”(幸运的人)等很多俗语都用狗这个动物形象表达美好的寓意。在英国,人们普遍爱狗,很多人甚至把宠物狗当成自己的儿女,所以有很多关于狗的谚语,且表示褒义。而汉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贬义色彩,如汉语的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盗鸡鸣”,“狗仗人势”等。

3.历史典故的差异

英国、中国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两个国家,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史和大量的历史故事。英汉两种语言作为承载这些历史事件的载体,根据特定的时间、背景及历史事件,记载了许多历史典故。其中大多数谚语都出自这些历史典故。不深入学习和了解他国的历史典故,是无法正确在译文中表达出原谚语中的思想内容的。如汉语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弃笔从戎”,“昭君出塞”等,倘若不清楚这些典故的出处,要翻译则有相当大的阻碍。同样,英文中的戏剧、歌剧,不深入了解,也是很难翻译成汉语的。

4.部分词汇表达的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非对应现象,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种文化障碍。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与共性并存,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词汇空缺”作为文化真空的产物,直接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空白”,分布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英汉互译中,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2015年春节是中国羊年,春节前,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中国羊年把全世界英文媒体搞疯了!究竟是哪种羊?”,“Chinese New year Manchester:Is it the Year of the Ram/Sheep or Goat?”。英语里,关于羊的表达有ram,sheep,goat,而中国羊年只是简单的一个羊字,并未细分哪种羊,这就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非对应现象的表现。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因此,正确翻译谚语在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将汉语谚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帮助外国读者消除或减少语言及文化障碍,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下面介绍英汉互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并结合一些实例探讨汉语谚语的英译。

1.直译法

翻译中,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并非取决于译者的主观意志,而是由语言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可以说,语言的本质特点是直译法的必备条件。直译法,通俗一点说,就是使原文和译文在内容、形式、结构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对等。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由于各国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各国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产生相似性。因此,不同语言间常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词汇、习惯表达等。如许多汉语谚语中“形同意合”的情况都可以采用直译法,这种情况下使用直译法,不仅能形象地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不容易给听者造成困扰。

汉语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可以直接根据其字面意思翻译成“It’s easy to dodge an open attack but difficult to escape from a clandestine one.”。又如“凡事总有个开头”,可以直接翻译“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一回生,二回熟”,可直译为“Different the first time,easy the second.”,等等。直译法不仅能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且有些直译的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汉语谚语翻译成英文,有些使用意译也能表达出原句的意思,但是会缺乏源语的那种感觉。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直译为“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也可意译为“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意译后的谚语虽很简短,也很贴切地表达出了源语中“时间才能见证一个人真正的内心、内在”这个意思,但与直译后的谚语相比,少了源语中那些具体的形象主体“遥远的路途”、“马”、“时间”、“人心”,并且少了对比,少了结构上的对称,所以不如直译的妥当。

2.意译法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有时使用直译法翻译后的译文会使听者无法理解,而且很多情况下使用直译会给翻译带来相当多的障碍。在此情况下,译者只能在理解源语文化内涵的背景下采用意译的方法,以免产生诸多障碍。

“一寸光阴一寸金”,其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和金钱一样,都很珍貴,如果直译,就必须把一寸翻译出来,在英文里比较难找到对应的词,所以使用意译翻译效果更好,“Time is money.”,既简单又贴切,关键是听者易懂。又如“人不可貌相”,可以意译成“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若直译,可译为“Lose where the sun rises and gain where the sun sets.”,但直译后的英文根本没有表达出此谚语“在一方面失败了,在另一方面成功了”的意思,所以直译后的句子并不妥当。因此可以意译为“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这样一来,既能正确表达出源语的意思,又能让听者一听即明了。

翻译谚语,使用直译还是意译,完全取决于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只要谚语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译者就应该尽可能直译,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努力减少原句的损失并确保语言的活力。有的谚语出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无法直接翻译,或者直接翻译后,译者也难以理解,则应该使用意译。需明确的一点是,无论使用直译还是意译,译者都应该充分地理解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孙桂玲.汉语谚语中的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李迎春.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J].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报,2009,10.

[3]魏军梅.词汇空缺与英汉互译[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10).

篇5:重庆话谚语

2、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收。

3、娘家饮食香,婆家饮食长。

4、输齐唐家沱。

5、打铁看火侯,说话看脸色。

6、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7、水消石头现,鱼烂刺出来。

8、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9、天黄有雨,人黄不病。

篇6:天气的谚语俗语

二、大寒南风,五谷丰登

三、春雨贵如油

四、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害

五、雨水有,年成好

六、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七、云绞云 雨淋淋

八、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九、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十、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十一、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十二、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十三、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十四、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十五、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十六、星光含水 雨将临

十七、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十八、对时雨 连几天

十九、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二十、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二十一、清明要清,谷雨要雨

二十二、蜻蜓飞屋檐,风雨在跟前

二十三、蜜蜂不出门,大雨快来临

二十四、蚊子咬得凶,雨在三天中

上一篇:净水器小区推广策略下一篇:淘宝店铺活动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