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2024-06-08

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通用11篇)

篇1: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教育部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 将开展专项核查

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现象进行了报道。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即要求有关地方和高校进行核查,并再次重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在6月份集中开展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专项核查,认真审核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等材料,采取访谈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等方式进行严格核查,确保就业签约和就业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要对高校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进行复查,发现违规行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单位领导责任。教育部还将对部分地区和高校进行抽查。

篇2: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综合大学(共7所)

1.中南大学(综合大学)2.湖南大学(综合大学)3.湖南师范大学(师范院校)4.长沙理工大学(理工院校)5.湖南农业大学(农业院校)

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院校)7.湖南中医药大学(医药院校)

本科学院(共5所)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综合大学)2.长沙学院(理工院校)

3.长沙医学院(医药院校)

4.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院校)5.湖南商学院(财经院校)

专科院校(共4所)

1.长沙师范学校(师范院校)

2.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财经院校)3.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财经院校)4.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政法院校)

高职院校(共35所)

1.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综合大学)

2.长沙社会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大学)3.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大学)

4.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综合大学)

5.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大学)6.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综合大学)7.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综合大学)8.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综合大学)

9.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综合大学)10.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大学)11.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综合大学)12.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13.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

14.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15.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16.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17.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18.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36.19.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20.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21.湖南软件职业学院(理工院校)

22.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23.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理工院校)24.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业院校)25.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语言院校)26.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语言院校)27.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语言院校)28.保险职业学院(财经院校)

29.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院校)30.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财经院校)31.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院校)32.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法院校)33.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院校)

34.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院校)35.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院校)

湖南省教育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31.7万人,比去年增加1.2万人,增加3个百分点。201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9.59%,受经济回暖等因素影响,这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望好于上届学生。

湖南举办2011年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

2011年04月22日 12:37

据湖南省教育部门初步统计,2011届湖南省毕业生达到30万人左右,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大约有35万学子需要就业。在用人单位抢才的背后,部分毕业生难找工作也是普遍现实,为此,湖南举办2011年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

今天(22日)上午这场面向困难毕业生的招聘会有包括比亚迪、百事可乐、沃尔玛等在内的61家企业参加,面向困难毕业生总共提供了有2000多个爱心岗位,涉及到了机械、电子、化工、财务、销售和文秘等专业和行业。

记者在现场询问了比亚迪的招聘人员,他说一上午已经有几百人来投简历,这次招聘会主要需要电机和营销方面的人才,另外记者在招聘会的现场二楼南方发现密密麻麻挤满了前来求职的学子,包括有外地想落户的,而且还有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高校毕业生。记者还发现今天前来应聘的学生还是以大专生为主。

从就业态势看,湖南省理工科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看好,尤其是工程机械、汽车以及道路桥梁,还有土木工程等都是比较热门的,但是和社会需求结合不紧的专业,像人文社科专业,特别是与本科专业驱动性比较强的专科性类专业就业比较吃紧,在用人单位抢滩的背后部分毕业生难找工作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像是女生还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这三类学生是毕业生群体中就业的比较弱势的群体。

篇3: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专业代码010101020101020102020103020104020106020107020109020110030101030301030302030401030402030404030501030502040101040102040104040105040108040201040202040203040205040334050101050102050103050104050201050202050203050204050207

专业名称

哲学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金融学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

税务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

治安学侦查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财务会计教育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

毕业生规模1000-200020000-3000070000-800005000-600030000-400001000-20003000-40001000-20001000-200070000-800002000-30008000-90003000-40001000-200010000-20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4000-50009000-100008000-90001000-200020000-3000010000-200006000-70002000-30001000-200060000-700002000-30005000-60002000-3000100000以上2000-30001000-20002000-300010000-20000

就业率区间

C+B-B-B-B-B+B+B+B-C+C-C+C+C+C+B-B+C+B-C+C+C+C-C-C-C-B+C+C+C+D+B-B+B+B+B-

211院校就业率区间

C+B-B-B+B+A-A-B+A-B-C+C+C+C+B+B+A-C+B+C+C+B-B-B-C+B-B+C+C-B+C-B+B-A-A-B-学科门类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专业代码050209050301050302050303050304050305050401050402050403050404050405050406050407050408050409050412050414050416050418050419050420060101070101070102070201070202070301070302070401070402070701070702070703070901071201071202071203071205071301071302071401071402

专业名称朝鲜语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传播学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绘画

雕塑

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

舞蹈学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

摄影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科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毕业生规模2000-300010000-200009000-1000010000-200002000-30001000-200020000-300001000-200010000-200005000-60001000-200010000-200002000-300070000-800002000-30003000-40001000-20001000-20007000-80004000-50005000-6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000-3000010000-200006000-700020000-3000010000-2000010000-2000010000-200007000-80006000-70006000-70001000-200010000-200002000-30006000-70003000-40002000-30004000-50008000-90001000-2000

就业率区间

BC+C+B-B-B+C-C+C+B-C+C-B-B-C+B-C+C+B-B+B-C+C+C+C+B-B-B+B-B-B-B-B-A-B-B+B-C+B+B+C+C+

211院校就业率区间

D+C+B-B-B-B-C+B+C-C+B-C+C+B-D+D+C-B-B-B+B+C+B-C+B-B-B+B+B-B-B+C+B+A-B+B+B+B+B+B+B-C+学科门类

理学

工学

专业代码071501071502071601080101080102080103080104080105080106080201080202080203080204080205080301080302080303080304080305080306080307080401080501080601080602080603080604080605080606080607080608080609080611080613080616080701080702080703080704080705080801080802

专业名称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采矿工程

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工程

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毕业生规模3000-40007000-80007000-80002000-30003000-40001000-20002000-30002000-3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3000-40008000-900010000-2000050000-6000010000-2000010000-200006000-700010000-200007000-80003000-400010000-2000010000-2000030000-4000030000-4000050000-6000030000-40000100000以上10000-200004000-50004000-50006000-700020000-300009000-100001000-20009000-100005000-600050000-600008000-90006000-70005000-60001000-2000

就业率区间

C+C-C+A+A+A+A-A-A+A-A-B+B+B+B+B+B-A-B+B+B-B+A-B+B+B-B-C+B+B-B+B+B+C+B-B+B-B+B+B+B+B-

211院校就业率区间

BC+B-A+A+A+A-A+A+A+B+B+A-A-A-A-B-A-A-A-A-A-A-A-A-B+B+B+A-B+A-A-B+B+A-B+B-A-A-A-A-B+学科门类

工学

农学

医学

专业代码080803080901081001081002081101081102081201081202081203081204081205081206081207081301081401081402081403081404081405081406081407081501081502081701081801081901081904082002082101090101090102090103090201090301090302090401090403090501090601090701100201100301

专业名称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工程力学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水利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刑事科学技术

农学

园艺植物保护草业科学

林学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毕业生规模1000-20004000-500010000-200004000-500010000-2000010000-200008000-90004000-50002000-30001000-20001000-20001000-20002000-30001000-200010000-200003000-40002000-30001000-20002000-30005000-60004000-50001000-20001000-20002000-300010000-200001000-20001000-20001000-20001000-20004000-50005000-60003000-40001000-20002000-30001000-20008000-90001000-20005000-60006000-70001000-20004000-500050000-60000

就业率区间

AB+B-B+B+B-B+B-B+A+A+A-B+A+B+A-B+A-A-B-B+A-A-A-B-B+B-A-A-B-B+B+C+C+B-B-B-B+B+B+B-C+

211院校就业率区间

A+A-B+A-B+B+A-B+A+A+A-A-B+A+B+B+B+B-A-B+B+A-A-A-B+B+A-B+

BB-B+B-C+C+B-C+A-B+B+B-B-学科门类

医学

管理学

专业代码100302100303100304100401100501100502100505100701100801100802100803110101110102110103110104110105110201110202110203110204110205110206110208110209110210110211110301110302110303110304110401110502

专业名称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护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档案学

毕业生规模2000-30005000-60005000-60003000-40008000-90003000-40006000-700020000-3000010000-200007000-80003000-40001000-200030000-400008000-900010000-200001000-200050000-6000040000-5000070000-8000020000-30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00-300020000-3000010000-200001000-200010000-2000020000-300005000-60003000-40003000-40001000-2000

就业率区间

BB-C+C+C-C-C-B-C+B-B-B+C+B+B-A-B-B-B-B-B-B-C-B-B-B-C+C+C+B-B-B-

211院校就业率区间

篇4: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音乐毕业生    就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现状

笔者曾制作了一份针对音乐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师大音乐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因各项因素的干扰,回馈数量并不大,但根据已回收的调查统计可略见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已将近3年,在反馈的数据中有一半的人在做着和自己原本专业不符的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项有一半人数认为基本结合,认为结合很好的仅14.29%;而选择结合较差的同学比例达到了35.71%。对现任工作的满意程度一项不满意者占到了1/4,其他则为基本满意,在对未来的打算一项中决定做好现任工作的比例为42.85%,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占比次之的则为寻找工作机会或更换工作,这部分人的比例为35.71%,如果加上决定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意或决意更换工作的人数比例则将达到57.14%;而在收入水平一项中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即月收入为4000~5000元之间的人数甚少,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近总人数的1/4,四千元以下的占比超过了总人数的3/4,而3000元以下收入人群又占到了绝大多数,就连2000元以下的人数也占了相当比重。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收入水平或不尽满意的职业岗位上,还是有近3/4的人对现任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笔者仅能凭猜测领会这其中的无奈。

二、探因

(一)高校扩招

自1999年国家教育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人数逐年递增,新开设的各类学科专业也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音乐专业这门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扩大招生力度,吸纳生源,大部分学校同时期开设许多新学科课程,然而这必然增长了学校师资的需求量,加之新成立的学科和学院教学资历尚且年轻,给教学质量造成了实质性的压力。这一方面影响了教师行业的整体水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针对扩招后的课程改革和调整以及人员管理甚至相应教学条件设施的更新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考验。高校扩招不仅仅带来万千学子争相考学的压力,也直接造成庞大毕业生规模的就业压力。

(二)市场需求

湖南作为艺术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艺考生每年络绎不绝。但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造成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就业环境,尤其高投入的音乐教育培养与相对低回报的就业收入和就业质量,终于冷却了人们的热情,音乐专业并不算宽泛的择业面也为人们所看清。

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择业范围,但大多数都是倾向于音乐教师和艺术团体演员这两种职业,这是绝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认可的就业方向。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一项“毕业时理想就业单位”选择的统计数据的结果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但随着近几年艺术团体的不断整合、缩编、改制,民间存在的大型艺术团体数量大大缩减,其要求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苛刻,这对于比起专业素质更注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已不存在向艺术团体进发的优势了,加之艺术团体现行的“合同制”不能给予毕业生以“安定感”,进入艺术团体做演员只能成为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最初的“理想”。而音乐教师的情形也同样不让人乐观,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音乐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岗位都不多,而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又庞大,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早已趋于饱和。湖南省各区每年都要上演省内省外大批应届、往届音乐毕业生为少许几个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职位使出浑身解数备战迎考的激烈场面。如此路不通,很多毕业生便不得不面临“转行”的境遇。

三、对策

音乐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依笔者之见,主要是由于学校方面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不尽一致。如上文所述,现今的音乐教师岗位和艺术团体因种种原因趋于饱和,不再适合作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吸纳源。但是市场上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并不少,很多看似与音乐专业毫无关联的企业,其实都因其企业形象的需要或企业文化的培养、宣传都需要音乐专业人才来组织策划,而基层社区也因为日益丰富的文娱活动,如合唱队的排演、文娱歌舞的创编等也都需要音乐人才的组织参与,等等。所以,高校需要做的就是进行适度的课程改革,明确和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能组织能策划、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新型音乐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要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学生放宽视野,鼓励毕业生“下基层”“进社区”“入企业”等,打开除了中小学和文艺团体之外新的就业环境,以拓宽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总结

湖南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包含高校扩招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下滑、音乐专业本身相对较窄的就业面以及传统择业方向上需求量的饱和等因素。究其本源,笔者认为是由于高校培养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传统理念已和现今社会需求、市场走向不相符合,属于供需关系的脱节。解决之法必然是依市场所需,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调整甚至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许晖.高校扩招后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3).

[2]朱佳宇.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

篇5: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部分文件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5、〘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

6、〘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

7、〘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号)

8、〘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粤劳社发〔2009〕23号)

9、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

10、〘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教毕〔2010〕1号)

1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训练〙

12、〘高校毕业生就业手册〙

一、基层就业:

1、三支一扶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9号)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粤人发〔2007〕1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发〔2009〕93号)

2、西部计划

〘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关于做好我省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通知〙,广东省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3、村官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

4、教师特设岗位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

5、预征入伍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4号)

〘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09〕5号)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政策50问

6、“上岗退费”

〘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教师〔2008〕7号)

二、科研项目

1、〘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9〕97号)

2、〘关于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签订服务协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47号)

3、〘关于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粤教科〔2009〕60号)

三、自主创业政策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

四、就业援助政策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当前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7号)

2、〘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总工发〔2009〕20号)

五、就业派遣

1、〘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学[1997]6号)

2、〘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暂缓就业协议书〙

篇6: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显突出。为解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时度势,及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和安排。今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好。随后,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24号)文件,全面部署安排了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份,省劳动保障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湖南省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湘劳社政字〔2009〕7号)文件,决定对今年离校后经就业援助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促进其顺利、充分就业。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鼓励、提升、扶持、服务、托底”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措施,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椐教育部门统计,截止6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53%。

一、积极鼓励就业

继续实施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项目,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到湘西地区就业满一定年限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行学费代偿。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原地就业,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考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实施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服务计划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

二、着力提升能力

实施大学生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或培训基地与企业联合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并按规定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各类院校广泛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力度,在全省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400多个,年鉴定40万人以上,组织多次院校专场鉴定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大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三、全力扶持创业

一是从2009年起,省人民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视情况逐年增加。各级政府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科技计划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本省范围内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二是优先安排有项目、带技术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新区和创业园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月营业额未达到5000元或经商办企业所得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经商兴办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四是鼓励银行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的贷款。五是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高科技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在册员工10%以上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对所安置大学生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六是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四、强化服务就业

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信息资源,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推荐等各类就业服务,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户籍托管服务。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了专门台帐,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户档关系已转回生源地、择业期(2年)内在生源地以外地区落实了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报到证》,户档关系随迁。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各级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帮助6万多名高校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

五、实施托底援助

篇7: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湖南省衡阳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日,衡阳市人事局传来消息,衡阳市政府部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衡阳市政府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主要有下列举措:一是政策引导,通过组织实施“选派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每年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向高校毕业生倾斜;政府还创造了很多公益性岗位,为暂时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过渡。二是市场调节,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大力开展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这两个平台,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活动,促进企业和人才两个主体对接。三是创业帮扶,通过组织见习培训、创业指导,给予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资金、政策上的扶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就业援助的.对象有两类,一是衡阳市内普通高校衡阳籍毕业生,二是衡阳市外普通高校衡阳生源、户口和档案已迁回衡阳市暂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其中,继续升学、出国、参军、暂不愿意就业的,不属于就业援助对象范围。

篇8: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2010年10月, 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十个督查组分赴全省96所已有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专项督查, 重点检查2009年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思想认识、机构人员、工作经费、工作条件、工作责任、工作效果等情况。省教育厅早在年初就专门印发了预备通知, 制定了详尽的三级评分细则, 并将根据督查情况印发通报, 表彰和奖励优秀集体, 以确保督查客观、公正, 真正达到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的目标要求。这是湖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落实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 贯彻实施湖南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 必将有力地推动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二:建立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0月中旬在长沙正式成立, 主要为全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提供实训、孵化的物理空间、基本条件、监管指导、培训咨询等相关公益性服务, 引导和带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该基地在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指导下, 由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建设和管理。目前, 湖南省教育厅已下发通知, 面向全省高校征集和遴选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入驻该基地。

关键词三:成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经湖南省民政厅、教育厅批准, 由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会同有关高校和单位发起筹备成立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于近日在长沙正式成立, 该会将以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 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源, 共同致力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 有效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搭建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为政府排忧解难, 为用人单位招贤纳才, 为毕业生贴心服务。

关键词四:切实加强离校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为适应职能调整新需要, 湖南省教育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的通知》 (湘教通[2010]112号) , 要求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切实把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重点推进深化教育改革, 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同时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市场开拓、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和就业过程管理工作, 确保校园稳定和就业安全, 确保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关键词五:全面轮训工作人员

为全面加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湖南省教育厅今年3月专门下发通知, 决定在2010-2012年三年期间全面轮训全省普通高校和市州教育局在岗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 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兼职教师、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人员, 并确保人均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通过培训来推动全省各普通高校、各市州教育局建立一支作风正、懂政策、能力强、业务精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服务队伍和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本次轮训培训经费主要由湖南省教育厅负担。参加培训人员经考核合格者, 还将由湖南省教育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关键词六:应征入伍成效显著

篇9: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一、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地处郑州市的5所高校2010—2012届毕业生,调查的学校包括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升达大学、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师范学院5所高等学校。这5所学校包括了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四个层次。调查者的专业包括了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等学科,主要针对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及个别研究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包括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专业相关性、求职期待、签约职位质量、获取职位信息途径等20项内容。而访谈法主要针对的是选择留在郑州市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主要访问内容包括了工作职位、工作当前满意度,薪资福利待遇、自主创业的意向等内容。

二、受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 毕业去向仍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调查对象毕业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占26.0%;泛渤海湾区域占24.5%;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占23.1%。而留在河南本地发展的人数仅占7.7%。在调查中,大学毕业生选择毕业去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薪资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上的稳定性这三个方面。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薪资待遇问题。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的城乡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城市,只有29.8%的人愿意回归到农村工作。

(二)就业率呈上升趋势

调查对象中,83.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于全职工作,1.5%的人自主创业。有9.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准备国内或国外读研,6.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2%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的阴影。2010届和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趋势,2012届毕业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三)就业主要集中于服务业

调查对象主要从事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就业比例为12.9%,其次是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10.7%)。

(四)民营企业、个体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民营企业、个体是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0%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而用人单位规模有28%是3001人以上的大型单位。

(五)工作收入连续两届呈现增长

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2012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479元)比2011届(2130元)增长了349元。

(六)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职业期待不能实现

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在60%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大学毕业生中,有36%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发生离职现象的大学毕业生占34%。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虽然在调查的数据中显示,有83.5%的学生在毕业后都受雇于全职工作,但是从2010到2012年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上,也有几万人处于无业状态。这里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全国大环境下经济结构调整还不足以吸纳如此大量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大学中开设的许多科目在现实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很少,可是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使其供给逐年增多。这样供大于求的现象就导致某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或者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职业期待不能满足。

(二)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有73.6%的人数都选择在沿海的发达城市,65.3%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希望进入到机会多、福利待遇好、薪资高、对个人发展有巨大帮助的地区。沿海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就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集聚效应显现。

(三)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期待与现实差距较大

在调查中,有60%的毕业生都表示出自己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大多数都表示愿意进入到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政府单位、或者大企业进行工作,而不愿到基层或者农村进行工作。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一定影响,大学生都对自己的薪资要求较高,但是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出现了很大的落差,这样就会使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四)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状况与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有关大学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有40%已经服务于民营或者个体企业之中。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在进国有企业或者政府、事业单位无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也是他们的首选。所以,郑州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必须搞活经济,支持民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岗位。

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郑州市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拓展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到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应该在政府的鼓励下进行自主创业

鼓励高校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调查对象中,只有1.5%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人数偏少是由于自主创业需要有创业的资金,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所以,政府应当提供优惠政策为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支持,开设绿色通道。给予愿意进行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工商注册成本,税收政策,办公室优惠租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在各个高校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的相关培训课程,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此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并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三)改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大多数大学生由于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的缺乏,不能进入到自己期望的行业。而在当前就业困难依旧严重的时刻,大学毕业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先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可以在积累一定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增长自己的才能。而且政府也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实践岗位,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经验掌握。

(四)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篇10: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一、我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实际情况看,我校灵活就业的比例较高,说明第一次就业稳定程度不高,存在就业即失业的情况,因此离校未就业的实际比例比统计结果要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在某些专业领域表现突出。

据统计,我校英语、汉语言文学、会计学、化学、国贸、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超过4:1,其中化学专业达到7:1,所以专业人才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这是目前学校无法改变的现实。

2、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错失就业良机。

大四学生普遍有一种选择性“纠结”,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在深造、就业、创业、观望中徘徊,对自身状况不清楚,对职业前景缺乏认知,即使有一份外人看来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学生也不知道该不该抓住机会。

3、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由辅导员承担,缺乏就业指导专职老师,由于工作精力有限,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往往只能按照学校就业处的要求组织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活动,谈不上专业;二是学校就业部门为学生提供招聘、就业等信息和服务的能力有限,没有很好的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对接;三是未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工作不到位。对于已离校的未就业学生,学校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学生出了校门就业的事就不再是学校负责了,即使有学生要求就业指导,学校也会将责任推向社会,不主动开展信息跟踪、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作。

4、用人单位对离校未就业学生存在误解。

用人单位举办校园专场招聘活动主要针对在校毕业生,毕业生一旦离校再返回学校参加招聘往往使用人单位产生疑虑,人们的惯性思维大都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在离校前找好工作,已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共识。基于这种认识,离校未就业学生一开始就被用人单位另眼相看,他们想取得对方认可,比在校毕业生难度更大。因此,如果不想办法解决用人单位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误解,他们参加校园招聘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在校生要低很多。

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难点

1、高校对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的认识难以统一。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起步晚,我国高校对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与西方教育制度较为完备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2013年以前高校对就业对象的认定主要是在校学生,如果学生离校仍未就业与高校就没有太多关系,因此都有“客走主人安”的思想。2013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正式得到官方文件的承认,各高校也开始将一部分精力放在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职业指导上来。这一通知下发2年来,我校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但离学生的期望和社会需要看还有很大差距,原因在于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教师对这一群体的认识仍然不一致。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考虑的是就业率能不能提高,他们贯彻通知精神的决心是比较坚定的,但到了具体负责指导的院系学工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水平就没有那么高了,毕竟毕业的学生太多,能够在学生离校前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现在在校生的就业都是大问题,更别提离校生,在他们心里对两者自然有所区别,工作热情与力度完全不一样。个别辅导员为了完成统计指标,甚至会与学生串通,以应服主管部门的就业情况调查。

2、信息沟通不畅制约了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的开展。

学生离校后要么返回原籍地,要么外出求职,生活居无定所,通讯方式频繁更换,要想找到学生都是件难事。而要进行职业指导就必须与学生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交流,学生如果不在本地,要专门过来接受指导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而校方也不可能安排那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我校也曾尝试举办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活动,有的老师在活动前光确定学生能不能来校就费尽了口舌,结果活动当天到场的学生寥寥无几,学校也是无可奈何,这样的职业指导效果可想而知。

3、离校未就业学生心理状况不佳,影响职业指导效果。

与已就业学生和在校毕业生比,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就业失败的挫折感、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和慢人一拍的自卑感。对于职业指导老师而言,既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就业信心又要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与指导,对指导老师个人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而我们的指导老师虽然比学生年长,但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不见得就比学生强,遇到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有一种“狗咬刺株——无从开口”的感觉。就算工作水平较高的老师要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和职业辅导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这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4、不良社会风气对未就业学生的职业指导有消极影响。

学生离校后步入社会,过去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有很大落差,导致学生对在校期间形成的价值定位、职业曲向等产生质疑,实用主义、金钱至尚等不良社会风气在其就业过程中将成为决定就业方向的主导因素,而学校的职业指导在就业观的树立方面与社会上盛行的风气又有一定区别,这就导致学生思想的混乱与不确定,说白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缺乏可信度,对学生没有约束作用,这是在校学生与离校学生在职业指导效果上的最明显区别。

三、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对策建议

1、切实提高对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从我国就业整体形势看,大学生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加,而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则更大,今后一个时期离校未就业学生很可能成为就业工作的主体,因此做好此项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四年的大学时光使他们对学校有较深的感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向学校、老师寻找帮助。对于离校不久的他们学校仍然是心中坚强的后盾。作为高校领导和教师自然不能让这群学生失望,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

2、整合多种资源开展立体化的职业指导。

各高校是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主体,但既然这项工作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做好这项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高校也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立体化的职业指导。一是高校要承担起职业指导牵头人的角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就开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规划,为后期就业做好准备;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信息搜集工作及时了解离校后的活动,增强就业信心,拓展就业思路。

3、突出做好创业指导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李克强总理也提出“全民创业”的口号,这给未就业学生指明了一条前景非常广阔的道路,支持和鼓励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增长点,有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潜质创业岗位需求,为他们走向社会开辟新的空间。一是要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向学生灌输创业优先的思想,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让学生看到就业的大方向,坚定其创业的信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设立学生创业专门服务机构,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司此项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创业促进政策,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为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服务。三是要开设创业指导课程。高校可以依托经济管理院系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意识、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组织教师对当前国内外市场动向进行分析,开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专题创业培训,如国家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学校就应专门开设相应的讲座和培训,告诉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业。四是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大力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帮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学会积累经验,为真正走向市场做好准备。要建立高校学生创业基地,由学校、社会、学生三方共同出资开展创业项目,学校在学生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场地、技术、管理上的扶持,创业项目成熟后通过注册公司形式走向市场,实现学生在创业中就业的目的。五是建立创业服务咨询平台。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和工商、税务、人社部门人员组成创业咨询小组,对准备创业的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分析、评估和指导,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管理、资金周转、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服务;以手机短信和微信为平台向未就业学生发送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市场动态、创业项目等信息,还可在学校就业网上开设未就业学生服务专栏,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咨询。

4、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前面已经提到,未就业学生心理状况复杂,无论高校、政府、家庭如何帮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克服急躁、恐慌、自卑等负面情绪,帮助其走出就业失败的心理阴影。可通过学校或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对明显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科学方法释放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眼前的困难,树立就业信心,最大限度的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做出极端行为。

参考文献

[1]毛延辉,王雪景.高校离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浅析[J].才智,2015(21):43.

[2]李文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3.

[3]周建平.试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8).

篇11:湖南: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创业就业

近日,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措施。

《实施意见》明确, 从2014年起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参保率和缴费率均达90%以上的企业, 吸纳的毕业3年内高校毕业生新参保 (含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时, 中小微企业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率可从12%起步, 非中小微企业单位可从14%起步, 每年增加1%, 逐年过渡到统一费率20%。费率调整不针对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费部分。

《实施意见》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吸纳毕业生到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就业。市级以下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空岗补员时, 安排不低于15%比例定向招录 (聘) 基层服务项目期满合格的毕业生。

上一篇:我国人口政策变化下一篇:函数教案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