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政策变化

2024-06-08

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精选8篇)

篇1:我国人口政策变化

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2008-11-10 22:27:05)标签:营销 人口结构 我国企业 财经

分类:胡说天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几乎不存在营销行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也没有意义,因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都由行政计划和指令控制,丝毫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直到最近20多年的时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国的企业才开始纷纷重视营销并加大投入。所以本文主要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为主要的时间段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饿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环境的变化将比不和少地影响着市场的变化进而牵动着企业的行动方向。具体的说,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这是数量方面,另外人口环境的质量质量、分布等等要素同样深刻的关系到市场和企业。人口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结构上。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机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和人口分布与流动,教育水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开放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家庭比重下降,非传统家庭的比重上升;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所有的变化的会反应到市场上,能否抓住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从而抓住新的商机,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下文将从上述的几个人口结构的不同侧面来简要分析人口环境变化多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年龄结构方面。

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比重逐年变大。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根据世界惯例,老龄人口占人口比重超过10%则表示该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1]

这些变化反应在市场上就是巨大的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涉及保健品、医疗理疗、药物以及特殊照顾等等。另外,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手段也应有所区别。例如,不能花大部分投入在网络上进行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宣传;可以在广告上突出老年人在乎的特点,如产品的质量和历史等等。一部分企业已经率先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并采取了有效的行动,脑白金系列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营销策略上看准老年市场的结果。一方面开发专门给老年人的用的高档保健品;另一方面在广告上大打亲情牌,文化牌,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送礼。

二、性别结构方面。

由于科技发展和一部分人的落后观念,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人口中,男性为67 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 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为106.30。

男女结构反应在市场上就会出现男性用品市场和女性用品市场。男性市场和女性市场在需求上表现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为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例如,传统的化妆品市场一直是女性用品的专属地区,但是今年来,各个企业纷纷推出了针对男性特点的男性专用化妆品,甚至推出男性美容用品等等。在食品饮料领域同样如此,商家看到了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后便积极地采取针对性的差别营销手段,比如推出了主要面向男性的运动功能饮料,面向女性的减肥可乐等。

三、家庭结构方面。

传统家庭比例下降,“离婚”和非传统家庭逐渐增多。包括:独身生活,同居生活,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在内的现代多元化家庭模式。总的来说,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特殊化趋势。

作为营销者应当考虑非传统家庭的特殊需要,因为非传统家庭住户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家庭住户数的增长速度。反应到市场上就是对某些以家庭为购买、消费的基本单位的商品的销售,例如家用电器应当小型化,简易化,大型豪华的电器会在占地和价格上给自己设置巨大的障碍。公寓和商品房可以进行小单位的开发,从而在价格上取得优势,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推出了适用于单身,同居人群以及丁克和年轻新婚夫妇的小户型商品房并获得大卖;食品以小包装,和方便快捷为主。以前的米和面大都一买就是一袋,那是因为那时食品结构单一,家庭规模大人口多,但是现在买上一袋基本不等吃完就已经坏掉。多以商场上更多的是小包装的米面还有散卖的,这无疑是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典范。

四、社会机构方面。

社会结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含城乡结构、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在确定市场营销时就应表现出更加关注市场细分,划分不同的目标市场,分别进行分析和特别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五、民族结构和教育水平。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性、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其特殊的需求和购买习惯。反应到市场上就表现为很大的差异性需求。营销人员必须谨慎,不要笼统区别少数民族。

随着教育人群的增加,使得对高质量的书籍、杂志和旅行的需求增加。我国的有些企业已经关注到这点,满足他们特殊的品味和需求,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层次。例如很多企业把目标市场定位在高校校园。

六、人口流动加速。

基于政策对人口流动限制条件的放松,我国的人口流动呈加速趋势,主要表现为:农村向城市流动,内地向沿海经济开放区流动。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为房屋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中介服务的增加。在零售业市场上,一些商场和百货公司纷纷集中于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附近,因为那里往往能吸引足够的人流从而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概括的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营销活动更加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更加的关注市场的变化;同时,在营销时更加强调差异化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和细分市场。

篇2:我国人口政策变化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同时又要既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和通货紧缩的归来.

作 者:李光洲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00刊 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QUARTERLY年,卷(期):18(3)分类号:F123.16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篇3:加入WTO后我国外资政策的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一直采用各种鼓励措施积极吸引外资。例如, 建立经济特区和各种名目的经济开发区, 允许外资企业适用优惠的税收政策, 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也竞相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待遇。然而, 近年来,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反映了以往对外资热烈欢迎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 自2008年1月1日起, 取消以往对外资企业的“免二减三”的优惠税率, 内资外资企业从此采用同一种所得税率, 即25%。对于那些不符合城市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企业, 无论中资还是外资, 地方政府均要求其关闭或搬迁。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外资政策正在由各种差别性待遇转变为中性待遇。过去, 我们对外资采用两种政策, 一种是超国民待遇, 即给予外商优惠的税收减免待遇, 另一种是低国民待遇, 即对外商有各种限制性措施, 如出口比例的限制, 国内成分的要求, 外汇自求平衡的要求。自从加入WTO后, 这些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都被调整或取消, 以便使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这也符合WTO非歧视待遇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此外, 入世以来我国在外资引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迫使政府不得不调整外资政策。由于看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光明前景, 自2001年起我国吸引的外资总额持续高涨, 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发展中国或地区, 如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 仅仅港台资本就占一半以上。这些发展中国家 (地区) 主要投资于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贸易额的连年剧增。巨额的贸易顺差, 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例如, 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另外,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 竞相给予外资优惠待遇, 甚至突破国家政策底线, 而由此产生的劳工标准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鉴于上述这些情况, 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我国外资政策的现行方针

2005年, 我国政府公布了第11个五年计划, 其中关于利用外资是这样描述的,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 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2006年11月, 我国又出台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 它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提供了总体战略目标, 即“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根据这些文件, 我们可以看出, 近年来政府对于外资的引进更加注重质量, 选择外资的三个标准分别:是否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否有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提升技术水准。这三个标准在《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里都有体现, 尤其重点强调了外资企业对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及管理上的引导及辐射作用。

三、入世后外资相关政策的调整

(一) 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外商投资环境

WTO倡导公平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 并力图为所有成员国创造一个透明、非歧视的, 可预期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 而我国在入世之前的与外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包含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 与WTO的宗旨和原则相悖。因此, 入世之后, 这些条款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例如, 1986年版的《外资企业法》中规定, 只有出口额达到年产量50%以上的外资企业才有资格成立独资企业。这一条已经被删除。另外, 《2004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类、允许类、和禁止类, 倘若外商投资鼓励类行业, 则可以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但是, 对于那些产品全部出口的外资企业, 它们也可以享受鼓励类行业的优惠待遇。目前这一条款在新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已被删除。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里不再赘述。

(二) 实行以制度为基础的中性政策

过去, 为了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我们给予外资企业各种优惠待遇,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免二减三”税收减免优惠。即凡是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外资企业, 从开始获利年度算起, 头2年免税, 第3年至第5年税负减半, 仅为15%不到。而同期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却高达33%, 这使得中资企业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自2008年1月1日起, 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这项优惠政策已被取消, 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适用于同样的所得税率, 即25%。此外, 2007年《劳动法》的出台改进并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 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据欧洲商会的一份报告, 自从2008年1月1日劳动法实行以来, 欧洲在我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由于提高劳工待遇增加了40%。另外, 2007年7月, 我国还宣布取消许多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或者大幅度调低出口退税率。种种现象表明, 过去实行的以优惠待遇为主的利用外资政策已经开始转变成以制度为基础的中性政策。

(三) 实现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过去, 外商到我国来一直以绿地投资 (新设投资) 为主。事实上, 国际上更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不是FDI, 而是证券投资, 且以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证券投资为主。而在对外直接投资中, 跨国并购所占比重又远高于绿地投资。例如, 2000年, 全球80%的FDI都是以并购方式进行的。而在我国, FDI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地方政府鼓励外商绿地投资, 因为它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并购则会带来裁员下岗等社会问题;二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没有多少优质的企业值得外资并购;三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对封闭也妨碍了并购的可行性, 股票市场缺乏透明度、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四是与外资并购相关的法律模糊复杂, 加之政府对于并购行业的干预,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并购在我国FDI中所占比例较低。

近年来, 我国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2002年, 外国银行可以购买中国银行的股份, 但是单个投资者的股份不能超过20%, 多个外国投资者加起来所占股份不能超过25%。同年, 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QFII可以参与A股市场交易。2005年,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 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合同转让或发行新股的方式购买上市公司10%以上的股份 (A股) , 但是3年内不得转让。另外, 为了明确外资并购方面的规章制度, 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

(四)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

近年来, 一系列重大外资并购事件让人们开始关注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据中国产业地图报道, 在我国已经对外资开放的所有行业里, 排名前五的都是外资企业。外资已经控制了28个主要行业中的21个。目前三个问题正困扰着我国产业界, 一是在已经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里, 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成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二是一些外资在并购我国老字号后, 将传统的中国名牌商标雪藏、弃之不用, 用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 最终导致传统名牌的消亡, 而洋品牌却充斥国内市场;三是一些并购案例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例如, 目前我国66%的食用油厂商是外资企业, 它们控制了全国食用油85%的生产能力。而这些外资企业所用的原料大豆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或巴西, 因为它们的大豆比我国大豆便宜, 这导致我国的大豆滞销, 农民无力再种植大豆。众所周知, 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 因而外资并购问题开始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2006年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及2007年出台的《反垄断法》里都明文规定, 凡是外资并购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 都需要经过特别审查;而那些涉及到国内重点行业和驰名商标的并购事件, 则需要经过商务部的审批。

(五) 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过去, 除了税收减免优惠待遇以外,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 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今, 环保问题也开始提上我国利用外资的议事日程。在上述“十一五”规划里明确提出, 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因而, 我国选择外资的标准之一即是否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四、结论

上述政策变化反映出我国政府对待外资态度的转变。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动机一般包括两种分为:水平型 (或称寻求市场型) 、垂直型 (或称节约成本型) 。两税合一、劳工标准的提高、环保标准的提高、出口退税的取消, 这些措施对于那些垂直型的外资企业的影响最大, 因为这类企业来我国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它们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优惠的税收政策, 宽松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 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出口到第三国, 上述政策的改变将提高这类企业的成本, 影响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急需大量建设资金发展经济, 对外资的到来, 无论大小, 一律持欢迎态度。如今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居全球第一, 对资金的渴求已不似当年那么强烈, 出口型中小外资的大量涌入反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连年增长的贸易顺差导致我们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发。实际上, 这些出口厂商很多都是韩国、新加坡、日本投资的出口型企业, 我方赚去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 大部分出口利润都被这些国家投资者获取, 反而由我们来替它们背负贸易顺差的黑锅。而且, 巨额的贸易顺差又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 大量热钱疯狂涌入我国, 加重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 这种情形使得外资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上述政策的变动对于水平型FDI影响并不太大, 它们来我国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 将其产品打入我国市场, 这些企业往往有着长远的发展规划, 将在我国的投资看成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短期的利益得失不是它们首要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如允许外商投资我国的银行业, 完善外资并购国企的法规, 这表明我国政府对于水平型FDI并购国有企业持支持态度。自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以来, 大多数现存的国有企业都属于大型基础工业类, 而水平型外资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销售渠道, 它们与国企的联姻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帮助国企完成技术改造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经过15年的艰苦卓绝的谈判, 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WTO的一个成员国, 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进入一个新的里程。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 并针对目前外资政策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WTO,利用外资政策,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产业地图2005-200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篇4: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货币政策变化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经济结构

一、货币政策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鉴于这种目标设定,本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总体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一方面,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8%,相比去年7.7%的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

但是,通货膨胀隐忧为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制约也不容小觑。至10月份底,新增信贷规模已达6.9万亿元,M2货币增长率为19.38%,已突破或快突破年初所制定的信贷规模与M2的增速的目标,这些都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原因,除了本身生产周期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外,我国结构性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即存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沉淀在实体经济之外,诱发物价上涨。因此,总的来看,近两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的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货币政策在整个政策组合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有必要的。

二、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

未来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重要任务,即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现阶段看这三个方面任务,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9月份达到3.6%之后,10月份达到4.4%,11月更是达到5.1%的高水平。稳定价格控制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防通胀将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较好,未来仍需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致力于通胀预期的防范和治理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三者之间的平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从保增长正式转为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实行常态化管理,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国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更是使得我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来抵消国外的流动性冲击。正是基于以上两者的判断,在未来以稳健为主导的货币政策的走势上,适度缩紧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从近几个月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一系列缩紧流动性的动作来看,通胀管理依然存在挑战。事实上,央行最近选择近三年来首度加息及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昭示实施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同时通胀问题日益严重,货币政策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其最大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正式告别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保增长为重中之重的危机政策开始让位于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基本要义的常态管理。

目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贬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其价格主要以美元标价,带来的结果是主要以美元价格为参考的货币币值也将面临贬值,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相比之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则可以通过适当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除此之外,更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信用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币值的稳定性与广泛的接受性。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还无法满足其要求。若我国采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被动干预外汇市场,将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无法完全独立。在长期的冲销式干预下,必然会导致经济效应扭曲,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不利于我国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并且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来自动调节人民币汇率,也能够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减少对金融风险的担忧。

三、结束语

如前所述,由于目前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成,我国经济增长尚缺乏持续的增长动力,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来稳定经济增长,但同时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归于稳健是必然之举。但是货币政策的稳健并不同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前者更多的是相对于今年货币政策而言的紧,属于相对水平,而在绝对水平上,货币政策依然需要灵活多变的支持经济增长;后者则属于一种绝对水平,主要是针对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而采取的逆周期措施。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央行已经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8%,存款基准利率为2.5%。可见,我国依靠存款準备金率的数量型工具操作空间已变小。相反,相比于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水平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所以未来加息工具的运用还存在着较大空间。但考虑到价格工具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广度,减少其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副作用,可以在整体提高利率的水平的基础上,采取非对称加息。而在数量型工具上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信贷指导,保证信贷供给与经济结构调整匹配。

参考文献:

[1]李稻葵,江红平,徐欣.宽财政紧货币-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

[2]郭田勇.如何看待我国货币政策走向稳健[J].财经网博客,2010.

[3]吴育.庆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回顾与前瞻[J].银行家,2010.

篇5:政策与变化

21新农村,新变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而地处中部不发达地区,去年生产总值只有557亿,人口却高达810多万的商丘市,又该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加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对加快商丘市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思路:农村要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全面小康,结合商丘实际,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立足点”,也就是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立足招商引资,自力更生,改革创新,发奋图强;立足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入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到“病有所医,工有所事,贫有所恤,童有所学,老有所养”。在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同时,兼顾“身心健康,安泰幸福”,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此该市提出“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的战略决策。通过招商引资把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厂建在家门口,将他们由单一的农田劳作变成可以像城里人那样按月拿工资,变成新时代“两栖”农民。很多县立足该县产业优势及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一些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加工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给商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浪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加快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商丘市来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村镇地产应运而生。

商丘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民的教育工作,去年全市教育支出增长29.2%,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现代新农民的培养上。河南农业大学还在商丘成立了华豫学院,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也成效显著。商丘还认真落实“两减一补”政策,春季资助贫困学生546,364人,秋季资助贫困学生922,458人;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超额完成了任务;并在各县市区办好一所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另外,市里还拨付资金用来培训农民。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贫困县,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饭锅,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简陋的房屋,甚至很多人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60%的人只能靠步行,3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记得小时候每到下雨天,路上就都是泥和水,一路走过去鞋底就粘了很厚一层泥,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也只有几户人家有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二层、三层的小洋楼不断在村里竖起,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电动车也成了家中必

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在我们村,村头街巷、茶余饭后议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芝麻琐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家的孩子成绩有多好、哪一家的孩子考上了哪个大学。每个父母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很多父母从小学起就把自家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指导意见(2011年版)》规定,普通门诊费用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不低于40%,乡、村两级定点医院实行统一补偿比例;县级及县外医院暂不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院,门诊费用不予补偿。门诊报销个人封顶线为60元,家庭成员之间可调剂使用;达到封顶线后门诊费用全额自付。参合农民因外出务工、就学以及其他原因在县外医院门诊就诊费用是否纳入补偿范围,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当然,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问题二:受农资价格增长过快等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问题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成本高。问题五: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如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为此,我想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篇6: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专题十 人口、交通和城市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表现;人口数量增长的方式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构成指标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只需考虑人口的自然变化):总趋势;时空分布差异及原因;影响因素。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

(2)构成指标

(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征

(4)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世界总体的人口增长模式;时空差异及原因

(5)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各类型的时段、特点、方向

(3)影响:对迁入地和迁出地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环境的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

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谋求措施

3、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四)人口的分布

1、衡量指标

2、影响人口分布的条件(即因素)

3、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网络构建:

篇7:税收政策变化论文

1999年的税收政策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鼓励社会投资,拖动经济增长的税收政策规定。

1、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⑴由1999年7月1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对实际完成的投资额,按规定税率减半征收,2000年1月1日起暂停征收。

⑵现行规定税率根据不同的投资类别,分为零税率、5%、10%、15%、30%五档。

⑶在征收时应注意:

① 1999年7月1日前实际完成的投资额照章权额纳税;

② 按照权责发生制,按照合同约定实现销售收入的,在1997年7月1日前已经收到的销售收入(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收房款、定金等),也不能减半征收。

③ 由于各种原因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投资额划分不清的,由税务部门确定。

2、关于储蓄利息收入所的这个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一征收新领域的开辟,意义非常重大,纳税户一举增加了数十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 利息税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税种或新的税种,而是个人所得税的一小部分,征收范围是在我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和外币所得的利息。

⑵ 税率为20%.计算方法为:应纳税额=利息金额×税率

⑶ 征收时间从1999年10月1日期,此日期前产生的利息不征税。

⑷ 由银行代征代缴。

3、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

⑴ 营业税。对个人购买并居住超过1年的普通住宅,销售市面征营业税;不足1年的,对销售价格减去购入价以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自荐自用的普通住宅,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企事业单位按照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的普通住宅,销售时免征营业税。

⑵ 契税。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减半征收契税;积压空置的商品房,2000年以前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和契税。积压空置商品房,指1998年以前已经建成,到1999年7月31日以前仍然没有销售的。

⑶ 土地增值税。居民个人所有的普通住宅,转让时免征土地增值税。

上述政策从1999年8月1日起执行。

二、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转制方面的税收政策。

1、中关村科技园区。

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税收优惠,粗看和别的地方无关,但由于有明显的政策突破,意义和作用都十分重大。

软件开发生产企业有关税收政策。

⑴ 园内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按照建议办法,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允许购入单位抵扣。

⑵ 对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全额扣除。

2、科技成果转化。

有关税收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发》制定。

⑴ 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高等院校的技术转让收入从1999年5月1日期免征营业税。

⑵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技术培训、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上述政策从1999年1月1日期开始执行,没有时间限制。

3、科研机构转制。

有关政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制定,解决国家部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司局及科研机构专职的有关问题。

⑴ 营业税。从1999年起到2003年年底止,5年内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

⑵ 土地使用税。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没有规定时间。

⑶ 企业所得税。从1999年起到2003年年底止,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4、鼓励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税收政策,有关文件于1999年12月2日颁布。

⑴ 增值税。

① 计算机相关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征收,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既征既退。

② 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按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商业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按照4%征收率计算缴纳。均可以由税务部门待开增值税发票。

⑵ 营业税。对单位和个人,不论内资、外资、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另外,有关文件对本条税收政策在执行中牵涉的审批环节和名称解释有详细规定。

⑶ 企业所得税。

① 对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个体共户、个人资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研究的,发生的开发费用,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本条规定突破了现行税法的规定。(现行税法规定,允许由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捐赠只能是公益救济性的,而且不得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

② 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共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全部扣除。

⑷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

资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研究的,发生的开发费用,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和内资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原本就没有3%的限定。)

⑸ 关于进出口税收。

① 对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和技术(包括配件),可以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② 对列

入科技部和外经贸部高新技术出口目录的产品,凡是退税率没有达到征收率的,可以按照17%退税(例如征收率为15%,也按17%退税)。但需要经过国家税务总局的批准。

5、支持技术改造。(中共中央已决定,但文件还没有发布,因为操作上还需要解决一些细节问题)。

企业使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对国产设备的价值可以在税前扣除40%.例如,1999年技术改造使用国产设备1亿元,则4,000万元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计算基础是技术改造使用国产设备价值的40%.② 具体操作很难,技术操作办法已经拟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倾向性意见是当年一次扣除,不用分年扣除。

③ 考虑到实际情况,已经建议以今年应纳税所得额为基数,既扣除本条规定的40%以后,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低于1999年的数额。

④ 等文件正式发布以后才执行。

6、技术开发费。

1999年3月25日已经发布了《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办法》。

① 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② 如果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按照实际发生额再加上50%税前扣除。例如:1998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为100万元,1999年为120万元,税前可以扣除180万元,即120+120×50%.三、关于鼓励外贸出口方面的税收政策。

1、提高出口退税率。

提高出口退税是一条国际惯例。在我国,出口退税经历了很艰难的过程,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是征多少退多少,1995年调整退税政策,退税率由原来的17%、3%改为9%、6%、3%,降低幅度非常大。由于改变以后出现了外贸滑坡,1998年调整为11%、8%、5%,1999年再次提高,大约达到13.8%,退税额可能增加好几百亿。

⑴ 出口税率。1999年1月1日起,机电、纺织、化工、轻工、机械及设备、电子及仪器仪表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为17%,农机、纺织原料、钟表、水泥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为13%,有机化工原料、涂料、燃料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为11%.调整当时还执行6%出口退税率的,一律提高到9%.农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⑵ 随着加强征管,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明显减少,1999年7月1日起,再一次大幅度提高。调整以后,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改为17%(包括服装),一部分产品改为15%(调整前执行13%、11%的),原来执行9%的,提高到13%.农产品仍为5%.2、“以产顶进”钢材予以退税。

指宝山钢铁厂已经可以生产的、原来依赖进口或因不能出口退税而应影响价格等因素继续进口甚至同一产品先出口再进口的钢材品种,在国内销售以后视同出口给予退税优惠。

3、计划内出口原油实行退税。

四、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给予鼓励的税收政策。

1、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从1999年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⑴ 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三年内,减按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档同时由若干个优惠政策同时实行时,优惠税率最低到10%.⑵ 上述优惠政策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但要注意:

① 若“两免三减”到1999年12月31日正好结束,则不能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② 只有“两免三减”的期限跨过2000年1月1日,才可以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③ 政策联合生效时,优惠税率最低不得低于10%.2、使用国产设备退税(流转税)。

使用国产设备除前述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以外,还可以扣除增值税,1999年9月1日起执行。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⑴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 必须是以货币购进的、没有使用过的国产设备,投资方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不退。

② 必须在核定的投资退税总额内才可以扣除。既要扣除进口设备免税部分,公式:

核定的投资退税总额=(总投资额-国外免税设备价值)×17%

⑵ 退税额的确定: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17%

这项税收优惠征财在征管操作方面的要求很高。

3、使用国产设备技术改造的所得税优惠(所得税)。

同本文第二点第5款的说明。

4、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外商投资企业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本优惠政策原来仅限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所在老城区执行,现在扩大到全国范围。

5、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加10%以上时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商投资企业也同样适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五、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方面的税收政策。

1、下岗工人从事社区服务的。

⑴ 三年内免征营业税。

⑵ 三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

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一起免征。

⑷ 上述政策优惠为了让所有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都可以享受到,执行到2003年12月31日。

2、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

六、其他方面的税收政策。

1、关于计税工资问题。

1999年10月9 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进行调整,由550元/人。月调整到800元/人。月,个别地区可以在不高于20%的幅度内再行上调,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批准后执行。明确规定下列三种情况不能列入计税工资:

⑴ 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原职工的工资总额。

⑵ 虽然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都已经不实际支付的。

⑶ 职工福利费和养老保险费支付的工资不得计入。

本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2、“四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免征个人收入所得税。

3、关于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部门体制改革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0年12月31日前,对机关服务中心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但对外服务取得的收入不在此列。本规定从1999年11月22日起执行。

4、关于保险企业所得税。

有关文件于1999年9月14日发布。

⑴ 保险企业支付的代理手续费可在不超过代理业务实收保费8%的范围内据实扣除。

⑵ 保险企业在当年支付的佣金可在不超过代理业务实收保费5%的范围内据实扣除。

⑶ 保险企业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可以据实扣除。

⑷ 保险企业发生的“防预费”,不超过实际保费收入的1%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⑸ 寿险业务和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的“防预费”,不超过8‰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⑹ 业务宣传费不超过营业收入的6‰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⑺ 业务招待费不超过营业收入的3‰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5、北京市对部分中介机构的有关税收政策。

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按照业务收入的1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33%=营业收入×3.63%

七、2000年税收政策变化动向

根据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方面还有进一步的考虑与研究,估计将在2000年出台的税收政策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和改革增值税。

1、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为了改变增值税征收环节出现“断链”的情况,准备尽快将交通运输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列入增值税系统。

2、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收入型增值税”或“消费型增值税”。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固定资产包含的增值税不能抵扣,这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远期发展。另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都是企业向外部购进的,区别主要在于价值补偿的方式不同,原材料是一次性补偿,固定资产是分期渐次补偿,只允许原材料抵扣,不允许固定资产抵扣很不公平,事实上加大了企业的税负。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固定资产当期发生的折旧进行抵扣,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在固定资产购进时一次性扣除,从而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收入型增值税的操作难度很大,消费型增值税又有一个以往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得到抵扣的问题,因此,尽管思路已经大致确定,但具体方案在1999年没有能够出台。

二、两个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两个企业所得税,是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于使用的法律不一样,纳税人也有区别(内资企业是法人,外资企业是外商和企业),因此,税率不一样(内资企业分为33%、27%、18%,外资企业为30%加3%、预提税率为20%),优惠政策和征收管理也不一致。这样,外资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导致假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国家税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尽快统一两个企业所得税,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1999年对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是这种改革的一部分。但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还远没有完成,现行税制还无法充分体现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作用。但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改革有赖于两个制度的建立,即银行存款“实名制”和私人财产评估制度。

四、地方税的改革。

1、城乡维护建设税。

⑴ 目前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有些像附加税,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⑵ 目前的征收率分别是城市7%、县城5%、乡镇1%,和实际支出不成比例,不能满足需要。

⑶ 农村与城市差距过大,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县改市等。

⑷ 外商投资企业不征收,不够公平。

⑸ 改革思路:和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脱钩。征收依据可以是销售收入,也可以是固定资产原指,最大的可能是以销售收入为计征依据。方案已经上报。

2、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这两个税种加起来相当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房地产税,内外资企业不统一,计税方法不科学(如房产税为:①房产原值减去最高不超过30%后的金额的7%、②按租金收入的12%计征),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征管不力的现象。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和制定中。

3、车船使用税。

这个税种可以并入其他税种,2000年可能会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出台。

五、关于费改税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收费项目有6800多项,全国收费总额将近5千亿,大约为财政收入的一半,这种情况是由国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由于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收费,有的部门甚至每个职能单位都在收费。由于收费严重失控,企业和人民不堪重负,财政遭受重大损失,扰乱分配关系,滋生不正之风,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在具体改革步骤上,选择交通作为突破口,在交通和车辆收费上先动手。

1、燃油税。

⑴ 由于改养路费为燃油税应该先修改《公路法》,必须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由于各种原因,先后三次表决才获通过,进度有一段延迟。

⑵ 征税范围确定为汽油和柴油。

⑶ 税额约为现行油价的50%,北京地区汽油的价格可能由3,000元/吨变成4,500元/吨。

燃油税可能很快就会开征,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2、车辆购置税。

改现行的车辆购置费为车辆购置税。

六、关于遗产税。

关于遗产税的各种研究探讨已经进入关键时刻,问题的焦点已经变成了什么时候出台。由一种意见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目前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什么遗产的问题,因此税额小,难度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正因为现在没多少人有遗产问题,涉及面比较窄,正是出台的好时机。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① 有助于提倡勤劳致富,不提倡不劳而获。

② 灰色收入的纳税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③ 由于是所

有者身后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但估计在实际执行中困难很多,可行性由一些问题:

① 由于财产法律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征收遗产税显得先天不足。

② 由于私有财产评估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征收技术难度非常大。

③ 和赠与税有些重复。

遗产税的税率和起征点各国不一样。税率高的达到90%,但普遍大于50%.目前倾向性意见是将遗产税税率定在50%~70%.起征点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意见不一致,有人提出20万元起征,有的提出50万元起征,也有的提出100万元起征。但不低于100万元起征的意见,是经济学家和税务专家都认可的。

七、证券交易税。

这个税种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由于相关的财政问题比较复杂,一直没有出台。主要是证券交易所集中在上海、深圳两处、而股民分布在全国各地矛盾难以解决。目前执行的相关税收政策是交易双方各按交易额的4‰贴缴印花税。

八、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在很多国家是第一大税种,我国也很可能在2000年出台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办法。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对象很可能是雇主向雇员发放的工资,由企业和个人分别按照不同的比例缴纳。目前尚有争议的是税率应该是多少,倾向性的意见认为刚开始征收税率可以略低一些。如美国刚开始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税率为1%,现在已经调整到了8%。

篇8:我国人口政策变化

一、我国农业经贸政策的变化

1. 关税政策的变化。

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达到特定经济、政治目的,国家会运用一些关税手段,这些就是关税政策。关税政策一般都具有时间限制,主要依据国家本身的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就我国关税政策的变化而言,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此阶段的关税主要呈现出一种非常明显特征,即进口商品关税较高,出口商品免征或对少量产品征收出口关税。该阶段的关税政策实施目的有两个,其一,通过节省外汇使用量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发展;其二,通过对农副产品出口实行免税或低税政策规避国家外汇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关税上,实行了调整,大多数出口初级农副产品的关税有所降低。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之改革政策的推进,进口商品的关税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这个时期关税的调整打破了只依靠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创汇的局面,为农产品出口探寻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而谈及我国现阶段的关税政策,就得提到2005年大幅度降低关税这一举措。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为了履行入世关税减让承诺,降低了900多个税目的关税税率。就进口商品来说,当年的农产品平均税率降低了0.3%。与此同时,国家还针对小麦、豆油等10种农产品实行配额管理。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实行特惠税率,国家对于原产于东盟、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协定关税税率。征收进口关税,是有效控制境外货物进口的一种方式,对于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调整本国的生产和经济结构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在2013年1月1日,我国将784种进口商品的关税进行了调整,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2. 许可证和配额管理政策的变化。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形势下,于2000年起,政府对所有涉及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调整,此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在许可证管理方面,我国政府根据出口产品的类别,分成三类,并恢复对出口商品的许可管理制度(1998年)。恢复对出口商品的许可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出口贸易秩序混乱,又能满足出口创汇的需求。最初实行出口许可管理时,被纳入管理的农副产品大约70多种。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被纳入管理的农副产品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进口许可证管理也正在逐步推进当中。在此之后,被纳入管理的农副产品范围一直在扩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加之时。在配额管理方面,针对出口商品实行了配额管理制度,并且其配额管理方式根据农副产品类型有所区别。总体来说,有三类,分别是计划配额管理、主动配额管理以及被动配额管理。所谓的计划配额是针对传统出口产品,譬如粮食、棉花、茶叶、茧丝等;主动配额管理出口产品,范围在我国港澳台地区这类产品主要是鲜、活、冷冻商品;被动配额出口管理农产品设涉及木薯干、红薯干两类。

3. 汇率政策的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汇率方面一直以降低汇率水平为主。在1981年实行了双重汇率,直到1985年,我国针对贸易和非贸易开始实行了统一牌价汇率结算。另外,受美元汇率上浮的影响,我国人民币牌价汇率也进行了调整,正在调低。在1985年之后,汇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汇率的变动,使得农产品贸易价格有所降低,对于促进农副产品出口极为有用。近些年,我国汇率上升之后,我国农业经贸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为了避免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浮动,出口企业的利润将大大缩水。另外,外资企业在我国农业的投资日渐重要,而汇率上升将不利于引进境外直接投资。为此,必然需要一定的措施予以化解。

4. 价格政策的变化。

政府通过农业经贸政策调整促进国内农贸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性。为此,政府采取了国内外价格割断政策。基于该政策的要求,国家或国内市场价是确定出口商品的收购价的标准,也是确定国内销售价的标准。国际市场价格是确定出口商品的国外销售和进口商品国外采购价的标准。这种形式的价格割断政策一直被沿用,直到国内价格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之后,这种政策的影响才逐渐缩小。

二、成本效益的相关分析

1. 汇率变动成本效益。

汇率对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汇率对于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汇率对于农产品的出口影响较大。为了平衡国内农产品结构,一般会选择进口农产品。进口农产品一般只被极少数的居民直接消费,因而汇率下调,并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对于农产品进口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是国内农产品的供需缺口。大体而言,汇率变动对出口农产品的主要影响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出口商品创汇成本;二是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

2. 关税变动的成本效益。

近几年,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有明显的浮动,但是,这种变化是受国内供给变动造成的,与关税政策的变动并无过多联系。在1985年—1990年期间,生产需求扩大,进口量出现了上升趋势。在1990年之后,进口量又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农产品进口量变动的分析,关税政策变动对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较小。一旦出口量下降,出口单价提升,则出口金额就会发生变化,实现增加。现如今,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形势下,我国需要进行统筹考虑,在出口关税政策上进行调整,以便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同时,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变也颇有益处。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之后,国务院批准了2016年1月1日开始调整出口关税这一举措。基于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在2016年,国家继续鼓励国内亟需的商品使用暂定税率,实施了关税调整。据统计,2016年税则税目总数实现了增加,增加了9个,达到了8294个。

三、我国农业经贸政策的走向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农产品长期短缺,经过改革开放,这种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已经实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是,这种形势在维持了一定的时间后,也出现了改变,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目前,农产品结构过剩问题最为凸显。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过缓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缺少也是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面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农业贸易发展将何去何从,值得深思。我国农业贸易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贸易政策引导。如此,在制定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时,应该考虑我国农业结构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因素。当然,如若我国农业战略需要调整,则需要考虑我国农业结构的比较优势是否发生了改变。从产业经济方面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种贸易活动对于国内农业结构升级并无过大的作用。因此,基于长期发展考虑,牺牲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不明智的做法。

就我国的农业贸易现状而言,我国正处在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阶段。因而在出口导向战略上,需要进行转变,实现技术密集型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阶段升级。在此基础上,国家还要实施鼓励出口政策。但是,也有一定的要求,鼓励以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另外,在考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应该被提上日程。同时,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时,应根据形势所需,充分借助国际资源实现调整目的。总体来讲,我国农业贸易政策在入世之后,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具体调整我国农业贸易政策过程中,需要从各方面进行考虑,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基本目标;(2)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体系框架等。关于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基本目标,需要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为主。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适宜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发展战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业贸易政策在制定时,依据了理论要素禀赋论。在此理论支撑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逐渐转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如此,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国际市场需求。而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是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其变化与我国农业结构的比较优势改变密切相关。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不断的在我国的各项政策中提及。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经贸政策关系到国家农业的发展。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宗旨下推动农业成本效益增加,是当今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首先针对关税政策、许可证和配额管理政策、汇率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简要分析了汇率和关税变动的成本效益。

关键词:农业经贸,政策,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刘惯超.2013年度价格政策跟踪与分析[J].中国物价,2014(01):59-64

[2]许庆,范英,吴方卫.零关税政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81-86+89

[3]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金中夏,洪浩.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J].经济研究,2015(05):35-47

[5]韩星宇.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陈俭.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经贸合作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上一篇: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下一篇:湖南核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