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心得

2024-05-24

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心得(共3篇)

篇1: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心得

“践行胡总书记四点希望,做人民满意

教师”学习心得

胡总书记XX年8月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向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的希望对我教育深刻,我是一个农村中学教师,其地位和待遇远不如城市里的教师。在教学条件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和繁荣。外面的世界时时在显示新奇和诱惑,在这种情形下,我也曾经面临一如既往地热心事业,潜心从教,还是心猿意马,怨天尤人的困惑,教师的价值观取向和敬业精神的挑战。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给我点燃了明灯。

教师是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天职,一代代教师以其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播火传薪,无私奉献,有的甚至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在收音机中听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学校被地震震倒,其中一个动人情节使我不禁流下了泪水。一位教师双脚跪在地下,躬一个空间来保护自己的学生,学生被救,而这位教师因砸伤头部而遇难。这个老师用生命的奉献告诉我们:师德比生命还重要。

“淡薄名利,志存高远”催促着我郑重承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杜绝乱收费,谢绝礼物吃请,不搞有偿家教,随时义务接受学生的咨询,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师长。

“淡薄名利,志存高远”。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自省,严格自律,明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受偏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左右,坚定自身的目标和追求,谨记“身正为范”千古箴言,一言一行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心中永树师德的丰碑。

篇2:体育教师四点广播操教学心得

一、实物发放

实物发放即学校统一购买运动服装发放给体育教师。其优点有三:一是可以体现专款专用的原则。服装费是针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而给予的福利待遇, 其用途仅限于购买体育服装, 如果以现金的形式发放, 则有可能出现被挪做他用而改变其用途的现象, 违背了发放这部分资金的初衷;二是可以实现体育教师上课的统一着装。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统一服装将会成为学校运动场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展示着体育教师的风采和学校体育的精神风貌;三是可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统一的运动着装不仅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一种激发, 同时对学生上体育课须穿运动服是一种提醒和暗示。

二、足额发放

足额发放是指体育服装费的发放既要考虑物价上涨, 又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例如, 一些地方发放体育教师服装费的标准多年不变, 虽然近年来一些地方对这个标准进行了调整, 但是总体仍然偏低。有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 20年来CPI增幅为148%左右, 多年不变的服装费发放标准早已无法满足购买一套普通运动服的需求;另外,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比如江苏省的苏南和苏北消费水平差距近一倍, 如果按同一标准发放, 经济条件发达地区的教师会感觉微不足道, 调动不起积极性, 而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则会感觉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因此, 服装费的发放这两方面因素均要考虑。

三、专项发放

专项发放是指根据体育教师具体教学特点发放体育服装。例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学校实施选项课教学, 模块教学的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不同项目, 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服装又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在CBA的赛场上看到一群穿着武术表演服装的运动员在打篮球, 或是看到一群穿篮球服的运动员参加健美操表演, 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张冠李戴、不伦不类的感觉。因此, 发放体育教师的运动服也要体现项目特色, 这样不仅更加适合于运动, 也更能体现不同体育项目的美感和魅力。

四、季节发放

篇3:体育教学走向生本的四点思考

一、以生为本,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的目标,更要面对全体学生

部分参赛选手对教学目标有些共性表述,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快速跑的知识;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形成正确的途中跑动作,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

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收获和发展。首先,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和“高、大、全”,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为好。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不仅要有“教”的目标更要有在“教”的基础上凸现学生“学”的目标,可将上述目标改为:1.理解快速跑是人类的一种“原始生存能力”,理解快速跑的实用价值是提高人的“移动速度”和“无氧耐受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体验“跑得快是一种实用和令人羡慕的能力”。2.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与探究较好地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能主动掌握几种适合本人特点的快速跑练习的方法。3.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对自身及他人的练习情况作出较为科学和中肯的评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4.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练习,知道自己在提高跑速方面的天赋、潜力和存在的问题。5.懂得发展快速跑的能力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能的目标和训练计划。“使80%的学生能掌握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那么另外20%的学生呢?他们怎么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不是让一部分学生爬上“宝塔尖”,另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采取“分层教学”等,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总之,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心中有学生的全部、眼中有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教学目标才有完美达成的可能。

二、以生为本,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在语言上要给学生以温暖:有位选手在上课中招集学生时一招手“过来!”(请大家过来一下!),“商量一下”(让我们商量一下,好吗?)育“体”的同时更要育“心”,有小卡片从凳子上飘到地上学生熟视无睹(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捡起),学生在运球时球从手中滚落到一边,一位评委将球挡了一下并将其递到学生手中(老师提醒学生:谢谢老师啊!)。

教学的常规,准备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量和强度的控制等都是老师要全面考虑的,在实施教学过程有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老师要随时观察,要消除所有的安全隐患。一位老师上篮球课时,让学生将球移开,但还有很多球在边上乱滚,选手显然没有关注这个细节,在后续的练习中让几名做示范的学生在“球丛中”穿梭而行,万一学生踩着球摔倒了怎么办?几位评委紧急叫停并及时将球移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细节的关爱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真正爱的必然。

三、以生为本,要真正体现辩证育人

一个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师会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能密切关注;对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学生,都能细心呵护。在学生情感出现障碍时,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因学生的某次练习失误而惋惜唏嘘,在学生闪光点出现时他马上给予肯定;因学生出色完成一项练习而振臂欢呼,因学生经过多次努力终获成功而激动流泪。更重要的是在出现难得的第一时,因势利导,让他们认识自身的能力,增强自信……一位老师在上“羽毛球”课时,让一位学生做“发高远球”示范,可能看到有评委在场,这位同学很紧张,第一次没有将球发到指定区域,这位同学越发紧张了,但老师没有责怪,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并对轻轻说了一句:“别紧张,再来一次”!并对其竖起大拇指(相信自己,你很棒!)周围的同学也在一旁攥起拳头异口同声地说:“加油!”这位同学终于成功了,老师与同学们欢声雷动。这份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使在场的人也受到了感染,多年之后这位同学、其他同学、老师,仍会回味无穷吧。

“爱”不是纵容。有些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安排了耐久跑,但遭到了学生的一致反对,老师听命于学生而选择放弃。面对体育基础较差、日益增多的肥胖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不是因材施教而是随意送分等。殊不知:“吃苦是成人的门坎”,迈过这道门槛,在经历了生活艰辛和艰苦磨炼之后,才能尝到成熟之果。吃苦、意志的磨炼是生活的必修课,如果其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就容易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中摔跟斗,甚至要用更多的教训来“补课”,执意享受“轻松”,结果在走向社会时反而更加“不轻松”,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引导孩子们强化吃苦、自强意识,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生为本,教师要保持着一颗进取之心

在“问题答辩”环节,少数选手对评委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对问题的解释甚至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明显感觉到知识储备的不足。

体育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起榜样和示范作用。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只有如此,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得心应手,引人入胜;才能见多识广,旁征博引。才可以面对学生数不清的“为什么”甚至是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能从容自如地予以科学、合理、清晰的答复。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要有集中反映教师本身的精神风貌,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观追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的教学风格。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知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习上的科学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命脉”,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使其出色地完成预期的目标。教师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会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还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求知观。教师的这种敬业、乐业、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学生有着超出体育学科的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固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和敬慕,也在潜移默化中会“传染”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内课外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相互帮助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水害事故演练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