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书的的读书名言

2024-06-30

与爱书的的读书名言(共5篇)

篇1:与爱书的的读书名言

1)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9)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0)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1) 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2) 山之石,可以攻玉。

13)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4)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1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篇2:与爱书的的读书名言

2)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4)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6)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7)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8)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9)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3)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5) 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16)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7)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18) 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9) 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篇3:与爱书的的读书名言

傅強:大学品牌与大学出版社之间的关系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強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高水平的大学出版社,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是出版社最宝贵的资源,传播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是出版社服务学校的最重要使命。出版社的品牌既是母体的子品牌,同时也可以通过良性互动对大学的品牌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一方面体现在出版社通过高品质的产品来传播学校的品牌,另一方面,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对学校的品牌有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

出版社要和大学品牌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关键在于精神的一脉相承、目标的高度统一,特色和优势的有效呼应,而出版社必须通过主动自觉的服务来实现这一目标。品牌最重要的载体是产品。通过产品传播学校的学术成果是服务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品品质的追求来传播学校的学术追求并形成声誉,此时,更需要“跳出学校服务学校”。与学校品牌相适应的产品战略,可以大大提高出版社相关产品的认可度;出版社的产品客观上也能够对提高相关学科的声誉发挥积极的作用。

赵彤:——传统出版企业未来发展要认清趋势,找准方向

赵彤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业,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实际上,数字出版技术只是对传统出版技术、传统阅读方式的革命,它带来的不是阅读体验的消亡,而是无限阅读的新生。从传统媒体占有的资源出发,通过文化创意和运用数字技术,将编选的内容与传统纸媒以外的更多新兴媒体对接,这对传统出版社来说,具有产业发展的特殊意义,也是成功转型、发展壮大的关键。

有两种变化趋势我们必须注意:第一种趋势是互联网让地域性贬值;第二种趋势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内容贬值。具体说来,就是互联网技术使得内容不再像以往那么稀缺,而且越来越不稀缺,越来越容易产生;既然内容不再稀缺,那么它的贬值一定是一个趋势。这时候,如果出版社固守旧的“开发并销售内容”的经营模式,或者说以内容获得收入的出版社,将持续面临降价挑战,因而会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痛苦而无奈。

内容贬值了,那么什么变得稀缺了?用户的注意力会变得稀缺,内容和信息太丰富了,一个内容想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的注意力稀缺,换句话说,用户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这个稀缺的东西,便是我们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这个时候,谁能掌握用户群、谁能优质地服务于用户群,谁就一定在食物链的顶端。因为只要拥有用户群,无论是销售、广告还是企业赞助,赢利模式就可以有很多种。乔新生:——

变了的书单,不变的读书观念

著名学者乔新生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谈到:如今,开推荐书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让人们自由地选择读书,要比推荐书目,乃至于強制读书更加适合,因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而推荐书目,并不能培养人们的思想。真正不变的,应该是读书的观念和标准。就我个人的经验,选择书应该有三个标准:时间沉淀,公认的经典,生活必需的原本典籍。经过时间沉淀的书籍,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如何更好地做一个人弥足珍贵。其二,公认的经典,其实也是很多人的评判标准综合的结果,一个人不仅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也应该学会看别人的标准,而一本书能够获得多数人的认可,必然有可取之处。其三,原本的典籍,其实也是公民的常识,比如有一次我推荐学生看《宪法》,学生质疑《宪法》也是书吗?我想,如果连《宪法》都不了解,还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

篇4:爱书的名人名言

2. 书籍自有命运。 捷克小说家 米兰·昆德拉

3. 书籍陶冶情操。博维

4. 书籍是大脑之子。英国作家,政治家 乔·斯威夫特

5. 书籍是举世之宝。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 梭罗

6. 纸牌是魔鬼的书籍。 英国小说家 布尔沃·利顿

7. 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 拉伯雷

8.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篇5:爱书的你,知道怎样读书和选书吗

来源:PKMlife 编辑:胡不寐 2011-05-27 11376 18170

分享到: 新浪 微博 人人 QQ空间 腾讯朋友 开心网 网易微博 豆瓣 搜狐微博 五度 收藏 已收藏 转邮件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不一样,这个目的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具体读书时的思维方式和深浅度。

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

工作、学习上需要完善知识体系

获取资讯以查漏补缺

纯粹休闲怡情

改变思维方式,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一、关于读书

读书大致分为细读和略读,在此就不分类一一说明,两者总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读书的手段,这里总结的都可以服务于高质量的读书体验。

1.明白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最最重要核心的一条你要知道你读者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你的目标不是纯粹的读书而是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什么,这就是“读书未必要读完”的意思。

明白了你的目的,你就会对一本书的内容找到你的重点,有所读、有所不读、有所精读、有所略读。

2.了解书的大概

尤其对于快速阅读一本书,首先得了解一本书的大概。

一是前言、目录、序等等;二是结尾的后记等等;三是通过目录最好能够找到对于自己最重要的章节和自己有疑问的章节,自己心中有个数

3.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实际用处在读书的时候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体会,总之自己做读书笔记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关于做读书笔记,推荐的参考标准是你的读书笔记可以让你把原书扔掉只看笔记就足够的地步,当然不是越详细越好~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问的、重要的等等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而总结出来的结论的,一定要记录下自己是如何导出这个结论的③.做读书笔记,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节的时候凭借回忆来做笔记

④.系统结构式,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这里其实我觉得挺重要的:不仅对于这本书,乃至于你读所有的书,甚至一切接收信息获取经验,都最好有一个自己的大的“知识树”这样你能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当你有新的知识时就把它加入到这个“树”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程度

4.与书对话,抓住书的作者的思维。

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以去理清所读书的事理逻辑与推理,第二次读的时候就要知道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进而去抓住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三个指标不一定必须读两次完成,你可以一次也可以三次以上,个人情况而定。

虽然我没有打到一天一本书的本领,不过应该大概可以理解了,对于某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我们去读的时候只要抓住了作者的逻辑、情节和思维就足够了

5.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直接举例子吧。侧重说明技巧方法类的书籍,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直接去看技巧和案例;文学类作品,对于我,一般是不会做读书笔记的,读过一遍就读过了,顶多会有读后感~

6.关于快速阅读

很多人包括本人的读书速度都不快,也快不起来。在读书速度上,貌似只有练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只有纯粹的练习。

7.Unbreaken Reading Time

每天或者你自己设定的每个周期内(不要超过一周)都要有自己的固定的读书时间,雷打不动。我是参考了大猫之前所说的早起Unbreaken Time,戒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腾出半小时来读今天的“大部头”。

8.碎片时间的利用

所谓读书的碎片时间,当你无事所做的时间段超过五分钟的情境就是你的碎片时间了,其实细细算来,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碎片时间所完成的读书进度是远大于你的固定读书时间的.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我觉得设备工具少不了,小狼都是在Android手机上阅读一些PDF,当然我觉得,平板或是Kindle还是移动电子阅读的最佳工具

9.换脑式阅读

南怀瑾:在一定的阅读时间段里,同时阅读不同科学不同类别的书籍。当一本书读不下来的时候,马上换另一本书

二、关于选书

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讲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无穷无尽的书:“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衣服,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积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于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了得比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把书读完的书籍轮廓。我们可以在次借鉴这个轮廓的意义,在知晓这个轮廓的基础上,按照我们的知识树的框架来选书。枝干类书籍唱主调,小枝小叶应该是个人所感兴趣、所喜欢、所消遣类等等的书籍,拿这样的两类书来换脑式阅读~

所以第一条还是最应该知道的就是选书一定要控制以自己的枝干类书籍占主要,清楚自己的关注范围,不要迷失在“温柔乡”里

为了巩固,再引用阿朱的一段,体会一下选书的最基本原则:

上一篇:感谢一路有你们相伴作文下一篇:销售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