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名言和故事

2024-04-28

读书名言和故事(精选10篇)

篇1:读书名言和故事

读书名言

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5.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6.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9.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4.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1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9.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1.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3.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2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2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2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2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读书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华罗庚猜书华罗庚猜书华罗庚猜书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4.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图书种类:青春、文学、小说、动漫、生活、教育、中小学教辅书、经济、法律、历史等

篇2:读书名言和故事

2.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6.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7.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10.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11.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2. 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美国)富兰克林

13.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4.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5.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16.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佚名

17.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8.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9.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0.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1. 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22. 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23. 懒惰出乞丐。

24.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 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26. 惰能致贫。

27. 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28. 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2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篇3:读书名言和故事

仅就思维方式而言, 要不断克服传统的、惯性的以及随俗的思维方式, 而逐渐养成实效思维、聚焦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新型的思维方式, 才有可能在惯常的事务中, 产生创新的精神, 走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之途!

这些理念, 对实现创新, 非常重要, 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需要另外学习、深入探究。不过, 还有些成功人士的名言或有关创新思维的小故事, 会让人获得巨大启示, 引出许多新的想法, 对提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信条

成功的企业家王永庆,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精心经营, 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之国”, 号称“石化大王”, 而且从中总结出许多有益于中国式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思想, 号称“经营之神”。

他的关于企业发展动力 (“依靠”) 和企业成功信条的理念, 很有深度。

他说, 什么是企业发展的依靠 (内生动力) ?

第一是靠不断演进的领先理念带动企业员工行动;第二是以实践为本, 不断探讨实践, 发现新理念, 引领企业的进步。企业的文化, 就是在理念与实践持久互动中形成的。

这让人想到原乐凯杜昌焘总经理说的话:“中国企业家我最佩服张瑞敏, 只有他能做到不断总结实践, 提新理念, 再贯彻到员工群体行动中去, 以形成同心同德的新企业文化氛围。”

王永庆发展企业依靠的是创新文化, 而创新文化的灵魂是持久执著的“创心”。

他还提出了“企业成功的信条”:

第一条, 是尊重知识, 对“知识就是权力”这个铁律深信不疑。表现在王永庆身上, 他不只是尊重有知识的人, 而且有炽热的求知欲。他相信, 知识是工作前进的动力源。有了这一条, 就能做到遇事有“三预”:一是预感 (感性) , 二是预见 (悟性) , 三是预谋 (胆识) 。有了这“三预”, 就有了应变决策的能力。王永庆50年的巨大成功在此一条。

第二条, 追求“合理化原则”, 一切遵守“止于至善”的严细要求。实现“合理化原则”与“止于至善”的要求在于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王永庆在管理上几乎永不改变的目标, 就是把企业引向永无休止地追求合理化的长河之中。

强化企业员工的能动力和创新力

众所周知, 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同目标。何谓“企业软实力”?

在企业, 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 (包括硬实力) 整合起来, 形成核心能力, 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 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理念、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企业软实力也包括许多方面, 其中与创新精神直接相关的是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

关于执行力与能动力。

先从一个小故事读起。

甲乙两人在同一个公司里从事着相同的工作, 可是公司老板对甲却总是高看一眼, 经常给他加薪, 而对乙却不然。长此以往, 乙忿忿不平起来, 去找老板讨说法:为什么同工不同酬?老板笑了笑说, 你先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 然后再说。于是乙就犹犹豫豫地去了商场, 买回了10斤土豆交给了老板。老板问:除了有卖土豆的还有卖什么菜的?乙根本没注意, 摇了摇头。老板又问:买10斤土豆是一个价, 买多了是否优惠呢?乙答:不知道。这时老板拿起电话给甲打过去:你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过了一会儿, 甲提着土豆回来了, 老板问甲:还有卖别的菜的吗?甲说:有, 有卖白菜的, 1元1斤, 有卖西红柿的, 1元6角1斤, 还有……老板与甲的对话, 乙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 老板就对乙说:你能明白我为什么总是给甲奖励了吗?乙面红耳赤地嗫嚅着点了点头, 讪讪地走开了。在这个例子里, 甲比乙细得多, 其能力高低立现, 不能不使乙心服口服。乙只能说具备了机械的、简单的执行力, 交给他办的事情他会不折不扣地去办, 但是他却不具备能动力, 而甲则具备, 他会联想, 能触类旁通, 工作主动, 有创造性。所以我们提倡提高执行力, 这是能够开展工作的起码条件, 若想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只有简单的执行力是不够的。执行力理所当然地包括执行中的能动作用, 包含能动力, 而能动力则是积极的、灵活的, 能够结合实际创新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关于学习力与创新力。

学习, 狭义地讲就是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 从广义上说即了解、掌握自己所不知道的或从未接触过的一些事物, 包括科学、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学习力指的是能够掌握这些知知知识识的能能力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思而而不学学则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起来来来, , 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不断地学习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就为创新打下了基础, 创新就是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 创新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思考使它们重新叠加、交融、嬗变, 产生新的知识的能力。“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就会善于创新。只学习不思考, 学了也不会用;只思考不学习, 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 就会缺少能够排列组合的元素, 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力。

跑不了的两只螃蟹和煮死的青蛙

■乱争乱斗要不得, 规则不容破坏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一个有小盖子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 他们会把盖子盖严, 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 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 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 竹篓口很窄, 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 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 最终把它拖到下层, 由另一只强大的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 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脱离牢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那就是在竞争面前, 规则是不容随意践踏, 因为规则是约束, 更是保护。如果破坏了共同遵守的竞争规则, 有序就会变成无序, 竞争就会变成乱争, 那么在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下, 每一个个体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择手段的攻击, 这样一来, 就会出现如同螃蟹那样苦苦挣扎到篓口又再度被拖回深渊的状况。

■麻木松懈是要命的缺陷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 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 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 慢慢地加温, 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 水温逐渐提高将最终导致青蛙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 它已经来不及, 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

煮青蛙理论告诉我们, 一些突变事件, 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而易致人于死地, 但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 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而没有清醒的察觉, 却会导致失败。

要善于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在职场中, 头脑清楚、逻辑思路清晰的大有人在;但是, 却也有些人说话老是抓不住重点, 讲了老半天, 大家还是听不懂。碰到后者, 就算是提醒他们说得“更准确一点、更具体一些”, 也没什么用, 因为所谓的“准确”与“具体”, 并非只要改变措辞或提升表达能力就能做到, 而是要看当事人对于议题了解多深入、能够分析到多细。换言之, 对于问题不够敏感, 或是根本看不出毛病, 其实与平时就不善于提问大有关联。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问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训练。而在所有逻辑思考方法中, “5W2H分析法”可说是最容易学习和操作的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是在二次大战时, 由美国陆军的兵器修理部门所提出, 之后广泛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议题上, 有助于工作者在思考问题时不会有所疏漏。

“5W2H分析法”包括:Why (为什么做) 、What (做什么) 、Where (在哪里做) 、When (何时做) 、Who (由谁做) 、How (如何做) 、How much (成本是多少) 。更详细地说就是:

What就是确立问题, 了解“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Why是说明背景或提出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When指的是时间, 设定“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Who是对象, 指明“由谁来做?谁来完成?”

Where是地点, 确认“在哪里做?从哪里人手?”

How是方法, 提出“怎么做?如何做会更好?如何实施?做法是什么?”

How much则是花费或成本, 计算“要花多少预算?金额是多少?”

任何工作如果缺少了这7个层面, 即使提出了方案, 也不会有具体进展。举例来说, 如果只传达“下礼拜四要开会”, 却未事先说明“从几点开到几点”、“在什么地点开”、“开会目的是什么”等讯息, 与会者就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表。

下次, 当你再接到工作指令时, 不妨试着用“5W2H分析法”去思考, 相信做起事来更能事半功倍。

坚持“再来一次”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 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能穿透硬石, 坚持不懈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某大公司应聘, 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 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 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 破例让他—试, 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 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 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 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 年轻人再次走进这家公司的大门, 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 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 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公司的大门, 最终被公司录用, 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篇4:我和孩子的读书故事

我常带孩子去书城购买心仪的书籍,包括漫画,比如《父与子》《绝对小孩》,蔡志忠的《漫画水浒》《漫画三国》。我们一起看,一起笑,其乐融融。

孩子从小就对书很爱惜,偶尔不小心把书撕坏一点,都会焦急地让我们帮他修补。有一次不知怎么说到班上的一个小朋友撕书的事,马淮禹说:“那个小朋友把书撕掉了,真不听话。”

“那你应该去跟他说,不可以撕书的,把书撕掉了还要怎么上课呢?所以,我们要爱惜它才行,对不对?”

“对是对,不过我有个更好的办法。”

“嗯!什么办法呢?告诉我,让我听一听。”

“我会去告诉那个小朋友,我们要把书当成好朋友,把书撕坏了就是把它的腿弄断了,那它会疼的,拿着书就像拉着它的手一样,所以我们要爱护书。”

我很奇怪,这真的是他想出来的吗?我准备问个清楚:“啊!说得很好啊!这是你们老师讲给你们听的吧?”他说:“对呀,这个方法不错吧!”

假期里,他喜欢让我给他讲故事听,讲什么故事呢?我想了一会儿,灵机一动,说:“给你读几本你没看过的书吧,我有信心让你感兴趣,怎么样?”

“好的。”孩子开心地回答。

我们从《爱心树》读起,接着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一只孤独的乌鸦》……我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启发孩子领悟书中的主要意思,说说自己的想法。读到《爷爷总会有办法》这本书时,我故意制造悬念,他听得津津有味,当爷爷缝制的奇妙的毯子变得又老又旧时,爷爷把它做成了一件奇妙的外套;当奇妙的外套变得又老又旧时,爷爷把它改做成了一件奇妙的背心;当奇妙的背心变得又老又旧时,孩子就在猜这次爷爷会把它做成袜子、手套还是手帕?结果却是一条奇妙的领带,孩子边听边想,当奇妙的领带变得老旧时,爷爷又会把它做成什么?自始至终,孩子的思维都在跳跃,他听完后感慨地说:“真是太奇妙了!”是的,也许“奇妙”这个词他早就明白其意,但《爷爷总会有办法》这本书中的“奇妙”用的真是太美妙了。

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就会没有负担,那么,整个阅读过程就像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变得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话题拓展:

阅读需要陪伴,更需要启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篇5: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二、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三、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四、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五、施洋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六、鲁迅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巴金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七:巴金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八、王亚南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九、黄侃

19,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十、曹禺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十一、张曜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十二、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十三、孙康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十四、朱买臣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十五、马克思

篇6: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

2. 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罗斯金

3.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6.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7.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8.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9.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10.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11.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2.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1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4.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5.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6.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7. 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18.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9.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0. 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谚语

21.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22. 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23.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24.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25.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6.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27. 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28.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29.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30. 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贾平凹

31.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32.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3.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34. 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就象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再一次读这本好书,就象和朋友重逢。——(法国)谚语

35. 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36. 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37.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38.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39. 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萨迪

40.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尔纳

41.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2.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3.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4.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5.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46.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唐)李诩

47.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8.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49. 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蒙古)谚语

50.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篇7:读书名言励志故事

1.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2.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3.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5. 书籍是糊口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6.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

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 理想的书籍是聪明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9.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0.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贵重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留下来,并为人类糊口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11. 理想的书籍是聪明的钥匙。——托尔斯泰

12.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由不知难。——陆游

1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5. 看文字须大段出色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1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 理想的书籍是聪明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8. 书籍是朋友,固然没有热情,但长短常忠实。——雨果

19.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20.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1.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2.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2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24.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25.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膏火,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7.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2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0.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31. 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32. 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长进先读书。

3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34.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5.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6.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7.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8.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39.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蹊径。——高尔基

40. 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4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3. 使人幸福的不是体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正义和才能。

44.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4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7.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8.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9. 无所不能的人其实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其实是一无所专。——邹韬奋《韬奋文集》

50. 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是我的教育信奉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51. 加紧学习,捉住中央,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5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53.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契坷夫

篇8:母亲的名言 母亲的故事

“嘴是个‘过道’,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

在我家乡,“过道”指的是门厅,要进入堂屋,须先经过过道和院子。按母亲的世界观,用来吃饭的嘴和用来走人的过道,作用是一样的。是否走过人,对过道来说并不重要;是否吃过好东西,对嘴也不重要,日子一样地过,所以“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

有了这样的生活信念,母亲对吃也就看得很淡。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我们快要吃完的时候才得闲坐下来,吃的自然是剩饭。在那些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要让一家10口人吃上饭是件很难的事。记得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就将花生外壳磨碎,与少许地瓜面搀和在一起烙成煎饼,将榆树叶、槐树花、山野菜拌少许豆面,或蒸或煮做成菜吃。有时,母亲要低声下气地到有余粮的人家,借一点儿发了霉的地瓜干做成窝头。在这种窘境中,母亲吃的“剩饭”究竟有多少,我现在都不敢想像。在我们为吃不饱而哭闹的时候,母亲常常红着眼圈安慰我们:“孩子,忍一忍吧。嘴是个过道,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半懂不懂地,我们在母亲的劝慰下熬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

当囤里有了余粮,菜里有了猪肉,母亲依然保持节俭的习惯,吃剩的饭菜,她热了一顿又一顿,直到吃完。别人送给她的稀罕东西,她总是一份一份分清:儿子闺女,孙子外甥,人人有份儿,只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儿,算是尝了鲜。有两件事让我想起来就心酸,至今梗在心里挥之不去。在我大学毕业成家之后,有一次回家,给母亲买了一串香蕉,她为了让我的姐妹们“尝鲜”,竟然把香蕉挂在墙后阴凉处,直到变黑烂掉,她也没吃一根。还有一次,为给母亲过生日,我特意买了鲜奶蛋糕。母亲嫌蛋糕黏糊糊的,决定晒干后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没想到她养的鸡捷足先登:蛋糕盒被踩翻,蛋糕掉在了地上,群鸡蜂拥而上。母亲的愿望顿时灰飞烟灭。

我渐渐辨清了海参鱿鱼,因贪图口腹之欲而吃圆了肚皮,开始费心思琢磨减肥。这时,回味母亲的所言所行,我油然生出敬意和愧疚。

“难为自己,别难为人家”

在村里,母亲被称为“大善人”。她从没跟人吵过嘴,红过脸,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在看大了孙子孙女后,母亲主动帮邻居带孩子,让年轻的邻居农忙时无后顾之忧;在送走了自己的老伴之后,她坚决一个人过,并开始照顾一个比她低几辈的残疾老人;她抽空给村里几个老姐妹钉盖锅的盖垫,农忙时帮邻居剥玉米、摘花生,有时忙到深夜。那时母亲已年过70,患有股骨头坏死症,走路需拄着拐杖。

有一次,母亲去田里割草归来,正靠在一个菜园边休息。这时,一个放牛的村民看到牛把头伸向菜园,便生气地把放牛棍掷向牛,不料,棍子从结实的牛肚子上弹起,不偏不倚打在母亲的右眼上,立马红肿起来。放牛的村民吓呆了,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叹:“完了!完了!天哪,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呀!”母亲没说一句谴责的话,安慰了他几句,便捂着那只疼痛的眼睛,磕磕绊绊奔卫生室打消炎针去了。过了几天,那村民打听到没出大事,才买了1斤白糖、1斤点心前来探望。母亲好言劝慰,那村民再没为母亲花一分钱(包括医药费)。回家后我气愤难平,决心凭着自己对法律的一知半解讨个公道。因为母亲的外伤落下见风流泪的后遗症,不久又患上白内障。看我愤愤不平的样子,母亲先是一声叹息,然后半是哀求半是告诫地说:“孩子,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就别折腾了。你不知道,那家人多么可怜,穷得像王窑一样,儿子快30了还没找上媳妇。我都没敢跟你哥说,怕你哥知道了生气。唉,难为自己,也别难为人家。”看着母亲受伤的眼睛,听着母亲意味深长的话,我无言以对,更无可奈何。

白内障越来越严重,在使用偏方无效的情况下,经我一再动员,母亲决定到医院做手术。手术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我想像不出驼背的母亲是怎样平躺在手术台上熬过来的。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听到一向坚强的母亲发出的呻吟,我的心一阵阵悸痛。我暗暗祈祷,但愿母亲从此重见光明。

3个月后,我回家探望,实指望她浑浊的眼睛变得清亮,哪曾想母亲的白内障很快便复发,另一只眼睛也生出白内障。看着几近失明的母亲,我又心酸又气愤,决心到医院为母亲讨个说法。母亲再一次息事宁人:“孩子,咱钱也花了,罪也受了,就别再找麻烦了。人家医生也不容易,她还不盼着咱好呀!哎,难为自己,也别难为人家了。”母亲善良如此,宽容如此,我还能说什么?我只有心痛,只有后悔。

“老伴呀,再不好也比个狗强”

年轻时,父亲作为支前的民工,为淮海战役的将士推车送粮,为修水库整年累月地忙碌,并因饥寒落下咳嗽的病根。那时,母亲被奶奶支使得团团转,从来没有一丝清闲。奶奶去世后,父亲管家,对母亲和我们一向疾言厉色,搞得全家人都怕他。记得父亲有一次竟打了母亲,是母亲正在烙煎饼的时候。为什么打,我们不知道,只是远远地躲着偷看,只见母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事过之后,母亲一如既往地侍奉父亲,隔几天就给他煎只咸咸的鸡蛋,烫一壶廉价的散酒,让他祛寒解乏。

父亲去世前两年,因为咳嗽得厉害,已不能下地干活,于是天天坐在炕头上,指挥着全家人干这干那,稍不如意还一边咳一边训斥。我们已经长大,看他再也无力打人了,反抗的情绪与日俱增,有时公然顶撞,有时故意跟他拧着来。只有母亲,依旧一言不发,努力按父亲的意愿做事。

父亲去世后的晚上,我们晚辈都在那里守灵。在断断续续地哭了一番之后,为打发清冷的长夜,我们不知不觉地议论起父亲一生的是是非非。一直低咽的母亲,突然提高了哭声,嚎出了让我震惊且终生都难忘的几句话:“老伴呀,你再不好,也比个狗强。你走了,白天夜里我跟谁说个话呀!”

母亲的几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她总是顺从父亲的原因。她比我们更理解人生的短暂,更懂得所谓的老伴就是精神依靠呀!

篇9:读书名人故事名言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8.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9.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0.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1.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2.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3.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4.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5.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6.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1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19.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20.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21.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22.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3.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4.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25.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6.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27.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8.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9.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0.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3.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5.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6.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37.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38.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9.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篇10:名人读书故事与名言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7、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8、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1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1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王亚南睡三脚床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上一篇:得胜口中心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兴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