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能力

2024-06-23

阅读和写作能力(精选8篇)

篇1: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云雾泰山 2009-09-29 21:00 发表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很好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具体做法是:

一.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我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麽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三、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积累内化训练。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五、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三味书屋》时仿写一篇《我的小屋》,学完《爸爸和书》后仿写一篇《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门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问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

二、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胸无点墨,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调乏味、淡如白水。

三、学生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我的想法及做法是:

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指导是写作钥匙,在学生写作前,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必需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

观察。通过观察,我曾经把花草、小动物、玩具等带到教室,按指导方法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

其次,教学材料、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我又叫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那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

再次就是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会选材,但词汇贫乏,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每天早晨成让学生播放新闻,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说,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播放新闻,还可以定期搞故事赛、朗读比赛。班级设立“图书角 ”,让学生在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中养成广闻博记的习惯,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

学生写完作文,我严把修改关。记得鲁迅有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同学互评互改,最后拿出一篇典型文章同学一同修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因此我们说思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它需要写作者具有以下能力:

1、发现、收集素材的能力;

2、阅读分析消化能力;

3、整理归纳能力;

4、资料编排、档案管理能力;

每个写作者都会感受过“才思枯竭”

建议:

1、通过采风来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收集素材。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上述能力。

3、提高写作能力可借助一些较好的写作工具,如《AHAH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它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款以提供科学写作方法为主的写作软件。号称融入了多位写作专家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它不但兼有以提供写作资源为主的软件的全部功能,还提供了很多很有特点的工具。用户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地发挥和再创造,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适合自己。不妨试试。改,使学生的文章在字、词、句、段乃至标点上更趋完善,提高习作质量。

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

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篇2:阅读和写作能力

王 宇(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中学)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它既涉及遣词造句,又涉及语篇结构分析,既包含语言训练,又包含思维训练,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词汇贫乏、拼写错误过多以及语法知识肤浅、语篇意识淡薄等。而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质和量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其学习信心与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就涉及到教学方针、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等在内的教与学的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教材给我们提供里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二、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青少年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这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与故事所具有的特性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认知好奇心是初中生喜爱故事的原始驱动力,另外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或兴奋,或悲伤,或紧张,从而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心理发育。但是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对故事有所选择。如果故事大部分的词句学生理解不了,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学生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精彩易懂、线索清晰的故事, 以便于学生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甚至可以将课文内容衍生,教师引导学生在原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衍生出新的故事情节。

三、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知识、文化知识等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对其内化的话,写作者是不可能写出内容详实感人、意义连贯、结构完整,既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又符合文化习俗的地道的英语作文的。外语习作的关健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有兴趣又相关的词语。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的输入,输出难以产生。在写作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采集阶段,写作者的主要采集手段就是阅读。另外,即便是写作者在写作中所使用的各种表达技巧,也受到了阅读活动的极大影响。可以说,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过程。在这个飞跃过程中,阅读是它最有力的支撑点。缺少了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便无法展开。

四、经常写作是阅读的有力促进。

写作是以阅读为其交际对象的语言实践活动。写是为了读,写必须考虑读者的需求。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写作可以有效促进阅读者对输入语言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与效果。其二,写作可以向阅读者直接反馈阅读效果,促使阅读活动更好地发挥效应。阅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或他人的)作文,看出自己阅读中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作文中所反映出的阅读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方法,使其阅读活动更顺畅地进行。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把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知识的灌输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有利于 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英语写作的特点和技巧,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五、围绕课文综合训练,促进写作。

现行初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一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所以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1)听写能力的培养教学。我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并全批全改;然后几课为一单元,定期默写。(2)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教学。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的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学生联系简单句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子就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句型。(3)应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与此同时,尽量将课堂所学内容记下来。尽管现在各种辅导教材很多,上面同一语言点的例句比比皆是,但我仍要求学生在作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造句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

总之,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潜能。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真正发挥学生想象力,要让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篇3: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校教学大纲要求在英语专业前两年的学习中都要设置泛读这门课程, 从阅读速度上, 必须在一分钟内阅读120~180个英语单词, 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材料, 能够读懂, 可以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情节, 并根据给出的材料合乎逻辑地进行正确推理。由此可见, 泛读大课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水非常重要。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

1) 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 可见泛读课是学习精读课的必要补充。开展泛读并不排斥精读, 因为精读是基础课程, 做为专业基础去掌握大量词汇、词组和句式、语法等语言点, 通过精读掌握语言技能等基础知识, 但是精读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是阅章时, 学生容易肢解章段, 只注意独立地去理解字、词、句, 由于精读必竟材料有限, 使学生难于全面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整体和相关信息。而通过泛读, 接触大量体裁各异的材料并及时对学习泛读加以指导, 从技巧和兴趣等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泛读过程必然增加精读接触过的语言点的复现率, 客观上起到了巩固和复习学习基础知识的作用。2) 泛读理解在提高阅读的同时, 可以有助于缩小中外文化差异, 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写作能力。可以说, 英语学习语言的过程, 这是一种形式, 而文化学习是其内容。换言之, 学习英语过程就是学习和掌握其语言知识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学习过程, 这是由语言和文化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所决定的。英语文化是学习掌握英语的基础。这其中包括特有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宗教、历史、生产、生活等许多内容。流行的泛读教材体裁多样, 内容新颖、广泛而丰富, 既有知识性, 又有趣味性, 而且大部分教材都是国外原版材料, 有助于扩大学习的接触面和对异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深刻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理解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再者, 由于泛读的广泛涉猎, 学会了国外许多地道地表达和文章语篇的布局格式, 当然使泛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这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3) 由于泛读接触到大量词汇, 所以有助于学生更多地掌握单词及其用法。实际泛读就是一种重复记忆的英语学习方式, 反复接触, 广泛阅读, 必然增强记忆, 达到最终学习的目的。反复接触所学过的单词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其中包括略读、速读、推断等等技巧, 都会在泛读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泛读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1) 精读和泛读相混合, 使精读式的泛读教学成为主角。从英语教学理论上讲, 精读是有别于泛读的, 道理而简单。所谓精读要求讲得精细些, 而泛读则要求粗略讲解。可是在目前实际的英语课堂上, 许多老师的教学都是精泛不分, 具体表现是不精不泛, 在精读和泛读二者之间不伦不类。比如泛读教学过程只注重拆文章、讲句子, 接着是据此讲解词汇、难句和语法, 这样教学虽然使学生对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掌握不少, 但是本来的泛读却没有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篇章的整体性上, 不是注重理解篇章大意和整体结构, 而是着重关注在语言点上, 实际是泛读又有些似乎精读, 这样势必影响对学生判断、归纳和分析、推理能力的提高, 也不能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快速、准确地提取语篇中体现出来的全部信息, 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能力的提高均受到制约和影响。2) 在泛读过程中关心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忽视对阅读兴趣的培养。Bramfordand Day指出:教师们总是关心对他们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是他们又把多少注意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确切地说是对阅读的热爱) 上?Grellet也明确指出: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 为了获取信息。上述二者都特别强调了泛读教学在关心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 必须同时重视对他们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注和培养。不能用较高的阅读能力替代他们应有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尤其是不能自发地产生大量阅读的动力。实践证明, 缺乏兴趣的阅读不会有良性结果。3) 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均有待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上好泛读的重要动力。但是教学实践中, 许多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不自觉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 为了读懂某一篇文章, 有的学生不惜反复重读, 比如扣词、句, 花费大量精力, 结果却忽视了从宏观或整体角度去全面理解文章。也有的学生只注意查字典、词典, 结果真正在理解文章上下的功夫没多少。所以, 不少学生对寻读、略读技巧运用不够, 只注重字斟句酌, 缺乏阅读技巧。

三、对今后如何改善泛读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1) 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自觉提高泛读教学理论水平。为了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上好泛读课, 必须率先摆脱传统的泛读教学模式的制约, 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搞好泛读教学对于学好英语的极端重要性, 才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泛读教学理论水平。当然, 教师也必须在实践教学中, 在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理念并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泛读实践中, 其自身的泛读教学理论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 坚持教学改革方向,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靠的是一种悟性, 其悟性形成只能靠学生自身的领会、思考和体验的结果而产生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丰富的阅读情景, 合理设计激励性的阅读任务, 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积极评价学生的活动。教师的作用在实践中大胆对学生放手, 消除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3) 教师要坚持在泛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正确的运用阅读技巧, 就不会提升学生的泛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好阅读技巧, 通过使用技巧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一般地说, 泛读教学中有两点阅读技巧比较常用, 就是略读和查读,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两个基本的阅读技巧, 并通过实例讲解给学生以便更好地了解掌握。同时,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采用语言背景和阅读材料来猜测生词的词义, 而不是见词就查词典, 这就有意识地提高了阅读速度。此外, 在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同时, 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 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积极鼓励、激发。由于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再加上泛读课时有限, 所以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类文章、信息, 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泛读课堂,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益的阅读氛围, 着力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培养。课外阅读是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最佳实践, 所以教师要对其阅读活动进行适时而必要的监督才行, 其中包括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布置课题作为每周一次的作业, 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平面或网络媒体搜寻相关信息, 进行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各自的信息;每个学期要求学生争取读完英文名著一部, 并通过书面记录写出个人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薛建新.阅读教学的三种新方法.现代外语, 2008.

篇4: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竞争愈发激烈,学校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外阅读步入教师与学生的视野的频率也逐渐增高。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着直接性的关系。而如今的教育把重心偏重于强迫学生记生字、背文章上,往往忽略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意识起到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兴趣。当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行一种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成为书本的主角,探索书中的奥秘。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这样学生也能在写作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和情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1.广泛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保障,更是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向、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的应用等等。比如,在阅读《春》时,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采取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反复的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拟人手法的作用,提高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2.有效的阅读能够加强理解,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重要方面。例如,在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组织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对文本描写的故事进行复述活动,该活动的组织不仅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的概括能力,而且有效的复述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也就是说,复述不是中心思想的概括,也不是全文的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将故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的阅读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有效的阅读能够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知识”是指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给文章增加亮点,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策略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通过仿照文本阅读中的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并进行相应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除此之外,将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路。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词语的巧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词语表达非常精彩。如要成就一篇经典文章,就必须要有精确的词语表达。要想做到对词语的准确表达,作者一定具有驾驭这些词汇的能力。对于一些生字词的学习不能只注重会写,更要会运用,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词不达意。在阅读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先抄写生字词再阅读文章”转变为“诵读含有生词的语句后来默写生字词”。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本段思想的词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明白词语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文章。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精彩。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的。教师要采用模仿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写,仿照其中的观察角度和细节对景色展开描述。让学生感悟文中句子的精彩,进行仿写段落,找出其中的中心句。综合多篇文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写作。课本中文章的句子是语言的模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模范段落,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素霞.了解学生——有效教学的根本[J].中国教师,2015(4).

篇5:阅读和写作能力

When I reach the school grounds there are lots of “good mornings” for me from the boys.Many of them have walked a long way, sometimes up to two hours, to get to the school.P29

The other day I was showing the boys the weekly chemistry experiment when, before I knew it, the mixture was bubbling over every where.P29

Sometimes I wonder how relevant chemistry is to these students, most of whom will be going back to their villages after Year 8 anyway.P29

But last weekend another teacher, Jenny, and I did visit a village which is the home of one of the boys, Tombe.P29

We walked for two and a half hours to get there — first up a mountain to a ridge from where we had fantastic views and then down a steep path to the valley below.P29

Tombe’s father, Mukap, led us to his house, a low bamboo hut with grass sticking out of the roof — this shows it’s a man’s house.P29

篇6: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姓名:孙仁学

作者单位:巴州区第十小学

邮政编码:636000

电子信箱: rx610@sina.com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阅读和写作上。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加强读的训练。“读”是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目的,精选训练形式。如:了解文章大意、分层分段,采用默读或自读;检查感情朗读,用指名读或分角色读;渲染课堂气氛,用齐读;当学生读不到位,宜用范读;复习总结文章,用领读等。在采取各种训练形式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训练时机。

(二)重视知识理解。“感知、理解、应用”是学习知识的三个阶段。理解是感知的升华和应用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运用才会得心应手。如果只讲应用忽视理解,运用则如空中楼阁,学生找不着南北。理解要体现清晰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对于每篇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它在写作上的优点,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在学习《匆匆》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并进行仿写;对《穷人》进行续写;对廉颇负荆请罪一段进行扩写;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段话;将《赤壁之战》一文中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写出来等。

(三)发展阅读个性。在教学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表达,勇于质疑,善于思辨,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或观点及时给予赞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碰撞或困惑及时给予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或乐趣。在学习《学弈》这篇文章时,当问到学完后你有什么体会时,有学生回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也有学生谈到:“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激发兴趣,那么后一个人也会学有所成。”还有学生说:“他应该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射箭,他同样会专心致志,也一定能成为射箭的高手。”

(四)尊重文章的价值取向。《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词,一句话都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有同学谈到:“邱少云严守纪律,宁愿烧死,不愧为英雄。”也有同学谈到:“邱少云有机会自救,却宁愿烧死,简直是傻子。”这时,我们就要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和作文和批改。

(一)注重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的生活积累。”所以,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生活中积累素材。如:带学生观赏大自然:春天来了,带学生去寻春;观察校园早晨的景色;下雨了,和孩子一起赏雨;下雪了和孩子一起玩雪„„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写下心得。尽量提供课外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摘录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想,定期在班内相互传阅,谈体会。

篇7:阅读和写作能力

【提 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只有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去下工夫,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去培养,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写作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9-02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指导着我们课堂的方向,以及我们设计教学的方向。

(二)新课标的高考卷中,语言应用20分左右,默写6分,科技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一共占64分,作文60分。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

从以上理论与数据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生命,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会写作,就谈不上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它需要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按“三步法”的结构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开展。1.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展示

课前环节用得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期待度与兴趣度的。在课前这个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到“课前三分钟——一周一主题”。主题设计有“时事评论”“古代诗词鉴赏”“哲理小故事”“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歌词台词欣赏”“成语小故事”“名人警句”“历史典故”“中外名人故事”等,可以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标题。比如“时事评论”设计的标题有“关注天下,聚焦热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中外名人故事”的标题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自牛顿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会学生从名人经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名言警句”设计的标题有“学会聆听”(让学生在哲理中领会道理)。然后六到七人组成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天上课前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轮流演讲。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的效果虽然不能在考试中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它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给他们课后积极阅读、健康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围。

2.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用学生的精彩来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可是阅读是多元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新课标也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倡导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上《故都的秋》时,让学生针对五副秋景的画面写自己的感悟;上文言文《赤壁赋》时,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描绘课文夜游赤壁的画面;上诗歌《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分段鉴赏诗歌,写感想与体会,等等。而且,让每位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写作的这些感悟、体会等欣赏作品,通过小组评比推荐上台展示。这样,学生既可以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能在写作上得到训练。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这些精彩作品也可为课堂增色。例如,笔者上《春江花月夜》时,发现有学生是这么写对这首诗歌的初读的感受的:“当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被瞬间带入到另一种情境,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摄人心魄。宇宙无穷延伸,永无止境;岁月流逝不断,如不竭江水。而我细微如蚁,时间和空间变幻着,各种情感包围着我,此时,我感受到宇宙之无穷,又感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节课,课堂浓浓的诗意是学生的文采、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育,所以应该“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在教学中,要在语言上下苦工夫,以语言为基点,进行讨究、鉴赏、体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强调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在心灵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的境界,最后,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来,学生才能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实现内化积累,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加强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3.课后训练——倡导自由写作,积极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正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中也提到:“语文要想学好,还必须从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去加强阅读与写作的培养。

(1)美文感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星期摘抄一段喜欢的文段或者是诗歌。这些文段要求是一些能触动你的心灵的文字,或者能给你美的享受的文字。把它摘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好的文章。(2)随笔与周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学生总是说试卷中的作文题不好,不但不好,而且还给他们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使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周记这一形式可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是心灵触动,就有感而发,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会愿意创作作品。

这一做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释放,能极大地去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3)办班刊。创办班级刊物让学生的写作热情找到释放的出口,满足学生的创作需要。创办班级刊物时,取一个有意思的刊名,配上精美的插图,编好后印上几本,在班上传阅,给隔壁班级传阅,给自己的老师传阅,相互交流,活跃写作氛围,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至于文集,做法相似,文集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作品,它可以是考场中灵感一来挥手写下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几经斟酌,精心构思的作文,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有感而发抒写的性情之笔,等等。期末,每个人有这么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作文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交流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养成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列好书目,布置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去读。比如在上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去读《论语》,然后写读书笔记。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在班里搞了一个“我读《论语》”的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与别人的读书体会,而且能从经典名著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感受到经典的精神的力量。

(5)定时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自己购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以及文学名著等读物,建立好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百家讲坛》《祝福》《哈姆雷特》《边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量的与课文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影视作品和视频,这种广泛的阅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8: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强烈而浓厚的兴趣, 被书中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世界所吸引, 阅读的欲望才会激发出来, 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 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理, 必须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 实行阅读认识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三统一” (曾祥芹《阅读学新论》)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占有更多的素材。实践证明, 许多写作水平高的学生, 他们的创作兴趣就是从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开始萌发的, 书中那些深刻透彻的人生领悟, 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 具有文采的修辞语句, 精巧新颖的个性化创作, 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是吸收知识, 而写作则是运用知识, 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自然会产生写作的冲动, 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从阅读中吸取营养, 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凭课堂教学及有关的写作知识传授, 学生是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的。所以,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之外, 要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 扩大阅读面, 拓宽知识积累, 不能不说是一个增强学生作文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因而迅速捕捉, 掌握有关的科学文化信息, 就显得更加必要, 更加迫切。

三、精读典范文章, 揣摩创作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 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琢磨体味, 明其旨, 获其知, 得其法, 精读典范文章, 揣摩创作方法, 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逐步形成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但是, 教材的篇目毕竟有限, 信息总滞后于现实生活的节奏, 而现实生活多姿多彩, 趋于急速的变革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适时地引进时代生活中的新教材, 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用电脑。特别是报刊上的新鲜时文, 应比照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阅读。这样从课内到课外使学生读典范文章, 然后要求他们以这些文章为例, 反复仿写, 反复对照修改, 直到揣摩出创作方法及写作技巧。

上一篇:动词-ing形式大聚会下一篇: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1)班小学一年级工作计划--总体目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