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2024-06-24

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专业认知调查

摘要:播音主持专业是当前众多高校设置的一门课程,主要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播音质量与效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播音主持这样专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目的。本文对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专业认知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通过文献总数的方式,梳理现阶段的研究资料,对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认知调查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节目主持人则是电台、电视台的“台标”,是节目的代表。主持人作为一名受人关注的公众人物,观众往往认为,主持人的言行代表了媒体态度。主持人应该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准确、深刻、有理、有的分析评述,从而建立起节目在受众中的可信度,增加收听、收视率。1.专业素质分析

在专业素质认知方面众多的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播音员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政府和人民声音的直接传达者。他在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等社会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齐越先生认为话筒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灵魂,重视和切实加强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著作比较多,有宋黎黎的《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陈振的《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蒋育秀的《主持人的形象塑造艺术》等等,其中翁如编著的《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是一本较有分量的著作。该书认为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维和语言,思维就是“想得到”,语言就是“说得好”,二者血脉相连,共同支撑起一个主持人的形象,这种形象比外在的长相、扮相更深入人心,是主持人的标识所在。本书从思维的角度研究主持人的素质,方法新颖,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吴郁教授主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书中,把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研究意义、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素质发展沿革作为研究的逻辑趣点,进而研究主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做了素质体系构成的静态分析,并论述了素质体系中各素项及各层级结构的权重关系。又重点研究了影响主持人素质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一方面从社会、业内及主持人自身的认知原因。丁湘梅分别进行探讨,另一方面通过对主持人的选拔、培养、管理等客观实践的梳理和分析,阐明这些重要因素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立足中国当代传播环境和特点,提出了保证电视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动态平衡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最后针对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前景和迫切需要,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趋势做了预测。2.艺考生认知能力

播音主持的发展需要后备人才,这就涉及到艺考生专业认知问题。苏宝华、冯海燕合著的《怎样当好节目主持人》等著作,他们在当时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初步构建了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勾画出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演化、发展的轨迹,除此之外,还认为艺考生在的认知对播音主持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优化是当前工作重点。当然在理论初创期的这些著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立论不够严谨,甚至存在明显的表象认知偏误,还有观点预设,论证片面等等。但是作为主持人理论研究的拓荒者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

张鸿雁、杜威的《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危害》一文中,针对新闻娱乐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媒介市场化的竞争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样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新闻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新闻和娱乐结合起来,竭力从严肃的政治、伦理问题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调新闻报道故事性、情节性、煽情性、刺激性的娱乐效果,当前学生的思想认知对我国播音主持的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发展风气,张鸿雁、杜威认为要加强当前艺考生思想观念教育,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播音主持发展环境。媒体失去了其原有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的积极作用,更由于其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使得媒体功能出现异化,这些新闻娱乐化衍生出来的问题受到观众和学者的关注。仝文瑜的《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隐忧》同样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的立足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节目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对节目改变以往字正腔圆的新闻传播形式改为这种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在作者的分析中,对新闻娱乐化的隐忧中,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对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增强新闻节目的艺术表达形式上的影响上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了当前电视新闻的具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未来发展,分析对娱乐化这样一个新闻传播方式,在目前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对新闻的制作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针对目前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式,学者的研究也形成了各自的改进方式和建议,这对新闻实践来说可以形成较好的参考价值。李振合的《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与对策》一文中,作者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针对目前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上,作者采用的是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的风湿,分析新闻娱乐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新闻娱乐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上进行的改进,作者的分析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作为一名艺考生在实际中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认识到播音主持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强化记者的职业道德,、增强舆论监督,提升新闻从业者的准入门槛,这些都是避免新闻娱乐化方式给新闻报道带来负面影响的有力措施。李晓冬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一文中,关于新闻娱乐化的未来发展,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进意见,作者认为合理使用新闻娱乐化的传播方式,新闻记者首先要学会区分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的概念,因此,在论文中作者针对目前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现状,论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背景、合理成分进行简单梳理,重点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在对负面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未来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作者认为突出新闻娱乐化在新闻中的本性、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媒体的公信力是改进目前新闻娱乐化方式存在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方式。3.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新闻学的专家学者对新闻实践中使用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具体表现进行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针对当前媒介市场化环境下传媒的发展和经营条件下媒体在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的时候的表现进行论述。从论述和分析的内容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当前新闻学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媒体表现分析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的研究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艺考生的认知能力是改变这种不良观念的有效方法,针对当前学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为我国播音主持培养处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整体上来看,当前新闻报道普遍使用娱乐化报道方式,为了能够让这样的报道方式更好的为新闻媒体服务,专家学者的研究围绕提升和改进娱乐化报道方式的研究还需要有更深入的探索。参考文献

[1]韩金晔.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王睿.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3]朱瑞臣.言语沟通学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4]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09:159-161.

篇2: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一、实习岗位的具体工作。

我的岗位是播音员主持人,要求每天出境15分钟播报《都市新闻》。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我进入媒体行业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都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心比天高,以前听到这句话倒不屑一顾,现在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合理性。在学校,无论是专业成绩还是其他综合素养,都表现得不错,比如,普通话达到了一甲,肢体语言表现得也比较好。这让我充满自信,以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然而错了。当我真正走上电视台新闻播音实习岗位上,一切都不一样了。在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声调等等方面的细节上都做得不够好。除了出境播音,还要负责口导、口播、配音、录播、剪片、剪音频、撰稿、编辑等工作。

二、对播音主持人的认识。

(一)自信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要有自信心,做到自信不自满,自知不自盲,要有从容自如、淡定镇静的品性。

(二)播音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人物,必须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要有精准的时间掌控能力。

(三)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工作创造有利的人为氛围。

(四)过硬的专业技能。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正面积极的良好形象、深厚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写作功底、快速的领悟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前辈们的帮助下,经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一步步地学习着,一点点地纠正着错误,终于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从开始的训话到后来的认可,这一路走来,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充实与收获。我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事,亦或是工作态度,我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今后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今后我也会更加努力,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二】播音主持专业实习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到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筒博物馆工作,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回想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常常在我脑海里显现,从刚开始对每个厅讲解词的整理、背诵到每个厅讲解的考核,从汉墓竹筒出土纪念活动的接待和跟车服务到参与东方红影城的主持和讲解,从对银雀山兵学文化系统深入的学习到参与兵学文化论文的写作,从正式上岗讲解到获得讲解方面的提高和突破等等,我想说20xx是我人生收获的一年,我不仅收获了很多,而且还从中感悟和成长了很多,感觉自己从前冲动、鲁莽的性格也随着踏入工作岗位慢慢地走向成熟。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培养和关怀。

20xx年对我又是人生转折的一年,还记得20xx年8月16日,我有幸被博物馆试用,开始了3个月的考核和培训,在试用期间,虽然每天都在重复着背讲解词的工作,但我从来没有把它当成一种压力和负担,反而无形中成为一种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我每天都会认真地精心策划和整理讲解词,并从其他书籍中吸取知识养分添加到自己的讲解词里,运用到活灵活现的讲解中。最后考核顺利通过,我正式上岗工作。我渐渐发现自己在讲解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而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有的讲解员讲得生动悦耳有感染力。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了寻找答案,我有一段时间常跟在游客身后听他们的讲解,一边学习他们的讲解,一边思考,再结合我在大学所学到的播音技巧,慢慢的磨合出自己的一套讲解风格,甚至我会把某些讲解词改成具有自己特点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摸索出讲解方面的重要技巧。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会在新年的每一个阶段制定好自己奋斗的目标和计划,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业务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另外,我还会注意2点,一是责任,二是团结,我想现在的社会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每个地方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人,学做人比单纯的学知识更重要。而自从来到博物馆工作,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的团结,我认为要想团结,不需要志同道合,只要每个人都用真诚去面对这个集体,学会谦虚、学会冷静、更重要的是,在必要时学会让步,彼此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样才能和谐上进,创造辉煌。

【三】播音主持专业实习报告

我对播音主持专业最深的体会是在我为期半年的实习时间里,让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不是风光,风光背后的东西才是更值得感受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到电台工作,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培养和关怀。下面是我的实习总结,写下来算是对自己几个月实习工作的一个总结与怀念。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进入了我们本市的广播电台进行实习,开始了半年的实习生。在最初,我每天都在重复着背词的工作,台里先安排我跟着台里的主持人进行了学习。他们给了我很多的资料,里面包括我们电台的历史发展历程,广告业务,栏目设置等,我用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背诵。我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去记住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如果不了解电台的这些东西,也就很难在这里更好的发展下去,很难融入大家的工作。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我本来就有一种无形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我每天都会认真地精心策划和整理相关的播音资料,虽然是为老主持人门准备,他们用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是很乐于去做。在空闲的时间我就会努力的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分,学习更多的与口才和播音有关的知识,努力地为自己充电。

在电台实习的过程中,我从出镜、配音、到后期编辑,我都积极的亲身参与了工作,帮助他们大力服装,准备稿件等等,可以说真正地了解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到播出的过程。最让我难忘的是我参与了很多电视后期编辑的阶段,由于我在大学里就比较擅长这些编辑和制作,所以在台里大家很放心的把这些交给我去做,我也很乐于帮他们做了一些编辑,结果页受到了大家的表扬,看到自己的成绩,我也很欣慰。看着电台里的所有人都那么忙碌和辛苦,我真的没有闲着的理由。

除了专业知识外,最深的感受就是为人处世之道。电视台,可以说是一个人员很杂乱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因为这些,我也学到了很多相处之道,真诚,宽容,这些品质都让我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再者播音工作,首先要团结,需要团队协作精神,社会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每个地方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人,需要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每一个好的节目的播出,需要我们采编播的相互配合,协调。二就是是责任,我想现在的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为节目负责,为采编负责,大家一起才能建立电台的繁荣。只要每个人都用真诚去面对这个工作,学用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节目。彼此互相帮助,才能和谐上进,才能不断创新。

篇3: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播音主持人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岗位特点, 成为众多电视观众瞩目的焦点, 是节目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另外, 播音主持人往往又具有一定的形象要求, 清秀亮丽、端庄大方, 再加上风度、气质、学识、修养、敏锐、个性等诸多方面, 导致播音主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极具魅力的职业群体。应该说, 魅力特征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特征之一。电视的魅力, 节目与栏目的魅力,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播音主持人的魅力。因为魅力体现了一种“占据屏幕”的素质, 能控制观众的注意力。所以, 在电视传媒中, 应积极营造播音主持人的魅力场。

但要形成与保持播音主持人的魅力, 还不仅仅体现在形象、气质、修养、学识、个性方面, 其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即“亲和力”。播音主持人向观众传达有思想、有情感的信息, 在整个节目流程中, 不是孤立的, 更不是自我的, 而是观众与节目间的桥梁与纽带。面对庞大的观众群, 以及观众多元化欣赏的要求, 如果只是张扬个性, 甚至眉飞色舞, 依然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亲和力在此则显得特别重要。

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 是指观众从节目内容获得信息的同时, 从播音主持人身上品味出的一种亲切、平和的气质与魅力。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于平实的平等意识, 来自于对新闻语言和节目的独特理解能力, 来自于对新闻实质和节目要求的表达和驾驭能力, 来自于与观众及交流对象的沟通能力, 来自于他们较为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 同时也来自于他们健康的人性品格。“亲和力”充分体现出电视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平实的平等意识

电视媒体直接、公开地为最广泛的观众服务, 不论观众的政治地位高低、文化程度深浅, 都可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东西。播音主持人以平民意识、平民视角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事, 这就是一种亲和力。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 应该朴实、自然, 任何“拿腔拿调”的主持人都不是优秀的主持人。新闻职业提倡的“三贴近”, 就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说到底就是贴近观众。你不能说到观众的心里去, 观众就不看你的节目, 你就没有收视率。所以, 播音主持人的主持状态应是与听众平等交流。

二、对新闻语言独特的理解能力

以往的“播新闻”和近年来提倡的“说新闻”, 从观众的角度来讲, 区别就在于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在改变, 在增强。“播新闻”就是不带任何语言和感情色彩的宣读, 让新闻变得非常枯燥, 它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感, 好像没有语言对象, 即使有, 也表现出一种机械地传递。而“说新闻”则改善了播音员拒人千里之外的情况, 让枯燥的新闻播报更加贴近生活, 更加人性化, 也增进了与观众的距离。而要说好新闻, 对新闻语言独特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节目, 节目主持人轻松随意、风趣幽默的播报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主持人马斌对新闻的解读完全有自己的理解, 与那些照本宣科的传统做法相比颇有点“另类”, 而观众却很喜欢。欧阳夏丹亲切、平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 她的非典型新闻播报语态, 将这档新闻节目说得生动鲜活,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可以说, 已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

三、对新闻实质的表达能力

对新闻实质的表达能力, 是播音主持人通过语言这一交流传播工具来实现的。播音主持人要睿智、要有权威感, 才能够一针见血地表达出问题的实质。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储备充分了, 才能准确地表达新闻事件的实质, 让观众“一看就懂”“一听即懂”。

四、健康的人性品格

播音主持人对舆论的反映和引导, 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前途的看法, 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必须具备健全和健康的人性品格。要坚持原则, 立场鲜明, 坚持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一切为人民服务, 维护人民的利益。播音主持人同样也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此外, 一名具有亲和力的播音与主持人还要有较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 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要留意生活, 勤于思考。

总之, 播音主持人根据自身固有的条件和所主持的节目类型、服务对象, 逐步形成了“智慧型”“幽默型”“知音型”等风格类型, 但不管什么类型, 都必须融入亲和力。正是这种亲和力与各种风格类型的糅合, 才产生了播音主持人的魅力。

摘要:由于播音主持人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加上他们形象、风度、气质、学识、修养、个性等诸多方面因素, 导致播音主持人成为新闻媒体中极具魅力的职业群体。但魅力的形成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 即“亲和力”。本文重点阐述“亲和力”的特征与魅力, 以及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及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

篇4: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一、以基本技能培养为核心

大部分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学习播音主持并不是为了当专业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而是为了今后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学了这门课程是为了使采访工作做得更好,成为能够胜任工作的出镜、出声记者。对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播音主持教学工作如果采用与对播音主持专业相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目前,即使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也不是真的全都掌握了播音主持课所要求的技能。现在的情况是全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平均教学质量下降,而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播音主持平均水平却比以前提高了。分析这种状况对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的素质下降与招生量大幅度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原来播音主持专业只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及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招生,学生何止是百里挑一?教学上精雕细琢。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生源质量必然下降,这些高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经验,于是造成了有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其播音和主持不能让人感觉到是学过播音主持的。这些播音主播专业的学生是经过面试进来的,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没有经过面试的,语言表达的平均水平是低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的师资力量比起播音主持专业更是薄弱很多。因此,如果照搬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是不可行的,学生也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住这些技能。

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教学除了存在照搬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外,还存在着两种不可取的教学方法:一是,把播音主持课教成知识性的课,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的人连示范播音和主持都显得很勉强。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只能是了解了一些播音主持的知识而已。另一种是,把播音主持课教成普通话课,让学生念几篇文章,然后纠正其普通话的音准,至于吐字归音、停连处理、文体处理几乎不管;或者让学生准备个提纲,说说话,然后对说话的内容进行评点,而对于声音处理及势态语基本不管。这两种教学都不是播音主持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又想今后往播音主持方面发展的学生的需要。前面已提到过,现在的情况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比以前下降,而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主持水平却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地市级和县级电台、电视台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许多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加入播音主持队伍,而这些人有的是在非播音主持专业学过播音主持课,有的是在培训班里短期学习的,有的是自学的。非播音主播专业的播音主持课如果教成其他课,不但一般的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播音主持技能,而且那一部分今后有志于成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学生会非常失望的。

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教学不能像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那样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太高了,学生力不能及,也就没有教学效果了;不能把这门课教成理论课,把播音主持课教成理论课是没有把握这门课本质的做法;更不能把它教成普通话课,这是两门不同的课。不管是播音主持专业或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播音主持课都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而且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要比非专业的学生多掌握点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今后有可能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学习播音主持的课时比较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今后从事的不是播音主持工作,因此,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过多的理论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是基本技能,是非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课教学的核心。

二、如何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

对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技能要求不必过高,只要他们掌握播音主持最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把货真价实的技能教给他们,他们才有收获,那些有意往播音主持发展的学生,今后才能顺利地走上播音主持的路。

播音主持课的基本技能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声音清晰自然、内容条理清楚地播读稿件和进行无稿表达。声音清晰自然是发声学方面的技能,包括声音的共鸣、吐字归音的技能。内容处理条理清楚属播音创作基础和文体播音的范畴。播读稿件属播音技能。无稿表达属主持技能。

发声具有清晰、自然和饱满、圆润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受众听清楚,第二个层次是播得动听。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要求达到第二个层次,而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达到第一个层次即可。发音清晰是要求学生的播音主持要让受众很轻松地听清内容。但只是清晰还不够,还要求自然。中国大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广播站,这些广播站的播音水平很低,现在有些文章对当时广播站给予理想化的赞美,说这些县广播站的广播贴近群众,很受群众欢迎。这是从理论上进行的理想化推理。当时的县广播站内容贫乏无味,再加上播音水平的低下,很难吸引受众。当时县广播站的播音是注意到了语言的清晰度,但是这些播音员的声音是“挤”出来的,是在自如声区之上的高音区“挤”出来的,采用的是胸式呼吸的呼吸方法。其播音呆板、程式化。这种播音方式是不能让受众接受的,还好上世纪末县级广播站纷纷改成调频广播电台后,播音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可见,如果只是注意了语音的清晰度,有可能产生呆板的、做作的播音和主持。现在电视台和电台的有些出镜、出声记者的“背稿腔播音”就是不自如的表现。然而,自如不是随意,是在经过科学训练后的自如,是高于生活语言表达的自如。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电视界特别是广播界刮起了一股“纯自然”的播和说的风。把播音与主持的语言表达等同于生活语言的表达,他们全盘否定播音和主持是一种职业语言表达,更是否定了播音和主持是语言艺

术,他们把播音主持的“自如”理解成了“随意”,结果,播音主持质量大幅度滑坡。这种状况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有了好转。可见在播音和主持要做到清晰、自如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语言的声音表达既要清晰又要自如,就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就需要有对象感。因此,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的基本技能培养应该以此为核心。这样做,目标明确,而且符合学生的水平,能够把播音主持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

播音创作基础涉及的是稿件的处理,包括层次、停连、重音、语势等处理。这些技能虽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但运用起来是非常灵活的,要让非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是不可能的。因此,以有条理地把内容表达出来作为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技能是比较符合学生实际的。对于语言表达基础好、今后有志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学生,这种技能的培养也是必需的,他们还可以此为基础进而掌握高一层次的技能。播音创作的基本技能也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把稿件播清楚、把话说清楚,让受众不费劲就听清楚,这是最基础的层次;另一个是播得动听、说得动听,能打动人,这里含有较多的艺术创作因素。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该达到第二个层次,而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只要扎扎实实地达到第一个层次就可以了,但应该让学生了解第二个层次,使学习较好的学生接近或达到第二个层次。

文体播音不必也没有时间讲太多。因为非播音主持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学了播音主持课后并不是为了当职业播音员或主持人,只是为了提高今后工作的质量,如当好出镜、出声记者。文体播音技能的培养应以新闻播音为主,其它文体稍加学习即可。

新闻播音是文体播音中最重要的播音,是其他播音的基础,是最能体现播音与其他有声语言表达区别的播音形式。播音的语言表达是淡而有味,情感和语言处理不宜有大幅度地起伏变化。最能体现播音语言表达淡而有味的就是新闻播音,掌握了新闻播音也就掌握了文体播音的精髓。

在主持教学方面,要培养学生清晰自如地把内容表达出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技能:一是内容的处理;一是声音的处理。内容处理方面的技能培养要达到让学生出口成章,使学生在短时间准备后,能把事情表述清楚,或者能对事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声音的处理上要让学生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把播音创作基础中学到的技能应用进去。总之在主持语言的表达上要做到迅捷、清楚、恰当、自如。

在主持技能的培养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势态语。在势态语技能的培养上要求学生们自如、大方。在语言表达技能和势态语技能的培养上,可先对语言表达技能进行培养,之后再结合势态语进行教学,使二者成为有机的整体。

篇5:播音主持专业调查报告

1、男生身高要求170cm以上,女生身高要求160cm以上。

2、发音器官整体正常,无先天缺陷导致无法正常发音的情况,如牙齿及咬合关系有严重问题、兔唇、舌系带过短、体弱气虚、喉头过小、鼻中隔偏曲、牙齿不整齐妨碍到发音、舌体比例不协调、外伤造成的发音缺陷、牙齿及咬合关系有严重问题等。

3、吐字发音清晰,能够灵活运用舌、齿、唇,声音有一定的弹性,音质明亮悦耳,发声集中。

4、符合国家关于普通话水平的具体要求,自由交谈和朗读时,能够表达流畅,语调自然,词汇、语言、语法标准正确无误。

篇6:播音主持专业要求

1、发音、吐字以及用声等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

这是成为一名播音员或者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功底。播音主持专业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吐字如珠,首先,要求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要求圆润;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并持之以恒。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教导说:“要用心吐字,用爱发声!”

2、掌握语言技巧并加以运用;

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或者爱好者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3、快速并且正确地准备稿件;

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了适应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播报的目的,抓住内容的重点,掌握文章的基调等等,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篇7:播音与主持专业

四川省内: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和传播艺术系),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成都学院。

省外在四川招生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育才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新疆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专业综合介绍: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播音就成了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最早设立了播音学专业。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设立了播音专业。随着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形式的完善,原有的播音学与主持人学相结合,形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了初创期、成型期后开始走进了成熟期。她以播音创作和主持艺术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播音创作和主持艺术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吸收了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的养分,在饱经沧桑的历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播音主持创作活动这一个动态系统,因为这个创作系统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涉及许多学科,也决定了本学科的边缘性。与话剧、电影、朗诵相比,播音与主持是特殊的语言艺术活动。她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广播电视的时效性。与新闻采编等广播电视的其他创作环节相比,具有鲜明的语言表达艺术特征。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要包括语言、新闻、艺术和技术四块内容。除了中文专业的课程之外,学生要练就播音基本功,如发声训练等,还要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语言学尤其是语音学等领域拓宽知识面,在艺术、美学等方面提高修养。由于广播电视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环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还具有“高技术、高设备、高投入”的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旨在将学生培养方“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的播音主持专门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包括英语节目主持方向)对考生有特殊的要求:发音器官健康、有效,无色盲、夜盲;男生身高1.60米以上,女生1.55米以上;年龄不超过22周岁,未婚,在专业上有突出贡献者,年龄可放宽到24周岁。能说相对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口齿清晰、嗓音圆润,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表现力。此外,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好的形象、气质和综合文化素质也很重要。当然,有些考生在某一方面的条件不很好,也不一定就没有考取的可能。比如,外貌一般,但没有严重缺陷者,如果声音条件很好,表达、思维能力极强,也未尝不可。像国外的名牌主持人有许多都不是俊男靓女,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切勿只追求外在修饰,而忽视内在修养,本末倒置。在广播电视界,采、编、播一体化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是招生人数较多的艺术类专业。尽管学习本专业的投入比较大,学费比较高,近年来报考本专业的人数还是一直居高不下,竞争很

激烈。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急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一片大好的就业形势对考生极具吸引力。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及其他影视部门从事普通话新闻播音、专题播音、节目主持工作,还可以去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剧制作机构从事电影、电视剧的配音工作。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本专业教师需求量的增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播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

有些高校的国际传播系也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主攻英语节目主持,以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工具,进行播音主持及新闻业务等方面的训练。该专业为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传媒机构培养从事应用英语或英汉双语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如今方兴未艾的电视谈话节目双语化趋势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新闻单位对英语(及其他语种)或双语播音和节目主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中央电视台的第四套和第九套节目都可以作为此方向毕业生的择业意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招生时十分注重专业考试,专业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优先录取。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生,在国际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最早设立了本专业。在我国早有影响的院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最早培养播音员的专业院校,我国早期有很多在电台电视台播音及配音的杰出人才,如方明、葛兰、夏青、林如等,都已在这方面积淀成艺术家,方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过古诗词鉴赏。葛兰、夏芳也都是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他们所在的最早期的北京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沈力在主持《为您服务》中运用了灵活、自然的叙事方式和播音风格,被公认为我国第一位荧屏上的节目主持人。因为本专业是在有了广播、电视这些媒体后才应运而生的,所以产生得很晚,在“文革”期间没有发展。国际上本专业产生的也比较晚,是在近代才产生的,国外很有名的新闻传播学院有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传播学院,俄亥俄洲的俄亥俄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等。这些学院历史悠久,典藏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水平高,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重视实践,这些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安排了很多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让学生具体完成,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实践了工作后的情况,以便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国外也强调主持人再到学院里去深造和充实自己。这种学习的过程一是强调理论性,二是强调交叉性。因为国外的电视节目制度是“主持人中心制”。那么,大学教育也要和这一制度契合。现代的大学里的本专业还重视第四媒体——网络化,还会有网络上的栏目主持人。就新闻传播而言,国际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被公认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日趋成熟,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已经成熟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本专业大受关注,在90年代后期,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也是在电视广播大规模地空前发展的形式下产生的。在没有成立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之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专门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播音员罗京、刑质彬,年轻一代的杨柳、贺红梅都毕业于此,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敬一丹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代研究生,她因为主持《经济半小时》的一丹话题而出名。每年该专业招生不到百人,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专业都很有名,有很多走进电台电视台作节目主持人。这也说明了主持人来源的特点。

就世界范围而言,主持人在国外是个热门职业,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在加强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这方面因其具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舆论性、信息的前沿性而成为永远的热点。就我国而言,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节目越来越多样化,对主持人要求也

越来越高,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主持人,这一教育领域也会不断地扩展和深化。现在国内有主持人近一万人,而真正优秀的,在观众心中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却不是很多,这一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优秀的主持人会极为抢手。因为受制度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入关对这一职业并没有太大的冲击,只会使这一职业更国际化、更蓬勃发展。

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本专业的就业领域一般就是广播、电视、也有少数进入报社,所以主持人的职业特点是易成为公众性人物。我国的现代电台、电视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科技水平,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经营战略等各方面还相差很大。但是近年来,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广播由于发展好,一直需要大批播音员、主持人。90年代中期,由于电视节目发展很快,有线电视增多,随后全国各省级电台纷纷有“上星”的卫星电视台,曾一度出现全国多家电视台都在招收节目主持人的现象,就现在而言,全国各家电台的主持人却凤毛鳞角。由于传媒业的公众性,使广播电视领域的主持人行业永远是热门优势行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精神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品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就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自身的需要及现行的体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流动很艰难,特别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招聘,往往是领导一锤定音。偏向于明星面孔的选择。一旦聘入,便与电视台有了依附关系,很少能辞退,更缺乏对主持人的定性、定量的科学考核,这样的主持人独领节目风格,给电视台带来平庸形象,随着独立制片人机制的引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聘用与应聘双向选择,并根据其能力、水平付相应报酬。现在的机制是编导中心制,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但这种过渡在目前还受到各种限制,引进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相应的过渡,主持人的待遇水平在台里是中等水平,和编辑差不多,但有的地方,由于主持人制度正处在前沿,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工资较高。

随着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的诞生,将使传统媒介,包括电视受到强烈冲击,同时,也给节目主持人带来了新的就业领域和机遇。前一段时间,网站高薪招聘节目主持人的信息发布后,曾引起不小的反响。这种新媒体对主持人的要求有了新内容。比如,必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等。

近年来,在这个行业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像中央电视台的赵忠样、倪萍、杨澜。赵忠祥是中央台的资深播音员,因在《正大综艺》中主持现场节目使其事业有攀高峰,在正大综艺200期时,退出正大综艺,现主持《人与自然》,曾出书《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杨澜是中国旅游大学的学生,毕业前即被中央台选中,与姜昆一起主持《正大综艺》,其清纯机智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她和赵忠样组成的“老少配”的搭档模式成为主持人的典范,曾写散文集《凭海临风》,曾去法国留学,现在香港工作。倪萍是《综艺大观》的主持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受欢迎的女主持人,她是话剧演员出身,曾出书《日子》。新闻类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为代表的主持人有水均益、敬一丹、方宏进,《实话实说》的崔永元。水均益毕业于兰州大学,曾做过10年的新华社记者编辑,1993年加盟《东方时空》;方宏进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北京电视台成功地客串《经济社会18分》节目主持人,1994年在《东方时空》、《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任记者主持人至今。这些主持人有着丰富的学识,坚实的政治素养,可谓一专多能。故而使这些节目以独家采访的新闻以及对事件进行的深刻精辟的分析,在全国2000多个同类评论栏目中独树一帜,该栏目1995年、1996年两度被中宣部评为名牌栏目,其中的主持人多次获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焦点访谈》群体主持人开辟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全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电视言论的权威性和感召力。《焦点访谈》群体的成功也反映了社会对学者型主持

篇8:关于播音主持专业素质新探

一般来说, 任何节目主持之前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 通常称之为“案头工作”。这就好比表演中, 在拍大戏之前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做的“案头分析”一样。充分细致的“案头分析”会使演员更加充分的把握剧本的时代背景, 人文环境, 为演员从“第一自我”化身为角色的“第二自我”做好周密的铺垫。同样, 充分细致的“案头工作”将为节目的主持铺设一条通达理想境界的阳关大道。缺乏前期细致的“案头工作”, 将会使整个栏目的制作陷入粗糙——不具备高层次的审美性;逃脱不了低俗——不具备深刻性。也会使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不能“胸有成竹”而患得患失;漏洞百出而战战兢兢。这样看来, 其实播音主持与表演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 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方面的各种素质训练就是很必要的。但由于专业性质不同, 所以同样是进行表演素质能力训练, 但其针对性是有区分的。

一、表演专业的表演与播音专业的表演的区别

1、演员是当众进行表演, 主持人是当众进行表达。

首先, 表演艺术,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其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在表演艺术当中, 演员既是创作的成品, 又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 他表演角色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本身。

由此可见, 表演专业是演员以自身为工具当众扮演另外一个人——角色的形象, 所以必须把演员本人的真实形象隐藏起来, 使演员化身为另外一个人物——角色, 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活生生的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形象。这种隐藏和创造, 往往要根据角色的需要而定, 有时不仅要隐藏起自己本身的性格、气质、体态和容貌等, 甚至在声音上也要进行适当的化妆;坐、立、行走上也要掩盖自己本身的姿态, 而要完全复合人物的年龄、职业特征等特点;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语气和语调上也要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调整。

而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为媒体的真实发言人和传播者, 是要以本人的名义代表广电部门的形象与受众进行交流。因此, 对主持人在审美上的要求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自我”, 而非像演员一样扮演一个全新的“人物”。因此在主持的过程中虽然电视节目的栏目很多, 样式不同, 但对主持人的要求却有着共同点。比如, 要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 五官端正, 富有魅力, 声音要动听, 音色要纯美, 能讲标准的普通话等。由此可见, 虽然在主持的过程中, 主持人在舞台上也不可能像平时在生活中那样是“纯粹的自我”, 同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 但这种“表演”绝不是完全把自己的真实形象隐藏起来, 更不需要在自己的体态、容貌、声音、气质, 甚至语音上进行完全不同于自己的“角色”化装。相反, 却要在舞台上呈现出“真实”的自我。因此, 同样是表演, 但主持人的表演是不同于演员的表演的。虽然同样是在舞台上, 同样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表演性质。但根据受众多年来形成的心理模式来讲:从观众踏进剧场准备观看戏剧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戏剧的这种假定性因素, 如果演员的表演过于生活化的真实, 观众反而是不接受的。而对于主持人, 由于传媒业的这种真实性的客观因素的存在, 受众则希望的是那种生活中朋友似的亲切、自然与随和, 如果主持人在受众面前矫情作态, 似乎妩媚动人、风度翩翩, 却很快就会失去了受众的心, 因为他们用过分的粉饰掩盖了真实。就如张悦所说“主持人不是演戏, 而是在镜头前生活”。 (1) 敬一丹也说“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是要简单的诉诸情感, 而是要传达一种真实”。 (2) 所以, 主持人的这种表演性质是脱离角色之外的、作为广电部门的“代言人”, 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于舞台。要以他真实的情感与受众进行交流, 要以纯美的音色, 动听的声音, 敏锐的反映等能力, 清晰、流利的表达出整个栏目的主旨。

其次, 从表演的性质来看, 在一切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材料与工具, 并以自身“化身”为人物形象的表演艺术中, 如戏剧、电影、电视剧表演中, 都是以行动作为它的基础。正所谓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所以, 演员的工作是从文字语言向行动性语言的转化。因此, 演员在舞台上要注重的是“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而从主持人的性质来看, 主持人的工作程序是从文字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 以及体态语的辅助。因此主持人在舞台上或镜头前所要注重的是“说什么、为什么说和怎么说”。

2、演员的表演强调戏剧性, 主持人强调新闻性

对于表演当中的戏剧性有着很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戏剧性是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观, 是戏剧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在戏剧中, 每一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 因而“假定情境”便成为戏剧性的内涵。也有人认为, 戏剧性是与冲突联系在一起, 认为它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还在于人物之间相互影响、较量;并与小说、抒情诗的区别去探究戏剧的特性, 将戏剧性视为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通过感情渠道, 使观众发生兴趣等的解释。但是, 不论哪种解释, 首先都是承认戏剧性是以假定性为基础, 是虚构而不是生活的真实。假定性是指舞台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合的审美原理, 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做的不同的变形和改造。舞台上的假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指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假定性, 舞台布景空间的假定性, 舞台节奏的处理对自然时间进行调整、压缩、延展等。因此, 演员在表演中就要受这种戏剧性和假定性的制约。

由此可见, 戏剧性决定了演员必须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通过感情渠道, 才能使观众发生兴趣。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最真实的情感是在与对手的冲突中得以升华和体现, 事件的交代也是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中得以展现。而假定性则决定了演员的表演必须遵守舞台所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等假定性因素的限制, 要在虚构的时间、空间、情境和布景中, 以虚构的人物来完成自己在舞台上的艺术创作。

而主持人的表演则强调新闻性。

新闻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因此它所反映的形态必须与生活自然形态相符合, 融不得半点虚假与隐藏。这就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必须是自然、得体、大方, 与受众有着紧密的亲和力。如果说演员必须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才能使观众发生兴趣。那么, 主持人则必须以自己最“真实”的形象, 才能与受众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而且在主持过程中也不需要用矛盾冲突的起承转和来突出事件的发展, 更不需要主持人的情感有过大的波动和起伏来揭示自己的内心。在主持的过程中, 一切布景、时间、空间都是最真实的, 没有半点虚假。因此, 主持人只受新闻栏目、节目与镜头等的制约。而不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布景和情境等假定性因素。

例如在小品构思和人物塑造上, 表演专业要注重小品结构上的开头、铺垫、行动性、冲突高潮的转合及结局的合理化。表演上要塑造典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 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物形象。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小品结构上不需太过注重这种戏剧性因素, 但要注重其内容上所反映和透漏的, 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深刻认识。而且这种认识要带有鲜明的立场——是批判某些社会现象, 还是颂扬某种精神。因此在表演上无需太过苛刻的要求其人物的鲜明个性的塑造, 不要求彻底抛弃自己本身化身为角色。相反, 要在表演中带着这种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跳出角色以外对所扮演的人物、对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理性的评判。这就与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风格很像——演员不要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当中, 而要站在观众的角度, 带有一种审视性的、对角色进行评判似的表演。

虽然说主持人与演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作为主持人就不需要进行某些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俗话说“艺术不分家”, 是艺术, 就一定在本质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要想把一门艺术专研的深专研的透, 就决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自己本门专业的一小块儿天。一定要博采众长, 多吸取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只有这样, 才能吸取各家之长, 在不断提高自己艺术鉴赏力的同时, 使自己的专业真正达到一种“境界”的高度。所以, 作为主持人要想使自己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的主持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

例如, 虽然说主持人在舞台上必须要以真诚的情感, 真实的自我面对受众。正如戏剧艺术家余秋雨说过:“人们对真实的崇拜出于对人生实在性的追求。没有真实人生就失去了依托和参照……求真的内驱力历来是人们审美意识热情的重要动因。” (3)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一点就是, 作为节目主持人的“真实”, 并非纯粹生活化的自然主义的真实。不可设想, 一个节目主持人出现在观众面前时, 可以漫不经心地, 或者忘乎所以地流露出生活形态的随意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也同样要像演员在舞台上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行适当的有分寸感的——控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有时要有意识地张扬或外化自己的某些方面;有时要弱化或收敛自己的某些方面。这样做, 正是为了使主持人形象在美学意义上“更真实、更完美”。

再如, 倪萍可以说是我国杰出节目主持人中的一个。而作为表演科班毕业的学生、十多年的演员经历的她, 之所以在做主持人后能有如此大放光彩的表现, 与她曾经从事的表演专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当时《综艺大观》栏目的编导着意于开放式格局, 让主持人、嘉宾、演出人员与现场观众一块儿完成节目。这样, 全场分界模糊, 场面宏大, 节目内容是拼盘式组合, 比较复杂且衔接跳突。这样的文艺节目主持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倪萍能以较明晰的主线贯穿其中, 既放的开, 又收得拢, 整台节目节奏活泼, 高潮迭起。尤其是她善于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用洒脱、爽朗的热情增强了节目的审美情趣和娱乐功能。

由此可见, 对主持人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二者还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 所以所进行的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针对性也是有所不同。

二、培养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1、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作为主持人, 是要进行当众表达的, 那么进行口头描述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口头描述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正如契诃夫所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成为习惯。” (4) 作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是因为他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真实的社会本质和现象。而主持人, 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言人, 同样要具备这种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反映客观的现实。所以主持人就必须培养这种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通过在观察与洞察生活当中去积累典型的生活素材, 从而去发现生活, 最终深刻的认识生活和及时的反映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够很好的表达生活。

也就是说, 仅仅具备这种观察能力还是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作为主持人, 在观察的同时, 还应不断伴随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观察只是流于表面, 而洞察相对于观察来说, 则是更深一层的思维活动, 是要从已经观察到的事物中寻找、发现存在的问题, 发现更新的信息。这样, 才能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独到的思想和认知。所以, 作为主持人, 不仅要具备从大千世界中观察事物的能力, 要做一个热心人、有心人, 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的方法。同时, 还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和的态度和锐利的双眼去洞察世事。

例如:敬一丹自做节目主持人以来, 就把节目做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随时随处都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思索其中反映出的亮点。在九十年代, 经济大潮汹涌壮观, 相当一段时间里“十亿人民九亿商”的说法在人们口头和心中涌动, 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全民皆商”的现象。敬一丹敏锐地抓住这个令很多人迷惘、彷徨的现象。在1993年5月《一丹话题》刚出台不久, 就谈到了这个话题, 这一有警醒效力的议论, 在一片彷徨中, 显出冷静的、理性的力量。可以说, 《一丹话题》不是一本正经的讲授市场经济的课堂, 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经济掠影报道, 更不是主持人的“一言堂”。敬一丹瞄准转型期的经济生活、观众心理、电视文化这三个基准点, 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可以说, 敬一丹就是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深邃的洞察能力, 才使得《一丹话题》透出主持人锐利的目光和理智的深邃。这种锐利的目光和理智的深邃也正是那种真正洞察世情, 并且真正深入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深刻领略到了文化与知识的博大精深后的深层醒悟。

2、感受与感悟能力

感受是指接触到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和体会。它分为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两个层次。大千世界, 纷繁复杂, 作为主持人, 就是要在接受观察对象刺激作用时, 使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都进入一种积极的综合感知状态, 并通过“各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5) 激起内心的反应。正所谓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从而引发感情的运动、深入地理解观察对象, 并且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好自己的内部语言和词语序列, 最后把一切“景语”转化为“情语”说给受众听。

而感悟, 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受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还要在感受的同时进行醒悟与发现——即悟解生活的过程。人的感悟能力往往与其洞察能力紧密相连。没有深刻的感悟能力, 就不能拥有洞察世事的锐利目光与理智的深邃。因此, 作为主持人, 如果没有强烈的感受能力, 就不可能很好的与受众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刺激。势必使自己的主持陷入死板、单调的尴尬境地。然而, 如果只具备一定的感受而没有提升到感悟这一层次, 也会使自己被人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 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风格, 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更不可能阐明自己独到的观点和态度, 甚至陷入主题不鲜明、跑题离题的局面。因此说, 感受与感悟能力对于主持人应是双向兼备的。

正如倪萍所说“我渴望传播美好的事物, 但这并不等于我不正视假、恶、丑。我对假、恶、丑的事物在骨子里是有明确的价值判断的”。 (6) 渴望传播美好的事物, 只是自身的一种很感性的感受, 而这种明确的价值判断就是一种对生活深刻感悟的真实体现。

因此, 要想与受众之间产生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那么首先自己就要具备很强的感受和感悟能力。只有具备感受能力, 才能与之进行交流;只有具备感悟能力, 才能阐明和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 按着最初的主旨与之继续进行沟通。可以说, 主持人在台上的任何表达都是自身感受、感悟生活能力的一种体现, 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无法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进行表达。

3、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

由于策划活动的多元化, 导致对策划活动多元化的理解,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狭义的策划。指视角深、立意高、开拓深、介入及时的主持人节目的谋划、构思和组织过程。第二类是主持人节目的“动作策划”。它作为一种设计、一种决策和组织, 贯穿于整个主持人节目过程中。第三类是广义的策划。包括广告的安排、公关策划、构思等等。第四类是主持人节目事件等的策划。它是指在某一事件发生前, 由主持人和幕后记者设计, 对事件发生予以更加完美报道的一种策划。而且前面已经说过, 任何节目主持之前都要做详细充分的“案头工作”。这个前期的“案头工作”也就是对节目的“策划”。目的是为了缜密的构思出一个细致、全面的主持方案:什么时候说什么、怎么说。根据构思出的方案, 主持人才能心中有数、从容上阵。

例如:前面已经说过, 主持人所要注重的是“说什么、为什么说和怎么说”。如果说“为什么说”是主持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悟力所产生, 而“说什么、怎么说”就体现了作为主持人的这种构思、策划和组织能力。这里既包括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构思, 也包括最后的实施。采、编、播高度合一的主持人“怎么说”包含着三个层次:话题的展开与深入;节目的结构形式;语言 (包括体态语) 的表达。这一个个微妙的环节都无不透漏着主持人的策划、构思和组织能力。

例如:在第一期《一丹话题》与观众见面时, 敬一丹开宗明义地告诉观众:“我们的话题是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她和美工一起精心设计了由问好、感叹号、删节号构成的片头。她特意删去了句号, 因为她希望观众朋友有下次再谈的感觉。屏幕上出现一片蔚蓝, 上面缀有各种标点:问号, 惊叹号, 逗号, 分号, 省略号——惟独没有句号。这是敬一丹与摄制组设计的片头。她说“这正体现了这个节目的主旨:包容各种各样的话题。没有句号是因为这些话题没有结论”。

再如:倪萍曾经做过《文化视点》这个节目, 但只做了五期, 到了第六期就根本做不下去了。这里面不乏有其他因素的存在, 但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前期的策划构思不够详细周密。就如同盖一座大楼, 地基没打牢, 如何能使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如倪萍自己所说:“《文化视点》的出台过程比较复杂……我一直渴望采访普通人, 因此最初拟订的题目中, 没有《文化视点》这四个字。但后来台里需要的是专题节目, 又希望把这段时间固定下来——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文化视点》是招标前一夜加上的, 从编导和我的心理准备等各方面看, 《文化视点》都像一个早产的孩子, 先天不足, 后天怎么努力也补不过来”。 (7) 俗话说“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 由此可见, 没有之前对节目的精心策划、构思与组织, 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因为观众是最聪明也是最挑剔的, 他们想从精致的栏目中汲取营养, 吸取精华。尤其在当今信息业飞快发展的时代, 观众是决不会容忍粗糙的。对他们来讲, 是不允许没有价值的、肤浅的节目的存在的。

由上可知, 任何的策划都伴有一定的构思和组织能力。一台栏目, 如果没有周密的策划、详细的构思、巧妙的组织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作为一名优秀杰出的主持人, 绝不能只做花瓶和道具, 应该具备更全面的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栏目中注入自己的血液, 使其更加完善, 真正使自己与栏目融为一体, 才最终会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

4、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

“主持人的实质是在真切的社会性的情境中与受众进行直接或间接社会交际的过程”。 (8) 那么这种“社会交际”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主持人与受众交谈、交流与适应的过程。作为主持人不仅要通过流畅的语言与受众进行交谈, 同时还要通过心灵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但毕竟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不同的, 主持人在与受众进行交谈交流的同时, 就必须充分适应每一个不同的受众。只有学会敏锐及时的适应不同的受众才会使交流进行下去, 否则就会使交流处于无话可谈或找话题的尴尬境地;只有学会适应主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才会机敏的进行反映, 调动各种因素活跃现场, 使主持顺利进行。而对于适应, 一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北极熊的全身成白色, 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二是, 在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 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比如, 人突然从明处到暗处, 忽然什么都看不见, 经过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步提高, 视觉慢慢恢复, 这叫“暗”适应。但不管哪一种适应, 都证明了适应是人生存于世所应具备的一种必备能力。人没有适应能力, 就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同理, 主持人若缺乏适应能力, 就无法应对各种变化着的主持环境和情境, 也同样无法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为了使《正大综艺》节目常播常新, 富有活力, 编导对节目的格局和构成环节以及内容作过多次调整, 从“关心焦点”到“动物猜谜”, 后来又有了“真真假假”。尽管如此, 杨澜还是能较快地适应, 既体现节目意图, 又保证节目效果。尤其可贵的是, 作为一个“新手”, 她能很快掌握并领悟超越镜头与现场观众进行广角度直接交流的技能, 而且比较成功地调动了在场嘉宾、观众的参与意识。可见, 适应能力是作为主持人在应对种种不断变化的情景和人时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说演员是要服从于剧本的主旨、导演的构思。那么, 主持人就要服从于整个栏目的主旨和栏目的调整。为了应对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的情况, 主持人必须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完成好每一次节目的调整与现场变化。

再如:济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爱萍在议论到倪萍主持节目的风格时有这样的评论:“倪萍在主持节目时, 无论交流对象的地位、身份、职务、阅历如何, 她总是平等的进行对话。例如她对澳星专家等名人的尊重;对金婚伴侣等老者的真诚;对灾民及患病者的同情;对出了演出事故的小杂技演员等孩子们的爱抚等。她那健康平等的交流心态, 她的善解人意, 很容易和观众沟通”。倪萍与各类不同的受众所进行的这种真实、感人的对话和亲切的肢体语言的表达, 无不透漏着倪萍极强的适应与交流的能力。当主持人手执话筒站在演播厅最显著的位置, 发挥着“主宰一切”的作用时, 如果没有这种极强的与不同受众的适应能力, 就不可能产生一系列亲和的、坦诚的、真挚的交流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这种“亲情”式的交流, 就无法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必定造成受众的紧张, 栏目的尴尬。最终只能导致节目的失败。

所以, 作为节目主持人如果想要在主持过程中与受众进行心灵的沟通, 从而产生顺畅的交谈与交流, 就首先要在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受众, 在不断变化的不同场合, 具备一种极强的、灵敏的适应能力。根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场合, 随机的进行反应。可以说, 适应是产生亲切、自然、真实的交谈与交流的前提;交谈与交流是适应的结果。只有极好的适应了环境, 才会使自己生存于环境之中不至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只有极好的适应了他人, 才能产生一种和谐的氛围, 使自己与他人的交谈和交流顺利的进行下去。

5、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

作为主持人, 不仅要能够及时的适应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受众, 使自己很快与受众达成很好的交流。同时, 为了始终把握住栏目的主旨和基调, “作为站在演播厅最显著的位置, 发挥着‘主宰一切’的作用的人”, (9) 还要在与受众进行交流的同时, 具备一种机敏的调控、及时的应变与勇敢的驾驭的能力。

驾驭, 即控制、驱使。《三国志·吴志·张昭传》中说:“夫为人君者, 谓能驾驭英雄, 驱使群贤。”那么作为主持人, 在主持中绝不应该只满足于“说现成话”、“背台词”, 而应带着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上场登台, 审时度势, 把握机会。真正做到在“既定中的即兴”, “不测中的应变”。因此, 只有具备这种驾驭主题, 驱使观众的能力, 才能够使主持人在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 处在各种复杂、随时变化的场合之中, 好比掌握方向的舵手一样始终保持栏目的主旨和基调统一不变。不仅随时通过自己的调控与应变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而且还要在不论出现怎样的突发情况时, 都能够随机应变、力挽狂澜, 真正驾驭把握住栏目的中心和主题, 最终使所主持的节目达到圆满。

例如:杨澜从大学校园“一步”跨进演播大厅, 是凭着聪颖的悟性和积极的尝试, 凭着奋力进取的一腔热忱, 较快的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主持节目的技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 她对这一档节目的主旨和基调的准确把握。《正大综艺》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综艺版块节目。现场的格局、主持的方式、程序的安排等做过多次更动和调整。尤其是现场猜谜, 快速判断, 富有变化且有一定的难度, 时限的催迫很容易造成参与者心理的焦虑和紧张, 这样节目的进行就容易出现阻滞。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 杨澜在调动情绪、活跃气氛时, 突出“热烈、欢快”的“主旋律”, 从而使探究奇妙的大千世界的过程, 成为艰而不苦的娱乐过程。

这种不仅能够抓住一切现场的重点时机去深化情感的抒发, 结合典型事例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怀进行热情的引导, 深刻的分析, 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双重作用下, 把观众带到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理性思考之中。还能够善于在转换快、跨度大的节目之间, 及时的随着现场观众的反映作灵活风趣的语言调整, 以达到调动受众情绪、活跃现场气氛的目的的能力, 就是主持人根据栏目的主旨和基调, 随着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境”进行随时调控、机敏应变和勇敢驾驭的能力。

6、想象与创造能力

想象为心理学名词。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作家写作时须构成人物的形象, 工人看技术图纸时, 须想出机器部件的形象。而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 要想真正与受众建立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就要做到不论是在听受众表达时, 还是在自己进行表达时, 都时刻伴随着一种想象。听的时候伴随着想象, 会使自己很快进入对方所描述的情境中, 在最短的时间内切身体会对方的内心情感, 达到心灵的融通。只有达到心灵的融通, 所说出的语言才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才能够准确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说的时候伴随着想象, 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抓住对方的视觉、听觉, 使受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栏目的主旨话题之上。正所谓“话由心生”“以情带声”。

例如:倪萍一向被认为是最具“煽情”力的主持人。当她每每听到或谈起某某人的倒霉或不幸时, 她的眼圈倏地就红了起来, 或躲到一边或抖着嘴唇说:“别谈了, 让人心里发酸。”在《综艺大观》节目里, 如介绍一位为培育又聋又瞎的孩子而历尽辛劳的母亲时, 听着盲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时, 她就忍不住大动感情、潸然泪下。也是因为她那易动感情的“弱点”和爱潮湿的眼睛, 弄的观众也鼻酸。不过只是一首歌儿而已, 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才使得倪萍在听那首歌时产生一系列联想和想象, 最终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而潸然泪下。我在这里并不是说主持人就应该像倪萍那样去“煽情”, (虽然说她的煽情绝对不是刻意的“表演”, 肯定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但至少应具备这种极强的想象力, 使自己很快融入受众的情感之中, 才能尽快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而任何想象, 都几乎伴随着一定的创造, 没有创造的想象是不能称其为想象的。因此想象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人虽然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但想象的内容总来源于客观现实。因为人的想象是在客观实践中, 首先是在劳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 作为主持人, 就要有意识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不断地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要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

例如:主持人方明的朗诵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这不仅因为他有着良好的声音条件, 能够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 更重要的是源于方明创作中联想和想象的广阔、高远——由苏东破的“把酒问青天”, 他想到当时的海峡两岸关系;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想到当时的“三讲”;从一个终于职守的小战士, 他想到千千万万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想到千百年来支撑我们民族的“脊梁”;从一首描写大河流水的乐曲, 他想到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 想到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正是这种广远的想象和联想, 开阔了他创作的视野, 丰厚着他的创作积淀, 使他立足高远, 表现出激情洋溢、稳健大度的风格特点。也正是这种细致丰富的想象, 为他的语言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使他在每一个紧要的细微之处都能体现的恰倒好处。比如音乐专题节目介绍“箜笙与萧组曲《清明上河图》”的一段:“画本是凝固了的生活, 中年作者刘为光以他艺术家特有的敏感, 从这巨幅画卷中挖掘、提炼, 创作出一部清新而又古朴的音乐——箜笙与萧组曲《清明上河图》, 八百年前这一古画中的情、趣、声、韵就都在这流动着的旋律中复活了……”“复活”两个字, 方明播的时候是稍顿一下之后, 再以稍虚、稍轻的声音很动感地说出来的。从凝固的图画到流动的音乐, 似乎画中的图景真的穿越时空翻然重现了, 而将这时空隧道一下子打通, 其主要就在于这稍虚、稍轻的“复活”二字。这种生动的表达和描述, 正是基于方明细微体察作品的基础上, 运用大量联想和想象, 才使语言如此生动, 才最终将稿件非常到位地传达出来。

由此可见, 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需要一种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细致丰富的想象力, 不仅能使主持人在最短时间里与受众产生心灵的交融与沟通, 而且会使主持人的语言 (包括体态语言) 的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无穷的魅力。

7、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是众多工种、众多环节、众多专门人才智慧的结晶。节目播出稿、串联词基本由经验丰富的专人撰稿, 并几易其稿方能定局。串联词是把整台节目串成一条熠熠生辉、赏心悦目的美丽项链的那根线, 串联词本是主持人再现主题、渲染气氛、推进进程、组织观众的基本依据, 主持人的任务就是通过很好的表达既定的串联词来完成的。所以, 表达能力是作为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前面已经说过, 演员与主持人的不同, 其中一点就是:演员是当众表演, 而主持人是当众表达。可以说, 要作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就必须具备能够把自己的思想, 清晰、完整、有条理并生动流畅的表达出来的能力。

虽然主持人在主持之前都有已经预备好的串联词, 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依据现场动态做出生动得体的即兴发挥。其目的是强化主题、烘托气氛、沟通现场内外。即兴发挥往往被看作是一种无意识的成功, 是经验、灵感加“小聪明”的产物, “可意会不可言说”。其实不然, 既然是“发挥”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因素作引导, 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应准确理解为所谓“即兴发挥”, 是主持人知识面、敏感度和思辨能力的结晶。因此, 主持人当众表达的同时, 往往同时伴随着深刻的判断理解与机敏的思辨能力。因为真理往往不是存在于事物的表面, 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往往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就要通过判断理解与思辨, 使主持人对于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理解和认识加深, 才能最终使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深刻性和说服力。

以上, 便是本人对于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的全新探索。只有具备以上能力, 主持人才会最终在主持的过程当中达到:当众自信;态度热忱;感情真挚;思维灵敏;反映快捷;性情质朴、亲和;机体松弛、自如;表达含蓄、准确;言语幽默、精道;思维锋利。

因此, 作为主持人, 不能只具有得体端庄的外表、浑厚圆润的嗓音, 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感受与感悟能力;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而这些素质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同时具备以上能力, 才能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需要, 不论从事任何类型的主持, 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摘要:现代的播音主持已不同于最早年的单纯的广播,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日益出新, 现场直播、嘉宾参与、观 (听) 众参与等活跃因素越来越多。因此, 对主持人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素质, 有自身多年文化经验的积累、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生活的洞察与思考等。但同样也需要很多经过后天有意识的锻炼才能培养成的素质。作为主持人, 不能只具有得体端庄的外表、浑厚圆润的嗓音, 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感受与感悟能力;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等。也就是说, 作为主持人, 只有具备了以上在表演课中解决的各种素质能力, 才能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需要, 不论从事任何类型的主持, 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关键词:素质能力,主持,表演

参考文献

[1].卓燕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陈振田方《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

上一篇:焦点访谈读后感下一篇: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