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

2024-05-12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精选6篇)

篇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2.有意抽样法3.三次文献4.间接观察法5.课题论证

二、简答题

1.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2.确立研究课题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课题名称表述的注意事项。

4.使用事件取样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5.简述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1.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请你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并说出每种具体方法的含义。

2.试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结构访谈2.行动研究3.作品分析法4.差异量数5.追踪法

二、简答题

1.简述经验总结后的推广形式。

2.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3.撰写摘要的要求有哪些?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5.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特点。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应如何进行反思改进?

2.请根据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自选一个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编制一份调查问卷。(要求:问卷内容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正文部分的问题应包含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总共不得少于10个问题。)

篇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

(二)考前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D.马克思主义哲学

2.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意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一是确定研究的(C.具体问题

3.为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选择样本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的(C.总体4.历史研究的第二步工作主要是: B.收集鉴别史料评价

二、名词解释题

1.外部评论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和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它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是否可靠。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认得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让调查对象作答,以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一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看法的调查。

4.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5.资料分类资料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确定课题的基本要求是:(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

5.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进行的观察是(D.现场观察

6.为了是观察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观察实施之前必须进行(C.设计研究活动7.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称为(B.普遍调查

8.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人物是(C.梅伊曼9.教育实验设计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X表示(A.实验处理10.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C.研究论文

11.对定性资料真实性进行审核除了从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方面外,还有()B.研究方法

行的;(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具体表现在:有较高的效度、有较高的信度、有合适的难度、有理想的区分度。

4.简述定性分析效度检验的方法。在定性分析中,对效度的检验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1)检查法,即对研究结果中的漏洞逐步检查,找出出现失误的原因加以纠正;(2)三角互证法,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的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3)反馈法,研究结果得出以后,研究者得出结论后广泛听取专家、同行、同事的意见,也可以交给被研究者本人,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结果;(4)比较法,将研究结果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相关定义和力量加以比较,如果发现较大差异,研究者应回到原始资料中进一步检验,从而使研究结果不断完善。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如何开展教育实验。开展教育实验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在实验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在实施阶段,按照实验

12.在对定性资料分类过程中的最高层级是()D.核心分类

13.定量分析是利用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其主要手段是(B.统计分析

14.判断一种分类标准是否影响另一种分类的检验是()D.独立性检验

15.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听课、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接触等形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做一番研究、考证的评价是()A.定性

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观察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在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要对实验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结合例子进行论述)

篇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

1.1、国外网球运动员发球现状

从近十年的国际网球比赛中可以看出, 国际网球运动员发球的速度力量素质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世界公开赛中,首发以速度力量的优势直接得分。在当今世界的网坛中有着这样一句经典名言:Serve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oday’s tennis。翻译过来就是:在如今的网球界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球。而国外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时所展现出的技术令人折服,首发致胜的例子不胜枚举。回想200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莎拉波娃的首发球快速且有力,最终使其顺利的进入了决赛并捧冠而归, 而莎拉波娃在之前的比赛中只进入到了第二轮就惨遭淘汰,其原因也就在于她的发球上,不仅出现了失误,其发球的速度与力量也欠缺。美国网球球坛的传奇人物罗迪克,其是世界网球发球最快的人,也因此成就了网坛的一段神话。从中也不难看出,网球发球的速度与力量在比赛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1.2、国内网球运动员发球现状

当前,我国网球在发球速度上大体上是不占优势的,这也是当前我国网球运动员所需要突破的瓶颈。在我国的女子网球赛事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网坛一姐李娜具有着较高水平的发球技术以外, 整体上女子网球比赛中其发球的速度力量都要低于国外女子网球优秀运动员。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整体上的战略过于突出强调一发的成功率,往往忽略了一发的得分率,因此,如果不在速度力量上加以大幅度提升,这种战略下的比赛成绩定然会有遗憾。在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发球的速度力量上与国外优秀网球运动员相比差距更大, 致使在国际大型网球赛事中很难拿出令人骄傲的成绩。而当前我国网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包括身高与体重比,与国外优秀网球运动员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距,而在发球的速度与力量上的差距却很悬殊,由于发球的速度慢、力量较弱,致使所形成的攻击力也就较低,进而无法给对手造成任何竞争压力,无法保住发球局。

1.3、我国体育院校运动员发球现状

当前,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小球比赛项目上的优势致使我国各体育院校都十分注重培养网球专业运动员, 从而为我国网球体育项目的发展注入活力。但是,从当前各体育院校网球课程训练的现状看,大体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在日常的练习中过于注重网球底线对打技术,但是忽略了网球在发球上速度力量方面的练习,即使有练习也是一笔带过的强调网球发球的重要性, 并没有针对网球发球速度力量上的需求来开展相应的身体体能素质练习, 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发球练习是无法实现突破性的进展的。这就致使在真正打比赛的过程中, 很多运动员都会因为首发球速度与力量的不足而输掉发球局, 进而在心理压力等发面因素的干扰下, 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如何实现网球发球速度力量上的科学且系统的练习,已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网球运动项目面前的一大困难与挑战。

2、速度力量这一身体素质对发球球速的影响

在网球发球速度力量的物理学原理分析,就是网球、球拍与球三者之间的力学关系。而力的根源在于运动员本身的力量,如果运动员自身的力量很大,那么毫无疑问球拍打击球时的速度也就会越快。因此,在网球的发球中,需要运动员在熟练掌握动作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力量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升最后阶段用力的冲量。而从当前我国与国外网球运动员速度力量上的差异可以看出, 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在网球运动员速度力量上的训练方法不科学, 这才是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力量弱的根本所在。而在网球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 我国的网球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依旧以落后的战略战术来指导者自身的训练方法, 进而也就使我国网球运动在速度力量上的训练方一直存在着局限性。因此,要想使我国的网球运动项目能够在国际赛事上不断取得突破,就需要提高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而发球速度的提高是需要通过发球速度力量的训练才能实现的。

3、网球发球速度力量练习方法

3.1、练习方法制定的依据

(1)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种训练方式:短时间、中时间以及长时间的重复训练方式。其中短时间的重复训练方式下,训练的负荷时间短,但是负荷的强度很大,是以在实际比赛中参赛选手所需的最大化强度来恒定时间的, 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时间上的赛制要求。与此同时,在此项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身体内的磷酸肌酸供应能力得到提升, 进而其肌肉的收缩速度与力量也就随之增强, 爆发力的提高能够使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力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在重复训练法中,短时间重复训练方式满足此项训练的要求。

(2)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在网球发球速度的训练中属于锻炼运动员一般耐力素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此方法能够有效的完善运动员的各种细节上的动作, 从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性, 进而其身体内脏等各器官也就能够适应有氧运动以及无氧运动下的强度。但是对于网球发球速度力量上的提升,持续训练法的效果并不显著,所以也就不合这一项培训的要求。

(3)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流水循环式、轮换循环式。在以往的网球发球速度的训练方式中,因为训练方式的简单重复致使运动员的身体神经系统要承受着过强的疲劳感,而在疲劳状态下,运动员很难集中全部的精力来训练,也使运动员的持久力下降,进而无法满足训练目标的要求。而循环式训练法是一种集多种训练形式为一体的训练方法,节奏感强且生动趣味,这样能够刺激到运动员的兴奋神经,进而也就提高了运动员的积极性,消除了疲劳感,所以训练效果的质量很高。此外,网球运动员的年龄段是不同的, 采用循环式的训练模式能够符合不同年龄段运动员对于训练的要求,从而实现运动员发球速度力量上的提升。

3.2、阶段性训练方法

在网球运动项目中,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力量上的提升,就需要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来实施训练计划,而不同的阶段所应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训练阶段大致能够分为四阶:提高阶段、转化阶段、保持阶段、过渡阶段。在提高阶段的训练项目中,需要基于运动员最大力量发挥这一训练目标,提高运动员的负荷量,使训练量与训练的强度同程度的提升,这样才能为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转化阶段,要基于网球运动所特有特点需求,将运动员所具备的最大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转化成发球的速度力量, 从而实现培训的目标要求。在此阶段的训练中,要在确保足够的训练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员的负荷强度。保持阶段的训练,要适当的降低负荷强度,不用安排过长的训练时间。在过渡阶段的训练中,在降低负荷强度的过程中,要逐渐减少训练的时间与次数,多给运动员以足够的时间休息。

总结:综上所述,在网球运动比赛项目中,网球运动员发球的速度力量是获得开局优势的“法宝”,而面对当前我国网球运动员在发球速度力量上与国外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差距,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力量,使其能够在获得开局优势的基础上,获得比赛的理想成绩,就需要针对当前网球训练技术等的发展与需求,采用科学且系统的训练方式, 以全面提高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力量,进而突破我国网球运动瓶颈,赢得比赛、为国争光。

摘要:在网球赛事中,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可谓是“抢占先机”的最佳武器。但是,从当前我国网球赛事的现状看,我国网球职业选手的发球速度远低于国外运动员,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网球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本文基于选网球发球速度力量练习的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前网球运动员发球的现状,然后分析了速度力量这一身体素质对发球球速的影响,最后为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力量实现科学系统的练习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篇4:幼儿音乐教育中练习的方法对比

(一) 练习的定义

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从远古走向文明,一切实践活动都要通过练习而实现,在不断的探索练习中,人类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未来。练习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开始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习惯了直立行走,不断的练习使用火,到后来的做饭,开车,写字。都是要通过练习才能完成的,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充满着练习,也同样需要练习。那么究竟什么是练习那?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讲的练习包括两层含义:“1是指:为了达到熟练的目的 或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 其中强调做,尤指习惯地,经常地或一遍遍地做。如练习射击,练习钢琴等:2练习也是为了发展和提高一定的能力或技巧而作的某种事物,如:习题或作业旨在提高学生能力或检验他们对某一学科的理解而规定的作业。”1

(二)音乐教学中的练习

1、在音乐的教学中,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和教学的重要阶段。音乐教学中的练习通常是指为了发展和提高巩固一定的音乐能力和素养而做的某种重复性行为。其中包括技巧性的练习,知识性的练习以及阶段性的练习。 音乐教学中的练习与其他学科的练习有着明显的异同。

2、首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通过课堂教授完成的必修科目,所以音乐教学中的练习与其他学科比起来也有着很多的相同点,比如:练习的对象,目的,内容,以及练习在课堂上发生的时间等等。

再次由于音乐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特性和传播和接受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与其他学科的不同。音乐教学中的练习也就远远不同于数学、语文课的练习。 由于音乐本身的特性和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中的练习所强调的是娱乐,参与,形式多样,由于接受途径的全方位性,音乐教学中的练习是形式多样的的,运用多感官的。比如说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不需要反复书写所学的内容,或者作着厚厚的练习册,反而只是需要一起快乐的玩耍,或着舞蹈,去收获他们的知识。但是这并不是说音乐教学中没有书写练习,适当的情况下书写的练习也是必要的,但是所占的比例却远远少于其他学科。

3、 课堂练习:首先是练习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定义与普通的练习大体相同,但是发生的地点是在课堂上,时间受到了限制,只能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进行对教学内容的巩固。课堂练习是包含于普遍练习之中的,和其他的练习(练习课,家庭作业)相比更具有实效性,由于他发生的时间是在认知完新知识后马上进行的,所以对知识的巩固有着十分大的作用。

二、练习的方法

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提升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练习的方法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被认为成教学的好坏。音乐教学中的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究竟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主要是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水平、知识的前后连接、课堂的时间条件等方面因素而决定的。因此同一个教学目的和教材在练习中会出现多种练习的可能性,这主要有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

(一)传统练习方法中的某些误区

我们所接触到的传统意义上的练习,通常都是对某一知识进行单一的反复性的练习,从而使某种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掌握,但常常与音乐严重脱离,枯燥死板形式单一。 所以带来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所造成的后果。

1、机械重复,枯燥无趣

音乐练习中一味的机械重复,可能会造成练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兴趣有所丧失、远离音乐审美等问题。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对象都是处于儿童阶段,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机械练习比较枯燥,形式较为单一,不易让儿童产生兴趣,如果长期如此练习,学生会产生对练习的厌倦心理,练习的效果自然也比较低下。

2、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过分注重形式,这样的练习看起来形式很丰富,学生兴趣也很高,但是容易忽略了练习的目的和音乐的本质。这样的练习多是流于形式上的练习,而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对教学理念的片面学习都是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比如这样的一个节奏练习。

这个练习从语言入手,通过朗诵和小品表演的方式进行节奏的练习。从思想理念上到实现手法上,都是遵循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的,但是如果进行仔细的揣摩就会发现,这个练习只是留于形式和表面的,只要反复进行朗读这个练习就会发现:某些地方节奏和词的节奏是无关系的,如乙说的第一句“太好了”用的是ta titi 的节奏,这个练习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中国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没有促进练习的顺利进行,还大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练习难度。这样的练习是流于形式的,脱离语言的,脱离音乐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也是脱离自然审美原则的。

3、脱离音乐

音乐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练习音乐技能,所以音乐是音乐练习的主导,是灵魂。任何的练习设计和实施都要围绕音乐,从音乐出发,走向音乐。 比如有的老师在排练集体舞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办法正确的走3/4 拍子,总是跟不上节奏,就不停的强调,脚做的不齐,机械的重复脚的动作。数遍后,效果稍好,后来老师干脆停了音乐,让学生听口令专门进行步伐练习。而没有想办法让学生用身体掌握3/4拍的节拍律动,这样的练习持续到这下课,学生各个精疲力尽。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集体舞练习,已经脱离了音乐,变成了步伐甚至可以说是队列练习。机械的练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降低,经过了这样的练习后,学生看起来是掌握了拍子,可是能否应用在以后的实际那?

三、 幼儿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中的练习要时时刻刻从教学对象出发,尊重教学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制定一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前提。只有深刻的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程度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效的。学生就如商场中的消费者,如果商家不去理会自己客人的情况,那么冬天买棉衣,生意就只能是生活中的幻景,音乐教学也如此。练习在脱离了学生的基础上,就是被架空的,是没有基础的,效果目的更是无处可谈。

1、幼儿心理出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年纪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心里特点,所以练习要较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应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进行设计。 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抓住起特点锻炼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只有掌握孩子心里的想法,才能给他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学校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太多的东西是未知的,很多的孩子来到学校感到很新鲜,又害怕。在这个小幼衔接的重要时期,从学生心理出发,正确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2、从学生能力出发

学生的能力是我们设计教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能力的正确估计是练习或整个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从学生能力出发是练习设计的重要原则。比如说想练习一首歌,教师先教授了次歌曲,为了增加练习变数、更好的表现次儿歌,选择为其陪上了声势。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如果学生年纪较低不适合设计过于烦琐,变化频繁的声势。如果没有根据音乐和学生的程度考虑,不但学生完成的很不理想声势没有掌握,反而还影响了歌曲的演唱,这种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常会出现。

综上所述,练习的基本原则为从音乐出发,从实践出发,从学生出发。现代的音乐练习已经远远的不同于以往的“小和尚念经”的重复,音乐练习除了对音乐能力的提高,更重视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时,紧系原则,从方法入手,利用好课堂上珍贵的练习时间,让孩子们拥有享受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绝民,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 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加拿大)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加拿大)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洪万隆主编.黎明音乐辞典[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注释:

1王同亿主编 《语言大典》北京:三环出版社1995年版 p1345

篇5:《教育方法概论》模拟练习题一

一、是非判断题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2、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4、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5、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6、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7、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8、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

9、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

10、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1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12、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陈述性知识。(×)

13、由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一个人的默会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

14、执拗是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

15、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16、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17、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

18、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19、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20、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2、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23、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24、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25、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26、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27、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28、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29、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30、研究发现,当教师提供信息丰富的反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更高一级水平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1、核心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外围课程。(×)

32、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33、在课程的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34、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35、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针对差距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36、从评价关注的焦点看,传统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所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

37、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38、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3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40、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提示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单项选择题

D

1、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

(A)孔子(B)韩愈(C)朱熹(D)颜之推

B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礼记·学记》B韩愈的《师说》C韩愈的《进学解》D孔子的《论语》

A

3、“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

(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B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

(A)布卢姆(B)布鲁纳

(C)奥苏伯尔(D)杜威

A

5、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

(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B

6、布卢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D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A

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合作学习理论

C

8、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

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C

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

A终身学习能力 B教育科研能力

C参与精神 D文化素养

B

10、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

(A)具有明确知识

(B)具有策略性知识(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D

11、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A

12、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

(A)思维(B)判断(C)运用(D)理解

B

13、学生的成就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美的需要

B

14、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

A知识的习得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C经验的积累D信息的加工

B

15、项目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B

16、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质也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知识价值大小的标准,知识的性质的两个标准影响()

A 教育的目的 B课程内容的选择 C教学过程 D教学对象

D

17、倾向于通过遵循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逻辑程序理解课程材料的学习者是()

A语言表达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B

18、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性(D)发散性

D

19、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B 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C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D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B 20、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设施环境是学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A)时空环境(B)物理环境(C)自然环境(D)教学环境

C

2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层级性的模型构成的,其第二层次的主成分是以()因素为主要标志。

(A)记忆(B)判断(C)理解

(D)评价

B

22、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

A记忆水平

B解释性理解水平C探究性理解水平D应用水平

B

23、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

(A)解释功能(B)构造功能(C)启发功能(D)推断功能

C

2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

A主导性.创造性 B发展性.主导性C主导性.发展性 D创造性.发展性

A

25、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是()

(A)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B)尊重学生的人格

(C)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D)师生学习共同体

A

26、教学模式的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是()

(A)师生角色(B)教学理论基础(C)教学目标(D)教学程序 D

27、程序教学模式是()中最为典型的模式。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C

28、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策略是()。其中“1”是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2”是指讲解先行组织概念;“3”是强化认知组织。

(A)1-2-3(B)1-3-2(C)2-1-3(D)3-1-2 A

29、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是()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B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B 30、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A)内控

(B)外控

(C)物控(D)自控

B

31、布罗非和古德曾经将由教师的低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的恶行循环称为()(A)消极循环(B)失败循环 C)退步循环(D)期望循环

B

32、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A教学科目 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预期的学习结果D学习经验

C 33、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

(A)课程与教学(B)教学与课程

C)课程教学(D)教学课程 B

34、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

A社会文化的再生产B培养人C传递文化D选择文化

B

35、“活动—经验”型的课程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A以学科为中心B以学生为中心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D以活动为中心

A

36、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主观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

B

37、注重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处理手段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A

38、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参照性评价

B

39、侧重于反映和测量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情景中的表现情况的评价,被称为()A第四代教育评价B另类评价C古典教育评价D形成性评价

A 40、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A)信息文化素养 B 信息意识(C)信息技能(D)信息处理

三、多项选择题

BD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E因材施教 ABCD

2、以下属于王夫之教育教学思想的是()A知行并进B学思相资 C因材施教D积渐不息E及时施教

ACE

3、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A)教师(B)学生(C)课堂教学(D)活动(E)教科书 ABD

4、范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质包括()(A)基本性(B)基础性(C)指导性(D)范例性 E动机性 ABE

5、以下关于赞可夫教学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教学中引进了“最近发展区”概念 B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C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D强调“从做中学” E重视学习的“情绪生活” ABCD

6、以下属于对夸美纽斯教育教学思想描述的是()

A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B提出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 C采用直观教学 D教学上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E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 ABCDE

7、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

(A)为公众服务(B)终身投入(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E)注重服务质量

BDE

8、案例的作用是()

A非偶发性B拟真性 C典型性(D)启发性(E)针对性

ABCE

9、学生发展是指()

(A)身体素质的发展(B)知识和能力的发展(C)个性的发展(D)艺术修养的发展(E)情感的发展

ACD

10、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E)默会知识 ACD

11、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A加工系统 B调节系统

C执行控制系统

D预期系统 E反馈系统 ABCE

12、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的是()

A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B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C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D每个儿童都是竞争的优胜者 E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ABCD

13、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E教学方式 ABC

14、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A)概念获得模式(B)探究训练模式(C)先行组织者模式(D)社会探究模式(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AD

15、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的教学目标有()

A探究性理解 B说明性理解 C封闭性转换 D开放性转换 E模仿 ABCDE

16、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往是多维度的 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 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 D 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E 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ABD

17、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

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 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C少语言交流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E多非语言交流 BCE

18、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

(A)合适的期望(B)进行有效的提问(C)提供即时的反馈

(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E)加强课堂语言修养 ABC

1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篇6: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练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

4、《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7、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9、“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10、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1、朱熹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2、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13、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4、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15、“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6、针对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小学语文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景教学。()

17、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8、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9、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称他的谈话问答方法是“产婆术”,他的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2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2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2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认为“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25、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必须来自感宫”,提出“感知—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学。()

26、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2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8、“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9、在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中,基础性是强调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0、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31、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2、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3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引入到教学中,提出了“一般发展”教学,即使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这三方面的个性发展。()

34、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35、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13、根据我国古代关于“知与行”、“学与思”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

(A)朱熹(B)颜子推(C)韩愈(D)王夫子

14、“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体现了韩愈()的教育方法。

(A)知行并进(B)学习与独创相结合(C)博学求精(D)勤劳学深思

15、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

16、“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提出的。

(A)杜威(B)陶行知(C)布卢姆(D)卢仲衡

17、()提出了“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A)陶行知(B)杜威(C)布鲁纳(D)朱熹

18、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9、在中国,陶行知最先把()改成了“教学法”,以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P8(A)教授法(B)读书法(C)讲授法(D)灌输法

20、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1、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2、“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23、()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24、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

(A)个别教学(B)班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C)班集体教学(D)学生自定制度的教学

25、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B)尝试教学法(C)自学辅导教学法(D)实践操作法

26、上海青浦数学教师顾泠沅同志提出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教学。(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27、()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28、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A)顾泠沅(B)邱学华(C)李吉林(D)卢仲衡

29、主张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谈话问答方式的是()。(A)杜威(B)凯洛夫(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

3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

31、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

32、夸美纽斯采用的直观教学的程序是()。

(A)感知—记忆—理解—判断(B)表演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象征式再现表象(C)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D)组织教学—复习教学—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3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

(A)知识(B)兴趣(C)德行(D)能力

34、以下教育家中,()认为教育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赞科夫

56、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任务,并取得最大效果。

(A)教学(B)教养和教育学生(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知识传授

57、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A)发散性思维(B)直觉性思维(C)演绎(D)归纳

5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5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言语学习、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A)知识(B)情感(C)运动技能(D)直觉思维

60、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和有选择性。(A)有记忆力(B)有求同性(C)有建设性(D)有想象力 61、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 62、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63、多元智力理论是()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A)比纳(B)斯腾伯格(C)加德纳(D)高尔曼 64、在下列各类智力中,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范畴的是()。

(A)分析性智力(B)实践性智力(C)自我反省智力(D)创造性智力 65、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提核心的教育观念,主要评价学生的()。

(A)理解能力(B)对知识的掌握情况(C)应用能力(D)创造能力 66、认识和对环境中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

三、多选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

3、《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们是()。(A)善喻(B)及时施教(C)循序渐进(D)长善救失

4、朱熹提出的相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是()。

(A)知行并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5、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A)勤学深思(B)及时施教(C)博学求精(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6、集中体现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是()。(A)《师说》(B)《学记》(C)《进学解》(D)《论语》

7、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之(E)颜之推

8、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28、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教学”措施有()。

(A)先行组织者(B)不断分化(C)综合贯通(D)发现式学习

2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30、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31、掌握教学是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实现的,教学评价包括()。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另类评价

32、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

(A)顾问作用(B)调节作用(C)咨询服务作用(D)主导作用

33、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应的态度是()

(A)真诚(B)民主(C)理解(D)关怀(E)尊重

34、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35、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显著特征。(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36、斯腾伯格提出了()。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3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

(A)分析性智力(B)运动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内省性智力(E)实践性智力

38、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教师确立()。(A)积极的学生观(B)灵活多样的评价观(C)“对症下药”的教学观(D)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上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3、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功利学校教育质量必要途径。()

4、教师职业道德将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6、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7、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8、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9、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能力。()

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11、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2、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P53

14、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15、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

16、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在教师。()

17、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要从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其中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13、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

(A)具有明确知识(B)具有策略性知识(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4、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15、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16、案例的作用是()。

(A)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源泉(B)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C)案例是教师成长的阶梯(D)以上都是

17、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个过程。(A)6(B)5(C)4(D)7

18、()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A)板书(B)微格教学(C)行动研究(D)多媒体教学

1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

(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2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气氛

21、()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

(A)维拉(B)布鲁巴赫(C)波斯纳(D)勒温

22、下列反思的类型中属于超前性反思的是()。

(A)对实践的反思(B)为实践反思(C)实践中反思(D)以上都是

23、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A)教师即传授者(B)教师即研究者(C)教师即灌输者(D)教师即管理者

24、“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B)斯金纳(C)波斯纳(D)勒温

25、()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

26、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它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27、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

(A)职业道德(B)学科知识(C)教学能力(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3、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下面属于条件性知识的是()

(A)教与学的知识(B)学科知识(C)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D)班级管理知识

5、专家教师除了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应具有()。

(A)策略知识(B)学科知识(C)默会知识(D)陈述性知识

5、感觉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6、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知觉要比感觉简单、完整。()

7、一般个性心理特征只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

8、认知和情感是紧密结合的,认知发展是情感的动力,它制约着人的情感,而由情感所构成的心理状态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9、对学生而言,年龄越小,形象思维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也逐步发展起来。()

10、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11、情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12、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一些事实、法则,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认识。()

13、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关键期是儿童期。()

14、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15、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16、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

17、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18、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排列的,低级需要未得到基本满足难以产生高一级需要。()

19、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希望得到他人赞许,属于尊重的需要。()20、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21、罗杰斯和加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22、罗杰斯的移情性理解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去思考学生所思、所虑,从而真正确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23、罗杰斯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个性发展。()P99

24、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25、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26、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27、“文化反哺”为学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28、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P109

29、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逞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30、美国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尔把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反哺”。()

31、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32、“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二、单选题

1、学生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和质量,其根本目的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B)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C)健全学生个性(D)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A)对学校的责任感(B)对社会的责任感(C)对家庭的责任感(D)对自己的责任感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A)道德常识、道德态度、道德行为(B)道德常识和道德行为(C)道德意识和道德遵守(D)道德认识

4、()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13、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等方面的发展。

(A)感觉(B)记忆(C)思维(D)情感

4、信息素养包括()。

(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5、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7、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使学生具备()。

(A)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B)科学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C)坚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D)虚心和合作精神

8、“科学素养”基本上包括()。(A)对科学知识的理解(B)对科学方法的理解(C)对科学事业的理解(D)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9、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指()P92(A)关怀(B)探索(C)实证(D)理性(E)怀疑

10、文化科学素质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为联系、互为整体、纵横交错、网络化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包括()。(A)知识的发展(B)信息素养的发展(C)文化的发展(D)科学素养的发展

11、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

上一篇:房地产免责声明下一篇:医院政工科科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