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2024-07-01

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精选14篇)

篇1: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六盘山镇教委五里小学——柳银贵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整理。因为原来学习时,曾经学过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进而认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增强持久记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要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本单元教学要在更大范围内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对照。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进而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如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启发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复习时,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整理可能不够确切、不够全面。

教师要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不仅能加深学生印象,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布置预习,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有较长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课堂复习的效率。

第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前一个阶段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中了解情况,搞清学生还有那些概念比较模糊,那些方法不够熟练,那些疑难尚未解决,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弥补。通过知识的在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得模糊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

第四,加强练习的正对性和有效性。

在复习时,教师要善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对练习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并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的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

介绍和交流,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第六,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问题和知识的强调,如乘法中相同加数和个数的理解,除法中“除”和“除以”的理解等。

柳银贵 2010-5-12

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五里小学

柳银贵 2010-5-13

篇2: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1、关于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概念较多,知识点比较复杂,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都有联系。因此,在一个课时之内完成所有的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课属于复习环节的第一课时,即知识点的复习与再现。在教学设计上,课前让学生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的概念做以梳理,课上对照知识点进行一一回顾与交流,比如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比,说出它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与除法、分数联系与区别,之后再来练习求比值的方法,再说出另外一个与它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尽可能做到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成线,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有序地联想,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2、在学生回顾知识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一部分知识,再安排相应的练习,使知识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比和比例的复习,通过比和比例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比与除法、分数及比例联系与区别。最后安排适当拓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突破知识重难点,做到层层反馈,训练,达到巩固提高效果。用少量的练习,举一反三。

从整体教学上来看,本节课课容量比较大,复习的概念、知识点较多也较细致,既关注了学生课前整理,又关注了学生课上的学习效果和积极主动性。不足之处,教学方法方面不够创新,循规蹈矩的,练习的密度稍显不足,时间分配也不够合理。总之,我会在今后的复习课中大胆地改变以往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力求教法多样化,力求以学生乐学为目标,争取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2

"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主要体现在:

1、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清晰展现教学环节。

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部分幻灯片做成超链接,进入复习时,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这样清晰地引领,使学生明确了复习方向,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2、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理清知识脉络。

我让学生以回忆并填写相关表格的方式参与整理和复习,指导学生参与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再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比和比例在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和性质上不同,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方法与结果上的不同。

3、注重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

复习课提问要注意广度而不能拘泥于一个方面。如:课前我让学生回忆交流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而不是只让学生回忆比的知识或者比例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

4、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习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习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出示一个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提出问题“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就解决了容易混淆的问题。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3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复习,发现学生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跟学生们一起对这部分知识重新进行了梳理。

1、我先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这部分知识,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活跃他们的思维,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势呈现这部分知识。这样做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关于知识点的沟通。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识点有很多,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要在一、二节课内复习完所有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记住运用,是完全做不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用联想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知识点串联成线。由出示比,引出比的概念和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由引出一般比,到化简比,最简整数比;由求比值和化简比,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序联想,勾通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在复习课中,练习设计要根据平时教学反馈情况而定,具有针对性。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率高的地方。通过学生讨论正反比例异同和一组习题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提高效果。用少量有代表性的练习,举一反三突破知识重难点,起到层层反馈实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4

今天和我们六年组的成员一起送教到攀丹小学,自己担任其中的一节课,授课的课题是《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在送教后发现在复习课做的还不足,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以下的思考:

《比和比例复习》属于概念课,但是比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一册,比例的知识分布在第十二册,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我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

复习课不能等同于练习课。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来枯燥、机械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我个人认为,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

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感觉我本节课的不足就是:强调的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领悟。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5

学习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通过练习,感觉孩子们掌握的并不理想。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化简比与求比值区分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要预设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让学生去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这样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概念没有深入。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化简比有什么标准?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同学,教材中也没有明确化简比的要求。

在教学时,我把这个知识点明确出来,通过练习让学生归纳最简整数比的特征。另外在给出概念后,后面的例题中我继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对每个化简比的结果都请学生对比概念检查,这样学生的印象才深刻。

篇3: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整理和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如何在生本理念下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把重要的知识进行巩固,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拓展、升华,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就实际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境,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时,开始的引入我设计了猜图游戏。我用信封装了一些平面图形,我每次只抽出图形的一个角,接着两个角……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老师有意识抽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流畅、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二、交流为主,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教学往往是分册、分散出现,因此,整理和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名称、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五项内容的表格,重点放在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上。学生按照前置性作业内容来完成。课堂上先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内成员互相补充和提醒,达成共识,基本上能回顾复习的知识。接着分块找小组汇报整理的内容,把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的推导作为本节课汇报的重点。由于学生课前研究和在组内交流的比较充分,学生汇报时场面非常热烈:有争论的、有质疑的、有补充的、有纠正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达成了一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教师只需要捕捉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信息,及时给予点拨和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这样既起到了整理和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又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实现知识再创造。

三、精选练习,提高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

整理和复习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1、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有优生,当然也有中差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在第一题的设计中,让学生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要把长宽高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中差生的信心。然后,在接下去的练习中逐渐的增加难度。从这个练习的设计我们可看出了习题的坡度与层次,这样既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能力,又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注重练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标指出,数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本節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以学校长方形地播种四种花草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学生根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来进行设计。显得亲切自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整理和复习课的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练习中“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牛奶的箱子,既动脑,又动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使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讨论完善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整理的结果进行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

找有代表性的两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随机板书。)

要求:在别的小组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圆的认识

1.圆心:圆的中心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d=2r,r=d÷2。)

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

3.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半圆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2.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3.圆的面积: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4.环形的面积: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5.外方内圆面积之差:0.86r2。外圆内方面积之差:1.14r2。

4.板书。

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闯关比赛好吗?

第一关:智慧城堡。

(1)半径是2cm的圆,它的周长是(),面积是(),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2)把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偶数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宽是圆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园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第二关:生活乐园。

(1)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能做多少人?

(2)一种特殊的两轮车,大轮直径是90

cm,小轮直径是30

cm,大轮转一圈所走的路程,小轮需要多少圈?

(3)A.张大爷打算在空地上用18.84

m的竹篱笆围成一个养鸡场,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怎样围使养鸡场的面积最大?

B.张大爷按照我们的设计方案造好了养鸡场,现在想在养鸡场外围铺一条1

m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反思

篇6: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论法、堂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做“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和练习四第1、2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乘法分配律:×=a×+b×

⒊做“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3题,说说这些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乘法分配律:×=a×+b×

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篇7: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二)>>

班级六(1)主备人梅华波日期2012-11-26

【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我已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3、我成功感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

2、难点是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利息不纳税?

(4)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深化练习

课本104页的第4题。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课本105页的第2--6题。

2、拓展提高:

(1)校办工厂本月的收入为30000元,缴税后还剩28500元。你知道校办工厂纳税的税率是多少吗?

(2)李叔叔将5万元整存整取2年,按4.68%的年利率计算,到期后李叔叔得到利息多

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篇8: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模式探讨

一、明确目标确定范围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 合理安排好每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制定好整理复习的目标, 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通常有下列两步: (1) 教师认真研读《数学教学用书》和课本, 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整理、复习目标和复习的重难点。教师根据复习目标对复习内容先行整理, 在整理过程中批注需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整理完后, 要先做一做课后相关习题, 并充分预设、构思循序渐进的拓展练习。这个过程很重要, 只有教师充分准备, 整理复习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师根据复习目标要求, 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复习内容, 要求学生将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相关内容, 防止概念生疏,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 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 以便课上交流。这一环节无疑使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向课前延伸了。

二、交流展示整理成果

这一环节的操作过程是: (1) 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复习的情况, 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 使复习更具实效, 更具针对性。为了方便学生在自主整理过程中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规定用统一的作业本做整理复习本, 并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整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如列图表结构整理法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树状结构整理法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网状结构整理法 (因数、倍数部分的众多概念) 以及伞状分析法等, 甚至可以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整理复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 并且可以用彩色笔进行标识。 (2) 交流过程中让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整理成果, 师生互相参观并听取汇报。教师既要引导大家提问, 更要鼓励“小老师”上台大胆地向台下的学生提问, 让台上台下的“师生”互动起来, 所提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接着,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每组中优秀的整理成果, 或者展示某一小组成员的整理作业, 让学生互评, 指出其优缺点。这个过程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汇报交流, 既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又能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3) 这一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尤其是学生遇到困难时, 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 帮助其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 了解各组整理复习的情况, 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整理、复习的起点:要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 复习时只要过渡一下;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 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这样可以使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另外, 学生在交流复习心得的同时, 教师可适时板书相关概念, 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如总复习“线和角”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教师课前布置整理复习任务, 回顾小学阶段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复习, 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课上交流整理成果, 教师适时评价。有的学生可能只整理了部分“线和角”的特征,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整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图形及各自特征;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教师整理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各类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你认为哪一种整理方法好?这部分内容有哪些知识要点?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小结。

三、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整理与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 形成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这一环节中, 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的相关概念, 以及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各小组提出的在整理中碰到的疑惑, 师生一起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表。教师可出示自己整理的图表, 并提示本单元的重难点, 然后让学生加以比较, 在比较中升华认知。如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 经过学生的课前整理和课中交流, 梳理时让学生思考:圆柱、圆锥分别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一周得到?直角梯形绕着直角腰旋转一周又可以得到什么立体图形?这样就拓展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静态的数学知识, 还可以体会到动态数学知识的生成, 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观念等。如果把罗列知识点看作是整理的初级阶段, 那么沟通联系、梳理成网则就是整理复习的高级阶段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所限, 一般学生只是简单地罗列图形的特征和相关计算公式, 而不能对公式的推导和图形间的转化进行梳理, 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停留在浅显的水平, 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梳理中,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使学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补充整理过程中疏漏的地方, 使学生整理意识不断增强, 整理能力不断提高。在“自主梳理、引导构建”的环节中, 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既要“求同”———将知识点联接起来;又要“求异”———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 这才是整理的好方法。

四、练习拓展提升认知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复习不仅应着眼于知识的巩固, 更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从基础性向综合性过渡, 应更具有层次性和拓展性。所有的练习题, 课前教师应有所准备,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1) 基础性练习。可以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教学重点或难点, 设计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题, 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这是最基本的练习。 (2) 延伸性练习。这种练习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难度比基础题高一些, 要让全班大多数同学能接受, 题型设计以动手操作实践题和稍复杂的计算题为主, 也可以设计成开放性习题, 如补充练习题的条件或问题后再计算;习题的答案不唯一;或者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延伸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性练习。可以是各小组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拓展性练习应具有一定挑战性, 有些题目的数据还必须到生活中去进行调查、测量,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爱好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探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指导、点评, 鼓励学生课后回到生活中去进一步调查验证。当然, 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 客观上时间也不允许, 但不同内容的复习课, 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另外, 练习中应适时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 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思考

复习对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毕业总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复习,促进全面提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 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毕业班复习工作的保障。毕业班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讲授新知识,于是经常聚在一起玩耍、游戏,个别学生写一些早恋方面的信或纸条等,对这些不利于复习的思想行为,老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教育。

教师还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时刻注意子女的异常表现,配合老师共同教育,使其全身心投入复习,健康成长。

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对学生的疏导要有针对性,善于把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优等生一般都较自傲。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可采用提醒式,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其缺点,使他们领会老师意图,正确估量自己;后进生在班级中往往较自卑,表现对抗心理,应采用对话谈心式,用道理来说服他们,令他们心服口服,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中等生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采用触动式的谈心方法,在掌握分寸的前提下,以“刚”克“刚”,促其猛醒。对犯错的同学,不能一味地狠批猛骂,而应当采用“参照式”的方式找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引起反思,增强改过的信心。

篇10: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平方米)

⑵-=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五、布置作业

篇11: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难点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7、8或9)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如:

……

[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一、探究体验

6633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说说_层和第_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

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练习题答案]

1、基础练习:5;2;8;3

2、看图列式:10-3=7

篇12: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复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

③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

1、2两题有什么异同?

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篇13:六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交流材料

在归纳小结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为主导。搞好总结提高, 教师是关键。教师除了深入教材、备好课外, 还必须提高自身的归纳能力、总结水平, 特别要注意提高教研能力, 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要引导学生在总结内容时, 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由局部到整体, 逐步完善, 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从“吸取”型变成“驾驶”型。

一、进行“习题类型”的总结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典型习题并具有适当的训练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去探索、归纳、研究解题方法的规律, 总结出“形异质同”“异题同解”的解法, 以达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目的。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逐步培养他们从特殊事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的能力, 归纳总结中要注意教材的前后沟通, 承前启后, 能总结概括出结果来。

二、进行“一题多解”的总结

对于许多问题, 尽量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反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 总结各种不同的解法, 这对沟通前后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处的。例如:“加工一批零件, 甲独做9小时完成, 乙独做6小时完成, 现在两人合作, 完成任务时, 甲做了72个,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按工程问题的常规思路解答可先求出两个合作需要的时间, 再求零件总数。另一种是摆出题目后, 就直接进行发散, 就像上面一题, 我们可以从甲的工作量与工作总量的关系角度去思考, 先求出甲的工作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再求零件总数。我们也可以从甲、乙两人工作量关系或工作效率的倍数关系去思考, 先求出甲工作量是乙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或乙工效是甲工效的几倍, 再求零件总数。前种方法属于“同中求异”, 后种方法属于“异中求同”, 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发散思维的前提下“殊途同归”。教师课堂例题能用多种方法, 绝不是一种方法, 以博学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方法去感染学生, 以达到以少胜多, 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课堂讨论中, 在完成作业时,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绝不是只求会做, 而是要认真去思考, 去探求, 去分析, 善于一题多解。教师要注意点拨, 善于发现同学们新颖而简捷独特的解法, 给予鼓励、推广、拓展,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研讨数学题时, 引导学生不要为解题而解题, 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归纳总结出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对于问题的结构特点探索创造, 寻找其规律, 若遇到形式相近的问题, 则会进行类比探索, 使问题迎刃而解, 同时学生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例如:一家工厂去年每月烧煤468千克, 实际比计划多烧一个月, 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多少千克?一般方法是468-468×12÷13=468-5616÷13=468-432=36 (千克) , 答: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36千克。但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68÷13=36 (千克) , 答:实际每月比计划少烧36千克。我问这位学生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他说:“我把它理解为计划也烧13个月就需要增加468千克煤, 这468千克煤是实际13个月节约出来的, 求实际每个月比计划少烧多少千克就是实际每个月节约的量。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对于问题的结构特点探索创造, 寻找其规律, 若遇到形式相近的问题, 则会进行类比探索, 分析一道试题, 会考虑到如何下手, 怎么样思考分析, 采用什么方法, 让学生熟练

地归纳出分析法、综合法、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等常用的解题方法。这样使同学们做题不会只咬笔杆子, 无从下手, 而是有章可循、有路可行, 易于入手,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单元”总结

每学完一节、一章、一单元, 教会学生好好总结。教师列出提纲, 具体讲评, 作出示范, 学生模仿, 逐步独立完成。在总结开始时, 有的学生写得马虎;有的只写寥寥几个字;有的照抄某些资料;有的感到为难, 无从下手。对于这些同学, 教师要积极鼓励, 热情辅导, 启发引导,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切忌讽刺、挖苦, 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小结, 理清单元内的基本概念;整理单元中所学过的定理与公式以及推导与证明要点;探索公式、定理的串联;理清习题的类型;寻求解题、推理的技能技巧;归纳解题的规律。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有针对性地点拨, 师生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共同XIAOXUE JIAOXUE YANJIU研究, 互相补充。对于写得好的总结及时张贴、传阅、交流、表扬、激发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兴趣。

篇14: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五字法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一个“实”字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小数四则计算的复习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妈妈去买糖,每千克5.8元的白糖买了3千克;又买了红糖1.5千克,花去7.2元。第一问:“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口头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呢?”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列出了算式。第二问:“你们能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吗?”生1:“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相同。”生2:“我有补充,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一个数乘以一个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4.2×O.3。”两位学生的回答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

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解答中发现错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力求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在这个阶段上的同步发展。

二、有序整理,有效复习,注重一个“串”字

整理和复习课是以梳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所要整理、沟通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做到细而精;二是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学生的整理尽管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师也应充分地评价。并结合学生的整理,取其精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抓住一切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师生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温故”而“知新”。

三、精选例题,扩充引申,突出一个“升”字

整理和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选例题,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作用。并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转换与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例如,对“工程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与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将例题扩展成行程问题、水管问题、工程问题的外延。

四、精选习题。拓展提高.达到一个“活”字

在复习课中应精选习题,重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应以基础练习为主,然后在巩固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发展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包括变式题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等,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计算时可安排以下两个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50-0.92(2)O.45×12(3)O.14×0.11.

(4)225÷1.5(5)14÷3.5

2.在口里填入+、一、×、÷,使6口1.3、1.3口6.6口0.3、0.3口6的计算结果最大。

第1题的5道小题在计算难度上并不高,但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第2题通过计算、比较虽可以判断出结果,但通过积与因数、商与除的关系等规律却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真正宗旨所在。

整理和复习的练习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多种解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此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与认识数学世界。

例如,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可练习这一道题:

某食堂运进一批大米,原计划每天食用60千克,可食用30天。结果4天食用了160千克,照这样计算,这批大米可食用多少天?(要求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1)假设这批大米可食用x天,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60×30/x=160/4

x=45

(2)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160÷4)x=60×30

x=45

(3)用算术方法解答:

(60×30)÷(160÷40)=45(天)

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沟通了正、反比例意义的内在联系,还弄清了用比例知识解答与算术方法解答的区别,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营造氛围,主动构建。体现一个“动”字

整理和复习的宗旨是: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关注差生,面向全体;系统整理,构建网络;突出应用,灵活解题。要达到有序整理,高效复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复习氛围,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中。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复习有创新。

在复习中,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于复习中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激励表扬。教师要善待复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树立自信心。

上一篇:用心去发现另一个世界作文下一篇:海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