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进案例

2024-05-21

教育教学改进案例(精选6篇)

篇1:教育教学改进案例

【篇一】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二】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三】

一、教改提出背景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等方面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理论教学内容枯燥,实验教学项目简单,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不高。

**省是我国食品工业大省,**是**食品工业强市,**科技学院食品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在与地方食品行业、企业接触中了解到,对《食品工艺学》课程,企业不仅希望学生熟悉各类原辅料要求、生产加工工艺,还希望学生会操作常见食品机械,熟悉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作业标准,会进行配方、工艺设计,能对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科学预防。甚至希望学生具备把“专业知识大众化”的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要求均高于传统教学能够提供的“输出”。

因次,无论是站在学生需求角度,还是站在食品行业、企业需求角度,《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改基本思路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按“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是近些年国际公认的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主方向。本课程改革以obe理念为核心,以食品行业对研发及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反向设计来组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

(一)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在整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时,应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以产品类别划分教学模块。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整合,除了要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和广博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更要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

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导,要求主讲教师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总任务和“子任务”,让学生们在接受、认知和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体验通过主动行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提升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通过积极进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判断、识别、心智活动等的良性循环。

2.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辅助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学时、教学环境等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全程采用美国、德国等典型obe教学模式还不易实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法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所需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教学、生产现场教学等手段合理运用,实施“混合式”教学。

3.探索“双元式”教学模式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需要探索一条课上采用“混合式”教学,课下通过“开放式课堂”实现补充和提高的“双元式”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推行形成性考核方式

成果导向教育以“需求”来选定教学内容,而行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无法在一次考试中体现的,要变“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多元化评定学生成绩,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取。

三、教改设计与实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基于obe思想,对**级和**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市优势食品产业为速冻米面制品、谷物方便食品、乳制品、饮料等。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食品龙头产业,《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经整合,把原粮原油工艺单元删去,调整至《食品原料学》课程中,把肉制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删去,改为选修课。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按谷物方便食品、烘焙食品、饮料、乳制品四大模块设置,分两学期开设,总学时128个,其中实验学时44个,占总学时的34.3%,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25个,占实验学时的56.8%。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见下表1。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学生总任务设置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食品工艺学Ⅰ》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方便食品或快餐食品,《食品工艺学Ⅱ》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风味复合饮料或乳制品。除总任务外,还设置了多项子任务供学生选择,见表2。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积极把传统讲授法、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融入到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例如子任务“主题论坛”是pbl教学法的典型应用;

“玩转课堂”则是角色扮演法的典型体现。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团队采用了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升级的高质量《食品工艺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把教学现场直接搬到了**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基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双元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已建成质量较高的《食品工艺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优质资源,《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引导学习小组把任务完成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专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与科技创新协会、烘焙俱乐部、食品科普协会等学生社团合作,学生们成功组织、参加了创意烘焙、创意冷饮、美食文化节、**省大学生传统美食创意大赛等多项专业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4.考试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Ⅱ》为例,学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期末试卷成绩(50%)、理论课综合表现(20%)、实验课考试成绩(20%)、实验课综合表现(10%)。其中:理论课综合表现由学习任务完成情况(70%)、出勤与课堂表现(20%)、作业(10%)三项构成;

实验课考试成绩由实验准备(5%)、现场操作(20%)、完成时间(10%)、设计与要求符合性(**%)、成品综合评价五项构成(50%);

实验课综合表现由预习情况(10%)、现场操作(50%)、实验报告(40%)三项构成。

篇2:教育教学改进案例

闵行区中心小学

陈韫

一、问题与背景: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

我教五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我以本学期的课文《詹天佑》为主要内容。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教案。

二、情景与描述: 教学实录:

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1.默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用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齐答)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评析与思考:

篇3:“表语从句的结构”教学改进案例

[案例呈现]

第一次上课片断:

从自我介绍环节自然过渡到图片展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表语从句的例句,然后让学生观察三句例句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表语从句的基本结构。

Subject+Link Verb+Clause

a.This is where I had long dreamed of living.

b.Shanghai has become what we expected her to be.

c.What surprised us was that thousand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came to The World Expo 2010Shanghai this year.

第二次上课片断:

从自我介绍环节自然过渡到图片展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表语从句的例句(把例句中出现的系动词和连词在PPT上分别用红、蓝颜色提示,然后板书在黑板上以示强调)。接着让学生观察三句例句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表语从句的基本结构。

第三次上课片断:

从自我介绍环节自然过渡到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其中有许多含有表语从句的句子。教师边讲故事边将故事用PPT呈现出来,把其中的语法结构用颜色强调,并在表语从句下划线,让学生初步感知和体会表语从句的结构。

I have a friend.Yesterday she received a phone call and the content was that she would receive a special gift,and that is whv she looks so happy today.The reason for her receiving the gift was that she had booked a cell phone online.But the problem is when she can get it,and the trouble is where she will go and get it.So what will she do?

然后让学生观察划线句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表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内容同第一次上课片断。

[教学反思]

1.有效语法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真实、有效的语境,在创设真实及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方面,有完整情节的故事明显优于意思互相独立的例句。前两次上课后,有学生反馈由图片展示引出表语从句的例句有点难,感觉不知所措,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此,我们在第三次上课时对教学设计做了优化:教师从自我介绍的环节自然过渡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表语从句的例句,并把例句中出现的系动词和连词在PPT上用不同的颜色强调,同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四个例句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表语从句的基本结构。三次上课后的学生访谈与反馈表明,第三次上课所使用的语境(小故事)更完整,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根据高一学生初高中学习转型还没完成的特点,语法学习的重点、难点部分应借助多媒体和黑板加以凸现和强调。第一次上课后学生反馈表明,大多数学生理解了表语从句的结构和语序,但因为忽略了对语法结构及语序的归纳和总结,有少部分学生自己总结得不准确。所以,我们在第二次上课时做了优化改进:把例句中出现的系动词和连词在PPT上用不同的颜色凸显并板书在黑板上,使学习的重点、难点更加醒目,加强了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感性认识。

篇4: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组织学生对典型事件的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治情感。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理论的抽象性和中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教学的基本方针。案例教学正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价值,科学实施案例教学,还要注重积极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运用案例教学的水平。

一、重视案例教学的价值,注重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

案例教学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应该认识到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意义和价值。有些教师在最初实施案例教学时不能很好地掌控教学进度或者教学效果不明显,于是就对案例教学产生了怀疑: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组织案例教学是否值得?怎样很好地处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这时教师应该坚定信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涉及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说的比以前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负担减轻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的性质和重心发生了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更重了。案例教学要想运用得好,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参加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总结,学会灵活处理案例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总之,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运用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技巧。

二、科学实施案例教学,不断提高运用水平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特色,选择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选择案例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选择案例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案例根源于现实,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必须真实具体。真实的案例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才能让学生信服和接受。相反,杜撰事件只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产生怀疑,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当、典型。案例具有典型意义,才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感悟。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围绕所授知识点对材料仔细筛选,从中精选出最能论证相应理论的案例,做到所引事例与相应知识点有机结合,而非简单堆砌材料。

3.案例的可读性要高。即选择案例必须考虑学生对案例语言及其意义的理解能力,使案例符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还要考虑案例是否给学生造成认知失调,刺激学生思考解决困境的方法。因而要选择难度适中,但又能给学生更多学习和专业成长的案例。

4.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感。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尽量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政相结合,因而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案例,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二)恰当设置问题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案例讨论的核心是教师设置的问题。问题设置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总的来说,教师设置问题应遵守以下原则:(1)问题设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首先,每节课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三维目标,是教学的指针。因此教师设置问题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促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基所在。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以教学内容为立足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2)问题要适度恰当。案例教学中设置的探究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要求问题探究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要在难度和广度上有一定拔高,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切忌设置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失去探究兴趣。教师只有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科学适当的讨论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拓展思路,完善观点,领会教材中的立场、观点、原理,增加对理论的认同感。

(三)组织好案例讨论

要顺利地运用案例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一方面,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扮演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教学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讨论氛围,倾听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要鼓励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于过分踊跃、占用时间过多的学生予以恰当的节制,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保证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在学生不能完全解决疑惑或是发言偏离主题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以必要的指点和引导,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保持中立,避免做批评学生的反应,尊重每位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感觉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安全的,不必担心错误;“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价值,并且能够欣赏其他人的看法或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不同于自己的,也要学会倾听。”

(四)做好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自我反省。例如,我选择的案例是否合适精当科学?我熟悉案例吗?我设置的问题难度适中吗?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存在哪些问题?我做错什么吗?如何做得更好?在案例讨论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成员的观点看法进行点拨指导,对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教师要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提炼核心理论观点。课后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归纳,撰写个人反思日记、案例分析报告,进一步收集相关案例信息。

三、积极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充知识面,并养成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好习惯。另外,案例教学中不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并在教师的协助下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自信。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让其明白最初对案例议题提出的意见、观点、评价和判断,并不需要考虑是否具有价值,因为这些观点和想法是可以再作修正的,重要的是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重复多次地进行分析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从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的角色。

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与传统讲授法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教师以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不懈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案例教学就一定会不断完善并得到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篇5:课堂教学改进 案例

陈明龙

上学期期末学校安排新教师上一堂汇报课,我选择的是《<吕氏春秋>两则》,或许自己喜欢的缘故,但是上完以后觉得挺失败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文及自己课前的某些教学设想。《<吕氏春秋>两则》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本文只选了两则,一则是“引婴投江”,一则是“刻舟求剑”,都是以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了道理,即:“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情况(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两则寓言角度不同,可以从表达方式上进行共性比较(都是先叙述后议论的叙议结合的形式)可以顺着提炼关键字,进而说明寓言的道理。

课前预设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环节是:介绍《吕氏春秋》及作者;查字典,解决字词音义;体悟寓意;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重音、情感)

各环节对应的具体的安排是: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齐读“介绍”;红色字体做笔记;再齐读;作品、人物、时代的提问;“杂家”的简介。

第二个环节:

1、先自由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让学生交流、查字典(要求:学生解释错的,其他同学要踊跃举手纠正),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例如“方”和“悖”,“方”表正在,非将要,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得出;“悖”有糊涂和荒谬义,但是结合上下文你觉得哪个意思更好、更贴切呢?)

2、复述两个故事。(两个同学)

第三个环节:先让学生思考问题:

1、两则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可以分别用两个关键字来代替,自己找出来;还有,两则寓言故事作者的评价也用了两个关键字,找出来。

3、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悖”和“惑”?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读出感叹,读出反问,读出评论。展示:

(1)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存在问题

查字典环节,教师语言不够明晰,使学生误解了,本要找出不认识的字词,结果学生将句子也写了出来;体悟寓意这一环节,引导太牵强,或者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引导,直接将寓意讲授了出来,教学方法不当。除此之外,课后评课的时候,我们教研组长说了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就是整节课基本上没有朗读这一活动,对于文言文教学这是不正常的,而且朗读可以随时读。的确,由于经验的缺乏,我将这一重要环节安排在了最后,更糟糕的是,时间自己没有把握住,这一环节还没有进行就下课了。评完后自己做了反思、重建。

反思重建 的确,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没有阅读就等于默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已经完全有把握了,退而言之,就算学生对文言文有较强的语感也不能离开读,因为正确地朗读总是伴随着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而且朗读也与语文味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常说有情感的读课文,李镇西强调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窦桂梅的课堂总喜欢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送进文章中去读,而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想读应该是培养语感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吧。

读应该分为两种,读出层次,这是语法或形式的角度;读出情感,这是内容的角度,先有层次再有情感,两者融合于一体。阅读时注意停顿,就是从语法或形式角度上说的。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的确基本上可以贯穿始终,如文言字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读出层次、停顿,“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六年级学生对“方、引”不大熟悉,这可以让学生查字典解决,这是读出层次、停顿的前提,六年级学生对停顿接触不多,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学生仿读的教法让学生感受停顿、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这是字词的教学可以去读。

对于体悟寓意,更是离不开读了,这是在读出停顿基础上的读出理解、情感。课上我对寓意的体悟引导不够自然、合理、水到渠成,应该可以跟学生讲授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这两则是叙议结合的形式,作者通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观点或道理,自然与文中的议论部分密不可分,议论无非浓缩在一个“悖”字一个“惑”字,随后教师可以再次讲授寓言的特征,即寓言往往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既然是假托,那么寓意当然不能从故事表面上去寻找,这就可以避免学生所说的我们不应该引婴投江不应该“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应该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更普遍的、更深刻的道理,可以指引我们做人做事的。我想,这样学生就不难得出寓意了,因为本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寓意理解了,朗读的训练就有了情感上的保障了,就可以放开让学生读出理解和情感了,尤其是两个感叹号,一定要读出作者的态度来。

记得余映潮老师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提出了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即某些地方语速要慢一些、有味道一些,这样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还进行了范读,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那种味道的确不一般。同样,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再让学生评价、再读这样的形式去教学,不过这个地方不宜太长,重点还是范读、仿读,教师要将“亦必悖矣。”和“不亦惑乎!”读慢一些、有味道一些,顺势提出,“亦必悖矣。”为何不用感叹号,“不亦惑乎!”中的“不亦„„乎”表疑问却不用问号,这又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课堂上或许会精彩得多。

篇6: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聆听《秋收》和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的活动中体验不同季节带给人们的欢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2)在聆听陕西民歌《秋收》及由此改编的器乐曲的过程中,听辨音乐主题变化、不同乐器音色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认识著名歌唱家王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乐器板胡与阮。2.学情分析:《一把雨伞圆溜溜》是孩子们在上节课学会的一首歌曲,几处节奏、音准难点需要纠正和巩固,在此基础上开展分角色情境表演唱,以增加情趣。《秋收》原是首陕西民歌,表现了农家在丰收季节勤快劳作的情景和无限欢悦的心情。器乐曲由民歌改编而来,以歌曲的旋律作为A段的主题,分别用板胡和阮等弹拨乐器演奏,情绪欢快活跃。B段则将歌曲旋律加音装饰及节奏拉宽,使音乐舒展明朗,展示了人们喜获丰收的幸福欢乐的心情。这段旋律先后用竹笛,弦乐和双簧管演奏,多次出现。A段与B段虽然都取材于同一旋律,但在音乐表现的情绪上却有着鲜明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音乐入境——在《四季歌》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师生问候。

(二)清凉的夏——复习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1.聆听歌曲,2、复习演唱曲。表现错误,难点句多练习几遍加以巩固。3.复习表演歌曲。讨论设计分角色演唱方案,进行尝试,更有感情地表现小伙伴雨中的情趣以及友谊。4.情境表演唱。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2)小组排演,老师巡视指导。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师概括:歌曲表现了北方农民在丰收季节里勤快劳作的情景和无限欢悦的心情。

3.熟悉主题,哼唱曲调。

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学会歌谱,后填段哼唱。

结合演唱实践,简单讨论歌曲表现手法:高旋低回、衬词的运用等等,使歌曲富有特色。4.聆听《秋收》。1)聆听主题A。

播放与民歌的原型旋律一样的音乐片段,听辨主奏乐器。2)聆听主题B。

播放B主题。

提问:演奏乐器什么?(笛子)教师归纳:这部分旋律同样取材于民歌原型旋律,但在音乐表现的情绪上却有着鲜明的对比,节奏拉宽,旋律添加了装饰,使音乐舒展明朗,表达了人们喜获丰收的幸福欢乐的心情。

3)完整聆听乐曲。

提问: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主要的演奏乐器?听之前识别课本p.30页插图中的乐器,依次为:横笛、唢呐、长笛、小提琴、阮、板胡、双簧管。

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a.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b.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完整聆听音乐,听后交流讨论。

正确答案为:A(板胡)→A(阮)→B(竹笛)→B(弦乐)→A(板胡)→A(阮)→B(双簧管)→B(弦乐)→A(板胡)→A(竹笛、板胡、阮)

5.复听乐曲并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6.欣赏老艺术家王昆奶奶演唱《秋收》的MTV,简单了解其艺术贡献。

(四)四季畅想——结课。

上一篇:小班绘画草莓教案下一篇:笨狼的故事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