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工作业绩报告

2024-04-24

国土工作业绩报告(通用6篇)

篇1:国土工作业绩报告

XX镇国土所201X年1-8月份工作总结

201x年1-8月份以来,许镇国土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工作准则,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持依法行政,勤政廉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狠抓精神文明的创建,为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现将这大半年来的工作及下步的工作安排做个简短的汇报:

一、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

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x镇所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本周工作,同时在会上学习有关政策,对《中国国土资源报》上的有关文章,注意收集整理和学习,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对照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的标准,将党风廉政、效能建设和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出台并张榜公布了14项工作制度,如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做到办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近期开展的“迎接十九大、保持纯洁性”教育实践活动中,许镇国土所把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以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坚定不移保红线

大半年来,结合土地卫片执法工作,我所坚持“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土地监察方针,并根据镇政府的安排,将201X年确定为“土地管理年”。

1、明确巡查责任人,国土所在年初制定出台了《许镇镇土地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了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健全镇、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着力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

2、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明确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重点

对基本农田保护区、XXX国道沿线进行动态巡查,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积极与县执法监察队配合,重点开展了对违法占地等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查处。截止目前,共开展土地执法巡查73次,查处了45宗违法用地,下发《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45份,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头,规范了用地行为。

三、夯实项目建设,保障发展用地

1、在县国土局、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XX镇201X年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任务是500亩,上报立项项目9个,建设规模为360亩,目前已有六个项目施工结束,且具备验收条件。另外还有150亩的任务正在根据二调图查找后备资源。

2、XX示范项目目前正按照实施方案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了田亩的确权工作,现在正在做XX四个村的村民迁坟的工作。

3、201X年水毁复耕项目报报验工作正在进行,外业已施工结束,内业材料正在完善。

4、201X年第三批次市级置换项目外业施工已结束,种植到位,外业已具备验收条件。内业报验材料正在着手准备,按要求10月底通过市、县验收。

四、强化基础业务建设,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

1、规范农民建房报批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前许镇国土所共收到农民建房申请93份,我所工作人员和建设办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了41宗, 并下达现场勘测笔录,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

2、加强地籍管理工作、按土地登记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土地登记,认真填写申请表、地籍卡、制图、发证。上半年土地变更登记发证总

共完成107宗,无一宗不符合规划,无一宗权属矛盾。

3、土地出让:1-6月份出让二宗工业用地和一宗商服用地,出让面积67.47亩。还有七宗工业用地和一宗商服用地的出让材料已上报县经营性办公室,外业核实也已通过。

4、集体建设用地征收工作:结合国道整治根据政府意见落实了8个地块征收,组件是南陵县第三批次,面积94.2亩,目前征收材料已上报省国土厅。其次对开发区内的十一宗地工业进行了摸底工作和测量,拟上报征收,面积约160亩。

5、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验收工作。按照县局总体安排,完成了民一、民合两个村的“三权”发证省验收工作。

6、落实信访责任制、加强土地纠纷调处工作。半年来、我所根据县局关于进一步土地信访纠纷的安排,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完善了信访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等,做到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信访问题,国土所积极协调配合,加大了对土地纠纷的`查处调解力度,半年来共受理各类土地纠纷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针对有些村违法占地势头上升,国土所年初时印发了5000份告知书,将《土地管理法》上有关非法占地行为、私自非法买卖土地行为的处罚条文择抄其上,由村干部带着告知书进村入户宣传;其次规定全镇所有村(居)委会在每个村民组设立1-2条宣传标语;再次在“土地日”开展专题宣传工作,通过书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最后在平时工作中,利用会议、巡查等各种形式,将最新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大决定及时传达到群众中。

六、转换角色,积极配合好镇交代的其它重点工作

国土所根据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弋江分洪道前期的基础性工作、205国道整治的配合工作、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文明创建的巡查工作等。

xx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二0一x年x月x日

篇2:国土工作业绩报告

201x年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x年行动”为抓手,认真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双保工程”方案,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与服务举措,强化责任与分工落实,努力做到保发展中有重点、促节约中有创新、守红线上有举措、惠民生上有实效,全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坚持规划引领,大力推进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

与中心城区所涉及的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五个区以及南京市“十大平台”建设对接,本着保重点和保近期的原则,完成市级规划成果的修改完善和区县、镇街级规划的编制,并上报待批,确保市级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各区县近期重要项目用地的有效落实。正式启动11个试点镇街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已完成江宁区横溪街道与浦口区乌江镇两个试点镇街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并对11个试点镇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进行了对接。完成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编制并上报省政府待批。

(二)加强计划争取,突出做好重点项目的保障服务

积极协调争取青奥会项目专项用地计划。已向省厅争取9个独立选址项目和4个点供项目。对新确定的155个市级重大项目、230个市重大服务业项目用地需求进行梳理,明确保障方案,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管理信息平台,主动跟踪做好相关用地服务。积极利用增减挂钩、调整盘活、先行用地等方式及时开展用地报批。截至目前,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79件,完成了4个使用计划的批次、3个挂钩批次、13个调整盘活批次和4个单独选址项目的规划审查,以及上报国务院的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查。

(三)加强土地供应与监管,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完成对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等分析,研究节地增效举措,积极探索“限地价、竞保障房数量”的挂牌、招标出让方式,协调解决了丁家庄、花岗保障房和地铁三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用地问题。拟定《关于调整市区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分工的意见》和建设用地跟踪管理规范,修改完善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系统,梳理排查和处置闲置土地。积极发挥储备分中心作用,想方设法解决融资问题,加强土地储备与运作,全力保障河西海峡城、青奥城、浦口新城滑雪馆等重点项目按期建设。大力创新工作办法,不断提高供地率。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各类建设用地供应329宗1526.57公顷,合同出让金总额211.80亿元。全市保障性住房已累计供地319.79公顷;已收回闲置土地5公顷,正在办理收回手续土地约18公顷。

(四)切实强化责任,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

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推动市与区县政府、市局与分县局签订“双重”耕地保护责任状。积极探索制定全市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认真开展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与农村土地整治自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工作,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提前谋划20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项目安排,优先保障试点镇街增减挂钩规模。积极研究制定全市11个试点镇街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研究落实整治资金。积极督促分县局加快实施年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万顷良田等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五)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推进征地补偿新政

根据新的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及时出台南京市江南八区征地区片分布图,开通征地区片价查询系统,调整预存征地补偿款标准,制订批后补偿安置内部操作细则和征地补偿调剂金管理办法等。在总结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新政试点先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市全面推行新政。同时协助市人社等部门做好全市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做好新政涉及的1983-以往被征地人员的政策解释、信息采集、数据对比和建库汇总等工作,按时向有关部门移交数据,确保社保转接顺利。积极推进征地批后实施工作,全市-征地项目的批后实施率为97.35%,20报批2011年实施的新增项目批后实施率为50.06%。

(六)坚持疏堵结合,大力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工作

组织推进例行督察后续整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的验收。围绕“零问责、零约谈”目标,准确把握卫片检查政策口径,研制使用卫片初核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筹备召开市政府20卫片违法用地整改工作会议,促成市政府分别与七郊区(县)政府签订整改工作目标责任状,积极督促和推进整改。坚持疏堵结合,开展全市历史遗留违法用地积案处置,指导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四区县政府开展模范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试点模范村居创建工作,结合“6.25”活动通报重点违法案件;同时加强巡查督查,严厉查处、制止各类新增违法案件,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七)严格工作标准,努力提高矿政管理和地质环境整治工作水平

以“六化标准”(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现代化、采矿作业清洁化、矿山管理规范化、生产安全制度化、矿区环境生态化),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采石基地建设,积极研究并设置采砂基地。科学编制全市采矿权出让计划,完成全市116家矿山企业的矿业权年检工作和全市36家矿山企业储量的动态监测,稳步推进全市11个利用残余资源进行废弃宕口整治的项目,涉及整治区总面积242万多平方米。组织完成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成果的验收工作,梳理确定全市12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完成《南京市2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了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防灾体系,形成群测群防网络,落实制度,强化防灾责任。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并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37个废弃矿井治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启动栖霞区灵山等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督促和推进六合、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八)突出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业务基础和服务能力

篇3:国土工作业绩报告

关键词:国土资源,体制改革,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当前,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 影响千秋万代,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排头兵,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着力分析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努力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一、存在问题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进一步规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协管工作的问题:

一是在制度层面。尽管中央文件明确了主管方与协管方的职责任务, 但是在日常的协管工作中, 主管方的职责任务似乎体现得更加充分, 在具体操作上有整套科学规范的模式;而协管工作的运行,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 只能靠各协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把握, 这也是双重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是在操作层面, 省厅干部的任免配备, 主要集中在文来函往的层面, 部对省厅领导干部熟悉和了解有限, 对现有领导班子分析不够, 以至于对省厅领导班子建设性的建议不多。此外, 没有建立省厅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体系, 使推荐优秀干部的底气不足。还存在国土部门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 省以下干部人事不垂直问题。

2. 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特殊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国土资源领域的集中反映, 国土资源工作当前矛盾突出, 面临“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工作和思想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工作的主动性、紧迫性、敏锐性、创新性和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个别干部暴露出的不廉洁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3.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力量薄弱问题

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设备、人员编制不健全, 如河南省商洛市区国土所等一些单位全部租房办公。

4. 其他问题

包括矿业权市场监管建设有待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亟待加强;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体系缺少统一协调和统筹。

二、原因分析

1.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的改革基本完成, 编制问题也明确到位, 但是一些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仅限于领导班子成员上划, 而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还在地方政府, 导致国土部门绝大部分职能仍受到地方限制, 用地审批、违法用地处理等许多问题不能自主,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能, 在政府与部门之间没有区分清晰, 出现了地方党委政府管不着或不想管, 上级部门想管离得远的局面。同时,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在“政绩观”认识上存在偏差, 只考虑当前利益, 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 过多干预国土资源管理, 政令畅通与法令畅通存在一定的矛盾。

2. 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权力运作、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督, 突出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去监督、无法监督的问题

(1) 监督体制不科学。表现为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同级监督流于形式、软弱无力, 下级监督顾虑重重、名存实亡, 群众监督形同虚设、收效甚微。

(2) 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制定了各种监督制度, 但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 使监督程序成了摆设, 人为操纵痕迹明显, 特别是在用人、用钱等敏感问题上尤为明显。

(3) 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各级党支部特别是基层局机关党支部的作用发挥不够, 仅限于读报纸、学文件和发展党员、组织活动等具体工作, 在发挥把好用人第一关、集中反映群众意见呼声、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和党的要求差距甚大。

(4) 群众监督难发挥作用。群众路线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传统优势, 但当前在国土资源领域, 特别是在监督工作上的作用发挥还不是很突出。

3. 在责权不匹配情况下, 现行管理体制中国土部门与其他部门职权交叉

例如, 土地不动产由多个部门分散登记, 省以下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中干部人事不垂直等问题, 容易导致工作不顺、运行不畅;同时, 在利益驱动下, 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企业法人包括自然人、农民、市民, 都有违法违规占地开矿情况发生。此外, 现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造成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 与当地政府、公检法部门协调难等问题时有发生。比如, 在处理国土资源部门报送的拆迁补偿、非法采矿等案件时, 曾出现“检察部门不受理、法院不宣判”的现象。

4. 进行约谈问责的效果已经显现

各地普遍反映, 问责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压力骤增:一是占用精力多。不少市县国土局长处理卫片执法问责相关工作的精力占全部工作精力的60%左右;二是被处分的多。一些省份项目承担单位办理用地手续迟缓, 执法周期加快, 国土局长常被问责;三是愿意创新的少。一些地方探索出的可行做法, 在局部地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但“步子迈得稍大点就怕被问责”, 影响了创新积极性。

5. 国家、省、市县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呈倒三角形, 基层地质灾害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大部分市没有设立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机构

西部一些省份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 国土资源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但因编制不足等原因,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致使人人都是“消防队员”, 哪里有事就顶上去应付一阵。例如, 西藏73个县 (区、市) , 直到2010年才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管理机构, 平均每个县 (区、市) 只有3~5人, 且基本不具备土地、矿产、环境等相关专业背景, 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机关援助。

6. 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局面, 承受双重压力

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地方发展理念不科学;二是我国的资源禀赋不好;三是特殊的发展阶段, 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发展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四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影响;五是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跟不上、改革跟不上有直接关系。

7. 部属事业单位的体系是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 在原有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形成的, 此后虽然几经调整, 但基本构架未改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国土资源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断调整、完善和加强, 国土资源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基本没有变化, 这使得部属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滞后现象, 难以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存在职能缺位问题。有的事业单位职能在不断强化, 有的职能又在逐步削弱, 体现在人员编制上则是忙闲不均。有的单位任务繁重, 人手不足, 编制紧缺;而有的单位又显得人浮于事, 编制富余。

8. 其他原因

土地资源的产权管理与宏观监管问题;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GDP关系着土地利用的效率;分税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加快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切实做到“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 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

1.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将改革完善资源管理体制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按照既符合当前资源管理实际情况, 又反映未来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的精神, 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大部门制改革, 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加强征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管理, 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办和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 以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调查和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为契机, 以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行政合同管理为抓手, 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确保资源的合理、有序、有偿、高效开发。通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与改革, 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体化、民主化;推动国土资源属地化管理, 减少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层级。

2.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第一,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扩大资源有偿使用范围, 加大以竞争方式有偿出让的比重, 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土地出让制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完善资源价格、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 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 改进和完善国土资源市场配置机制。重点推进土地、矿产、水资源的税、费机制以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真正反映国土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国土资源价值体系。第三, 深入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减少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完善财税和资源税政策。第四, 积极推进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及宗地统一编码建设。第五,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第六, 强化矿业权市场制度建设。第七, 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

3. 构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制

根本目的在于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 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基本思路是通过国土资源管理改革顶层设计总体布局,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路径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制;工作要求是振奋精神、改进作风, 不断增强执行力。

4. 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第一, 以“改善民生, 利益均衡, 统筹城乡, 服务均等”为重点推进资源民生战略。第二, 建立陆海监测, 三维调查, 夯实基础, 支撑保障, 按照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促进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 推进国土资源统计制度建设, 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工作。第四,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动态监测监管机制。

5. 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保障必要的编制、充实专业人员, 提高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工作规范化。一是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借鉴环保部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和公安部建设基层派出所的成功经验, 研究出台《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标准》, 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就编制、队伍建设、标识、用房、装备等做出明确要求, 为提高基层执法效能创造条件。二是建立完善业务工作规范化体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 管理链长, 对象复杂, 应建立科学化、格式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以消除对政策理解偏差可能带来的问题, 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规范运行。

6. 科学配置部属事业单位职能

根据部属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从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需求出发, 着力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合理布局部属事业单位, 进一步整合资源,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支撑有力的部属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二是科学配置部属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 进一步明确部机关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7. 强化制度改革创新, 持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要把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突出前瞻性和预见性, 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二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发挥制度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三是突出监督重点。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入手, 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四是改进监督方式, 把网络监督纳入国土资源廉政建设中, 提升监督的整体效能。五是畅通监督渠道, 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使权力运行阳光化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高度重视人大的权力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8. 建立市 (地) 、县 (市)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监测机构, 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监测机构负责对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貌塌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进行监测。根据本地区的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特点, 有侧重地分配工作任务, 负责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普查、详查和排查等基础工作以及调查成果整理。加大基础工作力度, 在全国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 加快推进重点地区的详查工作。排查工作纳入基础工作, 由专业队伍隔年排查一次。加强国家级和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协调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4: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报告

——编 者

2012年网络舆情继续升温,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在积累和叠加,网民对深化改革表现出热切的期待,有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取向的意识形态争论重新抬头。国土资源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组成部分,和民生息息相关,关注网络舆情显得尤其重要。处理好网络舆情,对执政为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指数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网络舆情生态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度显著提高。从转载、回帖、搜索量来看,无论是事件、人物,正面关注还是负面关注,关注量都有显著提高。正面关注排序第一的“省国土资源厅出台首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转载突破16万,排位第十的“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转载过3万;负面关注排序第一的“致企业失地损失千万,长沙国土局被黑幕隐瞒事实”转载破9万,第十位“湖南男子自家屋内采煤致刑”过4万。2012年所列事件、人物地域排序总转载点击数近800万,比2011年总数高1倍,正面关注点击量比负面关注点击数高1倍。

社会公众对国土资源关注面更加多元。相较2011年,2012年公众关注有了极大拓展。除了原来关注的政策、征地拆迁、市场配置以外,腐败是持续关注点,2012年查处的长沙市局周志红、永州市局欧阳贵忠、醴陵市局周旺炎、郴州市局龙跃帅点击都在1万以上。干部作风、言论、行为等偶发事件,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湖南宁乡高球场顶风上马,国土局长称领导定的没办法”,“衡阳市国土资源局用进口宝马车做公车”,“隆回最牛国土资源局长在位17年”等事件点击回帖率均达5万以上,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权益关注强烈与主流舆情成熟理性并行。权益关注强烈,主要是征地拆迁、矿山环境、地灾、城镇化土地利用、地产市场、资源权益纠纷等涉及具体利益,部分网民实名发帖,希望通过网络炒作,借力网络冲突、网络暴力,形成舆情事件,实现自身目的。“长沙湘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实名举报长沙市国土资源人员渎职”、“湖南澧县荣华煤矿非法开采,致四千村名水源枯竭”、“常宁:农田保护‘硬规定’遭遇‘软执行’等成为2012年较为突出的舆情热点。主流舆情成熟理性,主要表现公众对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对国土资源管理成绩肯定、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部分资源问题有理性的思考。如2012年省厅几项重点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环洞庭湖工程建设、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等点击量大而多,但无回帖、跟帖质疑。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成为国土资源舆情发展的重要形式。分析排序显示,负面关注一般由互联网、微博等自媒体发起,传统媒体跟进;而正面关注往往由传统媒体载文,再互联网转载或微博转发。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加上用户量大,客观上已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这种互动的传播形式,使许多事件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宣传中心监测到的26家媒体发布或转载49件负面舆情,如“常德西洞庭暴力征地拆迁”、“祁东县重点项目用地违规侵占”等均是在网络社区发酵并走向舆论高潮。而“湖南加大征地拆迁信息公开力度”则由传统媒体兴起,向网络扩散。传播路径不对称与互动,整体上形成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舆情感知。

舆情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关系不明显,但与引导力度相关。为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舆情发展之间关系,按地域对国土资源舆情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其相关关系并不明显。但从排序结果与几个地区舆论引导工作相对照,可以得出结论:舆情引导得力,则排列靠前;引导不力,则排列靠后。长、株、潭、岳、常等市注重舆情引导,其排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工作开始起步。应对舆情,已成为政府的必修课,网络问政也是未来新趋势。目前我省国土资源舆情应对与网络问政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部分市州强化了该项工作,株洲等市开通了政务微博;株洲、衡阳开展网络舆情搜看、处置、办理工作,积极主动应对舆情;怀化联合中国移动开发“国土资源法律即时通”,服务相对人。

2012年湖南国土资源舆情新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使用人数绝对量上升之外,国土资源舆情的新特点主要是由国土资源本身特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传播方式的新变化等多因素决定的。

一是国土资源在社會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资源消耗偏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约束成为发展改革的巨大压力和倒逼力量,客观上让国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高度关注的重要指标、舆论关注的热点行业。我省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土地供应紧张、后备资源短缺、征地较多、政策调整频繁、矿业违法高发多发等一直是公众的关注点和媒体报道热点。

二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使群众权益维护进入新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人的解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依法治省、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同时严格问责。公众对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的诉求高涨,使舆情到一个新阶段。

三是科技发展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挑战,更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加之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与方式。

篇5:经典国土资源工作报告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国土资源领域生态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在全面整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的基础上,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1、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一是全面清理核查,摸清情况底数。经核查,全市各级各类保护地内矿业权129宗(探矿权110宗,采矿权19宗)。其中,自然保护区内69宗(探矿权57宗、采矿权12宗),涉及2个国家级、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他保护地内矿业权60宗(探矿权53宗,采矿权7宗),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随着一些保护区功能调整和界限的确定,矿业权数量会有一些变化。全面摸清了保护地内矿业权出资性质、勘查程度、开采现状等情况,全面停止了保护地内矿产资源审批事项。二是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系统谋划。市委、市政府将矿业权退出工作纳入县区政府2018年经济社会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列为工作重点。我局组织相关县区赴张掖市学习考察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经验,邀请省厅领导到我市解读培训相关政策。按照省政府办《关于印发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194)和《关于开展全省各级各类保护地矿业权分类处置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85号)精神,反复调研和征求意见,起草了《陇南市各级各类保护地矿业权分类处置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是反复调查核实,及时启动退出。通过大量扎实的前期基础工作,按照推进时间节点要求,目前,对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69宗矿业权,已完成19宗矿业权上报注销工作(探矿权18宗,采矿权1宗),其中:文县7宗,两当4宗,康县3宗,成县3宗、徽县2宗。2、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一是强化规划管控和目标管理。《陇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绿色矿山纳入主要内容,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推进计划。二是建立责任体系和标准体系。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将其纳入了20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了评估考核机制。三是强化督导指导和推进落实。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的自评、选优和推荐活动,力争年内上报审批18户绿色矿山。四是严格执行绿色准入管理。新建(在建)矿山严格落实绿色矿山标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在“三方案”审查和矿业权出让审核中严格准入标准,督促矿山加快改造升级。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已闭库尾矿库土地复垦工作不断加强。《陇南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4月中旬通过省厅评审。认真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写备案和治理保证金提取工作,矿山《方案》编制备案率、保证金缴存率达到100%,累计缴存保证金7148.4591万元。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1237.34万元,重点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比较明显。对已公告闭库的63座尾矿库,全面排查摸底,督促进行土地复垦。目前,6座已公告销号,不再纳入尾矿库管理;49座已完成复垦,即将开展验收;7座正在进行复垦;文县1座无主闭库尾矿库,将由文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复垦。

(二)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保障发展和助力扶贫攻坚主动作为。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省对深度贫困地区国土资源支持政策措施,为扶贫攻坚提供有效保障。1、用地保障及时高效。上半年全市共报批建设用地29件,面积2177.88亩;征收土地1491.74亩,其中市本级450亩;供应土地14宗,面积414.5亩,土地成交价款1.2亿元。武都区橄榄小镇建设项目规划10个地块1500亩,已报批4个地块500亩。武九高速、渭武高速、徽两高速等重大项目用地报批中的各种难题正在加快解决。对5个深度贫困县区按照支持政策,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实施用地特殊审批和监管政策,允许基础设施、移民搬迁和民生项目边建设边报批、边占边补。2、城乡增减挂钩工作稳妥推进。5个深度贫困县区将灾后重建、搬迁避让、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深挖潜力,做大指标,力争实现指标交易收益最大化。一是强化督导落实,做好前期工作。赴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学习考察,先后三次召开深度贫困县区工作对接会和现场推进会,报请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通知》。二是积极对接协商,开展对口交易。在多次与青岛市反复对接、充分协商的基础上,3月27日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活动周期间,在两市领导的直接推动下,促成青岛市与我市签署《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调剂框架协议》。三是编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落实。截至目前,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并通过省上评审,复垦指标3563亩,已上报待批。武都、文县实施方案编制也已完成,已上报省厅进行审核,复垦指标1300多亩。3、项目资金支持扶贫成效明显。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向深度贫困县区、乡镇、村倾斜,为特色农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增效等提供项目支撑。2018年省、市立项土地整治项目17个,建设规模4720.77公顷,总投资9370万元。其中9个项目、2435.83公顷、投资4470万元,全部安排给5个深度贫困县。已完成设计预算评审工作。2018年全市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超省级下达任务1万亩,共40个项目(其中国土部门34个,农发、水保部门4个),总投资17449.63万元。目前,3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强化部门配合协作,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不动产登记等工作规范开展。对国务院部署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农房补充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配合,确保调查工作稳步推进,登记工作规范运行。1、“三调”工作及时启动。一是完成机构组建和方案编制工作。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市、县区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任务。完成了《陇南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编制和上报审查工作。二是做好经费预算编制和落实工作。全市编制经费预算总额5083.81万元。5个县区已落实省级补助经费530万元,其中西和县130万元,文县、武都区、礼县、宕昌100万元。三是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组织骨干力量参加了业务培训。及时开展影像资料、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土地审批供应、不动产登记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目前,省列试点的西和县已完成作业单位招标选取工作,已启动调查工作。2、农房补充调查工作加快推进。市、县区工作方案均已完成,全市经费预算总额共9587.5184万元,目前,2个县已落实县级经费90万元,其中康县30万元,两当县60万元。完成各类资料收集整理、相关表册的印制等基础性工作。全市9个调查单位划分为24个标段,目前,康县、两当、西和县、成县4县已完成招标工作,调查工作已开展。3、不动产登记规范高效运行。一是全面推行便民高效登记制度。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起草了市本级《不动产统一登记便民利民改革工作具体操作意见》,我局与房产管理部门在政务大厅共同设置不动产登记交易窗口,明确具体办事流程,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行登记资料清单一次性告知,规范办理流程,简化申请要件,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办证服务。二是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省级评估。市本级和9县区全部接入国家平台,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三是妥善解决 “中梗阻”等问题。集中排查整改部门衔接、政策执行、登记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以往分散登记形成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徽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处理国有建设用地上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我局在全市推广经验。四是登记发证进入“快车道”。截止2018年5月底,截止2018年5月底,全市共颁发不动产权证7401份,发证数量大幅增加。

(四)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准高效。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强降雨等异常天气多发,部分地方多次发生暴洪和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全系统牢固树立“生命工程”理念,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一是部署安排及时。市、县区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召开工作会议38次,下发文件36份,派出工作组40次,驻守专家组5个24人,开展应急演练7次。二是排查巡查扎实细致。3月份以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全市4707处害隐患点,已排查出有威胁的3144处,设立警示标志牌2400块(大型标志牌380块),下发防灾避险明白卡55000份,险情告知书293份。对重点隐患点制定了专项防灾预案,提出了防灾避让或治理建议。三是汛期值班制度执行严格。从4月15日起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双人双岗轮流值班制、灾情速报和“零报告”等制度。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值班信息》等。四是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市、县区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快速反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快速反应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在系统内建立了快速应急反应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置地质灾害险情42起。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将配备群测群防预警员和落实报酬作为2018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决定由市、县区财政拿出6000万元予以解决,其中市财政1000万元;计划选聘基层监测预警员10000名,其中今年新增6234名,由过去“一点一员”增加到“一点两员”。去年“8.7”泥石流灾害的成功预报避险,主要是群测群防发挥作用、预警预报及时、转移避险迅速。今年我们大力推广武都、文县、康县、西和的做法,市、县区、乡镇、村社逐级落实了群测群防责任人员,更新了群测群防点信息档案,大力开展防灾避险宣传,加大对群测群防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专业监测点建设,全市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持续提升。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全面加快。-省厅下达陇南市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5个,截止目前已竣工初验的20个,正在建设的20个,5个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省厅和市局多次开展检查,认真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实施进度的各种具体问题,严格项目监督管理,确保“既要抓项目实施进度,也要抓质量和安全”。

(五)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资源保护和行业监管职责全面落实。按照“国土资源质量提升年”要求,强化履职监管,严格执法检查,行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1、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严格落实县区、乡镇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永久性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后,“永久性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的观念在全社会普遍树立,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土地规划管控严格,土地预审、报批、征地、供应和批后监管工作依法规范。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到位,达到耕地数量和质量平衡。2、矿政管理严格规范。第三轮《陇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新设矿业权严格落实规划生态“红线”,禁止选址在各级各类保护地和生态敏感区域。严格矿业权审查审批管理,上半年共核查上报探矿权延续登记40个、采矿权延续登记5个、采矿范围划定申请4个。认真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严格“三率”指标,考核监督矿权人按照勘查开采方案作业。3、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我局下发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双查双整”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工作制度,系统内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常态化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县区整改。4、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市政府下发通知、我局下发实施方案,及时部署卫片执法检查工作。3至4月期间,先后两次开展了督查检查、市级验收工作。5月下旬,按照省级验收反馈的问题,市政府对7个县区下发了整改督办通知。目前,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正在审核数据成果。按照省厅审核结果:一是我市土地监测图斑1674个。经核查,全市违法用地169宗(未含两徽高速),占用土地926.99亩(耕地657.32亩),其中:非立案处理38宗(农村公益项目等),立案查处131件,已结案126件,未结案5件(文县3件、武都区2件),结案率96.18%。二是矿产图斑47个,经核查,违法图斑44个,涉及5县区,其中:金矿1个(以采代探),建筑用石料3个、砖瓦粘土40个,全部立案查处,均已结案,结案率100%。47个下发图斑中进入填报系统的28个,已上报数据成果。5、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和信访秩序总体稳定。加强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监管,持续开展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整治工作。基层国土所坚持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全市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4件、矿产违法案件5件;核查省厅下发的违法线索12件,市局受理12336电话等群众举报线索8件。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全系统共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11件;市局接待来访群众54人次,受理来信来访14件、信访复查2件、行政复议12件,均已依法依规处理和妥善解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一)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任务重、难题多。我市各级各类保护地矿业权设置多达129宗,矿业权退出工作涉及矿权人重大利益,矛盾和难题集中。特别是对补偿退出的,补偿资金数额巨大,按照“市县为主、省级补助、争取中央支持”政策,我市地方财政困难,筹措落实补偿经费是关键性的难题。

(二)绿色矿山建设历史欠账大。绿色矿山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资金的支撑,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好的工作。我市矿业开发历史长,矿山环境治理欠账大,历史上大规模无证开采、乱采滥挖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三)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国土资源支持政策措施还有差距。深度贫困县区、乡镇的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民生项目允许“边建设边报批、边占边补”,但普遍存在只用不报、只占不补等问题,在土地卫片执法中利用支持政策消除的这类违法用地面积6585.9亩,后续报批任务艰巨;城乡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区域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一户两宅”、“建新不拆旧”等问题,制约着项目实施和结余指标跨省交易。

(五)经费落实不到位影响土地调查工作开展。“三调”工作全市预算总额5083.81万元,目前仅5县区落实省级补助经费共530万元;农房补充调查工作全市经费预算共9587.5184万元,目前仅2个县共落实县级经费90万元。如不加快解决,今年调查工作进度任务将难以完成。

(六)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落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难,房产交易和登记从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还未实现;数据整合难,除市本级外,各县区以往分散登记时形成的资料不完善,遗留问题多,数据整合还未完成;以往分散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呈现,部门衔接、政策执行、登记效率、登记能力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方案确定的地质灾害群防预警员一万名,补助经费6000万元,各县区还未落实到位;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度需进一步加快;渭武高速、武九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和山区乡村公路等各类工程建设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突出。

(八)项目用地报批问题多。近年来,我市土地卫片违法用地主要集中在各类项目上。武九高速、渭武高速、徽两高速等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涉及自然保护区、征地农民社保资金落实等各种疑难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异地搬迁和公益民生项目,普遍存在不按规划选址、占用基本农田等问题,造成用地报批困难。5个深度贫困县区这些项目允许“边建设边报批、边占边补”,但其他4个县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虽然非立案处理,但后续完善用地手续困难。

(九)历史遗留的砖瓦厂监管难度大。近年我市矿产卫片执法违法图斑主要是砖瓦粘土矿,20 44个违法图斑中就有40个。这些砖瓦厂业主反复变化、时关时停,违法图斑反复出现、多次查处。因系灾后重建期间政府鼓励开办,受农村建房需求等因素影响,取缔关闭难度大,规范管理又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土地规划,成为基层监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围绕年初省、市确定的8大项21项国土资源工作,把重大工作的推进落实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准确掌握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思路,强化推进落实措施,确保按照省市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积极稳妥推进保护地矿业权退出工作。按照省、市统一要求,进一步健全领导指挥机构,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督促落实各县区政府的主体责任,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严格政策标准,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坚持分类施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方案的制定、完善和实施作为矿权退出的有效推手。要紧盯时序进度,突出环境恢复治理,严格验收把关,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确保矿业权退出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完成今年年底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应退出矿业权总数的40%以上的任务。

(二)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按照我市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和年度任务,今年力争全市18户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完成上报审批工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结合矿业权退出和抓好绿色矿山建设,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各级各类保护地矿业权逐步退出前严格验收把关,完成土地复垦和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保护地以外保留的矿山,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历史遗留的无主矿山,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恢复治理,彻底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三)用足用活用好扶贫攻坚国土资源支持政策和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脱贫攻坚困难和需求,用足用活用好用地保障、增收增效、项目资金争取等各项支持措施;二是加强实施监管,严格控制政策实施范围,防止扩大政策适用范围;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增减挂钩工作进度,集中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户两宅”等问题,力争尽快实现西和县、礼县和宕昌县3563亩复垦指标跨省调剂,武都、文县尽快完成1300多亩实施方案的评审审批;四是对5个深度贫困县区的基础设施、移民搬迁和民生项目用地,尽快报批完善用地手续,切实解决“只用不报、只占不补”等问题。

(四)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房补充调查和不动产登记工作。一是尽快解决调查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做好调查单位招标选取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调查工作,确保按照进度要求完成今年调查任务。二是重视解决以往“二调”等工作中遗留的问题,全面纠正的地类、利用现状与土地规划、实际情况不符合、不准确等问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视频会议精神,集中整改突出问题。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便民利民改革、“四办”改革和“最多跑一次”要求,不断推进窗口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妥善解决以往分散登记时形成史遗留问题,提高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对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方案确定的10000名群测群防预警员,尽快解决补助报酬问题,将群测群防预警员落实到位。二是盯紧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做细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工作,准确监测预警,严格应急值班,快速应急处置,全力落实好汛期防灾措施。三是做实防灾应急预案,大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做好防灾宣传和群测群防工作。四是推进陇南山区国家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工作,做好专业监测点建设,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五是督促各县区加快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全部在今年年底前竣工。

(六)切实做好用地保障和耕地保护工作。一是巩固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格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考核落到实处,确保全市耕地保证有量在683.42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556.21万亩以上。二是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工作。全力跟进渭武高速、两徽高速、五九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积极落实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三是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严把“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和新增产能、落后产能用地用矿闸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七)扎实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和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一是认真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对各类各级保护区内违法探采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整治,防止问题反弹和整改措施弱化,确保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二是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砂石料供应工作。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合理布设砂石矿采矿权。三是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砖瓦厂问题。督促各县区进一步全面排查清理,按照“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分类整治规范,逐步解决砖瓦厂违法用地、违法采矿等问题。四是继续开展好“双产双整”和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着力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

(八)依法做好执法监察和信访维稳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土地卫片违法用地整改工作。在查处到位的基础上,对符合报批政策要求的各类项目,督促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二是严格执法监管。加强基层执法巡查,持续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清理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类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大案件,严厉追究自然保护区内涉矿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做好国土资源领域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工作,重视初信初访办理,及时就地解决化解信访诉求,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信访秩序稳定。

篇6:国土资源局工作报告

国土资源局工作报告

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党中央落实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的辉煌之年;同时也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奋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乡国土资源所在市国土资源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国土资源局、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红线”的大政方针,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认真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一、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服务,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从2008年开始,在市国土资源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乡争取到了***村和***村的土地开发项目,该项目可新增耕地400亩。其中***村的开发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现基本完成施工任务,正在申请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全程跟踪服务,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因施工造成水土流失损毁山下粮田,防止出现山体滑坡,对界址纠纷及时化解。***村的项目已经通过规划设计,只等进场公路的桥梁通车后即可施工。今年**村、**村、**村申请的土地开发,已通过**市局选址,春节后即可进行测量设计和施工,工作报告《国土资源局工作报告》。**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08由**省第二测绘院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了建设项目的施工设计,2010年2月由**省第一测绘院完成了外业测量。后因种种原因该项目暂未实施。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更新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乡大部分土质松散,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按照年初市局会议的部署,我们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群众发放了明白卡,在村内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张贴了宣传挂图,去年“7.25”洪灾后,市局还为我乡四个地灾隐患重点村的监测人赠送了铜锣和手电筒等监测工具。由于隐患点的变化和监测人的变更,我们及时更新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去年4月14日省厅地灾防治总站的领导检查我乡的地灾防治工作时,给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并对我乡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三、坚持动态巡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力度,规范用地、采矿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为了做好巡查工作,我们在划分了巡查区域后,明确了每个巡查区域的责任人。在国家经济政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我乡群众的住房建设热情较高,受到用地指标的限制,他们的用地申请不能及时得到批准,由于乡风乡俗的影响,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个别户就破土动工开始建房,造成违法用地。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左右为难,往往只是送达“停工通知书”后再等着指标给他们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这个情况,在今年10月市人大领导来我乡调研国土资源工作的时候,我们如实做了汇报。对于我乡的砖瓦窑和矿山采矿行为,市人大和市局都高度重视,多次来现场督察,要求能办证的及时办证,不能办证的就地关停取缔。在今年“保增长、保资源”的双保行动中工作报告,我们积极行动,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清查,要求易**、***、***的碳质板岩场办理(或延期)采矿许可证,以合法采矿遏止非法采矿。永兴砖场的采矿许可证也正在办理。今年5月,**市局监察支队领导检查我乡矿山工作的时候,肯定了我乡“矿山开采秩序较好,乡政府重视,国土所掌握情况清楚”,并指示我们“须加强地灾防治,加强矿区安全生产监管”。

上一篇: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教案下一篇:一键切换win7电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