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2024-06-22

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对发展某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工程。《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今后5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

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这对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比较艰苦的威信县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不坐失,不待扬鞭自奋蹄,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及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优势,以发展红色旅游为突破口,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威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1935年2月4日至14日,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央政治局相继在水田花房子、石坎庄子上和县城扎西召开重要会议,这三次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提出的组织领导问题,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二是通过了张闻天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及决议大纲,第一次历史性地总结和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三是确定中央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决定改变原定渡江北进的计划,回师黔北,取得了重占遵义战役的重大胜利,从此红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四是对全国各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组织问题等作出了决定。扎西会议以博古交权为标志,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实现了全党全军全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转折,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和命运,写下了党史军史上的辉煌篇章,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极富特色。红军在威信驻留11天,活动期间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较多,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丰富。主要景区景点有:扎西会议纪念馆、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天险两合岩、红军卫生部驻地旧址杨家寨、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大雪山基地、云南游击支队郭家坟基地、红山顶战场遗址、铁炉红军标语、白水庙红军标语等。1985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昭通视察,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二、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威信县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融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身。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古建筑、革命遗址等,已引起了旅游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具备开发红色旅游的“三大”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条件。威信县东与四川叙永、古蔺县接壤,南与贵州毕节、云南镇雄相连,西与云南彝良、四川筠连县交界,北与四川兴文、珙县毗邻。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630公里,距昭通市280公里,距四川成都420公里、泸州200公里、宜宾200公里,距重庆359公里。威信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的特点,与川南旅游圈紧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是旅游环境条件。近年来,全国、全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全面启动,昭通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2005年12月26日全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在威信县的成功召开,为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依托。同时,境内旅游景点与四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区连为一体,以及贵州以遵义会议为主的红色旅游业开发,也对威信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旅游资源条件。威信境内有旅游景点226处,占昭通市的50,除红军长征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扎西会议会址、两合岩古栈道、花房子旧址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外,还有被誉为“西南第一洞”的天台山溶洞、观斗山明清大型石雕群、神秘的瓦石僰人悬棺、天然氧吧大雪山原始森林、天星百里

林海等省级风景名胜景区。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74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威信有42种,列入省和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7处,占昭通市的33。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

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由

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四大”不利因素。

一是交通落后。威信县境内无铁路、港口、机场,全县仅有二级公路20.6公里、四级柏油路40公里,其余公路均不上等级,特别是扎西会议会址、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3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连接公路通达能力差,承载能力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威信县仅有宾馆4家,旅馆48家,客房600间,床位2000个,餐馆55家,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三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初中文化的占33.7,高中文化的占49.4,大学文化的仅占16.9。很多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威信县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对威信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威信县要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12345”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条主线”,培育“两级中心”,开发“三类产品”,打造“四个片区”,实施“五项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扎西会议会址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威信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县,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红色旅游亮点,到2010年,接待规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相当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建设一条主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条件,把扎西会议纪念馆、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扎西陈列馆、两合岩古栈道等六个主要景点建设成为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将六个景点连接成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扎西—两合岩古栈道—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鸡鸣三省标志碑)。在主线的辐射和带动下,建设一条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线(扎西—观斗山石雕群—旧城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和一条自然风光旅游线(扎西—麟凤天台山溶洞—瓦石僰人悬棺—白水江源头—大雪山原始森林)。通过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以线带面,综合开发,形成红色旅游带。

培育两级中心:培育红色旅游县城和乡镇两级接待中心。一方面,着力抓好县城市政基础建设,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把县城扎西建设为全县红色旅游主要接待中心;另一方面,把水田、旧城、长安、麟凤四个乡镇政府驻地建设成为与县城相配套的次级接待中心,提高产品档次,改善接待设施,分流县城压力,充实红色旅游的层级布局。

开发三类产品:一是开发以扎西会议会址驻地现存革命史迹为主的红色旅游产品。以民间手工艺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内涵,开发系列红色手工艺产品,展现红色革命文物,再现历史风貌。如制作伟人雕像、刻画像、红军战图及纪念币、纪念章,草编或藤编红军帽、军包等。二是开发以革命先烈生平事迹及其文选史料、传记等为主的教育型红色旅游产品。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伟人的诗词、传记、文选史料、回忆录、音像制品、画册、手迹等编辑成册,制作成精美的红色旅游商品,使其成为凝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有形载体。三是开发以“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为主的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开办红军长征食堂,组建红军长征文艺演出团,展现红军在威信期间的吃、住、行等生活经历以及传唱的歌谣,让游客体验先烈们在革命时期的艰苦生活,从中获得教益。

打造四个片区:一是以县城扎西为中心的扎西会议红色旅游区。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条件,重塑扎西老街川南民居建筑风貌,打造扎西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使之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片区;二是以水田为中心的“鸡鸣三省”红色旅游区,突出花房子会议与庄子上会议的历史地位,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三是以长安、麟凤为中心的大雪山基地红色旅游区,展现红军游击纵队的大雪山基地与铁炉红军标语,加强对大雪山原始森林的保护,组合开发素有“西南第一洞”之称的天台山溶洞;四是以旧城为中心的威北战场红色旅游区,重点建设郭家坟营地、红山顶战役遗址以及红军将领墓等景点,组合开发观斗山石雕群、天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

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大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强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方便游客旅游生活,保证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二是景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加强对景区内与游客游吃、住、行、游、娱等相关的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接待水平。三是红色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立足自身资源特色,积极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四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工程。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拓宽宣传促销渠道,大力宣传旅游资源,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五是旅游环保工程。把红色旅游开发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加强对革命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氛围,建立当地居民与红色旅游开发之间的和谐关系。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发展详规,规范旅游开发秩序。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委托权威机构编制具有长远性、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威信县红色旅游景区详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二)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旅游承载能力。一是抓好出境公路建设。加快出川公路改造步伐,尽快启动威信县城至镇雄凤翥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连接云南、四川、重庆的便捷通道,把威信旅游与四川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景区连为一体,使威信旅游业融入川南旅游经济圈、金沙江中上游水电开发旅游经济圈。二是加强境内公路建设。新建扎西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花房子会议会址三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环行公路,对县城至各乡镇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改善景区交通条件。三是抓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新建城市旅游文化娱乐中心,增加中高档宾馆、饭店数量,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接待条件。四是加大名城保护力度。按照名城保护规划,改造名城保护区居民住房,展现川南民居风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名城形象,提升名城品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举办红色旅游节,做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扩大威信在外界的知名度,打造威信的旅游形象,叫响威信红色旅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威信、认识威信,到威旅游。

(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围绕把扎西会议会址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整合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三大资源,着力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结合起来,走“红”“绿”结合,以“绿”托“红”、以“红”带“绿”之路,使各景区景点既见物、见景,又见思想、见精神。

(五)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人才观念,加大本地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优秀的旅游人才,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制订优惠政策,加大专业旅游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扩大招商引资,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按照红色旅游建设方案,制订和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吸引各种经济实体参与威信景区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投资兴办旅游企业,发展休闲娱乐业,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助外力加快威信红色旅游业发展。

篇2: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黄冈地区的红安、麻城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黄冈大别山区是著名老区。红色传统是本地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红色旅游也是本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这里以红安、麻城为重点,就如何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提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

就旅游而言,个人以为,黄冈旅游有多元化的资源,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相关话题在最近谈黄冈的几个帖子中已有陈述。红安、麻城有很好的山水旅游资源,有高铁连通武汉、合肥等大城市,发展生态休闲游很有优势。此外两地也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麻城孝感乡移民文化,天台山、五脑山的宗教文化,以及耿定向、耿定理、李贽、严重、彭桓武、叶君健、张培刚等名人文化,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开发。

不同项目的旅游当然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发展某一项目旅游而达成交通旅游设施的改善、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进步、地区知名度的提升,对发展其他项目旅游自然大有好处。推介名人文化、山水生态品牌,对红色旅游当然也是加分的。一般人印象老区加山区就是老少边穷。没想到黄冈老区不同,革命人物之外还出了这么多重量级文化人,还有这么好的风景,还有这么好的生态农产品,自然对黄冈老区刮目相看。黄冈的红色旅游也就会从众多老区中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著名老区的旅游都是走的多元化道路。井冈山现在绿色牌和红色牌并重。张家界是贺龙元帅故里,山水风光游也异常红火。福建龙岩也是将红色旅游(长汀“红色小上海”、上杭古田会议会址等)和长汀古城、永定土楼、客家文化配合宣传。与红安麻城同属大别山老区的黄陂北乡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黄陂出了十四名开国将军,数量在湖北仅次于红安、大悟和麻城,超过黄冈其他八区县。近年来,黄陂北乡在发展红色旅游之外,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游、山水风光游、历史名村游、名人故里游、地质公园游、民俗文化游、土家民族风情游等,成功打造了多元传媒形象,成为武汉郊区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数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进而脱贫致富。

宣传介绍本地红色文化,只突出将军群体、将军县是不全面的。宣传将军,不单言其勇,也当言其智。黄冈地区的红色人物,有武将也有文臣,有政治家。两位最重要的红色人物董必武和李先念主要身份都不是武将而是政治家。其余如杨松、林育英、陈潭秋、包惠僧等都是文化人。黄冈和很多其他老区不同,素有重视文教的传统,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即使是将军群体中也不乏受过良好教育、好学不倦的儒将,有观点认为这正是本地将军较多成为国家领导人、成为治国之才的重要原因。就红安而言,全国第一将军县固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牌,但是单一突出将军形象无疑有失偏颇。

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文化,不仅是战争,也包括和平年代建设的红色传统。弘扬红色文化,宣传红色人物,不仅要突出抗战年代他们浴血奋战的事迹,也要宣传和研究他们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和具体做法。有不少老将军建国后投身国家建设,致力经济社会发展,关心家乡民生,支援家乡教育事业,弘扬家乡文化,这些都非常值得宣传,值得后人学习。江西萍乡籍开国少将甘祖昌,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当农民,推动家乡建设,传为佳话。我们湖北本省的例子如武汉童陆生将军,经历坎坷,但他没有消极沉沦,自学中医为百姓义诊,诊治一万多人,以百岁高龄辞世。老将军也非常重视农村建设,曾向黄陂的农家书屋捐赠大量图书。其精神和做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具有特别的昭示意义。童将军的堂弟童邱龙将军,晚年将个人所藏价值连城的一百幅名人字画捐献给武汉博物馆。李先念主席为繁荣楚剧也做出了相当贡献。黄冈红色前辈有类似的例子,应该大力宣传,让老将军们的精神遗产在当代转化为建设家乡的现实财富。

对和本地红色文化相关的人文掌故要充分搜集、研究、挖掘,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近《亮剑》热播,不少人都知道主角原型是红安籍中将王近山,而网友也介绍近山中将和王建安上将都是元朝蒙古王爷也先不花的后代,令人耳目一新。本地论坛有帖子介绍《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红安民歌,《黄冈日报》也介绍过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发生在麻城,都让人眼前一亮,对红安、麻城产生特别的兴趣。记得八十年代作家刘厚明写《亚非九国游记》记述布隆迪之行,当地欢迎他们的小朋友就称呼客人为潘冬子,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但看过《闪闪的红星》。可见这部电影是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当然,作为当年重要的红色革命中心,黄冈的红色文化研究不能满足于挖掘这些小掌故,而要上档次、出品位、出特色、多创新,增加学术含量,争取成为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中心。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黄冈也有一个庞大的国军将领群体,多为科班出身,不少将领在北伐、抗战时期浴血抗敌,对国家统一和抵御外侮做出了重要贡献。尊重历史,铭记乡贤,黄冈的历史理应书写他们一笔,也使将军之乡的形象更为丰富。

篇3:对发展##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国内红色旅游产业历经萌芽、起步、过渡和现在的市场化发展等主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国内红色旅游最早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目的非常明显, 无论伟人故里的游览, 还是纪念馆、博物馆的参观, 都是为了使人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缅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教育是红色纪念地参观学习的唯一功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其管理者只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 并不在意景区的经济效益如何, 这样的公费学习和政治接待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活动。但在这一时期红色旅游的种子已经播下, 待气候适宜就会生根发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开始施行改革开放的国策, 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群众的物质要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这样形势大好的环境下, 许多革命历史遗迹所在地整合当地的绿色资源和古色资源, 借助“绿色”和“古色”的知名度以及基础设施的优势, 转变思想观念, 把开发出来的整合产品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向外推广, 通过“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导, 把当地的红色旅游很好地推向了全国市场, 并逐渐发展了起来。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旅游业已经带动了整个服务行业的大发展, 实际上也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全国各地在旅游业上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这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家从帮助革命老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出发, 积极支持地方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举办了“红色旅游交易会”,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 使红色旅游逐步形成规模并开始走俏市场, 进而把红色旅游在真正意义上地推向了全国的市场, 开辟出了广阔的新天地, 开启了红色旅游市场化过渡阶段。

200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工程”, 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赣、沪、浙、闽、粤等七省市共同签署的《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宣言》, 国家领导人先后就“发展红色旅游业”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引起了全社会对红色旅游的广泛关注。追寻先辈足迹、走访革命圣地、再访光辉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就日益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红色旅游业已经开始迈步全面走向市场, 向做大做强的方向快速发展。

二、红色旅游产业后续发展潜力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革命先烈进行伟大革命的见证,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也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 具有世界性、历史性、时代性。红色旅游是一项特殊的旅游活动, 它集合了政治教育、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功能, 它借助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形式, 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旅游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旅游, 不仅可以加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教育, 促进国民的民族感情、弘扬民族精神, 而且还能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是一项具有多重效益的战略举措。

1. 有着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我国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增大, 在整体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计, 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将继续高速发展, 并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游客接纳国。各项经济数据也表明, 在所有旅游产品中, 越是含有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就越有吸引力, 生命周期也就越长。这些旅游文化元素主要是指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名人的旧居、文化环境、风土人情、哲学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遗迹等, 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主题鲜明的文化主题, 而红色旅游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我国红色旅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有着巨大的开拓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2)

2. 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

红色旅游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地域精神会对当代的成年人和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产生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 有利于我们感受上个世纪老一辈革命家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 接受革命教育, 并深埋在我们的内心里。尤其是能使青少年更自觉地爱党、爱国, 爱社会主义, 并自觉地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走社会主义道路, 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巩固党和国家执政的基础, 而且能够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 使其能够自觉地抵制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不仅可以教育普通老百姓要爱国、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更能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水平。这是贯穿红色旅游整个活动的灵魂, 是我国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3.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好选择。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就是把老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进而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多数的红色景区都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 红色旅游的发展能够切实为老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把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 进而把红色资源逐渐转化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甚至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并最终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其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 红色旅游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扶贫工程, 有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转变思路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兼顾当前发展和未来规划,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保持环境资源和红色资源的有效和完整。在给红色资源所在地的政府、居民、游客等主体带来经济效益,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革命历史遗迹的基础之上, 打造良好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既能让当代人享受到愉快的旅游, 又不会妨碍子孙后代对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既能够满足红色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又能满足游客的利益和红色资源所在地居民的权益, 从而实现红色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1. 保护为先, 在保护中开发。

红色旅游资源, 首要的就是保护, 其次才是开发, 即在保护中开发,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红色资源与生态环境都是红色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 构建并完善严格的专门的保护体系, 对红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同时, 提倡更加环保的旅游形式, 使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其次, 保护当地的民风民俗, 红色旅游资源所在的革命老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当地的民风淳朴, 开发应做到在延续淳朴民风的同时引领其走向现代化。

2. 统筹协调, 走区域合作道路。

红色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下, 走区域合作的道路就成为了最为现实可行的选择。区域合作联动, 区域的协调与合作, 整合优势资源, 实现红色旅游产品的优势互补, 共享红色资源优势, 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充分结合多种旅游类型和多种旅游资源的优势, 促成点、线、面的有效结合, 延伸红色旅游产业的产业链, 开发具有综合性和复合型的旅游产品, 进而增加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并最终形成产品大、市场大、线路精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3. 创新品牌, 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目前不同红色景区开发出来的红色产品大同小异, 品种单一、缺乏差异性, 许多红色景区盲目地开发红色资源, 别人怎么开发, 自己就盲目跟风, 红色旅游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业已成为事实。对于全国的红色旅游资源, 要避免出现雷同开发、同质化竞争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 并为红色旅游的日后可持续发展留下品牌设计和创意的空间。 (3) 红色景区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所在地的人文条件、自然生态条件、及区域条件, 重新完善定位, 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 加大创新力度, 全面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品味, 丰富游客的参观游览的内容和范围, 不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的结构, 才能不断满足市场日益多变、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 树立红色旅游品牌的新形象, 提高与其他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4. 牢固树立以客源市场为导向的新观念, 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目前, 在校学生和中老年群体是我国红色旅游的游客主要来源。 (4) 客源相对较单一, 应细分市场, 把市场做专做精、做大做强, 吸引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从而开发出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针对老一辈的长者, 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能够使其触景生情、缅怀过去;针对年轻人, 红色旅游产品应当能够满足其猎奇、探索的心理需求;针对职场人士, 红色旅游产品应当能够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创业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在注重国内市场的同时, 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红色旅游在其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怀旧旅游, 与其他的旅游形式相比, 更能对人们的心灵产生震撼作用, 由于上个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伟大的领袖人物 (比如毛泽东、周恩来) 、以及国际知名人士 (如白求恩) 等都对国外的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将我国的红色产品与其他资源 (如文化、民族风情等) 融合在一起, 以满足国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挖掘国外游客资源。

注释

1 范世辉.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EB/QL].http://www.crt.com.cn/new s2007/news/xbpjblj/2007/1115/071115114045EF70CD1357E3FDKG6C3E.html

2 陈国生, 李玲.论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 (6) :26

3 贾浩华.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与老区农民收入增加[J].党史文苑, 2004 (8) :60

4 刘建平.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 2005 (5) :28

篇4: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旅游 优势 问题 对策

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

1.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红土地”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品位极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等革命圣地。省内有81个县(市)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赣州瑞金、上饶集中营、井冈山茅坪等景区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336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72件(套)。由此可见,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2.区位条件优越,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西省地处中部,是东西部的腹地,东南沿海的后花园,以及紧邻“长珠闽”等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国际航线,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建立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的格局,不仅形成了与相邻六个省会城市省际8小时经济圈和以南昌为中心的省内4小时经济圈,而且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

3.客源市场充足,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红色旅游,在游览中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途径。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大青少年是其广阔而庞大的客源,尤其是井冈山国家干部培训基地,其客源都是中国未来政坛的“希望之星”,遍布全国各省(市、区),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一个庞大而不竭的客源市场;而作为30余个部委“根”基地的瑞金,这两个客源市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相当稳定且日趋壮大的大市场,它既具市场优势,也独具政治优势,可大力开发和挖掘。

4.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为了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其开发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下发了两个一号文件,明确将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2004年12月,制订颁发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成为全国最早颁发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省市。2006年5月,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另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星级饭店,实行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的价格优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红色旅游开发用地。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西不断完善红色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初具规模,红色旅游产品渐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江西红色旅游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旅游产业机构还不够合理,计划经济痕迹尚未消除,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景区涉及到林业、文物、文化、旅游及地方政府等部门,互相掣肘,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也不利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项目和产品开发无法按市场化运作,竞争力差,发展活力不足。这种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对正在推进中的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体制瓶颈。

2.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单一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源特性来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开发显得过于粗糙,产品单一;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与悠久历史文化结合不多,特色不浓,品味不高,失去了自己魅力。景区均以参观为主,缺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对游客吸引力不高。

3.宣传力度不够,发展极不协调

除井冈山、南昌、瑞金等主要红色景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外,而其他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景区只在当地或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极不相称。这是因为宣传投入较少,使其一直鲜为人知,游人稀少,造成红色资源的极大浪费。发展极不协调,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平时门可罗雀,而与之仅两街之隔的滕王阁内却游人如织。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旅游发展,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总体学历水平、文化、业务素质偏低,从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较差。高校旅管专业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受过正规培训的不多,尤其是优秀营销人才及高层管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本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红色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由于保护意识差,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更是急功近利,只是一味满足快速扩张的旅游需求,以致吸纳游客过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开发模式,突出地方特色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体现其独特性,注意发掘自身潜力,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各显特色,展示区域独特性,避免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可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立体多维展示,可开发一些体验、参与式的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譬如利用战争遗迹、题材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等参与性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

2.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强化宣传推介。继续广泛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旅游促销,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促销。要大力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旅行社要适时利用革命纪念日、伟人纪念日、旅游黄金周等喜庆节日,开展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系列红色旅游活动。积极开展“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旅游研讨会,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力。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保护、去挖掘,走向国际市场。

3.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效率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途径有:一是培养内部人才。应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或选派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引进专业人才。首先应依托省内高校开设的旅游营销、旅管、导游、景观设计等专业,吸收优秀的旅游毕业生;其次,可以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4.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失去这些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竭泽而渔,应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应以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留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准确把握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保红色资源不“褪色”,适度地开发利用。要严格按旅游规律,保护性开发,加强景点维护管理,使之永续利用,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倡导绿色消费和红色旅游的观念,取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丰收。

参考文献:

[1]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 [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文 军:《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3]叶 周:《“红色旅游”独具魅力》[J].人民论坛,2004年第十期

[4]林明太:《莆田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 [J].莆田学院学报,2003(4)

篇5: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红色旅游己成为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门产品之一.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本文在对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劣势,并提出四川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

作 者:张先智 刘旺  作者单位:张先智(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21)

刘旺(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刊 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5) 分类号:F59 关键词:红色旅游   资源   发展战略   四川省  

篇6: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随着我县///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础实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省///省级森林公园的建立,城区景点的开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必将带动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将//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关联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快速兴起,是//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县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目标,以公益林、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全县土地总面积237.23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8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1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5%。境内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完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景观奇特,是游人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是认识自然、增长知识、寓教于游的理想场所,另外区内水系发达,溪流密布,是//的发源地;被誉为“江南古堡”的通天寨,奇绝的仙峰石林、风光秀丽、绿树成荫,以典型的丹霞地貌森林风景资源为基本特色,以“奇、险、秀、幽、野”为主要特征。还有奇峰雄峙的红石寨,西华山森林公园五龙岩摩崖石刻,如日山普照禅寺,苏区革命活动旧址——秋溪红家垄红四军军部旧址和秋溪虎尾坑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质量优越,而且数量较多,分布也相对集中,潜力资源也较为充足,绿色、红色、古色交相辉映。其中以赣鄱之源、丹霞景观、客家文化等旅游资源尤为突出,不仅有数量,而且有品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很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赣鄱之源作为江西人“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最大水源地,对赣人、国人和世人都将具有非常的吸引力。

2、交通网落日趋完善。到了现在,//县的内外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境内公路交通已经形成“一纵一横”主干线、县乡水泥路网已贯通,串连10个乡镇,形成“8”字形公路交通网络格局,206国道纵贯县境南北。三级水泥路西至宁都,接通昌厦公路,东连福建宁化。另外,//省内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军民两用机场的通航,以及即将修建的山东济南——广东广州,广西南宁——福建泉州的国家高速公路均经过//,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困绕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3、客源市场广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环境、资源等矛盾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态优美、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回归自然成为新的潮流。生态优美的//也将受到人们的亲睐,客源市场前景广阔。首先,//是老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对教育十分重视,培养了众多有识之士,其中不少就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客家人寻根问祖意识强烈,这些将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旅游客源市场。其次,//是赣江的发源地,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在江西人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长江的第二大支流也受到省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饮水思源”的理念吸引全社会人员的参与,以赣江源探源为主题,配合森林生态观赏游,专业教育的专题科考游,都将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再次,//县作为//的近邻,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凭借互补性资源优势和与//的连网互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赢得客源市场。第四,省委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实施在促进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因此,从长远发展上看,随着全县生态旅游业的做特做大做强,未来的客源市场必将从周边城市扩展迁延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潜在的客源市场发展前景亦是非常可观。

4、开发成本低廉。//生态旅游资源品位和质量很高,但资源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以观光游、科考游为主,很多景点也是天然形成。象赣鄱之源、通天寨丹霞景观、西华山五龙岩摩崖石刻等景区基本上都还处于原生态,也没有债务负担,在开发时可轻装上阵;同时,目前全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有的景区巳通公路,道路扩建难度和投资规模都不是很大,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的生态旅游开发必将是低成本的和极具比较优势的。

5、政策环境优越。县委、县政府对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提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赣江之源、休闲乡都”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出台《///县鼓励投资开发旅游业优惠办法》,对投资我县旅游业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土地、税费等多项优惠,这都有

利于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对接长珠闽”和建立“沿海发达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的战略决策,这就为自古便是“闽粤通衢”的//生态旅游发展正确定位和产品内涵定位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配套不够完善。由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育不够健全,与旅游景点开发相配套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大力度,有旅游无效益的状态严重影响着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目前大部分景点旅游道路不完善,服务实施也不健全,生态旅游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出来。

2、旅游景点开发力度不够。目前,我县大部分景区保持原生态,景点还处于自然形成,新景点开发滞后,没有把//的乡土人情、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出来。旅游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客源市场开发滞后,促销网络尚未形成,整体促销意识不强。

3、旅游服务水平较低。硬件方面主要表现在: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配套性差,至今全县没有一家象样的星级酒店;旅游餐饮设施档次较低,卫生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软件方面主要表现在:服务不规范,随意性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技能有待提升;服务内容简单化,缺乏个性化服务,不能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尤其是缺少旅游信息咨询等动态服务。

4、宣传力度不够。各景区基本上没有专职的旅游宣传人员,而且参与宣传的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专业知识,大部分是当地村民对景点的解说,一些民间故事也是村民口头传说,没有系统编纂,各类宣传不到位、创意不新。

三、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实现//生态旅游的超常规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种种关系,实现旅游业“一业带百业”的联动效应。坚持每季召开一次旅游工作会议,每年召开若干次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促进各项旅游工作的落实。

2、搞好规划设计,加快旅游景点建设。生态旅游开发要在《江西省//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首先要增强名牌意识,建设名牌景点,以“名牌”带动其它景点的开发;现阶段全县应着重搞好赣江之源、通天寨森林公园、西华山森林公园、//县阻击战和城区景点等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以此推动全县其它景点的开放开发。其次要发展特色旅游,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我县生态旅游必须找准和突出自身的特色,形成鲜明的、富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并加以精心包装、大力宣传,才可能成为对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目的地,现在我们可完善通天寨森林公园“休闲农庄”的建设,提高景点规模和档次,真正让//树立多侧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旅游结合体形象。

3、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食、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业的六大要素。而目前//的生态旅游的“游、娱、行”占80℅,“食、购、住”的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购”的环节更是薄弱,因此,//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应在“购”字上做文章,力争在短期内使“购”的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开发利用地方丰富绿色食品——白莲、茶叶、红菇、菌陈茶、翻秋花生和手工粉干等,对绿色食品进行广开发、巧包装,使绿色食品尽快上品位、上规模,形成特色优势;二是大力开辟具有地方特色、对游客能产生吸引力又便于携带的工艺品和纪念品——//砚、根雕、竹制品以及客家灯饰;三是实行统一征集商标、命名、评定、注册,采用定点生产,定点销售,使全县旅游商品在质量、品牌、包装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而带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四是广开渠道,增加货源,多方引进国内外特色产品,设置固定的旅游商店和流动的销售摊点,促进旅游商品流通,有效提高旅游商品的经营效益。

4、开发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生态旅游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在全民中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旅游区开发必须同时规划好景观建设,要考虑旅游景点和生态环境对旅游发展速度、规模及档次的承载能力,对旅游系统自身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优化组合,使其在功能上匹配,区域上协调,时段上有序。第三,要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葺,以保护原貌为原则,防止失去“古”的特色。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生态旅游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5、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旅游发展*宣传,旅游形象*包装;但宣传要讲究一个整体定位、整体包装,这才能出形象、出效果;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着力打造“赣江之源、休闲乡都”生态旅游品牌口号时,做好宣传文章,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建好//旅游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收集、挖掘具有石城特色的旅游信息,不断丰富和提升网站内涵;二是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画册、广告牌等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旅游;三是在进入//县境内的各主要路口和我县城区主要道路上设置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引人入胜的宣传//旅游风光的宣传广告牌或灯箱等;四是制作和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旅游宣传团队,外出宣传或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旅游促销宣传活动等,不断扩大//县旅游的知名度;五是结合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适时在各景点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诚邀各地新闻媒体、著名文艺工作者、外地游客等参加,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景区知名度。要通过构筑精品旅游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造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运用现代旅游新理念,指导全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惟其如此,才能使生态旅游在石城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县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宣传人员缺少,不能满足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的需要,要尽快通过选调、引进、培训等手段不断充实我县的旅游从业人员和提升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以适应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7、加大资金投入。财政兴旅,旅游旺财,这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规律。在目前我县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在稳定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招商引资,逐步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局面。一是要通过财政预算、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把旅游开发的资金纳入正常的信贷计划等多种途径,确保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县鼓励投资开发旅游业优惠办法》,对投资我县旅游业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土地、税费等多项优惠,为开发创造宽松的政策、发展环境和优质服务。三是要积极稳妥推行股份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共同兴办生态旅游,走出一条旅游、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篇7: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考察

胡光英

(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在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开展红色区域旅游合作,对于发展老区经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推进“红色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精神的有效途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对于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特殊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有关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革命根据地

一、红色旅游及其特点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含的革命精神为载体,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和学习等旅游消费活动。每逢“七一”、“八一”等重大政治纪念日、活动日以及三个旅游黄金周和寒暑假,各“红色旅游”点都是火爆异常,即使在平时,近年来各大中城市报名参加红色旅游的团队也持续增加,许多单位自发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英雄城市游”、“领袖故居游”等活动,上海等重点城市还开通了赴井冈山等地的“红色旅游”专列。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中,一支支红色之旅尤为引人注目。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他们走到哪里,就把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革命先辈的光辉业迹、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传扬到哪里。

红色旅游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在井冈山、庐山、韶山,南昌等红色旅游景点均可以看党和国家领导和文人墨客亲笔题词,赋诗。各地政府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采取了各种艺术手端,如雕像、建塔、建纪念馆等形式再现了革命历史。在开发红色旅游中各地都把红色旅游与当地民俗融为一体;比如在井冈山,瑞金等地推出“饮红军水”、“吃红军饭”、“唱红军歌”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于都还把县城的一座大桥冠名为“长征桥”、县城的主要街道冠名为“红军街”、把宾馆改为“长征宾馆”;特别是福建省长汀县通过大力宣传红军长征出发点,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县城经济发展。各景点的规模建设都是巨匠心,从景点的建筑、道路、绿化、石刻等每个景点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红色旅游的现状及积极影响

由于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大多是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建立根据地,所以红色文化资源多在边远落后地区。如当初的中央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等。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管辖,有的跨越数省,这就给老区的发展带来了不便。怎样充分发挥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更好地发展老区经济,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做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走红色区域旅游合作之路,携手共创“红色”旅游品牌,以旅游带动老区经济的发展,不失为一条较好的发展思路。

红色旅游给革命老区奔小康和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引擎,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扶贫工程。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很多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基本都打出了“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也有助于东、中、西联动,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适应了促进“五个统筹”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锻造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向世界展示“红色”魅力,把红色旅游作为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新窗口,可以说是抓住了时机。红色旅游渐趋红火,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方的积

极扶持,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主动配合,离不开宣传、文化、规划、财政、旅游以及建设、交通、民政、教育等部门的有力推进。

从有旅游投资的“七五”计划始,旅游等部门就陆续安排财政拨款、拨改贷等资金,重点培育和发展红色旅游。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七五”至“九五”,国家旅游局连续安排资金890万元,先后支持建设井冈山烈士陵园和一批旅游接待管理设施。在延安红色旅游基地、毛泽东故里韶山、邓小平家乡广安和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处,该局也分别安排大笔资金加强设施建设。江西省的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风景名胜区,庐山被誉为世界文代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以及革命历史“庐山会议”让庐山开发红色、绿色旅游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经肯定南昌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说: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瑞金、于都和福建长汀是经军长征的出发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发挥了做出了巨大贡献,以革命历史背景开发红色旅游各地都显现了自己优势与如今,发展红色旅游已被业内视作大有可为的重头戏。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册上,井冈山、韶山就赫然在目,其后延安、嘉兴、赣州、南昌、广州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跻身这一行列。在新世纪初启动的国家A级旅游区(点)评定中,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风景区、西柏坡和以毛泽东故居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历史纪念馆、领袖人物故居都被评为国家4A或3A级旅游区点。湘潭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为主体,大力开发综合性旅游区,实现了“红与绿”(即革命纪念景观与周边自然风光)的对接;遵义在做强红色旅游品牌的同时,坚持发掘与保护相结合,使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乌江等遗址保存完。

“红色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这一时尚方式传输给大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旅游传导的是政治内容,采取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红色精神”真正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培养下一代方面,红色旅游是难得的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交通状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焕然一新。公路、铁路、海运、民航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交通网络。老区的交通建设也突飞猛进,有些著名的革命圣地甚至已拥有了自己的机场,这也为分散在它附近的其他老区带来了便利条件。这些都表明,红色区域旅游合作已初具条件。

三、红色旅游的未来思考

发展红色区域旅游,共创“红色”旅游品牌,应将着眼点放在全国,把全国看成一个大系统。每个革命根据地分别为一个区域,是全国这个大系统之下的分支。区域内加强旅游合作,区域之间也加强交流与合作,统筹兼顾不同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在区域内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聚效应;在全国实现红色旅游的联系互动。

怎样有效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更大地发挥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需要长期地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红色区内、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我国经济,特别是老区经济意义重大。

篇8: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一、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

老区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的统称。由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就决定了革命根据地必然地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广大农村。老区地处穷乡僻壤, 那里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文教落后, 经济贫困, 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当年老区人民不怕牺牲, 艰苦奋斗, 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因此, 没有理由不扶持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老区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虽然老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比较滞后, 基础建设也极端薄弱, 但幸运的是老区有其自身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对优势:

1. 老区是当年的革命根据地, 革命前辈以其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历史的丰碑, 孕育了红色革命文化, 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最有效的契合点便是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旅游的物质基础, 它们构成了老区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说是核心竞争力, 就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是老区独有的东西, 不能为其他区域直接拷贝或复制, 非老区区域只能对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的革命精神加以继承与学习, 并使之发扬光大。革命先辈当年在根据地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一致的心理认同, 成为老区无形的价值遗产。尤其是先烈们那些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 如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南泥湾大生产、中共七大等等, 无不为国人所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些光辉的革命事迹已成为老区的名片, 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动人的革命事迹才了解甚至喜欢老区的, 没有这些革命事迹作为载体, 老区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如此壮美的表述。所以老区手中握有的这些名片, 确实是一张张王牌, 有着他处无法比拟的红色旅游的优势。

2. 老区工业化程度低, 又地处偏僻, 受人为污染远比城市要低, 生态环境优美, 同时许多地方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农耕文化模式, 而农耕文化是一笔凝聚着人类几千年智慧的文化遗产, 这是老区拥有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之外, 老区发展生态 (绿色) 旅游、乡村 (土色) 旅游的宝贵资源, 弥足珍惜。目前, 全国许多乡村也在发展乡村旅游, 但相对于经济发达, 在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而言, 虽信息、交通、文教等基础方面相差很远, 但老区的优势恰恰在于受城市影响较小, 农耕文化保存得更为原始和完整,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南方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已罕见耕牛田间劳作, 一般代之于拖拉机。相反, 老区的农村不时地可以看见夕阳西下, 牧童歪坐在牛背上, 欢快地嬉戏, 抑或吹起竹笛, 那悠扬的笛声, 伴随着袅袅的炊烟, 还有那晚归的鸟虫, 构成一幅恬静美丽的乡村图景, 引人无限遐想。可这只在老区的农村才能耳闻目睹。对于久在喧嚷的城市生活的人来说, 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而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 释放压力, 陶冶情操, 告别喧闹, 愉悦身心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另外, 老区亦多壮美的险峰峭壁, 沙海冰原, 瀑布峡谷, 秀美的溪流港湾, 林海花径, 石林溶洞, 独特的珍禽怪兽, 飞虫游鱼, 奇花异草, 这些自然景色又是老区发展生态景观旅游的潜在优势。

3. 老区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极为丰富, 有利于发展古色民俗旅游。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而从未割断的文明模式, 在这个文明的链条上, 记载着众多的民族印记, 各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 这就形成了奇特的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老区偏僻闭塞的客观条件, 在常规下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不曾想对保护老区各民族文化尤其是风俗习惯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恰恰是个利好的条件。诸如赣南的傩舞、陕北的黄帝陵、凉山彝族的火把节、百色壮乡的干栏和壮锦等。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建筑艺术、服饰文化、婚丧习俗、民间歌舞、地方戏剧等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各老区先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工艺技能、艺术趣味、伦理观念等民族印记, 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性, 是一部反映老区人民生产生活、艺术创作的大型百科全书,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他们是穿越时空, 长期积淀下来的各民族或种群的文化活化石。无论对研究者还是游客都具有诱人的吸引力, 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

通过对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括:老区的优势呈现出“红色突出, 古色、绿色、土色交相辉映的格局”。

二、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1. 牢固树立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

在旅游产业化的大潮中, 各地争项目、上项目都很积极, 巴不得一下子把本地打造成旅游强市 (县) ,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如此狂燥的心态下, 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往往抛之脑后。有些地方收门票积极, 但掏钱修缮文物,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却十分吝啬, 一般心态是先抓到钱再说, 至于保护和抢救各类遗产就留给下任吧。更加之老区经济贫困, 财政十分拮据, 因此保护经费常年是短缺的, 根本无力去做保护工作。有些地方总希望依靠旅游这只生蛋的母鸡, 尽可能的多生蛋, 不惜搞杀鸡取卵式地开发, 盲目扩大接待能力, 致使各景点不堪重负, 从而对文化、自然遗产造成无法逆转的人为损坏。在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中国的颐和园、丽江古城、故宫、天坛、布达拉宫等六大自然、文化遗产被挂黄牌警告。虽然这六项自然、文化遗产各有各的被警告的原因, 但都与各地保护不力有关。丽江古城修好的古民居, 办起了酒吧等营业场所, 铜钱味使得纳西族聚居地那种原始的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连驰誉世界的文化、自然遗产都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更遑论那些目前没有级别的文化、自然遗产了。这六处世界遗产首先要解决的恐怕不是资金的问题, 更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也即保护遗产是经济效益至上还是社会效益至上的问题。口头上谁都会说社会效益至上, 抢救保护第一。但不幸的是沾上铜钱味, 便忘乎所以了。

自然、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和忽视保护必然贻害无穷, 从而造成旅游业的衰败。旅游业的衰败只不过是经济效益的降低, 而忽视保护造成自然、文化遗产的毁坏和消失, 必然使得未来的华夏子孙只能守着一些历史记载, 去寻找一丝心灵的慰籍, 甚至象孤魂野鬼般找不到栖息灵魂的所在。

2. 做好自然、文化遗产的细致普查, 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

对本地的文化、自然遗产进行详细的普查, 做到心中有数, 是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关键。由于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与开发部门并不是一套班子, 存在推拉扯皮的现象, 因此政府需要协调统筹各方关系, 以免开发部门在不知详情的疏忽中, 无意识地损毁文化、自然遗产, 或制定不科学的规划, 此时要十分尊重保护部门的意见, 以防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心切, 不顾当地客观条件, 一味上项目, 颇有当年“大跃进”的味道, 所制定规划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 而置国家法规政策于不顾, 如任意圈占良田, 2006年4月, 山西左权县委县政府在麻田强行圈占20亩良田, 与开发商一道建立一个八路军总部广场的事件暴光, 充分暴露了某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有关法规, 急于大干快上的心态。国家三令五申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何以对一些地方政府未有丝毫效力呢?更何况麻田人均2分地, 划20亩耕地建广场, 实在奢侈。左权县还涉嫌给予相关62户农民的补偿不合理, 按农民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 每亩地1000元一年的租金, 这是在该项目盈利的情况下才予以支付, 若不盈利, 农民只能拿到那堆钢筋水泥的广场建筑, 可谓无视群众利益, 对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置若罔闻。中国有许多地方搞项目多以特事特办的名义搞起来, 而多数情况下特事特办是以牺牲国家的法规政策作为代价的, 确实引人深思。为此制定的旅游规划, 必须统筹经济、文化、社会效益, 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同时协调各方的利益, 无论如何群众的利益是不能损害的。只有这样, 红色及其他类型的旅游开发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利, 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3. 全面落实规划, 整合旅游资源

规划制定后, 面临着落实的问题。 (1) 问题是资金的问题, 保护遗产需要大量经费, 做规划, 搞普查同样要经费, 尤其老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有的乡村之间没有硬质公路, 另外老区地处偏僻, 通讯质量不好, 旅馆接待能力有限, 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老区财政紧张, 筹措如此庞大的经费的确困难。如何拓宽筹款渠道, 成为一个难题。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拨款和支持外, 还可向社会募捐。同时借鉴国外经验, 发行彩票, 既然搞体育和慈善事业都通过彩票募集资金, 遗产保护与开发也可用这个办法, 只是发行彩票要有严格监管。还有就是引进民营、国有资本甚至外资, 以开发后的利润作为投资回报, 也不失为好办法。但无论怎样筹款, 必须以个人或企事业单位自愿为原则, 切不可搞变相的摊派。

(2) 是钱有了, 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切勿用于建太多的豪华宾馆, 这容易导致形象工程。尤其是红色旅游为主的老区, 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游客体验革命精神的, 豪华的宾馆恰与红色旅游的宗旨背道而驰, 并且据本人仔细观察, 来到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人并不多, 远不如以古色或绿色突出的旅游景点吸引外国游客多, 将一般旅馆装修后做到卫生、舒适, 即可满足需要。现在全国有一股风, 就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各地为了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不从遗产的内涵挖掘入手, 而是希望搞一个形式上的世界之最来吸引眼球, 通过申报吉尼斯纪录, 以求一劳永逸, 如世界最高摩天轮, 世界最高观光电梯等等, 然而往往收效甚微, 常常是热闹一会, 不久就变成摆设了。

(3) 是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教育群众。各地政府要依照法律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 给各旅游部门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经营秩序, 同时给游客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氛围。要让游客来到老区, 能体会到老区人民的淳朴、热心、诚实的胸怀。一些老区的旅游摊贩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时, 往往以次充好, 利用游客不知行情或不知真相的情况, 任意宰客, 从而给游客极坏的印象。各地政府要打击这种不良行为 (明码标价要落实到位) 并教育广大群众。革命年代党在老区大力倡导买卖公平的原则, 应好好继承。许多游客是抱着寻根或者说寻求精神家园的心态来的。少数经营者的不良行为, 会给老区蒙羞, 也让游客有物去人非之感。老区人民当年形成的淳朴、热心的道德风尚是一笔无形资产, 给人以家的温馨, 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要留住游客, 吸引回头客, 这是极其重要的。各地政府要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去教育引导群众, 不可等闲视之。

(4) 老区在突出红色旅游之外, 还要妥善地整合红色、绿色、古色、土色等多种旅游资源, 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 使得游客能够一边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 一边寄情田园山水, 或一边瞻仰灿烂的古代文明, 一边欣赏异地风情。在整合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老区要着力培植自己的旅游品牌。老区之间红色旅游有同质性的缺点, 各地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可以避免游客产生雷同之感。当然, 品牌要在游客中牢牢树立, 老区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 老区发展旅游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 同时整合其他旅游资源。这将有利于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 扩大就业, 改善老区产业结构, 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区要紧紧抓住旅游大发展的契机, 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把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2年吃西瓜主题作文下一篇:少年王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