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

2024-06-27

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共10篇)

篇1: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

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几则家庭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考

刘微是高三的一名女生,爱好广泛,善于交际,喜欢体育运动,会打太极拳、书法、钢琴。每个爱好都小有成就,学习成绩在重点高中也是名列前茅,应该是父母所期望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刘微从小体弱多病,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因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让亲属帮助照顾孩子,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别人替代不了。

刘微从五岁的时候在父亲的陪伴下,天天坚持晨练,风雨无阻,三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孩子上了小学,孩子随着锻炼时间的推移体质越来越好。在锻炼的三年里和孩子愉快地沟通,解答孩子的提问,共同学习各门的知识。

孩子十岁时,父母引导孩子开始自学英语,小学毕业期间自学完了初中英语,初中时自学完高中的英语。孩子从小在学习时,我们就不陪在她的旁边,但我们的习惯是在别的房间看书或看电视陪伴她,等孩子学完了睡觉了,才和孩子一起去睡觉。因为上午孩子用脑很多,早餐我们总是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让孩子早餐吃饱。这些年就是这要坚持下来的,教育孩子贵在坚持。诊断分析:

刘微是个很出色的孩子,刘微的出色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她的父母培养教育分不开的。应该说她的爸妈为她创造的家庭教育氛围适应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父母掌握了家庭教育方法。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努力积极创造适应孩子家庭氛围。

二、不宠、不溺爱孩子。刘微是个独生女,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去溺爱她,相反家庭成员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孩子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

三、孩子有着多彩业余生活。刘微的业余生活丰富,特别是父母从小带刘微坚持锻炼,锻炼增强了身体素质,让孩子的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有了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都对孩子的性格和学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孩子自己能养就能自己教育。一个父母如果没有决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难道就能相信别人会把您的孩子教育好吗?教育不能指望他人,这绝对是家庭教育不能动摇的根基。刘庆山夫妇对孩子很有责任心,教育观念和方法一致,在教育上没有指望别人。

五、父母在学习能力上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刘微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态度端正、松紧适度,不是只注意孩子的成绩,更注重孩子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英语上付出很多的努力,也取得值得让人羡慕的成果。范例启迪:

一、父母要有家庭教育的意识。好孩子是培养教育出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个芝麻长不出西瓜来。

二、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成长的沃土。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要用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创造一个适应孩子的成长沃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要持之以恒。培养一个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应该拥有教育孩子的恒力的毅力,孩子的每个优点和长处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不能急于求成。要报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突然有一天,您会发现枝头已经硕果累累。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教育方法,但缺少的是教育孩子的毅力和恒心,不能持之以恒,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不能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成长,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氛围。

四、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品德、学习习惯、饮食起居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这些是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晨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坚忍不拔性格的形成,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适当锻炼的机会。

五、尊重、平等、互动。沟通是父母引导孩子成长的桥梁,尊重、平等是沟通的基础。锻炼、沟通与学习知识结合起来是一种立体家庭教育互动氛围,在晨炼的散步或慢跑中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向孩子渗透自然、社会、科学等等知识。这种立体家庭教育氛围给孩子带来效果是体质增强、意志坚韧、学习兴起增加、与父母的关系融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家庭教育互动形式。失败案例:

志宇是一名大学毕业的男青年,在家待业已经近一年了。毕业后也曾去招聘,但大部分公司在面试时,就将其拒之门外,几家公司也试用过,但不久便被解聘回来。如今在家里越呆心情越不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融洽。与其母亲交谈深入了解才得知,家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开个小超市,志宇从小就在幸福呵护中成长。再加上志宇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父母更加疼爱他,家里的活父母一点也不让伸手,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学习上父母也不过多过问,怕造成孩子压力过大,会上火。孩子上大学也是找人花钱上的,在大学期间成绩也不太理想,多科被挂,勉强拿到毕业证。诊断分析:

家庭教育氛围不良,不适应孩子成长的要求,造成志宇在适合能力、劳动能力、学习能力等上的匮乏的主要原因,志宇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在情理之中。

一、父母缺乏家庭教育意识。缺乏正确的家庭育儿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没有在家庭成长的环境有意识地去教育孩子。

二、父母对孩子溺爱。志宇从小体质多病,父母只在物质上进行丰厚的供给,使志宇成了物质的富足者,而在精神上却成了贫穷者。

三、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志宇从小生长在安逸、舒服、宽松环境里,父母为他的生长而创造环境,是环境适应他。走向社会后是每个人适应社会,志宇的父母从小就没有为他创造去适应生活环境的机会,从小在这方面就没有得到过锻炼,从而造成了志宇的适应能力差。

四、缺少动手的能力。志宇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事情有时都不会自理,没有自己去劳动获得需求的意识,劳动能力相对自然会比较低下。

五、心理承受能力差。志宇小时候体弱多病,得到了父母在身心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种优越的环境里,身体逐渐强壮,可心理却变得日趋脆弱起来,面对从没有遇到过的困难、问题便很难适应承受。

六、缺乏积极的心态。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能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志宇无论是在物质上、学习上、过于宽松,精神上过于空虚,没有目标,缺少斗志,走向社会自然没有努力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面对来自于社会上的困难自然会选择退缩。案例启迪:

一、做父母的要拥有科学的育儿理念。用先进科学的育儿方法,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提前预防和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等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问题后,再想起找家庭教育专家指导教育。确切地说孩子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教育是再教育,再教育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二、不要走进教育的误区。不溺爱孩子,身体上的虚弱,应该增强体质,适当地进行锻

炼,不能因为身体上有病,让孩子在思想也“病”想来。

三、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一个人生存的手段。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有自理能力,以后走向社会很好地适应社会。

刘微和志宇从小都体弱多病,但两家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育出孩子的素质也是截然不同的。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去耕耘才能有收获。父母不要把幸福的“种子”供奉起来,虔诚地祈祷幸福的降临。不要看到别人收获了果实,才想起自己为什么没有收获。不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想起后悔当初,父母们切记莫让幸福的“种子”被虫蚀空失去了生命力!

篇2: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

自信,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也不吭声也不动。我对她说:“欣欣,该你跳绳了。”她连头也不抬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跳。”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想跳?能小声告诉我吗?我不会告诉别人的。”她犹豫了半天才趴在我耳边小声说:“我不敢跳,现在我还不会跳。”噢,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虽小,但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却很缺乏自信心。于是我用征求的口吻对全班幼儿说:“你们很勇敢,跳得也很好,我非常喜欢你们。但是咱班的欣欣小朋友今天不想跳,你们能原谅她让她明天再跳吗?欣欣、,行吗?”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为了帮她建立自信心,不伤害她的自尊心,晚上她姥姥接她时,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她姥姥说了,并希望她姥姥不要批评他,要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她练习跳绳,使她建立自信心。她姥姥很同意我的做法,直向我道谢。第二天户外活动时,欣欣拿着跳绳向我走过来,高兴地对我说:“张老师,我会跳绳了!”果真,她一下跳了5个。我立即表扬了她。看着她那甜甜的笑容,使我感到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令人寻味和咀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得当而暗暗高兴。

篇3:引领孩子由“学会”走向“会学”

一、走向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的许许多多的冲突, 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 构建正确的新型师生关系, 将有助于教师协调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随着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批判, 以及现象学、解释学等现代哲学的启示, 我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逐渐超越了近代的认识论, 从主客对立走向了交互主体, 力图确立一种两个生命主体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即教师为教的主体, 学生为学的主体, 他们都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进行着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以及情感的沟通, 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对话, 从而实现教育意义的共享和共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双方只是被观察、被分析的对象, 教师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类, 进行控制管理, 以导出期望的结果, 而不是把学生当作面前的“你”来进行对话理解;学生只是把教师看作知识的体现者, 只是为了获得确定的知识。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 而学生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师生共同关心的是学习主体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条件, 并不关心学生的精神在成才期的变化。这样的师生关系, 将导致学生的发展永远停留在起步阶段, 一旦他们离开校园, 步入社会, 他们将是新的“文盲”———不会学习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之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 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 如何与你相遇。”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 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就不应只局限于知识的教学,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所以, 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乐学、好学, 激发学习兴趣和养成学习习惯。

二、构建智趣课堂

智趣课堂是如东县实验小学推出的一种新型课堂, 它是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是以智启智、以趣激趣的课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课堂。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语文,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 因此我尝试利用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构建智趣课堂, 在“趣”中生“智”, 即通过有趣并且有意义的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智慧型的少年。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一块“白板”, 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 经过精心培养, 逐步发展, 接近成人。而且, 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凡事有疑必问, 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 儿童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 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 给孩子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 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 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民主、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让学生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 整首儿歌其实就是“红领巾”对盲婆婆说的话。但如果把这种情景放到生活中, “红领巾”会怎么跟盲婆婆说, 盲婆婆又会怎么回答他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小组合作讨论, 想想盲婆婆和“红领巾”是怎么对话的, 并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议。在听、说、演、评的小组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这些在学生今后的人生路上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确, 要真正能让孩子放手走路, 就要让孩子由“学会”走向“会学”。只有这样, 我们的孩子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才能真正成为装点社会、装点祖国的美丽花朵!

摘要:教孩子“学会”与教孩子“会学”, 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本文着重于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儿童由学会知识转向自己会学知识, 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推进中,反抗外来入侵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她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而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教育具有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辩正性和全面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需要从不同角度与途径来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教育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D647

浩瀚历史,巍巍我中华。辉煌文明必有博大精神之引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的力量之源。古代,中华先民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团结一致精诚合作,与自然与社会作斗争,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愚公移山”“万里长城”,记载于《史记》等史学巨著中。近现代,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展现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①

正因如此,民族精神教育不仅成为我们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历史》教学中的一条主线,不论是在经济、政治史中还是在军事、文化史中都闪耀着民族之光,弘扬着民族之魂。一部中国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形成和展示民族精神的历史。由此,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她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也必须让民族精神已成为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世界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辩正性和全面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民族精神教学之中。

一、把握初中《中国历史》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

(一)民族精神教育在整体认知上展现出广泛和深刻的特点之一

从社会进程上看,《中国历史》不论是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也不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埴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礼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史,部包含着民族精神教育的思想材料。在古代史中从“人文初祖”黄帝,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到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到郑和下西洋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再到近代的虎门销烟,洋务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接着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血肉筑长城”和民族精神高地上甘岭,再到当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每一个事件都显示出历史前进的特征,而每一历史事件都包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從社会内容上看,《中国历史》不论是经济史、政治史和科技文化史,不论战争史、民族关系史和外交史,也不论是杰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斗争史等都蕴藏着民族精神教育的广博的思想素材。以八年级下册的七个单元为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民族团结》、《钢铁长城》等,每一单元和每一课都有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容。

因此,不论是从社会进程还是从社会内容上看,中国历史纵横两轴方向上都含有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活示例。这些内容实际都展示我国民族精神内容的广泛性和内涵的深刻性之特点。这些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现在多角度、多侧面,如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团结统一、追求真理等,如果将其高度概括起来,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同样,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也相当深刻,它应是教师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突破的难点。当我们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历史事件时,我们都会发现着一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内涵,迸发着民族智慧的火花、闪现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因而历史事件本身显现了深刻而博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讲清基本历史内容后,可以充分挖掘每一课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在极其恶劣条件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七七事变”中中国守军血染卢沟桥,平津保卫战佟麟阁、赵登禹等将领英勇献身,以及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残酷的“囚笼政策”与“三光政策”八路军所发动的百团大战。在这一续列抗战素材中,包涵了中华民族忍辱负重、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正如习近平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上所指出:“近代以后,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他强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他还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他们的名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明华章,他们的名字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的名字捍卫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尊严。②因此,要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深刻内涵,就通过具体鲜活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对历史人物的感受,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二)民族精神教育在静态认知上表现为的辩正和统一的特点之二

在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有过战争与分裂,也有过和平与统一;有过灿烂辉煌,也有过晦暗屈辱;曾为世界强者,也曾落后挨打。但民族精神从未丢失过。因此在涉及民族精神教育时,教师要及时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敢于直面民族精神教育的反面现象,从而树立辩正的和全面的思维观念,。比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既然民族精神以爱国精神为核心,为什么每一朝代都有叛国者甚至卖国贼?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弄清两点:endprint

(1)民族精神不是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精神之和,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牢固地具有这种精神。而是一个民族整体所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民族思想和心理倾向。个别历史人物表现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如宋代的秦桧,出卖国家,陷害忠良,但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是中原人民在岳飞率领下进行着抗金斗争,他们才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2)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民族在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都会出现分化甚至背叛现象。还有的学生困惑于民族精神中有“热爱祖国、团结统一”,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却还有那么多的战争和分裂,如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民族战争等。因此教师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给学生分析:①“热爱和平、团结统一”的精神是就中华民族的主体而言,并不是全体,更不是全体中的每一个人。②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平的、团结统一的,这是主流。战争和分裂虽然确实存在过,但相对于前者时间较短,只是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旋涡。③热爱和平、团结统一是从人民而言的不是指历史上的少数倒行逆施者和穷兵黩武者而言的。

(三)民族精神教育在动态认知上显示出开放与发展的特点之三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仅接受了考验,而且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先进文化,如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等等。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性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例如,在讲到长征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时,可以联系古代的大禹治水、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近代康梁的戊戌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现代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历史事件,通过举例和分析,学生理解了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物质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精神等,让学生通过近、现代史有关历史事件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更新内容,从而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发展性的认识。

二、领悟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

(一)民族文化的传授和感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指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特征、共同地域的穩定共同体”。由此可见,共同的文化(包括语言和心理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纽带。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历史上有过战乱、纷争和分裂,但始终“形散而神不散”,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影响。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那么民族精神就是民族的魂。离开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历史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上在科技、思想、哲学、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历史书籍,扩大知识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民族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直接思想来源。因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直接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德笺言、道德楷模的学习来深化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使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例如历史道德楷模人物有大禹、孔子、司马迁、范仲淹、文天祥等,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学生从这些道德笺言和道楷模的学习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和力量。

(三)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辨性。

当今中国已融入国际社会,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包容兼收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碰撞过程中,不仅接受了考验,而且丰富了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国情,批判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夯实民族精神教育之基础。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中国历史》课程内容,按形式可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和思想文化等三大块。

(1)政治部分可分为战争、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材料。以八年级上册为例,从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到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都是战争与革命,都贯穿着民族精神的教育。 (2)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部分虽然在《中国历史》中的篇幅相对较少,但有着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经典素材。如七年级上册第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中有艰苦奋斗、大胆创新等民族精神,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中张骞、班固所体现出来的民族团结、自强不息、忠心报国等民族精神等等。(3)科技和文化成就的部分是《中国历史》中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七年级上下册中的文化单元以及八年级许多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内容,都是民族精神教育极好资源,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展现出来,能得到很好教育效果。

初中历史课还安排了许多活动课内容,也具有民族精神教育的作用,如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八年级上册的《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八年级下册的《家庭的照片》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切身了解和感受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沧桑巨变和杰出成就,从而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感性效果。

三、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历史教师要重视《中国历史》的教学,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中国历史的民族精神教育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主要有:

(1)利用课堂主阵地,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成语比赛、观看影视资料和歌曲演唱等途经来体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2)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通过让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历史遗址等来感受民族精神。

(3)通过教师讲授开设历史专题讲座和学生参与互动等形式,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

(4)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联系《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精神专题教育。

(5)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如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有效形式,让学生自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然而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者们企图阻挡我们民族复兴之路,而国内贪污腐败分子也在慢慢侵蚀着民族的基业,民众信仰也普遍缺失,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将之作为一项德育工程,在历史教学主阵地上,把民族精神的精髓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并汇聚成不可抗拒、勇往直前的正能量,引领我们民族走向世界强者之林。因而,中学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艰巨而迫切的。

参考文献:①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②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篇5: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未来

《grit》作者介绍:angela duckworth,曾经在麦肯锡工作,后来做了一名数学老师,在做老师期间发现那些智商高的学生他们的成就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的高,于是带着这一问题她开始学习心理学,她的导师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人性中正面的力量是什么,所以这本书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告诉我们成功的因素是什么?《grit》这本书于2016年5月3日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很多关于成功的心理学实验和访谈,本文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中的一篇。前面说到是毅力可以预测一个人是否成功,我们一定想知道如何培养一个有毅力的孩子。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培养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在讲如何培养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前,我们先来看看父母的类型,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的各种品质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智慧型父母即要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又要严格的要求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在到达成功之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例如:挫折、认知的局限等等,孩子们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勇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支持。记得前几天,已经很晚了,儿子还是不想写作业,然后一个人跑到房间哭了起来,说他没有心情写作业。哭了两分钟后,儿子说,谁来抱抱过,给我点勇气,孩子爸抱了抱他,一分钟后,儿子从房间出来,坐在桌前开始写作业,并笑笑的说,妈妈,以后你们多给我点勇气,很快儿子就的把作业写完了。有时候我们家长做在一起聊天,我们中大部分是80后,小时候流行棍棒教育,打击教育,所以很多家长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于是有的父母会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受那样的苦,只要孩子高兴怎么都行。这种观点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专制走向放任,任何成功的获取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最能激发孩子兴趣的事情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特点,第二是这件事情有挑战性。我曾经在《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把这件事情做成后的那种自信,那种心满意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无限的努力,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快乐的,支持我们把这件事情做成功的是我们的信念,而不是快乐,所以作为父母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而全盘否定我们父母,走向另一个极端。说完父母类型,下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毅力品质,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一、父母有毅力是孩子有毅力的先决条件;对孩子来说,千言万语的教育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一件事情说了一百遍了,他还是不听。从小就跟孩子说,好好学习,可是他就是不好好学习。但是行为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难想像一个喜欢打牌的父母,他的孩子能好好学习;一个喜欢抱怨的父母,他的孩子会知道感激;一个爱学习的父母,他的孩子会学坏。原腾讯副总裁,多本畅销书作者吴军博士在《大学之路》这本书里讲到他父母的方法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摘抄下来跟大家分享:我的父母教育子女应该算是成功的,但是他们自己却一直没有意识到他们教育子女的真正秘诀。我和弟弟很多年后回过头看,才明白秘诀其实在父母自已身上。我的父亲没有机会上一个全日制正式的大学,不过他学习了一辈子。他利用在大学工作之便,去补习了一门又一门大学课程,做科研也非常努力,得了很多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最后居然能在一个极为看重文凭的大学里被提升为教授级研究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作者提到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激情,二是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具体到细节方面则是兴趣、刻意练习、目标明确、乐观。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大量的科学研究。

1、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找到他的兴趣,他才会努力的为之奋斗。但是确定自己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确定兴趣前他需要不断的尝试,毕竟喜欢上一件事情是非常容易的,对这件事情持久的保持兴趣却是不容易的。就像婚姻一样,新婚夫妻是非常幸福的,但是想要每天过得都像新婚一样幸福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夫妻双方认真的经营,付出等等。但是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是非常有意义点,这点经过科学上已经有了证明:第一、人们所做的工作如果与他们的兴趣点相符,他们对这项工作会更满意;第二、人们所做的工作如果与他们的兴趣点相符,他们在工作时表现得更好;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更喜欢帮助他的同是,做这份工作的时间也会更长;对于学龄的孩子来说,假如孩子喜欢这们课的内容,那么他更有可能得高分。这种现象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的。

2、教会孩子刻意练习;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的多,也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书如《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拜访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滑板爱好者,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实际上是刻意练习,长期坚苦的大量的刻意练习。

3、学会聚焦目标,专注于一件事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精力管理等等,还是一事无成,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精力管理等等这些只是一个工具,他的目的是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名人,我们会发现这些名人至少会有一个超于常人的本领。例如,说到郎郎,我们知道他的钢琴特别厉害、说到贝克汉姆,我们知道他的任意球特别厉害;说到凡高,我们知道他的画画特别厉害。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目标明确,聚集到一个点上,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所成就。

篇6:兴趣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殿堂

兴趣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殿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能使学生学好英语,而且还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就孩子们的未来.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阵地,让老师的关爱成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引领学生越过英语学科的层层门坎,通向成功的神圣殿堂.

作 者:刘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实验初中,江苏,盐城,224700刊 名:海外英语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年,卷(期):2010“”(6)分类号:G642关键词:生趣 激趣 藏趣 增趣

篇7:的科技引领未来主题班会

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

动手不动脑,啥也学不好。

动脑不动手,本领学不牢。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创造靠劳动,全用手和脑

想象+实践=创造

何清致:科学为人类撒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科学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 的辉煌。

周江韵 :科技正以崭新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在歌声中寻找科技的足迹,在创新中收获喜悦吧!

何清致:在辉煌的科技成果背后,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篇8:引领雅士 走向未来

由于声带长期过劳的原因,朱裕伦毅然离开了三尺讲台,转而进军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会展行业。1978年1月1日,朱裕伦和其它两个伙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雅式业务促进中心。从单纯地给一些外商翻译目录,到做广告代理、做刊物,他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抓住机遇让雅式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雅士展览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展览企业。

雅式每年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及越南等地主办20多个展览会,覆盖行业包括纺织、塑胶、橡胶、能源、电信、资讯科技、建筑建材、印刷及包装等等。北京和上海汽车展最初都是由雅式创办。特别是雅士旗下的品牌展会中国国际橡塑展,享誉海内外。

1983年雅士公司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橡塑展(chinaplas),这次展会给朱裕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办展理念。由于当时举办展会的目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中国本土的技术及设备基础很差,所以95%的展品及展商来自国外,而且展会的规模和面积也很小。25年以后,中国国际橡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品牌性展会。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橡塑展上的1900家展商里,超过一半的展商是中国企业(包括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谈及雅式的成功,朱裕伦说:“要说雅式成功的秘诀,有三点我们把握得比较好:一是国际网络,20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将我们的展览定位为以外商为主的国际性展览,一般都会达到很高的外商参展率。二是多样化管理措施,比如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来规范我们的管理手段;三是大量培养本地人才,现在我们在国内有六七十位全职员工,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我们将增加到100人左右,培养本地人才将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

金融危机的到来影响着整个会展业的发展,展商与观众首先在信心上受到了打击。在亚欧经济高峰论坛的时候,温家宝总理讲了六个字:信心、合作、责任,正是这六个字,使朱裕伦在思考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时,受到了启发。他说:“作为主办单位,我们要创造商机,做一个负责任的主办单位,让展商有信心,与展商及观众充分合作,共同应对这场经济危机。

篇9:培养引领未来的卓越领导人

一、领导力和领导人

所谓“领导力”,引用詹姆斯.库泽斯所著《领导力》的定义,就是指带领组织迎接挑战走向卓越的能力。从结构上分析,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到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个体领导者应善用愿景、理念、激励、协调,来带领和影响组织,从而产生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领导人指独立负有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的“一把手”(含董事长和总经理)及其有潜力的继任者,具体包括三批人:①企业领导;②各公司总经理;③各中心区域总经理、城市公司总经理、部门总经理,包括厂长等。上述群体及其有潜力的继任者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企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是承载着企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使命的领导者。

二、为什么要发展领导力

企业提出领导力发展的问题,是应对领导者转型和企业转型的需要、是实现企业战略使命的需要、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业务持续增长的需要、是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需要,也是让企业成为受人尊重企业的需要。所有这些需要背后都是“人才”的问题,是个体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的问题,是企业当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应对领导者和企业转型的需要

企业的领导者正面临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型,比如:从管理一个厂到管理多个厂、到管理一个地区公司到管理全国性的公司、从做好一件工作,搞好一个项目,到做好一盘生意、从创业型经理人到职业型经理人、从主要关注业务到关注团队和组织能力、从自己亲历亲为,到号召人、凝聚人、引导人、组织团队完成。不仅企业的领导者面临转型,企业也同样要转型,从做生意到做企业的转型、从做企业到做行业的转型、从追逐短期盈利到追逐长远企业价值的转型、从传统的生意模式到全价值链增值的创新模式转型。

转型无时不在,转型的风险无处不在。尽管过去我们在领导力和组织发展层面做了很多尝试,但尚未发现提升领导力的系统且有效的方法。

对此,我们下一步发展领导力的方向明晰了吗?

2、实现战略使命的需要

企业肩负着历史重任和战略使命,这决定了企业要努力成为优秀的企业,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当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条件,然而成为行业领先者和成功经营一个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成为行业领先者所必需的人才、能力、行为、制度及流程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现状和想象。从事这样一个艰巨而宏伟的事业,如果不提高各级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不激发各级经理人的积极性,不调动千军万马的智慧和力量,企业的战略使命只会成为一纸空谈。为此,我们要实现经理人价值最大化,让企业的战略使命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然而面对这样庄严的使命,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3、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

竞争是市场化的最基本的特征,它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企业的每个“器官”甚至是“细胞”中,弱肉强食,适(变)者生存。

首先,现在的企业都是生存在高度竞争性、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也就是所谓的红海。我们可能并非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要奋起直追,赶超前人,站稳脚跟,成为受社会认可的、合作伙伴信赖的、同行学习追赶的领先者难度非常大。同时,中国市场的竞争就是国际化的竞争,我们很

多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国际性的巨头公司。例如,零售行业的竞争对手有来自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这些企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在经营理念、体系化管理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对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而言是相当大的危险和挑战。再者,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战略必然使企业成为受关注的焦点。客户的期望,对手的挑战,媒体的关注,舆论的影响,无一不给领先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竞争在市场和产品上展开,更是在人才优势和组织能力上展开。面对携先进理念、体系化管理和人才优势的国际巨头,面对机制灵活、速度超常的本土企业,我们在行业领先者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我们在市场领先者的地位上能够停留多久?

4、持续增长的需要

领导者普遍走过了开疆拓土、艰苦创业的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迈进;现在则正在走向以企业成熟发展、专业发展、自身能力提升和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的另一个崭新阶段,力争实现从有到优的飞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有持续增长的能力吗?盈利增长是否伴随营业额的增长而增长?回报是否伴随着营业额的增长而增长?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营业额增长而盈利持续不增长时,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即是我们通常讲的“企业临界”。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现有业务的规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边界。如果不进行能力建设、不培养人才,不仅不能持续发展,连生存都是问题。

然而,习惯一线作战的经理人,突然要面对人才培养、组织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这些全新的任务,是否还像一线作战那样游刃有余?

5、创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需要

大量的事实证明,从成熟走向卓越的企业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在于卓越文化的形成,而这种文化才是真正推动企业走向成熟的根本。然而,很多企业文化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伴随企业增长,人员增加了,文化却稀释了;亚文化强化了,主流文化却弱化了;同一个集团存在不同的文化。归根到底,一把手是文化的塑造者和传播者,领导风格对组织文化、组织氛围和业绩表现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者,我们领导人认识到了吗?

6、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的需要

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是企业新的追求。历史证明,企业往往成为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不仅为社会贡献物质财富,更要贡献精神财富。GE之所以成为受人尊重的企业,就是因为GE被公认为领导者的黄埔军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领导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那么企业除了经济财富,还能拿什么奉献给社会?

总的来讲,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领导者,要有一流的企业文化。企业提出发展领导力,归根到底就是发展人,就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就是满足以上六个迫切需要的关键。

三、领导力现状

纵观国内企业经理人近几年的表现,我们发现经理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创业家情结、股东代表心态、超级业务经理作风、和谐背后的不坦诚及公司政治。这些现象是束缚领导人发挥作用的紧箍咒,是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是应该引起企业高度重视的危险信号。

1、创业家情结

企业有今天的市场地位, 离不开创业家的拼劲、激情、智慧和胆识,但伴随着业务的成长,“创业家情结”也成为进一步成长的羁绊。创业家情结高涨伴随着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热衷于树立个人权威;股东意识淡漠,将事业成功归为自己的功劳,视经理人队伍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当初打天下的同志开始不团结了,甚至走向分裂,组织氛围差;作风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下属简单粗暴;固步自封,沉湎于过往的成绩和经验,无法超越自我;事必躬亲,不放手,不授权,不培养接班人或长期培养不出接班人,感觉自己不可替代„„虽然业务仍在快速成长,但事实上已现隐忧。

2、股东代表心态

有些经理人在企业有很长的工作经历,成为业务领导后,没有及时转型成为职业经理人,仍然残留着浓重的股东代表心态,表现在:工作作风表面、浮躁,市场意识淡漠,不深入钻研业务,对市场没有感觉;以股东代表自居,没有大局观,没有整体意识,永远只在自己的位置和角度看待集团的领导和员工、同事,对企业的制度、流程置若罔闻,对下面摆出老板的架子,官僚习气重;有的企业基础和品牌都很好,具备行业领先的条件,但因思想封闭、开拓力不足,发展缓慢,丧失了大好机会;喜欢空话、套话;说的多,做的少;一说就大,一做就小;保位置,守摊子,缺乏冒险和创新意识。

3、超级业务经理作风

由于业务高速扩张,很多经理人没有经过领导力发展的训练,没有及时完成思维和角色转换,就较早的走上了较重要的领导岗位,因而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表现在:关注具体问题,乐于当救火队员,缺乏通过管理体系建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善于用组织的力量来系统地解决问题;关注业务多,关注团队少,不授权,团队不团结,后继乏人;战术意识强,战略思维弱,缺乏长远谋划能力;随着企业规模增长,疲于奔命,力不从心。

4、和谐背后的不坦诚

企业人享受四海一家的兄弟情谊,但如果这种兄弟情谊是建立在缺乏坦诚的基础上,则会毁掉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简单、坦诚、阳光的工作氛围。有的同事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对事业负责;但也有的同事不敢进行思想和观点交锋,讲问题轻描淡写,讲成绩滔滔不绝;不能面对真实的批评,喜欢听恭维话,受不了批评的语言;有的为了维持表面和谐,粉饰坏消息,报喜不报忧;有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有的业务能力不行,靠毫无原则的拉帮结派,为自己谋求生存的空间;有的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总是觉得自己很能,而事实恰恰相反,干一个业务,垮一个业务;有的喜欢对权力的追逐,而从不为下属排忧解难。

5、公司政治

企业病,关注局部利益、部门利益,过于微观,忽视了组织架构和人才对业务的推动力。上述种种现象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企业周围的事情。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有问题不可怕,有问题不反思才可怕。

反思, 就是要找出我们经验中那些不适应的部分,主动否定自己,主动超越自己,推动事业持续发展。PDI咨询公司研究提出了转型50/50法则,认为面临转型期,过往成功的经验中有50%是可以适应新情况的,而另外的50%则会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障碍。

企业失败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毫无疑问,根本原因都可以追溯到领导力的问题。不论多么辉煌的企业,不论多么辉煌的企业领导者,在领导力上的疏失,结果通常都是灾难性的。举几个例子:

1、被成功冲昏头脑——钱伯斯(思科)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长期的成功之后做出最佳决策的机率就会降低。

2001年春开始,思科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一年之内股价蒸发了88%。而在这之前,思科的管理人员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思科会落魄到这个地步。高管认为,思科已保持了40个季度的持续增长,难道未来不也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吗?更为可悲的是,即便有证据显示形势不妙的时候,思科仍然固执地坚持固有的美丽设想。就连华尔街都担心互联网设备市场将崩溃时,CEO钱伯斯仍然乐观地预测年增长率可达到50%。

当时的钱伯斯为什么这样想?波士顿学院社会学家黛安.沃恩在《挑战者号发射决定》一书中指出,人的精神支柱不会轻易屈从于现实,“当一些对形势不妙的证据出现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往往会把它扔到一边,直到一些证据非常重要而不能再忽视、非常清楚而不可能再有误解、非常痛苦而不能再否认时,才会迫使他们放弃自己曾经精心构筑的美妙设想。”

这个案例启示了我们:企业真正的敌人,是领导者日益滋长的骄傲自满的情绪。卓越的领导

者在成功以后仍然保持一份谦逊,在辉煌面前持续反思,不断对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创造长青的基业。

2、缺乏坦诚的陷阱——李健熙(三星)

获取准确的信息,是CEO做出英明决策的基础。但很多CEO缺乏这个基础。《领导力优先》一书作者、心理学家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主要原因是下属不敢说出事实的真相。即使老板并不想排斥异己,但他/她发出的一些微妙信号(如敷衍的反应等),也被认为是不欢迎听到坏消息的迹象。职位越高的管理者,越是无法准确了解导致业绩问题的原因。

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1997年决定进军汽车业时,很多高级经理都知道汽车行业的产能明显过剩,但对这笔130亿美元的投资却保持沉默。李健熙是个很强势的董事长,还是一名汽车发烧友,结果,三星汽车刚投产一年就彻底失败,迫使李健熙从自己腰包里掏出20亿美元安抚债权人。他非常吃惊地表示:为什么当初没有人敢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这个案例启示了我们:缺乏坦诚不仅营造了虚假的人际关系,更可能从根本上毁掉我们的事业。

3、危险的企业文化——安达信、安然和所罗门兄弟公司

安达信、安然和所罗门兄弟公司都已经垮台或濒临破产,但这些公司的恶果都是在堕落的企业文化下的环境萌芽、发展的!不管采用明确的还是含蓄的方式,公司的文化都应该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支持一线员工做出正确的决策。

“华尔街之王”所罗门兄弟公司虚张声势的企业文化鼓励了一种不用承担责任的冒险行为,安然的企业文化助长了秘密攫取利益的行为,安达信的企业文化则制造了监管机制缺失下的利益冲突。堕落的企业文化滋养了堕落的行为。

这个案例启示了我们:不能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便是在助长堕落的行为。

四、发展领导力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各级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企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现在,面对发展的需要,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领导者自身领导力的不足已经成为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领导者对于领导力发展问题的认识不足、思考不深、投入不够,组织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领导力发展体系,这都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不可否认,领导力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未来成长的最关键的因素,企业最大的风险,是滞后的领导力发展水平同日益庞大的事业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面前,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已取得的成绩。因此,要求经理人要“超越”,超越已有成就,向更高目标迈进;超越已经形成的认知和经验,敢于否定自己、颠覆自己;超越已有的思维方式和领导风格,成为引领未来的卓越领导人。

篇10:引领未来汽车发展的概念车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 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 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发布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开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公司对概念汽车的开发都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其显示汽车公司的强大发展势头。

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2.1.2 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驾驶员、乘客)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分析首先需要对人体各部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室内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座椅、仪表板、方向盘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充分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根据对人体的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位置和作用力大小,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以降低操纵疲劳程度。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能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地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车门的开口部位和尺寸。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地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乘坐环境。2.1.3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公司及制造公司开始使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采用三维3D技术虚拟实境开发概念车。欧宝汽车即采用3D虚拟实境技术设计开发概念车。设计人员可以亲身体验飘浮在空中的虚拟影像汽车设计和制造,节省了可观的开发费用,并计划推广到其在北美的14座装配厂去。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雷诺、德国奥迪,以及意大利、瑞典等汽车厂都在积极进行这种虚拟设计、制造。

过去汽车研究开发中心要开发新车或是改型,都是先用油泥塑造车身实物模型,修改极为耗时。现在汽车的研发,尤其是概念车的开发越来越追求最短的开发时间。如果现在引进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只要在电脑中输入数据,建构出车型数字模型,在实验室中,即可呈现出一辆理想中的汽车影像,工程师们只要戴上目镜,就可看得一清二楚,就有如一辆真的汽车在眼前,经过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讨论修改后,很快就可设计出理想的新款汽车。定型后,既可利用电脑中的数据,外包试制零部件和试装新车,实现组装零误差,而且开发时效比过去快多了。

2.1.4 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500万辆。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绿色汽车的回收再制造。

2.2 概念车预示道路交通中人类行为方式的演变 2.2.1 概念车预示了未来道路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当前世界许多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今后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技术上的限制了,而是设计师思维的限制了。

现在各大车展中出现的概念车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现有的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概念车另外一种是那些提出了某些创新但还处于技术方案研究阶段的概念车。比如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车,能够随意更换车壳的汽车,能够方便地更改驾驶方式的汽车,能够在水中游的水陆两用车,能够飞的太空汽车,能够变色的汽车。像由丰田和索尼共同研制的“POD”车,就能通过车前灯、后视镜、尾部天线以及座椅向车主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德国大众旗下西亚特公司在美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多功能概念车“Sal?鄄sa”,就有运动型、舒适型和城市型3种驾驶方式可供你选择。2.2.2 概念车表现各国文化的差异

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概念车的制造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各种文化在美国交融、碰撞,因此其概念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引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商业设计及实用主义盛行,因此其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美学伦理之上而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与美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概念车。日本作为世界产量第二的汽车大国,其概念车务实多与想象,技术胜于艺术,更关注解决技术问题,可以说这是日本概念车的设计前提,每一种车型都是为解决一种技术问题而开发的。而日本车造型保持小巧、简洁、经济的风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机关系处理均体现出了日本人作为东方人思维的细腻和折衷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

美国把设计看作商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把设计看作加速产品淘汰的一个工具,德国把设计看作社会文化的基础,而法国则把设计看作设计师表现的舞台。所以从各个国家的概念车设计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度的不同设计理念、以及其不同的设计文化背景。

3 结束语

上一篇:车辆抵押声明下一篇:商场开业庆典宣传策划活动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