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

2024-06-2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

一、前言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关键,良好的导入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够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开展学习,以使学习效果得以显著的提升。现如今,如何在小学数学这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已经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关注与思考的重要话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

首先,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一定要富有情趣、新颖活泼,形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不要总是使用同一种导入方法。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以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更好地开展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在开展导入之前,应先对教学内容以及课型进行有效的分析,究竟是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新授课,从而将新知、旧知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更好地提升最终的导入效果。最后,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也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数学源自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数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打破课堂的局限性,更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地加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

(一)以激趣为出发点,增强导入效果

兴趣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上,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导入效果,首先就要将激趣作为出发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前导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角”的知识时,如果直接地对学生说,角就是由一个端点所引发的两条射线,那么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与直观,很难理解逻辑性较强的概念,不仅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枯燥和乏味。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选取两个学生以同一个点为出发点,向不同的方向走出一段距离,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猜测,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猜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角有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导入,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能够对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加以拓展,并使其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得以锻炼,以减少学习的乏味性与枯燥性,以使最终的导入效果与教学效果得以全面的增强。

(二)新旧知识相结合,增强导入效果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以使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累积之后,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数学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与前提,而新知又是旧知的延伸及拓展。从特定的角度上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将其变成连接新知与旧知间的纽带,以为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先为学生出两道加法题,比如2+5+9和5+5+5,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观察,以找出其的不同之处。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说,前一道题中的相加数字是不同的,而后面一道题的相加数字是相同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乘法运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通过这样地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旧知识更好地加以复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消化新知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导入效果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现代手段也被逐渐地引进教育教学中,并成为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可以更好地渲染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以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其也拥有着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等特征,能够使一些枯燥、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鲜活,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圆”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非常平稳呢?这时学生们往往会回答因为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然后教师再问,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以将其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在易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最终的导入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得以全面的提升,也能够保障教师更加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导入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要将学生自身的喜好作为出发点,以更加地投其所好,增强导入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新知、旧知间的有效联系,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连贯性,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从而取得一个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继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2):121.

[2]潘筱媛.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41-42.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应用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在小学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偏向于形象、直观,所以,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了能够使最终的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引起必要的重视,并要通过合理的手段与方法来增强导入的效果,以对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与帮助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为探讨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一、前言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的关键,良好的导入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够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开展学习,以使学习效果得以显著的提升。现如今,如何在小学数学这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已经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关注与思考的重要话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

首先,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堂导入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一定要富有情趣、新颖活泼,形式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不要总是使用同一种导入方法。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以更加的生动有趣,能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更好地开展学习,以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在开展导入之前,应先对教学内容以及课型进行有效的分析,究竟是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新授课,从而将新知、旧知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更好地提升最终的导入效果。最后,教师所开展的课前导入也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数学源自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数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打破课堂的局限性,更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地加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究

(一)以激趣为出发点,增强导入效果

兴趣往往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上,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导入效果,首先就要将激趣作为出发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前导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角”的知识时,如果直接地对学生说,角就是由一个端点所引发的两条射线,那么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与直观,很难理解逻辑性较强的概念,不仅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枯燥和乏味。因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选取两个学生以同一个点为出发点,向不同的方向走出一段距离,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猜测,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猜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角有关。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导入,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能够对学生自身的知识视野加以拓展,并使其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得以锻炼,以减少学习的乏味性与枯燥性,以使最终的导入效果与教学效果得以全面的增强。

(二)新旧知识相结合,增强导入效果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都是具有较强连贯性,以使学生在经过长期的累积之后,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数学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与前提,而新知又是旧知的延伸及拓展。从特定的角度上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整合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将其变成连接新知与旧知间的纽带,以为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先为学生出两道加法题,比如2+5+9和5+5+5,然后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观察,以找出其的不同之处。在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说,前一道题中的相加数字是不同的,而后面一道题的相加数字是相同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乘法运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通过这样地导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旧知识更好地加以复习和巩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消化新知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导入效果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现代手段也被逐渐地引进教育教学中,并成为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与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可以更好地渲染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以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其也拥有着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等特征,能够使一些枯燥、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鲜活,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圆”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非常平稳呢?这时学生们往往会回答因为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然后教师再问,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以将其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在易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最终的导入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得以全面的提升,也能够保障教师更加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导入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要将学生自身的喜好作为出发点,以更加地投其所好,增强导入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新知、旧知间的有效联系,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连贯性,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从而取得一个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继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22):121.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 从学生平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他们回忆学过哪些图形,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 可这样谈话来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三角形面积, 知道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下面就请大家来回顾一下, 介绍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 (组织学生交流) 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随即出示课题)

二、教学内容导入, 联系实际

很多的名师都执教过这一内容, 他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新课导入。而我觉得, 在当今追求课堂效率的课改新时代, 应运用简单实用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效率将会有所提高。

在教学《数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方程》时, 我是这样进行导入谈话的:

(1) 上课前, 老师刚学会了一种本领, 想借此机会表演一下。想不想看?好的, 先请大家听好规则:你们可以随便想一个数, 记在自己心里, 然后按照我说的办法对这个数进行计算, 我能马上猜出计算的结果。

(2) 现在老师背对黑板, 站到最后去, 我们请4位小组长上来, 在心里想一个数, 写在小黑板上, 给你们小组的同学看一下, 其他同学都准备好纸笔, 和组长一起计算。

(3) 你们算好了吗?我想你们这一小组的结果可能是105, 怎么样?你们小组也是105。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你们有很多想法, 能把你现在的想法说给我听吗? (进行评点并且揭示课题。)

因此, 我们应在新课导入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创设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游戏导入, 激发欲望。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 比较好动、好问, 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以此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趋向, 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导入方式主要可以借助游戏、儿歌、比赛等方法来实施。

在教学关于1-5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下面请小朋友与老师合作, 编创问答拍手歌, 能完成吗?

师: (边拍手边说。) 一朵小花几个瓣?

生:一朵小花4个瓣。

师:两朵小花几个瓣?

生:两朵小花8个瓣。

师:接下去自己会编吗?请同桌合作完成儿歌的编创。 (教师巡视指导。)

四、直观导入, 引导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就如写一篇文章, 数学课也像是在写一篇文章。古人要求能够做到“豹头、猪肚、凤尾”, 方能够算得上是一篇锦绣华章, 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部分, 也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忽视课堂的导入部分, 而要精心构思, 设计出好的导入方式, 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新课一开始, 学生就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学习中来,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 更是情感的投入, 价值观的领悟。只有激发了学生美好的内心情感体验, 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学内容越贴近孩子实际生活, 孩子们就越容易接纳和理解。创设美好情境, 进行直观教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们很快乐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由情导入, 感受真实生活

情感的表现在教学中, 对师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很好指导、引领作用, 学生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 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主题的要求很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心学习需要, 以情入境, 即要用语言、神态、动作、情节感染学生, 引起情感共鸣。以“情”入境, 可以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等, 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真实生活, 真正受到感染和启示。学生在音乐与视频欢乐的、轻松的情景中进入学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加了学生喜欢学数学的愿望, 学生在快乐的情景中积极的、快速地参与学习中来, 提高了学习的参与率, 从而有效进入数学课堂学习中。

摘要:课堂导入, 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方向, 方便学生自主建立知识间联系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 往往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有利于学生排除各种干扰, 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如果能运用有效方式导入新课, 那么整节课的教学将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下面就来谈一谈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篇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方式;实物;游戏;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精彩的开端不仅能够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在确保课程魅力有效展现的过程中,也有助于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多种导入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种导入方式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一、实物导入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意识较差,借助实物进行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的认识,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物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学生熟悉的正方体积木带入了教室,通过对多个积木的排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观看,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等方向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图片,然后,动手画出来。之后,以一句“我们来观察一下教材中的一些图形好吗?”顺势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而且,这样的实物导入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锻炼观察能力,同时,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是保护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重要导入形式。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来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但是,在游戏导入的过程中,切记出现学生只体会到了玩的乐趣,却学不到知识的情况,这样的游戏是不利于学生顺利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的,也是不利于导入环节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导入的作用,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我选择了“定价”导入活动,首先,我将一些实物的卡片分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实物进行定价,之后,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价,比如:玻璃杯(11.2元)与玻璃杯(11.5元)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元角分的区分来加强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轻松的环境“定价”活动也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来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来能够给抽象的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一分子。所以,在实际数学导入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出发,创设出学生熟悉的情境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周长”时,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走进了下面的一个情境,如:母亲节快要到了,大头儿子想要给围裙妈妈制作一张卡片,可是,在卡片制作完成之后,发现卡片外边光秃秃的不好看,就决定沿着卡片的边围上一圈的彩带,请问,大头儿子应该用多长的彩带呢?熟悉的动画情境不仅能够顺势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而且这样的情境导入也能帮助学生更地理解“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导入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质疑导入法”“儿歌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等,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也为导入环节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重新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导入方式

白营小学 刘娜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兴趣导入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步。好的导入课能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教学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这对于新内容的接受,旧知识的复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景导入法

小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让他们扮演生活中的角色,体验当演员的感受,他们会你争我抢,热情倍加,在扮演生活角色过程中引导小演员们把新旧知识串起来“, 观众”则在演员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地陷入教师布下的“陷阱”,轻轻松松进入新课中。如《新标准英语》3A Module 6 School ,让值日生(2 人)一人扮演LingLing ,一个扮演Miss Smart ,教师扮演一名学生,用旧知识串联出新知识:“What’s this ? It’s a desk| chair| blackboard.”这样的情景导入自然、巧妙,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歌曲导入法

英语歌曲和童谣可以寓教于乐。小学生生性活泼,说唱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前唱一支英语歌曲可以开创一种生气勃勃的局面,把课前的英文歌曲恰当有效地引用来导入新课,效果更妙。如《新标准英语》3A Module 9 Happy Birthday.课前了解到有同学过生日,课堂上齐唱歌曲Happy Birthday.祝贺同学的生日,既活跃了气氛,又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轻松而愉快地导入了新课。歌曲导入新课,除了可以用教材中出现的曲目,教师还可以大胆创新,将学生们熟悉的、喜欢的歌曲旋律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新词,导入时边唱边板书新词语、新句子,学生们在学唱歌曲时已在不经意间接受了新知识点,板书的歌词又加深了视觉效果,学生学习的激情自是不言而喻的。如将“What are you doing ? I’m reading |listening| running| Jumping ⋯.”——名词套入到《两只老虎》的曲调中,孩子们唱得摇头晃脑,不亦乐乎,有些还可配以动作,新课导入水到渠成。

三、游戏导入法

儿童爱玩好动,有着极强的游戏天分,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动感,充满活力。让孩子在动中玩,玩中乐,乐中学。而且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新标准英语》5A Module 6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导入设计了动感而富有竞争性的游戏,看谁反应快,动作准,接球、传球表现得好。在学生传球游戏的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WangFeng can play football well.You can catch the ball well.Oh Lucy can’t con2t rol the ball well.教师的语言评价伴以变换的夸张表情,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到新课中来,快乐而热情地学习英语。

四、教师充当“教具”导入法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充当一下“活教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教师身上,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自己去制作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具,或是身体力行地参加到教具演示的学习活动中。如教学《新标准英语》3B Module 6 UnitlWhat’s the time ? 时,改变以往用钟表模型的方式,导入时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作钟表面,通过两只胳膊的长短转动来演示时间的变化,学习既有动感,又有情感。孩子们对教师这个“活教具”兴趣盎然,积极看“表”回答问题,新课导入只在“一时之间”。

五、竞赛导入法 世纪是个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的竞争,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竞争,今天的小学生明天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正确的竞争可以使人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使其健康成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龙式复习单词、句子,引入新知识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新标准英语》4A Module| Numbers ,以一竖行为—小组报数,比一比哪组报得快又准,引出新知识点。但在竞赛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引导竞争健康发展。

六、直观导入法

实物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新标准英语》3AModule 5 What’s this ? 这单元主要学习文具类词语,用实物导入,利用教室里学生现有文具资源,教师提问:What’s this ?然后指着书包说: It’s a bag ,bag ,bag ,bag.学生通过看、听,便领悟了书包用英语怎么说,便会产生好奇心:书、笔、橡皮又怎么说呢? 教师因势利导,引出book、pen、pencil、pencil2case 等词。这样的导入直观、生动、简单易行,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七、幽默导入法

幽默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或动作,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优化课堂。比如运用一个哑剧表演导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边看教师的动作,边猜意思,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亦可用一个幽默的笑话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新课。

篇6: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新课的技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一堂课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 “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石呢?

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数学新课导入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数学新课导入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下面,结合一些教学的实际,深入介绍十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一、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课堂案例】在教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堂课时,教师以亲近的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像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小结】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案例中的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吗?”、“可以吗?” 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极具亲情味的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二、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顺利开展新授课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方法上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等,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情感反应,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自主地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中来。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抓住孩子们的心。

(教师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如下图)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师:哈哈,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师:还有不同吗? 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师: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这就需要我们量出角的大小。

【小结】我们的教学都极力提倡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宽松的,适合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好要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同时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思考性。因为创设情境不在于气氛营造是否热烈,而在于它是否刺激或引起学生的主体性反应,并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

三、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这堂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知识作深一度的思考。

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小结】以简短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也是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头。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课堂上把数学知识“蕴藏”于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快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疑问来促使学生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完。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

师:大家认识他吗?这是一休,一个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老师有许多有关他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师:天皇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天皇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天皇处死。

师:你们认为一休摸纸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谁能用“可能”说一句话预测一下结果呢?

生:他有可能摸到写有“死”的纸团。生: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师板书:可能)

师:可天皇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天皇派人偷偷拿走了盒子里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这回,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么样?谁能用“一定”或“不可能”来预测一下结果?

生: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团。(师板书:一定)生: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团。(师板书:不可能)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师板书:可能性)

【小结】教学时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用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体验。”所以说以现实生活为原形的课堂教学,正是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课堂案例1】在教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堂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小数并了解小数的意义。

(教师把准备的一些人民币放在讲台上,用投影仪出示一组商品的图案及价格,要求学生按商品的价格付钱)

书包 15元 直尺 0.2元 钢笔 4元 铅笔 0.8元

师: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过东西吗?现在老师当营业员,你们当一回顾客。如果买一把直尺,你应该怎样付钱?

生:我付一个两角的。生:我付两个一角的。师:如果买一支铅笔呢?

生:我付一个五角的,三个一角的。

生:我付一个五角的,一个两角的,还有一个一角的。师:谁还有不同的付钱方式? 生:我可以付四个二角的。

生:我付的是八个一角的,还有两个二角的。生:我也可以付四个一角的,还有两个二角的。

师:投影仪左边的两个钱数大家非常熟悉,都是整数。右边两个钱数看来也不陌生,都是小数,分别读作零点二和零点八,并会用付钱的方式表示这两个小数,知道了0.2元表示2角,0.8元表示8角。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认识小数。

【小结】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六、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进行导入,过渡到新知,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这堂课时,因为在前面的知识中学生们已学过整数的除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容易区分并掌握新知识。

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六个梨和三只盘子。)请问同学们试试如何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

(学生们很快分完,并纷纷回答)师:好的!大家完成得非常好!(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梨)

师:现在一共有七个梨,请大家再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

(学生们观察了以后,纷纷说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小结】这种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为学生在新的知识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亲手实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课堂案例1】在教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这堂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厘米有多长?再数一数1厘米中间平均分成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拿出一把直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学生纷纷比划)

师:好,再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个圈尺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边比划边回答1米等于10分米。

师:好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拿着尺子量一量家中的那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米、1分米、1毫米?

【小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把握得更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所要学习的概念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新知识学习,有更便利的捷径。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事实,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八、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游戏之中,思维会更活跃,能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导入就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习兴趣与数学自然而然地得到增长。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引人入胜的游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师:(老师演示)这个节奏能拍出来吗?(学生一起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生:要拍无数次。

师: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

【课堂案例2】在教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用游戏这样进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搞一次拍球比赛,大家等下推荐6个人上来,分成两个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好,那现在就选这六位同学作代表,先分成甲乙两个队。每人拍5秒钟,请同学们当小裁判,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师:比赛开始!

(两个队的同学都开始拍球,学生们纷纷鼓掌,喊加油)

师:乙队分别拍了8个、13个、14个,甲队分别拍了11个、14个、16个。现在请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口算或用计算器计算每队的结果。

师:(热情洋溢地)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47个,乙队拍了35个,甲队胜了。我对获胜方表示祝贺。

(这时老师要求加入乙队,现场怕球5秒钟,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现在老师又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欢呼,甲队则没有反应)

师:你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队3个人拍球,乙队4个人拍球,这样比赛不公平。师: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对总体水平的高低吗?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重,学生提出“平均数”)

【小结】合理地运用游戏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基石。但是,有的老师利用游戏进行导入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如:游戏内容设计太过呆板、不丰富且不新颖;游戏展开不够生动活泼;游戏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教师应多思考游戏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巧性,使之更好地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服务。

九、运用归谬的方式进行导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正误比较,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从中意会或感悟到正确的方法。

归谬,是首先呈现错误的内容或假设错误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内容或观点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及其荒谬可笑的结论。这种导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归谬导入。

允许学生放错,给学生一个重新认识、思考的过程,在我们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学时不妨针对学生较难理解、易忘记的知识点设几个“陷阱”,引诱学生犯错,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地思考,进而留下难忘的印象。

【课堂案例1】在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归谬导入的形式让学生们走出认知的误区。

师:(拿一个长方形框架)大家认识这个吗? 生:这是制作风筝的一个普通的框架。生:长方形框架。

师:如果这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答略)

师:你能在不破坏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改变它的形状吗? 生:拉长方形的对角。

生: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它就变了。师:变成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这时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猜出它的面积吗? 生:它的面积不变,还是80平方厘米。生:它的面积比80平方厘米小了。生:比80平方厘米大了。

师:哪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相信你们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就会茅塞顿开了。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堂案例3】在教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复习》这堂课时,可以故意用错计量单位,导致错误,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错用计量单位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写日记,我们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写好日记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请看——

今天是2007年4月30日,星期三。

早上六点半,我被闹钟吵醒,便从长8厘米、宽4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一支长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个小时。想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不能迟到,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2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生:哈哈大笑。这位同学的日记里计量单位用错了。

师:太棒了,可见学会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我们教学的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创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动态生成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从学生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只有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十、运用巧妙的猜想导入新课主题,促进学生学会独立猜想、思考的能力。

猜想导入就是让学生根据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的内容作出推断的一种导入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一知半解或是陌生的。导入时,教师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想的理由,逐步展现实质。

【课堂案例1】在教六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猜想从而导入新课。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自己的位置呢?

生: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生: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

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从门口开始数。生: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坐在哪儿吗?

生: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这一组定位第1组,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1组第1个,好吗?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愿意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自由发言)

生:每位同学在班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你只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好朋友的位置)

篇7: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引 言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堂课艺术的主要特征。新颖、独特的教学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出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认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的兴趣。

导入之目的就是要通过直接的、间接的,直观的、感性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常用的有以下27种:

1、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目的。

2、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3、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激发活跃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4、布障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

5、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向同学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6、作用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所要讲学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大家,以激起大家的学习欲望。

7、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

8、间接导入法。由相关的问题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9、切入导入法。抓住要学内容的某一重点或难点,单刀直入,直插课文精彩部分。

10、迂回导入法。先解决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触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1、兴趣导入法。以引发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

12、情景导入法。讲课前,教师依据要讲的内容,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表情、多变的动作,造成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所描写的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13、悬念导入法。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了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结合所讲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成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来。

14、铺路导入法。所谓铺路,即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成一个个的铺路石(也有的叫做架桥),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

15、比较导入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

16、归纳导入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17、观察导入法。教新知识前,先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

18、实验导入法。通过实验导入新课。

19、实践导入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加某种实践活动,来导入新课。

20、作业导入法。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经过思考做不出来使学生产生压力感,他们急于听教师讲解。

21、提问导入法。通过口头提问来引入新课。

22、讨论导入法。上课就组织学生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3、游戏导入法。上课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

24、故事导入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采取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导入,教学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25、谜语导入法。上课,先让学生猜谜,再引入新课。

26、课题导入法。直接写出要学的课题,以此导入课堂内容的学习。

27、图画导入法。通过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

1对于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在理解内容中具有抽象性的问题就形成了学生认知的心理障碍。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导入式常常选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讲故事、猜谜语、游戏等。在设计上符合教材内容而且富有情趣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绘声绘色的教学法语言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态度,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1谜语式

结合教材,运用谜语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也可以尝试着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出示这样一个谜语:尖长嘴,铁刺骨,咬一口,走一步。请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什么?打一生活用品。学生猜是:剪刀。教师顺势导入:对,这个新朋友就是剪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研究剪刀上的秘密。这样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很容易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奋战的状态中。

1.2讲故事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就选择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数学故事---曹冲称象;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好奇得想知道这一庞大物究竟有多大的体重,于是,他就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臣子们在激烈的讨论着,但却没有找到一便捷的好办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大家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他。曹冲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简直是太神

奇了,曹冲让在场的人都折服了。当讲完这一故事时,同学们都对曹冲赞不绝口。随时询问:曹冲利用了怎样的策略解决了这一看似繁杂的问题呢?学生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转化。以这样故事导入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对于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中年级学生正是全面培养观察能力的时期,其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为抽象逻辑思维奠定基础,并有意寻求向更深奥的境地延伸。因此,导入方式的选择应采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悬念、游戏等。

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激发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掌握和获得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境。巧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于无疑处诱疑,让学生平静的心田泛起思维的涟漪。让学生探索交流数学问题,接着建立数学模型,再解释运用进行拓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问题情境创设出来了,学生面对这个情境,要自己搜索问题信息,自己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使得问题具有挑战性,使得学生有探索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小学生思维活跃,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我在上三年上册《口算乘法》这一课时,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帮一帮小兔子的困难(复习表内乘法),之后小兔子为了感谢我们,决定带我们去游乐园去玩一玩(用多媒体放映少儿游乐园)。小精灵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游乐园(有旋转木马,碰碰车,过山车等),根据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生:玩激流勇进,每人6元,3人要多少钱?5人要多少钱?师:小精灵听到大家提出这么多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非常高兴,她想带我们一起玩旋转木马。(放映PPT):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呢?10人又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计算?2×10=20,20是怎么得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算乘法。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

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了,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价值。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用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拘一格地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教学“可能性”,以摸球游戏导入新课;看哪个组的学生摸的白球多。教师拿出两个纸箱,一号纸箱里面放的都是白球,二号纸箱里放的球,有白、红、绿三种颜色(学生并不知道每个纸箱里面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两个组的学生(各10人)排好队,第一组的学生在一号纸箱里摸,第二组的学生在二号纸箱里摸,每个学生只准摸一个球,每组第一轮都摸出5个,摸到白球多的队伍胜。游戏开始,第一组先摸,每个学生摸到的都是白球,学生哗然:第一组赢定了。轮到第二组学生摸,摸到一半时,有的摸到白球,有的摸到红球,有的摸到绿球。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这样的比赛不公平。”这时,教师叫停,把两个纸箱里剩下的球给学生看:“第一组的同学再摸下去,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学生很确切地说“都会摸到白球。”这时教师引出“一定。”师:“第二组的同学再摸下去,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大家猜猜。”有的学生说可能会摸到红球,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绿球,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白球,从而引出“可能”。师:“第二组的同学再摸下去能摸到蓝色的球吗?”生:“不可能摸到蓝色的球。”师:“为什么?”生:“因为二号纸箱里根本没有蓝色的球。”引出“不可能”。运用这样的游戏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与教学内容相符,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对于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高年级学生的知识阅历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逐步建立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一些较浅显简单的抽象事物是能够接受的,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常采用的导入方法是:复习课本知识导入、类比导入、悬念导入等。

3.1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好奇心,尤其在小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课堂上如果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出示一张招领启事,同时告诉学生一位同学在校园里捡到了29元,并交了班主任,为了尽快找到失主,他写了这张招领启事。内容是:今天,我在学校里捡到了人民币29元,请失主与四

(二)班班主任联系。接着告诉学生,班长看到这张启事后把上面的“29”改成“a”。然后问学生:“你认为班长这样修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的胃口都吊起来了,这时教师让他们在小组里讨论。在学生的发言和顿悟中,他们终于明白了班长修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错领,因为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数,只有真正的失主才知道具体的钱数。教师接着提问:“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你还见过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吗?”学生有的说扑克处牌中的“J、Q、K”分别表示“11、12、13”;有的说“P”是停车场标志……在学生充分感觉字母表示的范围之广泛后,教师再引入课题。通过创设招领启事这样的悬念导入,既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字母可以用来表示任何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写了良好的基础。

3.2以旧知引新知式导入

教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续。以学生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迁移。新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尝试创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就先以旧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导入,回忆它的推过程,由此引导学生利用同一原理推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出新知。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作为桥梁,巧妙导入,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总之,教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为了避免导入时单调呆板,教学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

篇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论文

一、旧知导入, 温故知新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旧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以学生已掌握的旧知来导入新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 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 从而由旧知顺利地过渡到新知。如对于如何画圆, 我们可以由前面所学的圆的相关知识来导入, 学生回忆到圆的所有半径均相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导入画圆。这样的复习导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故事导入, 趣味横生

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 在小学生的眼中, 数学就是数字、符号的组合, 枯燥无味,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创编一些趣味故事, 让学生眼中这些枯燥静止的数字与符号活起来、动起来, 用故事来说明一个概念、一个数学知识点。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利用学生听故事时的最佳状态来引发对知识的关注,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与积极的状态中学到知识。如在学习4的认识时, 我将1、2、3、4制作成卡片, 向学生讲述这四个好兄弟的故事。然后, 我说:“数字王国里的1、2、3、4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想要与你们做好朋友, 你们要如何来分辨他们呢?”这样短短几句话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与我一起参与到故事中。此时我出示卡片, 学生一起来描绘:1像小棒细又长, 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空中扬, 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此设计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 且使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游戏导入, 愉悦求知

小学生活泼好动, 喜爱游戏, 运用游戏来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在主动而积极地进行游戏的同时, 发现科学, 学习新知。这样的导入更具趣味性, 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已成为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个游戏, 出示一些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数字, 让学生判断哪个数能被3整除。一开始, 学生还可以和教师旗鼓相当, 但是随着数越来越大, 教师依旧保持着运算速度与准确率, 而学生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验算。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 学生会对教师的这一特殊本领产生强烈的向往。此时来导入新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动手操作, 做中求知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远比让学生听更具吸引力, 更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做中主动求知, 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积极动手, 整个教学氛围一片融洽, 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通过动手, 提出可以用软尺来量, 或者让圆形物体在地面上滚一圈来测量等。但是对于比较大的物体如何来测量呢?像这样, 通过具体的操作, 学生对新知充满了好奇, 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此一来, 学生便会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五、多媒体导入, 寓教于乐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集图片、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 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 尤其对于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来说, 运用多媒体更能化解数学的枯燥性与抽象性, 使数学教学更具新意, 更富有吸引力。多媒体能够以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丰富学生的感知, 使学生对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如“几何图形的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缺乏空间感, 这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图形与现实生活中形象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表象与本质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现实实物,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教学的亲切感、熟悉度,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问题导入, 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这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时, 就会引发认知冲突,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进而对所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求知。要使问题导入发挥最大的效应, 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一是针对性。问题要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结合, 以问题为统领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 问题解决了, 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二是趣味性。枯燥的事物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与消极的情绪, 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 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三是适度性。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 要难易适度, 能够以学生的现有知识为基础, 经过积极的探究性学习可以自主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展开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活动。

上一篇:企业消防知识培训总结下一篇:读王荣生教授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