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

2024-05-26

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精选6篇)

篇1: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

《西方经济学》

情景模拟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 所属系部: 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 马帅 合作人: 刘万韬 制定时间:

2014.0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西方经济学》情景模拟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代码: 学分:4 学时:4 授课时间:第2学期 授课对象:2014级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国际贸易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经济学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中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门课程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现代经济思维,服务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的普及性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并且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则,能运用经济理论解决经济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面向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坚持理论够用原则,注重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

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鼓励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管理实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理论,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目的。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设计思路,通观考虑会计与审计及营销与策划专业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特点,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并对按预设能力目标设计的教学项目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

(一)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

问题结合现实,模拟现实经济生活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的基本思维方式及管理经济生活的实践技能,在每一次课上都有相应的案例,与现实经济现象结合紧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同时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游戏、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方法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而学生要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责变为更多的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知教学情境。积极思考,逐渐认识到经济理论是如何适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 学习情境 情境1:认识经济学 参考学时 4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学习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经济思维方式初步体现,能将理论结合现实 社会能力目标:自主学习意识、互动交流意识、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分析为什么收入效应与替

会花高价买多媒体,教师,课件 情景模拟 2 代效应 黄牛票 情境2:

学习情境 情境2:消费者行为理论 参考学时 2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熟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内容。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能将理论与自身实践结合,从消费者角度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具备严谨的态度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备等)建议 课时 水比钻石重要,学生PPT 但为什么钻石教室、专职教师 翻转课堂 1 讲解 比水贵 情境

3: 学习情境 情境3:定价策略 参考学时 1 学习专业能力目标: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的内容,注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目标 模经济的应用。

方法能力目标:能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能指出不同生产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能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社会能力目标: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培养市场敏锐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学生分析,分麦当劳夏日酷饮系组讨论,分析价格歧视 列第二杯半价广告案例 教室、学生展示 1 第二杯半价分析。的内涵

情境4:

学习情境 情境4:分配理论 参考学时 1 专业能力目标:掌握分配理论的定义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理解要素报酬 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培养市场敏锐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参考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教学场所、师资配建议 课时 备等)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学生分角色张静事件分教室、多媒体、张静要素报酬 及美国经济学家的扮演面试官1 析 事件资料 调查报告 与面试者,由

(四)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包括:

1、依据本课程性质要求编制的教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材料

2、本课程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案例材料、图片、信息、网络、图书馆,以及专业期刊、电视广播等。

(五)教学条件建议 在教室中的课堂教学可考虑采用多媒体教学,减少教师板书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可借助学院图书馆、网络、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自学。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经济专业网页等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 面试官陈述面试者面容在面试中的作用 拓展成为可能。

(六)师资条件建议

1、任课教师应按照学院规定具备教师资格证书,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

2、学校应注重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和后续教育的跟进。相关部门应考虑采用学术会议、进修、观摩和学习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保证他们有一定的进修学习时间和到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

3、直接从企业选聘行家里手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

2、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

3、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模拟实践和应用实践;

4、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5、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

6、是否有认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侧重实践能力的考察,对本课程就是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多方面,与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考核以4:6的比例给予最终评定。

(三)评价手段和形式要体现多样化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强调过程考核在学生评价中作用,强调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学生成绩评定以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过程考核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各种不同教学活动方式下的表现记录进行综合评定,如考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课后小组讨论作业等,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自主学习、继续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着重考

核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强调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篇2: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

2.2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多样化。从目前中职教授学生的旧式教学方式来看,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仅限于预热、上课、回顾三个常规的.学习步骤,他们对于扩展知识面的态度就是懒于进行扩展性的思考、缺乏探究的好奇意识。这种学习状态覆灭了学生的勇于探索新知识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应该得到重视,学生应该敢于提问,敢于扩展自己的逻辑思维,发现自己的探索精神。所以在中职经济学基础只是结构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创造性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不仅仅可以给学生生动积极的的课堂氛围,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个性的延伸。当然,适当的进行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适当合适,这样能激起学生扩展性的思维,而且可以达到启发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每次教授课程之前,都需要认真考虑备课,把要在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做好备课以及结构梳理。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别的其他不动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在生活中都能发现以此的问题,就可以进行适当合理的提问,让学生归纳出需求定理的结构。而对于别的需求定理存在的个例,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所见闻,可以通过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需求定理别的其他的几种情况。通过适当提问和分组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课堂结构的能力,并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当作容器、进行填鸭式教育。

3结语

中职的经济学基础教育作为教育普及中的一个特殊存在,需要中职的经济学基础教师不断加强相关问题的思考,不断的提升经济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水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经济学理论知识基础,让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午峰.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02).

[2]魏周杰.浅析如何提高经济学基础课堂效率[J].科技展望,2016(05).

篇3:浅谈经济学基础课程与中职教育

中职学校的经济学课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在发展过程中, 各职业学校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增加实践动手环节, 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但目前来看, 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仍普遍存在经济学知识匮乏甚至缺失的情况。目前, 中职学校在经济学基础教育方面有两个不足:一是毕业生缺乏经济学常识。新闻、报纸等媒体中经常提及的GDP、CPI、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名词学生们根本不理解, 甚至从未关心过;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率、行业发展情况等一概不清楚, 甚至从未考虑过。二是中职学校很少开设此类课程。中职学校除了会计、国际商务等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外, 其他专业几乎没有此类课程, 有的学校、有的专业甚至连《政治经济学》课程也不开设, 学校忽视学生的经济学常识教育, 学生无从了解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知识与中职毕业生质量

目前, 中职学校都采用“3+2”的教学模式, 即学制3年, 其中2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实践技能, 1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就业率高的中职学校大多数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实践有针对性, 毕业后能迅速上岗, 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但是这种培养方式也并非完善, 体现在这种教育模式有时候过分强调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 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职业道德, 应该说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但学校在强调学生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同时, 忽略的是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知, 尤其是学生如何去认识和理解社会的经济生活。比如, 如果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学生所从事的行业成为了夕阳产业, 那么他们如何面对再就业问题。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可以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更好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使将来面临失业, 也有能力重新就业或自主创业。

中职学校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意义

中职学校非经济类专业, 比如数控、机加工、机电、汽修等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本不涉及经济类知识, 即使涉及也仅仅是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政治经济学。如果经济学课程不再仅仅只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的经济学原理, 而是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理财知识, 如利息、投资、股票、债券和汇率等内容, 想必会令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拥有更美好的职业前景和生存本领。

经济学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常识经济学基础课的开设, 可以普及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会计制度、资本的时间价值、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有简单的认知, 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常规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但在现实中, 所有人又都可能干出不符合公共利益和常规的事来。这就是矛盾普遍性的存在。每个人掌握常识、运用常识, 是因为常识是反击他人胡作非为、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有力的思想工具。因此, 如果经济学常识能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常识, 一定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常识不是只有经济学教授或商人才需要的, 刚毕业的学生也需要。例如, 就业时如果不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 在即将破产的企业就职很有可能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如果学生理解了工作机会和经济景气度有密切的关系, 就可能会通过继续升学等方式调整毕业时间。

经济学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潜力, 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确立职业理想。但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较差, 专业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中职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学生对职业生活备感兴奋与好奇, 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 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有调查显示, 一半以上的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从未思考过。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 在为学生提供经济学常识的基础上, 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各行业发展, 进而理性选择职业、合理分析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从而作出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

经济学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是选择继续就读, 而是直接就业。了解经济法、税法、会计制度等知识, 了解经济的简单原理和本质,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 有利于他们探究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职业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做人和做事同样重要。因此, 在课程目标设置中, 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又要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还要进行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如何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纳入经济学基础课程

扩大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的专业范围学生若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物中或新的领域内, 那么他就具有了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经济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开设经济学基础课可以教会学生简单的经济学原理, 如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学生毕业后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就又多了一项技能。

将经济学基础课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如果一个人想获得对事物的深度了解, 势必要超越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范围, 采取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学习经济学知识, 然后跨学科理解自己的专业和技能, 会更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应避免由学科本身派生课程, 要从中职学校经济学基础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出发, 选取合适的教材, 或者开发校本教材, 做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普及经济学知识, 教学不能与实际相脱节。

授课过程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经济学的概念, 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每个人都生活在经济现象的海洋里, 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比如收入、消费、投资与储蓄、就业、贫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等。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它既反映了现实的经济生活, 又服务于现实的经济生活。授课过程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例如, 城市居民家庭的自来水用量与价格有一定关系。过去水价只有几分钱, 人们基本没有节约用水的观念, 自来水的需求量很大。现在天津市的自来水价格为3.9元/吨, 许多家庭就非常注意节约用水, 单个家庭对水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水价提得再高, 居民必需用水量也不会降。也就是说, 在自来水这种商品上,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是较小的, 它的需求缺乏弹性, 水价即使大幅提高, 而水的需求量不大可能下降太多。

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毕业生有扎实的基础、过硬的技能, 还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教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 完善教学体系, 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和生存技能的培养, 注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塑造。经济学基础知识作为一种常识, 应该进入中职学校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格沃特尼.经济学常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5-37.

[2]山冈道男, 浅野忠克.你的经济学教科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46-48.

篇4: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商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75-03

一、高职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大多开设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其目的是向学生介绍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由于体制转变等原因,该课程在开设之初几乎是按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在组织教学。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探索,该门课程的改革上取得了不少业绩,但由于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造成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偏差大,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内容老套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实现何种目标,恐怕很多任课老师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本着完成教学任务的精神,重点放在如何按现有教材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全面思考这门课程学下来,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要实现何种目标。经济学基础内容包括微、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介绍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即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从国家经济层面来思考如何使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等。很多教师都能讲清各部分的目标,但是从课程全局来看,没能弄清学了这些内容后能干什么。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性课程,但笔者认为其在现实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应该要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背后的动力,成为精明的消费者、投资家、企业家等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应该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老套

绝大多数高职经济学基础教材都沿用了高鸿业等主编的体系。这类教材体系完整、资料全面、理论水平高,微观部分从经济学定义、均衡价格,到消费者、生产者理论,再到市场类型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给予全面分析;宏观部分则从GDP的核算、国民收入分配,到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就业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这个体系把经济学知识介绍得面面俱到,适用于本科或研究型学生的学习,但是并不适合高职专业的学生。一是由于高职专业的学生数量分析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其中大量的数理分析,二是这个体系内容太多,全部讲下来,整个课程至少要安排80学时以上,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学时数不超过54课时。因而应该对老套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删节,以达到高职的必需、够用的要求。三是具体案例等跟不上经济实践步伐,无法解释现实经济现象,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现有很多教材中所举案例来自国外的经典案例,很少把发生在身边、国内的经济案例引入教学中来,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式不具有启发性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基本与中小学的灌输式教育无异。任课老师仍用灌输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定理理论、各种经济知识,基本上忽略与学生的交流,无法实现双向互动。在案例等知识的讲解上,教师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讲解,却忽视了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自身经济行为。

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原则

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符合高职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因而有必要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从而推动商业意识的传播,促进创业理念的提升。针对高职的特点以及经济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笔者认为,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理论必需够用原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为保证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完善职业教育特色,提出了“理论必需、够用,重视实践“的高职教育发展原则。1991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到,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之后的各种文件和高职教育研讨会上,都提到了必需、够用原则,从而确认了高职基础理论教学的必要性。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应符合高职教学的基础原则和规律,做到“理论必需、够用”。

(二)商业意识导向原则

我国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系,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推动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都是为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要想在商业社会中站住脚,成为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懂得商品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面对各种商业机会,商业从业人员应该具有商业意识,从而把握市场脉搏,获得成功。商业意识是一种能够贯彻于商业的诸多环节的思维想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商业上超前的意念和想法,通过对商业未来的展望,和以往商业经验的利用,从而取得相应的利益。通常认为商业意识包括市场洞察力(发现商机或者发现问题)、反应能力(制定相应策略)、执行力(策略制定后强大的后期执行能力)三部分的内涵。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没有商业意识的培养,因而经济学基础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介绍这些基本规律的任务。这个任务要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高职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核心思想是要让学生能在商品经济大潮或者市场经济体系中自由翱翔,就是要用商业意识去武装学生们的头脑,使学生们能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具有洞察商业机会的眼光。因此,经贸类、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应该要以商业意识为导向,而经济学基础则承担着落实商业意识的首要责任。

(三)能力培养本位原则

高职经济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商业意识培养要求我们具有市场洞察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执行力。根据这些能力的要求,经济学基础课程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将每一单元界定相应的能力标准,使能力培养有相应的载体。

(四)紧密结合实际原则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被很多学者归为纯理论课程。对于这种归类方法,笔者认为是有偏见的。笔者认为,该门课程虽然理论内容比较多,但是这门课程却可以指导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中,微观部分可以指导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是否合理、机会成本高低等,也可以帮助经济体认识周围的经济事物。宏观部分则主要是讲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对于经济体的投资行为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些知识在学生走入社会后迟早都会碰到,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在讲授经济学课程时,特别是针对高职类学生,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数理的分析研究,更需要的是要结合实际,把能够用于个体的经济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内容

谈到高职经济学改革时,很多学者从各自的教学需要提出了诸多改革方案和意见。比如,要求将课时增加到72(周4课时)课时以上,要求介绍近现代经济学流派,甚至要求进行双语教学等,这些方案或意见或许有用,但笔者认为并不实际。笔者从实际出发,认为当前的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压缩教学内容,修正教学方向,调整教学方法,结合现实案例来实施。

(一)压缩教学内容

传统的经济学课程将所有微宏观章节包括在内,如果要完成所有教材内容,那么所需要至少总课时72节以上。然而,高职的理论课程都被要求压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的课时安排在54课时以下,肯定无法完成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原则上不能破坏经济学体系,其次教学内容应基本完整,最后教学内容都是理论必须。因此在高职教学内容中,微观部分重点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均衡价格及弹性、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知识;应考虑删除的内容有:动态均衡、福利经济学、分配理论等,简略介绍市场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在宏观部分,重点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模型、通胀与失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应考虑删除的内容有各种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等),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模型等,对于其他新学派的观点和知识都无须在高职经济学基础中作详细介绍。

(二)培养商业意识

笔者认为,经济学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因此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要将这种观点体现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传统的教学重点在于介绍各章节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新的概念等,缺乏对这些知识背后的动力的解释,即商业利益是推动各行为主体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要培养商业意识,要从商业和商人的角度,来介绍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应用以及如何去利用这些知识,使自身的利益或福利水平提高。比如,在介绍影响商品的需求因素时都会讲到偏好、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因素。在这里,相关商品价格就是一个培养商业意识的一个很好知识点,商品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可以用性能相当但价格更合理的商品来替代另一种产品,此时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可以省下一些货币。举例来说,摩托车和电单车作为上班交通工具是相互替代的。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电单车就是一种更好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电单车流行、销量日增原因,是经得起理论考验的。再比如讲消费者行为,一定要讲到消费者行为差别明显,女性喜欢流行的、时尚的商品,而且也愿意花大价钱消费,主要是因为女性认为流行和时尚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高。这也是俗话说的女人的钱好赚的原因。从商人的角度来看,以后同学们经商做生意也可以考虑经营女性商品。在讲厂商理论的时候则更要体现商业意识,传统理论主要介绍企业的生产函数以及企业的生产成本等,这些知识只要稍稍介绍一下,而重点要放在当前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原因上。传统的书籍出版业、运动品牌实体店等在萎缩,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改变了传统利益格局,从传统的多级代销转为真正意义上的直销模式。这种模式削减了中间商,使生产商和消费者能从价格的下降过程获取利益。这也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具有商业意识,人们才能更早发现商机。因此培养商业意识,关注利益背后的动因,应该是经济学教学的方向。

(三)调整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经济学基础是一门以思维和意识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课程,应该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阶段的灌输式、应试教育等仍然在高职、本科院校盛行。很多学生仍然习惯于中小学阶段的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一类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高职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要求。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对于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讨,笔者认为,经济学教学方法可以把提问式、案例式、实验式、考察式等方法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商业意识之目的。

(四)结合现实案例

案例教学法普遍使用于理论课程教学中,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案例中的事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源自于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教材案例有明显的粕来品的味道,可以理解,但毕竟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反映经济规律、现象的案例多如牛毛,有很多案例成为人们的口头经典。虽然有些教材引入了一些案例,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归纳,案例论题论点都不明晰。其实,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引入日常发生并随处可见的案例。笔者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从日常生活早餐是选择豆浆或牛奶开始,说明选择与利益关系,从而引导出经济学的定义;接着以苹果和梨的替代关系说明替代品价格对于商品需求的影响;再以商品新鲜程度不同而有价格差异说明商品的价格弹性;以女性对时尚、流行产品的喜爱以及男性的无动于衷来说明人们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效用不同;以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直销模式来说明厂商理论,并提醒今后创业方向上实体店等都会面临强烈的电商竞争,等等。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M].新知三联书店,2000(8).

[2] 染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M].新知三联书店,2002(9).

[3] 梁静溪.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4] 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7(10).

[5] 刘仙梅.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7(5).

[6] 刘记红.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7] 黄建伟.案例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并重—经济学教学方法探微[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

[8] 马政.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索[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9] 杨懋.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篇5:《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导学

《经济数学基础12》是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类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内容有三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和线性代数。

第一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有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等重要概念,还有许多重要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只有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悉这些基本运算,才能为今后学习各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常量、变量以及函数概念,了解初等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掌握将复合函数分解成较简单函数的方法。

2.知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基本特征和简单性质。

3.了解 极限概念,了解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求极限的方法。

4.理解导数概念,会求曲线的切线,熟练掌握求导数的方法(导数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会求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

5.了解微分概念,掌握求微分的方法。

6.会求二阶导数。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8.了解极值概念和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掌握极值判别的方法。

9.掌握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10.了解边际及弹性概念,会求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会求需求弹性。

11.会求二元函数的定义域。

12.掌握求全微分的方法和求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方法。会求简单的复合函数、隐函数的一阶偏导数。

13.了解二元函数极值的必要充分条件,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第二部分(一元函数积分学)主要有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微分方程等基本概念,以及计算积分和求解微分方程的具体方法和应用,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了解定积分概念。

2.熟练掌握积分基本公式和直接积分法,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会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求总成本、收入和利润或其增量的方法。

4.了解微分方程的几个概念,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三部分(线性代数)主要介绍了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概念,重点是如何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或解矩阵方程以及求解线性方程组,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 n 阶行列式概念及其性质,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掌握克拉默法则。

2.理解矩阵、可逆矩阵和矩阵秩的概念。

3.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矩阵、矩阵乘法和转置等运算。

4.熟练掌握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

5.知道零矩阵、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阶梯形矩阵、行简化阶梯形矩阵。

6.掌握消元法。

7.理解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特解、一般解等概念,熟练掌握求线性方程组一般解的方法,会求线性方程组的特解。

最后谈一谈经济数学基础应该怎样学?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对于大多数学习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通过的课程,其困难主要在于(1)数学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2)许多同学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对于学习数学课程有一定的畏惧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接触,感到在大家的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课程的学习,由于数学课程的知识连贯性比较强,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大家注意以下三步:

(一)按时听课(或自学教材)

如果有条件,应当坚持听课,老师会将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介绍的清清楚楚,在课堂上,老师会介绍一些我们课程所必须掌握的解题方法,并指导你的学习。如果你很细心,你会发觉,自学时很难理解的问题,或者卡在某一点总也过不去的地方经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

(二)课后及时复习、总结

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听完课后,应及时的看书(教材),认真地将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地理解概念,总结解题的方法。

复习总结对我们的学习有两点好处:

1.通过复习总结,可以把课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同学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听的很明白,但是作业中,同样类型的题目就不会解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课堂上老师在解题时不但告诉我们解题的步骤,而且同时讲解为什么这样做,根据是什么,这样使我们接受起来很自然,觉得都能听懂,而回到家,老师的讲解已不在身边,为什么这样解题自己还不能说明白。于是就可能产生前面说的同样类型的题目不会求解的情形,解决的办法是复习总结、梳理知识,变老师讲解的知识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2.掌握公式,归纳基本方法

数学课程中有许多公式、结论,这些是需要我们及时的记忆的,通过课后的复习总结,可以记忆必须掌握的公式、结论。

另外,可以在复习总结这个环节中自己归纳出解题基本方法,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在课堂上老师是通过例题为我们进行讲解的,下课后,应该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自己总结出“求函数定义域”的一般原则,实际上在我们的课程中,这样的原则是不变的,而题目是变化的,掌握了这样的原则,就可以处理各种函数的求定义域的问题。

(三)按时完成作业

通过做练习和作业,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熟练和提高,而且只有自己去解题,才能发现问题,经常是问题在自己动手后才会凸显出来,可以说,完成作业是对这一阶段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能够独立地完成课程作业,说明你对所学的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按时完成作业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一步。

篇6: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

问题:中华会计网校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课程更新完了吗?

回答:部分单班次课程已更新完。

中华会计网校2016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课程设有预习班、基础学习班、强化提高班、习题精讲班、考点串讲班、模考点评班等多个单班次,目前预习班、基础学习班、强化提高班已经全部开通,习题精讲班已开通至第一章。学员想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网校课程开通情况,可随时关注网校课件更新纪录。

相关推荐:

2016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考指南

上一篇:民爆器材仓库安全保卫管理制度下一篇: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