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2024-06-02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共8篇)

篇1: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形势与政策》

专业:工业设计班级:设计08-1任课教师:许惠明

姓名: 潘浩文学号: 08024060127成 绩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为,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账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两会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温家宝总理说,失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一揽子计划,加大财政投入,是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其实,解决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众多行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用于“裁员滚滚”的谐音,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甚至上百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不怕无人问津。然而经济危机一来,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象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20%多。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

优势。导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中。

当然我们大学生还未真正走进社会,金融风暴在社会中狂风暴雨,但校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早晨顶着寒风骑自行车去早读,那段优美的经典英文等着我去背诵;上课认认真真听讲、记公式、看例题,修完后考个好成绩;吃饭还是要排着长长的队(说明没人要挨饿)、打饭的大叔手还是要抖两下,打菜的阿姨打出来的菜还是要播回去一点。

虽然说,我们还是没有接触社会的学生,还没投入到社会工作,也没有投资。更不像一大部分富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身家缩水近乎一半。所以金融风暴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大学生和金融危机是天涯咫尺又是咫尺天涯,大学生终就还是要溶入社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而且影响有多大,还尚未显现,但肯定是个不利因素。但最显著的无疑是加剧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大学是社会的,人也是社会的。

二、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场金融危机?

1.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2.理性面对,积极准备。3.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金融危机这个外界因素,作为大学生,我们没能力去消除它的影响,但是我们能从自身因素找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并投入实践,那么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自然会减小。当然,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远远不仅仅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只是个特别突出的问题,还有其他生活上的影响,文化上的影响等,还需要我们进步一地去探讨。

篇2: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

经济状况向来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对人们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每年,从11月开始就进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程度如何?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怎样?企业的用人计划在缩水吗?政府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面对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形势的变化尚未对就业带来明显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一些迹象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停产、歇业,对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部分对外依存度高的外贸出口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目前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有可能对我国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就业带来一定影响。眼下正值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着实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们捏了一把汗。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丹说,现实催着他们早行动,该校的毕业培训与企业宣讲工作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王丹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清华大学的就业情况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来学校宣讲和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基本与往年持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学生的就业签约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她还谈到,有些企业认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选择岗位更趋于理性,这正是他们储备人才的好时机。

如今,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使毕业生增强了就业的紧迫感,他们更加积极地寻找工作,而且还主动调整了心态,对外企的热情有所降温,求职热点开始向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孙眉老师表示,该校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外交领域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目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学生就业工作平稳有序,比较顺利,学生们陆续与用人单位签约。对这些学校而言,金融风暴对学生就业或多或少有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然而,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影响有限,而对一些普通院校来说,产生的影响会大一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老师说:往年,大大小小的企业在11月初开始进入校园,以各种形式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吸引优秀毕业生,今年来校招聘的中小企业明显减少,校园招聘会冷清了不少。的确,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财经类、对外贸易类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多谈目前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对于明年的就业情况心存担忧,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机肯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尚不好确定,但应该是个不利因素。”部分行业受危机影响用人计划缩水。眼下正值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从目前情况看,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再其次是对能源工业的影响。通过对部分企业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企业表示他们的校园招聘计划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改变,但也有企业由于业务量急剧下降,其用人大幅减少。某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由于券商、基金公司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公司的招聘计划受影响程度较大。房地产企业历来是用人大户。而今年,碧桂园、富力等企业没有校园招聘计划。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行情,地产企业的招聘需求普遍“疲软”,除部分中高端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外,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大大缩减。因经济前景不明朗,不少企业在是否招人上选择观望的态度。来自“前程无忧”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今年下半年金

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今年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6%。智联招聘的统计显示,虽然总的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已经放缓了很多,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王伯庆认为,目前大学生可以主动调整就业思路。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此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批发业也是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较好。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政府救市系列措施有利于稳定就业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不必对就业形势过于悲观,因为我国经济从总体上说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

为化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措施,力促经济平稳运行。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1.1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9000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继续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让发展快、潜力大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影响下,服务业将释放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减税措施,给予大量吸纳劳动力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优惠政策„„这些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此外,目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正在研究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其中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目前,各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相关活动也在火热地进行。为更好地给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各高校正在想方设法地联系企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

准毕业生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就大学生而言,该如何面对危机成功就业,北京外国语大学孙眉老师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大学毕业生不要盲目紧张,而是要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有效对接。有关专家表示,大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改变“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找准定位,理性调整期望值。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特别是金融、房地产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分要求专业对口。学生要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学会从基层做起,适当放低薪酬要求。同时,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另外,业内人士普遍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对金融类专业学生来说,不妨接受培训,考一些相关资格证,随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人才需求会重新反弹。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专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不管怎样,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终有结束之时。就业低潮总要过去,高潮迟早会来。

国际学院

09级英语4班

篇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一、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特点

随着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对台经贸政策不断开放以及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台商投资大陆也随之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一) 投资区域总体变化情况

台商在大陆投资聚集度高, 投资的地域性很强, 地域分布上偏向东部沿海地区, 但近几年有向北方和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根据台湾经济部的统计资料, 1991到2005年3月底, 广东、江苏、福建是台商投资大陆件数占第一、二、三位的省份;若以金额来看, 则以江苏为最高, 其次为广东、福建、浙江、河北及山东, 比重分别为43.63%、28.70%、8.32%、6.69%、4.40%及1.75%。2005年1-3月, 台商到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4省的投资合计占合同总额的90.37%。可见,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中又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

(二) 台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相对集中, 比例失衡严重

首先,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投资最大, 占了总投资的近60%, 其中以电子电力器材制造和精密器械业为代表的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和以化学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基本业与金属制品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对集中, 投资呈递增趋势。其次, 服务业的投资次之, 占了总投资的近40%, 投资方向主要是在以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而对知识 (技术) 密集型服务业, 如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和电信服务业等投资仍较少, 所占比例很低。中国加入WTO后, 台商在第三产业的投资从一般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涉及贸易、房地产、金融、旅游观光、饭店、高尔夫球场等服务行业。随着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也吸引了台商来大陆投资。再次, 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历来都很少, 而且呈下降趋势。台商在农业上的投资主要在农副产品加工、优质高效果、蔬花卉业的种植以及高产优质的水产品养殖和畜牧业养殖等领域, 而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和粮油开发等投资见效慢、周期长的生产性项目不为台商所看好。总体来看, 近年来, 台商投资的产业有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的趋势。

(三) 在对大陆投资的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过程中,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还是以出口为主

大陆成为很多台商在全球布局时的重要选点, 他们大多以台湾为主要研发和重要部件生产中心, 而以大陆为组装地, 在台湾地区接订单从大陆出货, 利用大陆相对廉价的土地、厂房、劳动力、原材料以及优惠政策等降低成本, 赚取可观的利润。比如, 近年来, 在大陆的台资企业, 尤其是IT产业仍秉承“台湾接单, 大陆生产, 香港转口, 海外销售”的生产模式。因此, 在大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 台资高科技企业普遍表现优异。这使得大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资讯产业硬件制造国, 也是输美资讯科技硬件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而这些输美产品超过50%是由台商制造的。10多年间, 台商投资的领域经历了由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转移到目前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投资形态。这些高科技产业的进入对大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有利于加速大陆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挑战

(一) 产品销售持续回落

大陆台资企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投资方式对外部需求依赖性较强, 而金融危机带来的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和外需剧减对台资企业出口有较大冲击, 使销售情况快速下滑。

大陆海关统计, 2009年1-8月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总额累计同比分别下降了20.6%和19.1%。从具体产品来看, 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服装及其衣着附件、钢材、液晶显示板、汽车零件等, 其降幅分别为18.7%、10.4%、67.9%、31.6%、31.4%。这些领域都是台商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 可见, 其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二) 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制造业主要侧重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中下游硬件产品的生产, 其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而那些附加值高的环节, 如产品接单、技术研发、芯片设计与制造、生产关键零部件等则是在台湾地区完成。这就决定了大陆台资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低。因此, 流畅的资金链、稳定的消费市场等因素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主要有如下因素影响资金周转:首先, 收汇风险加大。由于外国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自身的资金周转也出现了问题, 以前双方做交易一般都是用信用证结汇的, 但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国外企业多要求使用赊账结算方式, 甚至出现拖欠货款不还的现象, 这就使得台资企业对国外客户的收汇风险明显加大, 也不利于其正常收汇。其次, 金融危机下各个企业激烈的竞争, 使得有些企业为了产品出口而降低产品价格,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利润, 加重台资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再次,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使得台资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另外,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加剧了资金周转的难度。大陆台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两岸金融开放的不足与合作的缺失, 决定了台资企业融资渠道较少, 融资难度较大。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中小台资企业融资因无法提供足够的资信和抵押资产就更加困难。与此同时,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股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 财富缩水, 证券资本市场融资也相对较为困难。

(三) 内外部环境使得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 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 台资企业综合成本呈现出大幅上升的局面。其中, 劳动力成本、“两税合一”政策调整使税收优惠的减少、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成本上升等成本费用都比从前增加了许多, 这直接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下降。此外, 人才短缺、土地短缺、融资困难、资金回收慢等问题对不同台资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陆台资企业仍有相当大比例在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 随着综合成本大幅上升, 这些依赖低成本优势的产品销路自然就成了问题。

因此,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 大陆继续不断加强宏观调控, 加上成本因素, 这些就造成了台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台资企业若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最主要的就是必须认真对待转型升级问题。转型升级, 已经成为台资企业当前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三、大陆台资企业的机遇及对策

(一) 及时抓住大陆促进内需政策时机, 开拓内地市场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大陆及时启动了扩大内需政策, 中央政府方面及时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举措, 而且, 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 这些政策有助于台资企业走出困境、及时调整市场战略。

以“家电下乡”政策为例, 据财政部测算, 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自2007年12月起实施4年后, 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 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而家电的很多产品领域是台资企业占有优势的领域。例如, 以台资企业占优势的电子电器类产品来看, 随着大陆电视下乡及液晶电视需求提升, 台湾液晶面板企业2009年2月的营业收入都有强劲回升。台积电、联发科、鸿海、明基、仁宝、友达等台湾著名电子、液晶面板企业, 由于受惠大陆扩大内需、家电下乡政策, 近期成为台湾产业界的亮点, 被称为“大陆概念”企业。

在大陆“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刺激下, 台湾相关IT企业利润同样大增。另外, “PC下乡”政策也使台湾PC品牌将目光投放到了大陆广阔的农村市场, 为台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2009年3月国务院相关部门又推“汽车下乡”, 这也给台资具有优势的汽车及其部件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二) 抓住两岸关系正常化契机, 善用政府优惠政策, 及时进行产业升级与转移

金融危机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大陆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台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既有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又有税费优惠以及金融融资服务, 以帮助台资企业度过难关。

首先, 两岸“三通”的扩大、呼之欲出的ECFA商谈对台资企业都是重大的利好。这对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台资企业将是重大的机遇。其次, 善用优惠政策进行产业升级与转移。事实上, 大陆也一直在出台政策支持和帮助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台资企业在大陆可持续发展, 鼓励和扶持台资企业自主创新。而且, 中国大陆各个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各种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 台资企业要抓住机遇, 及时向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布局以降低成本。比如, 广东省为了促进台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了数十个省内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珠三角地区仅深圳一地的台资企业向长三角和省内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转移的就有1000家左右。

大陆台资企业要抓住两岸“大三通”以及即将来临的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机遇, 利用其在大陆发展多年积累的先行优势与大陆的支持性与导向性政策, 积极进行转型与升级, 以便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调整中继续保持优势。同时, 金融危机也为大陆台资企业市场洗牌与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应抓住并购机会, 通过优质资源整合, 不仅实现优势互补, 而且实现转型升级以及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从而提升竞争力。.

(三) 在大陆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利好下, 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为了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主要是通过贷款、融资、财税等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改善生产经营困难局面, 开拓国内外市场, 稳定就业岗位。这些政策同样适用于台资中小企业。另外, 前不久推出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 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陆台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在较大程度上有赖于两岸金融业的合作。随着两岸政治互信与共识的建立, 两岸经贸关系有望实现正常化。而随着将来金融监管备录 (MOU) 与投资保护协议的签署, 两岸将相互开放金融机构的进入, 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必将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这有助于改变目前两岸经贸过程中“大经贸、小金融”的格局。如此, 大陆台资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问题上将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外, 大陆推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两岸经济区作为两岸金融试点, 对以征信系统及消费性金融商品见长的台湾金融也有利。等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备忘录 (MOU) 后, 台湾金融业可获得福建省“优先批准台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福建金融企业”的机会, 这些都将有助于大陆台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四) 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附加值

大陆台资企业的本地研发能力较低。尽管近年来大陆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台湾中大型高科技企业, 但总体而言, 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主要进行的仍是加工装配环节的代工生产, 它们长期以来主要由国外客户提供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 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虽然有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科技台资企业开始逐渐把主要的研发工作转移到大陆, 研发人员也逐渐本地化, 但由于受“台湾设计、大陆生产”分工模式的影响较深, 研发总部仍然留在台湾, 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只能按照台湾总部的要求进行成本控制, 并不参与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 不能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 自主权十分有限, 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大都控制在台资企业的母公司。因此, 整体而言, 大陆台资企业本地研发能力仍较低, 产品和技术的升级难度较大。

中国大陆经济的比较优势首先在于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成本低。在科研领域, 中国大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数众多, 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并且工资成本低于同级别的台湾人员;而台湾地区总体上科技人员数量不足, 科技人员工资成本高, 所以, 在科技人员的数量与工资成本上, 中国大陆具有优势。

大陆台资企业要抓住在这一有利条件, 走以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的低投入、高效益、高质量的科学发展道路, 及时加大在大陆的科研投入, 甚至把研发中心设在大陆地区, 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政府推动台资企业自主开发技术、自创品牌, 政府鼓励和扶植大陆台资企业开发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 拉长产业链, 促使其从贴牌加工向品牌竞争转变, 从生产车间向企业总部转变, 从规模数量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积极探索低投入、高效益的质量型发展模式, 努力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和附加值。

篇4: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总体就业矛盾,进而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金融危机对宏观就业形势具有较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相应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在近年来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失业群体再就业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宏观就业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扩大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从衡量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指标——就业弹性来看,自1978年至2007年总就业弹性的平均值只有0.196(不包括1990年)①,也就是1%的经济增长只能带来0.196%的就业增加。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自1992年至2007年的平均就业弹性仅为0.104。经济增长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促进就业,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且强调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在宏观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这种宏观就业的供求矛盾。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今,我国自2003年至2007年长达5年连续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保持10%以上的势头停止,2008年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预计2009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容乐观。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加剧了总体就业形势困难,同时也影响到国家可以用来促进就业的财政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从微观角度看,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微观主体,其劳动力需求状况从微观角度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当前,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处于其中的企业经营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某些行业如出口贸易行业影响更甚,近期广东出现的部分中小企业倒闭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来自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小企业倒闭已经导致了农民工返乡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将减少对员工的需求,减招或者不招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下降的需求状况,这对本来已经较为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来讲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也有少部分企业借此机会招聘名校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无实质性意义。

金融危机除了从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外,还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心理、期望薪酬等会有较大影响,有可能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或者过于降低要求等情况,这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显然不利。

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体制与劳动就业体制的变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到高校毕业生供求逐步紧张,再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也显现了高校毕业生作为特殊就业群体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原来不太受关注的职位成了诸多高校毕业生竞争的目标,而金融危机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随着扩招带来的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下降,使得高校毕业生缺乏较强的竞争力,社会上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有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也影响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2009年硕士研究生还将进一步扩招,其原因之一是有效应对就业困难,但是以这种简单的扩招来应对就业困难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算是推迟3年,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而且依靠这种措施所能解决的就业人数也较为有限。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一些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上海市出台了六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在金融危机对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2008年12月1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从七个方面努力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必须有效破除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通过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最根本的是通过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宏观就业环境,尽量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宏观基础。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不断完善全社会的创业环境,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企业与个人的合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另外,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在外需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拉动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极为必要,而且扩大消费需求本身将进一步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发挥消费需求作用,有必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等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减轻社会保障负担,尽力消除预防性储蓄;不断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完善消费供给,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农村消费需求。通过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努力使我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努力消除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有必要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中央政府出台有效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地方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从户籍、档案、资金、提供实践机会等多方面有效促进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高校要不断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高校在专业设置与办学理念上有必要转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适当延缓扩招的步伐,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要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有必要从资金、技术、场地和户口等多方面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从政策上为其创业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高校毕业生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同时也要适度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根据就业、职业、事业的顺序,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有效就业。在此过程中,高校毕业生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既要自身主动转变就业观念,社会与家庭也要给予正确引导,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外部环境。要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大学生也要通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①自行测算,1990年因为指标调整,计算就业弹性无意义。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篇5: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实践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10年2月1日—2010年2月8日

地点:家中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着重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

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在员工招聘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求职就业。

二、现状

(一)金融危机使我国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将比2008年的26.78万多出几万人,全国和四川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参考文献:《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战与对策》

(二)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就业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这对就业增长将是非常不利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必须落实好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据该蓝皮书介绍,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越来越小,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而2008年65%左右的就业率基本稳定。

—— 中国社科院

(四)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群体出现了 焦虑恐慌、消极悲观和盲目“ 屈就”的不良就业心态,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

——参考文献<<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及自我调适》

三、影响

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是长江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工厂。他

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所以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上百的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谁知经济危机一来,到处蔓延开的传闻开始让毕业们真正有了丝危机感,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恐慌,开始在同学们之间传播着,这时才开始有人意识到这原本他们以为和自己八辈子关系不上的经济危机正在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自己的周围,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行业,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裁员工作,金融工作也失去了固有的魅力以及无法比拟的行业优越感,一些普通院校的经济类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则更是一种落井下石式的打击。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冲突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当前,不少大型企业取消或缩减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分公司)、立白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相机取消了全国校园招聘活动。另外,深圳万科集团透露,2009年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减少。2008年招140人,2009年地产与物业共需80人,同比减少了42.9%。据调查,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09年3月初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四、应对方式

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

(一)出国: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

(二)考研: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三)自主创业:金融危机的袭来使大学生就业陷入寒冬,有一部分毕业生便迎难而上以此为契机,或独自或合伙自主创业。

(四)考公务员:公务员在老百姓眼中永远是个“铁饭碗”,在就业的寒冬里,公务员这个职业备受追捧,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五、思考

(一)体会:在这次调查中,通过数据的整理和比较以及对毕业大学生的采访,我了解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寻找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危机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挑战和契机。未来终究是要发展的,现在出现的危机,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对一心向着热门专业的头脑发热的同学泼了盆让他们清醒的冷水,金融等热门专业不再是万精油。更重要的是,危机让我们提前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

好准备,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增强自身素质才是关键。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将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副武装的人才能更加受到社会的青睐,才能更早的看到曙光。

(二)建议:

1、国家:

(1)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

(3)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增加就业途径

(4)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2、学校:

(1)开展有效的就业前培训和指导

(2)多举办一些校外实习以及企业学习的活动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大学生:

(1)增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技能

(2)增强求取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选择专业不要过于盲从,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4)调整自身期望值,正确认识自己,早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班级:09中文

篇6: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Xxxxx学校xxx(人名)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于xxxxx(调查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定义来自于百度百科。

二、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来源于百度百科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

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目前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三)金融危机对个人的影响

金融危机也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普通美国人抱怨,连日常开支都要一再思量、一再缩减。

四、大学生面对金融危机的做法

(一)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凡事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对于我们这中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更要做到这点,特别是在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是招聘单位说看重的,当然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二)审清情势,确定就业范围

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三)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在浙财院东方学院金融学会负责人潘金磊看来,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危机意识中了解现状,慢慢摸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应届毕业生李凯华体会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里证券公司才会迫切需求优秀的专业人才。早在大三时,就有一家证券公司准备与他签约,如今这样的橄榄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举办的一场恳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金融单位对那些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考生和家长提了个醒,读大学、选专业不能‘一窝蜂’。”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如是说。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红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报考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报考的人多,毕业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那么他们找工作难也就不奇怪了。这时,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这位专家看来,只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才会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四)变压力为动力,降低期望值

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我们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适当降低期

望值,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更能获得就业机会,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就顺的思想,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有些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当然自主创业,考研及公务员也是就业的一途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五)另谋出路、继续深造

路何去何从,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某网站最近对成功就业的调查,发现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断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以量取胜;还有21.6%的被访者是因所学专业抢手而成功;而名牌效应和关系效应比以往有明显降低,只占8.0%和11.4%。这些总体反映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从单纯追求名气、注重关系、人际利益而逐渐转化到重视个人能力的务实层面。其实,大学,只是证明你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但远远没达到是人才的地步。

人才是既具有理论素养,还要有适应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家庭环境的能力,要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当做“文盲”来看待,在社会中不断的接受新的东西。

篇7: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一、全球金融危机概况: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形势: 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强力拉动与全球景气回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摆脱了下滑局面,进入巩固复苏的阶段。在发达国家经济继续震荡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相对温和的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的良好局面。

在需求总体平稳增长,而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通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内。据预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分别下降0.5%、0.8%和1.8%。2010年价格水平将恢复上涨,据预测,居民消费价格、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将分别上涨2.1%、1.8%和1.3%。

由于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几个隐患。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又进一步回升。而失业率的提升,对于经济回暖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另外,国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有待进一步加强.(二)、金融危机下国外经济形势:

以下是针对节日消费方面,各国情况。在经济萧条时期,美国人还是学会不了少省钱之道。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说,会“根据经济形势购物”。大部分人也表示,他们想用代金券或在打折时购物。由于去年美国不少商店给出诱人折扣,不少消费者计划今年乘机购买电子产品、玩具、衣物、珠宝等。为了尽可能减少节日开支,美国人精打细算到连贺卡也以电子卡取代纸质卡的形式。《今日美国报》援引美国贺卡协会统计数据说,尽管纸质贺卡目前依然是受美国人青睐的节日问候方式,在数量上是电子贺卡的20倍,但后者已有奋起直追之势。

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恐怕面对金融危机时也浪漫不起来了。法国伊普索斯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3%的法国人表示,圣诞节要“节省开支”。只有3%的被调查者声称要花更多钱让自己过得开心,“以忘掉艰难的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大多数法国人节日消费显得较为理性。调查显示,今年只有52%的法国人希望“收到礼物”,48%的人则希望至少收到一点钱,16%的人甚至希望“只收到钱”。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准备从网上订购和赠送二手礼物。商店、超市、零售商早已展开了招揽顾客的促销大战,为紧盯价格且很挑剔的顾客准备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圣诞礼品。

同样“凄惨”的消费局面也在日本上演。年终岁末,顾客商家都很“低调”。顾客由于工资、年终奖金等个人收入比往年少,迫不得已考虑节省支出。商家因为

通货紧缩,市场疲软,销售业绩每况愈下,为在岁末商战中多抢占些份额,不得不放低身段。数据显示,日本全国百货店今年销售额将低于7万亿日元已成定局,这是自1985年以来时隔24年出现的销售低谷。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早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0万人,比2007年高出50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1400万人左右,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其次,是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全国的调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三个22%”将影响到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最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三、对于此问题的深层思考: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不过难道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仅仅只有金融危机而已?很多时候,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源于自身。很多大学生认为刚毕业自己就要找一个月薪不低于5000的工作。5000这是所谓的大学生给他们自己的底价,他们认为他们上这几年学了也值这个价,如果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工作,他们会觉得很面子,会觉得这学岂不是白上了,但是,当某个公司真的给他一个职位,让他去做某一件事时,他未必就会做的很好,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不适合他做,或者嫌这种工作档次太低这就造成了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当然有的大学生能做的很出色。

四、大学生针对就业的对策和信念:

大学生是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你们毕业之后,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很多学生会说,我没有经验,也对社会不熟悉,怎样才能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你们虽然缺乏社会经历,缺少工作经验,但是你们的可塑性正是你们的优势!

这里我有四个字送给大家:“有勇有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了信念的重要。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少年立志,自信而为,坚持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五、社会服务与帮助:

当然,靠一所学校自行收集全面的就业信息,不够。国家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也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服务来源。此前,教育部在学生报考大学时,公布过部分专业的就业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服务,而在大学生就业之时,建立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网,大有必要,大有作用。可以说,这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

六:总结感想:

篇8: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2007年8月爆发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 由于大学生待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使得金融风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据统计,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有611万人, 加上往年积累的待业本科毕业生的人数, 再加上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 总计超过750万。

金融风暴造成中国大量与出口相关的中小企业倒闭。例如, 2008年前三个季度广东共关闭企业5万多家, 当中以珠三角的加工、出口企业占多数, 这些企业的倒闭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2007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 这些企业出现倒闭潮,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是不利消息。

企业暂停或者减少招聘甚至裁员现象普遍, 不同行业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的统计数据显示, 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 2008年该网站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 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

金融风暴下就业市场的萎缩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根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热情升温, 对外企的热情减退。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金融风暴造成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大环境下,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处在起步阶段, 存在着很多不足, 从而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1、高校职业指导体系不健全。

目前,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作为学校的直属正处级单位;二是隶属于学生处;三是和招生办在一起, 设立招生就业处。机构设置问题是限制就业指导实效的一个原因。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一般都由就业工作人员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承担, 没有经过有关职业生涯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大学生对高校职业指导的满意度不高。

国内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在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上, 和国外高校存在不小差距, 从而大学生对高校职业指导的满意度不高。一份新浪网教育频道进行的千人调查 (45.6%的人2008年毕业, 30.0%的人已工作, 24.8%的人为大学在读) 显示, 62.0%的人没有接受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 63.7%的人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63.4%的人认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57.5%的人认为学校缺少对在校学生的全程指导, 15.8%的人表示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太少。此外, 49.5%的人认为对就业指导中心的考评应该与学生的就业率挂钩。

3、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大学生进校所确定的专业, 往往是通过学校的宣传资料、教师介绍、新闻媒体或朋友推荐, 来获取专业信息, 造成学生对专业的片面了解, 对专业是否喜爱及涉及的行业完全不知, 自我参与专业选择的力度不够, 缺少自我能力的测试评价和自我分析。职业生涯的理念还未在大学生中普及, 还未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概念, 以及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所具备的知识和要求, 完全不知或者知之甚少, 导致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金融风暴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建立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要解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表现出来的众多问题, 需要高校真正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比如, 将职业生涯教育从低年级就开始当作必修课开设, 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入职业倾向测试系统, 免费供全校学生使用;举办模拟求职大赛等大型活动, 锻炼学生的求职技巧;调动和挖掘院系教师的力量和资源, 为学生安排专门的职业规划老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面对面的个体生涯辅导与咨询, 开发网络解答与交流平台等, 通过课程内外的职业生涯教育, 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能力。

2、增强大学生就业危机意识, 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实力。

面对金融风暴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前景, 高校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了解, 增强就业危机意识, 其中包括课程教育、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开展学生就业辩论会等。

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综合实力。鼓励大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 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大大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建立规范的实习制度, 建立并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作用,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兼职和实习心态, 增加学生的工作实践和就业机会, 并且也可以保障大学生的安全和劳动权益;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软实力, 让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修养。

3、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网。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出就业信息, 提供给学生, 帮助他们合理定位。每所高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学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 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 便可获知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 结合这些信息, 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 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并且对求职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缓解他们的求职焦虑。

政府应该为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牵线搭桥”, 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 将其量化并定期考核, 再根据考核结果来给予企事业单位相应的政策扶持, 并充分整合这些信息, 分门别类, 及时地向高校及大学生发布。建立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网, 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充分、及时的就业服务信息。

4、改变大学生原有的就业理念, 促进多元化就业选择。

(1) 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人数和专业, 为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暂时避免就业压力, 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 在公务员招聘中, 为大学生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公平的机会; (3)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 增加他们自主创业的热情, 降低创业风险; (4)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基层及西部地区就业的机会, 包括“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计划, 增加政策扶持, 改善工作待遇,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 鼓励大学生入伍参军。国家征兵政策越来越倾向高学历, 这样既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 也给大学生、特别是男生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就业选择。

摘要:本文就金融风暴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暴,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吴薇, 刘继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张爱芹, 刘淑玲.大学生职业生涯案例分析及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学校管理与改革, 2007.6.

[3]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J].经济师, 2008.9.

[4]中国青年报.

[5]新华网教育频道.

上一篇:有关烧灶头的三年级优秀作文:烧灶头下一篇:落实公诉工作意见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