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2024-06-28

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精选14篇)

篇1: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1.外来人员定义:除生产部、质量管理部以外其他部门的人员,公司以外所有人员。

2.外来人员的进入必须经过生产部经理的批准方可进入。

3.外来人员的进入必须由生产部或质量管理部制定引导员带领和指导,在进入生产区的整个过程中需全程随同,如外来人员不服从指引和劝导,引导员有权阻止其进入生产区或勒令其退出生产区。

4.引导员需在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介绍本管理制度,进入生产区程序及注意事项。

5.外来人员只能在经过批准的区域内在引导员的指引下进行相关活动,同时必须遵守本公司其他文件要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引导员必须随身跟同。

6.进入生产区程序:

6.1人员进入参观通道,坐在更鞋凳,穿上一次性鞋套,转身跨过更鞋柜。

6.2脱下外套或直接穿上白大褂,带上一次性帽子,进入缓冲室。

6.3在洗手池进行洗手,烘干,进入生产区参观走廊。

6.4进入十万级、万级洁净区:由引导员引导进入。

6.5如需要带物品进入洁净区,听从引导员安排送入洁净区。

7.退出生产区程序:由原路返回到参观通道脱下白大褂,坐在更鞋柜,转身跨过更鞋柜。

8.注意事项:

8.1随身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

8.2进入生产区后不得接打电话。

8.3私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8.4未经许可,不得触摸、移动、操作任何设施设备。

8.5车间工作服不得穿出相应生产区域。

篇2: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1、学校在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日,应关闭好校门,严禁机动车辆进入学校,非本校教职工及常住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校园。

2、非学校教职工进入学校,应主动向学校门卫人员表明身份出示相关证件,说明事由,在征得学校值日教师同意后,在门卫室进行来访登记,方可进校。

3、学生家长进校与老师交流或找孩子,必须事先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班主任告知门卫人员后,再登记进校。

4、家长送孩子上学只能到大门口,特殊情况须经值班领导同意。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进入校园,必须佩带接送卡,而且只能步行。

5、严禁学生上学迟到,特殊情况迟到的,必须在门卫室填写迟到情况说明,方可入校。年龄较小的由门卫人员送至班级,家长不得入内。

6、学生教学时间内一律不得外出,如身体不适需要离校的,由班主任将学生送至传达室,填写学生离校说明,由家长到传达室接学生回家。提前离校的教师也要填写说明。

7、门卫人员对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登记,对可疑物品要进行查验,严禁易燃易爆、剧毒、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8、上级视察工作或确因工作需要进入学校的车辆,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后,在门卫人员的引导下停放到指定地点,禁止鸣笛,限速行驶,确保师生安全。

篇3: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1 外来人员频繁发生事故的原因总结

1.1 技能水平较低, 安全意识差

在电力检修及施工作业中, 由于环境艰苦, 劳动力消耗巨大, 以致于电力施工单位与外来施工单位, 往往过分注重员工的身体素质, 要求其能够吃苦耐劳, 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 要求较低, 以致于经常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情况, 久而久之成为了行业中的固定的模式, 极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1.2 外来人员在高难度作业中比例较高

在电站建设或新架空线的作业中, 外来人员占据了大量的比例, 如在架空线的作业中, 难以保证每个施工点都由正式职工进行带领指导, 进而埋下了事故隐患。

1.3 其他事故原因

一些外来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性能较差, 甚至出现老化设备持续使用的情况, 导致了外来人员在施工时安全受到危害;外来人员缺少专业的安检人员, 对工作进行监督, 使违章操作无人制止, 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一些分包单位在进行电力企业工程招标时属于一级施工单位, 而在中标后派遣的施工单位是三级施工单位, 有的甚至是普通的包工队, 这些层层转包的现象使电力企业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 降低事故发生的措施

电力企业在电站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 应构建以电力建设单位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加强外来人员的安全监督力度, 发包方对于分包单位有着监督安全和指导工作的责任, 应对外来人员的施工组织及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力工程事故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工期的流失, 相关因素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因此应对工程中可能遇见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检查, 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是否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 是否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且注意交底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 外来施工组织是否合理, 外来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作业分工是否明确, 安全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相关规定中需要进行监护的作业, 监护人员是否安排到位;外来人员是否遵守相关安全纪律, 相关设备是否合格;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安装规定架设;危险施工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外来人员是否在正式员工的带领下作业等。

外来人员及所属分包单位都根据相关规定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台账。分包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并结合工程进度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 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

3.1 采取合理的手段, 依法对外包工程进行管理

主要可通过对外来人员的工作资质的审查;对外来人员实行考核试用期制度;将外来人员的施工进行动态监管;采用优质作业奖励制度, 惩处违规作业。

3.2 总结经验, 加强制度化的管理

在多次的建设工作中, 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总结, 不断累积相关经验, 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的责任强化,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人为本的外包工程管理。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防范于未然, 杜绝事故的发生。

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中, 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在工作现场进行, 且应保证双方交底清楚, 杜绝走过场的不负责现象;二是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若外来人员素质较差, 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行为盲目随意, 使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 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再培训之后方能上岗;三是将外部项目的工作时间及外来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控制, 若外来人员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随意调整, 使相关的安全监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特别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做好全程监控, 及时将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 安全考核是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与查处违章的工作, 也是有效对外包工程及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因此, 安全考核不仅要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也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激励效果, 使电力企业外来人员的管理体系跟为完善, 为管理环节的顺畅提供扎实的工作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力企业外来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难以彻底实施工作。从目前来看, 外来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的力度是有限的, 因此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外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对电力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 对其中的事故发生原因采取对策, 合理使用相关的监督手段进行工程的监督, 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爱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20:72+68.

篇4:城市管理应尊重外来人员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成为社会热点现象,引发各界关注。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大量外来从业人员撤离,到二三线城市落脚寻找发展机会,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生活压力,二是工作压力,三是城市排斥。在这样的背景下,逃离北上广现象,事实上传递的是外来从业人员在中国一线城市生活工作不堪重负和遭遇城市管理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缺乏归属与安全感,也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逃离北上广为什么会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现象?这主要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征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发展滞后,与人口流动相配套的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使得经济发展起来了,人口也流动起来了,但是城市管理还是堡垒式的封闭,忽视了对外来从业人员的接纳。同时,发达的一线城市是人口流向的洼地,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流进,而现有的城市管理准备不足,认识不够,只能采取简单的限制措施,以前是限制落户,现在是限制购房购车,很具有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管理的特征。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市场化入侵民生领域,导致住房、教育和医疗费等大幅上升。

但是,因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员撤离北上广到外地寻求发展机会,无论是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来看,这样的结论都不成立。

一方面,北上广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其发展机会与空间也是最多的,这对外来从业人员有巨大的吸引力。只要有发展机会与空间,外来从业人员就会不断流进,这一趋势不会因生活工作压力大而改变。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尤其是中心城市集中,是客观规律。北上广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辐射全国,必然会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一现象不会因为政策控制而改变。事实上,一直以来一线城市就制定了控制人口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都以失败告终,城市人口并没有被控制住,而是不断突破。所以,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出现外来人口撤离,不符合规律。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心城市的生活与就业面临的压力都会远远大于其他地区,但是没有因此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撤离现象。

所以,逃离北上广现象,更多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渲染,表达了外来从业人员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这种不满一是工作压力,二是生活压力,核心则是对未来的危机与不安全感。这些问题的核心则是城市管理与社会体制的滞后与不畅。

事实上,虽然面临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但是多数外来从业人员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北上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管理继续排斥他们,意味着对于那些期望留在北上广生活工作的外来从业人员而言,梦想与现实存在着鸿沟。

经济发展追求效率,社会建设侧重公平。一直以来,北上广引领中国发展方向,在城市接纳方面,更接纳的是与城市定位相关的少数外来高端人才,而对于大多数外来人员而言,则处于城市管理的边缘。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今天城市管理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主要是集中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所以,解决外来人员的同城待遇,不能仅仅算成本账,亦要算算收益和公平问题。外来从业人员为北上广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城市离不开他们,则必须考虑如何尊重他们、接纳他们。因此,在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如何对待外来人员是创新人口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篇5: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外来人员进出机房管理制度

1.管理目标是保证机房设备与信息的安全,保障机房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环境。

2.机房钥匙和门禁卡要严格保管,不得随意转借,一旦丢失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寻找,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救。

3.进入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动用机房设备、物品和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必须经过批准方可在管理人员的指导或协同下进行。

4.机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可,机房在内严禁吸烟,严禁携带无关物品尤其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进入机房。

5.进入机房不得随意挪动消防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切断电源、报警、使用灭火设备等正确方式予以处理。

6.硬件设备要注意维护和保养,做到设备物卡相符、设备使用状态记录完整,硬件设备发生改变要及时变更设备物卡。硬件设备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及时上报,填写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不允许私自将机房内的设备、工具、部件等带出机房,借物须办理借物手续。借用期间如有损坏由借用单位或使用人员负责赔偿。

8.未发生故障或故障隐患时,不可对中继、光纤、网线及各种设备进行任何调试,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要做好详细记录。

9.进入机房人员要对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

10.未经领导许可,进入人员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实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不得在服务器上使用来路不明的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

篇6: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规范外来人员进入厂区的管理,保证厂区良好的工作秩序,防止人身和设备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的管理。

2.引用文件

《物资出厂管理规定》

3.术语定义

外来人员:本制度所指的外来人员包括:政府部门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合作单位人员、外协人员、参观人员、工程施工人员、送取货人员(包括司机),联系业务人员、亲朋好友等非本公司在职人员。

4.职责

4.1 办公室职责

4.1.1 办公室是外来人员管理的归口部门,应按照公司《门卫管理办法》严格进行外来人员进入公司的登记、准入管理,保卫科各保安人员应切实按照本制度相关规定做好外来人员在厂区行为规范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反制度行为应立即制止和上报。

4.1.2 办公室后勤管理科餐饮、住宿等服务小组应按照本制度规定做好外来人员的接待服务工作。

4.2 生产科及各作业车间职责

4.2.1 所有外来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现场,必须得到生产科或各车间相关负责人的许可。4.2.2 生产科有权对外来人员在生产车间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考核。

4.3 销售部职责

4.3.1 销售部负责对成品车库进入人员的管控,未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登记准入的、不符合成品车库管理规定的外来人员,一律不得准许进入成品车库。

4.3.2 销售部成品车库管理人员有权按规定对进入成品车库的外来人员进行行为监督和考核。4.4 其它业务接洽部门负责

4.4.1 其它外来人员接洽部门均需认真学习本制度,向所有接洽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传达本制度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安全要求告知义务,并对外来人员进入厂区进行登记,进入生产区域的要发放外来人员专用马甲,要求其按照制度管理规范在厂区进行参观、合作。

4.4.2 所有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违反本规定,接洽部门将承担连带责任追究。

5.外来人员进出门管理规定

5.1 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进入公司门卫参照《门卫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2 外来人员步行进出公司需登记后,由当值保安使用自已的卡打开门禁。

5.3 物资出厂一律参照《物资出厂管理规定》执行,外来人员携带物资出厂时,要到相关部门开具《物资出门证》,主动交由门卫检查,否则按偷盗处理;无《出门证》时,均应主动请门卫查验,若供应商同时给除公司以外两个以上单位送货,进入厂区之前必须在门卫对车辆装载物品进行详细登记,出厂时应以仓储部出具的收料单为依据进行盘查核实,核对无误后方可放行;未按《物资出厂管理规定》办理出门手续的一切物资均不得出厂,出门手续与携带的物资不符合时,门卫有权不予放行,并扣留不相符物资。

5.3 严禁夹带公司和他人的财物出门,发现偷盗、夹带情况我公司将直接对当事人送交公安机关处理。对于未佩戴任何证件、无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进入我公司仓库一律视为偷盗行为,并责令其离开公司区域,情节严重,将直接报警处理。

6.外来车辆厂区管理规定

6.1 根据公司《车辆管理制度》,所有外来车辆进出厂都必须认真填写【来宾来访联系单】(车牌号码、进出厂时间、进厂事由、司机姓名、随同人员、所带物资等逐一登记清楚)(见附件1),并由指定通道出入。各种机动车辆出入公司大门时,必须主动停车,接受门卫人员的检查,经允许后方可出入。

6.2 外来车辆随车人员必须随车进出,不得在公司内超出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逗留;外单位车辆非经办公室主任批准,不准在公司内过夜;节假日期间外单位车辆禁止进入公司内,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报办公室主任同意,方可进入公司内。

6.3 车辆在公司内行驶时速限制在 30 公里以内;进入公司的所有车辆必须按公司指定区域有序停放,不得堵住其它车辆进出通道。

6.4 需要长期进出厂区的车辆(如供应商、合作商车辆、工程施工车辆等),请在公司对接部人员带领下到办公室办理车辆出入证。

6.5 送货车辆进入车间、仓库,应接受公司限高、限宽、限速管理,在有人指挥测量的限高、限宽尺寸,在允许进出的前提小心进出,以确保物资、大门、人员等的安全。

6.6 外来人员所带车辆出厂时应自觉接受门卫打开后备箱等部位的检查,门卫要严格执行。若是拒绝接受开箱检查的,首先礼貌劝说,仍拒绝可报告领导处理;政府参观团参观公司时,在办公室主任的许可下可免开箱检查。

7.外来人员厂区流动管理

7.1 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域管理规定

7.1.1 外来人员进入公司大门应按照《门卫管理办法》正常办理入厂手续,办理完手续需要到接洽部门领取并穿戴服务商识别马甲(经批准的参观人员除外)方可进入生产区域;各部门根据需要向办公室提报所需马甲数量,马甲由各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7.1.2 外部人员临时进入生产区域(含技术中心试制车间),由接洽部门填写《部门外来人员出入生产区域登记表》留底备查,并给外来人员发放马甲。接洽部门应事先电话通知需前往的车间,由部门人员陪同前往车间现场;

7.1.3 外部人员需要长时间在生产区域进行相关活动,如驻厂服务的人员,接洽部门填写《部门外来人员出入生产区域登记表》,记录外来人员在生产区域的进出时间,留底备查。接洽部门给外来人员发放马甲,并电话通知前往车间,由部门人员陪同前往车间现场。7.1.4 着装不整、奇装异服、穿凉鞋、拖鞋和高跟鞋的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域(含技术中心试制车间)。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后,应沿指定的安全通道行走,禁止随意进入生产作业区、随处吸烟、大声喧哗,未经许可不得拍照和摄像,不得随意触碰生产设备及汽车零部件。

7.1.5 政府或公司特邀的参观人员进入不用领取马甲,由公司领导或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引导,禁止进入生产作业区,7.1.6 业务指导人员原则上可不领取马甲,根据业务指导人员的要求确定路线,与业务相关的陪同部门必须安排专人全程陪同,随时进行安全提醒和告知。

7.1.7凡其它外来人员需要进入公司车间(含技术中心试制车间),必须经过其单位负责人或者委托人同意后,并出具其单位或委托人的介绍信后,方可办理手续进入。

7.1.8 凡其它外来人员需要进入公司仓储部仓库,必须经过仓储部负责人同意,并由对接部门负责人派专人陪同,由车间值班人员确定陪同人员身份后,方可进入。

7.2 外来人员进入成品车库的管理规定

7.2.1 所有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成品车库。

7.2.2 外来客户原则上不允许进入车库,确需进入成品库需办理相关手续,批准后由营销中

心相关部门制定专人陪同入内。

7.2.3 外来人员在公司相关业务人员陪同下进入成品车库,原则上不允许拍照和摄像,若需拍照和摄像,经外来人员申请,销售部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7.2.4 任何人禁止在库区吸烟和在库区乱扔垃圾,禁止存放任何有可能对商品车造成损伤的物品。

7.3 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及办公楼管理规定

7.3.1 在办公场所谈话时,不可大声喧哗、接打电话时语音柔和,音量适中,不可影响他人,出入他人办公室时应尊重他人,做到主动敲门示意、随手关门,7.3.2 严禁将食品、饮料带入办公区域,严禁在办公场所就餐、吃零食。

7.3.3 在厂区内,禁止打架、斗殴,违者将被驱逐出厂,不得再进入厂区;情况严重者,将交由司法部门。

7.3.4需长期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请到办公室治安科办理填写《厂区出入证办理申请单,批准后凭证出入厂区。

7.3.6 外来人员到公司办事,在门卫登记后首先找对接部门接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可在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找分管领导,在未与对接部门对接前,分管领导不予接待;外来人员在门卫登记时要求直接找公司领导,门卫要先与要找的公司领导事先电话沟通,征得允许后 方可放行。

7.3.7 门卫遇到未与公司办公室主任或公司领导事先沟通,或门卫未接到领导的电话许可,外来人员又出示政府执法人员的证件时,门卫请其作为登记,将执法领导领到公司接待室或门卫值班室喝茶就坐,找人陪同,待正式接到公司通知。待公司接待人员到场对接上之后,方可在接待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相关的执法工作(注意礼貌待客,有礼有节,热情大方,言行不失礼)。

7.3.8 外来人员到公司办理各种业务签字手续,应由对接部门人员找领导签字或由对接部门人员陪同外来人员一起送签,不得由外来人员直接找公司领导签字,违者考核对接部门负责人。

8.外来人员厂区就餐及住宿相关规定

8.1 根据《员工食堂管理办法》规定,确因工作业务需要在公司食堂就餐的,必须填写“客餐申请单”。各部门因业务关系来访的,如:集团来我司技术指导人员、经销商和应聘人员(注:应聘人员原则上只提供午餐)需在公司食堂就餐的,对口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需提前填写【客餐申请单】,然后凭签批完后的【客餐申请单】到公司食堂就餐,并在就餐前 1 小时知会办公室后勤保障科,否则食堂不予以接待。

8.2 由于公司食堂空间和就餐餐桌有限,公司食堂不再接待外单位施工、安装等人员的就餐需求。

8.3 员工家属在公司就餐,请参照《员工家属就餐管理办法》遵照执行。

8.4 入住客房人员必须按照公司《客房管理规定》,由接口部门向办公室提交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的【客房入住申请单】,经办公室后勤保障科签署安排意见后方可到宿舍管理员处登记客房住宿,否则一律不给予安排客房住宿。

8.5、外来人员住宿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治安管理规定,不得从事黄、赌、毒、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

8.6、住宿人员如带有贵重物品需事先向办公室声明,由办公室将贵重物品给予寄存。

9、考核规定

9.1 违反以上制度的,视情况(若有相关制度规定遵照制度执行)予以考核 50-500 元。

9.2 外来车辆进入公司,超速、违反规定行车、不在指定停车场停车的,违者考核 200 元/车/次。

9.3 厂区所有区域禁止吸烟,违者考核 100 元/人/次;在成品车库严禁吸烟,一经发现考核500 元/次。

9.4 本厂工作人员或外来客户进入成品库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每次罚款 200 元,若无法追究的,追究对接部门人员;在库区乱扔垃圾,一经发现罚款 100 元/次。

9.5 生产科巡查中发现没有佩戴出入证和马甲、没有接洽部门人员陪同的外来人员,考核该人员接洽部门 50 元/人;所在生产部门 10 元/人。

9.6 一旦发现或被举报在办公区域吵闹、大声喧哗、用拳捶门、用脚踢门、横冲直闯等行为者,有对接部门的,考核对接部门负责人 100 元/人次,无直接对接部门的,可通知保安劝其离厂。

9.7 在厂区内行走时,要注意安全,走在白线以内,违者考核 50 元/次;不得踩踏绿化带,违者考核 100-300 元/次。

9.8 未经公司允许,严禁在工厂区域内拍照、摄影,违者将没收或删除其胶卷、录影带,并责令其离开公司区域,情节严重者将送交公安分局处理。

9.9 外来人员因违反本管理规定的,外来人员的对口接洽部门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9.10 触犯法律法规者,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篇7: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告知书

为了确保本公司的生产安全和外来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原料、产品、工艺、设备等实际情况,对进入本公司施工人员作安全信息告知和行为规范。

本公司的原料:盐酸具有腐蚀性;水合肼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甲醇易燃易爆和毒性。本公司的产品:40%的甲基肼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偏二甲基肼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害性。这些危险化学品极具挥发性,如果使用和保管不当,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进入本公司的外来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2、进入工地必须戴安全帽; 厂区内严禁吸烟,严禁携带火种、危险物、有害物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严禁使用手机;

3、4、注意浏览安全警示标志,化学品危害告知卡等安全提示; 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本公司的车间、仓库、锅炉房、化验室、实验室、储罐区、水泵房、配电间、发电间等重要生产和储存场所;5、6、7、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和储存场所要加装阻火器; 摩托车、电瓶车放到车棚内,不得进入大门; 进行动火、动土、吊装、断路、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必须到安全部开具危险作业票证;

8、所有电工作业、焊接气割作业、塔吊作业、叉车作业等,都必

须持证上岗。

9、需要用电,必须由本公司电工接线路,不得私自接电。

10、所有重要的生产设施都必须依法领证并定期检验检测。

11、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进入本公司生产、储存等重要场所的,须有贵公司负责人与本公司协商。个人不得擅自进入本公司的生产、储存等重要场所,更不得动用、移挪本公司的设备、设施、工具等;

12、如遇突发意外的安全事故,请听从本公司负责人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13、对以上条款如有违反者,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50元到200百元罚款,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以上条款,我已仔细阅读,我一定遵照执行。本人签字:

东力(南通)化工有限公司

篇8: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作为外来从业人员密集、对外来劳动力依存度较高的大型城市, 上海于2002年推出《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 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该综合保险包括工伤 (或者意外伤害) 、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等三项保险待遇。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 自2003—2008年,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1 294.67万。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 使综合保险费的征缴数也在逐年大幅增长, 长宁区仅2008年征缴的综合保险费就达3亿多元。综合保险给外来从业人员的工伤、医疗、养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综合保险费的现有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一) 现有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以下简称综合保险) 由用人单位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外地劳动力管理所开设综合保险账户, 缴纳外地从业人员的综合保险费。外劳所收到综合保险费后, 出具相应的发票, 然后把收到的综合保险费缴纳到保险公司, 由保险公司出具保单。这样, 综合保险合同正式成立。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职权分配不合理。

用人单位为外来劳动力缴纳综合保险费, 往往到所在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外地劳动力管理所进行登记, 开设综合保险缴费账户, 这些工作由区外劳力所专管员负责。也就是说, 用人单位从登记、开户到收费、出具发票, 都由专管员一人负责。如果专管员要侵吞用人单位缴纳的综合保险费, 就非常容易。例如, 外地劳力管理所专管员顾某在检查时发现不少公司应补缴综合保险费, 顾某以减免综合保险费为诱饵, 先要求这些公司与其个人的亿巍公司签订虚假人事代理服务合同, 再指示他们将应补缴的综合保险费和管理费划到亿巍公司账上。后顾某采用缩短用工期限等方法, 从电脑记录上减少这些公司应补缴的费用, 余下的钱款就被其吞入囊中。从2005—2007年, 顾某利用专管员职权, 贪污受贿20余万元。

2. 劳动监察大队监管不力。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少缴或者不缴综合保险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又要求劳动保障监察协管服务社协助进行劳动保障监管, 责令用人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这本是一项监督机制, 却给协管员受贿打开了方便之门。原劳动保障监察协管服务社仙霞协管队队长葛某和专管员顾某勾结, 在办理外地劳动力综合保险、工伤理赔过程中, 共同收受贿赂12万元。

3. 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面临困境。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和劳动监管人员相勾结, 以违法减免综合保险费为代价, 上演了一幕幕钱权交易的丑剧, 使为保障外来从业人员而设置的综合保险面临被违法减免、非法侵吞的困境。这些案件的发生, 直接损害了外来劳动者的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保障, 完全背离了政府制定综合保险暂行办法的初衷。

(二) 产生原因

1. 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外劳所操作流程, 专管员不可以直接收取钱款, 但实际操作并非如此。为了提高收缴率, 外劳所允许专管员直接到用人单位收取综合保险费, 导致专管员权力过大。外劳所专管员顾某从2005—2007年, 独自一人拥有核算应缴综合保险费和管理费金额、通知用人单位缴纳、开具管理费收据等职权。他不仅可以将相关数据输入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而且可以随时修改, 无须授权。监督制约机制的严重缺乏, 为专管员侵吞、违规减征综合保险费创造了便利条件。

2. 人员素质不高。

协管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他们的录用条件不高, 往往由下岗人员、社会富余劳动力组成, 人员素质难以保证。协管队队长葛某原本是一名纺织厂下岗工人, 学历较低。进入协管员队伍后大肆向辖区内餐饮店索要有价券卡, 担任队长后更是肆无忌惮收受贿赂。这些非正规编制人员本是政府临时设置的, 人员录用相对草率, 导致一些素质低下的人员掌握了一定的行政权力之后, 利用职权为非作歹, 贪污腐败。

3. 失衡心理。

塞谬尔·P.亨延顿说过, 现代法孕育着稳定, 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市场经济使一部分人挖到了“第一桶金”, 过着舒适甚至奢华的生活, 这使许多官员产生“相对贫困”的感觉。拥有一定行政权力的人员对这种不平等待遇感到不满, 面对财物的巨大诱惑难以平衡心中的欲望, 不免走向违法犯罪。顾某是一个典型的“80后”, 面对上海节节攀升的房价, 面对灯红酒绿的生活, 顾某的职业精神和道德体系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迅速崩溃。

二、加强管理的几点措施

1.从严惩处贪污腐败分子。综合保险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外来劳动者的医疗、工伤、养老等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 利用外劳力专管权所进行的职务犯罪, 受害的不仅是国家, 更是无数为上海建设流血流汗的农民工。对于这些为了一己之私而置中央的民生工程于不义的腐败分子, 尤其应该从严惩处。在判处自由刑的同时应科处较重的罚金刑, 不仅破灭犯罪分子出狱后享受生活的美梦, 而且起到很好的预防警示作用。另外, 对于那些在综合保险领域有利用职务便利收受钱财行为但数额尚不够刑事立案标准的, 也应清除出队伍。日本、美国等国家, 公务员一经被查实有腐败行为, 即使不构成犯罪, 也要勒令辞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 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员有严格的廉政要求, 只要有证据证明确实贪污受贿, 不管数额多少, 不管职位高低, 不管成绩大小, 一律要开除出去。而且应建立黑名单, 防止这些人再从事涉及公权力的工作, 彻底断绝其再次进行职务犯罪的可能。

2.加强行政职权的分配和监督。孟德斯鸠曾经说过,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过分集中, 缺乏监督体系, 是贪污贿赂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笔者不讨论人性善恶问题, 但是绝大多数人一旦掌握了可供支配的权力, 聚敛财富占有金钱的内在冲动就被大大强化。如葛某在没有担任劳动监察大队长的时候, 是一名下岗工人, 只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一旦手中有了劳动监察职权, 并且这个职权缺乏监督制约, 私欲就无法遏制地膨胀起来。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焦裕禄式的优秀干部, 更应该依靠良好的分权监督机制, 以制度制约权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腐败。在综合保险费的管理方面, 首先, 应规范操作。对综合保险的核算、收缴及信息输入、修改等过程, 应有明确的工作流程, 严格规范办理。明确规定专管员不得直接收缴钱款, 由缴纳单位直接汇入外劳所的银行账户。其次, 要借助科技手段增设授权。综合保险的信息输入后应立即备案并加密, 修改和删除需要密码和授权, 并及时制作备份, 以便跟踪监督。最后, 严格对发票的管理。外劳所出具的是电子发票, 通常由专管员自行打印, 没有备案也无法检查, 这样就给专管员贪污留下空间。应把外劳所出具的综合保险费电子发票进行联号登记, 定期检查, 彻底断绝违法犯罪途径。

3.严格进人制度, 逐步取消协管员制度。要建立一支廉政高效的公职人员队伍, 首先, 要严格把好进人关。只要是涉及公权力的人员, 无论是否是公务员, 都必须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 这样对保证人员素质、减少腐败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文官考试制度, 通过严格的考试筛选有才能、有理想、有热情的人员充实公职人员队伍, 使公权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其次, 应逐步削减直至取消协管员制度。“协管员”出现于本世纪初, 最初是为了解决下岗工人就业问题和政府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近两年协管员队伍迅速增长, 据粗略统计, 目前有各类协管员二十余种。有的机构协管员人数远远超过正式人员, 如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员满编133人, 协管员多达949人。协管员制度有两大弊端:第一, 协管员招聘的对象大部分是下岗工人, 一些素质较低的协管员掌握了部分公共权力之后, 就肆意违法乱纪。第二, 协管员的存在助长公务员的“懒惰”。协管员在一线, 公务员则成天躲在空调房里养尊处优, 变成公职“贵族”, 严重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协管员制度不仅背离了政府设立该制度的初衷, 而且严重透支了政府公信力。应逐步取消协管员制度, 使公务员走到管理一线, 贴近群众, 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的公仆。

摘要: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主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外地劳动力管理所管理, 并由劳动监察大队进行监管。但是, 由于职权分配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导致现有管理模式滋生腐败。加强和改进对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的管理应从严惩罚贪污腐败分子、加强行政职权的分配和监督、严格进人制度等方面进行。

篇9: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管理;融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19-0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起步,经济迅猛发展,逐渐拉开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这使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这些地区。上海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地区。他们流入上海,其中很大一部分集聚于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既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极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

1.外来人口比重

1983年上海的流动人口只有50万人,1984年70万人,1985年134万人,1993年242万人,1997年282万人,2000年383万人,2007年660.30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为2 220.83万人。其中外地流动人口829.82万,占上海总人口的37.73%。2011年底,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301.9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达900万,且向郊区流动趋势加剧。在全市外来人口中,有600万在郊区,占全市外来人口比例接近80%。

嘉定区全区常住人口现为147万,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口近90万人,外来人口是本地的1.4倍,已远超户籍人口,主要集中在江桥、马陆、安亭、南翔等流动人口大镇。

以江桥镇为例,江桥镇常住人口为2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0万,占77%。江桥镇太平村户籍人口1 305人,外地人口达4 000多人,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比例是1∶3以上。江桥镇幸福村户籍人口1 863人,外来人员近15 000人,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比例更是高达1∶8以上。

外冈镇2003年外来务工人员15 799名。至2011年增至53 878名,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

2.外来人口结构

嘉定区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苏、河南、江西、浙江、四川,占总数86%,其中安徽占38%。

年龄结构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其中16-45岁的占85%左右。年女比例差距较大,为2:1左右。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占80%左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9%,务工、经商人员占90%左右。

3.外来人口生活状况

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从事收入较低的工种,2012年2月27日公布自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 450元/月,,增加170元/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有明显提高,但他们工资70%以上仍在2 000元左右,相对于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4 331元是明显偏低的。这种收入水平在上海也就是属于维持温饱型。

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多数举目无亲,由于地区文化差异,他们很难融入本地人生活,从而使他们感到被边缘和歧视,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碰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难以找到帮助。

4.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现实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对于上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上海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一是治安问题突出。由于外来人口流入,违法犯罪现象迅速增加,据统计约占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而其中青少年犯罪占89%以上;二是违章搭建难以控制。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也引发了村域范围内违章搭建问题的大量出现。据2010年的统计,上海农村违法搭建面积96万平米之多,造成各种安全隐患,给村域治理带来从未有过的新难题;三是社会公共资源难以承受。许多城郊村水电严重超负荷,医院、卫生应对难度加大,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入学难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以嘉定区为例,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33 617人,占总数的52.99%,学前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21 532人,占学生总数的63.3%。尽管新建一些公办学校校舍,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已有的民工子弟学校资金不足和师资力量奇缺。要完全解决,区财政也难以承受。四是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增强。各村(居)委及相关部门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但在人员流入控制、外来人口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一个成功的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管理实践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如何发挥他们对于地区建设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是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处于上海近郊的村镇,如何进行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更是一个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他们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从江桥镇太平村这几年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积极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效,来展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管理的成功范例。

1.太平村现状

太平村是个典型的上海城郊村。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西端,紧临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历来为南北通衢要道,距上海市区半小时车程,属标准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全村行政地域为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683亩。全村365户,有8个村民小组,本村户籍人员1 305人,外来流动人员近4 407人,是本地人口的3倍多。2011年村工业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利润2 600万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4.2亿,同比增长20%。入库税收5 369万,同比增长5.9%,村可支配财力1 118万元,村级经济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得到递增,净资产2928万,人均收入达到22 504元。太平村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村”、“全国民主管理指数第一村”、“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全国幸福村”、“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村容整洁示范村”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2.自治管理从尊重开始

随着太平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来沪人员流入,3倍多于户籍人员的外来务工人员,给太平村带来了基层党建和日常管理两方面的巨大挑战。太平村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问题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应该得到尊重,其困难应该得到关注,其利益应该得到重视,回避是解決不了的,必须积极地应对。外来人员绝大多数租用原住民的房子,由于居住在一起,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外地人”、“乡下人”的称呼,带有较明显的歧视倾向,外来人员对此非常反感,常常成为口角的起因。为消除外来人员的隔阂,促使他们实现流入到融入的转变,太平村首先从尊重开始。2003年太平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进行表决通过决议,今后在太平村的来沪人员一律称为“新村民”,并将这一内容写进《新村民自治管理章程》。这不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而且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观念的转变。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地位的逐渐确认。太平村以此为突破口,开始推进新村民自治。

3.推进新村民自治,实行外来人员自我管理

太平村是全国村民自治的典范,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主政治管理模式。村两委把太平村比较成熟的民主管理模式向新村民管理拓展,在太平村党总支的领导下逐渐实行新村民自治。

2003年太平村就开始让新村民代表列席太平村村民代表大会,让新村民逐渐参与太平村村务。2005年5月成立上海市郊首个新村民党支部,在太平村党总支的支持和引导下,新村民党支部逐渐推进新村民自治,实行了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太平村给予一定的管理经费的支持。2006年9月,太平村又成立新村民团支部。党员、团员的带头作用,在服务新村民和带动新村民自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自治条件的成熟,2011年,太平村又在上海率先成立了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提出组团式走访和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化对新村民的服务与管理,着力在本村村民和新村民之间营造平等相待的民主和谐氛围。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最怕自己的事没人管,自己的困难没人帮,实行新村民自治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娘家,他们的困难有人帮助解决,比如就业的问题、孩子上学的问题、邻里纠纷的问题、平时生活娱乐的问题,新村民管理委员会都可以会同太平村两委给以解决和帮助,使他们有了家的感觉,产生了对太平村的归属感,觉得太平村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珍惜这种家的感觉,因此关心太平村的发展,关心与新老村民的相处,由此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基础。

4.新村民自治,新村民当家做主

新村民对于新村民的事说得上话,做得了主。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是在4 000多名新村民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选举而产生的。为了实现新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的,新村民以50人为单位推荐产生新村民代表1名,正、副组长各1名,由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新村民的日常生活。新村民代表是实行新村民自我民主管理的基本力量,是新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者。在新村民代表会议常务工作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工作,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每月20日前,新村民代表通过表格汇报本人所做工作、参加各项活动及组织各项活动情况。新村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新村民,对于新村民的提议、建议、要求、反映、需解决什么问题,及时向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汇报,作为新村民管理委员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和参考。新村民代表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会议次数。听取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进行评议,提出评议意见,纠正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在工作中的不当和偏差;讨论、提出要求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予以关心、帮助或协调解决的涉及新村民切身利益、权益等事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选举新村民代表会议常务工作组成员及成员的罢免、补选;选举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职数及成员的罢免、补选。村里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新村民代表及正、副组长会议,一方面向他们传达村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听取他们在新村民中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为村党总支工作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另外,村里还邀请新村民党员参与村民组的例会和村民大会,希望他们为村务、组务管理献计献策。村党总支同时根据新村民反映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五至七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届满按照本章程规定进行换届选举,新村民管理委员会成员职数由新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各项新村民管理工作和新村民活动,保障新村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公益活动;联系、服务新村民;配合村党总支开展工作等等。

5.以服务为理念,构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为实现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太平村十分重视现在居住、工作在本村的4000多名新村民的人性化管理。为此,太平村构建了“党建引领+属地管理+多元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村民管理新格局。

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围绕村党总支工作思路,建立了新村民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并且以“中心”为枢纽,在各村民组和企业先后建立了管理分站。对于外口管理中存在房东长期居住在村外,宅前宅后脏乱差,新村民管理难的特点,新村民管理委员会在村民组积极推广私房出租托管模式,通过村老协组织、组务会、新村民正副组长等进行广泛宣传,由分站负责人统一进行协调,安排符合规定的新村民入住,这样既是服务新村民,又为加强新村民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新村民管理委员会还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先后推出了就业推荐、法律咨询、子女入学等12项服务项目,旨在通过服务达到以服务推进管理,以管理促进服务的“两促进”工作目标。

凡在太平村里居住满两年以上,有固定工作或营业场所,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村规民约,能积极参加村民组或所在企业开展的各类活动,主动配合和支持村里的工作,并且表现突出的来沪人员,均有资格当选为新村民代表。新村民代表通过选举产生,对本村重大问题享有讨论和建议权,对村干部和新村民管理人员享有批评权等等。

新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就有了“当家”的感觉,他们不再是“外来人”而是主动关心村里的事情。在太平村8个村民组和新村民家园,只要天气好,每晚都会有广场舞会,跳的人多,看的人更多。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新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加了新村民与本地村民之间的互动和了解。而为了服务好舞会,不少新村民代表自发承担音乐播放、现场秩序和安全的维护工作,一名新村民党员还将自家2万多元买的一套音响拿出来给大家使用。晚会结束后,很多人都主动留下来捡垃圾清洁场地,根本没有人要求这样做。最近为太平村安装大联勤监控设备的某公司老总说:“我在嘉定跑过那么多村,太平村最‘神奇’,无论何时来这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以为的“神奇”,其实是新村民自治的结果。

太平村是太平的,新老村民和谐相处,在外来务工人员8年增加了13倍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没有一起群众上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三、启示与思考

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也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许多客观的、制度性的瓶颈依然难以突破,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虽然,太平村在外口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许多工作制度,既调动了新村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太平村形成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当前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一些敏感和现实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但这些问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在新形势下,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商讨,有些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创新。

第一,如何确保新村民录入信息的正确。这是源头上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来沪人员准入制度不健全,租房政策和制度不规范、缺乏制约性办法,来沪人员流动性较大,入住、信息采集、办证、签约、变更等各环节的程序、办法不规范等原因,新村民基本信息的完整、准确掌握还有一定困难。

第二,如何提高新村民代表的议政能力和素质。由于新村民数量庞大,而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缺少平台和载体;新村民还没有纳入本地区社区和终身教育体系;新村民没有规范、完整的组织体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力量薄弱;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经费缺乏,代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村民代表的議政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基层民主政治的质量。

第三,如何确保新村民参政的可持续性。虽然太平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已进行多年,新村民参与的制度也已实施多年,并且卓有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领导的理念和民主意识,而且由于现行法律、政策制度的规定和村级财力限制,新村民民生保障的提高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新村民参政的长期性、持续性无法保证。

第四,新村民自治的完善,社会福利的提高,生活环境的稳定和谐,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居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居住空间的有限、社会资源配套的紧缺的矛盾如何解决,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五,随着外来务工人员逐渐融入当地生活,原籍村民与“新村民”之间政治、经济待遇的差异将显现,“新村民”对于这些方面的诉求如何解决,需要在制度政策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篇10: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为维护园区内员工人身、财产和生产秩序的安全,人员、车辆、物资出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门卫有责任和权利按本制度管理。

一:本园区员工

1、员工上班、下班出入园区,应自觉出示门卡(非机动车铭牌),未出示者门卫不得放行。

2、园区车辆进出时,驾驶员出示机动车出入证;如果公司车辆装运各种货品出厂时,应出示出门条,门卫方可放行。

二:外来人员(应聘人员、装出货、供应商、客户、离职人员等)

1、所有外来人员(各公司领导、重要客人除外),门卫首先必须问清来因,在《访客登记表》登记相关证件号码和信息。

2、应聘人员、供应商、客户来访时,门卫联系接待人,取得同意后可放行,并登记好进出园区时间.3、货车进出厂门时,门卫必须向驾驶员索要送货单、提货单等相关单据,货车才可进出园区,同时门卫登记车牌号码和进出厂时间。

4、客户验货,由各公司相关人员全程陪同。

5、重要客人随各公司领导随车带进的,由领导负责,不必登记。上级政府机关检查工作,由领导或行政相关领导接待,并在门卫室做团体登记。

6、离职人员来公司询问工资事宜,应先取得相关工作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厂,谈话可以在门卫室进行,门卫登记好进出厂时间。

7、各快递人员禁止出入公司,所有交易活动在门卫室外进行。

8、政府相关人员应由行政部相关人员提前做好接待工作。以上规定望各公司员工自觉遵守,本制度自公布后开始实施。

四川蒙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尤利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斯伦贝谢(中国)公司

篇11: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制度

外来人员、车辆出入校园登记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车辆)进入校内,特制定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如下:

1、非学校教职工进入学校,应主动向学校保卫人员出示表明身份的相关证件。学校保卫人员应认真查验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的相关证件并登记,经电话联系确认允许后方可进入;对拒不出示证件或不能证明其身份以及寻访之人没有在学校的外来人员,学校保卫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并做好解释工作。

2、在上课期间,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出校门时,必须持有班主任老师签字同意的课间离校卡,学校保卫人员查验后方可放行并将课间离校卡存档备查。

3、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原则上不会客,确因工作需要会客的,需由教师本人到门卫室确认和登记后准予进入。

4、学生家长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了解学生情况时,需由教师本人确认并登记后准予进入。寻访的老师没有在学校的,学校保卫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并做好解释工作。

5、学生家长要进学校找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学生,只能在学校门房等候,不允许到学生班级找寻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学生,课间由班主任老师陪同并登记后进入,否则不准进入校园。

6、对外来推销各类商品的人员,一律拒绝进入校园。

7、学校保卫人员对进出学校的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登记,对可疑物品要进行查验,严禁易燃易爆、剧毒、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确保学校和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因教学需要购买的化学试验药品,必须由实验保管员带入并登记。

8、学校保卫人员对带出学校的大宗物品要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并查验登记后方可放行。

9、门卫人员对来宾、来客和来访人员的车辆,应指定停入学校停车区域,外来卡车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10、学校在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学校保卫人员应应关闭好校门,严禁机动车辆进入学校。同时应注意引导大门两边的车辆停在指定地点,不能堵塞大门等疏散通道。上级视察工作或确因工作需要进入学校的车辆,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后,在保卫人员的引导下停放到指定地点,禁止鸣笛,限速行驶,确保师生安全。

以上规定请予理解支持!

库尔勒市第三中学

篇12:公司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为加强外来人员进入公司生产区的管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

2、范围

适用于进入公司各生产区的所有人员(包括各各科室人员和公司领导)。

三、程序

1、外包单位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须由负责外包部门及外包单位负责人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并按规定到公司安全科办理相关手续和通行证,方可进入。

2、我公司与外包单位属于甲方、乙方关系。按有关规定,乙方在施工中发生事故,责任自负。

3、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遵守各生产区域各项有关规定,并接受我公司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

4、外包单位在厂区施工,运输车辆时速不超过每小时10公里。

5、外包单位使用本公司电源时,必须先向本公司负责外包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分厂按照规定办理,不得自行其事。

6、外来单位进行八大作业时,按公司规定到所作业的分厂办理相关票证。杜绝无证作业。

7、外来人员须进入密闭容器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化工部四十一条禁令中进入密闭容器,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经分厂安全科批准,方可进行作业。

8、外包单位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施工现场消防通道畅通,每项施工作业完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否则按规定给予500元的罚款。

9、外来人员应遵守分厂禁烟制度,违反者按分厂考核制度处理。

10、公司各科室人员进入分厂需到安全科办理通行证。分厂安全科按照通行证进行登记后方可进入。

11、外来参观和检查人员进入分厂生产区,由接待人负责到安全科办理通行证,否则不可进入。

山西福龙煤化有限公司

篇13: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一、两地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针对石家庄、沧州两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采用具有系统、面大和高效率等特点的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通过调查可见, 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时间长、工作压力大, 但是收入不高, 精神文化匮乏。石家庄地区调查报告显示:调查对象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小学、初中文化 (含肄业) 高占56%;66%的被访者从不看书看报, 认为报纸上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只要自己勤奋工作就可以了;75%的被访者知道“法律”二字, 但不知道其内涵, 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是无从谈起;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十分憧憬美好的未来, 希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贫穷的生活现状, 52%的被访者对于自己的理想生活目标明确, 76%的被访者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十分有信心;工作之余, 有51%的被访者想参加一些娱乐、文化活动。诚然, 社会保障等机构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些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帮助。

通过对沧州通胜公司和宏达机械制造厂的调查发现, 沧州的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主要存在一下问题。一是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贫乏, 读书、看报的机会非常少, 而周围的市民大多不愿意接纳他们、与他们交流, 精神生活的贫瘠导致很多外来青年自卑和困顿。二是他们的学历普遍偏低。大本毕业占调查人数的8.6%, 高中毕业占40%, 初中毕业占46%, 小学毕业占5.4%。

二、制约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提升的主要原因

虽然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缺少精神文化生活, 但是只有少数受教育程度在初高中水平的被访者, 有意愿通过参加夜校来提升能力。受访者中63.4%的人从未想过上夜校, 16.7%的人不想去上夜校, 而一直想上夜校的人只占了16.2%, 只有3.1%的人已上或曾上夜校。调查发现,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是否想要提高自身素质的影响很大。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普遍认为, 不须继续提高自身素质就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者, 大多年龄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再接受教育了。很多年轻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上升空间, 上夜校的意愿最强烈,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通过夜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甚至转到了其他的岗位上。

三、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的若干对策

(一) 解决实际问题、竭诚服务是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推进教育培训, 全面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

据统计, 外来务工人员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24.78%。缺乏一技之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偏低, 已成为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基础环节, 也是把我国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的重要步骤, 应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扩大培训的载体。继续发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深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计划。同时, 积极依托民办高校、职业学校、大型企业、重点工程、经济强村和多种社会力量, 通过实施“联校助学”、“强村实践”等培训项目, 深入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

2.丰富培训的方式

充分利用流动学校、远程教育、职工夜校等多种形式, 就近就便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培训。抓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发达地区的相对优势, 通过见习实践乃至出国培训等方式, 丰富培训层级, 形成培训体系, 针对不同需求和实际培养从低端到高端各类技术人才。

3.提升培训的效果

加强就业技能、法律常识、职业道德等短期实用的综合培训, 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作为衡量培训工作的重要标准, 推动培训与技能的相互配合。

(二) 丰富文化生活, 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中既存在着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 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创造潜能。各级组织要从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 构筑强大精神支柱出发, 不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建设。

1.争取公共文化服务

青少年宫、人员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要带头向进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 同时要争取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部门的支持, 发挥它们的主体作用,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

2.丰富打工文化内涵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 通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普及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做好城市的“新市民”。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创作和表演, 借鉴“鲲鹏文学奖”、“大家乐”等成功经验, 打造文化精品, 塑造健康向上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

3.扩大文化服务覆盖

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文化产品, 动员社会力量向外来务工人员赠送文化体育用品, 推广建设“流动文化车”等文化阵地, 把文体活动和简易活动设施送进工地、宿舍、社区, 不断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汪敏生, 王益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J].成人教育, 2008 (10) .

篇14: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管理制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矫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良习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系到这一特殊群体的未来,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大计。因此,近年来,我校立足于省级课题,逐步尝试了“以校为家的午读”模式。

一、尝试“以校为家的午读”的背景

研究中,我们加强家校联动,希望得到家长的大力协助,使初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强化,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职业不稳定、或受职业性质的制约,很多家长想尽尽责,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疏于管理。特别是午间休息时间,我们发现的问题很多。经过调查了解,不少孩子是自己解决午餐。父母忙于生计,有的是做好了中餐,孩子回去热一热吃,有的家长给几元钱就了事。中午时间有两个半小时,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管理,吃完饭便早早地离开家,有的跑到学校找同学玩;有的上街乱逛;有的进了游戏厅……

二、构建“以校为家的午读”管理模式具体措施

(一)提供大量课外书,为“午读”积累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经调查了解,不少城里孩子不愿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玩,因为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没什么共同语言和爱好。教师也反映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写作水平比较差,这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读或很少阅读课外书的缘故。(他们大多数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允许买课外书。)于是我们想尝试利用午休时间让孩子们多读课外书。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二来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来可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促进和谐马鞍山努力。于是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图书,鼓励党团员教师、有能力的家庭献爱心,捐钱、捐图书,并积极争取上级助学资金对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进行帮扶。如:马鞍山市杜鹃艺术团购买了价值数千元的600册魅力家乡丛书赠送给我校图书室,不仅可以让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了解马鞍山,热爱自己的第二故乡,同时丰富了学校藏书资源,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二)健全管理机制,为“午读”提供质量保障

图书问题解决了,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课题组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结合我校“亲情化服务”宗旨,商定了各司其职的管理方式。

中层领导:每天中午派一人从12:00开始巡视校园,负责学生的生活、安全,并负责对教师的执业检查。

教师:轮流每天中午提前一小时到校,进班级义务组织、指导学生读课外书(每班至少有一名教师在岗)。

学生:1:00进教室读课外书。

制定了层层管理的机制,为午读提供安全、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

(三)以“校园广播网”促进“午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为了培养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的阅读兴趣,督促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午读指导。确定各种阅读主题:“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美文阅读”“家乡美——家乡丛书进校园”等,吸引孩子们加入读书行列。

教师指导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先读比较短的故事——略读,了解故事梗概,——再精读,读懂、读通每一句,——把你觉得最有趣、记忆最深的一段话,或一句话摘录下来。再慢慢阅读较长的故事或文章。要求:独立阅读,默读,不追求速度、求质量,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水平。各班级每过一段时间就更换一批书籍,以书籍的流通,保持学生阅读的新鲜感。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体会读课外书的乐趣,体验成就感,我们还组织了“向同学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课外书”活动。许多学生纷纷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又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当有人举手表示也愿意读这本书时,他们的内心满是激动、喜悦、自豪、自信……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2.建立“校园广播网”,提高午读成效。鼓励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午读后写读后感、作文、征文,举办手抄报等活动,进行“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读后感、优秀手抄报等评比、展览,并把外来务工人人员子女写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通过学校广播,宣传这些孩子在午读中取得的进步,同时鼓励听众学生对听到的这些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再通过广播反馈评价意见。“校园广播网”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也使午读具有实效性。

上一篇:公司工会委员竞选演讲稿下一篇: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