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2024-06-21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共5篇)

篇1: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一、XX市经济管理学校简介

XX市经济管理学校(原XX市粮食学校)是一所具有全日制中专、普通高中教育,兼有成人学历教育及各种职业证书培训等多层次、多功能辐射性的办学格局的学校,是XX市粮食局所属的市级重点中专学校。1998年被XX市教委评为XX市骨干示范校;2002年被评为XX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成为培养首都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2005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XX市粮食学校成立于1963年,学校面向社会招生,为粮食系统培养中等专业人才。1994年,经批准更名为“XX市经济管理学校”。1997年,市粮食局决定XX市粮食局干部学校、XX市经济管理学校合并,联合办学,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经管校发展至今,在校生达到4700余人,其中全日制中专生3700人,成人教育(半脱产)1000余人,每年为我市粮食行业系统培训近1000人次。

二、充分发挥教、科、研功能,为首都粮食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XX市经济管理学校多年来把粮油储藏和检验、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作为传统特色专业,为XX市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员。30年来,共培养粮食加工和储藏技术专门人才超过1831人,XX市国有粮油大型企业、区县粮食局管理骨干多出自其中,经管校作为北京粮食行业唯一的教育培训基地,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经管校毕业生中既有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像XX市粮食集团总经理王国丰、XX市粮食局副局长朱雷等,也有不少在基层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优秀人次,如全国劳模温少英是经管校六六届毕业生;XX市劳动模范、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高建伟是八八届食品加工专业学生。

学校坚持为行业服务的办学宗旨,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实行了校企合作、定单式办学模式,贴近实际,服务基层,为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注重为我市粮食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先后为安徽省培养粮食机械专业人才30名,为原潞河面粉厂培养食品加工专业人才30名;与昌平粮食中心库合作培养粮油储藏与检验专业学生152名。

经管校师资力量雄厚,毕业于江南大学、无锡轻工、郑州粮院、天津轻工等院校的年轻人成为师资队伍的骨干。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任务,先后主持和参与我市远郊区县、河南孟津等地多个面粉厂、米厂的设计安装工作;参与粮食除尘设计及粮油检验标准的制订;与粮库等单位合作研究方便面α-法测定(国标)取得成果;研制出卧式枕型包装机;受XX市商业委员会教育处、市教委中专教材编委会的委托,参与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液压、食品加工设计、分析化学及食品营养等专业的教参编写工作。这些教科研活动既提升了校内的教学水平,又帮助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举办实用且见效快的“短、平、快”式培训班,为粮食行业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粮食企业的减员分流使一线职工中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严重流失,缺乏具有岗位技能的人才。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年龄结构比例,从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经管校根据市粮食局要求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承担起为我市粮食行业补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的任务。由此,经管校肩负起从粮食行业的实际出发,切实搞好在职职工的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重任。

经管校作为XX市粮食行业唯一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单位,承担粮食行业职工队伍培训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经管校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学资源,按照市粮食局对我市粮食行业培训教育的总体安排,在承担中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同时,还担负起对在职职工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项任务。经管校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中心的老师深入到粮食行业第一线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粮食企业现有技术需求及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结合粮食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确定不同层次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和岗位考核标准。通过培训为粮食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技术操作水平达到行业技术要求。同时逐步摸索出培训时间短、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见效快的“短、平、快”式的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职工培训基地,培训人数累计近10000人次。有的学员所在单位经济效益不好,负担学费有困难,经管校主动精打细算,千万百计压缩办学费用,并减少部分学员的学费。老师在培训期间,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到郊区县,传授操作技巧,交流学习方法,处处体现出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得到了粮食企业和学员们的交口称赞。

当今的世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为了适应创建首都粮食流通体制新模式的需要,提高我市粮食保管、质量检验等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首都粮食安全,经管校受市粮食局委托,并得到市教委和市委党校的批准,开办了粮油储藏与检验职工中专班和粮食流通与管理特色大专班、本科班。通过创办特色班探索粮食行业在职职工学历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认可。领导从中感受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要看它的职工教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行业发展的前提是教育。

具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经管校为粮食行业举办的主要培训班有:

2000年4月,为各郊区县粮食局举办粮食储藏基础知识培训班,160人参加;

2003年4-5月,为北京密云国家粮食仓库举办粮油储藏与检验培训班,50人参加;

2004年5-6月,为北京怀柔国家粮食仓库举办粮油储藏与检验培训班,30人参加;

2004年6-8月,为XX市粮食集团举办粮油储藏与检验培训班,110人参加;

2004年7-8月,为我市各郊区县粮食局举办粮油储藏与检验岗位资格培训班,178人参加;

2005年8-9月,为XX区粮食局举办粮油保管员培训班,76人参加;

2005年9-10月,为北京密云国家粮食直属库举办粮油保管员培训班,35人参加;

2005年10-11月,举办我市粮食、稻谷保管与检验培训班,40人参加;

2005年10月,为XX市粮食集团举办保管员技能大赛,80人参加;

2005年3-5月,为XX区粮食局举办职工上岗业务考核,380人参加;

2006年4-5月,举办我市岗位资格培训班,182人参加。

每年还利用暑假时间为粮食系统近千名财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2002年9月-2005年6月开办粮油储藏与检验成人中专班,71人参加;

2002年10月,承办“创建首都粮食流通体制新模式”高级研修班,30人参加;

2003年-2005年共举办三期粮食流通与企业管理大专班开学,共招收学员185人。

四、积极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经管校主动为国家、社会分忧解难。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充分发挥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开展岗位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经管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国家粮食局、市粮食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过资格审定和师资培训等充分准备,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

为广大学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经管校还增设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点和考试点、全国英语等级培训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点等,为社会和考生服务,多次被高招办评为“优秀组考校”。

学校开办的成人中专班面向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招生,根据其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解决部分弱势群体的求学问题,为社会的安定稳定作出贡献。

五、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确保教育教学与培训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实行内部改革挖潜,推进岗位聘任和职级评定制度,修订完善结构工资分配方案,构建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经管校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教育教学与培训工作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通过采取培养、引进、聘用等办法,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在继续实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制的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以适应扩大招生对高素质、高层次教师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回聘部分离退休教师,充实教学实施环节。一支专业知识强、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转变办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技能培训,实际操作的培养,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适时适度地推进课程改革,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及各种证书的培训和考试。

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技能的实训教学场所,是职业教育培训的硬件保障。经管校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新建和改造了实训教室,而且还与企业挂钩,寻求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触岗位创造条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管校还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造办学环境,美化校园,营造人文和谐的教学环境。

六、学校中远期设想

几年来,在XX市粮食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管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培训规模每年达到3000-5000人次;充分发挥优势功能和作用,适应市场形势,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成为具有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鉴定和职工继续教育等多重目标的教育中心。针对解决就业问题而采取的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定向培养、岗位证书培训等办学模式和培训方法,将成为办学的主流和方向。

未来的XX市经济管理学校应该成为:具有骨干示范作用、具有区域优势和整洁优美环境、具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和手段、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精品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鉴定、取证中心,为行业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页12尾页

篇2: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 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推荐条件

一、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评选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同等资格(已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者优先),技术技能水平在国内本职业(工种)中有较大影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参加能手的评选:

(一)在本职业(工种)中具备较高技艺,并在培养徒弟,传授技术技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三)在本企业、同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在开发、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此外,参加国家级和国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获得相应名次者,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授予能手称号。

二、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评选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已获得能手称号,在本职业(工种)中的技术技能水平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参加大奖的评选:

(一)在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总结出独特的操作技术方法,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二)在本职业(工种)中,具备某种绝招绝技,并在带徒传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的;

(三)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评选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照章纳税,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乱纪行为的企业,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报参加“突出贡献奖”的评选:

1.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贯彻落实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有较完善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2.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具有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在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岗位职责,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在职业培训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律、规章和财经纪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无违纪现象的培训机构,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报参加“突出贡献奖”的评选:

1.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符合国家办学条件要求的重点技校、高级技校和企业培训机构。为地区、行业(企业)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办学成果显著,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培训机构;

2.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有一定教学研究成果或突出作法和特点,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本地区、本行业同类型培训机构中起到表率作用;

篇3: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以行政推动与宣传发动为先行, 努力打开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局面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主动向各级农机主管部门领导宣传培养技能人才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建议在每次全省农机化会议上对农机技能人才工作提出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 每年召开农机技能人才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省农机化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经过不懈努力, 各市农机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 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也积极向从事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在一线工作的农民机手开展宣传工作。市、县培训鉴定机构还邀请电视台对培训鉴定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有的依托乡镇农机站、农机协会, 将宣传工作做到乡村或农户家中。

通过不断的行政推动与宣传发动,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工作局面逐步被打开。

以行业结合与外向拓展为重点, 合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发展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经过调查研究, 提出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即技能人才培养与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跨区作业、高性能机具示范推广、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工作相结合。

同时,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还积极与省有关部门联系沟通, 争取对农机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与省人事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农机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特有工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升级考核和技师评聘实施意见》, 面向全省农机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人举办6期培训班, 培训考核和评审合格技能人才508人次。并且积极向省物价、财政部门申报鉴定收费标准。加大与劳动、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 千方百计争取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当地培训项目计划, 赢得政府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支持,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举办技能竞赛和开展校企合作为契机, 大力推动农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06年和2008年, 成功举办了两届江苏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开创了全国农机行业的先河。目前, 江苏省农机服务站正在积极筹备举办第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暨华东地区邀请赛, 各市、县正在积极开展竞赛选拔工作。

在竞赛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下,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以有关高等院校为依托, 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农场职工和企事业单位三包维修服务人员, 开展高级农机技能人才培训60多期, 鉴定合格中高级农机修理工、技术指导员等1360人次。2009年, 还与久保田农业机械 (苏州) 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久保田农机服务技能竞赛”活动, 推动农机高技能人才工作向企业延伸。同时, 积极推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久保田公司“校企合作”, 共办“久保田班”, 为企业定向培养农机技能人才。

以贯彻落实农业部41号令为主线, 深入推进拖拉机驾驶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为切实提高拖拉机驾驶人技能水平, 促进拖拉机安全生产, 按照农业部41号令要求,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认真制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细则、培训大纲、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 使各项培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大力推进师资培训, 共举办6期培训班, 培训合格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员481人。2007年组织编写出版了《拖拉机驾驶员》教材, 方便了驾校的培训教学和机手的自学实践, 2008年还开展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观摩活动, 促使各拖拉机驾校不断提升师资教学水平。为满足机手实际培训需求。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依据部、省有关规定要求, 经材料申报、现场察看和综合评审, 共许可认定了66家拖拉机驾校、23家变型拖拉机驾校;定期组织拖拉机驾驶学校负责人进行工作研讨, 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工作水平、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同时多次组织对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进行抽查, 累计抽查次数达150多次。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每年培训拖拉机驾驶人2万人次以上。

以完善工作网络和建设工作队伍为重点, 着力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同意在4个高等院校建立了省级农机才人培训基地, 在13个省辖市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 (工作) 站和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在县一级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全省形成了较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农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网络。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还与上级业务部门协调, 培训合格考评人员358名, 质量督导员152名, 并建设了一支480多人的师资队伍和20多人的技能人才专家开发队伍, 较好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以实现数量、质量、效益三统一为目标, 全力把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

开展农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来,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制定了规范工作管理和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一是争取资金投入。近几年来, 在农机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积极争取省财政300多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加强各市、县农机技能人才培训、鉴定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培训质量。针对农机手工作特点, 先组织报名, 发放培训教材, 让机手自学, 农闲时分期分批组织机手集中辅导、技能考核。培训时, 摒弃了系统枯燥的结构原理讲解, 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真正让机手学以致用。三是健全规章制度。统一制定了培训鉴定机构内部规章制度。同时, 在业务工作规范、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等环节, 制定实施了多个规范性文件, 严格坚持依法培训鉴定, 按规章程序办事。四是加强教材建设。几年来, 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累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教材建设。为满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受农业部委托, 承担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营销员》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写出版任务;还组织专家、院校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编写出版了《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机化运用实务》《农业机械实用新技术》等6本培训教材, 编印了《农机修理工》《拖拉机变型运输机驾驶员》《农机服务经纪人》《农业机械使用维护与节油》《农作物病虫害机防手》等多本培训教材。累计有8万多本教材在各类培训中使用, 成为农机手在生产实践工作中的工具书。五是把好考试考核关。把好考试考核关是培养合格农机技能人才的关键。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严格按照部、省有关文件要求, 在资格审查、试卷申领、考务考评等各主要环节层层把关, 明确专人负责, 同时, 在每次考试考核时, 聘请质量督导人员对考试考核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纠正, 努力做到考核一人、成功一人。

篇4: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突出贡献奖推荐申报材料要求

一、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推荐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材料的种类

1.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申报表(一式3份); 2.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申报表(一式3份); 3.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申报表(一式3份);

4.候选人事迹材料(2份);

5.候选人技术技能水平、主要技术成果证明材料(2份); 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的推荐函(1份);

7.候选人近期正面免冠正装2吋彩色照片(“大奖”候选人每人30张;“能手”候选人每人10张,“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每人10张)。红色背景,平光拍摄,成像清晰,光线反差小。“大奖”候选人工作照10张,其中横版照片8张,竖版照片2张。照片刻制成光盘申报。

9.“大奖”候选人音像资料(2份)。

(二)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事迹材料主要内容和要求(1)事迹材料主要内容

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及为本企业(单位)、本行业和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

②候选人取得的成绩在国际同行业领域中(地区、国家或世界范围三个层次)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③候选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的贡献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求用数字量化反映);

④候选人曾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事迹材料的撰写要求

①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②候选人所获荣誉称号,要求由低一级向高一级(即地区-国家-国际)依次写明。

(3)事迹材料的格式

①“大奖”候选人事迹材料要求在2000字左右; ②“能手”候选人和“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事迹材料按两种格式申报:一种要求字数在1500字左右;另一种要求精选提炼在500字以内;

③统一用A4纸打印,并以候选人姓名为文件名、以MicrosoftWord格式报送电子版。

2.证明材料要求

(1)候选人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2)候选人所获各种荣誉称号的复印件或旁证材料,并要求整洁、清晰,统一用A4纸复印或打印;

3.照片及音像材料要求

(1)“大奖”候选人工作照以体现其在本岗位的工作情况为主,要能反映出“大奖”候选人的精神风貌。

(2)“大奖”候选人录像应真实地反映其近期工作、学习等情况,主要内容为候选人在本岗位工作的活动;企业领导对候选人的介绍和评价;企业职工代表对候选人的评价;候选人其他优秀事例等。

(3)录像片时间为3-5分钟,要求使用Betacam摄影机,录像片以Betacam录像带存载报送或提供DVD盘。录像片头应有候选人姓名、录制时间、录制单位字幕,保留2秒钟。录像片要求成像清晰,色彩还原正确,解说无杂音;片中应有候选人同期声(长10-20秒);片中出现人员应有字幕提示其姓名、职务;如遇口音较重者应同时配有发言的中文字幕。

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推荐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材料的种类

1.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申报表(一式2份); 2.申报单位事迹材料(1份);

3.申报单位有关证明材料(一式2份); 4.申报单位彩色照片10张,刻制成光盘申报; 5.申报单位录像短片5-10分钟;

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的推荐函(1份)。

(二)上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申报单位事迹材料内容和要求

(1)事迹材料应包括申报单位概况,重点反映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方面的举措,取得的成绩,及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对本单位产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尽量用数字量化反映),以及申报单位在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中曾获得的奖项等。字数控制在3500字内。

(2)事迹材料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所获奖项,要求由低一级向高一级(即地区-国家-国际)依次写明。

(3)事迹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并以申报单位名称为文件名、报送Microsoft Word格式电子版。

2.证明材料要求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培训机构还应提供办学培训资质证明(办学许可证等)复印件;

(2)申报单位在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所获各种荣誉称号,需提供复印件或旁证材料,并要求整洁、清晰;

(3)统一用A4纸复印或打印。3.照片及音像材料要求

(1)申报单位工作照片,应重点展示单位整体概貌,以及生产、培训及有关活动场面。

(2)录像应真实反映单位的总体情况,要求有单位主要设施、生产、经营、培训等活动场面。

(3)录像片时间为5-10分钟,要求使用Betacam摄影机,录像片以Betacam录像带存载报送或提供DVD盘。录像片头应有单位名称、录制时间、录制单位字幕,保留2秒钟。录像片应成像清晰,色彩还原正确,解说无杂音;片中发言人员应有字幕提示其姓名、职务;如遇口音较重者应同时配有发言的中文字幕。

三、材料的申报要求

篇5: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事迹材料

徐金德现任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副站长、农业188号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自2001年他主抓农机行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以来, 带领分管科室职工, 团结拼搏, 开拓进取, 实现了江苏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从零起步、由点及面、全面推进的新局面。十年来, 累计组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其中有17.5万人次经鉴定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为提高江苏农机从业人员素质, 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徐金德多次被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评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工作者, 2004年被江苏省科协评为第六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工作者。今年, 徐金德更是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个人”的殊荣, 也是农业部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个人。

注宣传扩大人才开发工作影响力

为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系统的认知程度, 徐金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01年和2006年他主持编印了两本《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文件选编》, 印发了5000本宣传提纲和1万份宣传彩页, 创办并编发了30多期《江苏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简报》, 在《江苏农机化》杂志创办“职业技能”专栏, 组织发表技能人才开发文章120多篇, 并亲自撰写了十多篇文章。

徐金德主动向省人事、劳动、财政、物价等部门宣传, 争取他们对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利用各种会议、活动等机会, 与市县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交流沟通, 争取共识;与农民机手、合作组织负责人面对面宣传, 介绍农机技能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认知程度, 努力扩大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筑体系建设人才开发工作网络

徐金德多次向部、省有关领导汇报、请示, 积极争取建立了1个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总站、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10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67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同时, 在3个农机生产企业、1个职业技术院校建立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久保田农机公司举办三包服务人员培训, 开展维修服务技能竞赛。近几年, 更是充分利用每年争取的省财政近百万专项资金, 用于加强技能人才开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徐金德和所在单位培养了一支500多人的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480多人的培训师资和20多人的职业技能开发专家队伍, 为江苏省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障。

重技术打好人才开发工作根基

徐金德带头学习钻研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理论和专业知识, 掌握工作规范和方法, 先后取得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质量督导员资格。十年间, 他共主持和参与开发了6个职业标准、7本培训教材、2个鉴定题库、5本培训手册以及各种技术规范、规程等, 累计达200多万字。2001年主编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教材填补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空白。开发的标准、教材等已用于全国100万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徐金德主持制定了“十一五”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规划, 具体筹划、组织了2006年和2008年两届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承担制定了竞赛技术方案、竞赛规则、竞赛流程、竞赛指导以及赛务、评判等工作。

抓管理推动人才开发工作科学发展

徐金德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困难, 帮助解决问题, 指导工作开展。先后起草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评比奖励办法和考核办法, 建立健全培训、鉴定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服务承诺, 提高服务效率。2003年, 他率先提出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推动江苏省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跨越式发展, 每年培训鉴定人数超过2万人次。山东、浙江等省纷纷来学习取经。2004年徐金德提出要抢抓“六个机遇”, 推动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十年来, 江苏省农机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始终在全国农机行业前列, 近3年排名全国农机行业首位。

上一篇:师德师风小结个人心得体会感悟下一篇: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