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管理人

2024-06-29

提高质量管理人(通用8篇)

篇1:提高质量管理人

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一个五六十人的大班级里,教师要担负起协调这么多学生的活动,注意力和学习的责任,确实很不容易。因此,制定一系列课堂管理规则,是非常必要的。规则的制定,可以使课堂更井然有序,教师也更省时省力。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尤其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并注意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究竟什么能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算成功的呢?就此,我有几点浅知拙见与大家探讨。

一、了解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名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入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创造。苏霍姆林期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小孩子对成人的表扬与批评其实很敏感。不幸的是,我们许多教师认为捣乱行为更应引起注意,因此总是对捣乱行为而不是认真行为作出反应。表扬与批评,是那么神奇,特别是对想法单纯的低年段的小孩子来说,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对他们产生影响。我也尝试过,当我批评某学生不认真时,其他人依然在闹,而当我说看看今天谁做得最好时,马上全部人就集中精神了。

二、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上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已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让她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三、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保持注意力。而对那些强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执行,而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因此,当整个课堂吵吵闹闹的时候,教师也应从自身去寻找原因了,那就是:你的课堂够吸引力吗?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不久,课堂要作到一松一紧,张弛有度,更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四、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

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另外,教师的仪表风度、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教学方法是否灵活,都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管理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的需要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如何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兴平小学校

何兴明

唐善明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这段话足见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尤其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并注意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影响教师的讲课,影响学生的听课,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究竟什么能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才算成功的呢?就此,我有几点浅见与大家探讨。

一、教师的仪表风度,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要言传身教。“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包括我们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风格态度等内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样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衣着打扮整洁干净,美观大方;行为举止文雅礼貌,稳重端庄;待人接物热情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从容潇洒等。

二、教师的自身的素质、能力、影响课堂的管理。教师是社会的人,也是一面镜子,从教师的身上不仅可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知识、科技发展状况,更能体现出当代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及为人知道。教师有没有威信,在于能否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使学生折服。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些年来,我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无论是进修学习,还是继续教育的各种考试,我都是认真对待,刻苦努力,要真实的成绩,我觉得这样对自身有好处,掌握真本领,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影响课堂的管理。课堂的管理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过程,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管理方法上,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种配合:

首先,严格要求与宽宏大量相配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比较多,且父母都在外打工,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看管。受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个性都比较强,尤其是差生,毛病比较多,他们违反学校纪律成了家常便饭。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宽宏大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依着自己的气,不要轻易的就发火。尽量做到不要使用消极否定性的语言,多用积极引导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缺陷,更要指出学生努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充分感觉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师。

其次,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再次,亲近与远离要适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四种情况:

1、紧张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粗暴简单,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

2、冷漠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

3、庸俗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过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间一长,则教师威信扫地,令不行,禁不止,教学如一团散沙。

4、和谐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敬重和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怎样能够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教师和学生亲近和远离都要适度。

亲近学生,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这方面,我不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到老师严中有爱。对学生热爱关心的同时,我也很注意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不迁就他们,不过分的亲近他们,不分彼此,我觉得亲近和远离必须适度,这样才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总之,课堂教学管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尺度,尤其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课堂管理方法,才能适应社会,适应时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大胆的探索吧!

篇2:提高质量管理人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现代管理学》 P3),既然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那么,外部因素、内部条件、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不同,都将直接影响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管理活动质量的高低。

什么是质量?美国国家标准(ANSI)和美国质量控制协会(ASQC)的官方定义为“满足给定需求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朱兰认为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什么是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是组织内部各层次管理活动能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程度。就像产品要适应顾客的需求一样,管理也必须适应当前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才能是有效管理。没有永远优秀的管理;任何优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都是只限于在特定的条件下的。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我国总结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如海尔模式、三九机制、韩钢经验,他们都是特定条件下的成功模式。管理是多变的,随着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的方法与手段都必须随之而变。

2 影响管理质量提高的因素

影响管理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2.1 管理环境对管理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2.2 管理创新是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的必然选择;

2.3 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的适用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管理质量;

2.4 管理对象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

2.5 企业文化是制约管理质量的内在因素。

3 如何提高管理质量

3.1 因地制宜,把握环境,将决策和计划建立在牢固的客观现实基础上

3.1.1 环境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或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总和。环境虽然不是管理系统的要素,但却对管理系统要素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环境是管理系统的生存状况、发展方向以及运动方式的动因。

3.1.2管理环境对管理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西方管理与东方管理就有明显的区别。西方管理强调尊重个性,推崇个人英雄;而东方管理注重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中国人讲求中庸,不得罪人,要顾及人的面子,这是由人文环境决定的。中国的南方与北方有区别,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仔细,如把具有典型的鲁文化的海尔模式全搬到南方来就未必有那样的效果。管理具有很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曾有一位私企老板说,他们企业在创业初期,当时条件很差,工作量很大,员工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但大家非常满足,管理也很到位。几年过去了,现在的条件好了,他也以同样的心态对待他们,员工的工资每月已增至几千元,但牢骚也随之多了,他觉得不可理解。

3.1.3 环境对管理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威胁管理系统的生存和稳定,也能促进管理系统的发展和进步。管理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如何,关系到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只有对环境有及时的认识、理解、反应能力和较强适应能力的管理系统,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取得成功。

3.2 日新月异的环境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不断地在创新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3.2.1 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特别是要使每一位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不仅仅是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些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3.2.2 为了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管理系统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创新的原始动机就是个人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如果创新的努力不能得到组织或社会的认可,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奖酬,则继续创新的动力将会逐渐消失。所以物质的和精神的激励,是维持组织不断创新的保证。

3.2.3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因为现代管理处在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环境之中,组织活动内容和目标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必须不断地得到调整。而且在作出调整时,很多情况下是无先例可循。所以,作为现代管理者应有充分创新意识,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在管理实践中,把管理创新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3.3 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的适用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管理质量;

有一只体积很大的木桶,它周围的木片都很好,只有一块小木片只够到木桶的一半高度,那么这只木桶的最大盛水量是50%,因为当水装到一半时,无论怎么注水水位都不可能增高,因为它有一个缺口。对于管理系统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整个管理系统的全面提升才会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合围成管理系统,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直接影响管理系统的效能。

3.3.1 决策质量的高低,对管理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1.1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决策并不是在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是管理中无时不存在的一种活动。它本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3.3.1.2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单凭经验决策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目标手段分析法是我们常用的决策分析法:先要为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措施;然后将这些措施看成是新的次一层的目标,为完成这些次一层的目标找到一些更详尽、更具体的措施,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在已有的解决办法为止。

3.3.1.3高科技的应用,也可以极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计算机的诞生为决策的定量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定时分析,计算机不仅可以使决策自动化,也会对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影响。

3.3.1.4提高决策质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准全原则,科学可行原则、对比优先原则、科学民主原则和反馈原则。同时西蒙认为,一个组织中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不能脱离决策过程而独立存在,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同时,由于一个组织内决策过程本身的性质,分权也是必要的。

3.3.2 计划质量决定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3.2.1 计划是在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是计划的灵魂,计划是决策的展开和具体化。计划是对各项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作出的设计和谋划。

3.3.2.2 要提高计划质量,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计划是面向未来的,是决策的具体实施,因此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要具有先进性。在计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对计划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论证制度。

3.3.2.3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能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统筹原则、重点原则、弹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3.3.2.4 另外,加强调查研究,对客观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全方位吸收专家、群众参与制定计划,在计划中勇于创新,也是提高计划质量的重要途径。

3.3.3将组织转变为高度协调,高度激励和合作的社会系统将使管理活动事倍功半。

3.3.3.1 管理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部环境及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内部各组成部门亦处于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状态。因此,要实现组织高度协调,必须从组织整体出发,把握好整体与环境,整体与层次、结构、部门之间的相互凉席和相互作用。

3.3.3.2 对于机构设置,要使组织高度协调,首先要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同时要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组织沟通渠道畅通。对于企业内部,应立足职能转变,裁减专业管理部门,紧锁管理幅度,确保横向权力的权证统一,尽可能减少职权交叉。

3.3.3.3 从组织协调角度出发,要正确把握权责集中与分散的限度,做到职责分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组织协调原则。要客观公正,灵活机动同时要注意整体。

3.3.4 组织的控制工作既是管理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管理活动的开始。因此,控制职能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管理活动的成败。

3.3.4.1 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控制是指向未来的,管理者对既成事实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当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对相关人员作出批评和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要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免将来重蹈覆辙。

3.3.4.2 控制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末。因此要提高控制质量,必须首先确立标准,对照标准,管理人员才可以判断绩效和成果。其次是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第三就是要采取恰当的措施纠正偏差。

3.3.4.2 以人为中心的控制更为有效,具体措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让职工感到满意,达到有效沟通目的,而且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权力型、命令式的管理会引起职工的反感,不能持久有效。要努力让职工形成正确和积极的态度,然后把各种经典的、传统的管理方法融合其中,从而更充分的发挥这些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的作用。

3.4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决定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历背景的群体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果用管理国有企业的方法去管理民营企业,可能就不灵。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还很难把自己的企业交给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去管理,民企在发展的初期,家族管理未必是坏事,而过早地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造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人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过来。对高学历背景的人更多的可能是要用理解和尊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严格的纪律和行为规则去要求他们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创造精神。而对工人却不一样,因为他们更能适应模式化的操作方法。反之,管理者不同,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提高管理质量,关键一点是对管理对象的透彻分析和把握。

3.5 企业文化是提高管理质量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爱德加.沙因 EDGAR.SCHEIN)。

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成为我们的共识。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篇3:搞好学校管理 提高管理质量

如何使全校教职工心齐气顺,形成合力才是校长最感触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好,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校长要管理好人,自己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情法并重、廉洁奉公、身先士卒。做到这几点,就会极大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工作便会顺利、有序地开展。我们办学要追求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可以说,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做才算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学校管理经历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科学管理,以人为本

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而又都是管理的实施者,立足于发展他们的能力作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

二、德才兼备,内在根本

校长是学校教职工的表率,其自身的思想修养,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要想教师有一桶水,校长必须是长流水。”这就要求校长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运用成功的管理方法,要向前人学,要向书本学,要向下属学。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其次,校长的业务能力也不容忽视。校长虽然不能像教师那样上课,但要听课、评课。这就要求校长有比教师更高的业务才能。校长要带头学理论,用自己的学者形象影响教师。这样才能唤起教师的饥饿精神,才能使教师注重学习,有危机感。

三、廉洁奉公,身先士卒

教职工把校长看作为人的师表,行动的楷模。如果言行不一,对人对己不一,这样的校长很难令教职工信服。因此校长要身先士卒处处带头。这样校长勤政务实,清正廉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教职工心里就会树立高尚的楷模形象,就会时时激励着教职工急校长之所急,想校长之所想,群策群力,拧成一股绳,在校长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事业迅速发展,我国的计划经济转轨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些都对我们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等正在进行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者责任重大。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更高要求。

篇4:强化管理 提高质量

一、责任落实的组织管理

为了使高三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两线一组分工负责制”。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两线”就是指教育、教学两线,“一组”就是指高三毕业班分类推进指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政工的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组成思想教育工作线,共同抓好高三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条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共同负责高三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高三毕业班分类推进指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交流教学工作信息,制定培优补差措施。通过指导小组抓毕业班管理工作,分管领导的任务更加明确,部门联系更紧密,做到既分工又协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将高三的教学工作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個管理阶段。前期管理主要抓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期管理主要抓重、难点的突破,后期管理主要抓全面复习。三个管理阶段又有如下的管理重点。

1.周密的教学计划

高三分类推进指导小组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高三的复习指导计划。计划对三个复习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要求,并制订相应的措施。要求各科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知识、能力情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及技能的要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排列,写出全面复习提纲。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指导小组着重抓阶段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并依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目标。

2.全面的教学内容

复习内容上,我们要求教师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以及课本为本进行教学,不搞题海战术。坚持章节、单元过关制,各科复习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做到“零起点,慢进度;深分析,重提高”。注意查缺补漏,分类推进,如一些学生出现“拐腿”现象时,我们就专门为这些学生“开小灶”,促使其全面推进。

3.务实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坚持采用揭标、达标、测标、补标四步教学法。其具体步骤为:课前预习、学生自学、自行解决预习题。课上先揭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内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达标,通过讨论、提问、质疑等,使学生掌握理解本课的内容;再次是测标,课堂留出10~15分钟,让学生当堂巩固练习,看是否达标;课后再补标,教师根据测标的情况对学生不能掌握的知识再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中讲评、订正,做到不遗、不漏,并及时反馈各类型学生的状况,让每位科任教师心中有数。

4.及时的网络互补

为了让高三学生更好地接触新知识,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设了“高三快车”网页,学生可以随时访问。①在高三网页开设“思政园”专栏,及时向高三同学介绍国际、国内时事、大事,介绍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配发相关评论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论热点事件。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又为综合科的考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②在高三网页开设“考试园”专栏。我们要求老师搜集最新的考题,捕捉最新的考试动向,拟出最精的单项训练或综合训练题,或列出一些经典考题的解答思路与技巧,并及时上网,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吸取自己所需要补充的营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1.动之以情的思想教育

我们坚持对高三各类型的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才。我们还要求教师用理想、目标、榜样、信任去激励学生,使他们明确目标,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完成最后冲刺。

2.重捶响鼓的优生点拨

尖子生成绩稳定,容易产生满足感,甚至觉得“高处不胜寒”。响鼓也要重捶敲,我们定期召开优生座谈会,施行“期望”教育,通过鼓励式、讨论式、争辩式等沟通方式,明确要求他们找差距、定目标,力争学习更上一层楼,为校争光。

3.鞭打毛驴的“中生”激励

不少中等生具有“不骑马不骑牛,骑头毛驴居中游”的思维定势,具有“苟且成绩于当世,不求闻达于老师”的消极思想。推进了这批学生就推进整个年级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①定期专题研究中等生问题。要让老师们明确哪些人属于中等生,然后,研究他们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和制约他们进步的非智力因素情况,共商转优措施。②实行“抓中三包”措施。根据一个班级中的中等生人数,班主任组织科任老师“分人到人”,即每位老师联系三五个中等生,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转化工作从如下方面进行:做思想工作,解决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指导学习方法;补习弱科,力争各科全面发展。③坚持办好“中等生”培优班,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弱科补习组,长期坚持,促其进步。

4.轻装上阵的心理辅导

实践已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高考的备考复习及高考的临场发挥息息相关,有人甚至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不无道理。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求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对针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厌学情绪、学不得法等,从学习态度、学法指导和考试心理等方面进行心理辅导。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要求班主任进行“考试的本质与心理对应”、“考试焦虑与放松技术”、“树立自信心迎接新挑战”等专题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应试心理,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每次“段考”、“模拟考”前后是学生心理最不平衡的时候,也是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峰时期,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把一批考前心理紧张、情绪反应强烈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为他们进行团体咨询,之后再让他们互相诉说内心的感受,交流克服考前紧张心理的经验、方法,做到相互借鉴、相互鼓舞。这样,学生的健康应试心理就逐渐培养起来。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有利于学生在高考时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篇5:提高质量管理人

质量监督站 规划计划科(2012年4月28日)

公路工程是民心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治久安。近年来,虽然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但是由于地质、环境、交通和材料等的复杂性,公路工程质量上客观依然存在一些质量通病。一般来说质量通病属于惯性特征,一种常见于工程中的各类质量问题,如模板安装完成后,浇注砼时,因振捣时间过长或过快,而导致离析或涨模;再比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渗、漏、泛、堵、裂、砂、锈”等这种现象就属于质量通病,由于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

一、当前工程建设中主要质量病害

交通工程建设量大面广,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员较多,其基础和水平差距较大,很不平衡。施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质量问题。下面就几类代表性的质量问题进行阐述。

1.土方回填压实不足

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压实度不足。主要原因是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层厚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接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壤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加之块状物支垫碾轮,易产生叠砌现象,导致块状物周围存留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后土层中易形成空洞;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很难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基结构变形。

2.桥涵结构物的外观质量不佳

桥涵结构物的外观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水泡气孔多、颜色不一致、线条不顺直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水泥等原材料品种混乱,造成混凝土外观颜色不一致;砂石的级配控制不好,造成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光洁;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拌和时间控制不准,含水量选择不到位,诱发水泡气孔的形成;模板质量控制不严格,模板表面不干净、未上脱模剂,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支撑加固的强度不够,诱发变形;混凝土工程的拆模时间控制不好;混凝土工程的后期养护不到位。

3.水稳基层产生裂缝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有两类:一类是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与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有关。只要优化结构设计和加强质量管理,这类裂缝是可以清除的。另一类是收缩裂缝,因为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快凝的胶凝材料,和其它胶凝材料一样也有收缩的性质,主要是干缩和冷缩。当发生收缩时,如受到底层或者其它因素限制,就有出现收缩裂缝的可能。主要原因有:一是施工含水量过大。收缩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和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含水量大则干缩和冷缩都大,因而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二是压实度不够,结构中存在大孔隙的结构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收缩空隙,也是水分的藏身之处。三是施工期间重车行驶的影响。在混合料结晶结构形成后,车轮作用使结构破坏产生细微裂缝,收缩裂缝就有可能在这些地方出现。四是刚度增长的影响。混合料基层的刚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变形能力减少,容易因收缩而开裂,故混合料的刚度不宜过大。

4.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或

一、两年内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其原因主要有: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由于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二、质量通病的影响要素分析

质量通病发生的机理事关三个关键要素: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技术设计。1.施工工艺是交通工程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实体工作量的主要步骤,是目前国家规定或相关单位经常实施的具有普遍性的施工行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交通工程各分项工程及每一个施工内容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施工模式和作业规范,依据这些规范和要求,施工形成后的实体的质量是有保证的,但由于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一些单位过分追求利润,造成施工工艺的程序、步骤错误或人为缩减,如路基土方施工中的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含水量过大等,这些都造成了事后路基的病害发生。

2.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的优良直接关系到交通产品的优劣,现实施工中,材料的用量大、品种多,加之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材料市场总体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使用到不合格和不稳定材料的风险很大,可以说,稍不留意就有发生的可能,比如说石灰、水泥、钢材、石料等。石灰的质量关系到路基是否成型、是否能按设计达到规定强度;水泥的优劣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到构造物外观的光洁;钢材的质量至关重要,不合格的钢筋无疑是一个个隐形的杀手,由于现代桥梁大都使用预应力结构体系,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3.技术设计是避免质量通病的前提,一个合格的产品首先要求设计没有缺陷,否则再好的材料和工艺都是徒劳。比如目前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材料的特性,容易发生水稳施工后产生裂缝,从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引起路面早期破损,这是由于材料本身属性造成的,单纯从工艺和常用材料入手,是无法避免的,必须要借助技术更新和技术设计来协助解决。

三、质量通病治理手段

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思路就是在合格施工材料、优良的设计条件下积极推行标准化施工。具体手段是:

一是编印工程通病防治手册。治理问题首先要知道是哪些问题,为掌握常见质量通病,可以通过调查摸底,依据平常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点和主要存在问题,列出防治对象,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治理的关键工序,系统地整理和汇编,建立标准化的施工和标准化的控制机制。

二是依托现有交通工程联席会议、交通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等平台,形成专家会商、咨询制度。强化设计管理,加强对抗裂水稳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路面设计的精度和质量的安全储备。如水泥稳定碎石类应加强施工数据的收集和实体的观测,设计时采用抗裂结构,即使用骨架密实型结构,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长处,减缓施工后出现的裂缝。加强应力影响深度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兴化地区一般道路的路基路面影响范围,重点加强对应力影响范围内的路基和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

三是加强材料源头管理,防范于未然。严格施工现场材料的进场管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应认真执行有关材料的进场(包括加工后二次进场)核验和见证取样制度,施工、监理单位应各自建立材料进场登记核验台帐,台帐内容要详细、真实,有书面记录和责任人签字。

四是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十项制度。通过明确的制度规定,构建起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发挥起总体控制的效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网络,确保交通工程建设产品的质量稳定,争创优良工程。

五是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参建单位人员的业务技能。现代社会的竞争,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个优秀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交通工程的建设项目,目前来讲,技术基本没有障碍,技术也普遍成熟,可以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但细节把握上相差甚远。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体现在参建单位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上。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努力造就一批,甚至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是交通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今后交通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所在。

篇6: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对教学工作全面加强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谈谈我校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做法。

课程管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教委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课时由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缩短到40分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每天安排两名行政值班教师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让课、占课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学校定期编印《一中快报》,对在值班检查中发现的好的事例及时表扬,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通报批评。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在开足、开全课程的同时,还加强对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管理。我们专门成立了劳技、艺术教研组,配备有4位专职劳技教师,6位专、兼职艺术教师。各个年级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活动课程,全部开设到位。各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在阅览室进行,以便让学生跳出题海进入书海。在市教委组织的几次对初中部规范课程管理的检查中,肯定了我校加强课程管理的做法。

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我校制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改课题实施纲要,并加入了张家港市“目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协作组,以此推动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配合市教委组织“课堂教学月”“教学能手课堂展示”等活动,举办各种课堂达标活动和对外开课日活动,以及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益,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第一,功夫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组要集体讨论,要按学校统一设计的教案格式,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各备课组都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着力在课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犹如力和场的关系。教师可比作磁场源,学生是磁场中的物体,要被场源磁化,就要调整场源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即调整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使主导和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进而产生强力作用。这股力量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不必按某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怎么有效怎么上。但有几点原则必须遵守:①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②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③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①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②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补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我们要求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我们的具体措施是:①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②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③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④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不允许将未经筛选的现成习题布置给学生,造成学生重复劳动,负担加重。由于我们对学生的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使得教师必须精选作业题,从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每学期对初中各年级及部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总结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这一调查活动,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利于培养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为适应我校教学工作要求的骨干教师,是我校能否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导师制”的有关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虚心向中老年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迅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争取逐步适应和胜任我校教学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二节,读专业文章后的文摘不少于一千字。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还做了如下一些工作:①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帮教;②为青年班主任配备导师,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和考核;③鼓励青年教师业务进修,为青年教师进修提供方便;④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改实践与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④加强横向联系,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⑥开展有关活动,如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论文比赛活动等;⑦开辟教工电脑房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现代教学技术的方便。由于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使不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挑大梁的骨干教师。

篇7:夯实常规管理 提高育人质量

提高育人质量

南冶中学

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保障。多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高标准、严要求,向“精、细、实”管理要质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精品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师生奋起赶超、追求一流成绩的热情,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的各项既定目标,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精”——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

1、“四有”、“四备”——备课的基本指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备课到位,强调教师必须提前按课时写出规范性教案,要做到“四有”、“四备”,即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依标(课标)扣“本”(课本)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备导言(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备板书(纲目清楚、直观形象)、备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备练习(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梯度、密度科学合理)。为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教师备课“常备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深”的目的,同时考虑到网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我校要求各教研组建立并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库。根据我校实际,教务处规范了教

案书写格式,强调体现学生活动,体现课后反思,强调教案的适用性、创新性,强调超前备课,强调因材施教,当然也提倡书写“个性化教案”。学校非常重视集体备课,开学前,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协调好一学期的具体备课分工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母本,充实到备课资源库,实现教案资源共享。

2、上课——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必需的教学艺术,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适应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力求课堂教学简约、扎实、有效。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非常重视常态课的研究,学校校长、教务处不定期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反馈。为了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学校领导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走进课堂,推门听课。推门听课时不仅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更注重学生的参与率、达标率。同时还查看学生的分层作业,了解本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批改情况。听课后与上课教师耐心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督促其教学相长。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在夯实三段式教法的同时,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敲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3、“四要”、“四不准”——作业管理不再无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重要途径。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对作业的要求是“四要”、“四不准”。“四要”是作业量要适度,质量要高,格式要严、批改要快。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题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收到举一反三之效,不以数量取胜,而以质量见长,通过多样的题型、多变的形式,体现出综合检测学生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内容。对各学科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和分层达标都做严格要求。同时,学校提出了不准不批改作业、不准让学生代批作业等硬性规定,以期达到量少、省时、高效的作业目的。我们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挑细选,符合学生实际,限制教辅用书的使用,提倡布置延时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各科作业量要协调控制,凡学生做的作业(包括基础训练)都要全批全改,每次作业都要有激励性评语,并使用统一规范的符号批改。教务处每学期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及批改情况。每学期末进行优秀作业展评及优秀作业批改的评选。

4、培优辅差——辅导的必经之途

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辅导要尊重个体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我校辅导对象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主要是学困生),真正做到培优辅差。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求教师辅导时热情耐心,尤其要

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进步就是成功”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每学期还制定辅差计划,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分层制定详细的辅导措施,并对每个学生的阶段考查效果进行跟踪分析,不放弃一个学生。

5、教学反思——为教师成长助力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现代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反思水平和教学水平。

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规定青年教师每课必须有教学反思,其他教师每周不少于一篇教学反思。每次检查教案时把检查教学反思作为重中之重,发现写得好的教师在教师会上点名表扬,对写得不好的教师当面指出不足及今后改进的地方。同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四清运动”——质量提升重在平时

我们检测教育教学成绩的主要方法是扎实的“四清运动”。一是堂堂清。用当堂达标的方法来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当堂达标率如果低于某一数据时,教师重新进行补救。教务处随机抽查教师的堂堂清检测原始卷,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查。

二是周周清。每周由教师向教务处呈报周周清分层设置的作业,学校统一印刷,级部统一发放,周一时任课教师统一收齐并当天全部

批改完毕,周二教务处统一收回,然后进行抽查,查验周周清过关情况。四个统一,步调一致,循环往复。

三是月月清。每月底,各级部全科印制统一检测题目,来考查本月的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并要求教师写出学科分析和教学月总结,教务处则根据既定的要求,对各级部和各学科做出一个阶段性评价。

四是家长清。周清和月清作业,学校要求家长要签字,并对孩子的表现写出评价与分析,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的目的。

二、“细”——细致严格的管理措施

常规管理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制度是保障,实施是关键。我校加大常规管理力度,摒弃形式主义,讲究实效,使教学常规处于动态管理和螺旋式发展中。

1、课程实施管理——精当

为了确保学校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严格执行教育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条例》。教务处每天对各班的上课情况进行巡视抽查,杜绝了随意调课、让课、占课的现象。同时还采取了各班填写“教室日志”和“教师到岗情况记录表”,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坚决杜绝各种违规现象。

2、计划建设与管理——超前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我校每学期初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会议。反复讨论拟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重难点,制定出完成各项教学、教研任务的具体措施,然后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兴趣小组负责人围绕学校计划,拟订各级各类计划。

(2)制定培优辅差活动计划。为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期初,每个教师分别订好培优辅差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要求作好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辅导记录。

3、常规制度管理——明细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让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根据学校实际,我们不断修订和完善一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修订了《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暂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暂行)》、《学校教学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等。制定了《学校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学校备课检查量化考核细则》、《学校作业检查量化考核细则》等,对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努力呈现一种细节化的规范,体现了我们对细节的追求。但同时,我们又倡导百花齐放,“在统一中追求自由,在标准中追求特色,在一致中追求个性”。

三、“实”—— 教学常规管理落在实处

1、教学常规环节检查与督促“实”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各教研组每学期检查本组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案例与反思2次;为督促各教研组检查本组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的质量,负责联系教研组的校领导定期与不定期对教师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公示。各教研组均把检查教

师教案落到实处。二是教务处加大教学中的“备(课)、教(学)、辅(导)、批(改)、检(测)、研(讨)”等六个环节工作的抽查力度,每学期不定期抽查若干次。抽查结果显示,各组教师作业适量,补救措施具体;每次检查、抽查结果都认真作好小结,进行评比,并在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分析公布。三是督促班主任每学期终给学生写鼓励性评语,并根据评语的质量进行评比。四是校领导在各自兼课的同时,每学期的听课在40节以上。五是每学期抓好教案、课件、作业的展评,建立学生作业反思、错题难题记录本,评出优秀教案、记录本、作业等,并进行奖惩。

2、教师业务学习“实”

为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是不断学习。为此我校全体教师根据区局、教办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要求教师选一些自己喜欢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并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学校阅览室还征订了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以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学校坚持统一组织教师进行隔周一次业务学习,并要求做好记录。

3、强化集体备课,践行课堂教学新模式“实”

学校发挥教研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教学建议案,研究教材,备学生、论方法、注过程、集资源。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期初根据本校实际,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研究教学建议案,并提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上课教案,然后通过个体授课、集体评议再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另外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周一次。这样,通过集体讨论与个体操作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集中群体智慧,优化了教学过程,切实增强了教师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篇8:提高质量管理人

1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共8项基本原则,其要求通过建立、实施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依法为顾客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并保持持续改进。其理论核心是使顾客满意,基本原则是持续改进,即一个组织对顾客提出的质量要求,能通过持续改进,来不断获取顾客满意。

2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势头给档案事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亦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又是信息化经济,充分开发利用社会所有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知识、信息以各种新型载体的形式呈几何级数增长,广泛而丰富的社会活动都将形成各种类型和各种载体的信息。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增大,人们愈来愈多地利用存贮载体技术来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多种存储技术相继问世,以磁盘、光盘为主要代表的新型载体档案,以其记录密度高、存储量巨大、随即存取、工作稳定可靠、环境要求低、信息保存寿命长、存储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档案数据是利用计算机储存于磁盘、磁带或光盘等介质上的无形物,与纸质档案相比更易修改、泄露、复制、损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给档案工作提出许多新问题,即如何快速储存、传输、开发利用,如何分类、整理、归档、鉴定,如何从法律上赋予档案的法律证据价值,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档案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如何从管理上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等。面对知识经济和日益复杂的档案,档案工作者如果不更新知识、观念陈旧、保守闭塞、网络意识淡薄,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造就一支个人素质、群体素质、业务素质、现代化管理知识水平高的档案人才队伍,才能面对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 质量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初步形成章法有度、责任明确、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工作模式,有力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具体说来,ISO质量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促进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通过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由原来的强化内部管理向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转变,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最终标准。

在新形势下,档案人员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了解领导决策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发掘档案的信息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频率,扩大自身优势。

档案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汇编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开发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汇编,及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调整档案工作的思路,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要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化设备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为档案信息开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要尽快使电子计算机全方位进入档案工作领域,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开发档案文件目录中心,加大档案开发的力度,拓宽档案利用的渠道;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存储、检索、分析、传递,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建立档案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3.2 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更规范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树立标准化理念,通过标准化管理,使各类档案逐步驶入运行的轨道。以前,档案材料的形成从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到定稿打印、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移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尽管都仿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对同一个文件有不同的分类,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分类不准的现象,影响案卷的质量,给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然后按类别将属于条目的内容打印出来,作为以前的以“卷”为单位时案卷目录这一检查工具的替代物,也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这样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了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流程、管理职责,规范了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情况,会及时纠正和预防,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调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强网络化信息服务,增加档案管理的透明度,使档案信息管理部门成为现代化、高水平、高层次的信息部门。通过质量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观念、工作模式、管理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职工的整体素质也大大提升,服务质量更是显著提高。

3.4 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是一个单位或组织的重要资产。档案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保持一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务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推行ISO质量管理标准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选定控制目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强调预防为主,实施全过程和动态控制,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档案管理工作中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应树立“4种观点”

质量管理体系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在贯彻实际标准(以下简称贯标)的过程中,必须牢固确立严谨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和长远的观点,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4.1 贯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要以严谨的观点去抓

质量标准的最大特点是:使各项质量活动的过程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减小各种质量偏差,实现自我纠正和完善。因此,从文件编写工作开始,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力求准备落实到位。编写文件要求组织精兵强将完成,以确保文件质量。运行开始后,要注意所有的岗位,所有环节,所有的关键控制点,对全体员工都要在抓细、抓实上下工夫,认真对待。

4.2 贯标是十分全面的工作,要以系统的观点去抓

ISO质量标准涵盖了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涉及组织的高层领导,又涉及中层干部及具体工作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作指导。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原有运作模式与ISO 9001质量标准的不一致。严格遵照该体系文件规范运作,提高服务质量。

4.3 贯标是一项注重实效的工作,要以创新的观点去抓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推行ISO质量标准的根本目的,必须注重实效,真抓实干。为此,要坚持“加强领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积极创新”的方针,以创新带联动促推进。重点发挥3个作用:即中层干部的示范作用,编写人员的指导和解释作用,全体人员的基础和参与作用。

4.4 贯标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用长远的观点去抓

ISO质量标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项工作不像一些短期的活动见效快,它既是长期的,更是长效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改进。标准制定后不是一成不变,应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以保持标准的适宜性,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 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对策

5.1 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信息属性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对档案工作的推动很大。信息时代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不仅要求档案管理要摒弃原有的僵化、滞后的思想观念,更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思想观念,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推行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要提高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水平,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应用水平。

5.2 科学地制定、贯彻档案管理工作标准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按照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从档案的收进、启封、登记、借阅、归档等各个程序都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和完善ISO质量体系。

5.3 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必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只有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掌握档案行业标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参与档案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干部在数量上要充实,在结构上要合理配备;重视知识上的更新,不仅要输送人才到院校去学习深造,还要从实践中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采取多渠道、不同形式的培训,建立一支开拓进取、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好的干部人才队伍。

5.4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记录,而且对于各种记录都要进行审核,对以前的原始档案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去考量,或沿用,或改进,要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因此,有必要建立质量管理监督、绩效考核机制,监督以最能反映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和对体系执行效果为准;而考核标准要详细,涉及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要尽量细化,要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做得怎么样。通过建立和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ISO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长久地推行下去,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E

参考文献

[1]周莹莹.论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创新[J].山西科技,2010(6).

上一篇:对大学军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我的乐园作文400字_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