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2024-07-01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精选9篇)

篇1: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个体本能 B.外在环境 C.基因复制 D.肌体成熟 C 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A 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A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B 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C 6.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A 7.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笥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B 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D 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C 1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B 1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C 12.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B 1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B 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B 1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D

二、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_____ 的发展,二是_____ 的发展。生理/心理

2.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认知 / 意向

3.心理成熟以____ 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 和_____ 的形成为标志。独立思考/自我意识/个性

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 等不同的解释。外铄论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人的_____ 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 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

7.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 _____等方面。

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

8.瑞士心理学家_____ 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

9.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 和_____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心理/社会

三、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1)人的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教育受成熟所制约,对人的发展又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4)格塞尔提出的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夸大了成熟的作用。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不同。

第二,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有些方而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5.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2.论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儿童对学习的价值了解不深,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很多小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对学生打的分数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取得高分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同时,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鼹。(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是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满足感常伴随着教师的夸奖而增强。

篇2: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D

4、AB

5、ABCD

五、思考题(略)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申请书(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分支机构的名称、营运资金额、业务范围、总行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等),申请人最近二年的财务会计报告,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经营方针和计划,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的资料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篇3: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分享

1.STEM与创客教育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在论坛的发言中梳理了国际视域下的STEM成长历程、创客教育,以及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

(1)STEM的成长历程

自1986年,始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感于国内理工科人才的匮乏和理工科教育的不振而发表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Undergraduate 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报告,建议国家调动各类资源投入科学、数学和工程(SME)领域的教育以来,历经1990年Technology(技术)被纳入其中,SME变为SMET;2001年,“STEM教育”第一次为美国官方所用;2007年,美国发布《国家竞争力法》(National competition law);2009年,奥巴马发表了“教育促进创新”的演讲,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教育促创新”计划;直至2011年,美国弗吉尼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学者Georgette Yakman提出在STEAM中,A不仅仅指的是艺术,还有美(Fine)、语言(Language)、人文(Liberal)、形体(Physical)等艺术含义。

STEM教育的过程不仅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进行叠加,而且还将本来分散的四门学科自然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不论是STEM教育还是STEAM教育,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不被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所束缚,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同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相互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创客教育

创客运动推动着教育系统内“基于创造的学习”的发展。创客教育所强调的鼓励学习者是创造者,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以及创造者注重学习者不一样的想法并将其变成现实等教育思想都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其实,创客也是一种业余爱好,因而广义上不存在所谓的创客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创客培养,它重点强调创造、创新的精神。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更多以数字化工具作为基础,创客更集中体现在数字化创客上。

(3)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如下页表)

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差别主要为:1两者起源不同,但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2STEM教育更强调跨学科,创客教育则更强调创造与分享。3两者都强调真实情境问题,但创客教育问题主要来自学生。4创客教育强调真实作品的产出,而STEM关注动手实验。5师生角色定位不同。

创客教育与STEM融合,首先要深化STEM教育,创设基础教育过程中更多STEM课程空间。其次,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紧密合作,并整合多方资源,提升STEM和创客教育的课程水平。最后,深化教育评价体系,匹配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求。

2.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和技术的两面性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诗海在论坛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和“技术的两面性”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他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特征包括:善于观察,并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表达;敢于质疑权威性的观点;凡事喜欢寻深究,尽力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能耐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并从中发现问题或受到启发;能发现事物与现象间的逻辑联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凡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总是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启示;在学习上常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的研究课题。而在注重“技术的两面性”过程中,教师要警惕技术不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它也同样可以引发新问题。

3.“STEAM+”理念构建园区大教育新格局

嘉定工业区张敏部长分享了园区人用“STEAM+”理念构建园区大教育新格局的思考和实践。

(1)打破围墙,构建园区大教育、教育大融合的新格局

为了打破围墙,构建园区大教育、教育大融合的新格局,我们依托智慧教育发展联盟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创新能力、孵化创新人才,提出了“科技和文化两翼齐飞”的整体战略,并着力构建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STEAM+”大教育格局。同时,我们还要扎实开展好三项行动:一是着力开发创新项目。在“留一堂课给梦想”创新项目发布会上,推出陶陶乐、绘生活、生命探秘、超级翅膀、观风云、绿色创学、探鼓、酷玩无人机、机器人竞技场等15个创新项目。二是着力打造“梦想课堂”。广泛招募界内外、各行各业的精英加入“筑梦导师”队伍,编制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梦想课程”,帮助学生开启梦想、成就梦想。三是着力建设学生实践体验基地。建立30个“梦想课堂”学生实践体验基地,通过观摩、操作、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给学生带来科技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红色体验合成生态体验。

(2)力推STEAM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STEAM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方面,我们围绕科技文化两翼齐飞的整体战略,将STEAM的精神内核融入到学校课程建设中。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了STEAM理念,促进课堂的转型升级;其次是基于学校实际开发STEAM课程。近两年来,园区各中小幼学校围绕STEAM的精神内核融入开展了一系列草根式探索。

4.创客教育的实施平台与课程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客教育实验室创始人傅骞从五个维度论述了创客教育的实施平台与课程模式,即创客教育实施平台的误区。创客教育就是学习创客工具,就是激发学生创新,就是STEAM教育,就是培养创业、创客教育的SCS教学法。此外,傅骞还介绍了面向主题的课程设计,重点讲解了创意电子教育支持生态建设。

5.STEAM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浙江省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介绍了开展STEAM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的体会。

浙江省在2011年启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开发的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30名学生1门,二级特色示范学校已开发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40名学生1门。《方案》还规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温州中学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立足“跨学科”学习的认识,启动了机器人竞赛工作、开设了机器人校本课程、成立了科技制作社(学生自发),学生自行设计传感器、焊接、组装机器人,将机器人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参加比赛,并通过Arduino研究数据采集、人机互动技术。后来,我们认识到这一方向就是STEM。截止到目前,各项活动达成的效果令人满意:精品课程数量全省第一,入选省选课平台也是全省第一;STEM方面的课程多达十多门;特色课程涵盖互动媒体技术、Arduino创意机器人、数学视界下的3D打印,等等。

温州中学通过实践并归纳出STEAM课程的特点,即自下而上(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诉求,很多课程教师是在无意间进入STEAM领域的,而学生对课程内容也形成了新诉求)、快速迭代(STEAM课程的快速迭代是特色,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

论坛外围拓展体验项目追踪

论谈议程之后,与会代表转战上海的各个场地,继续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进行STEAM活动体验。

1.创客嘉年华

2015上海创客嘉年华邀请了电子、环保、生物、声音和文化类的创客,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让人们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同时,结合科技、艺术、传统手工艺、科学、工业等领域,为人们创造了玩炫酷高科技、尝遍天南地北美食、参加趣味游戏、体验手工与科技相结合、启发创意思维的狂欢之地等奇妙体验。

在机器人阵列中,一款名为“明”的机器人,是一款两轮自平衡、可远程临场服务的智能设备。操作者通过远程操控命令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并运用实时视频通讯保证了操作的可延续性。拥有智能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NAO机器人”就是一款可爱并且绝对吸引眼球的智能机器人。

动手工作坊里,花艺、皮具、编织乃至创意折纸和竹子加工都为创客及发烧友们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就连最普通的吸管,也似刚刚经历过头脑风暴一样,成为吸管机器人。同时,MOLA模拉无人机的超大肥皂泡表演、五对五相扑足球、相扑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也为大家带来了新的体验。

本次嘉年华的现场论坛吸引了众多社会大众。

2.模型节活动

第七届上海模型节活动是致力于为青少年和模型科技爱好者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感知体验的科学精神,不断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发扬创新精神、关注科技热点、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关心、了解、探究、感悟,体验、分享科技模型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使他们能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模型科技前沿的发展领域,更高效地参与体验模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本届模型节设有模型比赛、模型表演、模型制作、模型摄影摄像和模型嘉年华、亲子擂台赛、优秀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内容。

结语

篇4: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打字姿势;养成教育

一、学生练习打字的困惑与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新奇好玩,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通常只使用鼠标或几个游戏键位,对键盘的正确打字姿势不认真对待,我校四年级开始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早已对玩电脑非常熟练,游戏是他们至爱的,让他们练习打字,不情愿的眼神一览无疑。但如果不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键位练习,将无法提高打字的速度,十指的分工和盲打的习惯。打字是一项很枯燥的练习,没有捷径,只有苦练,按常规的教学会造成学生对键盘练习的厌学,会泄气,甚至害怕上信息课程,导致有些学生故意乱敲键盘的态度。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训练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键盘的操作,以游戏化进行练习,学中做,做中玩。课堂设计中多利用生活素材,改变单一的技能训练,是最有效体验高效课堂的真理。

二、多元化课堂的训练是教学的主阵地

学会打字对现代人来说好比写字、吃饭一样普通,但学会正确的打字方法、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异常重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师生进行打字教学的主阵地,然而在如今的打字教学中,学生由于过早地利用电脑,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反正我会打就行了,至于规范的动作,太麻烦了,不愿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让学生重新改掉坏习惯,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了解键盘的区位划分,为打字奠定基础

在入门中,我利用《破解五星阵》的教学设计,课堂中首先鼓励学生,“你们都是天才,无师自通,就会使用键盘了,真棒!”做导语。学生也觉得自己很厉害,从而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随后我就会利用键盘分区的各种疑问请学生帮助,由浅到深一系列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是很快地回答,但随着问题的加深,回答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也觉得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了,开始能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最后教师将肯定学生懂得的知识和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做总结点评,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其实教师的适当示弱,给予学生发挥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正确的姿势不容忽视

在教学中,我悟出一个道理,教师管学生还不如学生管学生,自己管自己更有效,小组内相互监督,评比最美姿势奖,更重要的是我会随身带上一台小的数码相机,在学生练习时边指导边照,将优美正确的学生拍下来,将不正确的姿势也拍下来,及时给学生观看、评价,当学生看到姿势好的不断赞叹,看到不良的姿势觉得不好,其他小学生的心里都是想被教师表扬的,引导学生的赞扬,通过几节课的训练,自然而然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以学生管学生,自我约束的方法,比老师天天在唠叨更有效率。

三、素材来源于生活,巧妙地融入学习中

加入生活元素,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学习中文输入时,我将学习的校园环境拍下来,做成电子相册,特别是把本班有些活动的过程作为引入,当学生看到熟悉的校园环境,再看到自己或班级的活动照片,感觉特别有意义。

四、合理评价,有效激励学生的兴趣

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在打字教学及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价的体系也多元化,在评价中设置加分部分“进步加分”“创新亮点”“你的新发现”都可以为自己加分,得到小组的认可,这样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亮点,意图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敢于尝试,组员和老师之间赞扬,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生练习打字教学,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主要是看学习者的兴趣点能否被激发,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教学设计能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照本宣科在学习,小学生只会厌学,机械地去接受学习,融入生活中的元素,体现学习的乐趣,才是教师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王睿.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J].高考,2013(58).

篇5: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A.认识基础 B.关键 C.核心 D.行动指南 A 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D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B 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 16.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C 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B

二、填空题

1.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____ _。道德教育

2.小学德育的鲜明特点表现为基础性和 等特点。奠基性

3.小学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和 _____、_____等构成。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4.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 和_____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 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自我评价

6.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7.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 的示范和 ____。教育者 学生中的好榜样

8.陶冶法主要包括____ _、_____ 和艺术熏陶等。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 是基础,_____ 是关键。知 行

1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 _____ 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实际活动

11.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_____法,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 手段。

品德评价 强化

12.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 ___ __、批评惩罚和 ___ __等方式。表扬奖励 操行评定

三、简答题

l.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3.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4.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节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5.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6.运用说服教育法进行德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7.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8.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四、论述题

1.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知,这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情即道德情感,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巾顽强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德育过程就足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2.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篇6: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是()。A.教学反思 B.教学评价 C.教学实施 D.教学设计

2.教学反思的对象集中于教学实践,这体现了教学反思的()特点。A.自主性 B.批判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

3.通过教学反思,寻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这体现了教学反思的()特点。A.实践性 B.创造性 C.自主性 D.批判性

4.()是教师进步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A.教学实践 B.教学评价 C.教学方法 D.教学反思

5.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由()提出的。A.科顿 B.波斯纳 C.阿特金森 D.布鲁巴奇

6.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属于教学反思的()阶段。A.具体经验 B.观察与分析 C.重新概括 D.积极的验证

7.按照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A.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B.自我反思、集体反思 C.纵向反思、横向反思 D.理论反思、经验反思

8.()是反思的最主要形式和最高境界。A.集体反思 B.自我反思 C.理论反思 D.经验反思

9.王老师在对某一课程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将此次出现的问题与往年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这种教学反思方法是()。A.横向反思 B.纵向反思 C.理论反思 D.经验反思

10.反思者把反思对象放在同时期、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与他们进行对比而进行的反思是()。A.自我反思 B.集体反思 C.横向反思 D.纵向反思

11.教师通过和其他同事的“头脑风暴”,收集各种教学“病例”,然后进行归类分析,得出解决对策的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比较法 D.阅读新知法

12.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 B.比较法 C.教学诊断法 D.自我提问法

13.教师通过研究本班级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自我提问法 D.阅读新知法

14.小学班主任王老师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教学札记,学习到很多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观念,这种教学反思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比较法 D.阅读新知法

15.为了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和进步,某小学组织骨干教师去本市著名的示范校听取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从而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学反思的方法属于()。A.阅读新知法 B.自我提问法 C.比较法 D.行动研究法

16.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以下不是教学反思的是()。A.教学日志 B.微格教学 C.教育日志 D.教案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片段:在学习《蜜蜂》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时,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为了保证我的教学设计顺利进行,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设计好的问题:“法布尔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扰着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 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扰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呢。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问题:材料中教师的反思说明了教学反思具有哪些功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张刚刚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他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前反思,争取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组织性更强,课堂过程中他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组织,在课后也会对刚结束的课程进行全方位地总结与反思。但是,小张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因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他之前未曾预料到的。这让小张很苦恼。

问题:请问小张该如何做到教学中反思?

第七章 小学教学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2.C【解析】教学反思立足于教学实践,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的对象来源于教学实践。

3.B【解析】教学反思具有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如果缺乏创造性,那就是无效的反思。

4.D【解析】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能够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公式,认为教师需要经过反思才能够使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未来行为产生深刻影响。6.C【解析】在抽象的重新概括阶段,教师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7.A【解析】教学反思按照教学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是按照反思主体分类的;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是按照反思对象分类的;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是按照理论的深浅程度分类的。8.B【解析】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源于反思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是反思的最主要形式和最高境界。

9.B【解析】纵向反思是把自己教学中的某一特定环节作为反思对象放在教学生涯中进行思考、分析和比较。

10.C【解析】横向反思就是反思者把反思对象放在同时期、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与他们进行对比而进行的反思。

11.B【解析】教学诊断法是教师从教学问题的研究人手,挖掘隐藏在背后的种种教学理念方面问题的方法。

12.D【解析】自我提问法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13.A【解析】教学反思中的行动研究,指的是教师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其他成员共同去研究本校本班级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

14.D【解析】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新的想法和观念,帮助教师获取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简介和可能的新方案。

15.C【解析】比较法要求教师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通过观摩公开课、听专家讲学等多种形式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更合理。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从他人教学中得到启发。16.D【解析】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不属于教学反思。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材料中的教师做好了课前备课,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他没有想到过的孩子们的提问点应该是教师认真思考与处理的地方。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课后老师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并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又可以为第二节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与研究能力。2.【参考答案】

篇7:小学教育学第三章练习与答案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菊(jú jǘ)花 寒(hán hái)风

香(xiāng xāng)甜 迎(yín yíng)春

姑娘(niáng niang) 散(sàn sǎn)步

二、读拼音,写字词。

三、选词填空。

只 朵 个 棵 片 阵

一( )菊花 一( )公园

一( )风一( )云

一( )树一( )小虫

四、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1.院子( )有一只小狗,它想到外面去啃骨头。

2.( )灯的时候不要忘了关门。

3.夏天天气热,冬天天气( )。

4.黑人的牙齿看起来特别( )。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1. 一点儿 。

例:电视塔像一个巨人。

2. 像 。

六、照样子,把图和句子补充完整。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雨点落进 里,在 里奔跑。雨点落进 里,在 里跳跃。雨点还会落进 里、 里、 里。

2. 秋姑娘藏在凉爽的 里、 的`清香里、甘甜的果实里、 的歌唱里,还藏在 里、里。

3.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的, 的,淡绿的, 的, ,一丛丛,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 呢。

八、读儿歌,回答问题。

秋姑娘回娘家

秋姑娘,回娘家,

抱着冬瓜胖娃娃,

提来苹果满箩筐,

逮来蝈蝈儿声声叫,

捧来秋菊香万家……

秋姑娘,忘回家,

北风伯伯来传话,

秋季过去冬季来,

天气一冷难住下。

大地妈妈来送行,

落叶给她披金纱。

1.秋姑娘回娘家时带了 、 、 和 。

2.秋季过去是 季。

3.你喜欢秋季吗?说说你的理由。

九、写话小能手。

图中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几句话。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正确的:jú hán xiāng yíng niang sàn

二、雨点 江河 大风 虫子 开花 不可 一片 来去

三、朵 个 阵 片 棵 只

四、1.里 2.开 3.冷 4.白

五、1.梅花 也不冷 2.落叶 蝴蝶

六、1.许多鱼 2.图略。 天上 许多星星

七、1.江河 江河 海洋 海洋 小溪 池塘 田野 2.秋风 桂花 小虫 火红的枫叶 金黄的稻田 3.黄 白 紫红 一朵朵 一片片 开放

八、1.冬瓜 苹果 蝈蝈儿 秋菊 2.冬

3.喜欢。因为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篇8: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优势与挑战

一、第三方评价的意蕴

简单地说, 第三方评价即第三方开展的评价。但要把握这一概念, 还得深入理解“第三方”的内涵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诸多属性。

第一, 从第三方的产生看意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施动者和受动者, 当涉事双方发生矛盾与纠纷并出现各说各有理而争执不下时, 第三方即产生了, 这时的第三方也即我们熟知的如中间人、协调机构或司法机关等。从这一层面上看, “第三方”在内涵上值得关注以下方面:第三方是针对具体的当事双方而言的;涉事双方处于矛盾状态时第三方即出现;第三方既可以是非专业机构, 也可以是正式的专业机构;第三方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涉事双方间的矛盾。将这一内涵迁移至第三方评价, 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首先, 第三方是撇开原有“评价”所涉及的双方而言的, 如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或政府部门与高校等。其次, 第三方产生于评价双方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评价的可信度、公正客观等方面, 如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引起高校对其公平性质疑而产生的不满。再次, 评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 因而第三方评价应由正式的专业机构来执行。最后, 第三方成为专业的评价机构, 它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政府部门与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并为涉事方所认可。

第二, 从复杂的利益冲突看意蕴。当现实中复杂的矛盾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不只是双方而是多方时, 协调矛盾或处理问题的“第三方”就有了新的意蕴。首先, 它不再具有实指的排序意义了, “第三方”成为公正公平并值得信赖的代名词。其次, 在这一复杂的矛盾中, 涉事多方要求第三方介入以公平解决问题。再次, 在复杂矛盾涉事多方 (或双方) 之外另有一公认的第三方, 意味着第三方的独立性, 它与矛盾涉及的多方毫无利害关系;而且, 独立性要求其具有自主性, 独立性只是从静态的机构设置上与涉事多方的无关性, 自主性则在动态的运行上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扰, 能自行决策与实施。由此来观照第三方评价, 我们又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 教育评价活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多方的, “第三方”不再具有实指的含义, 它的出现即意味着公平公正与信任;其次, 从实践来看, 教育评价的复杂矛盾中有一对主要矛盾, 即教育行政或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不能取信于以学生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 这一矛盾的出现直接促成第三方评价的产生;最后, 在第三方评价中, 评价主体究竟是谁, 对此, 许多研究者提出如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笔者认为, 不管是谁, 体系设置上的独立与决策实施中的自主二者兼顾是其必备条件。

第三, 从评价的基本理论看意蕴。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将教育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以及二者的结合。很显然, 第三方评价属于他人评价。然而, 他人评价中的“他人”, 可以分为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和毫无利害关系的他人, 现有教育评价中的“他人”多为前者, 而第三方评价即属于后者。从评价主客体来看, 第三方评价主体即“第三方”, 具有第三方特性的团体或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第三方。按照教育部所提出的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可以知道, 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教育的各级政府都不属于第三方评价的主体, 否则就无法规避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乱象。关于第三方评价的客体, 可以是庞大教育体系中的任意一个, 如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教师等。但在实际评价中,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 且具有一定办学自主权并广受公众关注的院校, 很显然更应成为第三方评价的客体。从评价内容来看, 一所学校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方面评定其现状、进步与成就, 如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学生就业或科研水平等。第三方评价在内容上应关注什么, 对此, 我们认为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这取决于教育的发展阶段、当下社会的关切以及评价目标的定位等。就当前来看,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质量引起诸多质疑, 因而也更值得关注;而就业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 以此为内容对高校进行第三方评价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至此, 可以对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下如此定义:独立于高职教育办学与管理体系之外的专业机构或组织自主地对高职院校在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公平公正地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 其核心特质是独立自主、专业权威和公平公正。

二、第三方评价的优势

相对现有的评价, 第三方评价有着诸多优势。

第一, 从社会分工来看, 第三方评价更专业、更高效。当前, 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者和机构大多为临时性的“兼职”, 且常有变动。非专业、非固定的评价者和机构难以适应现有庞大评价体系的实践需要, 严重阻碍了评价工作效率。将现有评价活动从教育行政与管理系统中剥离开来, 交由完全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实施将大大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从社会分工来看, 这样的剥离与独立就是教育体系的一次社会分工, 它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分工完成后又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亚当·斯密认为, 社会分工的作用在于:首先,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其次, 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 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 有了分工, 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其次, 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 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由此可见, 第三方评价可以因专注于评价而能日臻科学,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 简化劳动, 极大地节约劳动时间, 从而为评价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极大可能。

第二, 从现实需求来看, 更能满足公众的价值期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张, 选择教育产品的群体急剧增大, 而供选择的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办学质量上良莠不齐, 这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教育质量的担忧。因此, 准确、清晰地知晓当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就成为公众的一大期待。这就急需一个专业权威且可信赖的参考标准, 以选择最优的专业或院校。实际上, 在现有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中, 并不缺少对高职质量现状的描述, 也不缺少对各高职院校或专业的评价, 但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存在以下固有缺陷而难为公众所信赖:一是现有的评价多为“自己人”评价, 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官方的评价最忌讳对评价对象进行“残酷”的排序, 因为这样会影响院校间的均衡发展, 缺乏明确的优劣等次, 公众无从参考;三是社会公众对官方有些许的不信任, 即使官方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因此, 建立代表社会公众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能较好地避免这些缺陷而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从而满足他们对评价的价值期待。

第三, 从作用发挥来看, 评价功能得到更充分释放。教育评价自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教育管理者所寄予的诸多功能, 如诊断、激励等。然而, 当前的教育评价其作用的发挥仍受到诸多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于教育评价, 这本是适应人性需要的一种进步, 但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 如照顾评价对象的“尊严”而摒弃“等第”排序, 或违背原则式的放行等。其次, 人们一直认为, 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最终还得有赖于评价对象的自我改进, 因此, 管理者越来越重视评价对象自身开展的自我评价。但遗憾的是, 这样的评价即便发现了问题往往也会由于诸多原因而导致问题的解决举措既缺乏力度也没有效率。最后, 评价功能的发挥与赋予评价的“威力”密切相关, 也就是依据评价结果对对象进行“奖惩”的力度, 力度大评价对象就重视, 办学行为就高效有力, 评价功能就能充分发挥, 反之亦然。在现有的办学体系下, 出于地方保护, 评价所赋予的“威力”甚微以至于评价被忽视从而极大地削弱了评价功能。第三方评价不存在这些问题:它能做到客观公正, 这是坚持人本思想的更高境界;作为外来力量, 它能得到评价对象的高度重视, 从而确保评价所要求的改进举措高效地付诸实施;它将院校直接推向市场, 公众依据评价结果选择院校或专业, 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因此, 比起现有的评价, 第三方评价的功能能得到更充分释放。

第四, 从发现问题来看, 更能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评价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对现实中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教育实践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 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在教育评价中能否发现问题以及发现多少问题直接决定着评价意义的实现。在评价实践中, 发现问题受很多因素影响, 如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评价者对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准确认识等。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即评判教育活动的角度。现有的教育评价都是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的, 这样的评判不够准确也难以做到全面。第三方评价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诊断, 还能从社会的大环境下考虑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尽管现有的教育评价也能做到这点, 但远不及从第三方的视角审视得透彻与准确。

三、第三方评价的挑战及其对策

当前, 许多人认为实施第三方评价不一定能做到独立自主并保证科学公正, 第三方仍然存在成为新的利益相关方的可能。从实践来看,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但如果情况真是如此, 就不能再称之为“第三方”, 上述诸多优势也就荡然无存。因此, 第三方评价的上述优势还只是潜在的, 实施第三方评价只是为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功效提供了一个更适切的平台。但是, 要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 应对实践挑战, 还必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 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价实施主体可由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用人单位等组建, 也可由政府主导, 但不管如何, 必须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 在机构设置、行使职权、处理关系等方面做到独立自主。为此必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 首先, 参与评价的组成人员可来自教育或政府部门,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必须从制度上撇清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做到能自主行使各方面的职责与权力。其次, 可引入竞争机制, 实现第三方评价市场化, 使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在优胜劣汰的压力下竭力做到排除外界各种干扰, 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活动。再次, 为了避免各高职院校对评价机构的利益渗透, 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 鼓励甚至是强制各院校主动参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价, 同时严格管控可能存在的漏洞, 严厉打击院校的违规行为, 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价铺平道路。最后, 第三方评价机构及其内部也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排斥任何利益介入, 评价全程公开透明, 力求做到规范与自律。

第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评价的专业权威集中体现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 要做到科学合理, 使评价活动合乎评价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 合乎社会公众对评价的价值期待,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惟有如此, 才能产生权威效应并发挥评价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关注以下方面:首先, 确立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 准确定位评价目标, 坚持合理的评价原则, 这些是确保评价活动正确开展的先决条件, 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成败。其次,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准则, 不管是综合性的质量评价, 还是专项性的就业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体系中的每个评价领域和标准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 符合教育发展现状且得到社会公众及院校的认可, 还要考虑到各院校办学基础上的差异以及院校的发展特色等, 在行文上尽可能明确、具体。再次, 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或质性评价或量化评价, 或调查访谈或现场查看等, 不管怎样, 必须准确深入了解对象的实质, 公正地作出判断。最后, 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作出最终决定时, 既要坚持独立自主, 又要积极与院校沟通, 既要公平公正, 又要合情合理, 既要肯定成绩, 更要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第三, 实施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 即元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不仅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还要以制度的形式将这种监督规范化、常态化, 以确保第三方机构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元评价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教育评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必须建立针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再评价即元评价体系, 以确保第三方评价健康发展。元评价可以政府为主导, 以机构认定、工作考核、评价复查等为工作重点, 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全程监控。可建立奖优罚劣甚至是淘汰机制, 确保第三方机构在竞争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进行元评价实施监督时不可影响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自主性, 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治自主权, 甚至将独立性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除独立性外, 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评价过程中的公正性等也应是元评价关注的重点。元评价在美欧等国高等教育早有实施, 美国国家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委员会即负责对全美所有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评价, 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也制定了系统的标准, 由其对会员国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评价。美欧高等教育元评价已有完善的体系与成熟的机制, 为第三方评价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 第三方评价作为新生事物, 必须予以全面深入认识。第三方评价具有明显优势, 也存在一定挑战。实施第三方评价必须以发挥优势为立足点, 紧紧围绕第三方评价的独立自主、公平公正和专业权威等核心特质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靳润成.跳出教育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7) :22.

[3]梁卿.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 2014 (22) :35-38.

[4]侯光文.试论教育评价元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4) :23-26.

[5]Judith S Eaton.Accreditation and Recogn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 (2015-02-15) .http://www.chea.org/pdf/Accred Recog US_2012.pdf.

篇9:开创中小学教育第三课堂

《销售与市场》:中国各类培训机构已达数百万家,并且各个细分市场都诞生了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您觉得未来在教育培训行业制胜的关键是什么?

张熙:上次我在中国教育论坛上提到有几方面吧,第一要有充足的资金,不是说有了充足的资金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充足的资金可以让你有机会做一些战略调整;第二是产品规划一定要聚焦,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然后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第三是执行力的到位,有了准确的定位方向之后,执行力同样重要。从我们来说,我们的定位就是针对18岁以下的人群,打造学习力的全产业链。

《销售与市场》:精锐为何定位于中小学高端教育市场?这个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张熙:首先是这个市场空间很大,而且成长速度也很快;其次是我们觉得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做一些颠覆性的事情,比如我们强调快乐高效的学习理念,我们提出了学习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主动学习,趣味互动。另外,我们还强调学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毅力,以及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家长往往只关注分数,学习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分数,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成功,因为人这一生不停地在考试,因此需要不停地学习。

中国中小学教育市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中高考的压力和刚性要求,因此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我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用我们的一套体系来做些弥补。

《销售与市场》:教育培训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口碑?

张熙:品牌和口碑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认为品牌是靠广告就能打造出来的,其实从营销的角度来讲,产品才是最核心的,比如苹果,乔布斯在世的时候在品牌营销上是非常成功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品质和创新。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强调的是产品和服务理念的提升,然后才是营销上的策划,把我们的品质和理念传播出去。

相对其他教育机构强调师资来说,我们更加强调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因为师资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名师更加稀少,单靠一两个老师的力量来保证教学质量是很不稳定的,所以我们打造了一整套的教育体系,老师是在这个体系里来为学生服务的,这样就减少了对个别老师的依赖,也更容易形成标准化和复制下去。我们会根据学生入学时候的学习力测评为他匹配最合适的老师,而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另外我们也会将一堂课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比如预习、幽默课堂,还有一些额外的学习力的训练营、心理咨询,用一整套综合方式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可能是100,我们尽量降到60、70,这样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稳定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这也是最近几年精锐的规模一直在扩张,但是我们的教育服务质量能够始终如一的关键。

《销售与市场》:您觉得教育培训行业从星巴克模式里能借鉴什么?相比餐饮连锁业,教育服务业如何做好顾客体验?

张熙:星巴克的成功,无外乎“创新”和“标准化”这两个关键词。星巴克首先是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将回家磨咖啡的人拉回到了门店里消费,然后通过快速的商品研发,留住了这些消费人群。而其在管理、内控、流程等方面,又做到了绝对的标准化。

此外,星巴克还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和交往的场所,让人有归属感和团队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发,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第三课堂,家庭是第一课堂,公立学校是第二课堂,而我们就是要成为打造学习力的第三课堂。通常我们认为第一课堂是最重要的,但也是目前最欠缺的,而公立学校的第二课堂因为应试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而我们打造的第三课堂就比较灵活,可以进行很多教学上的创新和尝试,也会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销售与市场》:在中小学教育“成绩代表一切”的评价体系下,精锐始终强调综合性的学习力的培养,怎样化解这种理念冲突?

张熙:其实这两方面是不矛盾的,通常以为分数与综合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其实是错误的。在国内好像一提到高分的学生就会联想到应试教育,一提到应试教育就有抹杀创造力的印象,其实很多高考状元都不是死读书的,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关键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学习体系,他们会花时间提升学习的方法,改进学习的计划性。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优秀学生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其他的学生。

其实提倡学习力跟我自身的经验也有关系,从小学到大学再到一名创业者,我感觉到学习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非常重要。

围绕学习力我们有一整套的产品,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会有一个学习力的测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进行准确的了解,然后我们有一个一对一的TCT教学,就是将教学进行模块化,以减少中间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我们还会定期做顾客满意度调查,询问他们对培训结果的意见和建议,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销售与市场》:在线教育在国外被一致看好,但在中国现状却并不乐观。您认为困扰中国在线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国外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张熙:国内在线教育与国外的差距其实只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国外开展得比较早,但是目前在线教育在国外其实也不是很成熟,大家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就我们而言,我们也针对在线教育有一些投资,也有研发部门在研究这一块,虽然在有些领域比如外语教育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目前仍然只能作为线下教育的一个补充,而无法成为一个单独的线上教育产品来推出。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针对的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群,相比成年人他们自制力较差,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借这个机会上网打游戏,这也是中小学生开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难点,至少在我看来3到5年之内在这方面很难有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在线教育肯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提前布局。

《销售与市场》:经过三轮融资,精锐已经获得了约6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撑,精锐在未来5到10年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张熙:我们的计划是5年之内打造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高端教育连锁。我们内部提出了一个“3P”的理念,第一个P就是product,强调产品的研发和顾客满意度;第二个P就是people,教育行业人才、团队是关键;第三个P就是profit(利润)。我们希望顾客满意度、团队、利润这三方面能同步增长和提升。我们目前的增长速度是300%,已经达到了10个亿的规模,未来我们会放缓脚步,也会走一个多品牌的路线,只要是涉及18岁以下人群的教育产业,我们都会去尝试,争取打造一个更强的产品。

(编辑:寇尚伟 swei226@ 163.com)

上一篇:课堂上吃糖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国旗下宣誓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