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2024-06-21

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共14篇)

篇1: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一、提高教师素质,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探究实验,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只有做到本身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够教育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

(2)认真组织教师培训.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最大限度的让教师深层次的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并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针对学生能力,采用半开放方式,适当的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通过逐步培养,最后完全放开.达到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来解决化学学习中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教学目标.

(3)重视提高个人修养.坚持亲自准备,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天马行空,对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格外重视,需要反复做,力争做到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观.设置与培养创新精神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精神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灵魂.常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机械演示式、学生对照教材操作式实验平淡无味,激发不起学生进行实验的热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妨采用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实验欲望的教学设计方式,注重实验细节及意外,使学生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实验中寻求答案,进而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及通过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2)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验为手段,以探究为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范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尊重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的精神,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立足点,对其进行延伸和扩展,把教材已有的实验内容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学生发掘其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创新性分析,用尽可能多的方案来设计实验,并对其进行综合比对评价,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体系.建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效的评估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估形式还是以纸笔测验为主.认为只要学生做大量实验题,一样的可以理解实验原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应试教育的弊端显现.在评价主体上,以“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化学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还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因此,对于实验教学,应该建立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还应注意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构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估体系.

篇2: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一、该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实验室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该探究实验中包含的科学方法

观察法、猜想法、分组实验法、交流合作法、引导发现法、讨论归纳法、分析论证法。

三、该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策略

篇3:苏教版化学实验教学完善策略

一、化学实验教学完善策略的理论依据

1. 教学四原则作为选择的理论指导

教师选择实验教学方法须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四大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这四大原则可用来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是化学实验完善策略的理论指导。

2. 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认知水平作为选择的依据

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 由于他们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差异, 实验教学的方法也应有差异, 选择的实验方法也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协调, 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验技能。

二、苏教版化学实验指瑕

1. 教材中实验内容缺乏对实验条件控制方法的明确体现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 而任何实验都离不开一定的实验条件, 只有对化学实验的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才能获得化学科学事实, 取得重大发现。

学科指导意见提出的各年级培养的化学实验技能, 分为三个部分: (1) 使用仪器的技能; (2) 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的记录和设计技能。意见中对前两项的技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对第 (3) 项技能只简单提出了教学上的原则要求, 并没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目标。

2. 教学中缺乏对实验条件控制方法的有意识训练

中学教材中实验都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控制进行的。其中蕴涵了单因素控制 (如点燃镁条) 、多因素控制 (如温度、浓度、压力) 两种方式。要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实验条件控制方法解决问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那么实际的教学状况如何呢?我们对此做了调查, 调查对象:衢州三中高三 (20) 班学生。

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多种, 请以固体氯化钠为例, 设计实验步骤, 检验温度、氯化钠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水的体积这几种因素对氯化钠溶解速率的影响。

设计以上问题旨在调查学生对实验控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不难理解,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温度、氯化钠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水的体积这几种因素或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从问题的要求也不难看出,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每次只改变一种条件或因素, 而固定其他条件或因素不变, 这样, 才能看出每种因素对固体氯化钠溶解速率的单独影响。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实验条件控制方法, 才能运用该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下表列出了学生对这一问题回答的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 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条件控制这一重要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已经习惯于记忆结果、结论或由实验引出的定义, 没有或极少有必要的分析、比较和研究, 注重的是用实验得出的结论去解答习题。

3. 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比例过小

教材中的实验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如在无机实验中, 主要安排元素的性质实验, 在有机实验中安排各种特征反应实验,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科研技能的发展。

4. 现行的实验评价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问题尚无定论, 特别是评价手段, 主要是“讲实验”的方法, 进行纸上练兵讲实验, 包括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内, 围着实验做题目, 偏重于实验知识教学, 限制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造成实验是纸上谈兵的偏见。因此, 学生也对实验不重视, 上实验课是“玩”实验, 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也正是现行实验评价体系的狭隘性, 限制了学生探究、创造能力的发展。

5. 部分探究实验目的不明确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 (苏教版) 第76页观察与思考中有一段话:取两支试管,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醇, 另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 将它们置于同一热水浴中加热, 热水浴的温度约为50℃, 待苯酚融化后,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绿豆粒般大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我们猜不出编者设计此实验的意图, 如果说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苯酚酚羟基中氢原子比乙醇醇羟基中氢原子活泼, 但遗憾的是无论笔者如何做实验, 钠投入到熔融的苯酚中都要比在乙醇中反应慢, 在乙醇中, 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 约3min后钠块消失, 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 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 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 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 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作为教材的编写者, 理应是化学实验的第一个成功的实践者。

三、实验的完善策略和成功案例

1. 巧妙构思, 完善实验操作

例1“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

实验一:取5mL 0.1 mol·L-1KI溶液, 滴加0.1mol·L-1的FeCl3溶液5~6滴, 继续加入2mLCCl4, 充分振荡, 静置观察, 取上层溶液, 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存在Fe3+。

不足:在用浓的KSCN溶液检验上层清液中的Fe3+时, 由于血红色现象明显而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 即误认为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大量的Fe3+存在。

完善策略:设置对比实验。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3 mol·L-1和0.1 mol·L-1的KSCN溶液。观察现象。

优点:通过有、无血红色的对比, 让学生感性认识在Fe3+和I-完全反应后, 溶液中仍有极微量的 (而非大量) Fe3+存在。说明完全反应也是有限度的。

实验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0.1 mol·L-1AgNO3溶液, 加入稍过量的铜粉, 反应一段时间后, 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 再向试管中滴加0.1mol·L-1的KI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不足:实验时只需滴加1滴0.1 mol·L-1的KI溶液就立刻出现了黄色沉淀, 效果非常好, 但这样极容易误认为是AgNO3溶液过量了。

完善策略:设置对比实验[注:查阅资料K (AgI) =8.51×10-17, K (AgBr) =5.35×10-13, 即Ag+和I-生成沉淀的灵敏程度极高, 而Ag+和Br-生成沉淀的灵敏程度降低了约10000倍。故相对于实验二, 应换种方式设置对比实验]。具体操作:取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0.1 mol·L-1的KI溶液和0.1mol·L-1的KBr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优点:通过有、无沉淀说明Cu与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 溶液中仍有极微量的 (而非大量) 的Ag+存在, 由此得出结论:反应是有限度的。

2. 完善实验形式

例2“常见物质的检验”实验

不足:本实验的主旨是检验NH4+和K+, 为定性实验, 由于对结论的已知性, 学生对定性实验一向有敷衍了事的惰性思想, 对实验中的好多细节都会一带而过, 不作深思, 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去操作实验, 因而活动收效甚微。

完善策略:改变实验形式。

(1) 将NH4Cl、KCl、 (NH4) 2SO4、K2SO4四种溶液的标签改为1、2、3、4, 合作探究这四瓶未知溶液的鉴别。

(2) 各组汇报结果。

(3) 讨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再次进行实验论证。

(4) 独立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优点:本实验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变成探究性实验, 实验过程的设立充分遵循了科学探索的要素。同样的实验因设立了小台阶, 使所有学生在耐心细致地做完实验后均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因地制宜, 自制非常规仪器用品

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自制、改进、代用非常规仪器用品,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可以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例3自制和改造仪器

用牛皮纸信封做成漏斗, 再涂上蜡或树脂涂料, 方便实用且不易摔碎。用135胶卷暗盒制作的酒精灯增温护焰罩, 能使酒精充分燃烧, 焰高是原来的1.5~2倍。其他一些代用品或废弃物, 如塑料瓶、输液管等在实验中均可派上用场。

4. 设计微型实验, 防止污染环境

微型实验具有节省试剂、减少污染、缩短时间、降低能耗等优点。

例4注射器实验

铜与稀硝酸反应。如图所示。

注射器作反应容器。在加药品前先进行气密性检查, 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 打开阀门K, 取下活塞J向其中加入一小片铜片, 装上活塞并推至底部。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的蒸馏水, 然后倒立针筒, 推动活塞J至底部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装置内极少量的水不影响实验) 。将注射器插入稀HNO3中, 吸取适量的稀HNO3, 然后迅速关闭阀门K观察到铜片溶解, 且表面产生气泡, 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溶液上方为无色气体, 注射器活塞不断上移, 当注射器活塞上升到某一位置时, 打开阀门K, 吸取适量空气后关闭K, 此时注射器内气体呈红棕色。

尾气处理:打开阀门K, 吸取足量空气, 将气体反应液推入NaOH溶液中后吸收尾气关闭K, 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氮氧化物逸出而污染空气, 该装置适用于NO的制备及性质检验。

例5滤纸实验

用滤纸作为载体很适合于有颜色变化的微型实验。

(1) 液体的导电性实验。在滤纸的中央滴上2滴液体, 将电流计、电池串联在一起, 把电流计两个表笔分别同时接触滤纸中间的湿润部位 (两表笔不直接接触) , 若是酸碱盐溶液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

(2) 酸碱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在滤纸两部位分别滴上1滴氢氧化钠溶液, 再在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部位分别滴上1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即可观察到滤纸上的颜色变化。

四、结束语

篇4: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关键词:绿色教学;初中化学;实验

每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随着化学的进步与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产品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化学药品的滥用,出现了一系列危害环境的现象。在21世纪,由于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逐年增加,它们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所以,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化学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世界上形成一个“绿色化学”领域,这是一个专门面向化学研究的领域。初中这一时期正是化学入门的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化学学习的时候,因此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在学习中给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意识。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树立保护环境、实验绿色化的观念。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在经过对初中生的化学实验课的调查发现,一些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方法是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和中等城市的教学中,化学实验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不充足,废物处理的设施也不齐全,这样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实验废弃物只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在实验中的一些有毒气体不能充分地处理,它们排到大气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造成影响。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污染,日积月累,给师生带来的健康的影响会进一步加深。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改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杜绝污染现象的发生。

二、如何构建“绿色化学”实验课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的时候要重点把握实验环节和实验产物的处理。在对绿色化学实验课的探索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实践情况来进行教学。

1.增强学生环保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上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使学生养成一个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养成牢固的环保绿色观念以及合理地分配回收实验之后产生的废弃物的习惯,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例如,在测试雨水、自来水的pH值的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来水的pH值来检测环境的状况,看看当地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安全饮用。检测雨水的pH值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和观察,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环境的变化,接受事实的影响,逐步养成绿色化学的观念,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张感和危机感。

2.加强对实验环节的控制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时候,有一些有毒气体会由于器材和设施的限制而散发到环境中。但是在实验环节中加以严格控制,就可以大大减少有害气体的逸散,从而降低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在做硫的燃烧实验时,因为在硫的燃烧中会产生有毒的SO2,排放到在空气中会造成酸雨。这个实验是在开口的仪器中进行的,虽然在容器中会加入水收集尾气,并且会覆盖上一片毛玻璃,但是这样并不能完全把尾气吸收干净,一部分SO2还会逸散到大气中,一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这时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实验加以改进。将盖在集气瓶上的毛玻璃替换成一张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过的纸片。这样可以把集气瓶中水未充分吸收的SO2在瓶口与湿润的纸片上的Na2CO3反应,将尾气充分处理。通过对实验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合理处置化学实验产物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产物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在酸碱实验的教学中,进行完对酸碱性质的探讨后,实验剩余的废液残留着酸、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会对下水道设施造成损坏。所以,对试验过后的产物,能回收的要尽量进行回收利用,而不能回收的要集中倒入廢液缸中,在进行净化处理后确保对环境无危害后再排放。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育上,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提高“绿色化学”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从自身做起,养成在化学实验中循环利用实验药品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绿色化学的推广要更多的人加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

参考文献:

[1]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2]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2011(06).

篇5: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论文

做好实验,多做实验,是关系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依据教材从农村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出发,深挖教材,创造条件,在完成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同时,采取“补充实验”和“对比实验”及“改进实验”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实验教学。

一、适量增设“补充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来验证化学理论。在讲燃烧条件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后,直接得出燃烧条件。但是,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分同学意犹未尽。为能充分说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一事实,笔者将导气管改为漏斗,这样可使氧气在漏斗中积存,与热水中白磷接触,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在水中产生黄白色火焰同时产生浓厚的白烟,发出明亮的黄光、现象明显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注重实验的“微型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讲述分子和原子时,首先,取一片家中用过的药片板,将酚酞试液滴在空格内然后滴加氨水用手拿着让学生观看现象,看到溶液变红,然后,在相邻的两个空格内分别滴人酚酞和浓氨水,并用小烧杯罩在上方,再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酚酞变为红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遇到滤纸上的酚酞,使酚酞变色,这一实验现象有力说明无论是液体氨分子或气体氨气分子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氨水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所以得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此实验操作简单也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但相对会有少量的氨气挥发出来,这样对空气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大试管中进行:取一支大试管并在其中放一张滴有几滴酚酞(间隔开)的滤纸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然后用橡皮塞塞紧,观察现象,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挖教材通过“补充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氧化性实验时,首先取一个100ml的小烧杯放入一些石灰石然后倒入一些稀盐酸反应开始,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过一会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处验证是否已集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一根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插入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观察可看到镁带能继续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出刺眼的强光同时烧杯内溶液的表面有黑色粉沫状物质生成、银白色金属变成,中间为黑色周围为白色的固体粉沫状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得出,生的黑色粉沫为碳粉,白色粉沫为氧化镁,由此可确定,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Mg+C02=2MgO+C。这样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可确定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的事实,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如果一些活泼金属如镁燃烧引发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并且对所学知识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进行了论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对比实验”启发学生思维

用“对比实验”,增强说服力。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采用了“对比实验”:在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这一性质时,用紫色石蕊变红来体现。但是,因紫色与红色十分接近又由于碳酸是弱酸使石蕊变红的颜色不明显,所以,往往观察到的现象不清楚。为了能使现象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我将此实验做了改进:先取一片黄色的干燥的石蕊试纸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可看到试纸不变色,再取二支试管分别加人5ml蒸馏水,向一支试管中的蒸馏水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约2min后,再取石蕊试液分别滴入两支试管中,可清晰看到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没通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液体仍为紫色,实验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三、对演示实验适当改进,增强实验效果

篇6: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把绿色化学理念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化学无处不在的世界,人们利用化学创造了很多方便人们生活的东西,但使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创造品中很多为有毒且有害的化学制造品.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城市发展也对环境问题有所考虑不周,人们的绿色化学环保意识淡薄.绿色化学理念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化学家提出的.有些全球性的化学污染,如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冰川溶解,酸雨造成的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无法生长或死亡等,都是人们不具有绿色化学理念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课本有着根本的灵魂,那么绿色化学理念可以称为初中化学的灵魂之源.整个化学教育之中要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如果仅仅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学生根本学不到本质的学习理念.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在初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给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觉得正在学习的化学并非枯燥无趣,而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化学.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去探索,直至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造就教育新高度,提高教学水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贯彻下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比较完整的绿色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同以往的化学教育方式不同,学生要以一种新的心态、新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和学习.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传播绿色化学理念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课,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三、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时间不是很久,有些教师对绿色化学教育仍旧不是很熟悉.在绿色化学理念教育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逐步接受绿色化学,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构想.绿色化学教育是未来化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正确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注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消除身边人对化学的一些误解,更加坚信绿色化学的美好未来,增强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平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是绿色化学人才发展的必要保证.

2.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在时代洪流中,唯有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才能将其传播出去.因此,仅仅是教师、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理念是不够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是基于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之上的,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教育必然成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认真学习的重要方式.必须转换思想的是人类,以“绿色”为核心谈环保,才是重点.

3.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绿色化学理念的学习如同铸造高楼,其内部必须拥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这样的高楼,才能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因此,绿色化学理念虽然只是一个虚拟的、看不见的框架,但只有拥有这样一个框架,才能勾勒出美好的未来.而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正是初中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理论指导.以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知识同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绿色化学理念的框架.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正如给化学这样一门学科输入了灵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王雪菲.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与实践[D].

篇7: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一、从构建新型关系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压抑,他们的想法不敢表达.教师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开启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选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典型性的习题,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从激发学习动机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组间竞争,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兴趣.学习有了竞争,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将不同层次的学习分在同一小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分享、相互帮助.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得到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争先恐后地完成任务,学习热情在竞争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2.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学生预期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趋向某一目标产生积极诱因,回避某一目标产生消极诱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情,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积极的诱因,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溶液的浓度”时,教师可以根据葡萄需要喷洒农药以防病菌浸染,提出问题:葡萄园里的杀菌剂是如何配制的?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母液配制而成.如果要配制浓度为2%的硫酸铜溶液,那么溶质和溶剂各需要多少?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葡萄入手,将杀菌剂的配制作为诱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期待,迫不急待地想知道配制的方法,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三、从探究实验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实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素材入手,创设教学情境,以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性实验要尽可能地呵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为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明晰探究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好奇的状态,促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马上倒掉,并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马上变瘪了.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现瓶子慢慢变瘪.学生困惑不解,教师让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思考、猜想,学生发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四、从上好化学复习课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

教学的有效性复习是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找回丢失的“链子”,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知识点零散,因而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课前时间,由“小老师”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扮演老师角色,大部分学生能精心准备,认真设计,其他学生也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还能及时纠错,使知识点得到强化.

篇8: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1.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 对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要求有了相应提高, 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 所以探究新的教学应用模式尤其重要。

2.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2.1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作用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科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优化对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就对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一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1]。 通过习题课教学, 学生的举一反三学习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 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和不断提高。

2.2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目标明确, 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这样在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等方面效果不是很好。 还有就是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选择时有一定的盲目性, 没有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2]。 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难度。

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过程中, 没有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机械式记忆, 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还有是对于习题教学的评价, 没有充分重视激励作用的发挥, 导致习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除此之外,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的问题还体现在缺乏可操作性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有很大影响, 对此要能针对性地加以应对。

3.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3.1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原则分析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 要能遵循相应原则, 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进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能将问题的引导及探究性的原则紧密结合, 激发学生对习题的主动思考[3]。 对习题的设计要能突出开放性原则, 并要能够使自主合作的原则得到充分重视。 只有充分遵循这些原则, 才能真正保证化学习题课程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3.2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 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问题引导,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启发引导, 学生从中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对传统教学的机械式的记忆模式加以突破, 让学生主动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习题课教学中, 要充分重视教学策略的科学化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要能针对性地实施策略, 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在对化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理论的学习中, 要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以培养。 要能将基础知识作为主体,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化学知识加以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能循序渐进,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程的策略优化过程中, 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以此对化学习题的内容实施动态化呈现。 这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就是能够将抽象化的内容形象化及具体化, 并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保证[4]。

最后, 对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教学要能加强重视。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要能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 对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学模式要及时转变, 在评价上加以创新, 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化学习题课程教学的质量。

4.结语

要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质量, 就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 从多方面加强措施的科学化实施。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化学习题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及学校效率的提高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萍.浅析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5 (10) .

[2]徐曼曼.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4 (02) .

[3]龙志惠.强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13 (80) .

篇9: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一、温和含蓄,提高教学批评实效

新课改实施以来,有很多教师整堂课一直在点头,一直在肯定,一直在赞扬,好像班里的学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准,而不存在一丁点儿的不足。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真正具备这样水平的话,就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学习了,这使赏识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笔者以为,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人文平行的成长出发,我们都需要将批评有效融入我们的课堂当中。当然,主张批评不是推崇传统意义中的劈头盖脸,不是讽刺挖苦,而是基于事实,实事求是,指出学生不足,并本着激励推进的态度来促进学生进步。譬如说,我们看到学生化学图画得不好的话,就运用一个夸张的表情,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并能够从教师的友善中寻找努力的方向与前进的动力。

二、做好重点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是进行化学知识其它内容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们要想高效、深入学习化合物知识,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进行一定的化学计算与实践,概念教学就必须得到一个准确的学习和掌握。与其它学科其它知识版块学习一样,在进行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科学讲授,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基本的酸、碱、盐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溶质概念,这些概念就属于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点概念,如果不从它的内涵、外延多个角度出发,就不能做到深刻理解,就可能在今后化学知识的计算与运用中出现纰漏,进而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或者具体的生产生活活动。当然,并不是说非重点概念就可以任意挥洒,笔者这一点想强调的是,对待重点概念,我们不仅要讲授准确,更要从重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不断拓展,逐步深化,让学生掌握好重点概念,理解深刻通透,为进一步学习铺石垫路。

三、找关联,进行类比

在化学知识领域,所涉及到的具体概念层出不穷,对于接受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确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想象能力还有一定的不足,如果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不能够采取高效的教学措施,无异于对学生雪上加霜。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感受到,找准化学概念中的关联进行类比、对比,不断地分析总结,对于优化概念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列图表的方式,把这些概念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一一列出,便可一目了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概念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在不断的关联比较中,不但能够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刻对比,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素养,让学生的化学意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注意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初三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事物认知,建立一定的已知概念。但有些时候,往往这些概念与我们化学领域的概念名称相冲突,但其意义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地明辨异同,让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准确的认知,最大限度地避免前概念对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譬如,“盐”学生的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就是日常食用的调味剂,与油、醋并列,但化学概念中的盐是与酸、碱相并列的一种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食盐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教学酸、碱、盐的时候,首先要区分这两者间的异同,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准确的化学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五、巧妙创设情境,参与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做市场调查——各种食品中成分的含量表示方式:100mL牛奶中含5%的蛋白质;350mL啤酒的酒精度是4.5%等。然后教师选取部分资料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溶液浓稀的表示方式,让学生参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联系日常生活情景,先整体介绍溶液浓稀的多种表示方式,再详细介绍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稀,最后帮助学生完成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整体建构。当然,教师要注意,我们创设的情境要比较接近生活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

篇10: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数字化资源被有效地整合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和灵活性,对初中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字化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获取化学知识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化学课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把数字化资源与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插播相关的学习视频,展示具体的模型,还可以开展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时,教师可以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为每个组的学生都准备好一定量的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并给予一定的辅助工具(如利用丁达尔效应辨识悬浊液的小电灯),每个小组的学生也可以自带区别的工具和用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查找的如何区别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

初中生要想学好化学,单凭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设计化学作业.为了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把数字化资源应用到化学作业的设计中,使化学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后,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对于它们的立体构型,学生单凭想象,很难弄清它们的性质和空间构型的特征.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化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在网上收集资料、图片或观看相关的视频,简略画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的性质的稳定性.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查找资料,找出其稳定性的原因.这样的化学作业,充分应用了把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课外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宽大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为学生有效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打开了一扇大门,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很有帮助.

三、数字化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后,也要学会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不足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化学操作,这时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这方面上的不足.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资源,找到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办法.例如,学生常常在家里发现菜刀生锈.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菜刀的材质和生锈的原因,再通过网上查找的资源知道菜刀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知道防止菜刀生锈的好方法就是在不使用时及时擦干菜刀表面的水分,长期不用时还可以密封保存起来.毫无疑问,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及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化学解释和具体的防治方案.此外,日常生活中食物变质腐烂、洗涤剂去污、雷雨发庄稼等,学生都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找到答案.总之,初中化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特征.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欢.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

篇11: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念,适应当前的课改实质。

一、精心设计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的环节上下足功夫。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适合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适合学生科学探究的就让他们科学探究,适合教师讲授的就讲授,因材施教,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再次,教师要能灵活驾驭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地方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地方要求学生合作交流等等。

二、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化学实验器材基本上短缺,很多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甚至有些学生实验都无法开展。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实验器材的短缺。首先,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来完成一些实验,如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自制土壤、肥料标本等。?@样的实验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教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外,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光碟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这里面有大量的课件制作和一些非常好的模拟实验,是集广大优秀教师及一些专家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另外,学校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化学教师要与相关领导沟通,创设好的实验条件。教师要从本质上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应有的实验权利。

三、更新教育观念,全力以赴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开展活动与讨论,共同提高,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理念的方向上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教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其次,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要创造“师生交往、学生主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取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要经常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要定期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另外,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让其全面发展,还要与其他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

四、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一直强调科学探究,因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但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个一个环节,更要清楚每一个环节学生应该要达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朱小霞

一、真正体现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初步体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发展探究能力。

如,请设计如何抽掉空气让水体现出空气的体积的装置?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前三天给学生提出上面的问题,第二天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让我们制作的装置你不看看吗?”看学生迫切的样子,我允许他们拿出装置。兴奋的同学们马上拿出自己的作品,我没预料到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做了,一个个把装置举得高高的让我看。我挑选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装置,甲同学拿出输液瓶,瓶口扎了输液管和针管,将输液管插入水中,抽动针管活塞,发现有水进入输液管;乙同学用两个针筒,把前一个针筒活塞拔了,塞了个橡胶塞,把另一针筒针头插入橡胶塞,把前一只针筒插入水中,抽动后一只针筒活塞,抽几毫升就进入前一只针筒几毫升水,简直太绝了。丙同学在小塑料药瓶侧安装了吸管,在橡胶塞上插了针管吸液体,结果抽动针筒活塞水进入小塑料瓶,我问如何知道进去了多少水呢?丙同学回答:只要给我量筒我就可以告诉大家,我先在瓶子里装满水,倒在量筒里测量,再用量筒测抽完气体后进入小瓶的水的体积。丁同学在针管前连接了一根玻璃管,抽动了活塞,但明显发现未进入多少水。我问,为什么呢?丁同学思考后回答,针筒与玻璃管之间连接不紧密漏气了。我再问,漏气了为什么抽调的空气多而进去的水少呢?他居然说出了由于漏气装置内压强未明显减小。同学们不断展示自己的设计,解释自己的想法。我会心地笑了。

二、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背景引入《氢气》的新课教学。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两瓶水(一瓶是盛自来水,另一瓶是盛水质受到污染的.水),通过有效的提问:哪瓶水是符合我们人体饮用的水?同时介绍由于水质污染给人类已经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强烈意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引入非常有震撼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追求同一个目标上,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就达到了最佳状态。

三、教学设计增强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衡量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帮助他们冲破思维禁锢的牢笼。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探究环节,我在演示了“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软瓶变瘪的实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软瓶压瘪)之后,并没有停止教学的进程,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原理,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同学们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震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震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震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等。

该教学环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调动――先用塑料软瓶实验,从实验的原理、操作等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作过多的点评,不作思维的限定,只对集气瓶倒置实验作必要的提醒,达到了借助发散思维感悟“化隐性为显性”这一学科思想的目的。

四、做好课后反思是改进教学设计的有效活动

篇13: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一、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有效教学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 教师通过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使学生产生“想学”、“乐学”的心理.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1. 学生对课堂质量的影响

( 1) 没有兴趣, 这个问题无论对哪个学科都是致命的. 在笔者看来,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 也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不将学习当做是任务, 才能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

( 2) 有些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是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工作, 对课本内容不熟悉. 在教师讲课时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 出现“讲太快”、“听不懂”的状况.

( 3)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于未来还没有详细的规划, 致使他们对肩上的任务认识不够明确, 玩性尚在、专注度不够.

( 4) 课堂的参与度不够,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 现今, 许多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强烈, 认为课堂是教师的, 教师在讲台上教课, 自己听就行了,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学知识. 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知识量不足, 从内心激发出想学的愿望, 这也是笔者在走访了许多初中学校后发现的问题之一.

2. 教师对课堂质量的影响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体,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许多时候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3].

( 1) 教师教学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课堂的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年龄越大的教师越受欢迎的原因, 在大众的眼中, 年轻的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面对问题时会出乱子. 的确, 这是一部分原因, 许多年轻的教师自己知识量很广, 但是不会教, 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问题, 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 2) 教学方法是现今教学行业中讨论得最广泛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学方法也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笔者调查的结果显示, 许多学生表示对教学方式感到厌倦, 化学是一门理科性质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这门学科更加呆板、枯燥, 不利于学习. 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所以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着手, 给学生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3.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笔者看来这种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管理能力和身心素质. 初中时期的学生玩性较大, 并且处于“叛逆时期”, 所以教师因为管不住一些学生所以只能看着他们慢慢堕落, 最后变成家长教师口中的坏学生. 初中时期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中考, 教师要顶住升学的压力, 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二、完善措施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入知识点、采取新型教学方式等[4]. 教师需要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方式.

2. 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想学, 也想学好, 但是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实践证明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成绩会有促进作用, 学生才会从自觉地改正不良习惯.

3. 采用新型教学方式

新型教学方式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前进的希望, 现今有许多新型教学方式, 比如, 任务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等. 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新的环境, 也能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酌情采用新型教学法辅助教学.

4. 师生间多交流

交流是时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现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 问题越来越多, 许多问题累积着不去解决, 最后变成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流, 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式, 最后达到学生碰到问题愿意和教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倪芳英.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段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解决[D].湖南大学, 2012.

[3]张万宝.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2:75-76.

篇14: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策略

G423.06

随着我国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素材也不断变得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充分的利用教学的宝贵时间来加强自己的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掌握,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从而不断地地初中教学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优化教学管理策略,从而保证我国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课程教授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教学方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主要是以教师的口头教授为主,从而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授知识成为了教学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清晰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授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有条理的进行教授,那么就需要加强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哲学观点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很大的联系的,就算是单个部分,其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也一定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那么在教授课程之前,教师就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在授课之前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握和准备,同时在教学内容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各部分内容逻辑性和结构性的把握,通过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有顺序的教学活动开展,从而有利于充分的吸收知识,让学生本身很快的形成全面的知识系统框架,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做到口头教授和书面教授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口头教授,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书面教授,教师在黑板上要有条理地进行书写,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

1.2科学教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授课习惯和授课方式,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科学,那么该如何做到科学教学呢?必须要要在充分尊重教学制度的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原则性问题进行正确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问题要进行突破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通常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就会多少存在问题,那么只有确保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扎实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那么才能够保证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够用最简单的道理来陈述最复杂的事实。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方式的认可。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知识面相对比较少,那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学会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在短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开拓思维,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问策略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小,那么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很容易走神,这就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下降,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可以通过提问教学来迫使学生不得不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抽查提问,一方面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多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问教学,吸引学生回到教学课堂中,同时提问教学还能够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把握,从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思路理清楚,学生的思路也就变得更加的清晰,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好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提问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不应该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对提问产生恐惧,害怕提问,从而躲避。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使得学生能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理清思路,给出准确的答案,那么对于提问回答准确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表扬和激励,使得学生内心获得满足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提问和这门课程充满兴趣,在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不害怕提问,能够积极地参与提问教学过程中。当然对于提问教学问题的难易度,就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把握,题目太过简单,那么就失去了提问教学的意义,同时也会助长学生的骄傲心理,但是题目太难,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悲观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提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那么对于学生回答较好的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部分学生回答不是很准确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同时对答案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从而鼓励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

3.管理策略

第一,课堂管理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实现课程的顺利教学,那么就必须要提前对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组织和安排,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使得教学气氛和谐。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因为整个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则,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出现违规的学生,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确保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第二,初中教学管理中,时间安排讲究策略,教学课堂时间比较短,通常是45分钟,那么在这简短的45分钟课堂上,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得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教學目标和计划进行策略探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对于教师也可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得教师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掌握更丰富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晓霞.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213-214.

[2]金刚.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2012,03:200-201.

[3]石琳,刘景珍.关于如何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140-141.

上一篇:高三学生代表开学典礼上发言下一篇:枫桥夜泊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