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024-05-3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共10篇)

篇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论文

一、提高教师素质,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

(1)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探究实验,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只有做到本身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够教育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

(2)认真组织教师培训.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最大限度的让教师深层次的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并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针对学生能力,采用半开放方式,适当的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通过逐步培养,最后完全放开.达到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来解决化学学习中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教学目标.

(3)重视提高个人修养.坚持亲自准备,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天马行空,对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格外重视,需要反复做,力争做到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观.设置与培养创新精神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精神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灵魂.常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机械演示式、学生对照教材操作式实验平淡无味,激发不起学生进行实验的热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妨采用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实验欲望的教学设计方式,注重实验细节及意外,使学生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实验中寻求答案,进而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及通过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2)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验为手段,以探究为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范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尊重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的精神,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立足点,对其进行延伸和扩展,把教材已有的实验内容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学生发掘其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创新性分析,用尽可能多的方案来设计实验,并对其进行综合比对评价,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体系.建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效的评估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估形式还是以纸笔测验为主.认为只要学生做大量实验题,一样的可以理解实验原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应试教育的弊端显现.在评价主体上,以“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化学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还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因此,对于实验教学,应该建立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还应注意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构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估体系.

篇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该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实验室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该探究实验中包含的科学方法

观察法、猜想法、分组实验法、交流合作法、引导发现法、讨论归纳法、分析论证法。

三、该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策略

篇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讨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 有的仪器操作简单, 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 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 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易懂易记, 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 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 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 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 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 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 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个时候, 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 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 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一般控制在1cm左右; 然后以2cm为间距, 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 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 如此一来, 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 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 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 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 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 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 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 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 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 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 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 (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 、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 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 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 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 然而, 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 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 再加上, 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 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 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 实验效果不好。 这个时候, 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 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 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 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 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 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 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 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 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 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 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 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 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 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 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 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 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 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 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 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 这个时候, 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 比如, 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 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 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 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2SO4, 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 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 SO4, 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 ”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 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 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 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 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 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 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 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 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 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明慧, 王后雄, 等.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改版前后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 01:29-34.

篇4: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发挥新课程实验有效性的前提

我认为,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新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①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②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③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的意义;④教师应当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⑤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确立学习目标,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只有切实加强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作用。

二、创设有效的实验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上好化学第一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的,他们期盼着早日能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期盼着早日喜欢上化学这一门新的学科。比如,教师在进行第一节化学课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标语,上面写着:学好化学。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布满欢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向上飞?” “ 假如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向上飞呢?” 。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使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具有什么性质的药物治疗?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等等。在學生面前不断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现出来,拓展学生求知的视野;还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甚至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新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1.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学习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就可以采用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了解到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在制取氧气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识,从而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相关知识。这种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因此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2)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3)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化学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不变)--“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放出的气体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观察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讨论,启发思考”--“交流表达,拓展迁移”(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正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得以成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经过这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实验、思考、分析后,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规律 。

篇5: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论文

做好实验,多做实验,是关系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同时化学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依据教材从农村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出发,深挖教材,创造条件,在完成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同时,采取“补充实验”和“对比实验”及“改进实验”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实验教学。

一、适量增设“补充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来验证化学理论。在讲燃烧条件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后,直接得出燃烧条件。但是,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分同学意犹未尽。为能充分说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一事实,笔者将导气管改为漏斗,这样可使氧气在漏斗中积存,与热水中白磷接触,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在水中产生黄白色火焰同时产生浓厚的白烟,发出明亮的黄光、现象明显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注重实验的“微型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讲述分子和原子时,首先,取一片家中用过的药片板,将酚酞试液滴在空格内然后滴加氨水用手拿着让学生观看现象,看到溶液变红,然后,在相邻的两个空格内分别滴人酚酞和浓氨水,并用小烧杯罩在上方,再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酚酞变为红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遇到滤纸上的酚酞,使酚酞变色,这一实验现象有力说明无论是液体氨分子或气体氨气分子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氨水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所以得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此实验操作简单也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但相对会有少量的氨气挥发出来,这样对空气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大试管中进行:取一支大试管并在其中放一张滴有几滴酚酞(间隔开)的滤纸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然后用橡皮塞塞紧,观察现象,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挖教材通过“补充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氧化性实验时,首先取一个100ml的小烧杯放入一些石灰石然后倒入一些稀盐酸反应开始,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过一会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处验证是否已集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一根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插入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观察可看到镁带能继续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出刺眼的强光同时烧杯内溶液的表面有黑色粉沫状物质生成、银白色金属变成,中间为黑色周围为白色的固体粉沫状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得出,生的黑色粉沫为碳粉,白色粉沫为氧化镁,由此可确定,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Mg+C02=2MgO+C。这样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可确定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的事实,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如果一些活泼金属如镁燃烧引发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并且对所学知识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进行了论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对比实验”启发学生思维

用“对比实验”,增强说服力。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采用了“对比实验”:在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这一性质时,用紫色石蕊变红来体现。但是,因紫色与红色十分接近又由于碳酸是弱酸使石蕊变红的颜色不明显,所以,往往观察到的现象不清楚。为了能使现象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我将此实验做了改进:先取一片黄色的干燥的石蕊试纸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可看到试纸不变色,再取二支试管分别加人5ml蒸馏水,向一支试管中的蒸馏水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约2min后,再取石蕊试液分别滴入两支试管中,可清晰看到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没通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液体仍为紫色,实验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三、对演示实验适当改进,增强实验效果

篇6: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把绿色化学理念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化学无处不在的世界,人们利用化学创造了很多方便人们生活的东西,但使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创造品中很多为有毒且有害的化学制造品.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城市发展也对环境问题有所考虑不周,人们的绿色化学环保意识淡薄.绿色化学理念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化学家提出的.有些全球性的化学污染,如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冰川溶解,酸雨造成的世界各地的农作物无法生长或死亡等,都是人们不具有绿色化学理念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课本有着根本的灵魂,那么绿色化学理念可以称为初中化学的灵魂之源.整个化学教育之中要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如果仅仅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学生根本学不到本质的学习理念.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在初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给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觉得正在学习的化学并非枯燥无趣,而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化学.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去探索,直至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造就教育新高度,提高教学水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贯彻下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比较完整的绿色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同以往的化学教育方式不同,学生要以一种新的心态、新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和学习.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传播绿色化学理念的挑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课,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三、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时间不是很久,有些教师对绿色化学教育仍旧不是很熟悉.在绿色化学理念教育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并逐步接受绿色化学,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构想.绿色化学教育是未来化学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正确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注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消除身边人对化学的一些误解,更加坚信绿色化学的美好未来,增强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平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是绿色化学人才发展的必要保证.

2.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在时代洪流中,唯有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整体化,才能将其传播出去.因此,仅仅是教师、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理念是不够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是基于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之上的,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教育必然成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认真学习的重要方式.必须转换思想的是人类,以“绿色”为核心谈环保,才是重点.

3.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绿色化学理念的学习如同铸造高楼,其内部必须拥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这样的高楼,才能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因此,绿色化学理念虽然只是一个虚拟的、看不见的框架,但只有拥有这样一个框架,才能勾勒出美好的未来.而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正是初中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理论指导.以绿色化学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知识同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绿色化学理念的框架.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正如给化学这样一门学科输入了灵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王雪菲.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与实践[D].

篇7: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一、从构建新型关系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压抑,他们的想法不敢表达.教师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关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开启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选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典型性的习题,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从激发学习动机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组间竞争,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兴趣.学习有了竞争,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将不同层次的学习分在同一小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分享、相互帮助.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得到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争先恐后地完成任务,学习热情在竞争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2.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学生预期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趋向某一目标产生积极诱因,回避某一目标产生消极诱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情,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积极的诱因,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溶液的浓度”时,教师可以根据葡萄需要喷洒农药以防病菌浸染,提出问题:葡萄园里的杀菌剂是如何配制的?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母液配制而成.如果要配制浓度为2%的硫酸铜溶液,那么溶质和溶剂各需要多少?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葡萄入手,将杀菌剂的配制作为诱因,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期待,迫不急待地想知道配制的方法,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三、从探究实验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实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素材入手,创设教学情境,以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性实验要尽可能地呵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为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明晰探究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好奇的状态,促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马上倒掉,并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马上变瘪了.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现瓶子慢慢变瘪.学生困惑不解,教师让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思考、猜想,学生发现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四、从上好化学复习课的角度,探索初中化学

教学的有效性复习是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找回丢失的“链子”,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知识点零散,因而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课前时间,由“小老师”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扮演老师角色,大部分学生能精心准备,认真设计,其他学生也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还能及时纠错,使知识点得到强化.

篇8: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源头,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我们的学生往往只有在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产生困惑时才会产生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是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我并不按部就班逐一讲解, 而是让学生先回忆氢气和氧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异同,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对比思考: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怎样装配仪器, 进而根据其性质又应该怎样收集、验证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 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具有连贯性, 学生通过讨论能逐一得出结论, 然后上台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并亲自动手操作整个实验过程, 让其余学生观察、补充, 并鼓励创新设计。整节课, 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 在此教学情境中, 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 学习积极性高涨, 思维活跃, 最终学生运用旧知自主获得新知, 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问题也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例如, 我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 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如, 在学习空气的成分后我们知道, 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总体积的0.03%。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让学生探究。又如, 在学习了石灰石的利用后我们知道,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以此提出一个探究题目:水垢的主要成分由碳酸盐组成吗?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比如在做“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时, 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要这样设问:粉末颜色有何变化?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而应这样设问:该实验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这样也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 但我们可以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就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个性得到张扬, 思维得到活跃。

总之,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调查、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将新的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营造探究氛围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尽量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事例引入课题, 巧设疑问。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趣味故事引入课堂,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 教师可以先将棉布手绢浸过酒精与水的混合液后在酒精灯上点燃并像魔术师表演般轻轻抖动手绢, 学生惊奇地发现手绢完好无损, 让学生引起极大兴趣。教师接着提出:手绢为什么没有被烧坏?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教师可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燃烧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 (1) 引火的木柴为什么要架空放置? (2) 消防队员为什么要向火灾现场喷洒大量水? (3) 为什么蜡烛火焰用扇子一扇很快熄灭, 而炉火却越扇越旺? (4) 蜂窝煤为什么要在圆柱内打上一些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探究几个问题, 而不必完全照课本教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 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兴趣, 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若提出的问题学术性过浓, 学生很可能不感兴趣, 就不可能主动去探究。因此, 教师提出和设计的探究问题, 既要考虑兴趣, 又要兼顾价值, 应认真地选择那些学生生活实际中客观存在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引起他们关注的问题。久而久之, 定会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 从而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深入师生内心深处。

三、增强实验趣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趣味性小实验主要是“新、奇、趣”, 利用生活中新奇的趣味小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趣味小实验, 创设探究氛围, 可以化平淡为神奇,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其巨大的学习动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中涉难,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营造一个向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而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之前, 我先表演一小魔术:在黑板上挂一张“空”的白纸, 当向纸上喷洒无色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后, 一朵娇艳的红色玫瑰赫然呈现在白纸上。“哇!”在学生的惊叹声中, 我又继续喷洒无色溶液 (稀盐酸) , “太神奇了, 怎么玫瑰不见了?”在整个魔术观察过程中, 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 探究的兴趣被激起, 这样将发现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思维在边实验、边讨论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或者改变组织形式, 我提出问题, 学生自行设计, 自我去探索, 动手动脑。选用日常生活、家庭小实验来探求、解决与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如:如何防止家庭金属制品生锈?如何自制酸碱指示剂?如何自制叶脉书签?在破除封建迷信, 破译魔术现象的过程中, 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 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和科学的神奇, 拓宽学生思路,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化学, 在化学中研究生活。

篇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做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养成通过实验探索、验证猜想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教师要把握住实验的难度,不要准备难度太高、学生难以模仿和学习的实验,而应该通过一些简单而神奇的小实验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张白纸,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几个字,因为稀硫酸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写出字之后看不出来。接着,教师将纸放在火焰上慢慢加热,稀硫酸蒸发变成浓硫酸,纸被浓硫酸碳化,字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在不知晓原理的情况下,看到这样神奇的现象很容易产生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要领。

二、精心准备,开展分组实验

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实验前的准备尤为重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前试做实验,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有没有问题及隐患,不仅演示实验需如此,分组实验亦如此。在试做的过程中,仔细考虑每一步操作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改进措施。比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时,本来应该把二氧化碳往烧杯中缓慢倾倒,有的学生却顺着高的蜡烛把一大瓶二氧化碳一下子倒下去,结果出现了高处蜡烛先熄灭的现象。第二,坚持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首先根据实验目的,选用合适的器材。

三、加强课堂组织,正确开展指导实验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被弄得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如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使用酒精灯加热等操作,学生都要反复操练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2.善于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这些问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做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结束后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四、积极探寻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接收、应用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是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足的补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无法顺利进行,造成许多这部分内容无法生动形象的讲授,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一不足。把许多在现实中无法进行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呈献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

化学实验并不一定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也可以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可以组织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和探索化学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观看药品、化妆品的试验和生产流程,学习制作肥皂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结构,构建素质教育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已势在必行。在初中教育阶段,只有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充分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才能使化学实验教学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构建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完成实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篇10: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数字化资源被有效地整合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和灵活性,对初中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字化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获取化学知识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化学课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把数字化资源与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插播相关的学习视频,展示具体的模型,还可以开展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时,教师可以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为每个组的学生都准备好一定量的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并给予一定的辅助工具(如利用丁达尔效应辨识悬浊液的小电灯),每个小组的学生也可以自带区别的工具和用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查找的如何区别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

初中生要想学好化学,单凭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设计化学作业.为了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把数字化资源应用到化学作业的设计中,使化学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后,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对于它们的立体构型,学生单凭想象,很难弄清它们的性质和空间构型的特征.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化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在网上收集资料、图片或观看相关的视频,简略画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的性质的稳定性.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查找资料,找出其稳定性的原因.这样的化学作业,充分应用了把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课外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宽大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为学生有效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打开了一扇大门,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很有帮助.

三、数字化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后,也要学会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不足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化学操作,这时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这方面上的不足.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资源,找到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办法.例如,学生常常在家里发现菜刀生锈.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菜刀的材质和生锈的原因,再通过网上查找的资源知道菜刀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知道防止菜刀生锈的好方法就是在不使用时及时擦干菜刀表面的水分,长期不用时还可以密封保存起来.毫无疑问,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及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化学解释和具体的防治方案.此外,日常生活中食物变质腐烂、洗涤剂去污、雷雨发庄稼等,学生都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找到答案.总之,初中化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特征.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欢.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20xx精选抵押借款合同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师德论文